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太平天国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

“新时期太平天国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

“新时期太平天国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
“新时期太平天国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好——有参考价值)

如何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变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

学术讲座研究综述

学术讲座研究综述 ---通货膨胀与CPI的测度统计学院12级统计二班李艳斌201202010245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上升,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 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强制发行并使用的,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

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或平衡汇率(例如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原因增发货币。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 (1)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2)深层原因。 ①需求拉动 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在我国,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我国197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赤字而导致的需求拉上。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②成本推动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

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

[收稿日期]2003-12-02 [作者简介]王志义(1956-),男,内蒙古包头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2004年3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M ar.,2004 第33卷 第2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Vol.33 No.2 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 王志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 中国古代人性论可归结为性善论、 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四种观点。外国人性论可归结为人性平等论与人性利益论、人性神性论与人性禁欲论、人性利益论与人性需要论、人性理性存在论与人性自然属性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五种观点。笔者还介绍了王海明先生新人性善恶论。 [关键词] 古代人性论;西方人性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新人性论 [中图分类号]B82-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04)02-0038-03 人性是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也是伦理学即道德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人性概念很复杂,几千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在中、外哲学史上形成很多理论观点。 一、中国古代人性论 人性善恶是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可归结为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 1.性善论。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他认为,人性即/人所以异于禽兽0的本质属性,具体指/恻隐0、/羞恶0、/辞让0、/是非0等四种道德心理,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根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0。肯定/四德0之善是/四端0之心的扩充和发展。后儒的人性论,虽各具形式,但大多肯定人性中具有为善的心理根据,并赋予/无不善0的价值规定,以为人性之根本。孟子都以为只有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人之所以为人者才是人性。这就将人性与人性的一部分(亦即人的特性、人性的高级部分)等同起来,因而是片面的、错误的。 2.性恶论。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恶的理论。战国荀子首先提出。荀子认为,论性必先明/性 伪之分0:/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0(5荀子#性恶6)。/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0等不待事而后生的感性欲望就是/人之所生而有0的自然本性。礼义道德则是后天的人为。强调:如/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0(同上)。认为孟子视人性为善,/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0(同上)。否定善的先验论,而赋予人的自然属性以恶的价值评价,或以自然属性为后天行为恶的根源。据此论证了礼义的起源和礼法兼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又为/化性起伪0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汉以后,由于正统儒家一般都尊德性而贬情欲,/性恶论0的影响不及/性善论0大。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二者看似相反,实则错误相同。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人性本来是多元的:既固有同情心而能利他,又固有自爱心而必利己。可是,孟荀对于人性的界定却都同样是片面的:孟子以为人性仅仅是同情利他;荀子则以为人性仅仅是自爱利己。另一方面,道德之真正目的、道德终极标准本来是增进社会和 # 38#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

第一讲:创新思维与专业研究 1 本讲中,讲述者主要以哪条河流作为水利工程的例子进行的讲解?(两个字) 黄河 2 本讲中,所举的创新型人才示例,不包括下列哪个? A 比尔盖茨 3 本讲从水利科技创新的例子、水利的发展、大学的创新精神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思维与专业研究。 × 4 关于本讲谈到的创新精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B源于严谨的学风 C注重科研诚信 第二讲:

1 讲者以什么为例说明了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六个字) 三峡水利工程 2 讲者认为的我国制造科学与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的阶段性差距不包括下列哪个? C 人工成本高 3 讲者引用了苏轼、范仲淹等人的诗句告诉我们在科研中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奉献精神。 × 4 讲者认为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包含哪些: A与高新技术融合 C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讲: 1 讲者谈到,科学界一般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两个字) 非洲

2 讲者将生产、消费、资源开发利用等比喻成(),形象的说明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全球环境的破坏性行为。 B 看不见的脚 3 讲者认为,古文明消失发现发生于地球的局部,但是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大都是全球性问题。 √ 4 下列哪些方面是讲座中重点讲述的部分? A可持续发展 C人类的起源 第四讲: 1 本讲中,讲者主要以()行业为例阐述了面向产业的学科及特点?(两个字) 汽车 2 按照讲者的介绍,下面不属于面向产业的学科是? D 哲学

3 讲者认为,培养适应性产业发展的人才,一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 √ 4 讲者谈到的科研能力的含义,都包含下列哪些? A学习能力 B实践能力 C创新能力 第五讲: 1 在本讲中,讲者讲制造业分为了机电工业和什么?(四个字) 过程工业 2 下列哪一个方面是讲者在本讲中未涉及到的? D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3 讲者提到的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化工技术是FCC过程

学术论文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发布时间:(2012-03-13)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来源:人人网游苗的日志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

如何撰写“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综述”

之前的“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让评审者和研究者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目的是寻找可借鉴的研究方式,或者寻找创新的途径和切入点。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该注意几点: 1、一定要切合选题的内容进行论证; 如:分层教学就不能论证合作的研究现状 2、一定要寻找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措施; 如:学生自信培养,可借鉴的操作模式有成功教育、我能行教育、愉快教育等等。 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对本课题已研究情况了解不够,论述不充分; 2、所选择的论述内容不是本课题研究现状的分析; 让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中的“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而且我确信,这篇文章对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其他科研项目申报书中相应内容的写作而言,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为道理都是通的。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检索学术文献,了解拟定选题的研究现状 2.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要点 3.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技巧

第一个问题:检索学术文献,了解拟定选题的研究现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文献数据库检索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里给出几个常用的。 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这是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检索 页面。这个数据库其实挺好的,虽然无法提供下载,但了解研究现状是很好的参照。它有中文文献、外文文献这么两个类别。我们可以直接进行关键词检索,比如说我们还是把想要申报的选题假定为是法治精神,那么好,直接检索一下,出版了哪些专著、发表了多少论文,包括学位论文,都是能查得到的。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在国内科研界已经到了这么个地步:你可以爱他,更应该恨他,但是你绕不过它。了解研究现状,中国知网是最不坏的一个选择了。这里对于中外文检索也都是支持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截图,这是中国知网的期刊高级检索页面。在这里能够了解在我们的选题关键词领域都发表了哪些中文论文。尤其注意这里,叫“支持基金”,可

文献综述对学术研究之意义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114595730.html,)/毕业论文/论文格式 文献综述对学术研究之意义 学术研究是一种规范性的探究活动。任何学术研究的目的都是研究者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无论是理论提出的问题还是实 践提出的问题——而按照学术规范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文献综述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之一。 研究者为了解决问题,必须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研究者提出的问题的。首先,研究者要了解已有研究是否已经解决研究者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如果发现已有研究已经解决了研究者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也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其次,研究者如果发现已有研究并没有解决或解决好自己的问题,那么,研究者就要进一步了解已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已有研究主要从哪些领域或视角研究这一问题的?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对于研究者的问题,已有研究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那么,研究者由此可以确定自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即从何种视角、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研究者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价值也就凸显出来。因此,所谓的文献综述就是在全面搜集、阅读某一领域已有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研究者通过阅读某一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文献,总结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总结在该领域中,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把握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这是做文献综述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和目的。文献综述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做文献综述,由此提出研究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能够了解某一学术研究领域学术研究的概貌,熟悉该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了解该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即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把握该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使研究者能够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在改进与批判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发掘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途径,以及寻找新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因此,文献综述的目的就是研究者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从而使研究者发现前人研究之不足,从而提出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还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作文献综述必须要阅读大量文献,在文献阅读过程中,研究者既

人研究综述及小结

篇一:《文献综述方法个人总结》 文献综述的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

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

学术论文与综述的区别

学术论文与综述的区别 1.材料分析方面 综述:目的,总结一批相关文献所表述的相关内容,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总结研究。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文献,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提炼出共通问题,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全面,完整。 论文:先是有一定的资料阅读基础,选定论题,再根据论题focus论点,收集更多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出作为引证论点的论据。 2.撰写方法 综述:不含个人观点,叙述客观,主要是对过去研究的介绍。 学术论文:必须要立论,论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两中文章格式相同。 3.语言方式: 文献综述:以叙述性、介绍性的书面语言为主。 学术论文:则以理论性较强的语言进行逻辑性的论证与推理。 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通过论文和综述的撰写,丰富了语言运用的方式。一篇好的论文有思想、观点明确而条理清晰的论文容易写,但是一篇客观的综述却是很难找到。 所以,客观的描述性的语言是要经过长期锤炼的! 你所说的平常的论文就是指学术论文吧,内容主要是你对选题的学术见解,文献综述主要是综述别人对选题的学术见解,还要包括你对别人学术观点的评价。文献综述也算是一篇学术论文,只不过和一般的论文在侧重点上有所差别。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定要注意写综述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一,文献要尽可能全面、前沿、有代表性,文献综述写的就是文献,而且是大量的文献,综述的文献不行文献综述基本就完蛋了。 第二,要有归纳总结整理,最好能够提炼出观点来,有对选题有个整体的理解及分析,文献综述不仅要综,而且要述要有评价和你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要仅仅是文献的堆砌,综述一定要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 第三,在写文献综述要注意引用来源,最好直接引用原文,避免间接转引他人引用不当的文献,也避免断章取义。 到现在才弄明白review和论文的区别,惭愧啊 现在展示一下刚摘过来的区别,呵呵不明白的时候再翻出来看看~ 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一、文献综述

研究生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个人心得 姓名:地地道道班级: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学号:琐琐碎碎 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绝大多数在读研究生也能够兢兢业业,好学力行。但是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媚于世俗、热衷炒作、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以不正当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损害学术形象,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 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在我国,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在学术界,腐败现象的存在早已

学术报告综述

《高性能阻燃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分子设计与应用》学术报告综述 报告人:王德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报告时间:2019年10月23日上午10:00-11:00 报告地点:18号楼218室 2019年10月23日,西班牙马德里高等材料研究院王德义教授应邀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From functionalization of nanomaterials to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的学术报告。参加本次学术交流的还有浙江理工大学部分教师以及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 首先,王德义教授对西班牙马德里高等材料研究院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报告会中,王德义教授分别从理想分子设计、多功能纳米材料和纳米构造等方面展示了其团队在高性能纳米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加入对阻燃行为产生的协效作用,以及纳米结构与阻燃性能的构效关系,并解释了界面催化的阻燃机理,随后,介绍了该团队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烟雾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抑烟阻燃剂,并介绍了阻燃剂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并对阻燃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报告会后,王德义教授和与会师生就大家感兴趣的纳米阻燃材料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交流中王教授特别提到二十年前他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学习时光,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激励同学们珍惜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奋斗的日子,并要学会感恩,始终牢记自己“从哪里来”。最后,此次学术报告会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以下是会议主要内容: “1.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简述 复合材料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结合两种或多种材料,通过结合几种材料的优点来获得新材料的技术。与单相纳米材料不同的是,“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两个或多个吉布斯固相在1-100 nm 的纳米尺度下组成的复合相材料。这些固体可以是无定形的、半结晶的、结晶的或两者混合的。它也可以是无机的、有机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无机相和有机相在纳米尺度上的结合使得复合材料结合了无机、有机材料和纳米颗粒的许多特性。这不同于普通无机填料填充到聚合物中,由于具有量子效应和表面效应的纳米粒子的大比表面积,复合材料的许多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与添加普通填料不同的特殊变化。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发光、抗菌性能、电磁性能、阻燃性能等,因此在光学、电学、机械、生物等领域有许多新的应用。 2. 以黑磷二维纳米片材料为例,向我们介绍了这个领域。 研究表明,黑磷具有蜂窝状的褶皱片层结构,其热力学稳定,在光电子、催化、储能、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黑磷可剥离成纳米片层。类似于二维石墨烯,黑磷烯得益于其二维形貌特征、固有的高强度和突出的热性能,有潜力作为增强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纳米添加剂。添加较低含量的二维纳米填料能够显著提升聚合物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相比于黑磷的同素异形体传统的阻燃剂红磷,二维黑磷可能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特性,表现出更高的阻燃效率。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几个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宏量制备二维黑磷满足制备复合材料的需求并提高其与聚合物材料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及其分散性,同时保证黑磷烯自身的空气稳定性,是获得高性能二维黑磷/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发适用于制备二维黑磷/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以及系统地研究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和阻燃等性能显得至关重要。 在考虑黑磷烯自身空气稳定性的前提下,首先从简易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角度出发,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制备二维黑磷及其表面功能化材料。通过改良的气相转移法制备高质量的黑磷晶体。随后,通过聚磷睛表面包覆的方式,提高黑磷烯的空气稳定性,同时可

怎样写学术综述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

关于学术创新的一点感想 学术的魅力就在于创新。 如果把研究课题粗分为新、旧两类,那么,旧课题的创新一般较新课题稍难。由于新课题的研究起点偏低,甚至起点为零,可供参照的学术成果与资料信息甚少,研究本身固然颇有难度,不过,正因为起点低,同行的期待值与相关学术要求就不会很高。一旦有所收获,便容易引人注目和首肯。就此而言,似乎也可以说,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当然,这里的所谓“最新最美”,一般只是相对于“白纸”而言,并不难办,难办的却是究竟写得如何,绘得怎样,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相对于各自的“白纸”而言,书画爱好者所写所画与书画大师的笔下之物固然都不难显示其“最新最美”之风采,但书画本身或执笔者之间当有高下之分,粗劣的填补就很容易当作文化垃圾而弃之。人们在评定学术成果时,动辄赞誉“填补空白”的学术行为,却相对忽略了“填补”的实际效果究竟何如,显然失之偏颇。 旧课题的创新却往往比新课题难得多。因为欲期突破前人已经层累的学术起点,无论是资料的挖掘、整理与考辨,还是视野的展拓、知识的更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改进,良非易事。无论是新课题还是旧课题,学术的含量并不取决于表决,而是论证。学术的生命力并不取决于重复,而是创新。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创新,就不是表个态或拟个新词拼成某个新观点所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你用以说明论点的那些论据有何代表性,能否站住脚。也就是说,支撑论点的论据比被支撑的论点更重要。无论是在未知领域提出一个观点,还是在已知领域否定某个旧说而提出新说,重要的不是论点,而是论据。如果你不赞同别人的某个见解,就应紧紧抓住对方的论据,逐一推敲。学术创新就其本身来说包括继承性的创新、综合性的创新和原始创新。创新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填补空白。大部分的创新都是继承性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性创新是把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在本领域的学术平台上竖起一座高峰,这也是创新,并且是高级别的创新;原始创新完全是填补空白的创新。这三种方式,都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学术研究方法。

石锋教授研究综述

石锋教授研究综述 一.石峰教授学术简介 石锋教授的专业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语言学、语言演化、语言接触与语言习得。已出版著作15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有《语调格局—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商务印书馆2013)、《语音平面实验录》(2012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实验音系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商务印书馆2008)、《语音丛稿》(合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语音学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等。 二.《语音学探微》简介 《语音学探微》是石锋早期先后发表的论文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本书收录了作者1983至1990年发表的语音学论文11篇,书后附有作者译校的国外关于声调和语音问题的重要文献3篇。11篇论文从类型题材上看可以分为3类。前三篇是讨论语音学和音系学的一些理论问题,第四篇到第七篇是天津方言的声调和连续变调的实验报告和理论分析,最后四篇是对塞音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对天津方言声调的研究中作者首先对单字声调做了实验分析。作者对以前天津方言调值描写出现的分歧进行了解释,他指出五度制标调法只是一种相对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区别同一声调格局中的不同声调。作者提出3个数字表示声调有其优越性,认为凹凸这一特征在声调辨识中的作用。不同方言调值相似的声调有时候听起来很不一样,这与凸凹的区别有很多大的联系。凸凹的特征在调域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如果吧调域分为上中下三段,那么上段的声调多具有凸的特征,下段的声调多具有凹的特征,中段的声调上升的则多具有凹的特征,下降的则多具有凸的特征。这是很重的一个发现。继单字调之后作者又对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分析。他总结了双字组的调位模式,共得到16个,变调而来的4个正好和其他声调模式重合;列出了区别特征矩阵,给出了变调规则。作者认为可以把它们区分为重重、重轻两种韵律类型。他还详细讨论了各个声调在不同位置上的声调曲线,阐明了这种变化的性质。在进行了这些具体的分析之后,作者又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了如何认识和记录天津声调的问题。他认为单字调是静态的声调表现,两字组中开始出现变调,是分析动态声调的起点,也是考察变调规则应用方式的基础。 石锋实验语音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塞音。吴语中完整保留着一套全浊声母,但是对其声学本质却是众说纷纭。石锋研究苏州全浊声母时注意选用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浊塞音作实验对象,并选用相同位置上的塞音做对比,采用多种声学特征来说明清浊的不同表现。 如何把声学实验所得的基频数据转换成符合人耳听感的音高感知量,是用实验手段辅助声调音系研究的关键。石锋(1986)在天津话声调实验中采用T值法,用声调音域变量代替倍频程常2:T=5(lgx-lgb)/(lga-lgb)。其中,a为调域上限,b为调域下限,x为a和b之间的测量点,所得T值就是X点五度值参考标度。T值法后来成为国内比较通行的转换公式。 本书的研究不是单纯就实验结果进行报告,能够从理论高度加以讨论也是该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者能够就一些引人注目的课题,如吴语的浊塞音、天津话的声调问题等,通过细致的实验加以认真地讨论得到有一定深度的结论。第二作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从语音实验的结果出发将语音学和音系学结合起来,探讨语音变化的规律,今儿提出自己的见解。石锋的研究有不少理论收获,他提出语音的三个层次,音位音素和音子,确认音子在语音学中的地位。认为音子是现代语音学的逻辑起点。这种对语音层次的认识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音观和方法论的进步,对于深入认识语音规律是由意义的。他论述赵元任先生创制的五度标调法,认为它能够比较简明准确表示声调的基本特征,但它是一种“半语音学、半音系学”的方法。提出包括两个步骤的五度制记录法,以补其不足。他还提出用常用对数计算五度制调值的公式,把语音实验的声学数据和语言学家熟悉的五度制联系起来。在对天津话连续变调的规律进行讨论时他提出变调有两种不同类型:调位性和非调位型的,为连续变调的分析提出了基本的概念原则。他的分析不是就变调论变调,而是考察影响变调的各种因素,他提出首先要考虑韵律节奏对变调的作用,其次是词汇语义的影响,还有声调序列、音节组合、语法结构等的作用。这些都为探讨连续变调的规律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 连续变调是语流变调的一种,指在声调语言的语流中,连读在一起的声调其调值发生不同于其本来形式的变化。关于连续变调的机制,石锋(1986)提出了“清晰-省力”是语流发音时的两大原则。石锋研究语调把它分为前后两大调群,将语调的调头和调尾与声调的调头和调尾相类比,但

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和综述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学术型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 注、学术活动形式指:培养方案列出的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前沿讲座等学术活动形式。 2、需写出覆盖10次学术活动的综述报告附后,导师审核签字后,一并交所在学院教务部门。

学术活动综述报告 读研期间参加了很多的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涉及的领域也比较的广,既有人文的,也有偏理工应用型的,从这些学术活动中我真正认识到了读研究生的意义所在, 研究生顾名思义,是为研究而生,是以做科研为最核心的,而在做科研当中我们需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毫无生命的知识理论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在参加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中逐渐的明白了研究生在做科研中所应该具有学术态度。这对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我将大概的讲述一下我在参加的学术活动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或者比较有意思的讲座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会分享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收获。 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式暨主题讲座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吴晔副教授作为讲座的主讲人,同时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文博教授作了致开幕词。学术论坛组委会代表就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还对同学们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主讲嘉宾吴晔副教授现场解读了如何明确研究方向,如何看文献,如何完成高水平论文,为同学们清除学术研究,论文发表过程中的种种迷雾,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之路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与此同时,吴晔副教授还分享了他关于科研道路中能力与机遇的感悟。从中我学到了,在科研的道路上只要你肯静下心来,埋头真正的做一些研究,就一定能够做出一些成果来的,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能够耐得住寂寞,同时在科研中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做科研的态度,决不能做一些虚假的成果,这样是违背学术道德的,是对学术的一种不负责任,是对学术的践踏。 IBM的数据挖掘技术讲座主要为我们普及了一些数据挖掘的知识,数据挖掘: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中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建模算法,寻找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如趋势(Trend)、模式(Pattern)及相关性(Relationship),是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的过程,运用电脑存储数据和数据库技术以及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工具。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集中识别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它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包括机器学习、数理统计、神经网络、数据库、模式识别、粗糙集、模糊数学等相关技术。数据挖掘的基本特点是:1?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2.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前未知,有效和可实用三个特征。3?先前未知的信息是指该信息是预先未曾预料到的。4?数据挖掘是要发现那些不能 靠直觉发现的信息或知识,甚至是违背直觉的信息或知识。5?挖掘出的信息越是出乎意料,就可能越有价值。 中日相互识解的差异与文化认同的建构这个讲座是由北京大学日文系教授刘金才老师主讲,刘老师主要讲解了自冷战结束以来中日之间一直摩擦、冲突不断的历史原因和民族文化差异问题。刘老师在全球化与文化冲突相伴而寻求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语境下,对中日间发生冲突”的文化导因一一两国族间对彼此民族文化差异的识解、对相互历史文化关系认知的差异进行深度解析,并探讨寻求中日文化认同所需的要素、思想理念和理性态度,以期为中日间客观、理性地识解和认知彼此的文化传统及相互关系,消解矛盾冲突和寻求建构文化认同的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所以说,应该辩证的客观的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寻求一种关系的平衡使得两个国家能够互利共赢,两个国家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学术研究每天都在创新

真正的学术研究每天都在创新 “青年是学术研究每天都在创新我们的未来,史学研究的未来也在于青年。”一见面,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就这样说。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75岁的历史学家张海鹏在潜心治学的同时,也一直在教书育人。他的学生中,很多都已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历史学人才不能只研究过去的典故。研究历史的目的是关照现实,学术研究最终要指向资政育人。”白发苍苍的张海鹏坚持认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每一天都在创新。” 为学:“看到别人没看到的问题,才能叫有学问” “一个人的追求与梦想,只有和国家的追求与梦想结合起来,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张海鹏指出,“研究历史的人,更要把握现实。如果不能掌握国家的需要、对现实的状况不了解,是很难把历史研究做好的。” 1964年,25岁的张海鹏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就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这一待就是50年。50年来,在这个堪称业界翘楚的历史学研究机构里,他亲眼看到也亲身经历了青年历史人才成长为历史学家的全过程。 1988年起,张海鹏开始担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的职务,长达16年。期间,他着力培养和打造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一代研究队伍,解决了研究所当时面临的人才断层问题。对历史人才的培养,他也有了比别人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专业研究上,张海鹏一直强调不能拾人牙慧,要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1991年11月,张海鹏接到台湾政治大学邀请,代表大陆史学专家第一次跨越海峡,去参加一个关于黄兴与近代中国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他独辟蹊径,从辛亥革命中黄兴个人的抉择,探讨了晚清革命走向的问题。演讲赢得台湾学者一致首肯,认为观点新颖、无懈可击。 这次演讲激起了两岸历史学者为学为文的共鸣,为此后大陆与台湾在近代史学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打通了一条捷径。这件事,对近代史研究所青年人的影响至今还在,他们在治学中都力争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