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三省养鹅现状及发展规划-中国畜牧业协会

东北三省养鹅现状及发展规划-中国畜牧业协会

东北三省养鹅现状及发展规划-中国畜牧业协会
东北三省养鹅现状及发展规划-中国畜牧业协会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安徽省“十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新时期安徽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特编制《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畜牧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是我省畜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畜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较为突出的时期,畜牧业呈现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强劲势头。 1、实力增强,贡献巨大。2005年,全省实现肉蛋奶总产量516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2%,总量全国排名第八。其中肉类总产量382.9万吨,禽蛋产量122万吨,奶产量11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2.9%、13.6%和168.3%。饲料工业产量167.9万吨,增长4.6%。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大幅提高,全省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54亿元(当年价),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3.3%,比“九五”末提高3.6个百分点。 全省从事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600多万人,年转化粮食100亿斤,常年出口畜产品货值6000多万美元。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84.3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2.3%,占人均纯收入7%。在畜牧业发达县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现金收入已占整个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左右,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2、结构调整加快,节粮型养殖提速。畜牧业向适合资源禀赋的节粮型畜牧业方向转变,与市场需求结构逐步适应。肉、蛋产量比,由2000年的3.8:1调整为2005年的3:1。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64%下降到60%,节粮草食性的禽肉、牛羊肉比重由32.5%提高到39%。长期相对滞后的奶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5年产量翻了近1.7倍。草食畜禽的发展,拉动了我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每年人工种草面积超百万亩,三元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2011-202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08万头,存栏9.62万头;肉牛出栏0.15万头,存栏1.3万头;羊出栏0.1万头,存栏0.49万头;三鸟出栏521.5万羽,存栏132.8万羽。肉类总产量16214吨,其中猪肉8350吨 ,牛肉403吨,羊肉11吨,家禽肉7450吨,蜂蜜产量33吨。水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山塘水库养殖为主,主养品种为四大家鱼,经济鱼类养殖较少,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不高,2010年水产品总量为 3100吨。目前,和平县养殖业已初步进入由传统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由分散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的发展阶段。 二、产业发展思路 和平县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域,要根据各镇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统筹全县、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布局。养殖业的发展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以生态优先,打响生态品牌 ,依靠科技,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渔业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布局配置、合理衔接、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 协调运行,实现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源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土地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实行分区管理,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功能定位,确定“三大区域”,即禁养区 、限养区和适养区,以确保珠三角和东深供水工程水源地的万绿湖和东江等水源保护区不受畜禽污染的滋扰。 (一)禁养区 该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含养殖户、散养殖户、下同),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迁移。主要包括: 1、县城、各镇城市规划区内和城市建成区,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及各工业集聚区块(包括园区内及区块的规划控制范围内)。 2、东江干流(指东水镇、长塘镇和下车镇等东江干流)两岸1000米范围内陆区域,其他河流(浰源镇至东水镇、河明亮水电站至东水镇等浰江干流)两岸200米范围内陆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区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县有关职能部门划定为准)。 3、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各级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居民集中区、医疗区、温泉旅游度假区、游览 区、生态景观控制区及休闲的区域范围。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11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

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土地流转调整困难、供应不足成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交通、水、电条件限制,养殖用地可利用资源紧缺。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最新-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8) 精品

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8-) 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19-2019)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 “十一五”的前两年,我县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禽饲养总量和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9年,全县出栏生猪3671万头、肉牛400万头、肉羊384万只、家禽375万只,分别比2019年增长201%、169%、173%和192%,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6%、81%、83%和92%;肉类总产量439万吨、禽蛋产量181万吨,分别比2019年增长190%和177%,年均增长91%和85%;畜牧业总产值达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2%。 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约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40%。 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化(百千万规模)养殖小区(场)达32个,各类规模化养殖大户(指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牛10头以上、肉羊30只以上、肉禽2000只以上、或存栏蛋禽500只以上的养殖户)6000多个,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禽规模化饲养水平分别达到40%、28%、70%、50%、33%。 当前,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小规模分散饲养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 “十一五”后期,我县畜牧业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将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畜产品消费需求空间仍然巨大,畜牧行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不断提高。 不利因素是: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滞后,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污染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依法治牧、兴牧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编制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19-2019)。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2011-2015年)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天下、稳民心和事关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引领下,我区生态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1.畜产品供给稳定,产业贡献突出。2009年全区肉、蛋产量分别达到15571吨、3927吨,均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比2005年分别增加30.3%、21.7%,产品供给稳定,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奶产量因养殖效益低和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低于规划目标;全区畜牧产值 2.7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2.生态规模养殖快速推进,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通过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改造、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等工作,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全区新建和改扩建种养紧密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牧场7个,完成了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奶牛20头以上的18家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2009年瓯海区开展温瑞塘河畜牧业整治,全区关、停、转、迁养猪户526户转移生猪计98591头。生猪规模化程度达到77.5%,肉禽和蛋禽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93%、99%。全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也已超过80%,有效推进了“生态区”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3.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28家,全区现有畜牧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5家,区级3家。畜牧专业合作社19个,社员650个,出现了一大批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养殖和加工企业。种苗、饲料、养殖、销售、加工紧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及饲料等加工得到较快发展,拥有利河伯、一鸣、爽康、磅称、五谷等多个畜产品及饲料著名商标。 5.兽医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成效显著。在全区实施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测、动物防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编制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禽养殖方式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在面临禽流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威胁和“瘦肉精”、三聚氰氨奶粉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冲击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畜牧富民计划”、“畜牧强农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X创建活动”,畜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一)养殖总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县出栏生猪25.3万头、牛0.55万头、羊7.3万只、家禽1675万只,肉蛋奶总产5.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5.2%,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户210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3.2%,比“十五”末增加了11.2个百分点,生猪、肉禽和奶牛养殖已被列为全省优势发展区域。 (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XX绿健种猪XX荣获“XX省AAA种猪企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生猪、优质黄羽肉鸡、青脚麻鸡、樱桃谷肉鸭、天府麻鸭、皖西白鹅、XX 白鹅、波杂山羊、荷斯坦奶牛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猪、牛、

羊、禽良种率分别达92%、73%、85%和94%。 (四)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先后有25个养猪场被列为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XX温氏小王种鸡场、XX华农喻河原种猪场和XX绿健种猪场、金凤凰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通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X场和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X小区(场)认证。 (五)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XX达诺乳业、全椒未来饲料跻身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XX华农、管坝牛肉和隆盛禽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座产能20多万吨的饲料厂、年孵化苗鸡1600万只的小王种鸡场、年产8万头商品仔猪的小王种猪场和中心种猪场,发展合作养殖户500多户。XX雨润集团独资的全椒福润禽业XX年屠宰3000万只家禽项目已经建成。全县78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密切了养殖户与市场的连接,推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六)品牌建设显著增强。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华山”牌草鸡、“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8个。 (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35元,比“十五”末增加500元,年均增速达7.9%,农民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13.6%提高到2010年的20.25%。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摘要]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提高养殖户养殖效益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不小的影响。环境自身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如果养殖业发展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后,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一个地区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一个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规划工作,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污染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规划环境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50-01 近年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威宁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该县农牧部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项目整合扶持、土地流转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全县养

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190个。该县实行“中心(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乡镇(村)+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采取核心示范带动分散农户方式,实行集中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建表、卡、册管理,控制好畜牧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现阶段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状况分析 当前在进行畜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在现有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畜牧养殖业,畜牧业逐渐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消耗的大量环境资源,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不能科学处理,严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甚至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现阶段,畜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承载力状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 规模化畜牧业产业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粪便,尽管土壤能够消化粪便,但是粪便过于集中,超出了土壤可承载能力,土壤消耗能力远远低于粪便的产生速度。过量的畜禽粪便在土壤上堆积,会危害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在这种土壤上种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也会达到受到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1.2 对水源造成的影响 以规模化养猪和养鸡为例,在猪和鸡的日粮中含有大量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农业部办公厅文件 农办牧…2011?52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组织做好规划贯彻落实有关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数量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受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制定《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本规划中的节粮型畜牧业,是指充分利用牧草、农副产品、轻工副产品等非粮饲料资源,在减少粮食消耗的同时达到高效畜产品产出的畜牧产业,主要包括奶牛、肉牛、肉羊、绒毛羊、兔和鹅等。 一、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 (一)发展成就 1.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市场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粮型畜禽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量逐步提高。1980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114.1万吨—2—

XX县“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畜牧发展规划目录 一、我县畜牧发展现状 (3)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3) (二)“十三五”工作回顾 (4) 1.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4) 2.积极争取生猪活体储备项目 (4) 3.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全面提升 (5) 4.优良品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5) 5.圆满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任务 (5) 6.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到位 (6) 二、存在的4个问题 (6) 三、畜牧发展“十四五”规划 (7) 1.指导思想 (7) 2.畜牧业总体布局 (7) 3.畜牧发展目标 (8) 四、畜牧发展方向 (9) 五、保障措施…………………………………………………… 10 1.成立领导机构 (10) 2.加强业务培训 (10)

3.加大宣传力度 (10) 4.严把产地、屠宰检疫关口 (10)

XX县“十四五”畜牧发展规划 XX县畜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业务部门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下,走过了辉煌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发展,XX县畜牧业有了质的飞跃,为地方经济、广大人民群众菜篮子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五年来,全县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区域重大动物疫情事件。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如下: 一、我县畜牧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XX县是全市畜牧发展大县,畜牧经济是我县农业经济五大支柱之一。近年来,我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畜牧养殖与环保理并重的环保理念,按照“抓好生猪生产、巩固牛存栏,着重发展禽类养殖”为总体思路,引导全县畜牧业树立工业化管理思维,以“五化”为标准,全面开展提质增效、升级上档,以促进我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XX县是XX市畜牧生产大县,是XX省黄牛改良示范县、秸秆养牛示范县,是XX市畜牧业“一个板块、两个产业带、三个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畜牧业基本形成“六基地两

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新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6%、8%、3%;肉牛饲养量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家禽饲养量万羽,出笼万羽,存笼万羽,比2007同期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万吨,比2007同期增4%。截止2009年3月底,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625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笼万只、出笼万只。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畜牧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我县良种公猪覆盖率达100%,良种母猪覆盖率达90%以上;2008年,黄牛冷配完成万头。 3、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畜牧业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4、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达100%。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县畜牧业内部畜种结构中,耗粮型生猪比重过大,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及家禽偏低。家禽品种结构中,良种禽比例小、档次低、产品质量不高,竞争乏力。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大,蛋产量低,奶产量为零。这种结构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县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致使资源闲置浪费,造成养殖成本过高、效益太低。 2、缺少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目前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只能原产原卖,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国畜牧行业发展趋势探讨 --------清华大学农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进行过渡,必然对中国畜牧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畜牧行业发展时间短,各地水平参差不齐,食品安全不能保证,已经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中国畜牧业养殖环节资源配臵严重错位,整个价值链利益分配过多的给予中间渠道,造成养殖环节持续低水平徘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笔者认为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市场最好的突破口,打造“一条龙”模式成为畜牧行业企业的发展必然。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业工程、趋势、养殖、产业集中度【主体】 一、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短短的三十多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紧密相连。泰国正大与1979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饲料厂,也是深圳第一个外资企业,从此揭开了中国畜牧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幕,正大就是中国畜牧行业的开拓者,中国畜牧执业人员的导师。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鸡屁股是银行,杀猪过年,鸡犬相闻”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现在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体的养殖模式,部分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是中国畜牧养殖仍以个体养殖户养殖为主体。现在散养户普遍属于劣势群体,在整个产业链中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无序发展,造成养殖市场忽高忽低不正常波动,饲料厂饲料销售竞争激烈,宰杀厂原料竞争激烈,中国养殖户辛辛苦苦却挣不到钱,绝大部分的利益流入了中间渠道。 由于中国养殖以农村散养户为主,不但养殖技术陈旧,对新管理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养殖小布局不合理,大布局更不合理,特别是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中国的畜牧主管部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收费部门,根本没有起到他的管理、规划、指导、防疫的作用。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养殖密度大、区域养殖距离近,粪便、病死禽喂狗或者销售,造成中国现在大的疫情基本1~2年就可以席卷全国,严重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为了防病过于依赖、迷信疫苗和兽药的作用,致使医药费居高不下,据了解2009年1月份养殖大肉食只平均用药1.5~2元之间。以现在普通养殖规模3000只计算,仅仅医药费一项就是4500~6000元之巨。高成本、大剂量用药造成了药残绝大部分超标,致使中国肉食品无法走出国门。最大的讽刺就是08年奥运会大部分食品均为进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畜牧

全县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最新)

全县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奋力打造“美丽中国X样板X 特色”,推动全县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法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粪污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争当全省畜牧业绿色崛起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二)坚持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三)坚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及养殖业主治污主体责任的原则。三、划分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X年7月1日起实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X年1月1日起施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X年8月30日起施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X年6月1日起施行; (五)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X年1月1日起施行; (六)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自X年5月1日起施行; (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9号); (八)《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办水体[X]99号); (九)《X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X省人民政府第205号令); (十)《X市X湖保护条例》; (十一)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四、目标要求 做到畜禽养殖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步推进。 五、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的划定 (一)禁养区范围 1、饮用水源保护区500米范围以内(含:电杆渠、东总杆渠、秧塘水库); 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青岚湖)的核心区及缓冲区500米范围内;

万宁市畜禽养殖区划分实施方案

万宁市畜禽养殖区划分实施方案 万宁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二月

万宁市畜禽养殖区划分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有效保障了我市人民群众肉品、禽蛋等消费需求。但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畜禽养殖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种养结合不够紧密,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促进我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根据《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水体〔2016〕144号)、《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办水体〔2016〕99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区划分及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琼府办〔2016〕147号)、《海南省农业厅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琼农字〔2015〕17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畜禽养- 1 -

殖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防治结合、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优化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推进畜禽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实现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实现双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发展的关系,既维护生态利益,又兼顾经济利益,在推进畜禽养殖区划定的同时,优化畜禽养殖布局,转变畜禽养殖生产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实现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发展双赢。 因地制宜,科学划定。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畜禽养殖场(小区)与养殖专业户分布等情况,统筹考虑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功能等要素,按照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不同功能定位,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区。 重点保护,从严管控。以落实本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保护要求为重点,发挥禁养区、限养区功能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从严控制适养区规模,提高准入门槛,强化综合治理。 分步实施,逐年推进。摸清禁养区、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数量、畜禽存栏量,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合理安排关停、搬迁或转产、整改时间,按照年度目标和时间节点,有序推动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清理 - 2 -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国畜牧行业发展趋势探讨 -—-——---清华大学农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进行过渡,必然对中国畜牧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畜牧行业发展时间短,各地水平参差不齐,食品安全不能保证,已经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中国畜牧业养殖环节资源配置严重错位,整个价值链利益分配过多的给予中间渠道,造成养殖环节持续低水平徘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笔者认为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市场最好的突破口,打造“一条龙"模式成为畜牧行业企业的发展必然。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业工程、趋势、养殖、产业集中度【主体】 一、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短短的三十多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紧密相连.泰国正大与1979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饲料厂,也是深圳第一个外资企业,从此揭开了中国畜牧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幕,正大就是中国畜牧行业的开拓者,中国畜牧执业人员的导师。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鸡屁股是银行,杀猪过年,鸡犬相闻”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现在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体的养殖模式,部分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是中国畜牧养殖仍以个体养殖户养

殖为主体.现在散养户普遍属于劣势群体,在整个产业链中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无序发展,造成养殖市场忽高忽低不正常波动,饲料厂饲料销售竞争激烈,宰杀厂原料竞争激烈,中国养殖户辛辛苦苦却挣不到钱,绝大部分的利益流入了中间渠道。 由于中国养殖以农村散养户为主,不但养殖技术陈旧,对新管理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养殖小布局不合理,大布局更不合理,特别是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中国的畜牧主管部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收费部门,根本没有起到他的管理、规划、指导、防疫的作用。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养殖密度大、区域养殖距离近,粪便、病死禽喂狗或者销售,造成中国现在大的疫情基本1~2年就可以席卷全国,严重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为了防病过于依赖、迷信疫苗和兽药的作用,致使医药费居高不下,据了解2009年1月份养殖大肉食只平均用药1。5~2元之间。以现在普通养殖规模3000只计算,仅仅医药费一项就是4500~6000元之巨。高成本、大剂量用药造成了药残绝大部分超标,致使中国肉食品无法走出国门。最大的讽刺就是08年奥运会大部分食品均为进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畜牧业发展三十年来的一个悲哀。 饲料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竞争激烈,部分小规模饲料厂的不断死亡就是最好的证明;宰杀厂更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