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一节认识电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一节认识电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一节认识电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一节认识电路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第一节认识电路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电学学习的开篇,认识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直接影响后续电学知识的学习。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电路是用电器工作的基础。本节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电路开始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现象切入,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尽量做到“点到为止”,避免包办代替。

为了让学生对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电路状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当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先看到生活中的通路、断路、短路,再观察实验中的通路、断路、短路。

对于电路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研究问题的方法开始,使学生了解符号语言在实际中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简单电路及元件的认识;第二层次,对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的认识,特别是对短路危害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是把具体的电路元件抽象成符号,把具体的实物电路抽象成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二、教学目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

2.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器件的电路符号。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图。

教学难点:对短路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对电路也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电路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次学习电路知识,对一切电路知识都会感到好奇,尤其是被老师禁止的短路实验。他们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尝试短路实验,所以在本节课应当加入短路造成的危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短路是危险的。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开关,目的在于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

系,使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常用的开关,不会将对开关的认识局限在物理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都很熟悉手机,手机依靠什么工作呢?打开手机外壳,手机内部的构造一目了然,内部有复杂的集成电路板。是不是觉得很神奇?由此引入认识电路的学习。

2.“知识点”教学

●电路的组成

任务驱动展开学习:

教师布置任务,安排学生活动:让桌上的小灯泡亮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电路的组成,并思考:灯亮起来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如何控制灯泡的亮灭?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思考,通过讨论认识到电源提供了电能,小灯泡之所以亮起来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通过开关可以控制灯泡的亮灭。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并总结:电池能为小灯泡提供电能,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小灯泡能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像灯这样能利用电能工作,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开关控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导线用来传输电能。

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有哪些不同类型吗?你还知道哪些用电器?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将电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你了解生活中的开关有哪些不同类型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源、不同工作原理的用电器,对于手机屏幕来说,主要是电能转化为光能。介绍不同类型的开关。通过介绍,使学生能把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

●电路的状态

教师演示开关断开导致断路,介绍这是正常控制电路的一种手段。悄悄拧松灯泡,再次演示开关闭合断路,介绍这是由于电路故障造成的断路,两种断路是不一样的。

教师总结:

断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教师用示教板演示如果没有用电器,将导线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严重的将会引发火灾。播放断路造成火灾视频,强调:将导线直接接在电源两端这种现象叫做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继续演示用电器短路,导致用电器不能工作,介绍这种现象叫做用电器短路。

●电路图

教师介绍:为了更形象地描述电路连接情况,将电路元件用符号表示,再用代表导线的直线将它们一一连接,这就是电路图。对比实物,介绍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让学生认识并熟记,特别是电池、电灯、交叉相连导线、交叉不相连导线、开关等常用符号。最后让学生练习实物图和电路图的转化。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要点:

(1)使用统一规定的符号;

(2)尽量避免连线交叉;

(3)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3.课堂小结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内能、机械能、光能等)。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电路的状态短路:危险!绝不允许!

断路:(1)开关控制,正常断路。

(2)电路故障造成。

4.小练习

(1)如图11-1-1所示为宾馆房间取电房卡装置。将房卡插入槽中,

房间内的用电器才能使用。图中装置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用电器 B.开关 C.导线 D.电源

(2)如图11-1-2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能正确反映图11-1-3所示电路连接关系的是()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手机引入,虽然学生天天用手机,但是真的知道手机里的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每个环节都从生活中选取事例,例如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常见的用电器、常见的开关,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避免出现学生对电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课堂上、实验室里,

图11-1-1

图11-1-3

图11-1-2

A B C D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电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可怕,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与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在学习短路部分知识中,要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引导。一般来说,在十四五岁这个年纪的恰是心理容易逆反的年龄,越不让做的事情就越想要去做,过去的教学经验也表明这点,越强调绝对不允许将导线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学生就越要做一做短路实验。所以一定要在电学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认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学生看到导线的绝缘皮燃烧的那种震撼,加上通过视频了解短路造成的危害,学生在知道短路造成的后果后基本上就不会再尝试做短路实验了。

将概念学习设计成让学生动手实验认识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情况,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的课程理念,符合现代教学论提倡学生在情境和体验中学习建构知识的理念,避免教师向学生“灌概念”的教学方法。

《简单电路的设计》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简单电路的设计》教学设计 常州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顾雪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勇于钻研的精神、善于观察、敢于思考.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欲望,体验克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未知世界的成功喜悦. (3)关爱长辈、遵守交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设计电路图,病房呼叫模拟电路设计. 2.教学难点:异地双控(楼道灯电路)模拟电路设. 3.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3)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动手实验. (4)实验演示和类比. 三、教学器材 电源(干电池两节)、两个开关、一个电铃(蜂鸣器)、两只灯泡和导线若干. 四、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教材教学理念.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学法——以合作模式的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六、主要教学环节 (一)引入: 小明和妈妈一起去买电动玩具“调皮的小鸟”,老师把电动玩具“调皮的小鸟”展示给同学们看,并提出问题:当“调皮”的小鸟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A、减小 B、增大 请一个学生用选答器给出答案。由此引出“设计选答器模型” (创设物理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活动 1.项目1:设计选答器模型:一个问题有两个可选择的答案(a)和(b),与它们对应的灯分别由两个开关控制,选择哪一个答案就闭合哪一个开关,使对应的灯发光. 思考:(1)灯与灯之间应(串/并)联. (2)两个开关分别与两灯(串/并)联.

(完整)初三物理电路设计方案专题.docx

与生活实际相关电路设计及识别专题1 (一)各管各的 只闭合开关 S1 时, L1_______,L2_________ 只闭合开关 S2 时, L1_______,L2_________ 要想灯泡 LI 、 L2 同时发光, 我们需要 ______________ 设计练习: 1、某工厂传达室同时监管前后两个大门 的安全问题,但只有一个人看守。为了 工作方便,传达室职工设计了一个简单 电路,传达室内接有一电铃、一盏红 灯,当前门进人踏上脚踏板时引起开关 S1 闭合,则传达室内电铃响;当后门进 人踏上脚踏板时引起开关S2 闭合,则传 达室内红灯发光。请你画出该电路图。 2、( 2011 年中考10)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 只控制 1 照明用的小灯泡 L,开关 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 。在图 5 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S2 S2 M M M M S2S1 S1 S1L S1L S2L L A B C图 5 D 3、家庭用电冰箱中消耗电能的器件主要是电动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其中 电动压缩机 M 受温控开关 S1控制,照明灯泡 L 受门控开关 S2控制,要求它们既能单独工作又能同时工作,下图是几个同学画的家用电冰箱的电路图, 其中正确的是 电源 M S1 电源L S 2M L L S1 S1 S1 M M L 电源 电源 S2 A S2S2 D B C

4( 2012 延庆 一 10)图 5 是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 M 是电冰箱压缩机用 的电动机, L 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开关 S 1 闭合, S 2 断开时,照明灯 L 与电动机 M 串联 B .关上冰箱门时, S 1 自动闭合,使得照明灯 L 熄灭 C .开关 S 1、S 2 都闭合时,照明灯 L 与电动机 M 并联 D .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 S 2 自动断开,电动机 M 停 止工作 5、如图 3 是简化了的电冰箱的电路图。图中 M 是压缩机的 电动机, L 是电冰箱内部的照明灯。当电冰箱接入电路后,打开电冰箱门时,压缩机停止工作,照明灯照明;关闭电冰箱门时,压缩机开始工作,照明灯停 止照明。则关闭电冰箱门时,关于开关 S 1 与 S 2 的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3 A . S 闭合, S 断开 B. S 1 断开, S 闭合 1 2 2 C . S 1 闭合, S 2 闭合 D. S 1 断开, S 2 断开 6、( 2012 昌平 一 11). 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 S 甲 ”表 示)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乙方指示灯亮。当乙方运动员的剑 (图中用“ S 乙 ”表示)击中甲方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甲方指示灯亮。在图 6 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S 乙 L 甲 L 甲 L 乙 S 甲 L 甲 S 乙 L 甲 L 乙 S 甲 L 乙 S 乙 L 乙 S 甲 S 乙 S 甲 A B C D 图 6 7、如图 3 所示,小丽家浴室的浴霸由一只照明灯泡 L 、两只取暖灯 L 1 和 L 2 以及一个排风扇 M 组成,它们的额定电压均为 220V 。其中照明灯和排风扇 都可以单独工作,两只取暖灯总是同时工作。在图 4 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 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与生活实际相关电路设计及识别专题 2

_UpLoad_20130304cz_教案_初中物理_八年级_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课题:第七章运动和力§7-1 力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教具:实物投影仪、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刷子、三角板 教学过程: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 力 一、什么是力 教师先投影图片"人压跳板跳水,运动员踢球":或观察教材90页中前四幅图片(通过课件),从不同侧面展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等情况. 演示:起重机吊起钢管,磁铁吸引铁棒. 总结这些实例的特点: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作用.从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相互性 演示: 1.两刷子互相摩擦,刷毛都变弯曲. 2.两小车上各放一条形磁铁,松手后两车同时开始运动、手托球. 3.穿旱冰鞋的同学互推 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 (N).在这里介绍牛顿的资料 那么,"牛顿"这个单位究竟有多大?我手托两个鸡蛋,告诉学生,手托住两个中等大小鸡蛋,大约需要1牛的力.然后举起我们用的物理书放在手上,该书对手的压力大约2.5牛. 二、力的作用效果 实物投影仪展示: 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 三、力的三要素 教师可以从"开门"或用板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 力的图示 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要注意作图顺序,应先定标度,再定点,定方向,定长度,最后画箭头,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图

简单电路教案

学习容分析本单元知识零散,图片多,知识琐碎。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电路的组成。 ②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器件的电路符号。 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④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⑤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⑥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路图。规作图,培养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②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废电池的介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用具小灯泡、灯泡座、导线、开关、电池(带电池盒)。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①电路的组成;②电路元器件的电路符号;③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④电路图。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正确理解通路、断路、短路。 教学思路设计启发、讨论、探索、创造。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我们的家 庭.你们想一想,在你的家中就有哪些是 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师:说得很好,你们所说的这些用电来工 作的设备都称之为用电器。那么,要使这 些用电器工作,就要学习今天我要讲的知 识。 二、讲授新店 生:(迫不急待地回 答)电视机、电灯、电 冰箱、电饭煲、洗衣 机……。

1.电路的组成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这样一个实际问题 这是一个用电器:电灯(边讲边将电灯放在示教板上)要使它工作——发光,需要 什么? 师:对。什么装置能提供给它电呢?师:对。电源能供给电灯持续的电流。(出示电池)这是一种电源。(将电池放在示教板上)可是,现在电灯并没有亮,说明还需要什么? 师:(用导线把电源与电灯连接起来)好,现在灯亮了。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 师:你们家中的灯是—直这样亮着的吗? 师:对啊,实际生活中,电灯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亮,不需要的时候就不亮,这就需要控制它,所以还需要什么? 师:对了!(在示教板上的电路中接上开关,边演示边说)现在这个用电器就按我们的需要工作了。这儿,我们已经连成了一条电灯的工作电路。哪个同学能说说什么是电路?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9页。 通过录象:教育学生不要乱仍废电池,以加强环保意识。 师:(指着黑板上的电路)哪个同学能归纳一下,这条电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对。这儿,同学们所看到的是—条最简单的电路,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接触到复杂的电路,但无论其复杂的程度如何,一条正确的电路,都至少由这样四个部分组成,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小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 (接着出示各种不同的开关实物,让学生观察.其中按钮式开关安装在墙上一条门铃电路中。操作按钮式开关,使电铃工作.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讲课留下埋伏。) 生:要电。 生:电源。 生:导线。 (学生都在思索,但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继续启发) 生:不是。 生:开关。 生: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看书,认识各种电源。 生:4个部分.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

(完整)九年级物理电路图与实物图及答案

. 九年级物理电路图与实物图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2014?宝坻区一模)图为一实物电路连接图,图中是某同学所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正确的是()A.B.C .D . 2.(2013?岳阳)与所示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是下图中的() A.B.C.D. 3.(2013?成都)在图中的四幅电路图中,与如图所示实物图对应的是() A.B.C. D. 二.解答题(共27小题) 4. (2014?菏泽)根据图1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图2的框中画出电路图. 5.(2014?贵阳)用笔画代替导线完成图中电路的实物连接.要求:两灯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L1、L2的总电流,导线不能交叉.

6.(2014?徐汇区一模)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要求:L1和L2并联,电键S控制L1,电流表测L2的电流.并请标出电源的“+”、“﹣”. 7.(2014?金山区二模)在图中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当电键闭合时电路能正常工作. 8.(2014?江津区模拟)根据图1的电路在图2的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9.(2014?甘谷县模拟)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10.(2014?临清市二模)如图1所示,是“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物图,请您在图2虚线方框内画出与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

11.(2014?资阳模拟)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2.(2014?海城市模拟)画出如图对应的电路图. 13.(2014?澄海区模拟)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在右边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 14.(2014?番禺区一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尚有几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 合电键S后,灯L1和L2都能发光,且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 15.(2014?静安区一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连接,使灯L1和灯L2并联,电流表只测量灯L1的电流.

《简单电路》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3.简单电路 【教材分析】 《简单电路》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已经学会了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电流在一个完整电路中的路径。这一课将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分别点亮1个和2个小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的路径,并感知串并联的不同特点。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干电池是能给一个简单电路提供持续电源的装置。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4.电流时从干电池一端流出,经过用电器和导线回到另一端。 过程和方法: 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 2.观察、描述和记录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和小灯泡被点亮的情况。 3.学会用简易的电器符号画简单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体会小灯泡被点亮时的快乐。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

2.用简易符号表示电路中的电池、小灯泡和导线。 3.完整电路的电流流向。 难点: 1.使用一节电池、2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 2.完整电路的电流流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动手操作法,一开始上课,我就把握学生的活动欲望,提供一定的电路元件让他们尝试使一个小电珠发光,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在学生交流成果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建构电路的知识。接着为学生多提供一个小电珠,让他们在学会了简单电路连接的基础上,发挥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寻找各种方法使两个小电珠都发光。教师在随后的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他们将知识形象化。而后进行本节课的知识小结之后练习区分各种电路。最后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激励学生将知识回归生活来结束本堂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线2根,小灯泡和干电池各1个,放在盘中 课桌内放小灯座和电池盒各1个 讲台上准备每组一个信封:小灯座1个、导线2根、小灯泡1个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 谈话:同学们,认识桌上的材料吗?都有什么? 能用1根导线、1节干电池把小灯泡点亮吗? 生小组内点亮小灯泡,没有点亮的教师指导点亮 学生展示。生上台点亮小灯泡 (教师提供材料)

初三物理电路图专题

初三物理电路图专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电路图练习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是 ( ) 2、分析右下图所示的实物连接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1、L2是串联 B、L1、L3是串联 C、L1、L2 、 L3是串联 D、L1、L2 、 L3是并联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若要使两灯并联,就要 闭合开关________。 第3题第2题 4、关于电源短路及其危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短路就是连接电路用的导线很短B.短路没有危害,并且节省导线 C.短路就是电路中没有开关 D.短路时,电源会发热而烧坏 5、如图所示,下列电路中,开关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是() 6、请根据左边实物连接的电路图,画出其电路图。 7、如图(7)所示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接通S1灯亮,电铃响 B.只接通S2灯亮,电铃响 C.只断开S3灯亮,电铃响 D.只断开S1灯亮,电铃响 8、如上右图所示,若要A灯亮,B灯不亮,应将开关闭合,若要B灯亮A灯不亮,应将开关闭合,若S2、S3闭合,S1断开,则A灯,B.灯.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属于两灯串联的电路是 _______,属于两灯并联的电路是。 10、L1和L2并联,请在图中错误之处打上“×”,加以改正,并在空白处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11、如上右图所示,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作导线,将元件连接起来. 12、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并在右边画出电路图。 要求:(1)开关K1只控制电灯L1,开关K2只控制电灯L2;(2)共用一个电池组 13、用线条代替导线,将两节干电池、两个相同规格的电灯泡,一只开关(如图21所示)连成电路,要求使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并在右边画出电路图。 14、根据图11—15(a)的电路图,在图11—15 (b)中画出对应的实物连接图. 15、在下左图中,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16、根据右上图所示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17、根据图所示,要求Ll、L2并联,S1控制L1,S2控制L2,S3在干路,连线不要交叉,请将图中元件连成电路. 18、将图11—19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 (要求导线不交叉)

八年级物理《7.3 重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7.3 重力》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 (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 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 仪器材料铁架台、细线、斜面、一重物;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小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1 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一、重力G(gravity):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二、重力的三要素 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方案与表格: 钩码的质 量m/kg 钩码受到的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 比(N/ kg)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 g=9.8牛/千克 3. 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 4.重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 几个现象. (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 地 (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 “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 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 的故事吗?” (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 力的故事. (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 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 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 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 解) (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 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 (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 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 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 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 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 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 点:落回地面. 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 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 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 飞机失事坠毁等).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 2.直观讲解:重力的方向(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 (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 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 竖直悬挂静止.(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 片) (3)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 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 向下) (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 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 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 直水平面的方向) (6)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 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 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 向. 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 时的方向. 猜想重力的方向. 观察铁架台倾斜过程中细 线的悬挂方向,思考竖直向下 和垂直向下的区别. 掌握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 下,不能简单的说“向下”也 不是“垂直向下”.

简单电路公开课教案设计

简单电路公开课教案设计 1、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能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大号电池、尺、笔。 五、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话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晚上上街到处是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1、简单电路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1、电源。 2、导线。 3、开关。 4、小灯泡. 教师说明:电路中的常用符号、画图方法。 使小灯泡亮起来。 使小电机转起来。 使小喇叭响起来。 教师说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电路中当它的电流在循环电路中流动时小灯泡会亮起来,小电机会转起来,小喇叭会响起来。关键是要使电流能循环。 在电路中加进开关。 有了开关的好处是?

学生回答:可以控制。 十字路路口的红绿灯是怎样用开关来控制的? 教师说明:它使用的是一种自动双联开关或多联开关。这种开关可以调节它们亮灯的时间。 简单电路是由:1、电源,2、导线,3、开关,4、小灯泡组成的。 要使小灯泡发亮,它就必须是一个循环电路。循环电路就是有流出来的电流,通过用电器后有流回去的电流。电流在不停的循环流动小灯泡才会发亮。 注意我们家用的“电”是不能乱动和触摸的,因为它是220伏的交流电,对人体有危险,搞不好就会触电身亡。 我们要做实验只能用电池和小灯泡。 六、作业指导:P73 七、板书设计:1、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中的构件四、实验操作一 二、电路中常用符号五、实验操作二 三、画简单电路图六、实验操作三

初三物理电路和电路图专项练习

电路和电路图练习 1.将下列元件用导线连接起来 使小灯泡能够发光,并在右边 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根据实物图,在下边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 路图 (1) (2) (3) 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试指出下面 4.电路有什么错误,并改 正。 5、一个开关能够控制3个灯泡,试画出连接方式。 1.按上面照图1至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分别将实物图中的各元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 2.根据实物连线图(图5至图9所示)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对照下列电路图(图1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实物连线图或由实物图(图12)画成对应的电路图. 4.两个开关S 1和S 2控制一盏灯.要求:闭合任意一个开关,灯就能发光,只有当开关全部断开时,灯才熄灭.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导线不能有交叉) 2.按照图甲的电路图,在图乙中连接实物电路 4.如图所示,现有一个电池组、两个开关和两盏电灯,请你连接好下面的闭合时L1亮,S26.个电路,二个灯泡串联,表测量通过其中一个灯 泡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它两端的电压。 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表的使用: 7.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得电路中的电流,试分别指出在这个电路中:总电流是: ;通过灯L1的电流是: ;通过灯L2的电流是: . 8.如图所示某同学测电路中的电压,试分别指出在这个电路中:总电压是: ;L1两端的电压是: ;L2两端的电压是: 。 9.试在右面电路中的O 中填入合适的电表压表) L 1 L 2 V L 1 L 2 3 15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7题图 第2题图 图甲 图乙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

凸透 镜成 像规 律 4.归 纳总 结 3.归纳总结 像了 如果把光屏取下, 从光屏这一侧观看: 你会看到 什么现象 结论:看到一个放大、 正立的像.这个像与在光 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 正立、放大.光屏得得不到,不是由实际光线会 聚的. 强调和加深实像与虚像”的意义:当物距大于 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 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会聚而成的, 是实际光线的 会聚点,能用光屏接收,也能用眼睛看,是实 像?而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在光屏上找不到像, 人眼逆着光线看去,能看到成的是正立的像.它 是光的反相延长线会聚成的像, 是虚像.与平面 镜成虚像类似. 将各小组学生实验中填完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 投影到屏幕上,对表格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纠 正?最后投影岀正确的结果?见下表. 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 观察成像特点.将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 研究: ⑴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 (3)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4)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 (5)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6) 在以上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 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 是向左侧或右侧偏斜,找岀物和像的左右、上下 关系. (7) 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 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在实 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进一步总结得到:一倍焦距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I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且倒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正立. 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I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课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如何得岀的从哪几个角度入手进行研究的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小结

九年级物理电路分析题型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电路分析经典题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A.S l断开,S2、S3闭合,电路总电阻最大 B.S3断开,S1、S2闭合,电路总电阻最小 C.S3闭合,S1、S2断开,L l、L2并联 D.S1闭合,S2、S3断开,L1、L2串联 2.如图所示,对如图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A.要使L1,L2,L3串联,应使S1,S2断开,S3闭合 B.如果S1,S2,S3都闭合,则L1,L2,L3是并联 C.如果只需L1发光,则应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3, D.如只需L3发光,则应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3, 3.(2012?眉山)对如图所示电路的分析,错误的是() A.当断开S l、S2,闭合S3时,R1与R2为串联 B.当断开S3,闭合S1、S2时,R1与R2为并联 C.当断开S1,闭合S2、S3时,R1与R2为串联 D.只要同时闭合S l、S3,就会出现短路现象 4.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闭合S1、S2时三盏灯串联B.闭合S1、S2、S3时三盏灯并联 C.闭合S1、S3时L3短路D.L1无法单独工作 5.(2008?杭州)分析复杂电路时,为了将电路简化,通常先把电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理想化处理,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把电流表看成是一个大电阻B.把电压表看成是一根导线 C.把电流表看成是断开的D.把电压表看成是断开的 6.下列是对如图所示电路的一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 A.灯L1、L2串联,电压表V测L2两端的电压 B.灯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的电流 C.灯L1、L2并联,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 D.灯L1、L2串联,电压表V测L1两端的电压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关于电路故障分析正确的是()A.电灯L1短路B.电灯L1断路C.电灯L2短路D.电灯L2断路 8.(2010?宝坻区二模)小明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了电路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断路 B.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短路 C.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断路 D.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1短路 9.(2012?莆田)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灯泡亮、电铃响B.小灯泡亮、电铃不响 C.小灯泡不亮、电铃响D.小灯泡不亮、电铃不响 10.(2012?青羊区一模)把标有“36V15W”的甲灯和标有“12V5W”的乙灯串联后接在电压是36V的电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甲灯的电阻较大,所以甲灯较亮 B.因乙灯实际功率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C.因甲灯额定功率较大,所以甲灯较亮 D.因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所以一样亮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三)的学生,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五、教学计划 1、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教材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全书共5章,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四章声现象;第五章光现象。每章下面又分小节,每节内又有若干小标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交流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2、教学目标 (1)第一章物态变化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教案范文

简单电路《简单电路》教案范文 【--个人简历范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 __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3、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灯泡为什么发光吗?需要什么重要条件?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3、为了能让大家看清楚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做了这样的教具先观察,通电后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新九年级物理电路设计题精选

电路设计题 题型一根据要求连接电路图 1、将图1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断开或闭合任何一个开关时电灯发光,同时电铃发声,电灯与电铃并联,元件位置不能改变。 2、将图2中的元件符号连成电路,要求:(1)只闭合S1开关两灯L1、L2都亮(2)只闭合开关S2,两灯L1、L2都不亮(3)开关S1、S2都闭合,L1不亮,L2亮。 3、将图3中的元件符号连成电路,要求:L1与L2并联,S1做L2开关,S作总开关 4、将图3中的元件符号连成电路,要求:三灯并联,S1控制L1、L2,S2控制L1,S3控制L1、L2、L3。 题型二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并连接实物图 5、请按要求设计电路图(电路图画在左侧),并按你设计的电路,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要求:(1)开关K1只控制电灯L1,开关K2只控制电灯L2;(2)共用一个电池组 6.根据下列要求, 连成实物电路, 并画出电路图。电键K1, K2 都闭合时, 灯L1和L2都能发光;断开K1, 灯L1和L2都不发光,若闭合电键K1, 断开电键K2, 则只有灯L1能发光。 题型三根据要求设计较复杂电路 7.实验室里有一个电池组,有两盏电灯和一只电铃,它各自直接接在该电池组上恰好正常工作,另有导线多根,开关两只。 请按下列要求分别画出所需要的电路图。⑴按下一只开关S 1,一盏灯发光;按下开关S 2 ,电铃和另一 盏灯均正常工作。⑵只按下一只开关S 1,灯与电铃均无电流,只按下开关S 2 ,电铃响,灯一盏也不亮; 同时按下S 1、S 2 ,电铃响,两盏灯均正常发光。 8.小明和父母三想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假期是否外出旅游,如果父母中至少一人同意,同时小明也要去的话,他们就决定去旅游。为此,小明用三只开关、两节干电池和一个小灯泡制作了一只投票机,三人各自控制一只开关(闭合表示同意,断开表示不同意),表决后只要灯亮就决定去旅游。请按上述要求在右边虚线框内设计此投票机的电路(请在开关旁注明控制的人)。 9、某传达室需要在前、后门都装上开关,要求:前门来人按开关,传达室内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开关,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绿灯亮.按要求设计电路图,并将图5—51中的实物连成所需电路. 10.给你下列器材:一个电池 组,一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 只电铃和若干细导线,请你设 计一自动放养奶牛的装置图。 要求:用细导线将牛群围 住,合上开关后,当牛在圈内 吃草时,小屋内灯亮而铃不响; 当有牛碰断了圈住的细导线到 圈外时,电铃便会响起来,放 牛的人能及时发现。 11.右图中的开关叫做单刀双掷开关,当把闸刀向左边按下时,a、b两个接线柱是接通的,a、c之间是断开的;当把闸刀向右边按下时,a、c两个接线柱是接通的,a、b之间是断开的.现在请你用这个闸刀来控制红灯和绿灯,使闸刀向左边按下时红灯亮绿灯熄,向右边按下时绿灯亮红灯熄,画出导线连接图.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doc

八年级物理下教学计划 马圩中学韩振伟 1、教学依据: 《物理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 2、本册教材的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 大探究 " (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3)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 (4)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 当增加了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了教材的弹性,在教科 书中设立了“科学窗” “读材料”等栏目。 3、本册教材章节特点: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重点是通过探究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运动和力 , 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已从前几章研究物质的现象问题过渡到这一章 研究物质的本质问题,因而许多概念也由具体转入抽象,可能较难理解,但是由于学生通过 前几章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再加上这一章所研究的本质问题均是以学 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为研究的背景,能够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习本章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仍然贯穿在本章的教学中。 本章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探究得来的。 从知识的深度角度来看,这一章中的概念和规律十分抽象,较难理解,但学生通过前 几章的学习,尤其是第七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这为学习本章的知 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九章机械和功,主要是力学知识的运用。在介绍简单机械的时候,由于简单机械在我 们的生活中使用得比较多。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呈现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虽然这些机械我们经常见到,但是学生未必会明白其中的原理,可以顺势介绍这些机械的构造和原 理。其中要利用到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因此要多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4、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本人已了解了学生物理学习情况。从上学期期终考试成绩来看,学 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较好,以往教学中女生对物理学不太感兴趣的现象体现不是太明显,学习较认真学习较积极的主要是女生。她们学习较主动,课前预习认真,实验主动动手,这是以 往在物理教学中不多见的现象。但物理成绩中后进生也主要还是男生,他们主要是学习不思 上进,上课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这需要在本学期中重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督促。同时,物理到了第七八章,仅靠认真想学好物理学已不可能,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学 习,尤其是男生。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黄陵县桥山小学田志强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实验材料: 师准备:电池盒1个/组+1个,小灯座2个/组+2,干电池1节,小灯泡2只。生准备:1号干电池1节/组,小灯泡2只/组,导线3根/组。 二、教学环节 (一)复习前课,引入新课 1.提问回顾前课。师:在上节课《点亮小灯泡》中,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有哪些?(预测生: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出示材料图片。 2.兴趣激发。师: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老师展示下,看谁点亮的最快。(生动手操作)很棒,大家都能点亮小灯泡了。

3.故意刁难,引出问题。师:大家拿起来让老师看看谁的最亮!最亮的举手。(预测:在学生举手同时,小灯泡熄灭。)怎么回事?小灯泡怎么不亮了?(预测生:我刚才手松了!)这样点亮小灯泡方便吗? 4、出示电池盒、小灯座,引入新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实验装置,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和我一起了解下它们吧!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顺利地引入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究简单电路兴趣。 (二)介绍装置,再点亮小灯泡 1、教师给每一个小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以及两根导线。 2、教师:我们一起来点亮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你们可以跟我一起来安装。记录员请你在记录纸上把你们小组的电路实物图画起来。 ①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③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3、指导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小组点亮小灯泡。 4、教师投影出示两份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电路图,一份是实物图,一份是符号图(事先安排),介绍简单电路上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让其他记录员再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快速地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设计意图: 学生跟着教师示范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保证了安装的成功率。 第二步的操作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 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更复杂的电路的认识。 逐步提高难度,也是教学的一种策略和教育的规律。 先动手后画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认知特点。 串联和并联相对来说串联较容易,学生容易想到。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提问: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你能也一起把它点亮吗? 2、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几根导线,让学生尝试使两个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