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4年 6 月 21日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既有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可持续特性,在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比势,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交通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政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规划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面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1.产生的问题如:

(1)空间资源的低效配置。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导致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和空间资源低效配置。

(2)时间资源浪费。交通拥挤已使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急剧下降,并直接导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客流减少。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

(3)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交通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之一。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不断加剧,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dB),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和文化活动。

(4)资源消耗。城市交通,特别是个人机动化交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交通运输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运输发展所需的土地、原材料以及运输的能源消耗。在土地占用方面,尤以小汽车为最。而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另一项资源——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可以说,现代强大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巨大的能源消耗去驱动的。

(5)交通事故。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 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

2.1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须遵守的原则

(1)环境承载力原则。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吸收污染的自身净化能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环境的吸收能力”的原则。

(2)资源消耗速率原则.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使用速度应维持在其再生速率限度之内;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使用耗竭速率不应超过寻求作为代用品的可再生资源的速率。这个原则要求运输部门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采用先进技术,避免能源危机。

(3)公平性原则。运输活动的使用者通过运输而获益,但没有承担环境费用;相反,非运输用户却遭受着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的损害,这是很不公平的。从代际关系上来看,当代人消耗大量运输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却将严重的环境损害后果留给后代人承担,这也是不公平的。

(4)价值性原则。资源价值的无价或低价导致了不加抑制的过度使用,这是价格导向的错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环境成本是真实的经济成本”的原则,将环境成本纳入运输成本,分担到用户身上。

(5)协调性原则。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仅仅依靠运输政策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与政策(如政策、财政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环境政策)相结合,协调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快速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比较的优势

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现代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种推波助澜的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致。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它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及其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

环境是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2.3轨道交通系统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所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对于提升城市结构,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在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能运送更多的乘客。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降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2.4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益,主要反应在其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进行估算。

(1)直接效益

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2)间接效益

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

3 .对策与建议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远期战略规划的基本目的有三个:

①提高人出行的效率、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性;

②体现交通服务的社会公平性;

③实现环境上可持续性。

为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有:

①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技术、经济、投资、财税政策。

②长期坚持发展大容量的轨道快速交通系统,发展多种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市郊通勤铁路;

③延伸轨道系统到近远郊区的人口集聚地区,改善乘车的方便性;

④统—协调交通形式,综合考虑,互相衔接,建立良好的换乘系统;

⑤适当控制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和使用率,逐步减少自行车的利用;

⑥环境资源税收政策,环境资源税是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凭借其主权权力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个税种。设置环境资源税种,扩大环境资源税所占比重,既可以为经济单位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又能抑制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资源的目的。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首要问题。原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骤增,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土地浪费等诸多问题与日俱增,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如何处理好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城市建设走上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city developing rapidl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the future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the primary issue. The original city scale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emerging cities increased, but following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egradation,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aste land by the day, and do well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se problems, so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came to a scientific, on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countries and people’s concern.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但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与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让城市建设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一个有效的措施。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 1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复习进程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4年 6 月 21日 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既有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可持续特性,在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比势,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问题。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交通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政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规划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面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1.产生的问题如:

4_5讲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一节复习指导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 (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 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 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的发展要求; 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 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 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 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 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 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 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 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 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 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 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 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 1.行车视距 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冯克鑫 学号:2008301610112 班级:测绘八班 摘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特点,存在的不足,以及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策 城市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城市交通却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的交通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的严重问题,然而城市交通在城市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非凡的作用,与其他部门相比,城市交通部门起着关键性的枢纽作用,所以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拥堵。在大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是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交通堵塞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活动和市民日常生活的突出问题,道路堵塞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交通设施设计不合理,交通方式不够配套等因素造成。 2.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由于我国城市车多路少,加上我国交通管理手段落后,道路状况差,以及驾驶员的素质问题,导致我国交通事故屡屡发生。 3. 土地占用。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开发的强度越来越大,交通过度发展使其成为城市空间最贪婪的用户。 4. 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运输业在世界能源消耗的比例中日益增加,不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决定了其运输系统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格局,我国交通能源也大体如此,所以城市交通运输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将进一步加剧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于此同时城市的交通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城市的噪声污染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来自交通;在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中,来自交通的废气排放占很大比重;流动污染源高度分散,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噪声等的传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5. 城市景观破坏与空间布局不合理。现代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占用在市区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视觉破坏,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也是恶化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空间布局没有和城市的交通做到很好的融合,特别是解决目前城市的交通问题没有联系起来考虑,以至于布局的不合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不小。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枢纽,然而诸多的城市交通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已显的尤为重要。所谓城市交通可持续,实际上就是使交通运输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或者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发展交通运输体系。它首先指城市交通发展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即交通发展应满足当代居民和后代居民的需求达到现在和未来人的利用的统一;其次是城市交通发展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追求与城市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再次是城市交通发展在结构上的系统性,即包括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和财务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人为本的交通设计和发展;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达到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性化管理系统 目前城市的交通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必须把城市交通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做到实施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资源环境和价值观念三

城市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路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秀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规模 (5) 第三章场址介绍与建设条件 (9)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0)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23) 第六章节能方案分析 (24) 第七章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 (28)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3) 第九章招标情况 (35) 第十章效益评价 (36) 第十一章社会风险分析 (40)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42)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XX路建设工程 1.1.2 建设单位 秀有限公司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内容 1、编制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D50-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30—200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998年修订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CB50220—9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研究范围及内容 (1)研究范围 本次编制范围为XX路建设工程 (2)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片区的发展规划、区域交通现状条件及发展趋势、建设条件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对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取得综合研究结论,为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1.1.4 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 3、结合XX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城市境内城市道路管网进行完善。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 1.1.5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XX”的核心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强力推动、高端拉动、生态联动”的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空港经济、海港经济”

城市规划的个人心得体会

城市规划的个人心得体会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世界各个国家对其定义各不相同。作者认为国内的城市规划是综合运用各学科,以促进城市发展为中心,通过区域化的合理建设和合理配置方式,打造适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所的手段。综合来说,城市规划最终是服务于使用者,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间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从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来自多种形态赋予,有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必须要做到规范设计,规范规划。从一个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城市规划在本质上就是对城市功能区域进行规范划分,根据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城市发展的需要、人口居住的密集度,规范的划分出对应的功能区间,譬如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等,进一步推动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发展。 如上述,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规范的划分城市功能区域,所划分出来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功能区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布局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各项活动的基础手段之一,譬如休闲广场、购物商场、饮食饭店作为生活、娱乐活动场所,三者必须考虑合理的布局构成商业休闲中心区域,从而产生区域经济效益,扩大区域经济辐射,且对

城市规划反作用,使得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符合自然生活规律的进化。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来自统一筹划,既要为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留足空间,又要为今后城市发展谋划预留空间。作者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统筹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天时”代表城市规划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要考虑城市与乡镇,乡镇与社区,社区与村组之间的联系,以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谋求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乡镇、社区走特色创新之路,创造改革试点机遇,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地利”代表城市规划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要考虑“因地制宜”,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村镇发展,通过上述的规范模式、合理布局,围绕先天的地理位置、地域条件,坚持向城市中心外环发展,坚持向城郊结合部发展,减少城区与郊区建设差距,改变城市仅一个中心圈的格局;“人和”代表城市规划的“添加剂”,要充分考虑人口聚集区所处的位置,聚集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人”这一主观要素,有针对性的统一建设,统一筹划,统一调配,促进城市规划的成果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居”。因此,“天时、地利、人和”营造了城市规划上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城市、乡镇发展中的差距进一步缩短。 城市道路建设包含城区道路建设、城郊道路建设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投入力度,能有效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探索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襄城县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襄城县积极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以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建设的理念,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先后融资近30亿元,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80多个,房地产开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襄城特色、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取得成效 (一)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健全。2005年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全县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2009年,襄城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产业聚集区之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年7月份评审通过《襄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9-2020)》,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求。近两年,先后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两个集聚区规划、16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为全县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合理。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向东和北延伸,新建、改造中心路、烟城路、沿河路、曙光路、青云路、消防路等70多条道路和背街小巷,道路总里程达60公里,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和完整的环城通道,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区框架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 (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襄城县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文化广场及治理东风湖、高中坑、豆腐组坑等城区老坑塘,建成市政广场和恒达、泰安、滨河等城市绿地游园15处,绿地面积达到6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2.6%以上,为新老城区居民提供了优良的居住环境。投资5511万元开工建设第二水厂,

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要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就必须构建一个基于可持续概念的新的设施修建和管理体系,并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量化熔入到工程技术的具体规范中去。为此,本文提出了弱持续、中持续和强持续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文中从宏观和微观及供给和需求等方面对本市的交通设施和管理现状作了粗浅的分析,针对本市的状况,本文认为应采用持续或强持续的设施修建战略。而在交通管理方面,根据本市现状,本文建议了“采用高新技术、实施有限畅通”的原则。为了使交通设施建设能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下列问题应予优先解决:(1)调整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建立快速地面交通系统;(2)研究设施设计标准和技术政策,提高设施建造水平;(3)采用现代交通管理手段,实施“有限通畅”计划;(4)制订明确、一贯的交通政策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计划。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1 引言 随着对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按其内涵可以归纳为: (1)鼓励经济增长,增加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2)在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的基础上,注重质量上的改善; (3)以保护自然为前提,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4)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目标,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仅鼓励经济增长,而且注重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平稳性和持久性,就是要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减小因经济的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 上海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前几十年时间里发展缓慢,造成了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际性大都市相比,其差距很大,如表1 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本市交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过于集中的投资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地太多,影响交通,造成居民心情烦躁,体现了发展上不具有的继承性和平稳性;二是过于集中的投资,使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能力严重不足,抢进度,赶工期,造成工程质量差,隐性问题多,工程的使用寿命短,维修资金急剧增加。影响了新设施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交通_试卷76分答案 (2)

1、城市扩张会导致人地矛盾() 正确 错误 2、城市发展应该“以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正确 错误 3、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4、城市高强度向外扩展,强度很高、密度不低() 正确 错误 5、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先于于城市扩展() 正确 错误 6、目前世界城市人口还不到全球总人口的一半() 正确 错误 7、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是错误的。() 正确 错误 8、交通的本源是实现人的移动而不是车的移动。()

正确 错误 9、城市蔓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 正确 错误 10、城市规划与交通要从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体化协调发展。() 正确 错误 11、城市空间变大的同时应拉大人们出行的距离() 正确 错误 12、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正确 错误 13、我国城市化扩展速度全球领先。() 正确 错误 14、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是增加道路宽度,以便利更多车辆通行。() 正确 错误

15、机动车通行环境越好,城市交通就越先进。() 正确 错误 16、我国城市人均GDP增长速度与汽车进入家庭的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 正确 错误 17、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 正确 错误 18、长期以来,城市交通对于城市规划是配合关系。 正确 错误 19、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是一种落后的模式。() 正确 错误 20、今后城市发展要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优先。() 正确 错误 21、全球城市化已经完成,农村人口不再减少() 正确 错误

22、日本东京是以机动车公路交通驱动城市中心布局的() 正确 错误 23、城市发展模式应从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 正确 错误 24、理想状态是城市居民由被迫出行到选择出行() 正确 错误 25、轨道交通是中国大城市交通主体的未来。() 正确 错误 26、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正确 错误 27、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当由从属地位变成主导地位() 正确 错误 28、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完全能够承载起市内人口的出行() 正确 错误 29、目前我国中等规模城市基本实现了居住和就业的就近结合()

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 摘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规划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远景交通发展目标及水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下的城市交通政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综合网络骨架布局、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 focused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development target and level, the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polic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mo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oa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keleton, city 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pporting meas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raffic planning.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traffic; plan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建设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交通量的增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交通需求与供给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出现交通与环境鲜题。如何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

(交通运输)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精编

(交通运输)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交通运输)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何建中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1.概述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在充分考虑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正视严峻的问题和复杂的挑战,进而探索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2.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 首先值得探讨的是城市和交通的关系问题。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人体,交通就好比支撑人体活动的血管。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壹旦选择了占主导的交通方式,城市形态也就随之确定。城市规模由中心向外围扩张,城市扩展是壹种必然的趋势和长期发展过程。世界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形成了规律性的空间结构,这个空间结构自内向外和由小到大可分为15公里、30公里、50公里、70公里为半径的4个圈层,代表了大都市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而言,正处在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 壹是快速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总人口不断攀升。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29%增长到2009年的46.6%,这相当于每年有壹个北京市全市人口的总量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7%,到205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

70%,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总量的快速增加和城市交通客运量的快速上涨。2009年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总量超过700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壹倍多。近10年年均增长达9%,已经接近于GDP增长速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此带来我国城镇居民出行距离的加大。预计2015年全国居民日均出行总量达到550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8%。 总体见来,和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低收入群体多、老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大、需求层次多,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是快速机动化。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机动化迅速发展。由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汽车消费日趋普遍。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5%-20%,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为60%之上,北京中心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也只有36%(2009年底)。私人汽车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年底,我国机动车总量1.8亿辆,民用汽车总量7619万辆,私人小汽车总量4243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近10年年均增长14.2%,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2.7%。按照目前速度,

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论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如何处理好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城市道 路的交通功能同时,重视人的精神感受,为人们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将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主题。相信在未来的城市越来越多的道路会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色彩,让市民在行路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问题;持续性;发展目标;应对策略;方向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建设单位对道路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时,道路工程畅通与人性化的设计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城市道路既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又能美化市容环境,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不合理 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没有高质量的设计不可能有高质量 的工程。一个项目由一个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主持负责,能因地制 宜选择合适的设计理念,从而做出优质的设计方案。另外,设计中使用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结构方案不合理,存在明显缺陷,必然留下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2.交通组织不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以上海为例,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 3.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而近几年的城市化规模进程的加速,使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口过于集中。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 4.道路规划不合理 我国旧的道路基础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 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等尴尬局 面的出现。 5.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红绿灯的设置: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何建中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1.概述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在充分考虑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正视严峻的问题与复杂的挑战,进而探索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 2.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现状 首先值得探讨的是城市和交通的关系问题。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人体,交通就好比支撑人体活动的血管。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旦选择了占主导的交通方式,城市形态也就随之确定。城市规模由中心向外围扩张,城市扩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长期发展过程。世界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形成了规律性的空间结构,这个空间结构自内向外和由小到大可分为15公里、30公里、50公里、70公里为半径的4个圈层,代表了大都市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而言,正处在城镇化、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 一是快速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总人口不断攀升。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29%增长到2009年的46.6%,这相当于每年有一个北京市全市人口的总量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预计到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7%,到205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70%,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总量的快速增加和城市交通客运量的快速上涨。2009年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总量超过700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一倍多。近10年年均增长达9%,已经接近于GDP增长速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此带来我国城镇居民出行距离的加大。预计2015年全国居民日均出行总量达到550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8%。 总体看来,与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低收入群体多、老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大、需求层次多,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是快速机动化。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机动化迅速发展。由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汽车消费日趋普遍。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5%-20%,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为60%以上,北京中心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也只有36%(2009年底)。 私人汽车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9年年底,我国机动车总量1.8亿辆,民用汽车总量7619万辆,私人小汽车总量4243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近10年年均

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其中充满了机遇的同时还充满了更多的挑战。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建设网络部署对居民生活工作及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均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坚持战略性发展原则,实施综合规划,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促进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健康稳定发展。 关健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发展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在不断更新。城市道路设施对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同时也是城市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往往一个城市的道路建设水平与其经济及文化生活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城市道路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通运输,还具有美化和绿化城市环境、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等多重作用,同时也最能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建设水平。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从设计到实施涉及到多个学科和社会的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现场考察及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一、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特点 在城市道路路面及桥梁同时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其工程量大,内容复杂,各项工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还会涉及居民拆迁及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之前布置于地下的各种介质管道、线路,若对其造成破坏,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对工程施工及社会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此外,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时,由于城市的过往车辆及活动人口较为密集,因此在施工前的安全防护工作、交通疏导工作、周边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及与其它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等均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交通通畅、行人及车辆安全、尽量降低污染及噪音、保护周边基础设施等,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城市道路的设计及施工 城市道路建设是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同有关部门以城市规划为依据,进而对城市道路的改造计划、年度建设及改造规划、设计建设进行制定,通过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在规划城市道路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供水、供电、热力、燃气、排水、消防、通信、道路绿化、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系统,避免破坏各种线杆、管线,尽可能减少对周边设施的破坏,施工时应做到先地下、后地上,各种辅助设施及管线要道路同步施工。新建设施及改造设施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道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项基本国策,城市的交通运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论述了既有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可持续特性,在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比势,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轨道交通 引言 作为20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重大成果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现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要求城市交通体系能够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满足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需求,现代城市的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居民出行,信息载体传递与交流都离不开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必须有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予以支持和保障。因此。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交通不仅是一个女n何达到便捷效,提高人流、货流通畅效率问题,也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陕,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交通已越来越成方世界各国严重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大城市。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 1 既有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造成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等。交通拥挤破坏了使用汽车的中心目的:便于直接接近人、货物和劳务。如何选择适当的城市交通工具,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有限环境资源的持续利用,而最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刘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交通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意考虑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效果,产生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政策实施的局限,对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使人们在过多地依赖私人交通时,却没有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全部费用,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价值观和规划方法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地报告《我们共同地未来》引入了可持续发展地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极大地冲击了自工业革命地城市形成以来已经形成地规划观念、价值观,促使人们反省传统发展观念地有限性,反省传统发展目标与途径地正确性.可持续发展观点不仅为规划领域注入新地内容,也引发学科研究领域基础地重新构造,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得到重视和研究,甚至原有地规划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也不再适用.可持续发展地理念和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 发达国家城市交通规划学科地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成熟于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地世纪至年代.一些西方学者不无贬义地称之为“经典”地方法.这不仅在于对其技术理念和手段地批评,还在于对其基本出发点与方法论地质疑:“经济效用最大化理论使规划和政策趋于狭隘……”.本质上,经典地交通研究方法以工业社会地经济理念为基础,把交通对经济增长地作用置于无上地地位,没有充分考虑交通系统所应受到地环境和资源约束,把提高机动性作为主要目标,形成供给导向型地发展模式;没有更深刻地认识资源与环境因素地长久性影响;把判断标准简单归结为货币化地综合成本,没有更广泛地关注社会地均衡发展和交通资源地公平分配.由于源于西方经济学地经济衡量标准在公共政策方面有其严重地缺陷,难以从可持续发展地角度对交通发展作出评价,因此,作为传统公共政策地知识和技术基础地城市交通系统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地基本理论方法,必须从下述几方面进行相应地改善和变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宏观和基础理论层面,对交通地经济关系地重新认识.如:交通对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地关系、影响和问题;交通对于实行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维护生态平衡地影响;长期资源和短期资源地利用与分配原则.其核心问题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重新建立城市交通发展地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应用理论和技术层面地变革.包括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技术;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式地关系;可持续地交通发展模式,如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等低费用、低资源消耗交通方式地发展,信息技术对改变交通选择行为和提高运输效率地影响,以及在上述基础上交通网络规划与预测技术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实施和管理层面,为政府提供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地保障体系,以及调控和操作手段.包括以政策、法规、机构、科研和教育为主地能力建设,政府地管理与监控机制,公众参与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地长期、极度匮乏,过去年交通系统改造地主要倾向和模式是进行大规模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图通过建设地手段补偿并满足日益增长地需求,这种趋向和思维方式也反映在规划中,形成了以描述交通系统规模水平、衡量机动车出行便捷程度为核心地规划目标体系,以及相应地以需求分析为核心地规划分析技术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交通供需严重失衡地情况下,建设是必须地并且能够迅速见效.大规模地基础设施建设在某些阶段地确成功地遏制了出行交通拥挤地加剧.如上海世纪年代地状况.但经济地持续发展必然加快城市化、机动化速度,更何况我国城市化水平本来就低于相应地经济发展水平.汽车进入家庭、城市扩张可能带来地郊区化趋势,与城市化一起成为世纪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地大背景.例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中山市,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和机动化水平提高最快地中小城市之一,也可能是中国私人小汽车增长最快地中小城市之一.年,其城区人口万,年规划人口~万;年全市汽车万辆,而年已有万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考虑私人小汽车地增长趋势和交通政策地影响;如何考虑私人小汽车和公共交通系统地竞争关系并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地公共交通系统;如何选择交通政策等,都将影响这个城市地交通模式、城市建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许多人认为,确立合理地交通模式,建立和发展卓有成效地公共交通系统,能够与私人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城市道路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为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我县城市建设工作,研究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加快“山水人家、童话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提升城市品位。自8月份以来,县人大财经工委多次到建设局开展调研,通过将近两个月的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县城市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致力打造“山水家园、童话世界”县域发展品牌,抓统筹、抓特色、抓提升,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了新一轮《xx县域总体规划》、《和县城市环卫设施规划》、《xx县城排水规划》等规划和3个建制镇、11个中心村、94个规划保留村的规划编制,初步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城乡一体规划体系。 城市空间不断拓展。构建“四横六纵”道路网和“一轴五园”绿化主框架,形成“一心三区”的发展新格局,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调整到22平方公里,县城建城区面积从2014年的3.6平方公里扩大到的6.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63%,比2014年增加2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建成仙宫大道、新建南路、城西路、城南路东段等城市道路,“四横六纵”道路网初步形成,建成城市道路88km,人均道路面积18.3平方米。建成中山广场、体育馆、新车站、浮云绿廊、浮云溪景观坝和仙宫大道景观带等一批市政设施和绿化景观,绿地面积达到18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2.2%,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园面积达12.48平方米。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长垄垃圾填埋场等大型环境卫生设施,建成垃圾中转站11座,新建公厕10座,新增污水收集管网20.5公里,污水处理率达74.6%。完成一批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城市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管理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通过“门前五包”责任制、“十禁十规范”活动、“四线两点”城市管理、“治旧控新”抓两违、市场化运作、人性化执法和程序化管理等举措的实施,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示范县城和省级生态县,城市形象不断提高。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先后把18个城郊村和工业园区的生活垃圾列入环卫保洁范围,环卫保洁面积扩大到108万平方米,形成城乡生活垃圾梯级网络化处置格局,初步实现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