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环境教案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环境教案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环境教案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环境教案

四、本章节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八、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一: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 报.2013(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10(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4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 育.2013(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 参考文献二: [1]祝天桥,熊玉玲.论新课标下师范类体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2]陈媛.新课改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3]施良方着.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康锦堂主编.教学能力结构及测评[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5]李陆军.云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8 [6]汪兆庆.兰州市中等专业学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7]姜秀兰.山东省菏泽市普通高中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8]马梅英.兰州市中小学校体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9]卢怀飞.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0]孔令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科技信息.2009(09)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魄,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高校体育课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大学初级阶段选修体育课.而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最终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健康状况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趋于稳定,在这阶段加强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然而,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忽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从小学到大学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家对理论文化知识的偏执追求,把体育锻炼当成小事,长期如此,就形成了忽视逃避体育锻炼的情况,进入大学以后,难免依旧忽视体育的重要性.并且,高校体育教育大多继续沿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一环.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不够,热情较低一项针对大学男女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的频次非常低,对体育课更是提不起兴趣来,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调查显示,慢跑是大学男女生都比较经常选择的体育运动,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60%,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次之.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平时 比较偏爱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而没有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多种体育技能,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但很少有人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里健康及社会性健康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这表明,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停留在技能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这可能是受我国偏重竞技体育的影响.其实,体育是一种文化,不但在学校,在社会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如此,加强体育锻炼时对生命的一种尊重.由此可见,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文化的传播. 另外,大学生对课堂上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比较不满,他们大都希望学习一些对生活甚至以后的工作比较有用的运动,比如健身操、国标舞、网球、台球等等,对传统的体育项目热情则比较低.1.2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1.2.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放到学生教育的次要位 置,高校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不足,导致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不足.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大都沿用传统的技能训练的观念,只专注于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而没有注意到对体育文化的宣传.这造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将体育锻炼看成是短期投入,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而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其实是一项长期工作,是终身都要养成的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孙殿恩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也 备受关注.当前,我们倡导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希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期望,培养出更加优秀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168-03 Vol.28No.6 Ju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下) 2012年6月168--

研究论文: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91111 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对于所有的教学活动来说,无论是什么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所以,对于体育教学活动亦是如此。体育教学环境也对学校的体育课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所以,现在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来说,重要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有优秀的身体素质才可以更好的学习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和讨论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营造良好体育教学环境,使其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 1 对体育教学环境的简要介绍 1.1 体育教学环境的具体含义 高校体育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隶属

于体育教学环境,如果教学活动想要顺利开展,那么需要保证教学环境的良好,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想让体育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环境的良好。现在的时代发展迅速,经济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影响体育课程正常开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器材还是体育占用资金,这些都可能对体育课程正常开展产生影响,但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又不同于其他的影响因素,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灵活性,所以,不能把体育教学环境与其他影响因素混为一谈。要重视体育教学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保证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 1.2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具体分类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与替他教学环境类似,也根据具体因素分成几大类,其具体分类如下,一般我们把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分为物质和精神教学环境两大类。对于物质教学环境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影响教学环境的物质因素,具体来讲就是高校体育课程所用到的具体设备,材料,场所等等,这些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这些物质因素不是最为重要的,但是,高校体育教学需要的物质因素如果不达到标准,那么对高校体育课程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例如如果高校的体育器

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十三章体育教学环境 第一节体育教学环境概述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 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共同构成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它是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而言,影响教学的所有社会环境如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与社区条件等都属于教学环境;狭义上而言,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教学设施、各种规章制度、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及师生人际关系等。一般来说,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据此,对体育教学环境定义如下: 重要概念: 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一)对学生影响的自发性与潜在性 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犹如空气和水一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主体知觉的背景而存在,刺激强度较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因而常常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对学生影响的双重性和双向性

体育教学环境中蕴涵的信息具有矢量性,或者指向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或者背离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又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着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而是同时自身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反作用于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环境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 (三)体育教学环境设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按照体育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和运用体育教学环境的。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本质上可以说是教师科学地、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一定体育教学环境,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四)体育教学环境的科学性和可调控性 体育教学环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需要专门设计和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而构成这种特殊环境的因素都经过了一定的论证、选择、加工、提炼,因此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体育教学环境又是可以调控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随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以充分发挥体教学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因素影响,从而使体育教学环境朝着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方向发展。 (五)体育教学环境的复合性 与一般文化课教学相比,体育教学活动是相对复杂的,这不仅表现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且还表现在整个教学

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

体育类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 1:现状:竞争力强的现当前的社会形式,国际间的竞争力永不停息,而健康则成为保持国家竞争力的保障力量,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资本,休闲运动则是余暇生活中的有很大乐趣,具有刺激性和传统性的休闲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一种健康行为方式,更是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缓解精神压力,促使从生活同体魄都得到很好的调节,就国内形式来看:我们都要充分利用和把握好加入WTO和兴办奥运的时机,都是将国内休闲体育活动带来体制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且能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及社会治安等起到稳定作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是以土家,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区域,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也有很多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生活中人们都用各种形式的休闲方式进行休闲娱乐, 而随着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对的提高,空闲时间越来越多的前提条件下,各种休闲文化也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休闲文化也相继传入中国,如麻将、桌球、保龄球

等项目。体育活动作为消闲娱乐的一种手段,日益成为现代文明生活中的一项时尚享受。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一种娱乐性极强身体活动,它既是一种对心理的娱乐,也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 国际间的竞争力永不停息,而健康则成为保持国家竞争力的保障力量,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资本。休闲运动在余暇生活中有很大乐趣,具有刺激性和传统性的休闲方式。 2:意义:休闲可以通过行为,思维,情感活动等方式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够建文化意境,愉悦身心,调节情绪,能达到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一种健康行为方式,更是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缓解精神压力,促使从身体上和体魄上都能得到很好的调节,改革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去,不但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而且能起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 1:经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传统运动项目等,休闲体育运动对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人口综合素质的影响等进行研究调查。

十种体育教学模式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此模式也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以系统教学理论为基础,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是以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以一定难度的到达标准来判断单元规模的,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内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易度不顺序。教学课的设计以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对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有人也称这种教学过程为“三段制”教学过程。 操作程序:经教师引导后,学生明确了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形成视觉表象,进行模仿练习和表象练习,再经过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建立动觉表象和正确的肌肉感觉,形成动作技能,在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引起教学反馈的作用。 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引发动机——明确目标——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总结评价。 师生关系:总体来看,强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支配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由教师设定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学生依赖于老师,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进行学习活动。 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按体育学科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体育技术技能,也能保持较高的教学效率。 缺点在于:不易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较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易做到区别对待,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法。 教学条件:该模式运用效果主要决定于教师的技能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体育基础、教学法方法手段、学生的身体条件等五个因素。 3、具体案例:如:教师进行初一男生跨栏跑教学,单元由5课时组成,内容按课题难度依次排列;每次上课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专项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对跨栏技术要领的讲解。随后是练习与中间讲解,最后进行技能学习情况总结和放松活动后下课。 二、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与传统学习过程的比较:传统的学习过程:在进行学习过程之前,先有了一个为使某种运动达到一定水平的目标,而这一学习过程的终点则是达到某种水平的运动,然后再考虑利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它。 进行指导使某项运动达到某种水平——分解这项运动,分成A1、A2、A3三个部分(分成部分来学习就较容易)——学习A1,然后学习A2,再学习A3,最后统一,A始学习完成。 方法1:A1——A2——A3——A1 A2 A3 方法2:A1——A`——A2——A``——A3——A```。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2020学年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2018学年小学体 育教学论文范文 体育教学中要有效益意识就是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所收获。体育教学的效益要看学生的变化,而且是很快的变化,而不是浪费时间的变化。体育教学目标要与教学效果是一致的,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从大的方面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的说,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教学结果要与教学计划相符合,与预期的目标、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吻合的。所以,为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就要进行体改革,使体育教学科学化有效化。 体育有效教学不是理论就可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进而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在创新的实践中进行改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需要

教师不断的领会,并把这些理论逐步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能在实践时与理念进行对比,形成新感悟,而实践周而复始,这样问题就会发现并在分析中解决。落实与贯彻新课标就是一个反思性的教学过程。如果体育教学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反思精神,那么,新课标准的精神就会无法理解,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进度也很慢,体育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改革的实践者。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等向个环境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在每个策略中落实有效教学,如果我们无法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那么,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下面就体育教学的两个阶段中重点来谈一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这一阶段的实施策略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或者上课前的教学行为,或者说是教案的制定、场地器材的准备、学生的情况了解等。其中,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实施有效教学

体育教学环境

第十三章体育教学环境 第一节体育教学环境概述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 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共同构成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它是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而言,影响教学的所有社会环境如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与社区条件等都属于教学环境;狭义上而言,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教学设施、各种规章制度、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及师生人际关系等。一般来说,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据此,对体育教学环境定义如下: 重要概念: 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一)对学生影响的自发性与潜在性 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犹如空气和水一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主体知觉的背景而存在,刺激强度较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因而常常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对学生影响的双重性和双向性 体育教学环境中蕴涵的信息具有矢量性,或者指向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

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或者背离体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又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着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而是同时自身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反作用于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环境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 (三)体育教学环境设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按照体育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和运用体育教学环境的。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本质上可以说是教师科学地、有目的地选择和设计一定体育教学环境,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四)体育教学环境的科学性和可调控性 体育教学环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需要专门设计和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而构成这种特殊环境的因素都经过了一定的论证、选择、加工、提炼,因此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体育教学环境又是可以调控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随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以充分发挥体教学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因素影响,从而使体育教学环境朝着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方向发展。 (五)体育教学环境的复合性 与一般文化课教学相比,体育教学活动是相对复杂的,这不仅表现在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且还表现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是复杂、多变的。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环境的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不知不觉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从高中步入大学,不仅文化课程的学习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体育课等素质培养课也是如此。在这几个学期的体育课中,我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素质。从这几个学期的体育课中,我深有体会,以下我将结合实际谈谈我对大学体育的认识体会以及我们学校体育的总结。 一对大学体育的认识和体会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大学体育和高中体育有着天壤之别,大学体育基本由老师指定任务,但后者让我觉的更加充实,让我充分利用了课上的45分钟。体育教师比较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循循善诱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学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所以体育课是实打实的上,不用顾及对文化课的影响,相反,体育课占的一定学分也让学生没有逃课的理由和机会。 积极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价值观,学习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玩的痛快”,要把单纯的兴趣升华到更高层次的终身

体育,并确立学习和锻炼的目标,提高体育课学习的动机。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心理学,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科学的调控和有效的激励,创造出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保健课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体育运动本身在于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大学体育课教学应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 大学第二学期我们就可以自由的选择体育课程,我所选修的是武术,武术概念中明确地表达了武术的体育属性。是我国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不仅由于千百年来人们从文化需求和社会功能的角度,一直将武术作为健体强身、提高健康水平的手段,发挥它健身和育人的功能,在套路运动中,我学会了长拳、太极拳、南拳,还有刀术,剑术和棍术。 体育蓬勃发展,武术明显的向体育的功能上转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明确武术为体育项目,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练武活动,成为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武术的套路和散打运动更明显地表现出体育的性质。 二对我校体育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体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1 [1]李峰。基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服务质量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2006 [2]顾继庆,王家宏。相互联系,互补和互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分析[J]。体育文化指南。2006(11) [3]李应川,陈军,金瑾。全国体育大会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4]王璐瑶,韩振勇,吕克启。从安踏模式的角度探讨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现状与营销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2(02) [5]吴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建筑设计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6]刘晓婷。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7]包建健。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集成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8]陈庆伟。定位理论视角下的全国体育代表大会定位研究[J]。许昌大学学报。2011(05)

[9]刘畅。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广告营销策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10]曾志宏。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外资体育用品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11]刘国华。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探讨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2]孙义良。中国体育产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体育用品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实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 [13]林琳。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产品伤害危机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4]翟凤飞。品牌形象代言人对大学生品牌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15]董继峰。李宁品牌和安踏品牌的营销策略分析及启示[J]。中国商贸。2011(15) [16]王颖。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经营与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22) [17]易爱迪,曾鲁。定位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关系研究[J]。营业时间。2010(27)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前言 高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须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作保障,高校体育场馆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往往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因此,一个合理健全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对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前提下,如何发挥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群体的主要特征 1.1 大学生体育爱好者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层面,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期,他们对体育活动都很感兴趣,由于自身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等局限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和他们原来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进入大学后所处群体的体育态度,所学专业等息息相关,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就少,项目也较单一。 1.2 教职员工体育爱好者 高校的教职员工是现代大学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特强,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比更需要精神满足,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大部分人尚未具有主动参加锻炼的体育意识,他们的活动大多只限于轻便的晨练慢跑和徒手操等,他们中间参加体育场馆活动的以年轻人为主。对这部分人要逐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适度的、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使他们感觉到体育活动的益处和乐趣。场馆管理人员要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能言辞过激。 1.3 校外体育爱好者 每个高校都不会独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它们必然和周边社区息息相关,高校体育场馆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娱乐场所,他们也给体育场馆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这部分人的数量和素质与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人口越密集地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多。周边人文环境越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综合素质越高。此外场馆设施的好坏、收费的高低也是吸引他们参加活动的重要因素[2]。 2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现状 2.1 高校体育场馆的性质 高校体育场馆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运动锻炼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增强高校师生的体质水平,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同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因此,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让这些场地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已成了高校体育竞争中又一突出的问题和体育教师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校园体育,高知识人群对体育的需求日渐增强。随着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也逐步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学生体育协

体育教学环境论文

长沙市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 2006级刘勇2006170215 肖宗涛副教授 摘要: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 要课题,但历来被人们所忽视。当前,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里,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长沙市中学体育教学历来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环境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体育教学环境的角度去探讨长沙市中学体育教学状况,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发现长沙市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找出体育教学上的差距。从而为决策者从体育教学环境这个角度,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本文以长沙市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长沙市中学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长沙市中学的实际情况,提出长沙市中学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议,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教学活动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为长沙市中学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学校体育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长沙市;中学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Status and Coutermeasures of Middle School in Changsha Physical Education Grade 2006 LiuYong Abstract:The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a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oretical studies of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t subject, but has always been ignored. At present, people-oriented harmonious society,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t 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Changsha City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subject to a number of factors,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is study,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to look at the situation in Changsha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o that we found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Changsha City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problems, to find ou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gap.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decision-makers from the sport this point of view,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teaching,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all-round human development provides a basis for reference. In this paper, Changsha City high school phys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study the object, the use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s,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Changsha City high school phys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angsha City Middle School, proposed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of Changsha City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trategy, and thus help us to better explore the law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终身体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b112420308.html, 终身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一、终身体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体育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1期.陈琦. [2].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3期.韩勤英. [3].从“终身体育”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12期.郑国荣. [4].终身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目标动机特征研究——以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陈海鸥. [5].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3期.吴贻刚. [6].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4期.欧阳萍. [7].论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4期.王红.王东桥.孙鲁. [8].高校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构. 《江苏高教》.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王林. [9].学校体育学科中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习惯等概念之关系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1期.邵伟德.

体育论文题目

体育论文题目 ·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 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 初入学儿童的心理与体育教学 ·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改革体育教学提高育人质量 · “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新规则女子标枪的气动力特性与投掷技术 · 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其社会本质 · 谈女子*M接力跑训练 · 从心理发展谈少儿运动指导 · 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 对如何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的体会 · 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对新课标下小学生体育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 体育课怎样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积极性 · 突破传统教学,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 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 · 浅析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作用 · 体育课堂教学应多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 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 · 少年篮球运动员如何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 试论教师在体育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与作用 · 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 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体育教学中徒手操的教学 · 徒手体操的技术因素及其作用 · 湖南省第五届大运会健美操比赛情况分析与发展趋势· 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角度探讨健美操运动的特殊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合作学习——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 · 浅谈初中学生的立定跳远的教学 · 多种情景教学法对提高初中女生耐力跑的研究 · 融音体美于一体的体育教学 ·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 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探索 · 对高中乒乓球课分组教学法的实验探讨 ·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 · 浅析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 · 谈谈影响立定三级跳远第二步效果的几个因素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Vol.28No.11 Nov.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1期(上) 2012年11月1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由诸多构成要素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与支撑,而构成的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等.其中,教学管理体系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维护与规范的作用,其构建的完善与否,将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的取得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步发展能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主流形式,一种以培养学生体育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全新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得以形成、发展与完善,这对于教学管理体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途径研究,是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确立正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行为、维护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健康持久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2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内涵 2.1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概念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是指望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 标,遵循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具有适应性的教学理念的导向下,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与措施,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整合在一个架构下运行的完整体系,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促进、规范与督导作用.2.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职能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是一个由各相关因素构成的多元化体系,因此,其职能也具有多样性.首先,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体育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提供保障.其次,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明确职责范围,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监督与维护作用.第三,引导与督促体育教师对自身素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执教水平,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确保教学质量.第四,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习的质量.第五,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第六,促进教务行政与教学服务水平的提高,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保障.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2.3.1 教学过程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通过 “教”与“学”的形式,来促进彼此间有机互动生成的过程.而教学过程的管理则是指对过程中各相关环节与因素进行有效的规范与引领,以达成对教学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第一行为目标,是其最为自白的功能体现形式.2.3.2 教学业务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学业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处理的各项事务.教学业务的管理则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业务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有关的计划来实施的有组织的管理活动.高校体育教学业务管理是教学管理体系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2.3.3 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质量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行为实效性与合理性的体现,是对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其目的在于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2.3.4 教学监控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根据教 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以便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的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监督,是以体育教学方针为指导,以检测为手段、提升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具有监督性、维护性以及针对性特征的动态过程,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现存弊端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束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局限性与狭隘性并存的现象,由此使得管理体系在功能与作用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弊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误导.具体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王 雷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 基础部体育教研室,辽宁 辽阳111003) 摘要: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规范与维护的作用,其构建的完善程度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规范教学行为、 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途径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1-0144-02 1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