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度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其规范标准答案(纯整理汇编)

2016年度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其规范标准答案(纯整理汇编)

2016年度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其规范标准答案(纯整理汇编)
2016年度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其规范标准答案(纯整理汇编)

海淀区高三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2015.1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材料,完成1-7题。

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某些七颠八倒的作品被封为经典,一些未经考验的作品也被供到了经典的神龛里。似乎离开“经典”二字,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作品了,似乎不将拙劣的作品比作《红楼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作家了。

显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经典”庸俗化了,已经把它降低为一个商品分类意义上的标签。那么,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

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它通常被放在书架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位尊贵的客人被礼为上宾;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人们谈论它,仿佛谈论自己的朋友,有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

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疑”和“思”),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像月光一样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其中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一个晦涩的意象,谁读了都明白,谁看了都觉得好。

一部好的作品当然也应该具有新鲜、别致甚至出人意料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说它可以是怪异的、晦涩的、令人费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药之登上品者,其味必不苦:人参、枸杞是也。凡诗之称绝调者,其词必不拗:国风、盛唐是也。”但现在的作品,似乎偏偏喜欢以求“苦”为高,枯燥乏味,让人难以卒读,勉强读了,却如堕五里云烟,虽苦思焦虑,终不得要领。这种作品以高深晦涩骄人,装模作样,遑论“经典”和“不朽”。

第二,。经典作品不是“私人写作”的产物,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

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无分老幼,无分种族,无分信仰,无分贤愚。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

歌德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至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般地说,凡是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美的、真正崇高的。”经典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断回味和回忆的伟大作品,它总是吸引、召唤许许多多的人去阅读、去品味。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追求不朽,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从空间上说,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从时间上说,人总是充满一种未来感,总是渴望在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自己的精神可以延伸下去,从而获得不朽。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

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可见,在评价自己时代的作品时,当代人须非常小心谨慎才是。他可以热情地欣赏,慷慨地赞美,但是,一定不要妄下“大放光芒”的判断。否则,虽然现时得到了作者的感谢,将来却难逃后人无情的耻笑。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的确,一部真正的表现正极情感和正极思想的经典,必然具有升华性,必然会在精神上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歌德在著名的《莎士比亚命名日》(1771年)中说:“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我送来了光明。我认识到,并且强烈地感觉到,我的生存向无限扩展;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前所未闻,而那异乎寻常的光亮把我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我渐渐学会了观看,我要感谢给我智慧的神灵,至今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当时获得的东西。”

是的,光明,这就是伟大的经典作品通常给我们带来的东西,换句话说,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最感人的,是对飞鸟的具体而微的关怀,“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而在《后游》里,杜甫写出了如此美好的诗句:“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然而,无私的与其说是花柳,不如说是子美:只有无私的人,才能看见无私的花柳;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海涅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歌德称作最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永久不灭的仁慈和不自矜炫的谦德。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朱丽叶之口说:“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1.下面的喻体不是作者用以表现“经典”特点的一项是(2分)

A.标签 B.铂金 C.上宾 D.朋友

2.阅读文中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作者引用叔本华、袁枚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的特点。(2分) 3

⑵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2分)

3.请在文中横线处写出经典作品所遵从的第二个律则。(2分)

4.下列对经典作品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许多精辟言论,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

C.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桑丘模仿骑士的冒险行为,看似可笑,实则因他嫉恶如仇的个性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6.用“精神尺度”衡量,经典作品必须表现哪些“人文情怀”?请概括说明。(6分)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7分)

真正的经典不以高深晦涩骄人,就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经典表达的也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比如荀子在《劝学》中总结出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真正的经典更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的呐喊:

“,!”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刘公平倭冢记

[明]童蒙吉

①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天子轸念畿辅重地,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迨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陈。一捷于丁堰,再捷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②此盖初至之贼云。既而江南逸贼复犯通州,公乃选轻车数百,扼雉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少顷,贼()趋西场,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贼遂奔入仲家园。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①,海帮赖以安堵。

③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有碣曰“刘公平倭冢”,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贼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乎?

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远迩。在扬州则祠,在太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镇则祠。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②,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

⑤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斯为记。

﹝注释﹞①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8.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1分)

⑴第①段“遂薄如皋”中的“薄”,与下列成语中的“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如履薄.冰 B.日薄.西山 C.门衰祚薄. D.厚今薄.古

⑵根据文意,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两个虚词,分别填入甲、乙两句的()内。(2分)

甲:少顷,贼()趋西场乙:贼()不敢遁

A.遂 B.果 C.终 D.则

⑶下列加点词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一项是(3分)

A.荼毒生灵B.网开一面C.津津乐道 D.如出一辙

⑷第①段中的“势如风火”比喻。(3分)

9.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以说明。(6分)

11. 根据文意,将下面纪念刘公平倭的对联补充完整(任选其一)。(3分)

⑴上联:瞻战场留千秋胜迹⑵上联:

上联:下联:刊石颂英雄功昭天下万千年

12.根据第⑤段信息,若“刘公”与朋友相聚,“刘公”应自称为,朋友还可尊称“刘公”为。(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黄河在咆哮

周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甲)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红色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1997年的那个冬天,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一边吟诵着《黄河大合唱》,一边眺望着蜿蜒东去的黄河。

啊,雪落黄河,黄河竟成一片冰天雪地;河床不见了,水流无声了,那平日奔腾咆哮的瀑布也无声无影了。冰雪覆盖了大河上下,黄河突然变为茫茫无际的银色世界。听说,因为在腊月黄河突然涨了一次大水,接着又下了场大雪,多年不遇的黄河冰冻就形成了,这是难得遇到的奇观呢。

为了探听黄河水流,我俯身趴在河床的冰雪上,倾听那冰下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母亲河的温暖与强大生命力。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诗人光未然的身影。他笔下的“黄河”意象,让我们感到奔腾咆哮的黄河好像就在眼前,在耳边呼啸。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

地询问,哪里是河床,哪里是壶口瀑布,哪里是当年船夫的渡口……

他深情地回忆说,1938年冬天,由他率领的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壶口是黄河有名的险峡之一,汹涌奔腾的怒涛狂澜,常常使渡客望而却步。然而他们抗敌演剧队的热血青年们,个个英姿勃勃,勇闯险滩,在经验丰富、有胆有识的船夫的嘹亮号子声中,渡过了惊心动魄的黄河。这次渡河给他和演剧队战友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激发了他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作的念头。

恰巧第二年元月,演剧队第三队奉命开赴革命圣地延安。不料在行军途中,他不慎坠马,左臂关节粉碎性骨折,到达延安后便被送进二十里铺的和平医院。治疗病伤,成了他酝酿诗作的时机。当时由于治疗,自己不能执笔,便躺在炕上口授,由战友笔录。(乙)“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酝酿已久的诗词犹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400多行《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仅5天,就在病床边完稿。

于是,1939年4月,一部震撼人心的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说到此,老人家笑笑说: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呢!“《黄河大合唱》完稿后,我先是在延安窑洞里一个小型晚会上,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朗诵:‘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当我刚刚朗诵完最后一句时,冼星海便上前一把抢过诗稿,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我有把握谱成好曲子!’”果然,冼星海在桥儿沟鲁艺窑洞里的油灯下夜以继日地冥思苦想,一个星期后《黄河大合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回响在延水河畔宝塔山下。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第一次演出,是1939年4月13日的晚上,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光未然亲自登台朗诵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只见他披着半身多长的黑斗篷,正好盖住了他受伤的左臂,他激情地挥舞着右臂,向黄河倾诉民众的灾难。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20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的音效由脸盆敲击、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合成的……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他们的感情是那么投入,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舞台上,忘记了台下还有观众,直到全部唱完,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他们才猛醒过来。观看这场演出的毛泽东主席在演出结束后,高兴地鼓掌,连声说:“好!好!”

晚年的光未然依然对黄河久久感念。

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不辞辛苦,从青海黄河源头走到山东的黄河入海处,一路观察,体验生活,一路执笔速写,辛勤创作,用了几年工夫,精心创作了黄河系列组画。他很希望光未然能为之题词。我便将他的创作情况向光未然先生作了汇报,因为黄河,老人家他很痛快地应允了。几天后,我去他家里,真叫人高兴,字不但写了,而且意味深长:

黄河远上接天宇,诗里黄河画里多。

不久后,我的画家朋友到了北京,我们相约去看望老人家。老人见到我的朋友后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你是画黄河,我是写黄河,咱们都是在歌颂黄河啊!”

老人家曾几次告诉我,自从1939年在延安写出《黄河大合唱》后,他再也没有去过黄河,去过壶口,到过延安。他要我找机会陪他去。我也不止一次给西安的朋友说过了,大家都表示十分欢迎,而且我们还暗地里谋划,等到了激发他当年写出《黄河大合唱》的源头——壶口后,就请他提笔写几段《黄河大合唱》的诗句,镌刻在壶口渡口的山石上,作为永久纪念。然而,这一切却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2002年初春,老人家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

光未然走了,《黄河大合唱》却一直在华夏的天空激扬回荡。(丙)“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我相信,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将像千古黄河一样永远地流传下去!

1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与第二段画曲线的部分意境相近的诗句是。(3分)17.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与文章中的不相同

...的一项是(3分)

D.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黄河在咆哮”一语双关,既指黄河的奔腾轰鸣,也指抗日军民的愤怒吼声。

B.文章写光未然东渡黄河赴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的往事,表现了他对黄河的依恋之情。

C.《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第一次演出的场面,反映出这部作品具有震撼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

D.作者通过对《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的叙述,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由衷的赞美之情。

19.一部《黄河大合唱》贯穿全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画横线的歌词(朗诵词)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0.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8分)

①摘出本诗的韵脚。②确定朗诵的感情基调。③写出画线诗句中需要重读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黄河之水天上来

光未然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⑴风、花、雪、月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意象,请任选其中的一个,展开联想想象,写一段抒情文字(可以写诗歌)。

⑵京郊某公园草坪上竖有一块标语牌:“践踏花草太不仁,乱挖野菜实无德”,这则标语有欠妥之处。请在该公园的网站上留言,就这则标语提出修改建议。

⑶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在非紧急情况下,不得占用应急车道。然而随意占用应急车道的行为仍屡禁不绝。因应急车道被挤占,导致需要紧急救治的伤病员失去宝贵生命的事件多有发生。请你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

22.作文(50分)

①书评是介绍或评论书刊的文章,也是读者和作品之间、读者和作家之间的一种对话。请你任选一

部经典著作写一篇书评,自拟题目。

②日前,《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已成为不少80后、90后的心声。他们喜欢卖萌扮嫩,热衷看动画片,不愿意结婚生子……他们被称为“不想长大族”。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想长大?理解的人说“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批评的人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成长”……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答案语文 2015.1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1.(2分)A 2.(4分)⑴朴素明白(1分);清新自然(1分)。(2分,答“易感性”得1分)⑵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2分)如答:“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也可得2分;如只答:“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不得分。3.(2分)普遍性(意思对即可)4.(3分)A

5.(5分)评分要点:正确理解诗歌内容(2分);根据文章意思,对诗歌具有的“给予性”特点,作具体合理分析(3

6.(6分)评分要点:经典作品必须表现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1分);追求精神的不朽(1分);彰显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1分);表现出利他的牺牲精神(1分),博爱的人道情怀或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1分),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1分)。

7.(7分)随风潜入夜“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或“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均可,跳答不得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8.(11分)⑴(3分)B ⑵(2分)甲:B 乙:C(答对一空得1分)

⑶(3分)D ⑷(3分)倭寇来势像风火一样猛烈。(本体1分,比喻1分,特点1分)

9.(6分)刘公面对来犯倭寇,首先控制要害之地,切断倭寇向西之路,逼迫倭寇进入西场埋伏圈(2分);之后在西场冲乱倭寇阵型,对其形成包围之势(2分);在仲家园进兵围攻倭寇,并留下一个缺口;最后在刘庄全歼倭寇(2分)。10.(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⑴刘公向众将宣讲作战意义、鼓舞斗志,奋不顾身,亲自统兵(作战)。(2分)

⑵那么此次西场大捷又怎知不可保(我)数百年无忧呢?(2分)

11.(3分)⑴示例:平倭寇颂万古雄师⑵示例:挥师扫倭寇安靖海疆三百载

(符合对联字数相等、词性对应等基本要求,内容合理即可)

12.(2分)景韶或白川(1分)子成或白川(或白川先生)(1分)

(每空1分,每空答出一个称呼可得1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3.(3分)C14.(3分)B

15.(6分)评分要点:①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2分),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1分)。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1分);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2分)。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6.(3分)千里冰封惟余茫茫顿失滔滔(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17.(3分)C18.(3分)B

19.(6分)

甲:引发读者对黄河船夫与险恶的黄河英勇搏斗情景的想象,激发读者对黄河船夫战胜艰险的大无畏精神的体悟。

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光未然如奔腾咆哮的黄河般澎湃的创作激情以及他对黄河所象征的中华儿女顽强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

21.微写作(10分)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超过字数不扣分。⑴联想丰富、想象合理,感情真挚。

⑵建议具体、有针对性,表达得体。⑶观点鲜明,说理充分。

22.作文(50分)

附录1: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少题目扣2分。

附录2:文言文译文刘公平倭冢记

自从辽阳守将刘江在樱桃园击败倭寇之后,(倭寇)不敢来犯大概有二百年了。嘉靖壬子年(1552年),我东南沿海再次遭受毒害,淮扬一带特别严重。天子深切惦记京畿重地,特地选拔白川刘公(刘景韶)以浙江副使的身份受命来到此地。(刘公一到任)谋划部署,条理分明。等到己未年(1559年)夏天,倭寇众多战船载千余贼寇入侵,在水上击败了通州副总兵,于是逼近如皋,西窥淮扬,倭寇的来势像风火一样猛烈。刘公向众将宣讲作战意义、鼓舞斗志,奋不顾身,亲自统兵(作战),在丁堰取得第一次大捷,在如皋县城东门取得第二次大捷。倭寇乘夜沿海逃窜到庙湾。军门李公顺利地击败他们。

这大概是最初到来的贼人。不多久,江南逃逸倭贼再次侵犯通州,刘公就挑选了数百辆轻便的战车,扼守雉皋(今属如东)的岔河,以断绝贼人向西逃跑,自己带领士兵同边将邱公在西场静待贼人。不多时,贼人果然向西场奔来,刘公命令骑兵从两侧包抄敌人,并用大炮手攻击他们的中部,俘虏斩杀倭寇三百有余,贼人于是逃奔进入仲家园。刘公进兵围攻倭寇超过三天三夜,仅空缺一面,但贼人始终不敢逃离。总计斩杀大酋长以下一千五百二十七人,活捉十五人,剩下的在刘庄被消灭,没有一个活的,沿海一带得以安居。

我(蒙吉)因为公务来到西场,看见路上有块刻着“刘公平倭冢”字样的石碑,应该是西场百姓仿效古代京观,汇聚了贼人的尸骨并将它封土而成,来记刘公的功劳吧。我询问各位父老,他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刘公消灭贼人的情形。西场大捷,岂不是己未年最成功的一场战役吗?在丁堰各处打了胜仗的,到西场后显示了其威风;在刘庄被歼灭的贼人,在西场早已被夺了魂魄。因而西场出名与樱桃园出名如出一辙啊!这样,樱桃园大捷使得倭寇不敢侵犯中华二百年,那么此次西场大捷又怎知不可保(我)数百年无忧呢?

刘公为人深沉刚毅,深思远虑,智谋过人。军队纪律特别严明,从未惊扰民间一草一木,常向处于饥饿状态的军队说明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道理。因而,百姓在刘公活着的时候就塑其肖像供拜他,无论远近。在扬州,在泰州,在如皋,在宝应,在海安镇都设立了祠堂。区区一块石碑,怎么能道尽刘公的功绩呢!我私下常想:刘公的老成厚重好似赵充国(西汉著名将领),忠义精诚就像郭汾阳(唐名将郭子仪),仁和谦谨、礼贤下士犹如曹彬(北宋开国名将),刘江哪里可以(与他)同日而语呢!哎,自从倭寇侵犯华夏以来,没有一次能(给予倭寇)重伤的,刘公一介文墨儒士,内心正义激荡,带领军队征讨气势汹汹的荒岛蛮夷,前前后后斩杀三千余人,铭记传扬战功,有记录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2016.4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

2016 海淀期末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16.1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共9分) 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印、斋室印、职官印、藏.书印一类的印章。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①(采取/撷取)格言警句刻在闲章上,以示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好的闲章,【甲】内容广泛,【乙】意趣盎然,除了让人玩味,【丙】可体现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闲章有的【丁】。如徐悲鸿画白梅用“一尘不染”印,李苦禅画鹰用“搏击万里”印,李可染画牛用“师牛堂”印。有的【戊】。如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②(漂泊/漂移)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他常在其书画中钤盖“木居士”“鲁班门下”印,以示其独特的经历;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明自己的出身和处.境。有的还【己】。如郑板桥有名的闲章“难得糊涂”,幽默隽.永中带有几分苦涩,书写人生况味可谓入木三分;邓石如的闲章“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直抒胸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言情亦言志,造景亦绘心,故而闲章不“闲”了。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藏.书(cáng)处.境(chù)隽.永(jùn)刚正不阿.(ā) B.藏.书(zàng)处.境(chǔ)隽.永(jùn)刚正不阿.(ē) C.藏.书(cáng)处.境(chǔ)隽.永(juàn)刚正不阿.(ē) D.藏.书(zàng)处.境(chù)隽.永(juàn)刚正不阿.(ā)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②处应填。(2分)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即使也并且 B.虽然但是也 C.尽管还又 D.不但而且还 (4)根据语境,在文中【丁】【戊】【己】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表现书画家的生平、境遇 ②反映作者的主观认识、情趣志向 ③紧密配合作品内容,深化作品主题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一模语文试题】|东城区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现在人们提及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样的刻石,是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汉以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口;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测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碑上刻字,大概应追溯到西汉晚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功绩,便于他人看到。随着此风的盛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能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在唐代,碑和碣还是有区别的。唐代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准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能立碣。古代刻石中,极少有名符其实的碣。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日久,碑碣就成为一个概念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面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初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后来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和事业,以及颂扬和悼念的诗铭,文辞逐渐增多,碑文便成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路人可凭此详细地了解墓主的情况。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早期的碑还包括由庙门前拴祭祀牲口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要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早期碑的作用仅此两种,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南北朝时,碑成为一个文体名词,一些刻在碑石上的文章,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颂扬功绩的成份。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至于碑的种类,到了后

2016—2017海淀初二期末语文试卷

海淀区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17.7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5)题。(共10分) 【甲】九曲风涛的黄河,由内蒙草原掉头向南,辟开黄土高原,直泻华夏腹地,浩浩荡荡的大河将这胜地分为河西与河东,成为秦地与晋域的天然分界。【乙】黄河以她金色的乳、旋转的浆,溉泽着永济这片丰土吉壤。 位于河东的永济,南傍中条山。名山藏古寺,胜地多道观。中条山中那星罗棋布的名庵古刹.分明在告诉我,中条山和山中那造物主的杰作五老峰,是多么的(①雄奇秀丽②栩栩如生)。【丙】晋代郦道元《水经注》中对五老峰褒扬有加:“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中条山中多清泉流溪,那清粼粼碧玉般的泉水,是大山梳(zhuāng)的明镜;那条条流溪里柔美舒展的涟漪叮咚作响,是奇峰怀抱里拨动的琴弦.。驻足其间,大自然的景色不禁令人(①叹为观止②流连忘返)。 永济城西,有蒲津渡遗址。就在这遗址旁,还深埋过连当今六岁稚童也知晓的名楼——鹳雀楼。【丁】一代诗翁王之涣登临鹳雀楼,即兴吟诵的那首妇孺皆知的五言绝句,仍令今人怀着“欲穷千里目”的憧憬,去进行心灵的登高 .......。 (取材于李存葆《飘逝的绝唱》)(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汉字笔顺的判断,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刹.(shà)琴弦.(xuán)梳装“仍”字的第3画是“丿” B.古刹.(chà)琴弦.(xián)梳妆“仍”字的第3画是“ㄋ” C.古刹.(chà)琴弦.(xuán)梳妆“登”字的第5画是“乀” D.古刹.(shà)琴弦.(xián)梳装“登”字的第5画是“丿” (2)根据语境,文中两处括号内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 B.①① C. ②① D.②② (3)下列对文中画线内容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甲】句运用“辟开”“直泻”等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 B.【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颜色、形态等角度来描写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C.【丙】句引用《水经注》中的语句,赞美了五老峰的秀美绝伦,增添了文化底蕴。 D.【丁】句中“进行心灵的登高”是指王之涣的诗句启迪胸怀高远的人们不断奋进。(4)根据文意,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五峰列嶂,①,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 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②,莫非留恋③?

2016年海淀区一模语文试卷以及解析

海淀区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试卷 2016.4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7题。 材料一 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其实,只要稍微细心,就不难发现,老舍的幽默招牌之作《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不全是可笑的,里边也有叫人落泪的悲。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因而,“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一出手就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清末民初,社会腐败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看透宇宙间的各种可笑’以后的悲观与恐怖”。 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是那么准确到位时,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到《骆驼祥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老舍幽默的佐料多来自生活。他打趣、讽刺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折射。他把它们拆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取材于傅光明《老舍的幽默》)1.下列语句中“笑”的含意,不符合老舍幽默主张的一项是(3分) A.只为逗人哈哈一笑 B.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C.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 D.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 2.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造就老舍幽默之笔的原因有哪些。(4分)

2016高三语文海淀区一模

2016高三语文海淀区一模 海淀区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试卷 2016.4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7题。 材料一 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其实,只要稍微细心,就不难发现,老舍的幽默招牌之作《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不全是可笑的,里边也有叫人落泪的悲。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因而,?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一出手就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清末民初,社会腐败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看透宇宙间的各种可笑’以后的悲观与恐怖?。 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是那么准确到位时,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到《骆驼祥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老舍幽默的佐料多来自生活。他打趣、讽刺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折射。他把它们拆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取材于傅光明《老舍的幽默》)1.下列语句中“笑”的含意,不符合老舍幽默主张的一项是(3分) A.只为逗人哈哈一笑 B.-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C.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 D.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 2.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造就老舍幽默之笔的原因有哪些。(4分)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取材于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2017北京市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2017北京市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 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 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 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 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 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 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 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 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 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 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 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 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 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 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 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 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 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 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 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016年高三年级海淀区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爱智康高考研究中心郑会英眼看着语文在高考改革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北京市的师生家长对2016年的新高考说明可以说是翘首以待。然而,往年在期末考试前准时现身的高考说明,今年却迟迟不见踪影。到底考不考《三国》《红楼》,到底考不考《巴黎圣母院》等外国名著,到底考不考《红岩》等红色经典?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高考说明到现在都还没有出,证明今年的高考改变不大,改变大肯定出得早,要不然高三的学生来不及复习啊。也有人说,高考说明到现在都还没有出,证明今年的高考变化太大,迟迟不能下最后的决定。而海淀区每年期末考试的命题都在走在改革前例的,基本上是最早体现改革精神的教育大区。今年形式尚且不明的情况下,海淀区的期末语文试卷无疑更令人期待。 自从社科文阅读摇身出现在语文试卷的头阵,就以占据极大分值的选择题形式牵引着考生们的神经,民间流传着这种说法“社科文选择题错一道,诗歌鉴赏的主观题白答了;错两道,微写作白写了;错三道,相当于做散文阅读时眼瞎了。”虽是学生们的自嘲自语,却也可以看出社科文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遇到有关文艺理论或者中西美学对比的文章,考生们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这方面的课堂教学几乎为零啊!

而海淀区试题最有意思的就是跟社会时事热点结合紧密。这不?让人眼前一亮的社科文阅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不久前召开的互联网大会,把“网络空间”和“公共安全”以及“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用网络的力量开启未来”密切结合,既能考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又能把握当下现实.题目有选择有问答,难度适中,出得不错。最关键的是,高三的考生们要记得:一心要读圣贤书,两耳也要闻窗外事。总分值高达25分,超越散文阅读。 文言文的考察向来是纪传类打头阵,选择题的考察也非常的成熟和固定,文言文基础好的学生,起码可以做到前三个选择题不看文章直接出答案的。海淀区的命题老师总体来说水平在各区中属于佼佼者,期末考试的《水北山居记》虽然也算是常见的情景类散文,但是有景有情,夹叙夹议,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匆匆浏览便可以把握的。后面的题目设置一改之前一道实词一道虚词一道理解内容一道提炼信息共四个选择的考察,仅仅设置了两个选择题,而且都是实词。后面的题目设置全是主观题,高达16分,文言文的整体分值更是高达22分之多。而且明明白白直接把文言文翻译出到了试卷上面,这可是许多年来北京第一次把文言文翻翻译正式出现在区统考中啊。 目测本次期末考试文言文将极大拉开优秀生和中等生的成绩差距。

2020年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0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2020 春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鸟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169-184毫米。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標、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春燕衔泥、老燕哺雏的情景,沙燕风筝、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妮妮”的形象,也早已融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融入北京文化之中了。 (取材于张正旺、王宁、崔爽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含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口裂非常宽大、飞行技术高超,使得北京雨燕能够在空中飞行时捕食大量的害虫。 B.导航定向能力强、能够预报天气变化,是以北京雨燕为代表的夏候鸟的典型特征。 C.北京雨燕飞行本领强,与其体重较小且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等形体特点有关。 D.北京雨燕选择在城楼、古塔等处筑巢,这些建筑物为其提供了居住、起飞的条件。 高三年级(语文)第1页(共10页)

2016年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丰台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语文2016. 0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欧亚大陆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部非洲,自古以来构成了一个?世界岛?。轴心时代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孕育于兹,繁荣于兹。而这个世界岛是被?丝绸之路?连接着的。 西欧亚大陆乃至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地中海区域至少在罗马时代就是海陆通道都畅达的。只有更加遥远的极东地区——中国,因为高山和大漠的阻隔,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发展出独特的华夏文明。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区域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一世英名。其实,早在张骞之前,众多无名英雄就走通了东西方通道。商周玉器,并不产自内地,而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呢?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的强盛密切相关。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 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到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祖几代的休养生 ...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才有了张骞的第一次出使。 等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部,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别送给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 易,但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纷纷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 ....,不如说为了经贸利益。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都护,保障了这条贸 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 ..府州,实行了有效控制,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汉唐国力的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唐?安史之乱?后放弃了经营西域,并转向海路,陆路从主路逐步逆转为海路的补充。 北宋时?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南宋对整个西北更是鞭长莫及 ....,陆上丝路再无重生之力。元朝时丝路成为帝国内部交通路线,通行比历朝历代都更方便,但由于路上走的主要是以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不再以商人为主,无力再次繁荣。古老的丝路逐渐萧条,退出了历史舞台。 海上的?丝绸之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其兴起可能比陆路还早,但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才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宋元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明朝开始海禁,虽然郑和曾在近30年内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止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

海淀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 甲午元旦① 孔尚任 萧疏自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尾联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钱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做“春联”的一项是(3分) 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 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字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3分) 5、请根据诗歌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过一个和谐文明的春节,100字左右。(5分) 6、用(/)给下面文言短划横线部分断句。(5分)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 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阴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

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作文汇集

【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试题汇集】|作文 海淀一模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学校将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布置了以下任务: (1)请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要求:中心明确,描写生动。 (2)有关部门建议,劳动教育应该进入中学生课程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建议的 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请以“我为劳动者唱支歌”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在“汉语盘点2015”活动中,“廉、拼、跌、梦、稳、创”入围候选字。 请从以上入围的六个候选字中任选两个,构成一个话题,并围绕这一话题,自拟题目, 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2)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如果可以,你会换个星球生活吗?”网友纷纷跟帖,出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有人选择守在自己生活的地球,有人则选择离开。 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西城一模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春天已经来临,请写一段文字,描写在某一时刻你所面对的春景。 ②某校将约请知名校友木辛先生,于2016年4月11日在学校交流中心做主题讲座。请你为讲座选定一个主题,以学生会的名义撰写一段有吸引力的海报语。 ③有人激励青年人说: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与此同时,影视明星艰辛成名之后的身价飙升,成为了激励青年人的素材。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激励?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谈一谈你的看法。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第四大题《西川的沉静》一文中,作者以“沉静”一词表现出西川独有的性格与气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在你眼中又有着怎样的性格与气质呢? 请将你的感受或认识 .....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填写在?北京的?中的横线上,并将这一填充完整后的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②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四时美景,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后以此比喻堆砌辞藻、内容贫乏的诗文;也指花前月下男女浪漫的爱情。著名军旅文艺家阎肃生前曾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风花雪月”,在不同语境中所指不同,对不同人而言意味也有所不同。对一个词语作出与过去不同的诠释,能够显现不同的格调与志趣。

2016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

2016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辄.谓古文奇奥辄:就。 B.未尝肖.《书》也肖:相似。 C.迨.其后一传百迨:等到。 D.不必泥.其字句也泥:沉溺。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其翼若垂天之.云 B.而近说乃.云//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以.不达学达 // 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 ...的一项是(3分) 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 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 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 (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李贽《童心说》) 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4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治狱 客问龚自珍曰:“子之南也,奚所睹?” 曰:“异哉!睹书狱者①。” “狱如何?” 曰:“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微独南,邸抄②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臣所学之不同。’曰:‘臣所聪之不同。’曰:‘臣所思虑之不同。’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吾睹三。 曰:“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则唯唯。语入赀来者曰:‘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又唯唯。语门荫来者曰:‘汝父兄且慑我。’又唯唯。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又唯唯。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强之乎?曰:否。既甘之矣。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吾睹五。

2016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某些名流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齊、鸞、齡、靈、叢、釁”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 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⑤我不想纠缠每一个字的简化方案,也不想谈论隶书之后诸种字体性质各异的简化特征,我真正兴趣的问题是:那些名流为什么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如此明显的演变倾向——为什么未能察觉,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 ⑥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历史曾经将一笔又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转交给后人。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 ⑦偶尔能听到一种舆论:我们这个民族温柔敦厚,拘谨含蓄,很少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冲动。这种观点显然不对——一个没有创新冲动的民族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文化遗产?但是,多数人愿意承认另一个特征: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古人,尊重传统,敢于自我作古、独树一帜的人并不太多。对于某些人说来,古人的辉煌业绩时常悄悄地转化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牢笼。这时,一个问题愈来愈尖锐: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⑧我想更多地提到“古人的创造精神”。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巨。创新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聪明和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还包含了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创新意味着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什么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诱因。公务文字交流数量的急剧增加,书写工具的改变,这一切无不迫切地召唤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新型字体。这时,文字创新及时地赢得了一个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字简化存在相近的理由:文字交流的规模前所未有,书写工具的日新月异,大众的识字如何更为容易,孩童如何启蒙教育——这时,汉字的简化成为一项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尽管如此,对于许多人说来,一个小小的不适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 ⑨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至少可以从文字史的演变察觉,古人曾经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积极互动。如果想到的仅仅是恢复繁体汉字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没有意识到隐藏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背后不懈的创造精神,那么,这种做法业已迹近于买椟还珠了。 ⑩许多人已经熟悉了李鸿章的形容:现代社会的降临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各种剧烈的震荡纷至沓来。这时,古人的现成经验显然不够用了。期求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古人完整地解答当前遭遇的问题,只能证明我们的平庸和懈怠。古人的业绩属于过去,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毋宁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

2017届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7.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 ..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 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 ..,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 ..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 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 ..,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 ..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 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 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