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成考专升本政治基本知识点整理

一、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

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

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的状况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

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绥sui3

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四面出击

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章节重点考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主阶段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作概念的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考点1物质的定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考点2运动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即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相对的,即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和特殊状态。另一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考点3意识的本质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b111641352.html,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考点4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4.意识能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1.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能动力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2.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点5主观能动性欲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都需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反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物的真相。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如实地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臆断和盲目蛮干。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考点1联系的定义及其性质 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考点2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发展,是指事物由低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序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3矛盾的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b111641352.html,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序论哲学一、定义1.本质: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二、基本问题 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论据:不能回避\\ 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四条论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三、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派别) ⑴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

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⑵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1)是指共产主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7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1)系统是指互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合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9

××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docx

XX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 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 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 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 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 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 证。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

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备考资料(政治)

核心考点: 依法治国坚持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价值遵循) (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人高考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归纳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的主要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反映。 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或反映。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金木水火土;形而上学:原子组成;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存在就是被感知”英国贝莱克。 客观:“理念世界”古希腊柏拉图;“理在事先”朱熹、“绝对精神”德国恩格尔。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上升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需要理论指导。 2)、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资料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111641352.html,)*电大考试*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 一选择题(单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30.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 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复习重点 ★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是复习重点,所占分数的比例较多,需要灵活掌握,融会贯通。之前校内辅导所讲每章书的知识点也要掌握好。 每章课后思考题复习重点: ★第一章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P15~19)、邓小平理论(P25~26)和“三个代表”( P30~31)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8~39)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理论体系间的关系表现为,前面的理论体系是后面的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理论体系是前面的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层层递进。 第二章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48)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59)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⑴四者是辨证统一的。⑵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保证。⑶四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相承,是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9)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6~78)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2~85) 第四章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101)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02~103) 第五章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重在理解)(P117~121)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125)5、如何理解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P126~127)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P137) 3、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P147~149)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51~152) 第七章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3~165)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66~167)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P170~171)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82~183)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P187)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P188~192)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doc

2018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 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两大 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② 教育具有历史性。③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 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 权等方面的制约); 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 度服务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②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 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

专升本政治常考的80个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0.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1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5.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6.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 察报告》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21.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一大 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2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2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5.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 划分的观点 2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 义本质的要求 3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32.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 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5.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7.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8.“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4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43.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专升本考试政治重点

2011成人高考《政治》重点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019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

2019 年(专升本)成考政治--知识点精华(总汇) 第一部分 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是什么? (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理论) ;方法论(行动) 2. 哲学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 (2)内容: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谁决定谁?)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能否被认知?) 3. 哲学派别 判定标准: (1)第一性(2)同一性 (3)世界状态 (1)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的) (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意思是第一的) (2)同一性:可知论(人可以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人不可以认识世界) (3)世界的状态:辨证法(联系、变化、发展)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可知论、辨证法 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 (2)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孤立、片面、精英论) (3)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辨证法) 唯心主义: (1)客观唯心(客观精神、理、道) (2)主观唯心(个人的意志)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壮大 (2)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辨证法(唯心)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1)科学的 (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3)无产阶级哲学 6.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工具 二. 物质和意识(唯物论) 1. 物质是什么? 客观存在 2.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一定是运动的,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只有运动才是物质 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存在静止,但它是相对的) 4.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5. 自然规律是完全无意识的,社会是有意识的,但二者都是客观的。 6. 意识=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月亮) 7.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有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