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必修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必修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必修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一、知识结构

1.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

2.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1)以血糖调节为例:过程、拮抗、协同、反馈

2)以甲状腺激素调节为例:分级、反馈、协同

3)激素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3.激素调节的特点

4.动物激素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

(2)了解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并讨论糖尿病及其发病原因、

防治方法。

(3)了解激素调节的两个实例,通过分析实例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

2.能力目标: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树立正确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解决方法]

(1)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科学发现的历程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2)通过建立糖调节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3)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解决方法]

通过模型引导学生建构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分析实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血糖模型建构器材。

七、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分组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学生阅读教材。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提供“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并逐一提出下列问题:

⑴根据材料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⑵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下降吗?

⑶研究表明,在长跑过程中,尽管血糖在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9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⑷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投影示血糖浓度变化的坐标曲线图),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机体通过调节和控制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从而维持了血糖的平衡。机体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呢?

概述:研究表明,血糖的含量主要是通过激素来调节和控制的,人和动物体内的温度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的相对稳定,都与激素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激素呢?激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提供材料(可用投影)和提出问题: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法国学者沃泰默做了这样一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⑴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沃泰默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你同意他的解释吗?

⑶英国的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后则不认同他的观点。他们认为,沃泰默所做实验的现象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腺的分泌。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⑷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应该如何设计实验?

⑸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排除盐酸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如

果不能,那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排除?(此为较高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描述俄国着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感慨。

⑹上述促胰液素的发现,能给你以什么样的启迪?

简要归纳并提出问题: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你还记得我们初中学习过的几种激素吗?这些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器官分泌的?有什么功能?

投影教材中图2-8,要求学生归纳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提出讨论题: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我们先讨论一下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时对其产量是怎么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归纳: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时需要依靠市场来进行调节。某种产品供不应求时,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决策部门就会发出指令要求车间加强对该产品的生产;反之,就要压缩产品的生产量,使市场上该产品的供应和需求保持一定的平衡。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人体通过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是一种反馈调节。

对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进行学习。

人体中的激素是如何进行反馈调节的呢?我们来分析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血糖平衡的调节。

⑴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哪种激素能影响血糖的含量

⑵胰岛素对血糖含量有什么影响?

讲述:除了胰岛素外,胰高血糖素也与血糖的调节密切相关。

投影胰岛,示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说明它们所分泌的激素,让学生猜测一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并作简要归纳。

(三)总结

激素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以及反馈调节。

(四)作业布置

准备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材料。

(五)板书设计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⑴囿于定论的沃泰默

⑵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

⑶巴甫洛夫的感慨

二、激素调节的方式

⑴激素的概念

⑵激素调节的概念

⑶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肾上腺→肾上腺素等

卵巢→雌性激素等

睾丸→雄性激素等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等

胸腺→胸腺激素等

胰腺→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3、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4.血糖平衡的调节

第2课时

引入活动:对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抽查,请3组同学示范活动方法。胰岛素和胰高血糖是如何调节血溏的平衡的呢?

要求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绘制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并分析:

⑴马拉松运动中,胰岛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饭后胰岛又是怎样进行分泌调节的?

⑵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当身体产生的胰岛素过多时,又会怎么样呢?

⑶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为糖尿病病人设计的人工胰岛,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调节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你觉得这种人工胰岛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主要的问题?

对实例一作简要归纳总结后引入对实例二的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同学依据课本图2-11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问题情境:

当你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你的机体为了抵御寒冷作了哪些反应?这些反应是通过怎样的调节机制实现的?

通过三个问题串让学生进行讨论:

(1)寒冷刺激会首先作用于什么系统?

(2)接着在三个层次上会引起什么腺体分泌何种激素?

(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体内激素增多时身体如何进行调节?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简要总结归纳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进一步讲解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然后要求学生归纳血糖平衡调节与甲状腺分级调节的异同。从二者相同点上,引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并联系初中学习过的其他激素的有关知识,讨论归纳激素调节的特点。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激素调节的特点。

总结归纳。

科学知识有其实用的价值,知识在实践上的应用,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素调节发现之后约100年来,人们开发了许许多多的激素类药物。

⑴你知道哪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有什么功用?请你评价这些药物应用的利弊。

⑵补充一些学生未列举到的激素应用的例子,你如何评价它们的利弊。

⑶你认为人们在开发和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⑷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给你什么启迪?

(三)总结

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

教材P29练习。

(五)板书设计

1、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体液调节:就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H+、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至其他部位或细胞来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四、动物激素的应用

(安排学生阅读材料并课后布置网上阅览作业,对动物激素的应用进行了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

第一章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

通过激素的调节的教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促胰液素发现的过程。 2、描述血糖调节的过程。 3、描绘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4、据图分析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实例,说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2.、通过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作用,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评价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深层次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课时安排:3节 四、教学主法:探究与讲述结合 五、教学过程: 引言:甲亢: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易激动等特征。 呆小症:原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脖子肿大,呼吸困难;病因是山区和内陆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碘,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巨人症:乌克兰人斯坦尼科现在约253cm左右,14岁时切去脑部肿瘤时损伤了垂体,从此就没停过生长。原因是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侏儒症:侏儒明星弗恩·特罗伊尔身高只有81厘米,他和姚明一起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的产品广告“大东西小东西”,隆重介绍他们的12英寸和17英寸两款高级笔记本电脑。 通过这些病例,我们可感受到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很轻松的了解许多有关激素的知识。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教师呈现资料:促胰液素的发现 科学家发现:狗进食后,胃便开足马力,把食物磨碎。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胰腺马上会分泌出胰液并立刻送到小肠,和磨碎的食物混合起来,进行消化活动。那么,食物到达小肠的消息,胰腺是怎样得到的呢?对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胃酸刺激了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从而使胰腺分泌胰液。针对这一问题,法国学者沃泰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①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分泌胰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 2、学习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教学难点:灵活新颖的笔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 教具:敦煌莫高窟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出示有关图片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余秋雨,浙江余姚人。(详见教材) 二、阅读课文提示,了解学习目标。 三、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有四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1罪人塔——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4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四、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节:罪人塔 设问: 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明确: A悲凉 B通过外貌描写,知其是平民、愚昧无知、是出卖文物之罪人。但这不仅是个人罪行,而是一个民族悲剧。 板书看塔悲凉 写人愤怒——平民愚昧出卖文物罪人 ↓文物被掠 民族悲剧 归纳:以道士塔为引线,简要介绍王道士其人,概述文物被劫掠,愤怒指出这是一个民族悲剧。 第二节: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设问: 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欧美艺术家有突破,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无视艺术,无知道士掌管佛教艺术 王犯罪而不知:涂抹壁画、毁坏雕塑,塑“天师、灵官。”对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罪行细节描写,是依据道士身份,揣摩想象,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真实) 看到两个“惨白”是真实情况,脑子两个“惨白”是混乱,难以言心之痛 板书 欧美艺术家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漠视艺术, ↑根本原因 王罪行:涂壁画,毁雕塑,塑天师—愚昧犯罪而不知

(完整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c =,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真题回放 1.(2019·全国卷Ⅰ,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解析]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项正确。惊吓刺激是看得见、听得着、可感受到的,也就是说惊吓刺激可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感受器,并产生相应的反应,B项正确。通过分析题干可知,兴奋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也可通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的活动,C项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Ⅱ)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口服发挥作用,可通过皮下注射发挥作用,A项正确;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项错误;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项正确;胰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项正确。 3.(2019·全国卷Ⅱ,30)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机体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_很低__,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_灭活__。 (2)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__。 (3)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__(答出4点即可)。 [解析](1)动物激素在体内的含量较少,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被灭活。(2)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练习题

知识点一 激素调节的发现 1.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 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胃酸――→①小肠―→促胰液素――→② 胰腺―→胰液 A .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 B .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C .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D .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答案 B 解析 ①过程是化学物质(胃酸)对小肠的直接刺激,不属于神经调节,也不属于激素调节;②过程中促胰液素调节胰液的分泌,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的畴;小肠不属于神经系统的部分,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2.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 A 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随血液运输到胰腺,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知识点二 人体主要的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3.下列属于人体分泌腺的是 ( ) ①甲状腺 ②唾液腺 ③肾上腺 ④脑垂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分泌腺是指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毛细血管的腺体。本题中仅唾液腺不属于分泌腺。 4.环境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畸形率上升,并逐渐 雌性化。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 )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 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拄、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鬲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董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槪括。 三、教学用具 (1) 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槪括。 (2) 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 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 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什么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毎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三一轮复习)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考点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重要程度★★★☆☆] 见附表《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考点2】激素调节的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重要程度★★★★☆] 1、血糖的含义 血糖即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特别提醒】 (1)血糖的最重要的来源是食物中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去路是氧化分解。 (2)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是-1.2gL(即80-120mg/dL)。 (3)当血糖含量低于-0.6gL时,会出现早期低血糖的症状(头晕、 心慌、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4)当血糖含量低于0.45g/L时,会出现晚期低血糖的症状(脑细 胞供能不足引起的昏迷、惊厥、休克等)。 (5)空腹时血糖含量高于1.3g/L时表现为高血糖。高血糖加重肾脏 的负担。 (6)当血糖含量高于-1.8gL(肾糖阈),会出现尿糖症状。 (7)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Ⅰ型糖尿病),胰 岛素分泌正常,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Ⅱ型糖尿病)。 (8)尿糖≠糖尿病。出现尿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如果正常人 一次性吃糖过多,肾小管不能吸收多余的葡萄糖,也会出现尿 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9)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而肌糖原不能实现此过程。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特别提醒】 (1)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即可通过增加血糖 去路及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三促进去路两抑制来 源”)。 (2)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胰高血糖素能促 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 糖水平升高(“两促进来源”)。 (3)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 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4)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内脏神经)实现的, 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5)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 发挥作用。 (6)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7)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相对变化坐标曲 线图。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47

人教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 学设计 师生讨论 了解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了解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了解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邮编:250100 地址:济南市桑园路46号济钢高中语文组房伟

一、作家作品介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需,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劈开始,祖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 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顺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瞩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土。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鹤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汇总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基础重点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假设:在________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________。 (2)实验 稀盐酸+________混合获得________ 注入狗静脉中―→促进胰腺分泌________。(3)实验结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________。 2.激素调节:机体由______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本质:有机物 蛋白质,多肽类: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固醇类:性激素 氨基酸类:甲状腺激素 特别提醒 1.下丘脑、垂体、胸腺、胰岛分泌的激素属于蛋白质或多肽类,不能口服。 2.下丘脑分泌的各种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各种促激素作用于下一级腺体或器官。 3.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但又送至垂体,由垂体释放。

二、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 正常人的血糖:0.8-1.2g/l(80-120mg/dl) 特别提醒 1.氧化分解=细胞呼吸(细胞内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主要是产热,供能 2.合成糖原场所:肝脏细胞及肌肉细胞。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可以分解变为血糖,但肌糖原只能氧化分解供能。 3.机体内的三大物质可以相互转化.饥饿时消耗顺序为:糖脂肪蛋白质 4.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 5.血糖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其次是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这种调节方式既是分级调节,又是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体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笔记)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H+、等的调节 【区分: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分泌激素 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分泌消化酶(肠腺,胃腺,唾液腺,汗腺,泪腺) 【阉割催肥的原理是割除牲畜的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而且驯良,节约能量,利于育肥】 【激素的化学本质】 (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1胰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内分泌部:胰岛 胰岛B细胞:胰岛素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肌糖原在肌肉细胞中转变成乳酸,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重要考点,一定要会区别肝糖原和肌糖原) 3、血糖调节过程 ①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②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③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另外还有肾上腺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叫做“拮抗作用” ④胰岛素分泌异常

分泌少:糖尿病(多尿:排出糖分时带走大量水) 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防治: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 4、血糖平衡的意义 人的正常血糖浓度在3.9-6.1mmol/L(或80-120mg/dl),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五、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甲状腺激素功能(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分级调节】 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调节方式:负反馈 【反馈调节的类型与实例】 反馈调节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排尿排便、血液凝固、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 (2)负反馈(普遍存在):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3、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 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易激动) 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不足(精神萎缩)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婴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症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六.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常见激素的靶细胞】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师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师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章节内容第八单元《师说》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认识从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有一所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 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 ——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糊涂!这位家长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抹杀了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该生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错误,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有澄清的必要。 [观点都偏激片面。一个彻底否定了教师的作用,一个又无限夸大了教师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韩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板书:师说韩愈)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句读dou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或不焉fou 经传zhuan 从师cong 读书 du 不能bu 传道chuan 从容cong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 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 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设计

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归类总结。 上图中的物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由若干个平面多变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二)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多面体——柱、锥的结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类,再对比一下图 1.1-1中(2)(5)(7)(9)中的几何体,并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棱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 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2)棱柱的有关概念:(出示右图模型,边对照模型边介绍)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3)棱柱的分类:按底面的多边形的边数分,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4)棱柱的表示 用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右图的六棱柱可表示为“棱柱''''''F E D C B A ABCDEF ” 思考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2019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模型解题法试题:模型25 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 C.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和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 【答案】D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受下丘脑相应的神经中枢控制,血糖不能直接刺激肾上腺分泌相应的激素。 2.下图是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下丘脑内神经元(A 与B )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填结构)来实现的,传递方向是(选填“A→B ”或“B→A”)。

(2)垂体分泌的C代表激素,D 代表激素。 (3)当血液中激素D 的含量变化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选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答案】(1)突触 A B (2)促甲状腺甲状腺 (3)抑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图示是体温调节过程中相关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示意图,A、B形成一个突触,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分泌。 (3)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对相关激素的分泌,即当血液中激素D 的含量变化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有关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的模型如图所示。 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体现了下丘脑和垂体、垂体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关系,图中的其他内分泌腺不仅指甲状腺,还包括性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 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 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归类总结。 上图中的物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由若干个平面多变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二)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多面体——柱、锥的结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类,再对比一下图1.1-1中(2)(5)(7)(9)中的几何体,并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棱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 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2)棱柱的有关概念:(出示右图模型,边对照模型边介绍)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3)棱柱的分类:按底面的多边形的边数分,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4)棱柱的表示 用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右图的六棱柱可表示为“棱柱''''''F E D C B A ABCDEF ” 思考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