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昝强,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即工作于陕中附院,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曾任骨关节科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诊治,完成膝、髋、肩关节置换手术上百例。开展骨肿瘤的大段异体骨移植术等多项保肢手术。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中医骨病学》、《实用中医正骨手册》等著作5本,参与科研项目5项,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2项。

史传道,男,196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分会委员,咸阳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医伤科学》、《中医正骨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伤科疼痛的辩证和靶向用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医伤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7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殷继超,男,197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专业在读博士,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兼任骨伤科创伤关节病区主任。

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一、二届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冲击波医学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一届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国家、省、市级学会委员以上职务28个。

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目前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项、市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6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 2篇,参与编写出版专著2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2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目前主要从事筋骨痛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正骨理筋疗效可视化研究方面,通过现代医学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如超声、MRI、CT、足底压力分析仪、步态分析仪等设备,对于中医正骨理筋的疗效进行可视化研究。开发了超声定位下的疼痛部位筋膜松解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初步形成了基于超声可视化下的筋骨痛症病灶痛觉、触觉、视觉诊疗体系。

秦鹏俊,男,1964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商洛市中医医院院长职务,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一直在商洛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骨伤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30年来,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市级课题4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

杨锋,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附属医院骨四科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秘书。现任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骨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青年审稿人,Malaysia university of TCM 客座教授,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上海石氏伤科医学中心特聘研究员。陕西中医学院“百名人才工程”骨干教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著名骨伤专家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防治骨退行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造诣。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7项。获咸阳市科技奖3项。发表论文22篇,在Trials,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等国际期刊发表SCI 收录论文3篇,出版专著4部。

李军,男,1962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宝鸡市中医医院骨关节一科主任职务,兼任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运动医疗分会常委,陕西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宝鸡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

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骨科工作。从1986年工作至今29年,发表论文20余篇,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6项。

李引刚,男,1963年0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骨一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脊柱学会委员,全国第四届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

1986年0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留校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曾先后进修于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修创伤及脊柱外科专业。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持市级课题3项,申请专利1项,2014年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窦群立,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咸阳市医疗

事故鉴定专家科成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医疗方面,具有中医、西医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采用多种诊疗技术,善长创伤骨科疑难杂病的诊治,特别对于四肢开放性感染病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开展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临床上应用,完成多例断掌、断肢再植术,在四肢重要动脉损伤的修复上,成功救治多例四肢严重损伤患者。2013年共完成手术144例,2014年共完成手术115例(11月底)。

先后承担《中医伤科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教学任务,自1997年先后多次被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评为“院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授课质量”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2006年至2014年共毕业研究生20名带教本科及进修生80名。2010年被陕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特聘为“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指导老师。

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获陕西省中医药贰等优秀论文1篇,陕西省自然科学肆等奖优秀论文1篇,陕西省脊柱学会优秀论文2篇。主编《新编颈肩腰腿痛中医诊疗大全》、《颈肩腰腿痛中医特效疗法》2部。先后参与《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学》、《实用中医脊柱病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部编写。其中《新编颈肩腰腿痛中医诊疗大全》获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先后在唐都医院(1997年)、上海瑞金医院(200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2008年)进修学习,2013年、2014年、2015年3年分别参加骨AO创伤学高级研讨会及时掌握创伤骨科新动态。参加陕西省及全国骨科年会。

在科研工作中,自行开发研制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复位机(专利号:ZL92242895.6),于2002年3月被咸阳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并被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予以登记。目前主持陕西省卫生厅课题1项(课题名称:抗感染喷剂对创伤修复中bFGF及TGF的影响);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课题名称:抗感染喷剂对创伤修复中PDGF及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咸阳市科技局课题1项(课题名称:创复康喷剂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抗感染洗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科研项目获2010年咸阳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1﹚;“四动”、“五步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的临床应用获2010年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201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陕西中医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项(中药与手法联合对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影响)。

党建军,男,1966年2月1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骨伤一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亚健康分会、疼痛分会常务委员,外治法分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联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9年6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一直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骨伤工作,2011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于北京协和医院交流学习。从事临床工作29年,主张推广并应用颈椎病“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先后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协作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程延,男,1975年8月22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

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杂志通讯编委。

2002年7月研究生(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先后在西电集团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厅)级课题3项,合作负责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

赵颖林,男,1964年11月16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改革与发展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专家库成员,陕西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第六届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和西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西安市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先后在铜川市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先后发表论文21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类型:医学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官方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b110159856.html,/ 招生简章:https://www.doczj.com/doc/b110159856.html,/zhaosheng 学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b110159856.html,)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同时,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和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北京)”。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一、历史沿革 北京中医学院 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 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2000年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制:七年层次:长学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较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必要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及诊疗技能,较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正确的中医理论思维,较熟练的中医临床技能和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能继承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从事中医学临床及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学位授予:医学学士、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文献学、医用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就业方向: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学术编辑出版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中西医临床医学省级特色专业学制:七年层次:长学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知识诊

治疾病,有较强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学位授予:医学学士、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文献学、医用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就业方向: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学术编辑出版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中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制:五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学及相关中西医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常见急重症进行处理的能力,能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学位授予:医学学士。主要课程: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就业方向: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中医综合考研信息、参考书、内容简介

《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学综合科目的简称,每年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和试卷结构,满分为300分,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针灸学》 六门基础课程,能否把握住中医综合的300分将直接影响到总成绩,故应给予充分重视。 2005年和2007年的中医综合大纲是变化最大的两次; 试题有A、B、X三种题型,共180道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针灸学25题 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关于上述三种题型我们做如下介绍,使你先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历来中医综合大纲不指明教材版本,而中医学的上述6门课程存在教材版本的不同,给同学应试带来不便。本人通过多年跟踪历年真题及答案的出处,得出如下结论: 中内7版,中基5版,中诊6版(部分内容涉及5版),中药7版(部分内容如归经涉及老版本),方剂还是5版,不过我们在辅导班上会全面总结方剂,包括提供大家带MP3录音的方剂歌诀。针灸7版。不要听某些参考书中介绍的什么“以最新版本教材为准”的谎言!那是骗得你晕头转向,神晕恍惚间不得不买他的参考书! 所以想考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中医综合》科目,就必须全面掌握上述六门课程的知识点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

陕西省西安市企业名录

陕西省西安市企业名录 序号企业名称邮编企业地址 1 西安华恒科技实业有限公司710025西安市洪庆工业园西区7号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710071 西安市太白路二号 3 西安星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710075高新二路4号星海大厦一层 4 西安无线电电子有限公司710068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光华路320号235-238室 5 西安太极药业有限公司710075 陕西西安市雁塔区火炬大厦16层 6 西安西普电力电子有限公司710119西安市高薪区新型工业园西普大道2号J28 号楼 7 陕西省科联新技术开发中心710065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17号 8 西安交大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10043西安市火炬路2号大厦 9 西安交大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710049 咸宁西路28号 10 西安川仪经营成套公司710075高新路52号高科大厦8层 11 邮电部第十研究所电子仪器厂710061陕西省西安市红专东路6号 12 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整流设备厂710061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长安科技产业 园创业 13 西安市海威光机电新技术公司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路37号 14 西安市思维计算机研究所710043陕西省攀枝花市东区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技术开 15 西安翠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710061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新城商城22房 16 西安市科新应用技术研究所710061 西安市吉祥路169号太白新苑B座1801室 17 西安市蓝溪计算机新技术公司710043陕西西安市西安市纬二街甲字48号 18 西安黄河电子通信设备公司710043陕西省西安市经理幸福北路8号 19 西安秦腾电子公司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科技产业开发区高 20 西安长峰液压气动中心710068陕西西安市南二环西段17号 21 西安毅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四 路西段三毅集团工业区 22 西安能源水处理新技术开发公司710032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兴庆路80号 23 西安光开电子电器厂710075西安市高新三路18号 24 西安渭河精密工具公司710043中国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火炬路一 号楼4层 25 西安北方电气公司710001陕西西安市碑林 26 西安银博科技发展公司710054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330号银博大厦 27 船舶总公司七院第705研究所高技术公司西安机电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 研究所 28 西安西北炫星科技发展公司710054西安市翠华路129号付25号 29 西安方舟电子公司710065 西安市唐延路35号旺座现代城C座2302室 30 西安市四腾工程有限公司710075西安市高新三路9号新时代大厦 31 西安市斯强生物工程公司710024西安市灞桥区滋水一路55号纺织产业园区A 区A2号四层 32 西安市环讯电子技术公司710065电子一路西部电子座B座 33 西安市西清华仪器研究所710075陕西省西安市健康社区居委会 34 西安市亚光放射技术服务部710068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丰庆路44号 35 西安市四方机电信息工程研究所710000西安市高新二路4号星海大厦2楼办公室 36 西安康威电力电子有限公司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路A7楼4层 37 西安市科光电控技术研究所710075西安高新区沣惠南路华晶广场 38 西安三环科技开发总公司710065陕西西安 39 西安青松图像技术有限公司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二路桃园大厦

描写陕西西安的作文

描写陕西西安的作文 陕西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个有着革命气息的地方,描写一下你眼中的陕西西安。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描写陕西西安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描写陕西西安的作文篇一 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西安旅游,我很兴奋。西安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有许多古迹,也有许多故事,那里还有很多小吃。所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踏上了西安。 在西安,我们先去看了“地下军事博物馆”兵马俑,那一排排与真人一样高的泥塑兵、气势浩大的阵容,让人一看就折服。晚上回到西安市后,观赏了大雁塔门口广场上的音乐喷泉,据说这是亚洲第二。这个广场是无数个小的广场组成的,一块广场比一块广场高几级阶梯。除了广场两边有水池外,其余所有的喷泉的泉眼都在地面上。音乐喷泉是晚上九点开始,一共五首曲子。音乐喷泉开始之后,游客不止一次的尖叫高呼,那一根根水柱都像有灵性一样,调皮地和我们打招呼、做鬼脸。 现代的音乐喷泉,古老的西安城市,西安人真会享受。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大小雁塔、古城墙,又去享受了西安的饺子、面皮、夹肉馍、酸梅汤、酸菜炒米,不觉生出:

西安人真幸福,有吃又有看。 在西安还有很多好去处、好吃的,只可惜我们要回去了。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一步三回头,心里说:西安,我还会再来的。 描写陕西西安的作文篇二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漫步西安,气象万千的名胜映入眼帘: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半坡博物馆,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佛教古刹——大雁塔,中国先保存最完整的城墙——明城墙。这些,都充分展现出西安丰厚的文化底蕴。 西安,是座美丽的城市。它它依山傍水,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以险峻着称的西岳华山就坐落在它的东称的西岳华山就坐落在它的东北方。西安城内,有古香古色的钟楼、鼓楼,有蕴涵书法艺术精髓的碑林。长安八景和山水园林交织,装点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西安,是座繁华的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鳞次节比的工厂、商店。西安还有风味独特的小吃:牛羊肉泡馍、葫芦头等。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争放异彩,把西安点缀得更加美丽。 西安,我爱你。我爱你悠久的历史,爱你秀丽的风景,更爱你欣欣向荣的今天。 描写陕西西安的作文篇三

中医药大学排名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卫生部直属) 2.北京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3.复旦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4.上海交通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5.中山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6.华中科技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7.四川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8.中南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9.首都医科大学 10.中国医科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11.哈尔滨医科大学7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2.浙江大学3个博士后,35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3.南方医科大学概况3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0个硕士点(原第一军医大) 14. 中国药科大学14个博士后.23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 15.吉林大学医学院4个博士后,11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6.天津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6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7.重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8.山东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9.南京医科大学个3个博士后,20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 20.河北医科大学4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 21.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2.苏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23.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 24.沈阳药科大学1个博士后,1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24.新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 25.暨南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 26.西安交通大学18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 27.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8.天津中医学院1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29.福建医科大学1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30.南昌大学医学院9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31.武汉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 32.郑州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 33.安徽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 34.广州中医药大学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35.山西医科大学3个博士点,43个硕士点。 36.山东中医药大学2个博士后,9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 37.大连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 38.兰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39.东南大学医学院3博士点,26个硕士点。 40.青岛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41.南京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 41.广西医科大学2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

胡兵导师简介

胡兵导师简介 胡兵(1971-),男,肿瘤学博士、博士后,龙华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Array师,上海市第十二届银蛇奖获得者。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 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 学)等校学习、工作,获中西医结合肿瘤硕士学位、肿瘤学博士学位。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中西医结合学报》审稿专家。 先后在肿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从事肿瘤 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肿瘤生物学、肿瘤功能基因组、以及中药新药开发等领域研究 工作,现致力于肿瘤生物学与中医药抗癌研究,临床长于中西医结合抗癌、抗转移及肿瘤康 复治疗。主研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 持完成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项目等项目多项,在研 上海市中医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西部开发合作项目、“龙医学者、龙医团队” 项目等项目多项。 在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J Immunother、Anticancer Drug、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Oncol Rep、Exp Ther Med、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肿瘤、癌症、中西医结合学报、生命科学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4篇,PubMed 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第一发明人2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专家介绍

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一览表 曹贵珠教授,疑难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各类肿瘤。周二下午 巢因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内、妇科疑难病症,尤擅长治疗胆道疾患,脾胃、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妇女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周二下午 陈金锭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江苏省名中西结合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甲减、各种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更年期综合症及老年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周三上午 陈仁寿研究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委和学术秘书、江苏省老年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咳喘及其它妇科杂病、妇科病、恶性肿瘤等。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周五上午 陈松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内科杂病。擅长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肝胆、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周五上午 陈文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结合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委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实验室主任。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擅治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中风、高血脂症、震颤、麻痹等病症。周三下午 仇裕丰副教授,针灸治疗颈椎病、慢性咳嗽、眩晕、头痛、前列腺肥大症、骨关节炎及各种痛症。周二四六上午 樊巧玲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基础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 从医二十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学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肿瘤病、代谢病、妇女内分泌失调、免性疾病等疑难杂病和治疗亦有独到之处。内科杂症。擅长应用中药外敷方治疗哮喘。周一上午

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西安地理概况

西安 Edited by CHENG.DA.XIA ※初识西安 别名:长安、镐京、大京、西京等 行政区域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 下辖地区:11个市辖区、2个县 政府驻地: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 电话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 地理位置:关中平原中部 面积:10752平方公里 人口:1000.37万人(2018年) 方言:关中语言-西安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兵马俑、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秦岭、大明宫、未央宫等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等 车牌代码:陕A、陕U 高等学府: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电等 市花:石榴花市树:国槐 地区生产总值:8346.86亿元(2018)比较:佛山地区生产总值:9500亿元(2017) 人均生产总值:85114元(2018)比较:佛山人均生产总值:124722元(2017)

建成区面积:700.27平方公里(2018) 国际友好城市:33个 ※自然地理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2)气候: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时数1646. 1~ 2114. 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3)水文:

我的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我的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本文陆续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先生自述学医的经历,真实感人,发人深省,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医小学徒是如何成为当代经方学术带 头人历程,我读后深受感染和启迪。全部转帖至此,强烈推荐大家一读我的大学(一) 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 1973年,回城不久的我被当地政府分配去当中医学徒。我 拿着卫生局给的介绍信,跨进了一家当地有名的医院。医院在县城的中心,是座深宅大院,紧贴着石板大街:石库门,青砖厅堂,落地花格长窗,天井,厢房??,可能原来有好几进,但仅剩三进,都成了挂号室、诊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供应室等,最里面是一栋别致的两层小洋楼,那是住院部。我在这个医院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叶秉仁先生。他当时六十多岁,肤白,头发胡子花白,对人特别客气,经常点头微笑,是大家所说的“大好人”。先生与我是同乡,且与我父母是世交,一口县城东乡话,听来十分亲切。所以,与先生交往,我从未有过半点的隔生。叶先生的医术很好。据说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长期在农村行医,在调到城里之前,是东南乡知名的好医生。他既能打针背药箱,又能开方子,是在临床上打拼过来的。叶先生最善于辨病,常常能在一般的腹痛腹泻病人中发现肝

癌、胃癌、肠癌等病。那时医院有个工友,恰好在唐山大地震期间,每天脓血便,按痢疾治疗未效,叶先生一看,说是肠癌,后来果然死于此病。他对疾病的转归非常清楚。他管的病人,绝对不会死在他手里。发现蛛丝马迹,他早就作出处理,或转院,或会诊,或向病人家属说清道明。所以,就是病人死了,家属还是千恩万谢。叶先生还有一手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他不仅能熟练进行胸腹腔穿刺,那些连护士都打不进的小儿头皮静脉针,老人竟然能一针见血~这都是当年在农村卫生院练出来的。后来因为手抖,也就不摸针筒了。叶先生的医德更是感人。跟他抄方多年,从未看到他与病人红过脸。那年,先生负责创建中医病房。他不仅每天查房,晚饭后还要去病房转一转,和病人聊聊天。冬天查房,他听诊时常常先用手焐热听诊器,然后轻轻放到病人的胸口。有次,病房收住了一位老工人,大便几天不通,用药无效,先生竟然毫不犹豫,戴上手套,亲手为病人掏大便。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跟叶先生学医的第一天,就是坐在他旁边抄方。所谓抄方,就是先生口述配方,我抄录在处方笺上。中药药名虽多,但经常抄,也就慢慢记住了。那个时候,诊室里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很多都是大病重病。这些病人都是我学中医的“教材”。先生看病时,常让我触摸病人的肝脏,那时常常发现肝脏边缘不整的肝癌患者。遇到心脏病人,先生1/73页会教我听心音。然后在纸上画一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2016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中药学院专业名称:1008Z1中药资源学 研究方向 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招生类别 学历层次 备注 2014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中药综合 普通统招 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瑞超、刘勇、孙志蓉、李卫东、侯俊玲、魏胜利、张子龙

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21中医养生康复学周俭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营养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赵宗江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 究 2张丽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中药的免疫调节机理 3司银楚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 4杨学智女医学 学士 研究 员 诊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药物经皮吸收的机 理 5张宇忠男医学副教中医药防治休克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毒理

博士授病理学研究 6王谦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和肾病的机理研究 7潘彦舒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8华茜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理研究;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筛选细胞平台的建立 10唐炳华男医学 硕士 教授中药与肺纤维化 11赵丕文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妇科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2李海燕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方药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中医诊发的现代 研究 13刘振权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中药毒 理学研究 14张前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15钟相根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16费宇彤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17邓秀兰女医学 硕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代谢系统疾病的机制和物质基础 研究 18李健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作用的机理;中药抗氧 化的分子机理;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19李彧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医药抗多器官纤维化研究 20郭健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机制以及中医药的干预 作用和机制

陕西西安的地理位置

陕西西安的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42′-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1010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82平方公里。[4] 北部为渭河冲击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424米。地表主要由黄土和黄土状物质构成,深度3-12米;秦岭山脉以花岗岩和片麻石为主要成分。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东有灞河、浐河,西有沣河、皂河,南有滈河、橘河,北有泾河、渭河,素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西安地下水储量也比较丰富,一些地段,承压水位高出地面,形成自流水。位于周至县的黑河水已被引入城区,是西安理想的水源。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千米。年径流量25亿立方米。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平均为 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45。2℃,极端最低气温-20。6℃。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降水日数96。6天。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0米/秒。无霜期207天。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多少

【第一篇】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多少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从事中药鉴定、炮制、调剂、制剂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中药学和现代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中药鉴定、炮制、调剂、制剂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常用实验方法和药理法规;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医药高校综合排名参考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16、河南中医学院17、陕西中医学院18、云南中医学院19、广西中医学院20、安徽中医学院21、甘肃中医学院22、贵

阳中医学院23、山西中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中药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结合,掌握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技术,成为在中医药领域中具有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专科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医古文(一)、中医基础理论(一) 、中药学(一) 、方剂学(二) 、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实验)、有机化学(四) 、有机化学(四)(实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cn)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最早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199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001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遂分为东西两区。现馆舍总建筑面积15811平方米,其中西区图书馆为2006年新建,2007年投入使用,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东区图书馆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现图书馆下设办公室、流通部、东区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信息技术部一个行政与五个业务部门。图书馆现有职工38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在职硕士生3人,本科生15人,大专生14人,大专及以下4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馆馆藏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文献为主、西医文献为辅、兼容其它学科的藏书体系。现馆藏纸质书刊达66万余册,并每年新增纸本文献4万余册,其中馆藏中医药图书3.1万种,共近20万册。馆藏线装书2435余种,共6179函,3万余册;其中含善本及少量孤本,主要以明清两代刻本为主,许多是医学经典藏书,2005年起我馆陆续收到教育部赠送总价三百多万元的《中华再造善本》一套。馆藏期刊10万余册,其中中西医期刊6万6千余册,外文期刊2万8千册,现刊千余种。另我馆自2000年开始陆续购买了电子图书,至今已33万余册,其中中医药类电子图书2.3万册。我馆自主开发了《道藏医药文献数据库》《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学术文库》《中医医德文献数据库》《国外中医药法律法规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六个数据库。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并和校园网相联。本馆可向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检索、Internet上网、中医药科研课题检索与查新等服务。我馆对本校师生免费开放,周开馆时间达到85小时。我馆书刊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借阅一体的管理模式。每年9、10月份会对每个新生进行图书馆入学教育。我馆还承担了我校文献检索课的部分教学任务,并不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讲座等活动。我馆2002年与周边的化工大学图书馆、服装学院图书馆、外经贸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了四校图书馆馆际互阅的体系;2003年底加入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为我校读者和联合体成员馆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极大的丰富了我校师生的可借阅图书量。我馆是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馆,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的委员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委员会的理事馆。1999年,本馆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分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2004年教育部对我馆查新机构重新进行了认定,授予“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ZH01)”公章和机构名称匾牌。近五年来,我馆参加了国家科技部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美合作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十余项,并有近十项课题获奖。这五年来我馆工作人员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四十余篇,由我馆工作人员独著、合著、主编、参编的出版物也有十余种。 21世纪我馆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中医药图书文献馆藏最丰富、智能化程度最高、科研能力最强的大学图书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面试英语英文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自我介绍 Name:William Shakespeare Graduated University:××××××××××× Major:English Literature Admission Time:20XX-09-01—20XX-06-30 Telephone:+86×××××××(MP) E-mail:520521××××@https://www.doczj.com/doc/b110159856.html, (后附范文5篇及10类常见问题解答,总有一个适合你!)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范文一(英文) (3) 范文一(中文) (4) 范文二(英文) (5) 范文二(中文) (6) 范文三(英文) (7) 范文三(中文) (9) 范文四(英文) (10) 范文四(中文) (11) 范文五(英文) (12) 范文五(中文) (16) 十类常见问题解答 (17) (一)"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 (18) (二)"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 (19) (三)"What is your greatest strength ?" (19) (四)"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20) (五)"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progress to date?" (21) (六)行为面试问题 (21) (七)压力面试问题 (22) (八)案例面试问题 (22) (九)非常规问题 (23) (十)其他常见的英语面试问题 (24)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勤修教授简介

张勤修简介(2016年):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主任。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师承导师;四川省中医药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全科与养生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世界中联耳鼻咽喉口齿分会常委、四川省中医药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变态反应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副总编、《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副主编。主持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其它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6项,主研其它各级课题5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6篇(其中SCI论文5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5篇),副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卫计委住院医师规培规划教材《中医五官科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学》。编写专著14部,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1项,专利7项。 我国唯一的西学中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曾担任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三六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擅长耳鼻咽喉内镜手术、头颈外科手术、耳显微外科手术。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外治法防治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成立了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全科与养生学会并担任会长,在中医药内治、外治常见全科疾病、尤其是耳鼻咽喉与脾胃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提出了鼻窦炎“双窍闭塞双毒互结”发病观点,总结出了“疏窦窍祛双毒扶正气”的“鼻窍整体疏通疗法”,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此外,在道教医学与养生方面也有独特经验。其开设的公开课“傻瓜医学统计学”、“临床科研设计与meta分析”、“五运六气基础与临床应用”、“易医概论”、“道教医学概述”、“瘦身美体—辟谷术”、“良性阵发性眩晕手法复位术”等成为广受欢迎的讲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