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先--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质性研究

优先--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质性研究

优先--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质性研究
优先--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质性研究

[8][日]望月嵩1家庭关系学[M]1牛黎涛,译1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1

[责任编辑 焦薇缜]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

赵景欣,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收稿日期:200720821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04J Z D0026);山东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基金;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经费资助作者简介:赵景欣(1980-),女,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1 问题提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1]即“民工潮”。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进城打工的农民在福利、待遇和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很多农民工在进城的同时把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最新数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近2000万人;[2]吴霓等人对于甘肃、河北和江苏三省五县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47.7%,[1]目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弱势群体,并且其数量将会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中国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将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自然实验”,这对于探讨家庭功能的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儿童在家庭功能缺失环境中的适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父母的外出情况,留守儿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双亲外出,即父亲和母亲都出去打工;(2)单亲外出,即父亲和母亲一方出去打工。根据监护者的不同,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可以分为三类:(1)隔代监护,即由祖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抚养的监护方式;(2)亲戚朋友监护,即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或朋友抚养;(3)自我管理或由兄弟姐妹监护,即由儿童自己管理自己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管理。[3]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又可以分为父亲监护(母亲外出打工)和母亲监护(父亲外出打工)两种情况。其中,隔代监护和母亲监护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监护方式。不论采取哪种监护方式,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导致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

根据Bronfenbrener提出的人类发展的生态学理论,[4]留守儿童家庭微系统的这一缺失会进一步波及到他们生活环境中的其他系统,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邻里关系等。同时,按照当前社会学中较为流行的资本储备模型(Reserve capability model),[5-6]个体的资本可以分为经济资本(物质资源)、人力资本(非物质资源,如受教育的水平等)和社会关系资本(如通过人际关系所获得的资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了留守儿童社会关系资本的“亏损”,这种“亏损”会进一步导致可以缓冲压力的其他心理资源(如自尊、社会支持等)的大量使用和损耗。这样,各种资源的损耗可能会使个体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当前,留守儿童的生活适应状况受到了普遍关注。诸多媒体频频报道了留守儿童的受侵害事件、自杀身亡事件以及监护事故事件等。已有的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在抑郁、焦虑、敏感、偏执等心理症状和行为问题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7-8]我国有学者甚至指出,留守儿童之所以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是与留守儿童群体中种种不良的学业、道德、生活问题的“高发性”紧密相连的。[9]在一些留守儿童高度集中的地区,留守似乎已经成为儿童的一种负面标

62

签。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可能在生活适应上有着较大的困难。然而,当前的许多研究者仅关注了留守儿童适应的结果,但是却忽视了留守儿童对生活适应的过程。已有的为数不多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也往往局限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简单的群体比较,忽略了留守儿童消极适应结果产生的微观机制。此外,当前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忽略了个体发展的主动性。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适应父母亲情缺失的生活的?不同监护类别的留守儿童的生活适应过程是否相同?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缺少一些基本的描述性数据。

基于当前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本研究将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深入细致地探讨不同监护类别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生活适应的过程。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关注隔代监护和母亲监护这两种类型的留守儿童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留守儿童对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2)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开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留守儿童如何应对所遇到的困难?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性个别访谈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访谈工作于2006年3月在河南农村实施。

211 被试

从河南省某乡镇选取16名留守儿童,其中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8名和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8名,年龄在11-14岁之间。在被试的选取上,首先由各班班主任综合本班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排序;其次,依据排序结果研究者选择各班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前三名和后三名;最后,在选出的所有留守儿童中,随机选取8名隔代监护的和8名母亲监护的,同时男女人数各半。在取样上考虑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和性别,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实际生活的适应状况,避免结论的偏颇。

212 访谈提纲

基于已有的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的文章以及国内外关于弱势群体的研究文献,经过本研究小组的讨论,形成了初步的访谈提纲。在实施正式访谈之前,对每位访谈者进行一次预访谈,根据预访谈的结果和小组讨论,形成了访谈实施的正式提纲(见附录)。根据访谈实际进展情况,采访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灵活提出上述访谈提纲中所设置的问题,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如果被试在交谈中提供了所设置问题以外的有价值的信息,访谈者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问,以获取额外信息。

附录:访谈提纲

(1)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哪些大人?请你按照他们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说明原因。

(2)与以前父母在家相比,父母出去以后,你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自从父母出去打工以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思考?

(4)自从父母出去打工以后,你觉得你和父母的关系还像以前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5)你现在和×××生活在一起,你觉得他(她)们与父母在家一样吗?为什么?

(6)自从你的父母出去打工以后,你觉得周围的人(包括你的亲人、邻居、老师和同学等)是如何看待或对待你的?

(7)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你的父母出去打工而引发的不愉快经历?都有哪些?在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

213 访谈的实施

访谈者由发展心理学专业的两名博士研究生和三名硕士研究生担任。在访谈之前,首先进行培训,以保证访谈标准的一致性和访谈的成功实施;其次,由一名访谈者一次访谈一名被试,用录音笔记录整个访谈过程;最后,由访谈者对自己所做的访谈录音进行逐字转录,形成电子文档。

214 编码与分析

对所有的转录文件,本研究组进行了质性内容分析:运用Nvivo1.2软件帮助分析。

最终形成了四个主题:(1)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识和感受;(2)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网络的变化;(3)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的不愉快经历;(4)留守儿童对于适应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者进一步对每个主题下的原始数据进行阅读、概括并提取每个主题下的核心概念。这一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以清晰和简捷的方式捕捉每个被试所说的言语的本质。

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建构意义的过程。无论这四个主题的最终确定还是每个主题下核心概念的形成,都是经过研究者对转录文件的反复阅读和多次斟酌形成的,力求较为准确地表达被试的真实世界。

72

3 结果与分析

编码完成之后,由分析而形成的上述的四个主题的每个主题下面都包含了不同的一级编码和二级编码。根据Hill等人的观点[10],如果一个编码在所有的被试中都有体现,那么这个编码就被称为“普遍的”(general);如果一个编码在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被试中都有体现,就被称为“有代表性的”(T ypically);如果在不到一半但是多于两个的被试中有所体现,就被称为“偶尔或有时”(occasionally)。由于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这两种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在分析中将围绕上述四个主题分别对这两类儿童进行分析。

311 留守儿童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的认识和感受

父母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留守儿童对父母这一行为的正确认识,是他们积极适应的基本心理基础。在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对于父亲外出打工的一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是:父亲在外打工很辛苦,将来要好好报答。例如:“父亲在外面出去打工,一定很累,很辛苦。我们在教室里学习,风不吹,雨不打。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好好报答,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在由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中,只有两名儿童提到了这一看法,例如:“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了,长大了我会报答你们。”

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感受,有以下几种情况:(1)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感到难过是隔代监护儿童的一种代表性的感受。由母亲监护的儿童因父亲外出打工会偶尔感到难过,由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偶尔还感到孤独寂寞。例如:“(父亲母亲走了之后)感到比较寂寞,因为没有人和我在一起,爷爷奶奶都下地(干活)了。”两类儿童在感受上出现的差异,可能与上述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识有关。(2)由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的难过和孤独寂寞的消极感受可能还与对父母的思念存在关联。本研究发现,思念父亲是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的一种有代表性的感受。例如:“他走后我非常想他”;由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偶尔会思念父母,例如:“他们刚走的时候,每天天一黑,一睡觉的时候,就想起父母走的时候,就哭得了不得。”(3)由母亲监护的个别的留守儿童和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还感到自己缺少父爱和母爱。其他情绪表现,差别较大:有1名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感到自己可怜;有1名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对父亲出去打工感到高兴;有1名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感到自由。

在访谈过程中,还有6名留守儿童提到了自己对于父母打工的感受的变化过程。他们的变化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种模式:(1)从没有感觉逐渐感到难过;(2)不高兴的感觉一直伴随,例如一名跟父母在外面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又被送回农村的儿童说:“刚回来的时候不是很高兴,心里常常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感受到现在还经常想”;(3)由难过逐渐变得不难过,例如:“(父母走后)成天特别难过,一个月之后认识了一些朋友,经常和他们跑着玩,就不想了。”在这三种模式中,“难过-不难过”是一种较为健康的适应模式。从留守儿童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发生这种积极变化的因素可能是:对父母离开自己逐步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习惯了、借助朋友转移注意力以及与父母联系的增多等,并且这种变化的时间从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不等。这些情况都能为促进儿童的积极适应提供保障。

312 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网络的变化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个体积极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使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变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以及与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同学和邻居等)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31211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在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父亲出去打工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没有变化。例如:“没有变化,和以前一样。因为父亲每个星期给我打回来一个电话,使我不再天天想他。”第二种观点是:有母亲监护的儿童偶尔感到,父亲出去打工后,自己缺少父亲的庇护,与母亲的矛盾增多。例如:“以前我爸没走的时候,我妈说(批评)我时我爸还会护着我,现在我爸一走,就没人护着我了。”第三种观点是:有个别母亲监护的儿童认为,父亲出去打工后,自己与父亲或母亲更亲近了,或者与父亲更陌生了。在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中,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父母出去打工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例如:“觉得没有以前好了”。第二种观点是:由隔代监护的儿童偶尔会认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没有变化,例如:“(与父母的关系和以前)一样。我父亲每个星期都给我打电话,有时候差不多两三天就给我打一个。”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不同的监护类型对于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与儿童打电话进行联系,虽然不能完全取代父母在家的情形,但是这种联系的增多却是一种亲情的延续或补偿,这部分留守儿童同样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起到了维持正常亲子

82

关系的作用。

3.212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也是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把自己的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进行了比较,这一比较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爷爷奶奶不能替代父母。例如:“和父亲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有时会和你说说话什么的。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们就不和你说,说得很少,有时候就不和你说。”另一类观点,偶尔有人出现这样的观点,即认为爷爷奶奶完全能够替代父母。例如:“……生活上,对我照料得都很好,在学习上对我也很关心。”留守儿童对生活中的成人的排序有以下几种情况:在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中,一种代表性的排列方式是,把爷爷或奶奶排列在了父亲或母亲前面,只有个别儿童把父亲或母亲排在了爷爷或奶奶前面。综合这两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由于祖辈对孩子在生活上的照顾和关心,使一些儿童与祖辈之间的关系在亲密程度上高于与父母的关系;但是,由于一些祖辈不能有效地与儿童沟通,再加上祖辈的年事已高,也使部分儿童意识到父亲母亲更为重要。

从留守儿童与周围人(亲人、邻居、老师和同学等)的关系上看,无论是母亲监护还是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一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与父母在家时一样,例如:“他们对我都好,一直挺好”。也有个别的留守儿童认为,周围的人对他更好了。例如:“父亲没在家,邻居家就会帮助我们。比如说……母亲没在家的时候,我们放学回家,邻居家做好饭就会喊我们去吃饭……”此外,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普遍认为自己有良好的朋友网络。例如:“有几个好朋友,一到星期天都去和好朋友玩……好朋友还到我家做作业,我们一起做,他不会了,我给他说,我不会了,他给我说。”也有个别儿童在肯定了自己有好朋友外,认为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不算好。总体来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与周围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构成了留守儿童的一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父母外出打工所带来的压力。

313 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不愉快经历

近期有研究表明,处境不利儿童会经历更多的日常挫折。[11]那么,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挫折或不愉快的经历呢?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有时会遇到下面两种不愉快的经历:第一,家务增多;第二,个别儿童曾经有被别人欺负或更多地照顾老人等不愉快的经历。也有个别儿童没有遇到因父亲出去打工而引发的不愉快的经历。

与由母亲监护的儿童相一致,家务增多也是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时会遇到的不愉快的经历;舍不得父母离开,是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时会遇到的另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例如:“一般都是父亲母亲走的时候,感到心里有点不开心”;还有个别儿童提到,爷爷或奶奶生病,与爷爷或奶奶闹矛盾,或没人管等,也是他们遇到的不愉快的经历。也有个别儿童觉得没有不愉快的经历。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家庭损失了主要劳动力,部分家务就会落在留守儿童身上。在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中,父亲的外出打工使母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家务和田地劳作,无暇全力顾及孩子和教育孩子,进而使兄弟姐妹的矛盾增多;由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所经历的不愉快的事情的种类似乎要多于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这可能与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的父母亲情的缺失更严重有关。

314 留守儿童对于适应问题的应对策略

个体的应对方式直接制约着压力事件对个体的影响的大小。[12]积极的应对策略会使个体避免日常挫折的消极影响,或在经历挫折中成长;消极的应对策略则会加大日常挫折的消极影响。那么,留守儿童对压力事件的适应性是怎样的呢?

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普遍采取与朋友谈心或从朋友处获得帮助的策略。这也是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普遍采取的策略。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对朋友的依赖,一方面与本研究所选取被试的年龄段有关:本研究选取的被试正处于青少年初期,这一时期的个体开始疏远成人而热衷于与同龄人交往,对同伴倾注了越来越多的感情。这一时期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无以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大的适应价值。[13]在遇到压力时,他们往往依赖于支持性的同伴关系以寻求慰藉。另一方面,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或亲子沟通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留守儿童对同伴的依赖。

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有时也会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个别的由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时也会自己解决(通过暴力或自己憋在心里不声张),或者与监护人或在外的父母联系。个别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时也会从奶奶等成年人处寻求帮助。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监护类别不同的

92

留守儿童在父母亲情缺失情境中的生活适应过程进行了基本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留守儿童在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也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本研究发现,在总体上,隔代监护和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的生活适应过程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在共性方面,两类儿童都会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感到难过;都会面临家务增多的压力;都认为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在父母打工前后没有变化;在对困难的应对上,都会从朋友处获得帮助。然而,两类儿童的生活适应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与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相比,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对于父亲外出打工的认识相对比较积极,思念父亲是其代表性的感受。然而,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除思念父母外,还感受到了孤独、寂寞等负性体验。(2)认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没有变化是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的一种代表性观点,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则认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认为爷爷奶奶等祖辈监护者在生活中比父亲母亲重要,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则认为父亲比母亲重要。(3)由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偶尔会有“舍不得父母离开”的不愉快的经历;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偶尔会有“与兄弟姐妹吵架”的不愉快的经历。前者不愉快的经历的类别似乎多于后者。

早在1992年,我国就已经成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第110个签字国,试图确保所有儿童获得他们应该享受的关怀、保护和机会。近期,我国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总目标就是: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对于留守儿童这一中国社会中特有的弱势儿童群体来说,保障他们在父母亲情缺失后良好的生活适应,是促进他们发展的根本。本研究的一些发现,为我们促进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一,引导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这一事件进行积极的认知评价。近期的研究表明,儿童对于消极事件的积极认知,对于缓冲消极事件的不良影响,促进其心理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本研究的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结论。因此,留守儿童周围的成年人(包括父母、监护者、教师、邻居等)可以不断强化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事件的积极认知,以促进其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二,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在促进儿童的生活适应方面要进行不同的努力。根据笔者研究的有关成果,在生活中关爱孩子、耐心地引导孩子、最大限度地使他们避免兄弟姐妹之间或母子之间的冲突,是作为监护者的母亲所必须做到的;增强与孩子的电话联系或书信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以及关爱,也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所必须做到的。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隔代监护者要注意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笔者发现,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沟通上的欠缺,凸显了父母的重要性,使儿童更加思念父母。因此,留守儿童的老师和在外的父母要协助监护人改变“温饱式教养”的观念,平时可以通过与儿童聊天、谈话,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体验,减少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等。

第四,父母或监护人要教给儿童一些有效的应对困难的策略。对于困难的良好应对能够直接降低压力对儿童的消极影响。[12]笔者发现,留守儿童在自己解决困难时,会使用一些不良的应对方式,如用暴力解决问题或压抑自己等。同时,依靠朋友来解决问题,有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有时可能会因解决不当酿成悲剧。因此,无论是监护者、教育者还是在外打工的父母,要注意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或困难,对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加以引导,并有意识地教给儿童一些应对困难的策略。

第五,监护人和老师还要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和扩展朋友网络,用朋友的友情和支持来弥补父母不在家的感情缺失。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措施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到留守儿童的感受变化模式。对于“难过-不难过”和“没有感觉-难过”模式的留守儿童来说,上述措施在父母离开的初期最为重要。如果实施得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后一种模式的儿童避免消极感受。对于“不高兴的感觉一直伴随”这种模式的留守儿童来说,监护者和教育者的上述措施则需要不定期的实施。

此外,本研究虽然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适应状况作出了最基本的描述,但是个体生活适应这一主题涵盖的范围很广,本研究中所关注的内容并不能反应留守儿童生活适应的全部。未来的研究尚需对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师生交往和课余生活等诸多内容做进一步的描述。同时,本研究仅选取了青少年初期的个体,并且仅关注了隔代监护和母亲监护两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展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并进一步关注由亲戚朋友监护以及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的生活适应状况。

参考文献:

[1]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03

2004,(10)1

[2]闻哲.2000

万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面临五大突出问

题[EB/OL ].新华网,2006-10-211

[3]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 ].人口

学刊,2006,(3)1

[4]Bronfenbrenner U ,Morris P A.The ecology of develop 2

mental processes.In Damon W ,Lerner R M.(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1:Theoretical mod 2els of human development [M ].New Y ork :Wiley ,1998.

[5]Gallo L C ,Mattews K A.Understanding the associa 2

tion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hysical health :do negative emotion play a role ?[J ].Psychological bul 2letin ,2003,(129).

[6]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 2

ital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Supply ),1988,(94).

[7]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

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3,(5).

[8]范方.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

题[J ].心理科学,2005,(4).

[9]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 ].广东教育

学院学报,2005,(2).

[10]Hill C E ,Thonpson B J ,Williams E N.A guide to

conducting 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 [J ].The

counseling p sychologist ,1997,(25).

[11]Chen E ,Langer D A ,Raphaelson Y E ,Mattews K A.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 in adolescents :the role of stress interpretations [J ].Child development ,2004,(4).

[12]Folkman S ,Miskowitz J T.Coping :pitfalls and prom 2

ise[J ].Annual review of p sychology ,2004,(55).[13]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

社,20021

[责任编辑 焦薇缜]

1

3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

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我们应本着理性分析、着力解决的原则,来认识和化解留守儿童问题,将留守儿童问题扩大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在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过程中,由于现实问题的种种限制从而产生了这个时代特殊的留守儿童现象。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社会上不断有留守儿童出走、自杀等负面新闻出现。其中,父母的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人际交往不良愈来愈严重。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应对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本文选取了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浙江遂昌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妥善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人际关系原因建议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剧增。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只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和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 和教育现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和教育现状 项 目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团委 兰州大学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兰州大学乡村与实践调研协会 2011年9月22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第3,4页 二、活动时间 (5) 三、活动地点…………………………………………第5,6页 四、活动目的 (6) 五、活动概要 (6) 六、预期效果…………………………………………第6,7页 七、活动可行性分析 (7) 八、活动宣传方案……………………………………第7,8页

九、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 十、经费预算…………………………………………第9,10页 十一、负责人联系方式及活动人员名单 (11) 一、活动背景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我国有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孤僻、失落、自卑、冷漠、多疑、脆弱、焦虑、极端、狭隘、冲动。这些字眼被用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作为西部劳务输出大省,2009年甘肃省劳务输转人数超过500万人次,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据统计,甘肃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妇联课题组 (2013年5月)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一是全面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等基本状况;二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他们的分层特征和需求差异;三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制定落实和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服务。 2、对象界定: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等承担,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区域分布、年龄及性别特征等。定性研究由全国妇联特聘专家王梦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等承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客观分析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总体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其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分别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与2005年相比,小学和初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分别减少了89万和226万,共减少315万,降幅为9.65%。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降幅为19.68%。可见五年间,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作业 题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工程 学生姓名:陈田 学号: 任课教师:苏咏喜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 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 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荆州市监利县棋盘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的队员深入当地小学和村民家中,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正文:“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左右,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数字也大有逐年增加之势。(《经济参考报》,1月8日)另外网上多个材料中的数据估计万之多。如果以农民工的规模概算,恐怕这两个数字均属于较保守的数字。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首先应该了解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或者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

对农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透视“留守” --XXX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位于川东地区,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也逐渐成为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65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80.4万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78万人,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占农村劳动力的63.5%,其中:省内转移40万人,省外输出138万人,转移男劳动力98万人,女劳动力8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转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2010年4-7月,市妇联在全市县、乡、村妇联组织的协作下,深入到7个县(市、区),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

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统计调查、乡村干部教师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现状 根据我市基层妇联组织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约41万人,占同年龄段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3.7%,其中,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12.2万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29.7%。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9.8%。丈夫省外务工的29.4万人,占71.7%。我市有18周岁以下儿童约13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4.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3.2%,双亲外出的儿童22.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9%。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随祖辈生活的13.9万人,寄宿学校的5万余人,托亲友照顾的3.4万人,其余为自己独立生活、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闭塞、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万源、开江、宣汉、渠县四个县留守儿童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数比例均在30%以上,万源市高达37%,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郊结合区域分布较广的达县、通川和大竹三个县(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通川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不到10%。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65.6%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收入为主,有20.7%的留守妇女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全国妇联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 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XX年第六次人 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 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 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 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 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 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 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

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

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毛细支气管炎表现。尽管有少数患儿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但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以在家用药治疗和护理为主。 1 概述 小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病名为“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它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病毒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炎平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和肺间质,故可以认为它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2 特征 起病较急,有感冒前期症状,如咳嗽、喷嚏,1~2天后咳嗽加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 38.5C,病程1?2周。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加。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升高。胸部x 线片以肺纹理增粗、双肺透亮度增强或有小片阴影和肺不张。有条件可做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快速诊断以明确病毒种类。 3 临床诊断 3.1 临床表现 1 .初起有发烧、恶寒、头痛、咽于等。 2.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 3.2 主要类型

1.急性支气管炎初期为干咳,痰量逐渐增多,渐成粘液脓性痰。 2.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为明显。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为快。症状在夏季较轻,冬季易出现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反复发作者,体质多瘦弱。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3.3 理化检测 1.早期呼吸音可变粗,双侧可听到水泡音。 2. X线检查: 急性者可无特殊发现。慢性者可有相应慢性炎症改变。 4 鉴别诊断 (一)病情较轻者,须与上呼吸道感染作鉴别。 (二)支气管异物: 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胸部X 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三)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 线检查。 (四)毛细支气管炎: 多见于 6 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体温不高,喘憋发作时肺部罗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罗音。 5 并发症 5.1支气管肺炎患儿可出现高热、缺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出现肺不张、肺气肿、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5.2支气管扩张当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不当时,可转变为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炎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 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 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1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络,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思路。本文根据调研情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妇联系统20xx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 阳山县有万多人,英德市有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基本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宽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 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只进行简单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读幼儿园的占了%,学龄前的占了%。 (二)主要存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吴学能,学号: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 调查地点:黎平县胜利村十组 调查时间:2013.7.21 至8.1 调查背景 我国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存在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今年人民网报道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十分悬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例约为3比1。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不同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活条件。以追求经济为目的农民工,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读书的诸多现实问题,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费用问题,再加上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流转状态,不说他们无法照顾孩子,就是孩子们需要的最起码的稳定都是冋题。因此,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本身就是为 了谋求更好的经济

条件,而来到城市谋生的他们,不可能再用高昂的经济代价,将孩子带在城市上学, 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由此产生。 问题分析 通过进行走访调查,得出问题并进行分析。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当他们出现心理困惑、遭遇学习困境、面临生活困难时,几乎得到远在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之外父母的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困难,这些都非常值得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如今的城市建设离不开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在工地,一个个农民工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独自在家的留守儿童,他们为了增加收入不 得不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对孩子的 “舍弃”更多的是无奈地选择。长期 的亲情缺失,代管不力, 系列留守综 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等 问题。在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中, 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亲人照看, 由于年龄较大,又大部分属于二十世 纪五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文盲,平时 只能勉强照顾孩子的起居,通过了解, 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 “留守孩”出现一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543-54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 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研分析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学生,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开展此次以“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为主题的调研。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心理情况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在这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中,我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这一主题。我希望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弊端和探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在留守儿童和社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看到社会温暖的一面,给他们一个倾吐自己心的机会。再有,我也希望这一突出问题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使人们认识到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我希望能够召集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队伍中去,而这也是我这次活动最重要的目的。 二、调查时间 时间:2018年5月26号至2018年6月5号。 三、调查围

平邑县保太镇家庙村及邻村儿童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由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组成:问卷调研是以纸质问卷的方式,由当地留守儿童完成;走访调研是通过走访的方式,实际考察留守儿童家庭和周边环境完成。发放75份,最终有效问卷68份。 五、调查容 平邑县保太镇家庙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的方式和容进行调查。 (一)、问卷版块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27题,分为两大板块: 1、第一板块:个人情况(1-10题)。包括家庭成员,父母和留守儿童本身的基本情况等等。 2、第二板块:心理情况(11-16题)。包括留守儿童的心理倾诉对象,其他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变化等等。 3、第三板块:学习情况(17-23题)。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位于平邑县保太镇家庙村的学生们和周边农村家庭住户。(三)、统计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 六、调查状况及分析 (一)个人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1、本次调查中16.46%为独生子女,83.54%为非独生子女。家里孩子众多也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 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 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区镇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 从此踏上 村 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 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农 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 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 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 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 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 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 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 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 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 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 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 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镇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为家乡 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

儿童。据统计,村共有 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 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 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 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 也不能对 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 也就是说,在某 种 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 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 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 时希望有更多 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 时候, 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 暖。 、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 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 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主要表 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 44.1%的孩子对待 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 46.7%的孩子看电视没 12% 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 影响社会的安全和 无暇照 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 部分留守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父母;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由此可见,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问题,它产生背景是非常复杂,本文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户籍制度是留守儿童产生的历史根源 我国户籍制度的建立最初就是为了防止大量的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1956年前后,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寻找生活机会,或逃荒乞讨,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此,1956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7年3月、9月和12月又连续下发通知和指示,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制止农民外流。1958年1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91次会议通过,正式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虽然再维持社会稳定、控制城市人口以及协调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也在城市人(非农户)和农村人(农业户)之间设立了严格的界线①。改革开发以后,户籍制度限制农民流动的功能开始淡化,农民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地进入城市务工,但户籍制度仍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限制作用。他们虽然从农民进入城市,从农民变为农民工,但却未成市民,他们的农民户籍并未发生变化,他们也不能享受城市居民享有的福利待遇。在偌大且繁华的都市里,虽然他们承担着城市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却只能聚居在城市边缘地带简陋的出租房,甚至是住在建筑工地或简易的工棚中。因此,艰苦的打工生涯中,他们无法将子女一起带进城市,只能让孩子们留守在家中。 (二)陈旧的身份等级观念使孩子们只能留守家中 即使农民工在建设美丽大厦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血汗,但是城市市民却普遍对他们怀有偏见,认为城市的脏、乱、差都是农民进城带来的结果,市民们还认为城市犯罪率生高也主要是农民大规模进城造成的。城市居民的这种舆论倾向和观念导致基

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新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雷云业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上采取一般治疗,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对症疗法等治疗措施。结果患儿基本痊愈。结论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肺炎诊断治疗 肺炎至今仍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5岁以内小儿的第一位死因。国内统计,肺炎占小儿内科总住院人数的24.5%-56.2%,WHO已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我国政府也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气温聚变季节多见。多见于婴幼儿,尤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态改变,可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因细菌所致,后者刚以病毒为主,临床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支所管肺炎的住院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有关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1-3岁26例,3-10岁22例,10-14岁2例,50例患儿均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及用中药方剂泻白散加减口服,结果50例患儿经过治疗基本痊愈,现将临床治疗报告分析如下。1.2 临床表现 1.2.1 一般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在发病前科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数日,骤发者常有发热,患儿多呈倦怠状态,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等。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湿罗音,以两肺底及脊柱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由于多为散在性小病灶,叩诊时一般正常,当病灶融合扩大,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相应的实变体征。 1.2.2 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增高,甚至可见核左移,细胞质中可见中毒颗粒。X西安胸片显示,早起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小点,斑片状阴影,也可融合成大片,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隔区居多,可伴肺不张或肺气肿。 2 治疗 2.1 一般治疗 应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炎症,改善肺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为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供给足量水分和营养,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清单易消化。 2.2 支持疗法 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或静滴免疫球蛋白、肌注干扰素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3 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为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足量或联合应用。 ⑴根据临床诊断先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治疗应考虑社区感染或院内感染、新生儿或年长儿感染、营养良好或营养不良基础上的感染、急性或慢性感染情况等。经验治疗应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体内外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临床使用中的药效学特点、不良反应等,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病因特异性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前应采集相应的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或培养,根据细菌学诊断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支气管肺炎及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支气管肺炎及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概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 岁以内儿童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增多,易发生肺炎。此外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以及病等并存症及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均易发生本病。 【病因】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有RSV、ADV、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临床表现】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 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 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3.重症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系统功能障碍。 (1)循环系统:可发生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呼吸突然加快>60 次/分。②心率突然>180 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本身和其他合并症解释者。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备前5 项即可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至今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在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