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乐古镇非遗及特色文化

平乐古镇非遗及特色文化

平乐古镇非遗及特色文化
平乐古镇非遗及特色文化

平乐古镇

平乐是国务院六部委2004年2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和四川省命名的十大古镇之一,也是成都市30个重点镇之一,邛崃市2000年实施的“一山一城一镇”中的“一镇”。平乐古镇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

平乐古镇除古镇区外,还有四大风景区支撑: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

平乐自古便成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在今天的平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历史的足迹——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平乐古镇竹编一条街,乐善桥附近:平乐古镇竹编以其独特的工艺而成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也是国务院认定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如果说在平乐要购买有纪念价值的东西,瓷胎竹编是当之无愧的。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

2、火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

3、纸文化: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

4、铁文化: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

5、路文化:平乐的秦汉驿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

6、茶文化: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

7、宗教文化: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

8、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

古镇美食:奶汤面、钵钵鸡、孙血旺、河鱼、珍菌、竹笋烧鸡、汤白肉。

特色美食:平乐镇民间方法做的“叶儿粑”,油而不腻,肉馅嫩瘦可口。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刘建华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削弱,民众生活方式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面对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谈几点看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娱乐需求的器具、产品越来越丰富,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正在被替代,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同样受到很大威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迅速地开展起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把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要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得以全面铺开,同时借鉴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以及在类别、内容及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因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和措施,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到了2006年我国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标志”及“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的诞生,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特点

关于家乡方言文化的考察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家乡方言文化的考察报告 课程名称:汉语汉字与中华文明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陈立中 完成时间:2014年月日

概述: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福建省寿宁县地方方言和地方戏剧文化的考察,简要介绍了寿宁方言所属的语系,并对其自身所拥有的特征进行了陈述,其中不乏一些方言的念法实例,使用的音标都是国际标准音标;另外,还对北路戏进行了一定的叙述,以资从中得到一点关于文化保护的方法。 关键字:闽东方言,寿宁话,北路戏,文化传承 一、概述 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南段,东临浙江省泰顺县,北靠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庆元县,东接福建省福安市,西傍政和县,南邻周宁县,位居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整个县城位于大山之中,地理坐标为27°11′—27°41′,东经119°14′—119°44′1。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置县,土地面积1424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有少数民族畲族聚居。 寿宁的方言属于福建方言中的闽东方言,所谓的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府、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包括福州市、闽侯县、长乐市、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福安市、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福鼎县、柘荣县、霞浦县等18市县。这个区域大体分为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包括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古田、屏南、闽清、永泰、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以福州音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包括福安(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寿宁、周宁、福鼎、柘荣、霞浦7个县市,面积1445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多万人,这一带相当于历史上福宁府的辖地2,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3,寿宁的方言隶属于北片,但是与福安音又不完全相同,寿宁本地人要听懂福安话也有一点困难,我本人和福安人接触过,交流上有点困难,至于福州话本身,那我就几乎完全听不懂了。寿宁境内还通行三种汉语方言,北部与泰顺、庆元交接的坑底乡的大部分通行的是近似于泰顺罗阳镇(南吴语区)的“泰顺话”4,这种语言也和北部的景宁话类似,我听起来比较费力,不过据我的籍贯是坑底乡的初高中同学说他们可以听懂景宁话;西部与郑和县接临的平溪镇5的绝大部分自然村与芹洋乡、托溪乡的部分自然村同行一种“蛮锤话”,属于闽北建瓯方言的一种土语6;县境内的绝大部分乡和村通行一种与福安话相对接近的“寿宁话”,一般以县城鳌阳镇为代表,属于闽东方言系统7。上述三种同一个县内的语言各不相通,使得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这几种方言里,又以寿宁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鳌阳镇为主,笔者所说的方言几乎与之完全相同,因此下面如涉及语音方面的讨论,主要也是依据鳌阳镇通行的方言为主。 二、寿宁方言的几个特点 1.保留了古闽语以致古汉语的一些特征8 1百度百科.寿宁县. https://www.doczj.com/doc/b6929129.html,/view/1028673.htm?fromId=142070. 2014.01. 2百度文库.福建省情方言. https://www.doczj.com/doc/b6929129.html,/view/a500429a0029bd64793e2c0f.html.2014.1. 3百度百科.福建方言. https://www.doczj.com/doc/b6929129.html,/link?url=JUnh8vLO8Pz_C7WJ-s0p_qQooXd78o2jmBK5WKXADJesrem6uVEJd7_5eDO plplU.2013.12. 4林寒生.《寿宁方言的语音特点》.《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130. 5平溪乡于2013年12月升镇,笔者注. 6林寒生.《寿宁方言的语音特点》.《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130页. 7寿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寿宁县志》,厦门:鹭江出版社,1992.7:726页.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新泰文化产业报告

新泰文化产业报告 我的家乡位于泰安市新泰。随着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支柱。新泰市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文化产业规模由小渐大,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现状与趋势 新泰市位于鲁中腹地,泰沂山脉中段,西靠泰山,东接山东半岛沿海城市,南临孔子故里曲阜,北依三齐旧壤。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中居位。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新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年新泰市乌珠台村就出土了距今—万年的智人牙齿化石,充分证明新泰是上古东夷区域开化最早的地区之一。东夷人在泰山周围创造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在新泰都发现了多处遗址。西周建立,新泰属于鲁国,菟裘被鲁隐公预定为休沐邑而曾记载于《左氏春秋》,其后的新泰饱受孔子洙泗讲学的熏陶,又接受了邻邦齐国活跃的稷下学风。在齐鲁文化孕育的大地上,新泰英杰辈出,名人荟萃,群星璀璨。和圣柳下惠、乐圣师旷、名儒林放、名相鲍叔牙等著名于春秋,高堂生传礼于西汉,魏晋以来,羊氏家族世代簪缨,流风遍于大江南北。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与孔巢父等人隐居徂徕山麓,时称“竹溪六逸”,成为诗坛佳话。新泰历史是一方不朽的文化宝库。 新泰经济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便捷。所有这些都为新泰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现状 .产业规模逐步成型。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多亿元,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多家。 .产业体系从无到有。初步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布局较为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以莲花山为龙头的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亮点。 .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行业加快发展;网络文化、旅游休闲、广告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工艺美术品制造、机制纸及纸板制造等相关产业初具规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演艺娱乐、印刷分销、广告创意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 .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围绕莲花山文化旅游、和圣文化弘扬、杞文化研讨、红色文化收藏、竞技体育等形成的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带动了文化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人才队伍建设,也推动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二)趋势展望 .文化产业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化,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大幅度增长,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改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文化产业将步入高速增长阶段,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将不断得到提升,文化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 义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认识历史的需要 与物质类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所不同的是,物质类文化遗产是以物化的固态的方式来展现其历史认识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认识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事项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类以启迪。 二、文化创新的需要 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外学习,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向传统学习,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各个新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认识历史的需要,同时也是创建新文学、新艺术、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 三、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正如《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说,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以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人类非物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与体现,一定程度上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四、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个群体或者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来自于文化认同。我们今天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除了在保护中国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调查实践报告 年级:15级系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贸易与经济 班级:国贸7班姓名:卓依文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第一,了解家乡;第二,丰富假期生活;第三,锻炼自己 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实践经历及收获;第四,学习新的知识增长见识。 二、实践内容:在本学期寒假中,我进行了一次以“寻找家乡文化”为主 题的社会实践,着重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是我进行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有很多不足,但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又找遍了市里大小的图书店,搜集到了我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收益非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竭尽全力的搜集我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基本满意,还需要更深入的进行下一次的实践。 1、汕尾概况:汕尾,别称红城,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与海峡经济圈中间,与香港一水之隔,南临红海湾和碣石湾,西濒惠州市,南隔惠州市与香港相连,北部与梅州、河源接壤,东部与揭阳接壤汕尾是中国首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地,是广东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城市,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诞生地,同时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东方夏威夷、东方莫斯科等美誉。 汕尾市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造船、轻工业和手工业发达,鱼钩畅销国外。市城区三面临海,依港而立,,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广东沿海旅游黄金海岸”之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 2、汕尾历史沿革: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市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海陆丰地区(汕尾市)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背景及意义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而现如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撞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够在一定程度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 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 2013年2月19日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 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

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 1.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意义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地标,它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它的繁荣需要我们共同打造,进行家乡文化资源调查旨在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一、调查目的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家乡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发展也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进行了此项调查。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2、调查对象: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内所有文化资源资料收集方法:走访舒城县文化局,舒城县政府办公室, 实地考察万佛湖旅游景区、汤池温泉景区等,网上收集舒城县内各地区文化资料三、调查内容 1、舒城概况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54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舒城总面积2100 平方公里,人口99.2 万人。这里人文荟萃、渊源流长,拥有2000 多年的建县史。舒城山川秀丽、多景齐观,拥有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著名自然风光。舒城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被誉为省城合肥的后花园。舒城曾获得过“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1998 年9 月,舒城作为内陆县,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2、自然资源 水资源——舒城县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境内有杭埠河、丰乐河等8 条主要河流、35 条支流小河,正常年份,全县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6 亿立方米,地表经流量为立方米,大小水库67 座,总容量为8.68 亿立方米,有效拦蓄7.2 亿立方米。其中,龙河口水库库容8.立方米 2 亿立方浇灌舒城、庐江、金安三县区120 万亩良田。 矿产资源——矿藏丰富,已发现的有大理石、萤石矿、铁矿、金矿、石棉矿、矾矿、黄砂、花岗石等。舒城黄砂资源丰富,是舒城著名特产之一,经省三一三地质队勘测,全县黄砂蕴藏量约 14 亿多吨,主要特点是子粒均匀、规格适中、强度高、杂质少,省建筑部门鉴定评价:舒城黄砂是大型、高层建筑以及预制构件不可多得的材料。舒城黄砂远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并注册了“万佛山”品牌,全国黄砂注册商标仅此一家。生物资源——县林地总面积90000 公顷,人均林地0.09 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43.8%地处大别山腹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万佛山,境内最高海拨这里木本植物有科300 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香果树、鹅掌楸、银鹊树、宝华玉兰等20 多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金钱豹、香獐、牙獐等。地质地貌——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拔1539 米。山地面积约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参考内容)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

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

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海草房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

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05T15:00:07.34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1月作者:李建军 [导读] 本文主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发展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文化馆 736100 摘要: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在农村,市场经济也为农村生活带来比较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导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日益丧失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所以在农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发展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分析 引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要真切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情况,并且要分析其兴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发现其潜在的生命力,并且要采取科学保护措施,使其在现代化背景下再现生机,与此同时也能发掘其或被忽视或被遮蔽的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实境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直接体现广大劳动人们繁衍生息的脉络,存在着比较强的朴素性以及民众性,也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现如今我国广大农村出现较大变化,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价值观和对文化的追求也出现变化,已经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多数的优秀民间文化也逐渐被外来的文化取代,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工艺以及民间口头文学等面临失传危险,处境尴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令人堪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各级传承人进行延续,这些国宝级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现如今多数都是年迈体弱,但由于无徒可授,传承断档,这样便使现有民间艺术和艺技频临绝境。例如在瓜州当地,双塔乡古城村有一位皮影戏老艺人赵成员,从祖辈开始就一直表演皮影戏,在瓜州一带曾经风靡一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但是现如今72岁高龄的赵老已经无力再唱皮影了,其高超的技艺也存在后继无人的现状,经历磨难保存下来的三大箱两百多套皮影道具,也于2017年12月捐赠给县文化馆成为瓜州县文化馆的馆藏之物。另外由于学习民歌小调的人越来越少,瓜州县省级非遗项目《瓜州民歌》的传承发展同样境遇堪忧......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媒体大量普及进入到农村,不仅改变农民生活观念,同时也改变他们的娱乐方式,电视、电脑等进入千家万户,致使农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在当代消失,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一是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比较强的示范意义。社火主要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浩大的集团创作,同时是比较鲜明的集体表达,村民装扮的社火,不管是社火故事或者戏曲故事,都体现村民共同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同时也表现出向善向美的愿望,也是集体狂欢,作为集体课堂,让全体村民懂得历史,从中能接受历史文化以及传统道德文化熏陶。此外社火对农村文化的建设也存在着比较强的示范作用,此外也能让我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的意义。 二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农村现如今处于在松散不好治理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也是市场经济冲击所带来的结果,但是它和社火这个民俗活动多年来在农村衰落以及中断存在较大关系。农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印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陈述,主要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在农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想法 一是在农村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同时也需要提高农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使其能够唤醒农民文化自觉以及自豪感。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后,每一级文化部门已经在全国进行广泛的动员以及宣传,我国根据法定方式确定文化遗产的宣传日,每年也是如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通过相应宣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来自于国际术语已经并不很陌生,同时现如今已经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项工作。一大批学者以及文化人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并且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现如今我国正在积极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农村文化建设根基和资源是什么?无疑便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其根基在于农村生活,因此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其农村文化建设的起点所在,从而开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并且将其作为文化建设中心工作,此外也要尽快的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使其能够形成一股合力,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创新是一个重要发展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社会中以及人们生活中具有紧密的联系,或许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或许成为人们精神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时期,并且从来也不是定式的,因此依然不可以将其看做成为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主要来自于现代生活的冲击,其原因和现代生活不适应,并且也是从民众中来,但是在后来却渐渐不能表现生活,最终由于和生活的疏远从而走向萎缩。因此必须要注意培养艺人们的创造力,在保持传统的形势下,积极表现现代情感,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比较乐观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弥渡民歌传承人李彩凤为例[J]. 大理大学学报,2016,1(03):53-56. [2]李小莉. 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搏击(武术科学),2013,10(07):20-22. [3]刘琼. 佛山蔡李佛拳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 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06):13-16. [4]陆光华. 图书馆不可推卸的使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黔南水书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思考[J]. 贵图学刊,2008,(02):47-50. [5]吴亮.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395-397.

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讲稿【保护文化遗产优秀演讲稿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讲稿【保护文化遗产优秀演讲稿范文】加强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和意义的宣传,通过新闻 媒体、生态博物馆、公益性演出等手段推进普及工作......以下是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演讲稿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同志们,朋友们: 非常荣幸在“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上和大家一起探讨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我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几点对策,希望我的发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保护我国已流传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 力的有效途径,而软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硬法制、硬观念、硬措施。 ——制定符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相关保护法是首要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历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广泛性和历史性,而这些无形的软特性需要以法律的强制性、普遍性和权威性的硬态度才能更有保障的传承和发扬。只有在法制的强硬指挥棒下,才能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响乐悠扬响亮!

——转变狭隘粗俗的观念,发扬开放科学的发展观念是紧要环节。 广大群众应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保护“非遗”工作,而不仅仅只有国家和政府的参与。 __曾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责任,也应集合全社会的力量。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采取科学而客观的态度,转变绝对的原生态保护观念和极端的商业性经济观念。组织研究队伍对“非遗”进行探究,在发掘其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可行性保护措施。充分利用现代的经济发展平台,合理有效的开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落实 __、财政投入、传承人培养、文化产业化发展等措施。 加强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和意义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生态博物馆、公益性演出等手段推进普及工作。挖掘文化的目的不能“锁”在柜子里,而应开放的“展示”出来,提高民众积极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豪感。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4篇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4篇 *目录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珠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报告建议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以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受益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一、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于九十年代后期,现已形成包括旅游、娱乐、演艺、艺术品经营、教育培训、新闻出版发行、互联网经营等各类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特别是近几年,我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市场体系。但仍处于探索和培育

阶段,发展还不够充分,缺乏大型的文化经济实体。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理念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认为文化只有意识形态属性,而缺乏产业意识,没有一个自己独特的鲜明的指导思想,发展的思路还不宽,就文化谈文化,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具体的工作和产业经营过程中,缺思路、少策划、路子窄、办法少,走市场求效益的渠道不多。 二、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区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一方面,文化总量小,文化产业值、利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缺乏创新精神,核心竟争力不强。文化产业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但在我区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业和一般文化用品的生产、加工业,一些景点和文化产品毫无文化创意可言,动漫制作、数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为空白。同时,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尤其是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我区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地域文化挖掘开发,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929129.html, 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作者:陈杨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5期 摘要:花瑶挑花艺术既是花瑶人认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又是记载和传承花瑶 文化的重要物质文化载体。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与传播花瑶挑花的重要意义,将现代数字化技术和传统非遗文化的有机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中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在海拔1300米高的雪峰山麓东北部,位于湖南隆回、溆浦两县接壤的虎形山瑶族地区,有一支古老的瑶族部落,人称“花瑶”。花瑶挑花是花瑶族的一项古老的挑花技艺,因长期生活在封闭、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被花瑶族人一直传承至今。随着挑花传承人逐渐老去以及商品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冲击,这一传承百年的古老技艺急剧消亡和流变。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合理利用数字化网络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进行有效宣传和推广文化遗产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文化遗产,从而打破传统口耳相传形式的局限性,建立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肥沃的土壤。 一、利于花瑶挑花整体性保护 传统的保护方法通常是将历史文化资源陈列收藏于博物馆中向观众展示与传播,而文化主体一旦脱离了它固有的原生环境,主体与环境相分离,就注定了文化主体会走向灭亡,最终成为令后人缅怀的“历史标本”。针对文化遗产脱离不了承载它的原生环境这点出发,学界对于非遗文化提出了整体性保护,活态性保护的观点,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并不希望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孤立的、实验标本式的陈列,而是想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活态性的成长并蓬勃发展。因此,在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当中,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有了数字化记录和永久保存的方法,人们可以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花瑶挑花的基本信息,对现存的花瑶挑花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对花瑶挑花传承人的采访与记录进行完整的收录存档,对花瑶民族的生产活动、婚嫁祭祀活动进行完整的保存,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花瑶挑花的整体面貌,以一种活态、直观的方式加以保护。 二、有利于花瑶挑花的有效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靠“口传心授”,它依托于人本身的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到延续。老一代传承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大量的传统挑花图形可能因此而埋没于历史尘埃当中。而新一代年轻传承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