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逝还是重生—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报告

消逝还是重生—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报告

消逝还是重生—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报告
消逝还是重生—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报告

消逝还是重生——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报告

屈扬张瑞捷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摘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广阔的空间中传承了数千年,人民心目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统风俗;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习俗也不断地

发生着变化。本论文着重通过对山西清徐县和内蒙古五原县两地春节差异的对比,以及当地民俗文化的演

变来详细阐述这些变化具体的表现,并试图找到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关键字:春节文化变迁地域差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其传播地域和享用群体而言,春节是我国覆盖面

最广、共享度最高的传统节日。因此,对于春节的习俗的研究就成为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对我们了解自

身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春节民俗在广泛的地域和群体的传承

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彼此差异的文化。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春节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目前,对于这两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均有一些论文,例如贾藤在《事变

俗移:从春节习俗看社会变迁》一文中,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提出“农村春节年味淡化,正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新一代农民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变化的结果。”这一论断。李国江在《春节民俗的城乡差异探新》中指出,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当前过年习俗的城乡差异可能减弱。为了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本论文通过寒假期间分别对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春节民俗文化的考察、对周围人物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于春节习俗的“地域差异”和“随时代的变迁”这两个问题的表现和它们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一、春节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

中国地大物博,生活在各地的人们生活习俗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作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春节,

各地人们的庆祝方式亦有不同。为了具体地探讨习俗的地域差异到底有多大,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本文

特选取山西清徐县和内蒙五原县作为目标进行访谈调查。此外,还在“问卷星”网站上发布问卷,调查了

全国各地的春节风俗

1. 调查目的地的概况

山西省清徐县位于晋中的汾河谷地,自周代起即为大夫采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

内蒙古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清朝前期政府采取“蒙禁”政策,禁止汉人到此地生活居

住。故现在这里的汉族居民主要来自于清末民初从晋西北、陕北等地迁来的移民。

2. 两地风俗的相同点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清徐县和五原县的居民同属晋绥民系,在春节的风俗习惯上可谓一脉相承。例如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三十午夜的“接神”仪式,尽管细节上略有差别,在无论是方法,还是意义,都极为相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交流的加强,各地的习俗也逐渐趋同。例如五原县以前在年三十是不吃饺子的,但后来受内地风俗影响,也开始在年三十吃饺子。现在这些年,饺子更是变成了普通的食物,在全国各地都逐渐失去了节日的意义。看春晚更是很快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年俗。三十晚上放炮,“破五”之前忌针线,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二月二龙抬头,过年期间扭秧歌庆祝等习俗,也为两地所共享。

3. 两地风俗差异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五原县和清徐县的过年习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清徐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延续久远,故传统习俗保留较多,较完整。而五原县的居民来源相对复杂,习俗较为多样。

春节的风俗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祭祀习俗,包括祭灶神,祭先祖等;一类是忙年习俗,即为过年进行各种物质准备,举行集体庆祝活动。还有一类是拜年习俗,即以亲情、友情为纽带,以过年为契机,向亲朋好友送出新年的祝福。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三类习俗中,第一类习俗一般以家族为单位进行,所以习俗也是家家存在着一些差异。第二类习俗一般以地域为单位进行分布,所以同一地方的习俗往往相同,不同地域的习俗则会出现一些差异。第三类习俗则是在有各种关系的人与人之间进行,所以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影响较大,差异比较小。

1. 祭祀习俗

清徐县风俗,大年初二祭鬼,家族里的男性要给先祖上坟,不准拜年。而五原县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家庭会在初一祭拜先祖,有的在初三(和河南的习俗相同)。有的家族则完全没有这个习惯。因为没有共同的祭祀时间,所以拜年的时间也没有限制。

三十晚上都有“接神”,放炮的习俗,但是五原县还有笼旺火,跳火堆以辟邪的习俗,清徐县没有。清徐县的人会在十五的时候“点篝火”,这是一种比较大的火堆,与“笼旺火”不同。

其他地区的习俗则更为多样。据一位来自河南兰考的被访者说,他们当地大年初一需要“起五更”,即在三点多的时候起床,所以历来没有三十守夜的习俗,连春晚也不看,直接睡觉。祭灶王爷时要用高粱杆扎成一匹马,烧给灶王爷。初一的时候还要在桌子上“摆贡”请神仙享用。而一位来自吉林四平的被访者则表示,当地在三十晚上八点多的时候也要放炮,十二点再放一次。

2. 忙年习俗

这一部分是春节习俗的主体,也是地域差异最大的一部分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全国各地的差别,我们在网络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我们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寒假返乡社会实践团。为更好了解各地的春节习俗及其变迁,我们特设计了此问卷。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您的如实回答将为我们的调查提供最宝贵的信息。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你的年龄属于()阶段

A、10-25;

B、25-35;

C、35-45;

D、45-60;

E、60岁以上

2、你的居住地是____省_____市_____县(区)

3、你认为对你来说春节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多选题)

A.休假 B.亲人团聚 C.祭祀先祖 D.接神许愿 E.穿新衣,吃好吃的

4、类似于山西民间流传的谚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你的家乡是否也有相似的谚语:(填空题)二十三_______;二十四________;二十五________;二十六________二十七________;二十八________;二十九________;三十日________。

5、你在过年的时候感觉与当地的谚语描述还有多少相似度()

A、基本没有;

B、25%;

C、一半左右;

D、大部分仍旧符合;

E、完全保留

6、你还记得小年的具体意义吗(问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夕夜你一般会干什么()

A、呆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

B、和同学或亲友出去闲逛;

C、做其他自己想干的事情。

8、除夕夜你一般会守夜吗()?

A、一定会;

B、一般会;

C、偶尔;

D、基本不会。

9、除夕午夜的接神仪式隆重吗()?

A、基本没什么仪式;

B、仪式有,但是比较简单,主要是放鞭炮什么的;

C、有相当隆重的仪式,届时炮竹声声,祭祀仪式相当正式。

10、你对新年穿新衣的态度如何()

A、新年新气象一定要将新衣服攒到过年才穿;

B、新的一年的确要讲究,但没必要在新年那天才穿新衣服;

C、过年穿衣讲究其实无所谓,到时候把旧衣服洗干净穿上就行;

D、其他观点

11、你对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第一件事“蹲旺香”有什么看法?

A、现在基本不会做;

B、了解,但自己不太关心;

C、比较重视,有时会亲为;

D、很重视,每年坚持

12、大年初一当天你基本上在干什么()

A、走访路途较近的亲朋好友;

B、在家呆着不出门;

C、到街上观赏社区组织的迎春活动;

D、和家人或亲友出去看电影等娱乐活动;

E、其他活动

13、正月初十,老鼠娶亲的习俗你还知道吗()

A、压根没听说过;

B、听说过不过已经淡化了;

C、仍然遵循习俗供食、烧香。

14、在你的家乡春节期间有忌做针线活的传统吗()

A、听说过,但现在基本没人遵守这个传统了;

B、有,不过只是部分人延续这样的传统;

C、有,而且大部分人都保持这样的传统;

D、没听说过。

山西有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大概描绘了年前人们所忙活的事情。

我们在网络上收集的问卷表明,这一谚语在全国各地有各种不同的版本:

陕西地区: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东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河南南阳: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稻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湖北: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洗澡),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方言读yā)鐤罐咵。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晋东南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值得注意的是,五原县并没有类似的民谣,这大概是因为五原县居民定居此地时间较短,加之社会变化剧烈,来不及形成统一的忙年程序。在采访一位70多岁的老人时,我曾听到了“二十三,洗灯盏”的说法,但灯盏这种东西很快随着油灯的淘汰而消失了,所以这句话也没流传下来。

在年前准备的食物方面,各地都有着浓重的地方特色。清徐县的居民在年前会准备一种外面包鸡蛋,里面夹肉片的面卷。五原县的居民一般会在年前炸一种用羊油和面做成的面块,叫做“散子”。至于一般的食物,如麻花、豆芽等,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更倾向于在市场上购买现成的。

各地都有过年忌针线的说法,但是具体的日期不同,在清徐县,是从初一到初五。在五原县,则有从二十三到初五,从初一到二月二等几种说法。河南兰考只在初一和十五不动针线,而山西大同在初一、初五、初八、初十、二十、二十五忌针线。

东北地区过年要贴门神,清徐县则只在端午节才贴,五原县没有此习俗。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两县同样隆重,都要举行扭秧歌、放烟火、赏花灯等庆祝活动。在清徐县,还有“背棍、铁棍、划旱船”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动。

同样小年的过法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差别很大。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在五原县二十三只被称为祭灶,初七才被称为小年。

3. 拜年习俗

由于拜年活动发生在各种不同的人群之间,所以此习俗互相影响比较大,地域差异较小。最大的区别往往在拜年的日期。如清徐地区初二不拜年,南方一些地区初三不拜年。五原县初五不拜年等等。

另外,五原县部分农村地区,拜年是不是说“过年好”,而是说“好过年”。

山东潍坊市的农村居民拜年时,要向长辈磕头。

二、春节民俗文化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

春节的民俗文化自古流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断摒弃一些封建的习俗,年间的活动也逐渐现代化。

为了详细地了解不同时代人们在春节期间的精神面貌,我们对内蒙古五原县三代人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同一地区不同年代人们对于春节的理解。

1、解放前到解放初的春节

在解放前夕,人民终年劳作,生活却极端贫困。春节作为几乎唯一的一个“法定假日”,是当时的人民及其盼望的一天。用被采访老人的一句话来说:“我们那个时候,娃娃最爱过年。为甚?能吃好的,能穿好的,不用做营生”。

但是,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实际上过年时并没有那么多吃穿上的东西可以准备。“当时的家庭一门,一窗,地下放的个水缸,家居就齐全了。冬天的棉袄,不可能三面新。平时把旧的一面朝外,新的一面朝里,迎肉。到了大年三十,翻过来,新的朝外,就是新衣裳。棉花是稀罕物,能穿上棉布的棉袄就了不得了,毛后套比较多,棉袄也是里子和面子是布,里面填的是毛。一般的穷人就穿一件烂羊皮,冬天毛朝里,夏天毛朝外,黑夜睡觉当被子盖”。没有什么吃的,当然也用不着准备。没有多少衣服,自然也用不着怎么洗。房子小,小到几乎不用打扫。

所以,当时春节的习俗主要以敬神为主。在所敬的神中,老人们一致表示,最重要的是管吃饭的“灶王爷爷”(也叫“灶马爷爷”)。对于灶王爷的具体身份,其他地方有传说是“火神祝融”,但是作为被采访人的一位声称,灶王爷就是封神演义里的赵公明。腊月二十三敬灶王爷爷,敬标的时候要念:“灶王爷爷你姓赵,我的光景你知道。”从侧面说明了这一论断。灶台上要贴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如何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呢?“用麻糖在锅圈周围糊一圈,就把灶王爷爷的嘴封住了,他就不乱说了。”敬神除了用麻糖以外,还要“敬标”,“敬香”。“标”是用黄纸剪成的穗

子,在灶台前点了。敬香则一定要是三柱,因为“人一鬼二神仙三”。(在其他地区则有“人三鬼四”的说法)还要给神上“贡献”。所谓的“贡献”,就是五个馒头,“三个摆成三尖子,中间扣一个,上面再放一个”。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神是“天地爷爷”。灶王爷管室内的事,天地爷管室外的事。敬天地爷是在院里,砌一个土台在,把天地爷爷的画像贴上。同样要敬标,点香,上“贡献”。

其他接受祭拜的神仙还要财神和喜神。对于“财神”的身份,有些老人说,“财神就是灶王爷,二十三把他送上天,三十黑夜再把他接回来”。另一些老人则认为,二十三祭的是灶王爷,三十晚上接的是财神,不是同一个神。接财神的具体时间大概是在晚上三点,“接完以后天就开始明了”。因为当时没有可靠的计时仪器,唯一容易确定的时间就是鸡叫,所以很多人家在鸡叫时,也就是五更,大约凌晨三点左右出去接神。也有的人家是用香来计时“点完七炉香,出去接神”。

因为守夜具有神圣的意味,所以过程格外严肃,不准大声说话,在门口要放一根擀面杖和一把刀,用来辟邪。

接喜神是在第二天早上,全村一群人出去转一圈,回来的时候捡个树枝(当地红柳比较多,一般用红柳枝),就是把喜神接回来了。有被访者引用《封神演义》说,喜神就是商纣王。春节贴的春联上很多也都有“喜”字,如房梁上要贴“抬头见喜”,大门口要贴“出门迎喜”。

应用最广泛的一幅对联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由于当时人们文化水平低,几乎家家都是这一幅对联。还有的人家找不到会写字的人,无奈用碗底沾上灰,在红纸上印一些圆圈,当对联用。

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当时过年饮食方面极为简单,一般人初一早上吃的是大米焖饭,羊肉汤。很多人选择在初一“把斋”,早上吃的是面茶炒米,中午吃长豆面,寓意长寿。

至于现在的种种忙年民俗,在哪个年代并不流行,因为有种说法:“过了腊月二十三,锹镢斧头都不沾”,即从二十三开始,人们什么活儿都不干,指甲也不剪,专心休息,玩。

拜年方面,因为当时人们住的比较近,拜年也比较方便。

调查到这里,我不禁问到,那么你们过年那几天主要做些什么呢?回答是:“主要是耍钱”。也就是赌博。这种习俗现在已经被摒弃了。

2、七八十年代的春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变化,文化素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春节的主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传统的一些习俗,例如守岁、接神等仪式基本都被继承了下来,但是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人们不再把新年的希望寄托在“神仙”身上,各种仪式只是出于习惯。一些迷信思想或者封建等级思想比较严重的习俗,例如上香,媳妇给公公婆婆磕头等,逐渐被摒弃。

被采访者这样评论当时的春节——“年前要收拾家,洗衣裳,洗被罩,洗完光缝被子就得缝好几天。炸麻花,炸麻叶,生豆芽,写对联,贴对联。写对联也是当时的一大盛事。过年穿上新衣裳,姊妹几个一起挨家挨户地转一圈,夸衣裳。”

由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年代的春节主题转向了各种物质享受及为其做的准备。人民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一年,终于可以在年末的时候积攒下一些钱,买新衣,吃好吃的。有被访者回忆当时年三十要吃猪蹄,因为按照当地的观点,只有肉食才算得上有档次的食物,饺子反而是初二才吃,叫做“捞元宝”。年三十的时候,人们会在锅碗瓢盆里都放写东西,“不能空着,表示连年有余”,期盼新的一年更加富裕。

物质产品的丰富导致劳动量的增加。与解放前过年休息不同,这个时代的“过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家人要在腊月的后半月打扫卫生、洗衣服、拆被子、炸麻花、做皮冻(当地叫“罥儿”)、缝布鞋、染衣服……有被访者说“我妈那时候一到过年,就累得开始生病,坚持过完年以后,要发烧咳嗽好几天。”

除了物质生活开始丰富外,人民的文化素养也有了提高,识字的人明显增多。所以春联不再是单调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开始从报纸上寻找好的对联,买来红纸、墨水,抄下来。“写对联也是当时的一大盛事。”不识字的人还是多数,他们“不好意思用别人的墨,就自己买来墨,请人家帮忙写”。贴完对联后识字的小孩们往往会挨家挨户地跑去看对联,欣赏邻居们的书法。

社区的庆祝活动依然丰富,扭秧歌,“打玩意”(就是二人台,一种地方戏),都会在正月里不时举行。

新的娱乐活动,如打扑克,也传入当地。有被访谈人说“我们小时候大年三十全家小孩围在一起打扑克,赌鞭炮。”放炮也更加普遍,不再局限于三十晚上。

3、九十年代至今的春节

九十年代至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大,工作也更加忙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短短的春节假期,人们能回老家与亲人们过一个年,已经心满意足,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完成各种复杂的仪式。而与亲人相聚的不易,亦使现代人格外珍视这段时光。因此,“回家”成了这个时代春节的主题。

为了调查现代人对于春节的看法,我们在网上发布了一份问卷。(见附件)

对于“你认为对你来说春节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所有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亲人团聚”,有36.4%的人还选择了“休假”,27%的人选择了“祭祀先祖”,9%的人选择了“穿新衣,吃好吃的”。这反映了亲情成为新时代春节最重要的主题。而对于“你对新年穿新衣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有一半的人选择了“新的一年的确要讲究,但没必要在新年那天才穿新衣服”,反映了现代人对新年传统物质追求的态度

春节的城乡差异也较为明显,整体来说,农村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习俗,如在年三十门口放擀面杖和刀的习俗,直到去年仍有人遵循。而城市则更多地举办各种社区活动,如扭秧歌,焰火晚会等。五原县属于农业县,一到过年,很多人回到农村老家,县城里就变得清净许多。

受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晚会形式的家族表演活动逐渐在城市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大家族中兴起,一家人轮流表演节目,录成光盘,来年拿出来观看。

也有部分人一切从简,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新年便过去了,不过这属于少数情况。

4. 总结

通过以上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建国以来春节的主题发生了如下变化:

1. 解放前到解放初:以敬神、祭祖为主,主要是封建迷信活动以及反映传统家族关系的仪式。

2. 七八十年代,以打扫卫生、准备食物为主,反映了劳动人民物质生活逐渐丰富、旧思想逐渐消除的精神面貌。

3. 最近几年,以家庭团聚,走亲访友为主,主题回归到“亲情”上面。

三.结论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春节习俗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空间方面,

不同地域的人们庆祝过年的具体方式在细节上有很多不同。以山西清徐县和内蒙古五原县为例,清徐县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习俗。五原县则由于人口来源复杂,习俗较为多样。时间方面,建国以来人民庆祝春节的方式不断发生这改变,在这背后其实是社会的巨大变化。春节的主题由五十年代的敬神祭祖,转变为七八十年代的温饱富裕,再转变为现代的亲人团聚。

参考文献

【1】贾滕:《事变俗移:从春节习俗看社会变迁》,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二十五卷,第一期

【2】李国江:《春节民俗的城乡差异探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

【3】仵军智,赵德利:《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第二十八卷,第四期

【4】张海云:《青海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

【5】钱永平,《山西祁县“过年”习俗的民俗模式解读》,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十二卷,第一期

附件: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3篇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3篇 国庆的一天,我访问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深深了解了家乡几十年来的巨变。我的家乡是吉利区,虽然前些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农村,但是,经过我们上一代人的努力,终于换来硕果累累。大到城镇建设,小到衣食住行,都有惊人的改善。 在“衣”的方面,从改革开放前单调乏味的蓝绿制服,还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粗糙简单。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水平大大增加。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买粮食还要粮票,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水果、糕点、菜肴、海鲜 ······丰富极了,现在很多人为吃得太多而发愁,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烦恼,听说以前还有许多人为营养不良着急呢。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砖瓦平房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二十多年前,七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得很。而如今,吉利区住房达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居民已不少见。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几年来,我区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光是河阳新村到了晚上,找个停车位都难啊。 这些仅仅是我们吉利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随着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更加喜爱我的家乡。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会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更要献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文 xx市xx镇xx村是我美丽的家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家乡变化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家乡变化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调研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变化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家乡变化调研报告范文1 20xx年7月25日,我在自己的村里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村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一天时间,我感受了浓厚的家乡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我们的村名叫做高家庄,位于青岛市胶南市理务关镇,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2300多亩,住户面积350亩,315户人家,800口人。村固定资产3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我们村的村书记丁书记自1999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丁书记,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都称赞他带领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来到我们村里,首先引起会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是那美化环境的小松树,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经硬化,村里布置得相当整洁,你会亲切的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

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领导介绍说,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其中通过村里的主要干道两旁的树木和流经村南边大河的沙地里的树木总和有3000亩,村里采取政策进行集资,每份资产按股份制分配,谁投入的多,将来卖掉树木盈利就多,利率能达到20%,也就是说,村里谁集资10000元就可获利2000元,对一个刚刚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此外还有1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辣椒可达到了每亩6000元。村里有自办的砖瓦厂,专门出产建筑用的水泥砖等材料。还有一个合资的面粉厂,大家可以就近原则解决粮食问题。 在前几年自从国家推行农业补助计划以后,农民在种植粮食的问题上给解决不少问题,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村民可在第二年的夏天获得去年的麦子款补助,其中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所需的费用都一包在内,减轻农民负担。村里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村里人可申请使用,在保证不损坏的前提下可以用来拖拉各种农家用品。再有村民自己购买联合收割机,村委和镇政府都给与适当的补贴,帮助村民盈利,现在的农家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毕竟,人们的日子富裕了,生活的观念也改变了。 在医疗保健上,村民通过与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可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比如,有人得了重病,可凭保险卡到医院获得报销费用,报销费用达60%之多,医疗得到保障,村民就不用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发愁了。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2020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558-52 2020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模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2020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xx市xx镇xx村是我美丽的故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四周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故乡的一员,我们酷爱自己的故乡,关心自己四周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态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看借此了解故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故乡环境的对策,为故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调查进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搜集资料和数据,尽可能取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

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熟悉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正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本身的能力,我们对故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进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态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态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四周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和水体酿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以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题目,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以为,确切应当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126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xx 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xx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20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xx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xx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xx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

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xx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xx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20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xx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20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

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

调查报告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的改革政策,家乡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了。我的家乡是浙江建德,我从小生活的地方是建德的一个小镇的一个普通小村汪家村,建德是草莓之乡,农民占了80%,大部分的家庭是以种草莓为主要经济来源,草莓种植户从一开始在自己村里到扩展到外省。村里的90%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带动了村里的发展。 主体: 我根据我的调查,从经济水平、住房、道路交通、教育、娱乐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汪家村这十年来的变化。 经济水平: 十年前: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村名靠在自己村种草莓来获取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当时的草莓市场不是很景气,只是靠种草莓,收入还是微薄的,家中通常还有人在外地打工赚钱。并根据一年四季,

种相应的作物,来获取收入。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住房: 十年前:村里的房子90%是泥瓦房,甚至还有比较陈旧的木头房,有些房子已经经受不起风吹日晒了,有些已经被废弃,面临的就是倒塌了。房里的家具也很陈旧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电器。 十年间:一幢幢陈旧的房子开始拆迁,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重视物质享受,首先就是住房问题,国家的政策也很好,在要建造新房时,()国家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这也极大鼓励了村名们建房。在这十年间,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建成了,有钱的人家造了两三层的楼房,紧接着,一幢幢泥瓦房被一幢幢砖瓦房取代了,村子显更加鲜活和富有生气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户人家也都配齐了,电话,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渐渐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道路交通: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发展,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一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

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加强了。 二、住房 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质 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对更多一点。 四、穿着讲时尚 过去家乡的人们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家乡的人们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永寿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4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点:永寿县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永寿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永寿,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永寿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

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寿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X年12月 调查地点:建瓯 调查对象:文化 调查方式:网络查找,询问 前言:俗话说的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我的家 乡,并且爱的深沉,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建瓯。 说起建瓯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它是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区,位于武夷山,鹫峰两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区,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最让我自豪的地方在于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建瓯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曾经出过众多的请史留名的人才,比如有中国十大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主体:建瓯的文化风俗不胜枚举,在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我最感兴趣的是建瓯的挑幡艺术。下面,我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建瓯特有的挑幡艺术。挑幡艺术几百年前就已

经开始在建瓯民间流行。相传在明代末期,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横渡海峡收复台湾。当时建瓯城效大洲村的青年壮年,大都纷纷应征入伍。在收复台湾之后,壮年在正月初返回了家乡,全村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当时,将士们将带回的军旗放置于长杆之上,尽情挥舞,藉此纪念壮烈牺牲的弟兄们。长此以往,每逢正月初,大洲百姓都要按照惯例将旗杆来装点一番,舞动一番,以表示庆祝与纪念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逐渐谈化成了当今建瓯特有的挑幡风俗。 说到挑幡的制作过程,就不得不提建瓯“竹子之乡”的美称,这边的竹子那是相当的多,而挑幡所用的幡,就是选用一根大约10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晾干后把竹子的外壳涂上朱红油,画上各种吉祥的图案,竿顶悬挂着彩灯,再装饰上各种各样的小铜铃,竹身还会悬挂一幅绣有歌功颂德的词句,这种制作工艺师我们建瓯独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再说道挑幡表演,那才真的算上无与伦比。如果用一言以概之,那就是技艺精湛,叹为观止。从小到大,我看过的挑幡表演不在少数,但每次看到都能把我深深震撼,艺术表演者个个都身强力壮,表演时,有的是头顶长竿,有的是肩挑腿踢,有的是鼻托牙咬,形式多样。这种表演一般是团体表演,那和谐统一的姿势,使得竿旋旗飘,幡幅呼啸,使得观看表演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挑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美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一) 20**年7月25日,我在自己的村里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村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一天时间,我感受了浓厚的家乡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我们的村名叫做高家庄,位于青岛市胶南市理务关镇,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2300多亩,住户面积350亩,315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0名。村固定资产3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我们村的村书记丁书记自1999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丁书记,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都称赞他带领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来到我们村里,首先引起会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是那美化环境的小松树,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经硬化,村里布置得相当整洁,你会亲切的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领导介绍说,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其中通过村里的主要干道两旁的树木和流经村南边大河的沙地里的树木总和有3000亩,村里采取政策进行集资,每份资产按股份制分配,谁投入的多,将来卖掉树木盈利就多,利率能达到20%,也就是说,村里谁集资10000元就可获利2000元,对一个刚刚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收入。此外还有1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辣椒可达到了每亩6000元。村里有自办的砖瓦厂,专门出产建筑用的水泥砖等材料。还有一个合资的面粉厂,大家可以就近原则解决粮食问题。 在前几年自从国家推行农业补助计划以后,农民在种植粮食的问题上给解决不少问题,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村民可在第二年的夏天获得去年的麦子款补助,其中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所需的费用都一包在内,减轻农民负担。村里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村里人可申请使用,在保证不损坏的前提下可以用来拖拉各种农家用品。再有村民自己购买联合收割机,村委和镇政府都给与适当的补贴,帮助村民盈利,现在的农家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毕竟,人们的日子富裕了,生活的观念也改变了。 在医疗保健上,村民通过与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可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比如,有人得了重病,可凭保险卡到医院获得报销费用,报销费用达60%之多,医疗得到保障,村民就不用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发愁了。 在出行方面,村里人近80%的家庭拥有一辆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公交车也逐步往村里发展了。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等通讯工具也是及其平常的用品,随着数字电视的推进,不有线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不久村里就会看上高清的数字电视,这确实是当今农村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只有电脑的数量在村里还

感受家乡变化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8530 感受家乡变化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感受家乡变化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国庆的一天,我访问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深深了解了家乡几十年来的巨变。我的家乡是吉利区,虽然前些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农村,但是,经过我们上一代人的努力,终于换来硕果累累。大到城镇建设,小到衣食住行,都有惊人的改善。 在“衣”的方面,从改革开放前单调乏味的蓝绿制服,还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粗糙简单。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

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水平大大增加。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买粮食还要粮票,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水果、糕点、菜肴、海鲜······丰富极了,现在很多人为吃得太多而发愁,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烦恼,听说以前还有许多人为营养不良着急呢。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砖瓦平房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二十多年前,七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得很。而如今,吉利区住房达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居民已不少见。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眉10县。两汉,属右扶风。三国及晋,为扶风郡地。前秦,宝鸡设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区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鸡鸣之瑞"的传说改名宝鸡县。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在凤翔均设凤翔府。民国24年(1935),陕西省在凤翔设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设地、市建置。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境内有省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材料学院高分子应用技术材料应用1502 李聪 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

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

感受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感受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国庆的一天,我访问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深深了解了家乡几十年来的巨变。我的家乡是吉利区,虽然前些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农村,但是,经过我们上一代人的努力,终于换来硕果累累。大到城镇建设,小到衣食住行,都有惊人的改善。 在“衣”的方面,从改革开放前单调乏味的蓝绿制服,还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粗糙简单。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水平大大增加。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买粮食还要粮票,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水果、糕点、菜肴、海鲜······丰富极了,现在很多人为吃得太多而发愁,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烦恼,听说以前还有许多人为营养不良着急呢。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砖瓦平房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二十多年前,七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得很。而如今,吉利区住房达到一百多平方米的居民已不少见。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几年来,我区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光是河阳新村到了晚上,找个停车位都难啊。 这些仅仅是我们吉利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随着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更加喜爱我的家乡。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会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更要献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关于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王曦兮 针对目前大多数青年人对自身家乡的民风民俗知之甚少的情况,我在网上做了一项民意调查,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家乡风俗的情况以及认识或体会。深入了解家乡风俗民风不仅有利于发扬本地的特色文化,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人口共计20人,其中有50%的网友认为还算了解,但老一点儿的民俗就不太清楚了。有10%的人认为自身非常了解,永远都不会忘记,人在他乡时还经常想起。还有20%的人只了解一点点,其余的网民持不知道的观点。结合本次调查,现将对家乡民风民俗了解程度的有关情况报答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绝大多数是还算了解,但老一点儿的民俗却不太清楚。在被调查的网民中,占有一半的人持此种态度,但了解甚深的却只占10%。 2、民风民俗差不多相同。在受调查网民中,有60%的人认为自己家乡的风俗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包括春节拜年,立春踏青、清明祭祀、端午龙舟、重阳登高等。有20%的网民还认为自己家乡风俗有其特色,如一年中有三大祭祀:清明,上坟插青,祭奠先人;冬至之月,全家吃馄饨;立夏当天,全家要吃绿皮鸭蛋,名曰“凉夏”;正月十五舞龙灯等,各具特色。 3、家乡风俗民风,节日氛围浓的较少。有40%的网民认为家乡庆祝节日,民风民俗氛围不浓。有30%的人认为较浓。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一些旧的、传统的民风民俗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1、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特色无法突出。风俗大致相同,有些地方特色民风民俗也濒临失传的境地,这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们对家乡民风民俗的了解程度不算太深。深入了解家乡民风民俗对于弘扬家乡地方特色,更好地建设家乡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家乡文化的建设者与继承人,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感受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民俗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近年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 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 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 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 文化。 要说真正进入春节, 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 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称 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 的含义,在这 几天人们一 般会把家里 进行彻底大 扫除,清洗各 种器具,拆洗 被褥窗帘什 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

(完整版)关于我的家乡云浮市新兴县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题目名称:关于我的家乡云浮市新兴县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国际交流中心系 班级:国际商务中澳(1)班 学生:杨帆 指导教师:黄蕾 2014年 4 月

关于我的家乡云浮市新兴县发展变化的 调查报告 摘要 文章通过对新兴县进行实地调查的方式和文献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文章开头先是对家乡新兴县进行简单介绍,并从中分析其发展的各项优势和不足,其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列出图表对新兴县的调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总结出新兴县的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最后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措施,明确了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新兴县发展

目录 摘要............................................................................................................ I 一.调研的目的和方法.. (1) 二、新兴县简介 (1) (一)地域 (2) (二)气候 (3) (三)语言 (4) 三、调查内容 (5) (一)历史 (6) (二)工业经济 (8) (三)农业产业化 (9) (四)第三产业 (10) (五)环境发展 (11) (六)民生工程 (12) (七)教育水平 (13) (八)社会大局 (14) (九)各项改革 (14) (七)启动 (14) 四、从调查中总结新兴县发展存在的问题....................... 1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意见和建议 .................................................... 1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