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 [1500字]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 [1500字]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 [1500字]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 [1500字]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

[摘要] 在当代,如何有效地传播古代诗词,去让人们了解继而热爱传统的文学样式,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信息化的当代,利用好网络,对传播古代诗词大有裨益。传播古代诗词不是复古,古代诗词已经过了它的繁荣期,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研究和发掘的它的精华,并有效的为当下的文学和文化服务。

[关键词] 古代诗词瑰宝服务当代文化信息化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优秀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人,都曾从古代诗词中汲取它的艺术之美,都能感受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现在,当代诗词仍受到人们的喜欢,但是这种喜欢原来越局限于欣赏的成分,时下真正去写古体诗词的人太少,即便是诗人,也大多转向新体诗,偶有古体诗出现,也绝对少有精品。

唐诗宋词是已经是古体诗词的巅峰,超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古代诗词传播与发展的最大瓶颈,另外现在已经是白话文的天下,再想去更进一步的发展古体诗词,语言环境的缺失也是让古体诗词难以再拓一步的巨大障碍。所以我以为,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与其大力倡导人们去继续拓展古体诗词,不如对内更好的研究发掘古代诗词的美,引导人们去喜欢,去欣赏,去从中汲取养分更好的服务当下的文化,这是最妥协也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古代诗词注重抒情、写景的部分,善于在情感的表达上下功夫,能妥帖的表现各种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在另外一个层面,古典诗词又强调,意强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突出一种张力的意境美。优秀的古代诗词往往写得深情婉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画一体,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这些都是古代诗词优势所在,这是它当代传播的依托所在。关于古代诗词的在当代的发展,主要说两个方面,如下

一,古代诗词在当代即便已经死了,这并不妨碍它的伟大。

古代诗词死了,它的第二春变得不可能,遥遥无期,甚至是已经响下了很多人不愿意听到的休止符。不论古代诗词有多美,有多大的影响,有多深的文化力,有多少人喜欢,它还是不能改变它在当代不可能在开拓一步的事实

动过大手术后的诗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了,其理由不言自明。那么,传统诗词就让它这样消亡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它

也不可能再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因为,古代诗词的传统是数千年积淀下来的艺术规范,是前人经过了无数的实践、思考、提炼而保存下来的精粹,其体裁、格式、用韵、平仄、粘对、对仗、谋篇、布局、炼字、炼意、章法、句法、比兴、用事、意象、意境等艺术要素,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处于系统内的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引发,互相制约,若是将其中的任一要素分离出来,都将影响系统的完整功能发挥,从而减低艺术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诗词艺术系统是一个超稳定的结构,轻易动不得的,动了就不是传统诗词。这正如京剧的一整套唱做念打艺术程式一样,改掉了就不姓京剧。

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传统诗词应该存在下去,但是我们不能抱着一件过时的东西不放,即便古代诗词是完美的文学样式,但是它经过唐宋的辉煌,衰落也是必然的趋势,另外也由于环境的改变,语言的范式的不同,就像古代诗、词、曲相继出现后的情况一样,新的产生了,旧的还可以保留着,选择并行发展,但是旧的毕竟是过去式了,它应该是后代文学发展的养料池,不应该是后代文学发展的桎梏。

有的“大家”说,保留原艺术范式首先应注意一个问题,即不能一味的模唐仿宋。我们保留的应该是形式层面的东西,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个抽象出来的艺术技巧系统。艺术作品的与时俱进,主要应体现于内容的更新。

在反映时代这个问题上,响应国家的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等,都是正确的;但具体进行创作时,则应力避机械的理解,以为只有大题材、社会政治题材才有意义,陷入“题材决定论”的泥坑。这些“永恒的主题”都可以写,只要具有真情实感。我这里强调“真情实感”而不强调“时代精神”,不是不要“时代精神”的意思;“时代精神”是绝对需要的,但要避免勉强装出来的扭曲;而一般来说,真情实感就有时代的烙印在内。社会政治大题材可以写,但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强烈冲动的思想感情。写政治题材,要避免大而空,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堆砌豪言壮语和政治术语。古典的陈词滥调是令人讨厌的,现代的陈词滥调也令人讨厌。(引自暨南大学教授洪柏昭)

另外有人主张:诗词的语言应该现代化。试想,“蜡烛有心还惜别”,若改成“电管有心还惜别”,那“替人垂泪到天明”就无处着落,味同嚼蜡了;同样,“鱼雁传书”或“青鸟衔笺”,改成“电波传信”或“鼠标寄情”恐怕也有与全诗意境格格不入之虞。

总之,不论古代诗词拥有多么辉煌的资本,他无法超越自身是一件不争的事实,时代环境的变换,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与其伤筋动骨的大变的四不像,倒不如去寻求去发展古代诗词优势的方面,我们应该去做符合历史趋势的事情,符合人们时代潮流,有意义的事情。

二,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于古代诗词是双刃剑。

上述主要是介绍古代诗词自身的问题,是内因的一面。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它所涉及到的不单是诗词艺术本身,更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甚至政治、经济的综合影响。研究其在当下的发展,涉及科学技术对诗词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领域。

从古至今,每一次载体的改变,都深刻的影响了诗词的传播,诗歌先

是靠的口口相传。而后,文字书籍成为了诗词的主要载体。诗词作品通过撰写和刻印实现它的记录和传播,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些传播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古代诗词的发展在近现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不管是主流文化取向还是经济决定论的作用,都使得诗词作品在文学意义上的生产和消费途径变得非常狭窄。很多作者创作的诗词作品只能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无法让它们有效面市。而很多想欣赏诗词的读者却找不到可以阅读新的作品。这导致了双向的信息不对称。其产生的恶果是作者失去创作的动力,读者放弃阅读的兴趣。这无疑使本已式微的传统诗词雪上加霜,进入加速衰落的恶性循环。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可以迅速有效的实现“人以群分”。不同领域的作者和读者可以快捷的实现自动匹配。人们发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根本解决。诗词传播的渠道忽然全面打通了。其传播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几乎在作者将作品发布的同一瞬间,读者就可以获得这些作品。而且每一首作品都可以毫无阻碍的传播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有网络连接的地方。

高效、便捷、开放、互动的现代信息化社会对诗词的传播、交流、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传播方式变化的影响。它让当代诗词发展脱离了加速衰落的轨道,并重新注入强大的活力。这些年网络诗词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很多人甚至提出诗词复兴的口号,可见其影响力之巨大。在我看来,“当代诗词在网络”,与其说是网络诗词和网络诗人,毋宁说是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信息化本身不可能成为当代诗词发展的决定因素。诗词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其自身的规律。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信息化作为一种非

常有利的外在因素,必然会为当代诗词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应该利用好,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人们热爱古代诗词的热情。古代诗词是伟大的文学宝库,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缩影,传播古代诗词在当代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必须倡导的。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电子版 2000 年11月30日

[2]《南方周末》文化版暨南大学教授洪柏昭.2009年4月

游云台

云台飘渺地,青龙水漫山。千仞瀑壁绝,九天泻玉酣。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齐、、唐、王、、、桧、、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一度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他对主“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对外主联齐抗。后因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谗害排挤,被楚怀王放逐了。在放逐途中,他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把满腔的郁闷写成了一首首感情浓烈、文辞华美的诗篇。面对楚国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屈原忧愁,无以自拔,遂自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和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恋,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诗歌,自“三百篇”、楚辞、汉魏六朝至唐代,各种形式都很完备。在文言的范围内,几千年创造的文体已尽无遗。元明清时期,感时恨别、寄赠唱和、借景抒情、天人感应、五言七言、比兴对仗等内容和手法难出新意。特别是晚清,盛行拟古的形式主义诗风。不少诗人模仿着古人的语言和意境,无病呻吟,专讲音韵格律、卖弄生涩典故,使诗歌远离时代人生,艺术上无甚新意,严重阻碍着诗歌的发展。 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中国文学开始与西欧、日本文学接触,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发起“诗界革命运动”,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理论,仍没能摆脱旧诗的束缚。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 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 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诗歌的最初形式——上古时期的口头歌谣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 一、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其中的“国风”是现实主义的精华。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语言双声叠韵。 《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后世把《诗经》奉为

学习的最高典范。 二、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浓厚楚地特色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楚地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5篇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巅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演变——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始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其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杜晓勤 概说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宝库中,诗歌是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古代祭神、节庆的时候,要唱诗祈福、祝愿;朋友聚会或离别时,要作诗言欢、赠诗惜别;青年男女谈恋爱时,也常以诗歌相与赠答、互诉衷曲;外出旅行看到名胜古迹,人们往往要题诗赞美。唐宋以后,科举考试也要考做诗,诗做得好,还可以得到功名,获得做官的资格。而且,自先秦开始,就有“诗缘情”、“诗言志”的传统,历代诗人都喜欢用诗歌来述怀、抒情,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乃至宇宙的感受和看法。三千多年来,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先秦两汉诗歌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唱的歌谣。这些歌谣往往和先民的劳动生活、宗教祭祀密切相关,是配合着音乐舞蹈的。但是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面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称之为《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郑、齐、魏、唐、王、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有“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雅”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表现内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但《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如《诗经》第一篇《关雎》,就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开了中国爱情诗的先河。《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习习题

欢迎共阅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练习案 时间姓名 1、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 2、《》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是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在句式上以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的现象比较普遍。 3、《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456、(《诗品》)。7、8910111213、14为,喜用双关谐音。 15、《》叙事与抒情想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的最高成就。 16、刘宋诗坛以刻画成为重要题材,和是这一时期的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其中前者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他创制了;后者是“”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合律性高,有些作品已经和唐代的“近体”诗相似。 17、南朝后期的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等人写作的“”,更是沦落到浮艳的境地。 18、“徐庾体”的体表作家是和。其中后者后期的诗歌以《》二十七首为代表,深切地表现了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 19、、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两朵奇葩。

20、初唐四杰是指、、、。他们在继承了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以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为题材和主题,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和,风格由纤柔卑弱变为。 21、诗是唐诗这座高峰的顶点,而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是“诗仙”—— 和“”——杜甫。李白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22、杜甫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把和、 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的“”。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诗人。 23、盛唐诗坛还有两大诗歌群体,一是以、、、 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多采用和的形式,色泽清淡,意境深幽;一是以、、、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以题材为主,大多采用和的形式,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声韵激越。 24 25 26 ,。 27 不已。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37、女词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会在一起,含蓄委婉,意境深远,达到了的艺术境界。 38、南宋词人中以的成就最高,他的词是以,善于,将政治、军事、山水、田园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胆自如地表现在词作中。尤其是书写 的篇章,千古以来一直激励着后人。 39、南宋词人精研乐理,能自度曲,词风,在南宋词坛的影响很深远。 40、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也叫“”,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即单支的曲子。在内容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很强的。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天问》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 (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七子之歌》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雨巷》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以禅写诗” 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二)七月诗派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三)九叶派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现象”:50年代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打击,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翻译外国诗歌,直到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穆旦名列榜首。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述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述 中国诗歌,自“三百篇”、楚辞、汉魏六朝至唐代,各种形式都很完备。在文言的范围内,几千年创造的文体已尽无遗。元明清时期,感时恨别、寄赠唱和、借景抒情、天人感应、五言七言、比兴对仗等内容和手法难出新意。特别是晚清,盛行拟古的形式主义诗风。不少诗人模仿着古人的语言和意境,无病呻吟,专讲音韵格律、卖弄生涩典故,使诗歌远离时代人生,艺术上无甚新意,严重阻碍着诗歌的发展。 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中国文学开始与西欧、日本文学接触,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发起“诗界革命运动”,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理论,仍没能摆脱旧诗的束缚。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天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其后,又有魏金枝、谢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X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XX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 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X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具体介绍: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心发言人:何永芳审稿:高2017级语文备课组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发展相对薄弱。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且是成绩斐然的。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一、现代诗歌简介 现代诗歌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用白话写作,打破旧诗词格律。 第一个10年 (一)、尝试中的新诗 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它的主要价值是在诗体大解放、诗的白话语、音韵节奏等方面,作了开风气的大胆尝试。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住,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1、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女神》被誉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其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突出并强调了“情感”与“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天狗(节选)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女神之再生》节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及汉乐府诗。 2、了解《诗经》和《楚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经》和《楚辞》的特点。 一、上古——口头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 ”《吴越春秋·弹歌》 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2、(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3、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4.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1)代表作:《离骚》 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对理想的热烈而执着的追求、爱憎情感火山爆发式的自我倾诉、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都在奔放的辞句、宏大的结构中被容纳。 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象与自身遭遇,创造了一个个前无古人的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有卓越的独特个性。这种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同楚国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楚国巫风盛行,朝廷和民间祭祀都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娱诸神”。这种带有原始宗教气氛的乐歌,自然是产生浪漫主义杰作的温床。 (2)《九歌》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 (3)《天问》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棗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2、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总说) (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 (2)形式上的探索 (3)著名诗人与作品 (分说) (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 ①五四前后的呐喊与呻吟 闻一多《死水》 徐志摩《再别康桥》(闻、徐是新月派的代表) 郭沫若《女神》 冰心《繁星》 ②革命战争的歌颂 田间《给战斗者》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新社会的颂歌 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青纱帐——甘蔗林》 贺敬之《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 闻捷《天山牧歌》 ④新时期特殊题材的诗 1976年天安门抄诗 (2)形式上的探索 ①五四运动后:各种中外诗歌形式的探索。 ②革命时代:革命现实主义激情与唯美主义形式之争。 ③新诗歌理论: 何其芳的诗歌主张: 何其芳在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传统和“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外国诗歌的形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现代格律诗的理论主张: 诗歌除了应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外,以形式而论,还应每行有一定的顿数,可分三顿、四顿、五顿几种不同的句式。在长诗中,如有必要,顿数可以变化 同时要押大致相适的韵,不一定非要一韵到底,可以少到两行一换韵,四行一换韵。 诗人田间特别学习了苏联的“阶梯”诗。(阶梯诗:一句一行。整首诗的格式像阶梯一样。 (3)现当代诗人及代表作 胡适《尝试集》第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女神》 冰心《繁星》 闻一多《死水》 徐志摩《再别康桥》(独抒性灵) 戴望舒《雨巷》雨巷诗人 艾青 穆旦《赞美》 田间《给战斗者》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袁水拍《马凡托的山歌》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青纱帐——甘蔗林》 贺敬之《回延安》《雷锋之歌》 闻捷《天山之歌》 舒婷《致橡树》 余光中《乡愁》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诗歌派别 文学研究会抒情诗——冰心 湖畔诗社的爱情诗—— 新月诗派的格律诗——闻一多徐志摩 30年代的左翼诗派——殷夫 现代诗诗派——戴望舒 抗战之后的七月派——艾青、田间 解放区的民歌体新诗——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北宋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宋婉约派四著名人物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 ㈡散文 1、古代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1)古代散文的发展发展 春秋战国——古代散文成熟: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庄子》等 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 最早的散文集《尚书》:西周至春秋王侯讲话的记录稿,如 西周初期,分封诸侯时周公对封侯者的告诫,谈话等) 两汉——传纪文学的成熟:《史记》、《汉书》 魏晋南北朝——骈文占据文坛400年。 (骈文也称“骈偶”,“四六文”——讲究形式美、对仗,具有诗歌特点的散文。 正式形成于两晋,于南北朝臻于巅峰。) 唐——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唐由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 一种文学思潮。 主张:“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 “古文”——和魏晋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的。特点是:奇句单行,不 拘格式。在文法上取法先秦两汉的散文

当代诗歌发展道路探讨

当代诗歌发展道路探讨 九十年代以来的都市诗歌虽然陷于异常混乱、混沌的境地,但它绝对不是诗歌的终结之地,而是都市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历程、一个岔路口,往下的路该怎么走,还得从先锋回到传统,从传统中吸收养料。 标签:后朦胧诗歌;都市;语言自指;传统割裂;自救 I2 1当代诗歌的都市化 都市作为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产物,成为20世纪全球生活的舞台。中国社会也在全球经济浪潮的裹胁中进入都市时代,此后都市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诗歌的发展。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都市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工商业文化飞速发展,大机器生产与现代商业成为都市经济和生活的命脉,同时也侵入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 在中国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典的诗歌审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代新诗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诗歌审美情趣,与此紧密相关的是人们心理的巨大变动,以及审美观的转变。特别是第三代诗歌运动出现,后朦胧诗占据了诗坛的重要位置。后朦胧诗打出的旗帜虽是对朦胧诗的反叛和叛逆,但实现的途径是反文化、反传统、反崇高的价值取向和反抒情、反技巧、反意象的写作方式,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叛造成了很严重的文化后果。正因为这是一场主动的文化叛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们的精神迷茫和空虚。好像一切都不重要了,无所谓崇高和卑劣的分界,也无所谓文化和无文化,在对立消失的同时,原先被贬抑的一方得到重视,甚至演变为对另一方的刻意贬抑,也就是对文化传统的刻意割裂。都市诗歌由此进入后朦胧状态。 城市正在成为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一个新的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市民阶层随之悄然崛起,并且开始扮演城市生活的主要角色。在商品经济浪潮中,俗世利益角逐白热化,个人能力得到空前重视,欲望也随之膨胀并被平常视之。失去道德约束的欲望透支了生命的底色,显示出它原生的野蛮面目,文化不可避免的沾染上欲望的气息。在都市文化全面繁荣的同时,都市诗歌也开始张扬其独特的个性,成为都市生活的风向标。都市经验与乡村背景下所形成的审美经验有很大的不同。都市生活,在诗人的笔下体现为光怪陆离的意象组合。在诗歌新的成长背景下,诗和时代兴衰、民众忧乐紧密联结的情状开始势微,都市化的步伐中,计划经济向着商品经济转变,这种空前的剧变给予诗歌以极大的冲击,动摇着创作本身的基础,诗人在困窘中无法固守传统的道德滩头,只能在痛苦和迷茫交织的天网中挣扎、彷徨。 里尔克称诗不徒是情感,而是经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条件下审美活动的回

诗歌发展的大致历程

诗歌发展的大致历程 ?《诗经》 ?楚辞 ?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民歌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诗歌 ?近代诗歌 ?现代诗歌 ?当代诗歌 ?诗歌的起源: ?先秦《诗经》时代 ?诗歌的全盛: ?隋唐五代、两宋 ?诗歌的衰弱: ?元朝 ?诗歌的再次兴起: ?清朝 一、上古——口头歌谣 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表现手法: 赋比兴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 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这种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同楚国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楚国巫风盛行,朝廷和民间祭祀都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娱诸神”。这种带有原始宗教气氛的乐歌,自然是产生浪漫主义杰作的温床。 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屈原的骚体诗,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三、汉代——汉乐府民歌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之用。“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它又与《诗经》民歌以抒情为主不同,汉乐府民歌以叙事为其特色。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 《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汉末):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战乱的年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 (现实主义,慷慨之风)的独特风格。 代表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五、隋唐五代 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要作家有孟浩然和王维。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脱去了游乐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 六、宋代 北宋中叶,主要的诗人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欧阳修领导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反对宋初诗歌浮靡、空虚之风,主张以平易疏朗之笔反映民生疾苦。 王安石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苏轼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