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培优测试卷

【精选】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培优测试卷

【精选】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培优测试卷
【精选】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同学们都知道,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

(1)求=________.

(2)若,则 =________

(3)同理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应的点到-1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这样的整数是

________(直接写答案)

【答案】(1)7

(2)7或-3

(3)-1,0,1,2.

【解析】【解答】(1)|5-(-2)|=7,

故答案为:7;

( 2 )|x-2|=5,

x-2=5或x-2=-5,

x=7或-3,

故答案为:7或-3;

( 3 )如图,

当x+1=0时x=-1,

当x-2=0时x=2,

如数轴,通过观察:-1到2之间的数有-1,0,1,2,

都满足|x+1|+|x-2|=3,这样的整数有-1,0,1,2,

故答案为: -1,0,1,2.

【分析】(1)化简符号求出式子的值;(2)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到x-2=5或x-2=-5,求出x的值;(3)根据题意画出数轴,得到-1到2之间的整数有-1,0,1,2,得到满足方程的整数值有-1,0,1,2.

2.你知道为什么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下面的解答过程会告诉你原因和方法.

(1)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将化成分数.

设.

由,可知,

即.(请你体会将方程两边都乘以10起到的作用)

可解得,即.填空:将写成分数形式为________ .

(2)请仿照上述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求写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的过程. 【答案】(1)

(2)解:设 =m,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可得100× =100x

由=0.7373…,可知100× =73.7373…=73+0.73

即73+x=100x

可解得x= ,

即 =

【解析】【分析】解:(1)设0.4˙=x,则4+x=10x,

∴x= .

故答案是:;

(2)理解该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循环小数扩大的倍数在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释放一个循环节后,循环小数的大小仍不变.

3.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的方程的解.(1)求、的值;

(2)若线段,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点Q是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

【答案】(1)解:(m?14)=?2,

m?14=?6m=8,

∵关于m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

∴x=8,

将x=8,代入方程得:

解得:n=4,

故m=8,n=4;

(2)解:由(1)知:AB=8, =4,

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

∵AB=8, =4,

∴AP= ,BP= ,

∵点Q为PB的中点,

∴PQ=BQ= BP= ,

∴AQ=AP+PQ= + = ;

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AB=8, =4,

∴PB= ,

∵点Q为PB的中点,

∴PQ=BQ= ,

∴AQ=AB+BQ=8+ =

故AQ= 或 .

【解析】【分析】(1)先解求得m的值,然后把m的值代入方程,即可求出n的值;(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在线段AB上,②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画出图形,根据线段的和差定义即可求解;

4.元旦假期,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当日累计购物超出了300元以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折优惠;在乙超市当日累计购物超出2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5折优惠.设某位顾客在元旦这天预计累计购物x元(其中x>300).

(1)当x=400时,顾客到哪家超市购物优惠.

(2)当x为何值时,顾客到这两家超市购物实际支付的钱数相同.

【答案】(1)解:在甲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元,

在乙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元;

当时,在甲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在乙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所以到乙超市购物优惠

(2)解:根据题意由得:,

解得:,

答:当时,两家超市所花实际钱数相同

【解析】【分析】(1)甲超市费用:利用300元+超出300元部分×0.8即得;乙超市费用:利用200元+超出200元部分×0.85即得;然后将x=400分别代入甲乙超市费用的代数式中计算即可.

(2)由甲超市费用=乙超市费用建立方程,求出x值即可.

5.对于三个数a,b,c,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如: 2,, 2, .

(1)若,求x的值;

(2)已知, 0,,是否存在一个x值,使得

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题意:,

解得: .

(2)解:由题意:,

若,则 .

解得 .

此时与条件矛盾;

若,则 .

解得 .

此时与条件矛盾;

不存在.

【解析】【分析】(1)由,结合题意得,解之可得;(2)由,再分和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

6.阅读理解:一部分同学围在一起做“传数”游戏, 我们把某同学传给后面的同学的数称为该同学的“传数”.游戏规则是: 同学1心里先想好一个数, 将这个数乘以2再加1后传给同学

2,同学2把同学1告诉他的数除以2再减后传给同学3,同学3把同学2传给他的数乘

以2再加1后传给同学4,同学4把同学3告诉他的数除以2再减后传给同学5,同学5把同学4传给他的数乘以2再加1后传给同学6,……,按照上述规律,序号排在前面的同学继续依次传数给后面的同学,直到传数给同学1为止.

(1)若只有同学1,同学2,同学3做“传数”游戏.

①同学1心里想好的数是2, 则同学3的“传数”是________;

②这三个同学的“传数”之和为17,则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是________.

(2)若有个同学(n为大于1的偶数)做“传数”游戏,这个同学的“传数”之和为,求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是多少.

【答案】(1)5;3

(2)解:设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为x,由题意得:

同学1的“传数”是2x+1

同学2的“传数”是

同学3的“传数”是2x+1

同学4的“传数”是x

……

同学n(n为大于1的偶数)的“传数”是x

于是

∵n为大于1的偶数

∴n≠0

解得:

故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是13.

【解析】【解答】解:(1)①由题意得:

故同学3的“传数”是5;②设同学1想好的数是a,则

解得:

故答案为:3

【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同学1和同学2、同学3的传数即可;(2)设同学1想好的数是a,由题意列出方程,再解方程求得a的值即可;(3)设同学1心里先想好的数为x,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同学2、同学3、同学4的传数,找出规律,即可知同学n(n

为大于1的偶数)的“传数”是x,得,化简得,根据n为大于1的偶数,即可得出答案.

7.某服装厂计划购进某种布料做服装,已知米布料能做件上衣,米布料能做件裤子.

(1)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多少倍;

(2)这种布料是按匹购买的,每匹布料是将这种厚度为布料卷在直径为的圆柱形轴上,卷完布后的圆柱直径为D=20cm,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为使一匹布料所做的上衣和裤子刚好配成套,应分别用多少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π取3)? (3)在(2)的条件下,一件上衣用料1米,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则需采购这样的布料多少匹?

【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 1.5.

答: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1.5倍

(2)解:一匹布的长度=100π+100.8π+101.6π+...+200π≈3×(100+100.8+101.6+...+200)=3× =56700mm=56.7m.

设应用x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则用(56.7-x)米的布料生产裤子,根据题意得:

x=1.5 (56.7-x)

解得:x=34.02(米)≈34(米)

当x=34时,56.7-x=22.7(米)

答:应用34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则用22.7米的布料生产裤子.

(3)解:1000÷34≈29.4≈30(匹)

答:需采购这样的布料30匹.

【解析】【分析】(1)求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多少倍,应先把各自的用料多

少表示出来.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是:;将两个式子相除即可;(2)先求出一匹布的长度,然后根据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 1.5倍列方程求解即可;(3)由(2)可得一匹布生产衣服裤子的套数,用总套数÷一匹布生产衣服裤子的套数即可得到答案.

8.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12、-5、5,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秒。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__,PC=________。

(2)当点P从点A出发,向点C移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从点C出发,向终点A移动,请求出经过几秒点P与点Q两点相遇?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 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t;17-t

(2)依题可得:

PA=t,CQ=3t,

∵P、Q两点相遇,

∴t+3t=5-(-12),

解得:t==4.25,

答:经过4.25秒点P与点Q两点相遇.

(3)依题可得:

AP=t,AC=5+12=17,

∵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

∴点P运动到B点时间为:(-5+12)÷1=7(秒),

①当点P在点Q右侧,且Q点还没有追上P点时(如图1),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Q=3(t-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P=AQ+PQ,

即3(t-7)+2=t,

解得:t=;

∴OP=OA-AP=12-=,

∴点P表示的数为:-.

②当点P在点Q左侧,且Q点追上了P点时(如图2),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Q=3(t-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Q=AP+PQ,

即3(t-7)=2+t,

解得:t=;

∴OP=OA-AP=12-=,

∴点P表示的数为:-.

③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左侧时(如图3),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C+CQ=3(t-7),

∵AC=17,

∴CQ=3(t-7)-1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P+PQ+CQ=AC,

即t+2+3(t-7)-17=17,

解得:t=;

∴OP=AP-OA=-12=,

∴点P表示的数为:.

④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右侧时(如图4),

∵AP=t,PQ=2,

∴AQ=AP-PQ=t-2,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C+CQ=3(t-7),

∵AC=17,

∴CQ=3(t-7)-1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Q+CQ=AC,

即t-2+3(t-7)-17=17,

解得:t=;

∴OP=AP-OA=-12=,

∴点P表示的数为:.

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 -,,.

【解析】【解答】解:(1)∵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P到A点的距离为:t,

又∵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12、-5、5,

∴PC=CA-PA=(5+12)-t=27-t,

故答案为:t,27-t.

【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PA=t,再由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求出PC.

(2)根据题意表示出PA=t,CQ=3t,再由P点走过的路程+Q点走过的路程=CA,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点Q右侧,且Q点还没有追上P点时,②当点P 在点Q左侧,且Q点追上了P点时,

③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左侧时,④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右侧时,分别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9.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数轴上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之和B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 ,如果=2,那么x 的值是________ ;

(3)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1<x<3,则|x﹣3|+|x+1|=________ ;

(4)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1|+|x+2|>3,则有理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3

(2)2;或

(3)4

(4)x1

【解析】【解答】解:(1) 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 ) 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之和B之间的距离是:|x?(?1)|=|x+1|;

如果=2,

( 3 )∵?1

∴x?3<0,x+1>0,

∴|x?3|+|x+1|=3?x+x+1=4;

( 4 )∵|x?1|+|x+2|>3表示数轴上到?2和1的距离之和大于3的数,

∴x1.

故答案为:(1)3;(2)|x+1|,或;(3)4;(4)x1.

【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直接算出答案;

(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又=2 ,从而列出方程,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符号,再求解即可;

(3)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当?10,进而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4)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x?1|+|x+2|>3表示数轴上到?2和1的距离之和大于3的数,根据数轴上所表示的数的特点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10.(阅读理解)如果点M,N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n,在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或或 .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与点B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在点A的右侧,点C表示的数与点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 ________, ________.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2t;

(3)解:设点Q运动了m秒,则m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 .

当,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则

,解得或7,

当m=5时,-12+2m=-2,

当m=7时,-12+2m=2,

∴此时P表示的是或2;

当时,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

则,

解得,

当m= 时,-12+2m= ,

当m= 时,-12+2m= ,

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 .

答: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为2,此时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是,2, .

【解析】【解答】解:设A表示的数为x,设B表示的数是y.

故答案为:; .

( 2 )由题意可知: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点A表示数,点C表示数12

, .

故答案为:2t;。

【分析】(1)因为点A在原点左侧且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所以点A表示数?24;点B在点A右侧且与点A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故点B表示:?24+12=?12;

(2)因为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运动2两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则t秒后点P表示数?24+2t(0≤t≤18,令?24+2t=12,则t=18时点P运动到点C),而点A表示数?24,点C表示数1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表示出PA,PC的长;

(3)以点Q作为参考,则点P可理解为从点B出发,设点Q运动了m秒,那么m秒后点Q表示的数是?24+4m,点P表示的数是?12+2m,再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Q运动到点C之前;②点Q运动到点C之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11.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在学习绝对值时,我们知道了绝对值的几何含义:

数轴上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如:|a+6|表示数a和﹣6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a﹣1|表示数a和1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1)若a满足|a+6|+|a+4|+|a﹣1|的值最小,b与3a互为相反数,直接写出点A对应的数,点B对应的数.

(2)在(1)的条件下,已知点E从点A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FO的中点为点P,则下列结论:①PO+AE的值不变;②PO﹣AE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来并求其值.

(3)在(1)的条件下,已知动点M从A点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N从B点出发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T从原点的位置出发以x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三个动点同时出发,若运动过程中正好先后出现两次TM=TN的情况,且两次间隔的时间为4秒,求满足条件的x的值.

【答案】(1)解:a满足|a+6|+|a+4|+|a﹣1|的值最小,所以数a和﹣6,a和﹣4,a和1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

∴a=﹣4,b=12

∴点A对应的数﹣4,点B对应的数12

(2)解:PO﹣AE的值不变

设运动时间为t秒,根据题意可得:BF=2t,AE=t,则OF=12+2t

∵FO的中点为点P

∴OP=6+t

∴PO﹣AE=6+t﹣t=6

PO﹣AE的值不变

(3)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AM=t,OT=xt,BN=3t

根据第一次TM=TN得:xt+12﹣3t=4+t﹣xt

根据第二次TM=TN得:x(t+4)﹣{3(t+4)﹣12}=4+(4+t)﹣x(4+t)

两式联立得:x=2

∴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2

【解析】【分析】(1)a满足|a+6|+|a+4|+|a﹣1|的值最小,所以数a和﹣6,a和﹣4,a 和1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据此求出a、b的值即可.

(2)设运动时间为t秒,从而可得BF=2t,AE=t,则OF=12+2t,利用线段的中点求出OP的长,求出PO-AE的值即可求出结论.

(3)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AM=t,OT=xt,BN=3t,根据两次TM=TN,分别列出方程组,求出x的值即可.

12.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a,b满足|a﹣6|+(b+12)2=0

(1)a=________,b=________;

(2)若小球M从A点向负半轴运动、小球N从B点向正半轴运动,两球同时出发,小球M运动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M运动到OB的中点时,N点也同时运动到OA的中点,则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________个单位;

(3)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经过________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答案】(1)6;-12

(2)2.5

(3)或或32或40

【解析】【解答】(1)∵|a﹣6|+(b+12)2=0,

∴a﹣6=0,b+12=0,

∴a=6,b=﹣12.

故答案为:6,﹣12;

⑵设M运动到OB的中点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

根据题意,得6﹣2t=﹣6,解得t=6.

设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x个单位,

根据题意,得﹣12+6x=3,解得x=2.5,

答: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2.5个单位.

故答案为:2.5;

⑶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设经过y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6、﹣12,

∴A、B两点间的距离为6﹣(﹣12)=18.

如果小球M向负半轴运动、小球N向正半轴运动,

①相遇前:2y+2.5y=18﹣2,解得y= ;

②相遇后:2y+2.5y=18+2,解得y= ;

如果小球M、小球N都向正半轴运动,

①追上前:2.5y﹣2y=18﹣2,解得y=32;

②追上后:2.5y﹣2y=18+2,解得y=40.

答: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经过或或32或40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或或32或40.

【分析】(1)根据原式中a-6=0,b+12=0求出a和b的值即可;

(2)可设小球运动的时间为x,根据题意,结合路程的等量关系式即可求出x的数值;(3)根据题意可知,两个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可有两种可能的情况,求出符合条件的值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