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词鉴赏: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插田歌》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插田歌》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插田歌》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插田歌》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插田歌》赏析

插田歌

刘禹锡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初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罢,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译文】

连州城下,俯接着村落。偶然登上连州郡城楼,正好有所感受,于是把所感之事写成民间歌谣,以等待采风的人来搜集它。

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但听哀怨的歌声响,不懂俚语不辨歌词。时不时的一阵大笑,定是互相嘲笑嬉戏。水田平平苗儿漠漠,烟火升在村村落落。大黄狗,来回地走,红公鸡,边叫边啄。路旁谁家的小伙子,戴乌帽穿着大袖衣。自报说他是上计吏,年初才刚刚离京师。田夫对计吏把话讲:“您家我可非常熟悉。您一从长安回乡里,见人就装作不认识。”计吏笑着上前答话:“长安真大得了不起。省禁大门高大又威严,我可进去过无数次。近来补卫士的缺额,用一筒竹布就可以。您看二三年以后吧,我一定作个官人去。”

【注释】

插田:插秧。

连州:地名,治所在今广东连县。

村墟:村落。墟,即虚,集市。宋代人吴处厚《青箱杂记》第三卷载:“岭南谓村市为墟。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又诗云:‘青箬(ru)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即是也。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岭南把乡村集市叫作虚。柳宗元《童区寄传》说:“到虚所卖他。”柳又作《柳州峒氓》诗说:“青竹皮裹着盐的是归峒之客,绿荷叶包着饭的是赶集的人”,说的就是集市。因为集市之处,有人的时候则拥挤不堪,无人的时候就一片空虚,而岭南的村市,有人的时候少,无人的时候多,称它作虚,是恰当的。)

郡楼:郡城城楼。

适:偶然,恰好。

俚歌:民间歌谣。

俟(s):等待。

采诗者:采集民谣的官吏。《汉书·艺文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资)考证也”。这一句指有意仿照民谣,中含讽谕,希望能下情上达,引起皇帝注意。

田塍(chng):田埂。

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

白纻(zh)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

田中歌:一作“郢中歌”。

嘤(yng)伫(zh):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一样(句中句尾有和声)。

怨响音:哀怨的曲调。

不辨俚语词:听不懂歌词的内容。

嘲嗤(ch):嘲讽、讥笑,开玩笑。

漠漠:广漠而沉寂。

郎:年轻小伙子。

乌帽:官帽,乌纱帽。东晋时为宫官所戴,至唐代普及为官帽。

上计吏:也叫上计、计吏,是封建社会地方政府派到中央办理上报州郡年终户口、垦田、收入等事务的小吏。

帝乡:帝王所在,即京都长安。

侬(nng):我,方言。

谙(n):熟悉。

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

相参:相互交往。

省门:宫廷或官署的门。汉代称宫中为省中,宫门为省闼(t)。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所以官署之门也称省门。

轲峨:高大的样子。

无度数:无数次。

昨来:近来,前些时候。

补卫士:填补了皇宫卫士的缺额。

筒竹布:筒中布和竹布。筒中布又名黄润,是蜀中所产的一种细布。竹布是岭南名产。“筒”字也可以讲成一筒两筒的筒。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的“比筒”,就是每筒的意思。筒竹布即是一筒竹布。

官人:做官的人。指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大力提倡并创作反映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题乐府诗,史称“新乐府运动”。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但是又不入乐,而以新题反映时事,因此这些诗被称为“新乐府”。

【赏析一】

诗序说:“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此诗有感而发,且借用俚歌形式,其目的在于明确表示诗人作诗是为了讽谕朝政、匡正时阙,等待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采诗之说起于《诗经》,兴盛于汉魏以来的乐府,是指中央乐府机构将民间诗作采集整理,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优秀的民间诗作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统治者借以体察民情。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像《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诗中前六句可以作为一小节来看,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且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的六句中,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前一节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一节则主要刻画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但由于唱的人心境之宽,整个气象是洋溢着欢乐与舒畅的。“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十分传神,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歌声与笑声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传达的情感感染了作为听者的诗人。农民们毫无机心的欢乐与热情毫发毕现、洋溢笔端。

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程,而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落,处理得圆融机巧,不露生硬痕迹。以水田插完后“苗漠漠”的情景直接转向墟里烟火,既表现了地点的变更,也将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时空转换得巧妙无痕。并且诗人也将村落里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不着痕迹地展现出来,此间并未用新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同时这种套用不是毫无创意的搬用,其中渗透了作者自己的观察。同时,他在对村落描写的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此诗的主人公——上计吏,将全诗前后两部分对比的内容天衣无缝地接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对上计吏的形象刻画,也是始于对其衣饰的描写,乌帽长衫的打扮同农妇农夫的白裙绿衣区分开来,不但显示出上计吏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差别,而且使人联想到它好像一个小小的黑点玷污了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间辛勤劳动的纯朴气氛一样。上计吏自我介绍的一个“自”字、谎称自己本生于帝乡,巧妙地表现了上计吏急于自炫身份的心理,这些使他的登场成了与前半部分完全不和谐的音符。

诗歌自上计吏出场后,便以他与农人对话的方式将诗的主旨缓缓道来。汉乐府诗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情节、表达感情的比比皆是。刘禹锡借用这种古法与他反映时事、讽喻时政的写作目的相得益彰。然淳朴的农夫并未屈媚于他的特殊身份,对上计吏的应酬颇含深意,一言揭穿了他的底细。“君家侬定谙”可谓快人快语,说明农夫知道上计吏本来也是出身于附近乡村的,反驳了上计吏吹嘘自己的谎话。“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刻画了计吏自从当上小官、去过一趟长安后便自谓身份高贵、不认故人的作派。话虽是对“这一个”计吏而发,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普遍现象,揭示了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计吏没有听出田夫话里的讽刺意味,反而“笑”着致辞,仍极力炫耀自己。这一“笑”正显出他的愚蠢。“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活画出尚未脱掉土气的计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虚荣浅薄的性格。然计吏的夸耀揭露出了朝廷卖官鬻爵的现象。“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诗讽刺的重点。既然计吏的姓名补入朝廷禁军的缺额,只须拿出些筒竹布便贿赂得来,那么官职当然也可随意买卖了,一个“唯”道出了官位的不值钱。“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种推测既是计吏的自夸,也道出了诗人的忧虑——一个毫无见识,等同于农人的计吏凭借微薄的付出,竟然可以作朝廷官员。但让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计吏之口,则收到比诗人直接议论更强烈的效果。连计吏都觉得官价便宜,更可见出皇家卫士名额之贱,朝廷卖官鬻爵之滥,朝廷不看重能力,甚至连身份也不再看重,眼中唯有铜臭二字。全诗写到计吏得意忘形地预卜自己将会高升的前途时便戛然而止。听了这一席话农夫的反应如何,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就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这一段对话全用口语,寥寥数言,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农夫与计吏这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体现了诗人通俗活泼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前面的写景、后半部分巧借对话委婉传达讽喻主旨,朴实简练,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优秀传统,未及一语表达诗人的观点,也没有评论的陈述和激动的抒情,只有白描式的叙述,但讽谏的意旨已达,痛心的感情已然力透纸背。这首诗表情达意、深入浅出、题旨

深远,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政治意义,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现出诗人明快简洁幽默的独特风格,因而以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为中唐新乐府运动增添了光彩,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一株奇葩。

【赏析二】

此诗序文说希望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明确表示诗人作诗的目的是讽谕朝政、匡正时阙。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像《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首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齐唱郢中歌”以下六句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情绪。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但闻”、“不辨”、“此必”扣住诗人从郡楼下望的角度描写,虽然楼上人听不真歌词和嘲嗤的内容,却传神地表现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绘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而“时时一大笑”则爆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幽默感的旺盛活力。时怨时嘲的情绪变换,暗示了农民对现实的不满,这就与下文农夫对计吏的嘲讽取得了照应。

尤其高明的是,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程,而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路。炊烟袅袅、鸡犬奔啄的四句景色点缀承上启下,展现了农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和平而微带骚动的气氛,同时引出计吏的登场,将全诗前后两部分对比的内容天衣无缝地接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计吏乌帽长衫的打扮出现在这青田白水的背景上,在农妇田夫白裙绿衣的衬托下,不但显示出计吏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差别,而且使人联想到它好像一个小小的黑点玷污了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间辛勤劳动的纯朴气氛一样。计吏的自我介绍引出田夫与他的对话,着一“自”字,巧妙地表现了计吏急于自炫身份的心理。

田夫对计吏的应酬颇含深意。“君家侬定谙”,说明田夫知道计吏本来也是出身于附近乡村的。“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讽刺计吏一旦当上官差,去过一趟长安,便与乡邻不是一路人了。话虽是对“这一个”计吏而发,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普遍现象,揭示了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计吏没有听出田夫话里的讽刺意味,反而“笑”着致辞,借机大肆吹牛。这一“笑”正显出他的愚蠢。“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活画出尚未脱掉土气的计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虚荣浅薄的性格。“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诗讽刺的重点。既然计吏的姓名补入朝廷禁军的缺额,只须拿出些筒竹布便贿赂得来,那么官职当然也可随意买卖了。“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种推测既是计吏的自夸,也道出了诗人的忧虑。但让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计吏之口,则收到比诗人直接议论更强烈的效果。连计吏都觉得官价便宜,更可见出皇家卫士名额之贱,朝廷卖官鬻爵之滥。全诗写到计吏得意忘形地预卜自己将会高升的前途时便戛然而止。听了这一席话田夫的反应如何,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就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这一段对话全用口语,寥寥数言,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农夫与计吏这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体现了诗人通俗活泼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优秀传统,以俚歌民谣揭露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政治意义,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

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现出诗人明快简洁幽默的独特风格,因而以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为中唐新乐府运动增添了光彩。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训练】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 B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

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先秦君子风范课后作业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 4 【判断题】与周朝时期不同,春秋时代的人对君子的解释开始重视个人品质的含义。(对)【单选题】司马迁对先秦君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1 1.3 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于《史记》哪一篇:()1 A 《孔子世家》【单选题】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周朝取代殷商的主要是依靠以下哪一项:()B 《五帝本纪》 A 掌握正朔C 《太史公自序》 B 宗教祈祷D 《老子韩非列传》 C 口诛笔伐 D 武力争夺【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时期的著作:() 2 《诗经》A 2 B 《论衡》【单选题】根据《诗经》中对周朝祖先后稷歌颂的内容,周朝特别重视的行业是()《周易》。 C A D 《春秋》重工业 B 轻工业 C 3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诗经》中的篇章:农业() D 商业A 《九歌》 B 《望月》3 【单选题】《关雎》C 周初立国的统治思想是()。《禹贡》 D A 敬德和戮民 B 开疆和戮民【判断题】4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周公是先 C (对)开疆和保民秦时期鲁国的祖先。 D 敬德和保民 【判断题】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君子文化人格与战国时5 4 期的士大夫文化人格相同。(错)【单选题】以下《尚书》的篇章中哪一篇与周公制作和颁布诰命有关:() 1.2 A 《虞书·尧典》 B 《夏书·禹贡》 C 《周书·大诰》“君子”与以1 【单选题】根据先秦时期的话语体系, D 《周书·秦誓》()下哪一项是对立关系: A 圣人5 士人B 【判断题】淝水之战是指“武王伐纣”期间殷商与西周之间发生的著名战役。(错)小人C 大人D 1.4 2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先秦君子的要求:()1 A 良好的道德修养【单选题】从某种程度而言,以下哪一朝代的人首次 将自我个体的道德完善作为人生第一目的: B 广博的文化知识() A C 文雅得体的举止夏人 B 刻薄寡恩的心胸商人 D C 周人 D 秦人。3 【单选题】广义的先秦君子的含义不包括()特异节操的人A 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君子风范产生的历必须是贵族男子B 史背景:才德出众的人 C () A D 科举选材制不断进德修业的人 世卿世禄制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1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

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 内疚() 灵巧() 希望() (2)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中画“”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一年级语文下册类文阅读燕子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2燕子 识鸟 我住在山里,清早,将醒未醒的薄冥间,窗外林间的鸟语渐次进入我的意识。凭着它们各不相同的叫声,我识得了不同的鸟,有一只鸟居然会这样叫:“滴地滴地嘟,滴地滴地嘟……”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一只聪明欢快的鸟。我惊讶地怔住细听,它却戛然而止。 鸟的音符只有不多的几种——滴、嘟、咯、咕、叽、喳、啁、啾,拼起音来,却婉转曲折,变幻多姿,极是含情达意。情侣的喃喃,夫妻的依依,母子的切切,至伙伴的交谈,合众讨论,都有足够的语言。鸟之语,是它们那小脑袋里流泻的灵光。 谁知道鸟儿有多聪明?它斜掠过你的头顶,短暂驻足于你的窗前,对你的生活它心明眼亮。《聊斋》上说,有县官召懂鸟语的道士来解说,道士解道:“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官脸红,这正是他受贿的数目。道士接着翻译:“丢官而去,丢官而去!”县官大怒,将道士逐出,不久果丢官而去。 人说鸟,鸟也正在说人呢。 冯骥才有幅画,是浅灰的深冬,疏密有致的枯枝交错,枝间聚着数只鸟,都是背影,垂颈萧瑟,不知望向何处。题为《春天还遥远》,妙极。 要极有爱心的人才画得出来吧。 1.作者“识鸟”,识的是鸟的。 2.“我惊讶地怔住细听”,“我”为何惊讶?在短文中用“”画出原因。 3.文中引用《聊斋》中的故事作用是()。 A.说明鸟有独特的语言 B.说明鸟非常聪明 C.说明鸟对你的生活心明眼亮 4.文中的“妙极”是由于什么? 1.声音 2.画出:有一只鸟居然会这样叫:“滴地滴地嘟,滴地滴地嘟……”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 3.C 4.画中的几只鸟在冬天畏缩不前,看不到希望,找不着目标,故而题为《春天还遥远》很恰当。 燕子 一对黑色的燕子,()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它们的快乐。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古诗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燕子来时阅读题答案

燕子来时阅读题答案 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阅读这篇《燕子来时》的文章带我们一起回忆吧!下面就让给整理的燕子来时阅读题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

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

《燕子》语文阅读答案

《燕子》席慕容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迁居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尔雅先秦君子风范标准答案汇总题库

1. 《史记》哪一篇记载了司马迁对先秦君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A.《老子韩非列传》 B.《五帝本纪》 C.《太史公自序》 D.《孔子世家》 正确答案:D 2. 以下的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章?() A.《关雎》 B.《望月》 C.《禹贡》 D.《九歌》 正确答案:A 3. 先秦儒家在对殷周革命的理解和分析中尤为强调了以下哪一种政治制度?()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礼乐制度 D.城邦制度 正确答案:C 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西鱼题库"获取完整题库哦~

4. 鲁国的祖先是先秦时期“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周公。()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君子文化人格与战国时期的士大夫文化人格不相同。()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6. 根据先秦时期的话语体系,“君子”和以下哪一项是对立关系?() A.士人 B.圣人 C.大人 D.小人 正确答案:D 7. 广义的先秦君子的含义包括()。 A.特异节操的人 B.不断进德修业的人 C.必须是贵族男子 D.才德出众的人 正确答案:ABD

8. 以下哪几项符合先秦君子的要求?() A.文雅得体的举止 B.广博的文化知识 C.刻薄寡恩的心胸 D.良好的道德修养 正确答案:ABD 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西鱼题库"获取完整题库哦~ 9. 春秋时代的人对君子的解释与周朝时期不同,他开始重视个人品质的含义。()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0. 据先秦君子的要求,一个人不用学习也能成为君子。()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1. 与周公制作和颁布诰命有关的是以下《尚书》的篇章中哪一篇?() A.《周书·大诰》 B.《夏书·禹贡》 C.《周书·秦誓》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试卷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天地。 我爱春天 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季节,我一定选择春天。 春天是绿色的世界,绿茵茵的杨柳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嫩绿的小草给大地铺上了地毯。 春天是花朵的海洋,雪白的杏花,红红的桃花,美丽的蔷薇花都开了。 春天又是动物们的乐园,燕子和大雁回来了,蜜蜂和蝴蝶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和传播花粉。 春天真美丽!我爱春天! 1.仿写词语。 绿茵茵(ABB 式) 飞来飞去(ABAC 式) 2.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 3.判断对错。 (1)春天燕子在百花丛中采蜜。(______) (2)春天树绿了,花开了,特别美丽。(______) 4.“我”为什么爱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他们自己爬出来 雨停了,火红的太阳出来了。母鸡走到院子里,看见小土坑里积了一汪

水。她走近一看,立刻高声叫起来:“不好了,一只母鸡掉到水里去了!” 小山羊连忙走过去,一看,水里没有母鸡,却有一只小山羊。他高声地叫起来:“不好了,一只小山羊掉进水里去了!”母鸡和小山羊十分着急,想找伙伴来帮忙。过了好久,才找到一只小鸭。 当他们再来到土坑前的时候,土坑里的水已经被太阳晒干了,土坑里什么也没有。小鸭说:“一定是他们自己爬出来了。”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写了、、三个小动物。2.“一只母鸡掉到水里去了!”这是谁发现的?() A.小山羊B.小鸭C.母鸡 3.“一定是他们自己爬出来了。”这句话中的“他们”指谁?()A.小山羊和小鸭B.小鸭和母鸡C.母鸡和小山羊 4.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①小土坑里什么也没有,是因为母鸡和小山羊自己爬出来了。() ②母鸡看到水坑里有“母鸡”,其实是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③土坑里的水被太阳晒蒸发了,母鸡和小山羊的倒影也就没了,并不是他们自己从水坑里爬了出来。() 三、阅读理解 《明天要远足》节选 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 1.用“○”圈出文中的逗号、句号和问号。(分别只圈一个。) 2.这个明天要远足的孩子在想些什么?用“___”划出来。 3.这个孩子还会想些什么?仿照课文的样子试着写一写。 那地方的______,真的像______说的,那么______吗? 4.选文写出了即将远足的孩子______的心情。() A.难受B.期盼C.着急

燕子阅读及答案15篇

燕子阅读及答案15篇 燕子阅读及答案15篇 燕子阅读及答案1 飞翔的燕子 冰春 我家窗外,不见绿阴,是高楼包围中遗留的一片灰扑扑的低矮的瓦房,使我得以望见一片天空,望见它的晴朗阴沉,星月风雨。当然,也得时常紧闭窗户,看那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煤烟,如何张扬肆虐。 奇怪的是,燕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飞翔而至,像朋友似的呢喃问候。 一个暴雨来临前的黄昏,空中沉闷难耐。窗外的煤烟终于消失了,我可以打开窗子了,可以享受一番自然的抚摸了。就在打开窗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明亮起来两只燕子,正在窗外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那白色的肚皮,似闪电,昭示着一种高洁;那划破阴沉的长空的翅膀,透剔着搏击的力量;那如剪刀般张开的羽尾呵,剪出飞翔的希望。 久违了,我亲爱的朋友!我亲爱的燕了!那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那些少时见过的在空中的电线上纺织音符的燕子,那些春天在草丛中绿树林呢喃的燕子,早已成了过眼烟云,真真切切远离我们了。今天,这欢乐的,时而俯冲,时而奋飞,倏忽不见

影踪,突然又再现在眼前的呼唤暴雨来临的燕子,让我这城中村夫,忧郁尽褪,灵魂随之飞翔。 我打开所有的窗户,希望燕子疲惫的时候,飞进来歇一歇。但燕子终无此意,在进飞至窗前,又昂然而去,它们有自己的天空,在天空中,塑造着飞翔的灵魂。 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我梦见了好多飞翔的燕子。 以后,在这个尽管没有绿水绕人家,而是乌烟熏人的境地,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日出日落,不知为什么,我家窗外,总有两只燕子在飞翔直到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想,也许是我们的生活中昆虫太多的缘故吧,燕子终究要出现的。 不知什么时候,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我喜欢独处。心灵在静寂中用眼睛去感悟春夏秋冬。在这个潮湿闷热的夏季,飞翔而至的燕,无疑让灵魂开满了春天般的阳光。 1.第一段中这样的环境具体指什么?(不超过15个字) 2.作者称呼燕子为亲爱的朋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 第四段末灵魂随之飞翔和第五段末飞翔的灵魂,二者含义是否相同?请回答并说出理由。 4.倒数第二段末句也许是我们的生活中昆虫太多的缘故吧,燕子终究要出现的,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不超过40字) 5.下面对本文的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 A.本文善于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含蓄蕴藉的。

燕子阅读题答案

燕子阅读题答案 在做《燕子》这篇阅读题的时候,你知道正确的答案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燕子》的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

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

尔雅先秦君子风范课后答案

建构于贵族时代的人格理想(一) 1 哪本书中最早记载了商王盘庚为了迁都对殷民谆谆告诫? A、诗经 B、礼记 C、尚书 D、周易 正确答案: C 2 在中国历史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是 A、陶渊明 B、司马迁 C、孔子 D、鲁仲连 正确答案: A 3 关于“先秦君子风范”的含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间是从西周初年到战国 B、生活在贵族时期 C、抱朴含真 D、礼乐完备 正确答案: A 4 先秦儒家在描述周胜商时没有突出强调的是 A、周代的礼乐文明 B、文化吸引 C、文王的仁政 D、商纣王的残暴 正确答案: B 5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谁 A、鲧 B、禹 C、周公 D、文王 正确答案: B 6 禹治水多少年 A、13.0 B、12.0 C、11.0 D、14.0 正确答案: A

谁为了百姓焚身祭天 A、成汤 B、文王 C、尧 D、舜 正确答案: A 8 牧野之战中周武王要讨伐的是?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秦始皇 正确答案: B 9 “悠悠往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语出? 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谢灵运 正确答案: A 1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语出? A、李白 B、班固 C、杜甫 D、司马迁 正确答案: D 11 领导牧野之战的是谁 A、文王 B、武王 C、周公 D、黄帝 正确答案: B 12 赵敏俐先生认为中国的“君子风范”是在西周初年至春秋末期?正确答案:√ 13 殷周的牧野之战大约发生在公元前 845 年? 正确答案:× 14 为解除百姓疾苦遍尝百草的是黄帝 正确答案:×

先秦君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批具有思想个性的人正确答案:√ 16 三不朽是指立德立言立功 正确答案:√ 17 先民们认识到个体价值了 正确答案:× 建构于贵族时代的人格理想(二) 1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语出?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仪礼 正确答案: C 2 子产的四条君子之道不包括 A、恭 B、敬 C、义 D、信 正确答案: D 3 君子的具体含义不包含 A、贵族男子的统称 B、政治经济上有地位 C、尊贵有修养 D、做事认真 正确答案: D 4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此语句出自 A、《诗经采薇》 B、《伐檀》 C、《氓》 D、1、《关雎》 正确答案: A 5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说的是谁 A、尧 B、舜 C、周王 D、周公

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

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文学中的虚实,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抒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永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燕子》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燕子》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燕子》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燕子》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1 咱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其实不在乎,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由于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甚么缘由,爷爷奶奶老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由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豢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甚么似的。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察看它了。 黄燕除吃小米外,尤其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麻利,吃饱后,老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也是那末爱整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愧疚,怪不得家里人老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我恍如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凌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急促、时而婉转的鸣叫声,十分美好悦耳。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处所,使我觉得赏心悦目,思绪万千,使我发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欲望。 是啊,要是咱们能够随时注意察看和了解咱们身旁的事物,咱们会得到良多知识和明白良多道理的,也会使咱们更为酷爱糊口。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 内疚() 灵巧()

但愿() (2)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细心阅读文中画“”的句子,并联络上下文说说“我”明白了甚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填空。 小作者在写对黄燕的爱好进程中,从()到注意它,()它;通过察看,觉得小黄燕()了,它美好悦耳的叫声,使小作者发生联想,从而得到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偶尔愧疚麻利欲望 (2)要是咱们人人酷爱环保,人居环境会更好,资源也会得到更好的节俭。 (3)黄燕都晓得爱整洁,咱们更应当注意卫生清洁。 (4)懒得管它察看很可爱更是咱们能够随时注意察看和了解咱们身旁的事物,咱们会得到良多知识和明白良多道理的,也会使咱们更为酷爱糊口。 《燕子》阅读题阅读附答案2 阅读并回答问题。 秋季到了,一阵大风把树叶从树上(括刮)下来。她用嘴接住飞过来的一片梧桐树叶,说:”我得把树叶送还给梧桐树。”梧桐

超星先秦君子风范答案

超星先秦君子风范答案

1
先秦时期君臣关系是以下哪一种关系的延展:()
1.0 分
? A、
二元关系
? B、
圣俗关系
? C、
邦交关系
? D、
亲族关系
我的答案:D
2
根据《左传》的记载,以下哪一组是先秦时期最 重要的国家大事:()
1.0 分
?


? C、
姜太公
? D、
田忌
我的答案:C
4
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西周贵族的外在服 饰具有以下哪一种特征:()
1.0 分
? A、
消极性
? B、
庸俗性
? C、
单一性
? D、

等级性
我的答案:D
5
先秦时期贵族君子侧重于通过以下哪种角度来 评判音乐的优劣:()
1.0 分
? A、
乐曲的旋律
? B、
乐器的质量
? C、
演奏者的水平
? D、
象征的政治和道德意义
我的答案:D
6

根据童书业《春秋史》的划分方式,“尊王攘夷” 是对齐桓公霸业哪一阶段的总结:()
0.0 分
? 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 B、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 C、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 D、
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C
7
《周易》哪一卦的卦辞体现了先秦君子风范中的 “谦和”:()
1.0 分

先秦君子风范2016.6月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根据先秦君子的品质特征,《国语·晋语》记载的申生自缢事件的原因是()。1.0 分A、 抑郁 B、 叛国 C、 奸佞 D、 崇孝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广义的先秦君子的含义不包括()。1.0 分 A、 特异节操的人 B、 必须是贵族男子 C、 才德出众的人 D、 不断进德修业的人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诗经》中赞美或思念武士的诗:()1.0 分 A、 《秦风·驷驖》

《秦风·小戎》 C、 《国风·关雎》 D、 《小雅·车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以下哪一项是孔子“自省”思想的内涵:()1.0 分A、 内省不疚 B、 外省自足 C、 内省他疚 D、 外省自傲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王仁政的内容:()1.0 分A、 井田 B、 宽政 C、 兴奴 D、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以宋襄公战楚为例,春秋时期的“为义而战”指的是()。1.0 分 A、 向敌人不战投降 B、 在民心上掌握主动权 C、 在战场上对敌人谦让 D、 将敌人赶尽杀绝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郑国伯有赋卫国人为讽刺卫伯所作的《鄘风·鹑之奔奔》是为了表达对以下哪一位的不满:()1.0 分 A、 伯有自己 B、 卫国国君 C、 郑国国君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西周亡于以下哪一少数民族势力的入侵:()1.0 分 A、

B、 三苗 C、 犬戎 D、 西羌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中国古代宗法社会里最高的政治代表是()。1.0 分 A、 君 B、 臣 C、 民 D、 奴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根据《晏子春秋》的记载,晏子谏诤的风格主要是()。1.0 分A、 谲谏 B、 直谏 C、 谩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燕子来时初中理解阅读及答案】燕子短文阅读理解答案

【燕子来时初中理解阅读及答案】燕子短文阅读理解答案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下面是为大家的《燕子来时》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影子,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黯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过无边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

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 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先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每年春天,他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