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抵御细菌和病毒

抵御细菌和病毒

抵御细菌和病毒
抵御细菌和病毒

抵御细菌和病毒

北洸小学郝完萍

教学目标

1.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病毒;了解人体是如何抵御细菌和病毒的;掌握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病毒;了解人体是如何抵御细菌和病毒的;掌握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病毒;了解人体是如何抵御细菌和病毒的;掌握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抵御

细菌和病毒。

二、说一说

说说细菌和病毒能够引发哪些疾病。

三、学习新知

1.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病毒

(1)(播放课件)说说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细菌和病毒?

(2)阅读14页的案例,说说小华的做法和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学习“人体是如何抵御细菌和病毒的”

(1)看图说说人体是如何抵御细菌和病毒的。

(2)除了自身的防御功能外,还可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学习“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1)看图说说哪些做法是可行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并说说理由。

(2)讨论: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消毒剂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四、谈谈收获

谈谈本节课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师小结

第一课病毒

第一课病毒 1、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共同组成生物大军。 2、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腮腺炎、水痘、麻疹、流感、狂犬病等。 3、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1)接种疫苗(2)加强消毒 4、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在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5、病毒的特点?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6、病毒可以分为三类: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7、判断 ○1病毒能够独立生存。() ○2预防病毒感染可以先注射疫苗。() ○3病毒感染会引起传染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第二课细菌 1、在土壤、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都可以找到细菌,它们无处不在。 2、细菌按其基本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细菌的特点?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与人类的关系?A、可以用于食品加工B、可以用于生物制药C、可以使人患病 D、可以提供燃料 E、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5、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6、判断 ○1细菌和病毒一样,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3细菌会促使动物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 ○4夏天,鲜肉容易腐烂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5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于人类有百害无一利。() 7、选择 ○1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腐生细菌 B、致病菌 C、病毒 ○2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都能使动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 B、细菌中,少数种类有害,多数种类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

区别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区别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冬春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从引起感冒的病原体看,大部分都是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细菌引起的有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流感杆菌等。虽然二者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相似,但药物的治疗却不相同,前者对症治疗即可,后者须适当加用抗生素,故正确的鉴别对合理用药极为重要。那么,如何鉴别病毒性感冒与细菌性感冒呢? 一、从流行病学方面鉴定:病毒性感冒具有流行性,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特点,或一家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感冒则从散发性多件,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 二、从症状体症方面鉴别:病毒性感冒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明显、咽痛较轻,无脓性分泌物,但可伴腹泻或眼结膜充血;细菌性“上感”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性症状相对轻,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扁桃体或咽部红肿,疼痛较突出,脓涕、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三、从对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上鉴别:对有发热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给于阿司匹林治疗,病毒性感染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有改善;而细菌性感染者服用同样剂量的阿司匹林,退热效果差,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 大多数感冒是病毒性感染,几乎占到80~90%。细菌感染所致不足10%,其中很多是婴幼儿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的。临床上鉴别两者,除了临床经验还要依据一些辅助诊断。 1、发病率 大多数感冒是病毒性感染,几乎占到80%~90%,不足10%的为细菌性感染所致。 其中婴幼儿细菌感染的机会比大年龄组的儿童高些,且往往在病毒性感冒3~5天后合并细菌感染。 病毒性感冒有一定的群体性,如家庭中有同样的患者;细菌性的多为散发性。 2、症状与体征 发热: 病毒性的热度多为稽留热,退热药的效果较好。 细菌性的热度多为弛张热,即波动较大,而且伴有寒战,退热药效果稍差。 精神状态: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细菌和病毒名师

……………………………………………………………最新资料推 荐…………………………………………………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1 ……………………………………………………………最新资料推 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细菌和病毒 习题(含答案)

细菌和病毒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步骤通常是()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2.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如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瓶号甲乙丙 加入物质50毫升肉汤50毫升灭菌肉汤50毫升灭菌肉汤 瓶口处理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25℃5℃25℃ A. 2组,温度、消毒棉球 B. 2组,温度、空气 C. 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 2组,细菌、温度 3. 细菌是单细胞原始类型的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4. 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有球状、杆状等不同形态,我们随处肉眼可见 B.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有DNA集中区域 C. 大多数细菌含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 D. 所有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5. 下列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①恒温箱中培养②接种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④高压灭菌、冷却. A. ③④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6. 老师将两张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有“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A. 叶绿体的有无 B.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C. 细胞膜的有无 D. 细胞壁的有无 7.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下列微生物中不具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是()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霉菌 D. 病毒 8. 真菌不同于细菌的结构特点是()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有细胞壁 C. 有芽孢和鞭毛 D. 有成形的细胞核 9. 巴斯德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被世人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下列哪项不是他的贡献() A. 创建了巴氏消毒法 B. 通过实验否定了细菌自然发生说 C. 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D. 教会人们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方法 10. 某海关在进口食品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可能属于()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昆虫 11. 最可能是真菌和多数细菌的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 【A型题】 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 A.调理作用 B.黏附作用 C.灭活作用 D.清除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 A.菌苗 B.疫苗 D.类毒素 E.抗毒素 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 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 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 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 E.以上都不是 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防御素 C.溶菌酶 D.白细胞素 E.血小板素 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血浆凝固酶

D.组蛋白 E.酯酶 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 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 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 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 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 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 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 分子小,易入炎症区 含量高,作用强 无免疫调理作用 半衰期短 可激活补体 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肽聚糖无五肽桥 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 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 D.肽聚糖含量少 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 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 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 B.作用于胞内 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 D.引起化学性中毒

E.一次产量较大 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 A.sIgA B.IFN C.中和抗体 D.IgM E.补体结合抗体 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 SIgA E.IgE 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 A.氯仿 B.乙醚 C.酚类 D.甲醛 E.过氧化氢 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直接杀伤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 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 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A.流感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腺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人乳头瘤病毒 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甲型肝炎病毒 E.柯萨奇病毒 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 A.CD4+T B.CD8+T C.Mφ D.NK E.中性粒细胞 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 C.生理年龄状态 D.干扰素 E.屏障作用 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 A.无病毒血症 B.抗原易变异 C.表浅感染 D.短暂感染 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 A.无种属特异性 B.由宿主基因编码 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 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 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 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 A.干扰素 B.病毒抑制物 C.IgG抗体 D.细胞免疫效应 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

病毒、病菌、细菌三者有什么区别

病毒、病菌、细菌三者有什么区别 首先定义上的不同 病菌,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又称致病菌或病原菌。本质上还是属于细菌。 细菌,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有细胞结构),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病毒,比细菌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和细菌的绝大部分是对人类没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细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体大肠内寄生的大肠杆菌,帮助人类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给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牛、羊等动物能够消化植物纤维,是因为他们的消化道内寄生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可以分解纤维素;要是没有这种细菌的话牛和羊是没法吃草的。同时人们依靠细菌生产药品、食品、饲料、抗生素、味精、调料等。同时细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动物的粪便、动植物的尸体等。没有细菌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但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细菌与病毒有很大的区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则是非细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换言之,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此时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时的免疫力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 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 除抗病毒治疗外, 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 细菌的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同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有些产物对鉴别诊断细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产物等。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的联系和区别

.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的联系和区别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繁殖,只能在细胞中复制)支原体(原核细胞,无细胞壁,对青霉素等效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灵活,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有细胞壁,细胞内寄生,可经过议定除菌滤器,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抗生素有效)(立克次体的酶系统不美满,是以不能自力糊口生涯,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滋生)立克次体)细菌(有细胞器的。可以繁殖。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放线菌: 螺旋体(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虫(单细胞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动物)蠕虫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细菌: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相对固定的1他是单细胞生物而成。称为核区。区域内,细菌的外边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细菌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是有细胞器的抗生素通常是毁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来杀死细菌的 RNADNA2、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或)型;. . 可以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RNA,也可以是是DNA,生存在人体免疫细胞,危害大,如爱滋病毒,完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掠夺别人的营养生存破坏人体自身保护。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很难被抗生素杀死。 小结: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可以繁殖,而病毒不能繁殖,只能通过细胞复制只能杀灭细脂多糖等,病毒没有这些结构的。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菌。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作用的。然后依靠人体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 加,的复制,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 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细菌和真菌、病毒的区别. .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 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细菌(英文:germs;学名:bacteria)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 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可粗分为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 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 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还有一种利用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细菌的发现者: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细菌和病毒 均属于微生物。“微”者,肉眼不可见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体 中增殖,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细菌较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看到,它们的生长条件 也不高。由于细菌有它的生长及代谢方式,人类已有称之为抗菌素的特殊武器对付它。病 毒则比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数超过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没有自己的生长代 谢系统,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细胞中依赖他人的代谢系统。也是因为如此, 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药物不多。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在人们的身体的许多部位都有细菌的 增殖。医学上称之为正常菌群,它们和我们和平相处,互惠互利。而在任何情况下从机体 中发现病毒都非正常状况。因为只有侵入我们的活组织细胞中这些病毒才能存活。 区别是: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细菌是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在 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也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和病毒利与弊

在自然界中腐生着大量的细菌,它和其他腐生真菌联合起来,把动物、植物的死体和排泄物以及各种遗弃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直至变为水、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或其他无机盐类为止,它们不仅完成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还供给植物和农作物肥料。 有益于农业的细菌很多。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为氮化物,供给豆科植物营养;土壤中的固氮菌能给高等植物提供氮肥;磷细菌把磷酸钙、磷灰石、磷灰土分解为农作物容易吸收的养分;硅酸盐细菌能促进土壤中磷、钾转化为农作物可以吸收的物质。 细菌可用于工业方面。如利用细菌的发酵作用制造乳酸、丁酸、醋酸、丙酮等;此外,在造纸、制革、炼糖等方面以及浸剥麻纤维等也要利用细菌的活动。 在医药方面利用细菌也很多。如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白血病;肠膜状明串珠菌产生右旋葡萄糖酐,是很好的代用血浆;人们利用杀死的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力的活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也利用细菌的活动,制取抗血清和抗生素。 病毒对人类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除了用噬菌体(一种专门溶解细菌的病毒)可以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外,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及生活规律的掌握,使其在现代医学上推动了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如: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另外,病毒的益处表现在,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细菌大部分(90%以上)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还有一少部分是有害的,就是人类的病原细菌,如:引起胃病的幽门螺杆菌,引起痢疾的痢疾杆菌等。这里所说的一少部分只是相对于总的细菌种类来说的,其实已知的病原细菌也有很多,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病毒能使各种生物体受到感染,如动植物、细菌和古生菌都可能受到病毒侵扰。病毒如果对人感染就会引起人类疾病,代表性的有甲肝、乙肝、艾滋病等等。

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下面四个方面是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小儿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如何根据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第一课病毒

第一课病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细菌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是单细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 生:没有。 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 (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

细菌与病毒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2008年10月07日星期二12:11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微”者,肉眼不可见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体中增殖,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细菌较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看到,它们的生长条件也不高。由于细菌有它的生长及代谢方式,人类已有称之为抗菌素的特殊武器对付它。病毒则比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数超过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没有自己的生长代谢系统,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细胞中依赖他人的代谢系统。也是因为如此,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药物不多。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在人们的身体的许多部位都有细菌的增殖。医学上称之为正常菌群,它们和我们和平相处,互惠互利。而在任何情况下从机体中发现病毒都非正常状况。因为只有侵入我们的活组织细胞中这些病毒才能存活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变异、共生、干扰等生命现象的微生物。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故也称“滤过性病毒”。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各种病毒具有不同的大小、结构和形态,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基本化学组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但某些病毒尚可含有脂类、多糖及无机盐类等。病毒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如麻疹、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鸡瘟、蚕脓病,烟草花叶病、水稻矮缩病等;某些病毒能引起动物的肿瘤。寄生于细菌、放线菌体内的噬菌体,也是一类病毒。有些病毒可用于害虫和病原菌的防治。 细菌是微生物的一大类。大小约一至数微米,呈球形、杆形、弧形、螺形或长丝形。有的具芽孢、鞭毛或英膜。以二等分分裂繁殖为主。除部分自养细菌外,多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遍布于土壤、水、空气、有机物质中及生物体内和体表。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着巨大作用。某些种类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不少种类可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食品、化学品和医药品等。某些种类可用于细菌冶金和石油脱蜡。若干种类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或工农业产品的霉腐。一般来就构成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在细菌的内部,多数具有一层粘滑外罩的刚性细胞壁,上面有些被称为纤毛的微细绒毛,其中较长较粗的另被称之为鞭毛,它的蠕动能使细菌运动起来。另外细菌也没有能获取能量的线粒体。不过它们却有一个单一的DNA环,是一病毒核心,还有粒状斑点和核蛋白体,它可产生出细菌蛋白质。 上面的数字代表意义是:1.用于固定在某个表面的细长茸毛;2.红色小粒示能产生细菌蛋白质的细菌核蛋白体;3.含有DNA遗传密码的核子区;4.控制哪种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生质隔膜;5.细胞壁;6.帮助细胞工作和生长的细胞质;7.能使细菌运动的鞭毛。 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又称噬菌体。分为10科,其中肌病科,如T2、T4噬菌体等;长尾病毒科,如λ、T5噬菌体等;短尾病毒科,如T7、P22噬菌体等。噬菌体因其所具有的特性而成为探讨核酸(DNA和RNA)的复制、转录、重组、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病毒与宿主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对象,促进了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中,曾试用噬菌体诊治某些细菌性感染的疾病。噬菌体的污染可能给发酵工业(如食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形态方面 细菌的大小远比病毒大,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

第一课抵御细菌和病毒

抵御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1.了解抵御细菌和病毒对我们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了解细菌的危害,要学会自我保护。 3.我们注意防范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我们要怎样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据调查报告:一根没有经过消毒的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亦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注: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导致人生病);在抽查的700张人民币上,竟有440张检出大肠杆菌;人的双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表面,也携带着大量细菌,每1 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表面大约含有1~10万个细菌。 各种细菌、寄生虫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许许多多的物品,如抹布、垃圾筐(袋)、门帘、门把手、案板、钱币、公用电话、书报、桌椅、电器开关、水龙头开关、卧具等甚至某些食物常被一些细菌、寄生虫卵所污染。 二、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毒 1、出示图片认识 2.显微镜下观察。 三、认识身体的防御系统 人类自身免疫力中有一种叫“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就是机体调动全身的综合防疫系统,动员全身所有的杀伤力量打击外来入侵者,它包括: 呼吸道防御功能。在气道内有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其上有无数的纤毛,以每分钟1500次速度再不停的摆动,像清洁工队伍一样,清除气道内的细菌病毒等异物,每天可排出异物达100毫升。在气道内还具有分泌溶菌酶和干扰素等杀菌物质,对气道进行灭菌消毒。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内最为活跃的小吞噬细胞,它沿着全长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周半的血管内“巡逻”放哨,一旦出现“敌情”,它立刻自血管内游出,直奔现场,并不断地分泌“趋化因子”向同伙发出战斗信号,招集成千上万的白细胞参战。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强大杀伤能力的巨噬细胞,是小吞噬细胞的坚强后盾。 各脏器潜在的吞噬细胞,如肝脏的星状细胞、肺脏的尘埃细胞、大脑的胶质细胞。平时,他们没有吞噬功能,只是潜伏在各脏器中,当有外来细菌病毒入侵时,它们便开始活跃变成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 除此以外,人体内还有一种“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而是人体后天针对某种特殊病原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只针对该种病原体发生免疫反应,消灭该种病原体。 四、消灭细菌和病毒 出示图片说一说谁做的对?对的打勾 五、拓展实践 请检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说说那些因素会导致细菌病毒的滋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消灭,完成下表作为作业。 板书设计 3.抵御细菌和病毒 细菌病毒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1)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

山西希望出版社2015年新版五年级下册安全教案(共九课)

一单元卫生安全 第一课抵御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1.了解抵御细菌和病毒对我们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了解细菌的危害,要学会自我保护。 3.我们注意防范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 我们要怎样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据调查报告:一根没有经过消毒的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 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亦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注: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导致人生病);在抽查的700张人民币上,竟有440张检出大肠杆菌;人的双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表面,也携带着大量细菌,每1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表面大约含有1~10万个细菌。 各种细菌、寄生虫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许许多多的物品,如抹布、垃圾筐(袋)、门帘、门把手、案板、钱币、公用电话、书报、桌椅、电器开关、水龙头开关、卧具等甚至某些食物常被一些细菌、寄生虫卵所污染。 二、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毒 1、出示图片认识

2.显微镜下观察。 三、认识身体的防御系统 人类自身免疫力中有一种叫“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就是机体调动全身的综合防疫系统,动员全身所有的杀伤力量打击外来入侵者,它包括:呼吸道防御功能。在气道内有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其上有无数的纤毛,以每分钟1500次速度再不停的摆动,像清洁工队伍一样,清除气道内的细菌病毒等异物,每天可排出异物达100毫升。在气道内还具有分泌溶菌酶和干扰素等杀菌物质,对气道进行灭菌消毒。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内最为活跃的小吞噬细胞,它沿着全长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周半的血管内“巡逻”放哨,一旦出现“敌情”,它立刻自血管内游出,直奔现场,并不断地分泌“趋化因子”向同伙发出战斗信号,招集成千上万的白细胞参战。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强大杀伤能力的巨噬细胞,是小吞噬细胞的坚强后盾。各脏器潜在的吞噬细胞,如肝脏的星状细胞、肺脏的尘埃细胞、大脑的胶质细胞。平时,他们没有吞噬功能,只是潜伏在各脏器中,当有外来细菌病毒入侵时,它们便开始活跃变成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除此以外,人体内还有一种“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而是人体后天针对某种特殊病原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只针对该种病原体发生免疫反应,消灭该种病原体。 四、消灭细菌和病毒出示图片说一说谁做的对?对的打勾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对大家也许有帮助: 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宝宝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 5)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淋巴细胞比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具体看13楼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婴儿CRP 〉8,提示有炎症,如果验血结果是如B的,结合有发烧腹泻咳嗽呕吐等现象,在急性早期我觉得确实有必要验CRP,以排除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病症,败血症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白细胞可能不高,但CRP会达到最大值,很恐怖的,一定要谨慎。 6)再顺便介绍下CRP,MM们多了解下也是有益的 (网上摘录)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 6-12小时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_冀教

5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1/4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1/3 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 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

5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

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 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 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教师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知识点。(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3.教师介绍细菌的相关知识。(筷子上的细菌、人民币上的细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二: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