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 DB13_T 2981-2019 -河北地方标准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 DB13_T 2981-2019 -河北地方标准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 DB13_T 2981-2019 -河北地方标准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 DB13_T 2981-2019 -河北地方标准

ICS65.020.99

B 04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2981—2019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

2019-04-28发布2019-05-28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新兵、袁胜亮、周国娜、侯菲、马洪飞、郭建军、杜兴兰、彰雪松、崔利梅、岳燕杰、李柳、刘薇、赵利东、张建华、汤美霞、李少宁。

森林健康评价与经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森林健康经营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山区森林健康状况评价与经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26420 林业检疫性害虫除害处理技术规程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063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LY/T 1606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 2241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LY T 2516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B13/T 1266 河北省商品林经营技术规程

DB13/T 1568 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健康 forest health

森林作为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结构体,具有良好的群落结构特征,能实现其自我调节和更新,并能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服务功能的状态。

3.2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采用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来诊断和评估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结构状态、抗外界干扰能力及生态服务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森林健康状况的过程。

4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DB13/T 2981—2019

4.1 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单元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划小班。

4.1.2 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大类11个基本指标应符合表1。

表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4.2 指标测度分析

4.2.1 组织结构指标

4.2.1.1 群落结构类型分为完整结构、复杂结构和简单结构应符合GB/T 26424第

5.7.11条规定和要求。

4.2.1.2 林分郁闭度采用树冠垂直投影压线(调查测线)法测定,以胸径5 cm以上的林木树冠垂直投影压线总长(点数)与测线总长(点数)之比计算,用十分法表示。

4.2.1.3 土层厚度分为厚、中和薄三个等级应符合GB/T 26424第

5.

6.5.2条规定和要求。

4.2.1.4 自然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个等级应符合GB/T 26424第

5.7.12条规定和要求。

4.2.2 活力指标

4.2.2.1 群落生物量包括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采用收获法或模型估算法测定,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采用收获法测定。

4.2.2.2 植物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应符合LY/T 2241第

5.2条规定和要求。

4.2.2.3 天然更新能力分为良好、中等、不良三个等级应符合GB/T 26424第

5.7.3条规定和要求。

4.2.3 抵抗力指标

4.2.3.1 林业有害生物等级分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三个等级应符合LY/T 1681中表1规定和要求,轻度以下为无危害。

DB13/T 2981—2019

4.2.3.2 森林火险等级由林分类型及主要树种易燃等级和林下枯落物层厚度(包括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共同确定。林分类型及主要树种易燃等级应符合LY/T 1063第3.3条规定和要求。

4.2.3.3 土壤侵蚀等级划分为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剧烈侵蚀五个等级应符合SL 190第

5.0.1条规定和要求。 4.2.4 生态服务功能指标

4.2.4.1 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包括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4.2.4.2 数据测定应符合LY/T 1606相关规定和要求。

4.2.4.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应符合LY/T 1721-2008相关规定和要求。 4.3 健康评价方法

4.3.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采取百分制,其中,组织结构指标30分,活力指标25分,抵抗力指标25分,生态服务功能指标20分。具体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应符合附录A 规定,各评价指标得分值的总和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

4.3.2 健康等级分为健康、较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四个等级应符合表2,由综合分值确定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等级。

5 森林健康经营技术流程

5.1 以森林的主导功能为核心、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5.2 森林健康经营流程应符合图1。

图1

森林健康经营流程图

河北省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冀财农〔2009〕76号 各设区市、直管县财政局、林业局: 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冀政〔2008〕105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河北省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 九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财政林业管理办法通知 河北省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和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森林植被恢复费属于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第三条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 第四条凡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或者临时占用林地,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批准的,用地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五条森林植被恢复费原则上由被占用或征用林地所属单位的同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一)占用或征用县(市、区)林地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占用设区市直属单位林地的,由设区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占用省直属单位林地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 (二)临时占用林地,按规定属于设区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按规定属于国务院、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参照占用或征用林地的规定征收。 第六条森林植被恢复费具体征收标准如下: (一)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二)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三)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四)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五)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 城市及城市规划区的林地,可按照上述规定标准的2倍征收。对农民按规定标准建设住宅占用林地,暂不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七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性基金票据,同时要建立健全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管理台账。 第三章缴库 第八条森林植被恢复费实行就地缴库办法。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自征收之日起3日内按照预算级次和规定的分享比例就地缴入国库。 森林植被恢复费分享范围和比例为: (一)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省分享20%,设区市分享10%,县分享70%;属于省直管县的,省分享比例不变,省直管县分享80%。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征收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省分享20%,设区市分享80%。省林业主管部门征收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省分享100%。 (二)临时占用林地,按规定属于设区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设区市、县分享100%;按规定属于国务院、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各级分享比例参照占用或征用林地的规定执行。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 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 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填写 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 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 J.C.K. Gayer ⑵ G.L. Hartig ⑶ Endres ⑷ J.C. Hundeshagen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3,轮伐期为100年,

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 ⑴ 1200万m 3 ⑵ 24万m 3 ⑶ 12万m 3 ⑷ 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 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 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 ⑴12.1% ⑵20.36% ⑶16.55% ⑷37.5% 6. 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 ⑴ 林场—营林区—林班 ⑵ 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 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 ⑷ 林场—营林区—小班 7. 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 ⑴2u Z V u n ?= ⑵Z u V u n ?= ⑶ 2 2Z u Z V u u n - ?= ⑷22Z u Z V u u n +?= 8. 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使用( )。 (1)一阶段设计 (2)两阶段设计 (3)三阶段设计 (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 ⑴54年 ⑵55年 ⑶56年 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 )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⑵防护林、商品林、公益林、薪炭林和竹林 ⑶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⑷公益林、商品林、自然保护区、经济林和竹林 11.某小班为慈竹林,经实测郁闭度为0.17,该小班应划分为( )小班。 ⑴疏林地 ⑵有林地 ⑶无林地 ⑷未成林地 12.在森林收获调整中,年伐量的计算方法大约有一百多种,但归纳起来,其计算方法主要有( )。 ⑴面积轮伐法和平均生长量法 ⑵法正蓄积法、数式平分法和区划轮伐法 ⑶较差法、汉茨利克式、兰多利特改正式以及面积轮伐法 ⑷面积控制法、材积控制法、林分经济法和使用计算机以多目标决策为手段计算、分析、确定采伐量的方法。 13.林业用地划分为( )。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全省国土资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法规类别】人事管理 【发文字号】冀国土资发[2010]40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0.09.20 【实施日期】2010.09.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表彰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 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冀国土资发〔2010〕40号)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国土资源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事业单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及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管控结合,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深入开展“双保”、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及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进一步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事业全面发展,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授予晋州市国土资源局等20个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范振鹏等40名同志“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设区市及以下单位人员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省直单位人员给予记二等功奖励。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 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近年来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学习,学习他们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度责任感,学习他们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心系国土、忘我工作、服务社会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立足本职、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积极进取,为开创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1.河北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2.河北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单

XX林业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方案

XX林业公司管理经营规划方案 为适应XX林业公司股本结构、体制结构变化后经营管理的需要,促进XX林业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供公司董事会讨论决策。 一、农场管理经营模式构想 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利用招商、引资、直营等手段,实现“租、种、养、销”一条龙的综合开发示范园。运用经济、适用、长效、集中的种植模式,创建优质高产种植示范园,逐步推进园林农场朝基地化、科技化和园区化方向发展。 (一) 农业 农场的农业种植主要包括谷物种植、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糖料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和薯类作物种植业及其他种植业。 农业以种植经济农作物为主,占农业经济的80%,进行农田的耕种和美化,引进长效农业产品,形成低成本、高产量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创造社会效益,并适当获得经济效益;同时种植“无公害”产品等农作物,占农业经济的20%,用于自产、自给、自销,一是满足农场员工生活用,二是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的农业产品,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 农业采取直营与对外承包经营相结合的方式,直营必须种植经济适用,产出、产量、价值较高的长效经济农作物,公司可投资兴建温室大棚,提供基础设施,以较低价格招募承包商,引进技术支持,纳入规划,统一进行管理。自产农业以按直营模式操作,安排专人负责。

(二)林业 农场的林业种植包括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抚育、迹地更新、、天然林场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核桃、花椒等经济型林树种植及其林产品的采集。 1、农场周边种植竹子形成边界,既起到农场安全防护的作用,又美化农场环境,提升品质。 2、分区大量种植、移植适合本地区、低成本、高质量的树木,打造林业经济。 (三)渔业 农场的渔业包括在淡水水域进行的各种水生动物养殖和捕捞。 1、大型鱼塘、池塘对外进行承包,低价或无偿承包给私人,纳入公司统一管理。 2、小型堰塘、池塘安排专人负责,做好四季蓄水,用于灌溉农林副。 (四)牧业 农场的畜牧业包括猪、鸡的饲养与放牧,鸡类又分家禽和野鸡的饲养。 1、由公司投资兴建养猪场,通过招商招标无偿或低价承包给当地农户或养殖专业户,为农场提供“农业肥”,寻求较大的社会效益。建立养猪场时要求饲养少量粮食猪,用于自用或公共关系。 2、由公司投资兴建养鸡场,建设家禽圈舍和野鸡棚,采取直营与对外承包相结合的模式,如需直营安排2—3人负责家禽和野鸡的饲养,家禽的饲养量为8000只以上;低价位对外招商承包;野鸡圈舍主要在农场内野鸡的集中地,就地建设野鸡棚,实现因地制宜,经济环保。家禽和野鸡部分用于销售,部分用于公共关系。 (五)凡对外承包的均纳入公司统一进行管理,与公司直营项目形成一体化的农林牧副渔产业经济链,实现以林养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 法》的通知(2010修改)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冀国土资发[2010]51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10.12.25 【实施日期】2011.0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法》的通知(2013修改)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法》的通知 (冀国土资发〔2010〕51号) 各设区市、县(市)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省厅对《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法》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转用征收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审查报批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征地区片价的通知》(冀政〔2008〕132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9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土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土地转用,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后,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第三条本省实行土地转用征收的分批次和按项目报批方式。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和独立建设用地区内土地的转用征收,采取分批次报批方式。 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确需使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区外土地的转用征收,采取按项目报批方式。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说明书-实验

实验报告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说明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1.系统概述 1.1系统背景: 森林资源信息是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紧密相关的营林技术措施、方针政策等信息。森林具有生长、消亡和再生长的能力,随着森林的自然生长、枯损和人为生产活动的开展,森林资源时刻都在变化;再加上森林资源分布广,生产周期长、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难度很大,效率也十分地下,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权限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县林业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1.2设计目标 根据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需要,利用关系数据模型,可视化技术,面向对象的方法以GIS技术,对系统进行了数据设计及功能设计,建立系统框架,完成了结构设计。并选择二类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际建立工作,最终Powebuilder与SQLServer完成了计算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实现系统主要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属性信息管理功能。 1.3运行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 Intel Pentium 4 或 100%的兼CPU 1 GB以上的内存(RAM) Microsoft Windows XP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 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将数据通过系统整理好输入到信息系统中。 2.数据的存储:管理中的大量数据处理通过共享并且需要多次使用。这就要 就求将大量的数据存储起来,通常这些数据被保存在外部存储介质中,以便需要随时进行存取和更新。 3.数据的加工处理:数据的加工处理是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进入信息 系统的数据,都需要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产生有用的信息。也要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方便后续的管理。 4.数据传输:为了把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子系统传送到另一子系统,或者在信 息系统内部进行数据的处理都涉及到数据的传输问题。 5.数据传输: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传输,计算机传输即以计算机为 中心,通过通信线路与其近、远程终端连接、形成联机系统或通过通信线路将微小型等计算机联网。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试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本题 15 分,每小题 3 分) 1. 小班 2. 工艺成熟 3.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4. 择伐周期 5. 小班经营法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 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不抄题)。(本题15分,每小题1分) 1.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 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 1826 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 . Hartig ⑶ Endres ⑷ . Hundeshagen 3. 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 12 万 m 3 ,轮伐期为 100 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 1200 万 m 3 ⑵ 24 万 m 3 ⑶ 12 万 m 3 ⑷ 120 万 m 3 4. 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 从 1994 年开始,我国进行第 5 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五五清查),到 1998 年 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 % ⑵ % ⑶ % ⑷ % 6. 近自然林业起源于()。 1898 年()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其经营 的目标为()。 ⑴英国, ANW ,同龄林⑵德国, Gayer ,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 ⑶日本,冈奇文彬,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⑷美国, Gayer ,异龄林—复层林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对森林多种功能的研究日趋成熟,主要目的是如何 认识和协调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确理解森林既是公益事业又是产业关系和布局,从理论上大体将森林分类经营分为()四派。 ⑴经济派、政治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⑵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 ⑶利用派、生态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⑷经济派、无公害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

河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目的和意义 为了统一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深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参照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2条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为全省所有土地,总面积约187693平方公里,计划两年完成。各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的调查,纳入所在县的调查一并考虑。 第3条主要调查内容 1、核实各类行政区划境界线和森林经营界限。 2、查清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分布; 3、查清各类林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4、测算林木蓄积量及其生长量; 5、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 6、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意见。 第4条主要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类林地面积调查:以地形图为底图,借助最新的高分辨率SPORT5卫星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在室内进行全面小班级区划。在此基础上,组织职业队伍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普遍的现场核对,补充、细化小班区划,落实属性因子。 各类林木蓄积量:整理现有存档数据,并随机抽取部分测树样地进行实测,利用树种、林龄、密度、直径、树高等林分属性数据,编制数量化林分蓄积量表,概略测算小班蓄积量。 散生木蓄积:通过现场目测方法,统计测算资源总量。 四旁树资源:以县为总体,以自然村为单元,抽取部分样本,采用比估计的方法,通过单位面积资源保有量,测算四旁树资源总量。 各类林木蓄积生长量: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连续观测结果,分别树种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估计林木蓄积生长量。 第5条主要调查因子测定误差限制

1、小班主导地类面积区划误差不超过5%。 2、林龄调查:涉及造林成效的小班、5年或不足5年生幼树林龄调查不得有错,其它小班的平均年龄误差不超过1个龄级。 3、平均树高调查:1米以下限0.1米,1—5米限0.5米,5米以上调查误差不超过2米。 4、平均直径调查误差限20毫米。 5、单位面积株数调查误差限制在15%以内。 6、郁闭度调查:郁闭度0.4以下,误差不超过0.05。郁闭度0.4以上误差不超过1个郁闭度级。 7、植被盖度调查:植被盖度在40%以内时,限差盖度的5%。植被盖度在40%以上时,限差盖度的30%以内。 8、各种成数调查限差5%以内。 9、小班内散生木总株数计量误差限25%以内 10、成活率调查涉及的株数计量限差10%以内。 11、造林行距调查限差0.5米,株距调查限差0.2米。 12、土层厚度调查误差不超过一个等级。 13、其它定性因子调查不得有误。 第6条调查成果 1、省、市、县及山区县到乡、村、林场的森林资源统计表。 2、省、市、县及山区县到乡、林场的森林资源分布图。 3、以县为单位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4、县以下基层单位特别需要的大比例尺影像地图。 5、以县为单位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6、全省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及专题报告。 第二章森林经营区划 第7条经营区划系统 基本经营区划采用县、乡、林班、小班四级区划。其中: 县、乡(含大型土地经营单位集中管辖范围)两级区划以现行行政管辖界为基准,实现全省无缝隙区划。 第8条林班区划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 2008-10-15 10:9:29 字体显示:大中小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 林资字[2006]22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积极推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导各地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依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本区域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 二、各地要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准则,以本《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实施细则,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确保编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各地要选择不同森林类型的经营单位,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并率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 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纲要》,请将试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及

时反馈我局。 附件:《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 国家林业局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附件: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 (试行) 一、总则 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全面推进我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规范和引导森林经营主体科学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纲要。 2、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和林业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森林的重要依据。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一项法定性工作,森林经营主体要依据经营方案制定年度计划,组织经营活动,安排林业生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经营方案实施管理,监督检查森林经营活动。 3、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森林经理期,一般为10年。以工业原料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可以为5年。 4、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要坚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坚持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责、权、利统一,坚持与分区施策、分类管理政策衔接,坚持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的原则。 6、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要有利于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改善林区经济社会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编案单位和程序

森林经营规划

森林经营规划 一、森林经营规划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1、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如何保持和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环境保护、 生态景观的功能持续发挥。 2、社会功能的可持续性:如何保证森林的生态休闲、人文、宗教、教育的功能,及促进就 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功能。 3、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性:维持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功能。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点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5、林地生产力维持:防止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地的退化,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6、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界定:区划界定出高保护价值森林,规划保护和经营管理。 高保护价值森林指要采取适当经营措施,来维持或提高所判定的高保护价值的森林区域,包括特殊或重要的生态属性、生态系统服务及社会功能的森林。 7、森林健康和活力维持:提高森林抵御火灾、有害生物入侵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能力。 8、森林经营管理政策的完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解放林业生 产力。 二、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经理期,一般为10年。 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1、森林资源分析与森林经营管理评价, 2、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3、森林经营区划与布局, 4、森林结构的规划设计, 5、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6、更新造林的规划设计, 7、森林保护与森林健康规划, 8、森林采伐规划, 9、非木质资源经营, 10、营林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规划, 11、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12、方案实施、管理与监督。 四、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补充调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效超过5年的必须根据森林资源消长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1、补充调查的主要内容:上次调查后进行的采伐作业、造林、抚育作业的小班森林资料源现状; 上次调查后发生森林火灾、病虫害、其他灾害及人为破坏的小班森林资源受灾情况。 2、需要调整森林类别、林种的小班森林资源状况。 3、本经理期需要采伐更新、抚育间伐和林分改造的小班资源状,特别要调查现有近、成、过熟林小班和近5年需要抚育间伐和林分改造的小班。 4、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和检查。 五、森林功能区划:是依据森林的某一主导功能或经营目标,以地域、地段为单元(如小流域、林班)进行的一种区划。森林的功能或经营目标可分为生态、社会、经济等类型,同一类型功能区在空间上不必地块相连,可能是单一的一块或由分布于整个区的几块林地组成。

森林资源信息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内容 1. 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 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

森林经营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抚育采伐: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又称作“中间利用采伐”,简称“间伐”。 2.林木分化:森林内林木个体在形态和生活力等方面发生的显着差异。 3.自然稀疏:在一定密度的森林内,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活立木减少的现象。 4.最大密度线 5.透光抚育:又称透光伐,在幼林内去除混交林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以及纯林内间密留稀,留优去劣的经营措施。 6.生长抚育:幼林抚育后至主伐前进行的抚育采伐,或称疏伐。目的是解决个体间的矛盾,调整树种组成。林缘效应 7.拯救伐:在大面积森林病虫危害、雷击、风灾与火烧后,及时砍伐受害木,把行将失去经济价值的树木抢救出来,加以利用的采伐。 8.灾害伐:卫生伐与拯救伐统称为灾害伐 二、简答与论述 1.林地抚育的主要内容? 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 2. 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有哪些?有哪些栽植方式? 豆科:槐树、相思树、合欢、皂荚、紫穗槐、紫荆、锦鸡儿。

非豆科:赤杨属杨梅属、胡颓子属沙棘属 栽种方式:先栽、同栽、后栽 3.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的作用 ? 固氮,增加土壤养分 ? 根系入土较深,可吸收土壤底层养分 ? 根系分泌根酸,可溶解吸收难溶性无机养分为有机养分,供植物利用 ? 残体可增加腐殖质、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防止土壤冲刷与风蚀 4.林木抚育包括哪些内容? 1 林木修枝 2 摘芽 3 除蘖4平茬5 间苗(定株)6 接干5.林木修枝有哪些意义? 消灭木材的死节,减少活节 ? 增加树干的圆满度 ? 提高林木生长量 ? 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说明

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说 明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系统概述 (2) 1.1背景 (2) 1.2目标 (3) 1.3环境 (3) 2.系统分析与设计 (4) 2.1 系统功能需求 (4) 2.2 系统总体设计 (5) 2.2.1 功能结构 (5) 2.2.2 数据描述 (12) 3. 系统实现 (15) 3.1 开发工具 (15) 3.2 数据库的建立 (16) 3.2.1建立并连接SqlServer或ODBC数据源 (16) 3.2.2向数据库导入Excel数据 (19) 3.3 Powerbuilder连接数据库 (22) 3.4 用户登录模块实现 (30) 3.5. 主界面与菜单实现 (33) 3.6. 修改模块实现 (37) 3.7. 录入模块实现 (51) 3.8. 查询模块实现 (56) 3.9. 统计输出模块实现 (58)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 设计说明书 1.系统概述 1.1背景 森林资源信息是指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紧密相关的营林技术措 施、方针政策等信息。森林具有生长、消亡和再生长的能力,随着森林的自然生长、枯损和 人为生产活动的开展,森林资源时刻都在变化着;再加上森林资源分布广,生长周期长、信 息量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难度很大,效率也十分低下,难以满足现代林 业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任务是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而其目的是: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下一阶段林业发展规划,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建立和完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考核”造林绿化”和保护森林资源目标完成结果等提供科学依据。

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67hm2(1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m以上(含2m)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m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以上的林带。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 森林资源 山西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的好地方。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2.4%。解放后,经过不断努力,林业总的讲是在持续发展。目前,全省共有11个市林业局、119个县(区、市)林业局,125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227个国营林场。其中省辖林局9个,包括106个直属林场和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山实验林场。省直林局这一管理形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山西森林资源现状令人堪忧。据2000年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复查数据,我省森林面积为3122万亩,其中人工林1488万亩,天然林1606万亩,特别灌木林28万亩;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7309万立方;森林覆盖率为14.12%。如果加上1410万亩灌木林,全省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9.2%。 问题 对于全省林业状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水平低。不仅表现在覆盖率低,而且活立木蓄积量只有7309万立方米,相当一部分森林质量不高,再生能力差,防护能力弱。 二是速度慢。50年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最慢的1962年到1978年,15年才增长0.2个百分点。最快的1990年到2000年,每年增长也仅为0.5个百分点。 三是差距明显。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6个百分点,比周边各省都低,比林业发达省份差距更大,我省森林生态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在周边形成生态洼地。 四是潜力很大。全省山区丘陵占80%以上,林业用地占到国土总面积的44.11%,除去现在的森林、灌木林地以及这几年栽种的未成林造林地,还有大量的荒山和沙化地可以造林,城乡绿化潜力也很大。

森林经营管理

森林调整就是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完全调整林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异林龄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 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 ?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 相等。 ?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 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 望大小的收获量。 ?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 他林产品。 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的比较 完全调整林比起法正林较为灵活一些,在做法上力求切合实际,既考虑森林自然规律和现状,又结合林业生产的要求;在形式上,它要求各龄级能呈现一定的比例,而不要求严格的年龄阶序列,它要求以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并且以生长量、蓄积量与林分的立地条件、年龄保持相应一致,能够在一定期间获得数量和质量大致相等的林产品,在边生产边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永续利用的完全调整林。 可见,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相似,但更加灵活、现实,其不同的特点如下: 各龄级面积相等,并不因时间而改变,这是法正林的主要条件。但是完全调整林各龄级希望尽量相等,但不必完全相等。 法正林要求法正生长量,但完全调整林不强调法正生长量,只提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量,可小于法正生长量,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水平。 法正林要求法正蓄积量,而完全调整林不要求法正蓄积量。完全调整林的蓄积量水平决定于经营水平,可小于或大于法正蓄积量,但往往不是最大的。 法正林条件下其蓄积、年伐量是最大的,而完全调整林的年伐量往往不是最大的,只希望在一定的采伐水平上龄级结构保持不变,能够永续利用的森林。 法正林是一个极限概念,它的疏密度最大,同时只适用于同龄林、皆伐作业,而完全调整林可以是同龄林,也可以是异龄林。 检查法的特点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构造、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为了在时间上、空间上,在每一林分中获得持续生产,毕奥莱确定的检查法森林经营原则是: ①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 ②用尽可能少的资料进行生产; ③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 持续发展的含义 持续发展的基本意图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增强资源再生能力,引导技术变革使再生资源替代非再生资源成为可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发展要素的利用趋于合理化。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河北国土资源厅word版本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建设单位名称:(盖章)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印制

填表说明: 1、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时,须填写《建设项目用预审申请表》(以下 简称《申请表》)。 2、“建设项目主管机关”填项目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 3、“拟报项目核准(备案)机关”指按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的核准(备案)机关。 4、“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填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拟定的总投资规模。 5、“建设项目投资来源”填国家投资、企业自主、国外投资。 6、“申请用地面积”填该项目设计总用地。 7、“建设项目选址地点”填该项目涉及的市(州)、县(区)、乡(镇)、村(组),公路、 铁路等线性项目填涉及的乡级以上行政区域。 8、“总投资中土地概算费用”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 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三项费用之和。 9、“实施占补平衡的意见”填建设单位对耕地占补平衡同意采取的方式。 10、“项目各组成部分用地详细情况(功能分区)”填项目按平面布局图的分区,如“厂 区、淹没区、办公区、施工区等”。 11、“项目依据的国家规划、行业规划、区域规划、省级规划等”填项目列入或为实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有关规划;为实施省级政府批准的有关规划。 12、“申请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填项目拟建地是否符合所在市(州)、 县(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建设项目用地初审情况”填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平面布局图核定的项目用 地规模及地类情况。 14、“建设项目选址土地权属现状”填项目拟占用土地的权属状况及面积。 15、“是否同意项目单位实施占补平衡义务意见”填项目所地县(市、区)国土资源行 政管理部门是否同意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对占用耕地补偿措施。 16、“初审综合意见”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填写。跨 县的项目,由涉及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填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的复习内容 试卷类型组成: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题; 复习内容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几部分: 一、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Forest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 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