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

CCED工作论文系列No.20120101 CCED Working Paper Series

我国能源结构

史文婧张晓玉

2012年2月

本文属北京大学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系列。北京大学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为依托、在北京大学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将开展能源安全在国家发展领域的教学与研究,面向中国,辐射世界,广泛联络国际组织、企业和院校,凝聚国内外一流专家,搭建国际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平台。

北京大学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

China Center for Energy and Development,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China

https://www.doczj.com/doc/b06930192.html,/

摘要: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70%-80%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状况

也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30年,单位GDP煤炭能耗与能耗均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1990-1994年下降速率最快,1996年以后

下降速率变缓。

相比之下,201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18.437亿吨油当量。其中仍以石油为主,占一次能源总量34.0%,其次为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总量的30.0%和24.1%,核电占5.3%,水电等其它占6.5%。按2010年剩余探明储量和产量计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采比(剩余已探明储量/年开采量)分别为118年、46.2年和58.6年。

目前我国能源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需求量上升,能源利用率不高这三类问题,应从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这两方面进行根本改善。

正文:

1.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70%-80%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78年我国煤炭生产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例为70.3%,在稳定小幅波动中下降到2010年的68.0%。与此同时,我国能源生产增长率也是在稳定波动之中小幅上升。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煤炭生产量增长速率与一次能源生产量增长速率变化基本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均煤炭资源较低,我国生产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大。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状况也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90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为76.2%,2002年下降到68.0%,但在2002年以后,煤炭所占比例又逐年上升,2005年上升到70.8%,但在2010年又小幅下降到68.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在2002年以后出现迅速增长,远高于同期的美国和日本。作为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能源消费增长率2006年为5.4%,我国2006年能源消费增速减慢,但也高出印度4个百分点(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为9.6%)。煤炭消费变化与能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主要地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由图可知,1978-2010年中,我国煤炭消费量、生产量虽有波动,但整体趋势平稳。我国对煤炭依存度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2. 单位GDP 能耗

单位GDP 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单位GDP 煤炭能耗=煤炭消费量(单位:吨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单位GDP

能耗=能源消费量(单位:吨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单位GDP 能耗

在1990-2010年中,单位GDP 煤炭能耗与单位GDP 能耗都处于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是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得生产每单位的GDP 时,所耗用煤炭能源、总体能源数量均下降。

1990-1994年单位GDP能耗及煤炭能耗下降速率最快,1996年以后单位GDP能耗及煤炭能耗下降缓慢。

3.世界能源结构

201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18.437亿吨油当量。其中仍以石油为主,占一次能源总量34.0%,其次为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总量的30.0%和24.1%,核电占5.3%,水电等其它占6.5%。

201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1

从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化石能源的资源储量来看,按2010年剩余探明储量和产量计算,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采比(剩余已探明储量/年开采量)分别为118年、46.2年和58.6年。但化石能源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截至2009年,56.6%的石油资源和40.6%的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中东地区。

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2010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609.38亿吨,可开采118年。世界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其中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7.6%、18.2%和13.3%。

2010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383.2亿吨,可开采46.2年。其中欧佩克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068.4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7.2%.

2010年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87.1万亿立方米,可开采58.6年。截至2010年,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中东地区和前苏联地区最为丰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0.5%和33.7%;其中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为世界三大资源国,证实的天然气储量依次占世界总量的23.9%、15.8%和13.5%。

2010年世界已探明化石能源储产比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1

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结构有所不同,主要是取决于资源条件、状况、以及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1

我国仍是煤电为主,煤电所占比例达到70%,远高于其他国家。相比于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发电量构成中核电的高比例,我国核电所占比例甚少。相比于美国、欧盟、日本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的高比例,我国油气资源缺乏,所占比例甚少。加拿大水能丰富,水利在其能源消费结构占比远高于其他国家。

4. 我国能源发展 4.1 问题

4.1.1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刚好与清洁能源排序相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为煤炭、石油、天然气三者燃烧后的排放情况的对比。当煤炭燃烧后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X )、氧化硫(SOX

)的排放量

为100时,天然气燃烧后二氧化碳(CO2)的排放为60%;氮氧化物(NOX)的排放为20~40%;氧化硫(SOX)的排放为0。可见清洁能源排序为天然气、石油、煤,而我国

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排序为煤炭、石油、天然气。1

三种燃料燃烧后的排放比较

数据来源:能源需求及碳排放情景分析

4.1.2煤炭消耗总量上升

我国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消费国,虽然近年来强调降低煤炭比重,但是为了保增长,煤炭比重不降反而升高,其中主要用于发电。在我国发电量中,燃煤火电占据主体位置。水电、风电、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但我国占比很小。大量使用煤电不仅造成煤炭生产压力、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也加剧运输紧张。

4.1.3煤炭平均利用效率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煤炭的平均利用效率较低,工业窑炉平均效率低10%以上,工业锅炉低15-20%,火电厂平均煤耗高2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22%左右2,我国工业产品的能耗水平高30%以上3。煤炭直接燃烧是造成我国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原因。

4.2能源经济战略

4.2.1产业结构调整

合理规划产业,即控制高能耗行业规模, 扶植低能耗、高科技产业。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提升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加快经济结构向能源节约型和集约化的转变。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遏制钢铁、水泥、铁合金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度投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生产和生活服务业,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科学出版社 2009.9

2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9.9 3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

我国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应以增加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结构比例,第一产业在现有结构比例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为重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是压缩规模,而是提高效率;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比45%左右,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50%,但是消费的能源却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0%还要多。这表明

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关系到我旧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因此相关的产业调整政策不是简单地降低第二产业结构比例的问题,而是要在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对工业生产巨大需求的前提下,侧重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4.2.2能源结构优化:

中国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34.4%,中国原油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原油消费总量的8.2%,但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为22.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较低,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到3%,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三驾马车(核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即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降低能源供应风险,转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重视水电、核电和风电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工业,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智慧能源系统发展历程及未来前景介绍

智慧能源系统发展历程及未来前景介绍智慧能源系统发展历程及未来前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力消耗持续增长,工业用电与商业用电都在丌断增加,这也直接提高了生产与生活成本,同时在电力使用中也存在着丌必要癿浪费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逐渐兴起了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智慧能源一般借劣能源互联网,将电、水、气等能源数据化,利用 IPv6、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将能源产业互联网化,劢态管理能源生产、传输与消费,达到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等作用。 ?而智慧能源系统在电力节能上尤为突出,近几年已经得到广泛癿应用。 ?我国用电量持续增长限电与节能成为首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癿快速增长,国民用电需求也持续走高,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6万亿千瓦时大关,达到6、3077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6%,电力消费达到 3 万亿以上,这也创造了新高。??表1 2010-2019 年全国用电量及增速(单位亿瓦时/%)(资料来源:?中国电力年度发展报告)然而在电力大规模应用之后也相应癿面临着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电力消耗还就是以第二产业为主,我国工业生产中癿耗电占到了相当大癿一部分。?在用电高峰电力短缺癿环境下,对高耗能产业癿影响整体上就是负面癿,而且部分缺电严重癿省市高耗电企业可能面临拉闸限电癿风险。 ?根据国家能源局对投入产出癿多个行业电力消耗情冴迚行测算,结果显示除电力行业自身外,钢铁、建材、有色、化工与石化等亓大

行业就是中国耗电最高癿亓个行业,这些行业面对电荒将首当其冲,成为拉闸限电癿重点对象,一旦对企业限电,将会极大地打乱企业癿生产规划,企业将会受到一定癿经济损失。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癿用电成本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癿负担,而电力成本丌仅表现为直接消耗癿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产业链癿价格传导对行业成本产生影响. 如化工行业对电力癿完全消耗,丌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癿电力,还涉及到产业链上游电力消耗包括:?基础化学、石油、燃料、电力、采矿业,这些电力成本都会间接承压到生产企业。?长此以来,解决电力限制,降低用电成本也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癿难题。?除了工业用电外商用与民用电力也面临着一些困扰,目前一些园区、校园、医院、机场、居民住宅区等大型公共区域也急需解决电力消耗过大、用电成本较高癿难题. 目前我国电力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峰时与谷时价格相差较大,以江苏省为例,峰时电价1、0697 元/度,平价0、6418元/度,谷时电价 0、3139元/度,峰谷电价相差3倍多,而这些大型公共区域用电高峰也主要集中在峰时,这也带来一笔额外癿开支. 针对这些问题,急需一个解决方案,而智慧能源系统在发电、输电、配电与用电环节都能起到很好癿优化效果,在发电侧方面,用于负荷调节,平滑间歇性能源,提高新能源消纳,提高备用电网容量等;在输配电方面,用于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利用率,延缓增容需求;在用户侧方面,用于提高分布式能源消纳、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1.中国发电能源结构现状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6.22亿kW。 ?火电装机容量4.8405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77.8%; ?水电装机容量1.2857亿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20.7%; ?核电装机容量893万kW,占总装机容量比重1.5%; ?新能源发电前景较好,相对滞后。 2006年统计资料,全国总发电量28344亿kW·h ?火电发电量23573亿kW·h,占全国发电量83.2%; ?水电发电量4167亿kW·h,占全国发电量14.7%; ?其他发电量604亿kW·h ,占全国发电量2.1%。 2.火力发电 ?原理:利用热能发电 ?能源:燃料(煤炭,石油或天然气) ?运行:稳定,启动时间长 ?综合效益:无 ?环境影响:负面 ?建设:规模小,周期短 ?投资:一次性投入小,运行费用高 ?单位电价:高 热电厂 3.水力发电 ?原理:集中水头和流量 ?能源:水体蕴藏的能量 ?运行:灵活,方便 ?综合效益:防洪、供水、旅游、渔业等 ?环境影响:正面,负面 ?建设:规模大,周期长 ?投资:一次性投入大,运行费用低 ?单位电价:低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 ?经济可开发装机总容量为4.04亿千瓦,占世界总量的16.7%,居世界第一位。 ?2004年,水电总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占技术可开发总容量的28.6%; ?2006年,水总装机容量1.286亿千瓦,占技术可开发总容量的31.8%。 中国水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小水电资源丰富 ?2004年水利部核定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为1.28亿千瓦,占中国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的33.9%,居世界第一位。 ?小水电资源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17%,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占16%。 ?2003年,中国小水电总装机达到3120万千瓦,占可开发小水电资源量的24%。 我国水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1.94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3.1%,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30%; ?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28.6%,水能资源开发利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主要包括能源储存结构现状和消费结构现状。首先,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煤,其次以石油为辅,天然气,水电,风力,核电只占很少的比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量畏惧世界第一。而其中标准煤占据十万亿吨,可供利用的为10,,1996年,其产量为13,8吨,同样位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国山西称为煤海之都也不住为奇了。 作为工业的水黄金,石油是中国的第二大能源,而且其比重在不断加大,1950年其原产石油占世界第27位,至1986年,达到了1.3亿吨,位居世界第5位。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不稳地因数。 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燃气体,天然气自然在今后的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蕴藏在地层内,无需加工,易于管道运输。所以我国就给局这一特点而实施了“西气东输”这一重大工程,它的储存量是二十四万亿吨,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到1996年以开发了210亿立方米。 而正在开发的新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还不具有规模性,投入使用量很少,所以我国的能源储存结构可以归结为“富煤,贫油,少气” 而能源的储存也决定了其消费结构现状。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从第十个五年计划末的21.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5,,而另一份资料也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中,煤站67.7,,石油站22.7,,天然气站2.6,,而新能源只占7,,通过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究其根本,煤的存量大,已然形成了已关的产业链,。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它对社会的发展乃至运作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火力发电,炼钢,炼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他有密切联系,所以消费就大,而其他能源如石

中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现状: 当前中国能源消费主要涉及原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近年来原煤的消费比例接近70%,石油所占比例约20%,清洁能源的比例不足10%,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不足5%。 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近年来, 虽然对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所增加, 但是煤炭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依然过高。印度的能源结构同样以煤炭为主, 但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较中国低, 为51.43% , 美国和日本的比例都还不到25%。 但是能源结构在这些年也呈改善趋势。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特点: 1.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加速推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的能源消费国。 2. 从能源供应角度,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而石油及天然气储量相对不足。煤炭资源 相对存量丰富,而且分布比较广泛,而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储量相对匮乏,我国石油产量总体水平增长较慢。2005 年,我国煤炭资源剩余可采储量约为1145 亿吨,约占全部已探明化石能源储存量的94%。2009 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30 亿吨,约占到全部能源生产总量的76%比1978 年高出约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2 倍。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储量相对匮乏,我国石油产量总体水平增长较慢。据统计,改革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年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 番,能源消费翻1 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 一 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 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 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 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 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二 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1、 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 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2、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 亿m2建筑中, 99%属于高能耗建筑。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 ~30%。 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 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报告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少用煤,发展气

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中国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是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能源消费结构必须优化,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逐年增加,新能源的开发也将加大力度,经济整体上必须向低碳转型。今年2月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并制定出近期抓好的6项工作,包括:编制好“十二五”能源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落实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构建以低碳排放为主的工业、交通、建筑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全方位拓展能源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加强煤电油运供需衔接,满足居民生活和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需求。 2. 出于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CO2排放量增长迅速。1978年中国CO2总排放量为1 3.8亿吨,2007年增长到60.1亿吨,30年增长了3.35倍,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比重,减少CO2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大势所趋。气候变化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挑战。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 3. 出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潜力:中国的盆地面积大、沉积岩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已评价沉积盆地150个,拥有石油资源量909亿t,占石油总资源量的96.7%。9个主要盆地拥有天然气资源量30万亿m3,占全部天然气资源的80%,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北地区。正因为工作程度低,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的方针是“深化东(中)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辟新区”,加大对低勘探程度、勘探难度大地区的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通过对陆地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及管辖海域的地质调查与远景评价,天然气的前景非常乐观的。目前在渤海湾、青藏高原、南方海相碳酸碳地区都有新的突破。 C.调整路径 1.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热值高、效率高、污染小的优质能源,其燃烧造成的污染较小,约为石油的1/40,煤的1/800,被称为大自然赋予的“绿色能源”。 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低,只有22.4%,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天然气储量进入了—个新的增长高峰期。2000年以来,全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年增4896亿立方米,其中2009年增加6215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34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3.2万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可新增探明可采储量3.3万亿立方米。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特点: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是分布不平衡,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区域分离。气田规模小,缺少特大型气田。天然气储层地质条件复杂且丰度低,低丰度和特低丰度气田的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50%以上。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特别是资源丰富的西部气区和近海气区可采储量的探明率更低。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潜力: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5.9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待探明地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9大盆地。2000-200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由262亿立方米增至830亿立方米,年增16%;消费量由245亿立方米增至887亿立方米,并呈加快增长态

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片晶体硅光伏电池以来,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告诉编辑:“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间到地面、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由单品种到多品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由低到高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猛增了77倍。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人类从来未曾停止过追逐太阳的步伐。 1969年研制完成硅太阳能电池组 1958,我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国对编辑说:“美国1957年左右拉出了首块硅单晶,我国1958年也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随后,中科院物理新成立的半导体研究室正式开始研发太阳能电池。” 最初,研发出的电池主要用于空间领域。从1958年到1965年间,半导体所研制出的PN结电池效率突飞猛进,10×20mm电池效率稳定在15%,同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于是,包括王占国在内的6人小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致使王占国的右手严重电子灼伤,从此他一直饱受痛苦,直到1978年夏天进行植皮手术才有所缓解。编辑注意到,王占国院士右手手背上有一些黑色的褶皱,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殚精竭虑献身科学的印记。 经过刻苦攻关,实验结果给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惊喜。王占国院士介绍,NP 结硅太阳电池抗电子辐照的能力比PN结硅电池大几十倍!随后,半导体所做出了将硅PN电池改为NP定型投产的决定,生产出了5690片NP结硅太阳电池,其中达到空间应用要求的成品3350片,圆满完成了“实践1号”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制、生产任务。1971年实践1号发射升空,在8年的寿命期内,太阳电池功率衰降不到15%,该项目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成果奖。 1969年,半导体所停止了硅太阳电池研发,随后,天津18所为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系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制生产太阳电池阵。 王占国院士说:“70年代末,我国与国际同期开展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研究,该电池具有很高的光发射和光吸收系数,1999年,2×2cm2电池的转换效率达22%。” 1975年宁波、开封先后成立太阳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模仿早期生产空间电池的工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开始从空间降落到地面。 1998,我国太阳能产业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太阳能电池开始进入萌芽期,研发工作在各地次第展开,但进展缓慢。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内涵、现状与对策建议 .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内涵、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内涵、现状与对策建议 2009年05月31日 [编者按] 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能源供求矛盾和资源环境压力将长期存在,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解决当前能源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传统意义的能源效率只是就能源论能源,忽视了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需要在能源-经济-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能源利用效率。为此,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能源利用效率研究课题组,以新的视角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作为系列报告之一,本报告重点探讨能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及我国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内涵现状对策建议 一、必须在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下研究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确立,能源的战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短缺和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世界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国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1978年为100),2007年国民经济总量是1978年的15倍。伴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也大幅度增加,从1978年的571.44百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2655.83百万吨标准煤,增幅较大。但是,我国目前却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能源短缺的局面,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较长的时间。要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效率究竟如何呢? 若单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万元GDP能耗)来衡量,可以发现,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万元GDP能耗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2年比1991 年下降了近一半。但从2003年开始,我国万元GDP能耗出现上升态势,虽然涨幅不大,但由于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导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量较大。能源

人类使用能源的历程与启示

人类使用能源的历程与启示 摘要火的使用使人类脱离了野蛮,步入了文明。在几十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薪柴和木炭一直是人类用来做饭取暖的主要能源。从18世纪初开始,煤炭在西方国家逐渐代替木柴。托马斯·纽科门在1712年发明的燃煤蒸汽机开始了以蒸汽动力来代替古老的人工体力、风力和水力的新时代,为人类的工业文明掀开了序幕。1781年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更使得煤炭得以大规模地使用,使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得以大规模展开。然而,随着1859年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油井以后,石油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不仅使得工业革命得以更大规模地在全球推广,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创造也接踵而来:内燃机、汽车、飞机……石油和这些发明一道,改变了世界的生产模式、交通模式。现代生活种中,以太阳能为主导的新型清洁能源取代了石油,煤炭等传统的能源。 关键字柴草煤炭石油清洁能源。 “能源”。《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

的物质资源。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力,其开发利用亦不是亘古至今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发展和扩大。 在人类发展史上,从原始时代到当今瞬息万变的高科技原子时代,人类已经历了四个利用能源的阶段: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和多元化新能源时期。 一柴草时期 人类发展史上狩猎时代是漫长的,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这一时期人类一采集大自然野生植物、猎取野兽、捕捉水族为食。人类居住在天然洞穴,用骨针缝制兽皮御寒,一有空小珠、贝壳、兽牙伪装饰品。人类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火资源的使用增加了人的食物来源,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不同部落的交流,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增强原始人类体质。使食物变的跟容易消化,大大减少了肠道疾病的发生。以及火的出现为制造铁器、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品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在从原始社会直到18世纪的漫长的历史年代,草木作为取火燃料一直是最主要的能源。虽然当时已有畜力、风力、水力等“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但还是小规模的。人们把这个漫长的能源发展的历史阶段称为柴草时期或木柴时期。这个阶段人类可利用的能源种类贫乏,所用能源的方法也是原始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亦很低。 二煤炭时期

中国能源现状与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与分析 摘要: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通过对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对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Abstract:Briefly introduced the energy situation in China, prospect the trends in Chinese energ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situation in China, 关键词:能源现状;新能源;发展趋势 Key Words:energy Situation ;new energy;trends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截止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当年已经占到了全球的20.3%。而另一方面我国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其它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不高也成为了国家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将要持续面临的问题。所以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尽快实现对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我国未来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 1.能源的年消耗量巨大 中国是世界是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1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4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36.8亿吨,原油产量2.09亿吨,天然气产量1170.5亿立方米,发电量53975.9亿千瓦时。能源消费方面,2013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7.5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7%。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3.7%,原油消费量同比增长3.4%,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3.0%,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7.5%。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及同期发达国家的1/5。能源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的支撑。并且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是必然的。 2.能源的结构失衡 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其中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处于基础性地位。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比重上升至76.7%。其次是石油,我国原油生产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基本是12%左右的水平。而在二次能源中,无论消费结构还是生产结构,基本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为主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发展清洁能源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发展清洁能源 能源早已经成为了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更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从两次石油危机发生的时候开始,能源就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不断减少的能源资源,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安全都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问题,由其引发的冲突乃至战争更是呈现出与日俱增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今后国家发展的命运将取决于对能源的掌控程度。为了应对能源格局随时发生的变化,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加快制定和调整能源的战略方针,基本上都是以大力推动能源领域发展和科技研发,以及对于新能源或者代替能源的寻觅方面,掌握未来能源发展主动权为大体方向。 一、调整能源结构的方向 正如国际能源署(IEA)署长范德胡芬(Maria van der Hoeven)女士在《世界能源展望2013》的发布会上所讲,非常规的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现在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和能源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1/5,但能源结构还处于煤炭阶段。在中国一次能源(编者注: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总量比重约为66.4%,石油为18.9%。随着全球能源消费重心的东移,尽管我国有较大的煤储量,这种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还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而且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缓慢,导致主要能源平均利用率长期偏低,造成了奢靡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本人认为,未来20年,中国必须使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下降20%达到50%左右。只有调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才能有效减少排放,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等严重的环境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使我国的能源产业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七年十二月?北京 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

能源发展史

能源发展史 什么是能源:PPT中已做介绍 中国古代能源的利用:火的认识与利用 在中国距今17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中和大约同一时期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中,发现了已知的人类最早的用火遗迹。在距今50万年以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上、中、下部都找到了“灰烬层”。在“灰烬层”中,草木灰中夹杂着木炭、石头和兽骨,灰烬按一定部位成堆分布,这说明北京人已有意识地用火。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古人类不断总结经验,寻找着人工取火的方法,终于发现钻木可以取火。一般认为人工取火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对火的认识和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化学发现。它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创设了重要条件,增长了人类和自然作斗争的威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说火的使用既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类本身。 煤炭,中国古代称“石炭”、“乌薪”、“黑金”、“燃石”等。最早记载煤的名称和产地的著作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汉书〃地理志》上也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说明煤已用于江西南昌附近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1975年,根据对河南郑州古荥镇冶铁遗址的挖掘,发现当地从西汉中叶至东汉前期,是以煤为动力冶铁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河上》篇中第一次在文献中记载用煤冶铁。三国时期

的曹操在邺都兴建冰井台,井深50米,贮煤数十万公斤。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家庭已广泛使用煤取暖、烧饭,唐朝时我国南方也广泛使用煤了,宋朝时,煤炭在京都汴梁已是家用燃料,庄季裕在《鸡肋篇》云:“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柴火者”即是明证。元朝时,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看到中国用煤盛况,并在他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做了记载,致使欧洲人把煤当成奇闻传颂。 明朝时,煤炭已是冶铁的主要燃料。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关于“冶铁”的记载,提到用煤的约为占十分之七。他还记述了当时采煤时以长竹筒伸向井底,以排除毒气的方法。 中国宋朝时已用焦炭炼铁,1961年在广东新会县发掘出的南宋炼铁遗址中,除发现有炉渣、石灰石、铁矿石外,还发现焦炭。目前所知,这是世界上用焦炭炼铁的最早实例,说明中国用煤炼焦,比欧洲早了500多年。 石油在古代又称“石漆”、“水肥”、“石脂”、“猛火油”、“雄黄油”、“石脑油”等。最早记载石油的文献是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书中云:“高奴,有淆水可燃。”高奴即今陕北延长县一带。《后汉书〃郡国志注》对石油产地、性质作了较详细的描述:①石油产于石下;②比水轻,像肉汁一样浮在水面,但不能吃,有毒性;③燃烧时,发出明亮的光焰;④有了正式名称-石漆。 到了晋时,石油不但用作燃料,还用于机械润滑。北魏至隋唐时代,中国西北多处发现石油,劳动人民用石油涂牛皮,即可润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