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中国地理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第二章中国地理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第二章中国地理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第二章中国地理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一、北方地区

1.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图中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4.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胜利油田,g大庆油田。

5.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城市工业g石油工业、h机械制造工业。

6.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7.城市:图中的h长春,i太原。

二、南方地区

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图中a南岭(山脉),b武夷山(山脉)。2.气候: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3.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

4.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图中e平果铝矿,f铜仁汞矿,g攀枝花铁矿。5.工业: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

7.城市:图中的c武汉,d成都。

三、西北地区

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图中的a内蒙古高原,b天山(山脉),c塔里木盆地。2.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农业: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内蒙古主要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为山地牧场。

4.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炭、石油、稀土等。

5.城市:e乌鲁木齐、d呼和浩特。

6.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经过本区。

四、青藏地区

1.地形: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图中a祁连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

2.河流:图中的d长江,e黄河,f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3.农业:青海、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4.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5.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

考点一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1)A(2)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在纬度大致相当的前提下,由于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甲城市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城市。

【考向立意】

该题组意在考查区域定位及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思维过程】

读图获取信息判断区域位置→推断区域气候特征及差异→结合所学判断选项正误。【误区警示】

一是不能根据经纬度及特征地理事物进行准确定位;二是不能结合所学原理对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比较分析。

【预测展望】

以热点切入,依托区域图,考查北方地区或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通过题目内涵隐性反映折射热点内容。

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由于纬度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1.我国山西省有一种民居,其建筑风格为屋顶内侧呈单面漏斗状,当地人称之为“肥水不流外人田”;而我国南方各地尤其是城市近年来把平顶多层住宅楼改造成斜坡顶,当地人称之为“戴帽子”。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山西的屋顶内侧呈单面漏斗状建筑风格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较干旱,降水少

B.地处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均匀

C.地处高气压控制区,水资源缺乏

D.亚洲高压距离近,冬季风强烈,温度低

(2)南方各地对平顶多层住宅楼进行“戴帽子”改造工程的目的是使住宅()

A.防漏、美观、隔热节能B.保暖、采光、防潮防沙

C.通风、美观、便于绿化D.防漏、通风、增加空间

答案(1)A(2)A

解析(1)山西省因气候较干旱,降水量较小,屋顶的排水性要求不是太高,所以呈单面漏斗状。(2)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夏季温度较高,平顶房房顶易积水,容易造成渗漏,改成斜坡,有利于排水,也有利于夏季的隔热。

考点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2012·四川文综)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答案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地周围山麓地带。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

种植业沿盆地周围山麓地带分布。

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较好,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较为充足的河流沿岸和有高山冰雪融水的山麓绿洲地带。

【考向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差异比较,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思维过程】

读图判断区域位置→调用农业区位原理→逆向推理区域农业形成的自然条件。

【误区警示】

一是误以为“水源是西藏河谷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二是区域农业形成条件的分析表述混乱,条理性差。

【预测展望】

选取地形区域,以某一地理要素为主线,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

2.

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的气候特征对河流、植被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图:

3.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由于地势高,导致气温低,应该学会正确运用下列分析方法,举一反三,并会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下图为“新疆地区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省区的位置特征。

(2)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的分布状况。

(3)图中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分析其形成原因。

(4)概括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答案(1)地处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部。(2)自北向南山脉、盆

地相间分布,山脉大体呈东西走向。(3)因为甲地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乙地地形闭塞,降水少。(4)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形成汛期;

流量小;结冰期长,冬季断流;含沙量大。

解析(1)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等角度描述新疆的位置特征。(2)从地形类型的组合和延伸方向两方面描述地形分布特征。(3)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入手,根据甲、乙位置的不同分析降水差异的成因。(4)从水源补给、汛期、流量、含沙量、冰期等方面概括水文特征,要紧紧扣住“干旱”的区域特征进行推理判断。

结构图的判读

结构图是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常采用将几何图形按比例分割的手段制作而成。

(1)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

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

面的内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表示

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如中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分布百

分比图。

(2)饼状图:饼状结构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所反映的两

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

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某市工业

结构图,既表示了工业总产值是300亿元,又表示了各工业部

门所占的比重。

(3)判读步骤:①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②分析这些

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④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

常见结构图有柱状图、线状图、扇状图、饼状图、矩状图等。柱状和矩状图是在扇形图和饼状图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往往强调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理事物的对比关系,可形象鲜明地揭示比较内容的对比关系。

1.归纳概括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

的比例及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2.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纵向上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3.揭示问题做出科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2)题。

(1)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2)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

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

答案(1)C(2)C

解析(1)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第一产业。(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主导工业是能源工业。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B.资金

C.技术D.能源

2.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 A.降水B.热量

C.人均耕地面积D.河流、湖泊

答案 1.D 2.C

解析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短缺,人均耕地少。

图甲为“台湾地形概况”,图乙为“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乙中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表示高雄的一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台北、高雄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高雄纬度比台北低,最热月气温比台北高②台北气温年较差比高雄大③高雄降

水季节变化较小④受偏北风影响,冬季台北的降水量较大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3.C 4.A

解析高雄纬度较低,最热月气温更高;降水集中在夏季。台北纬度较高,最热月气温低,冬季受经过海洋的偏北风影响,降水较多。

读区域图,回答5~6题。

5.西藏地区() A.河湖稀少

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6.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A.热量更充足B.降水量更大

C.光照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

答案 5.C 6.A

解析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西藏地区河湖较多;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根据河流流向可看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原河

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可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 A.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B.湖泊面积最小时出现在夏秋

C.天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

D.外力作用有流水侵蚀、沉积

8.图中() A.M~N段铁路建设中工程难度最小

B.E~F段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C.G~H段铁路连接江西的省会城市

D.图示铁路选线仅受自然条件影响

答案7.D8.B

解析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湖泊面积最小,天然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E~F段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且跨越江河数量少,铁路建设工程难度最小;读图可知,M~N段铁路连接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铁路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

读“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影响南疆地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0.历史时期以来,南疆地区大部分城镇的迁移方向及其主要原因是() A.因洪水泛滥向山坡地带转移

B.因资源开发向矿产丰富地区迁移

C.因交通线增多向盆地北部迁移

D.因荒漠化范围扩大向河流上游迁移

答案9.D10.D

解析塔里木盆地聚落多分布于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水资源数量制约人口规模的多少。与古城遗迹相比,现代城镇多向河流上游迁移,其主要原因是下游地区水资源枯竭、荒漠化加剧、绿洲萎缩。

读“我国某省区各气候带面积比重统计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省区() A.纬度较高,南北跨纬度较大

B.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C.以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D.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

12.该省区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A.棉花、瓜果、蔬菜生产

B.花卉、茶叶、中药材生产

C.乳品、肉羊饲养、甜菜制糖

D.天然橡胶、葡萄、马铃薯

答案11.B12.B

解析第11题,该省区气候带复杂,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由此可以推断:所处位置

纬度较低,跨纬度较广,且地势起伏较大,与之相符的为云南省。图示信息无法推断: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第12题,根据热带、亚热带气候和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分析其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业类型。A项中棉花为暖温带作物,C项中甜菜、肉羊饲养,D项中葡萄、马铃薯不适应云南的自然条件。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

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13~15题。

) A.太湖平原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14.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答案13.C14.A15.A

解析第13题,根据该地的1月、7月均温及土地利用特点可以判断该地为三江平原。第14题,三江平原位于三条河流汇合处,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表冻土层阻断了地表水的下渗。第15题,三江平原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适于耕作;国家对粮食的需求;

外来人口迁入。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地形特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及其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与成都平原相比,图中③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4)长期以来,M省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试根据该省资源状况列举其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

答案(1)相同点:高原为主(①为内蒙古高原或鄂尔多斯高原,②为黄土高原)。不同点:①地势平坦,沙漠广布;②黄土覆盖,沟谷发育。

(2)种植业向西北(北)扩展。影响:使该区域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

(3)优势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冬季气温低;土壤盐碱化和风沙危害严重(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冶金工业(钢铁或炼铝工业),(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电力工业。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22中国的气候 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解析: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解析:从图中得知,7月等温线分布沿山脉走向,且沿海地区和海岸线平行,所以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 答案:B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大,平原大于山区。而石家庄距海较远且位于平原,气温年较差最大;黄

海沿岸临海,受海洋热容量的影响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小,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即可判断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B。 答案:B (安徽卷)下面为1959~20xx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4~5题。 4.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解析:正确读懂两条曲线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读图可知,1月0 ℃等温线总体上向北偏移,即向较高纬度的落叶阔叶林带偏移,说明气候在变暖。 答案:D 5.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讲义:区域地理+第二章+第39讲和答案

第39讲中国的主要地区 [思维导图] [考纲呈现]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 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 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的区域特征。 2.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认识各地区的自然特征和 人文特征。(重点) 考点一北方地区Array 1.主要地理事物

(1)地形单元 A大兴安岭,B三江平原,C山东丘陵;D太行山,它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界山。 (2)河流和湖泊 E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河,F松花江,是其支流;鸭绿江,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湖泊I五大连池,从地质上看,属于休眠火山。 (3)矿产地 ①鞍山铁矿,②鹤岗煤矿,③大同煤矿,④招远金矿,⑦华北油田。 (4)铁路线 a京哈线,b京沪线,c陇海线,e大秦线。 (5)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 工业基地:甲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乙京津唐工业基地。 城市:g北极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h黑河是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 (6)黄河流域的能源丰富。上游河段以水能为主;中游地区煤炭分布丰富,下游两大油田,⑤中原油田,⑥胜利油田。 2.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考向一东北区域特征分析 (2019·肇庆模拟)读“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简图”,完成1~2题。 1.白城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哈尔滨,主要是因为白城() A.接近冬季风源地B.海拔低 C.地处大兴安岭背风坡D.纬度低 2.白城的年降水量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 A.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 C.蒸发旺盛 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图示白城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方,处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则冬季气温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4、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走向是: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5、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三、季风气候显著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被称作季风。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作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作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除高原外,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2020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区域地理作业含解析

中国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 (2019·济南模拟)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 A.山东B.台湾 C.四川D.浙江 2.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地形B.河流 C.土壤D.植被 解析:第1题,“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说明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则为岛;“椰林成排”,应位于热带地区,据此可判断可能位于台湾。第2题,渡海来此之前,这里应该人烟稀少而森林覆盖率高;由于人口增加,为获得充足的粮食,开垦耕地种植水稻;则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植被。 答案:1.B 2.D (2019·唐山模拟)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 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 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 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3~ 5题。 3.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4.此路段冷季( )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5.该铁路线可能是( ) A.青藏铁路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 解析:第3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 ℃,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00-18:00的白天,则D错误。第5题,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5 ℃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 答案:3.B 4.C 5.A (2019·合肥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6~8题。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测试: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38讲中国地理概况作业.doc

课时作业 (2018·湖北七校联盟模拟)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 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 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回答1~2题。 1.石头屋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 ) 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B.屋顶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 D.石头压瓦——防大风 2.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地降水少主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 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岛多台风灾害,则石头压瓦、窗户小等特征,目的都是防大风危害, 则D正确、C错误;福建位于亚热带,一般不需要保温,则A错误;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则B错误。第2题,该地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山脉阻挡夏季风,则A错误;亚热带海岛利于发展渔业、旅游业,风力强劲可发展风电产业,则B正确;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则C错误;台湾山脉对台风阻挡作用较弱,该地夏秋易遭台风灾害,则D错误。 (2019·河北五校联考)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酒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用途广泛。其中白酒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发酵容器为例,清香型用的是缸,如山西汾酒。清香型酒的酿造技术传 到陕西后,直接挖坑用黏土糊内壁,用土窖酿酒。泥土产生的细菌使酒产生香气,于是就有了浓香型白酒。因追求清香型风味,陕西人想出了“毁窖”的办法,每年把土窖的泥挖掉一层,添上新土以避免细菌大量 繁殖。后土窖发酵的技术传入四川盆地,人们同样使用“毁窖”法,但却不能达到毁窖的目的。再后传入 贵州,人们用“石壁泥底”窖酿酒。据此完成3~4题。 3.在四川“毁窖”酿酒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可能由于( ) A.土的矿物质不同B.当地的气候暖湿 C.当地酿酒时间长D.土中的细菌不同 4.在贵州建“石壁泥底”窖除考虑控制细菌外,另一主要目的是( )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区域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D阿里山 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BCD 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池分别属于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 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 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 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 B、海滨 C、北戴河海滨 D、海滨 12、至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04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A、54 B、199 C、177 D、99 13、四绝是指________。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考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考点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 .(2014北京卷)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等高线及高程 400m 200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2)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考点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4.(2014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锋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1)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2824100°104° 108° 第4题图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参考答案 1. (1)(6分)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12分) 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2.(12分)(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 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 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3.【答案】 (1)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2)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1)联系图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积雪量、风速角度去分析。 (2)联系清洁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水能和沼气。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气候、能源 4.(1)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中国旅游地理课后题目整理 (1)

第二章 选择题 1、在海边看日出,能观赏到红日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色彩渐渐变化,金光万道,光彩夺目,这是属于()旅游资源。 A天气B天象C气象 2、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具有() A空间特征B美学特征C文化特征 3、中国最大、保存最好的哥特式建筑在() A北京西什库教堂B上海圣三一教堂C广州圣心大教堂D上海松江圣母大教堂4、下述旅游景点中有“火山地貌博物馆”之美誉的是() A五大连池B雁荡山C镜泊湖 5、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对()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A天气B气象C大范围气候 6、下列哪个要素是自然中最富有活力和生气的要素?() A水光山色B气象与气候C生物景观 判断题 1、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都属于无机物,由他们构成的风景景观也有动静的变化,但这种动静的变化主要是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自然运动过程,是无生命的。() 2、自然环境的演化也会给城市的发展产生制约甚至是破坏性作用,导致城池遗址的形成。() 3、建筑物的体量可以用开间来反映,开间越多,题量越大,等级越高。() 4、构成气候气象的各种要素,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雾等,不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的功能,而且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5、一些景区内,作为主景的并不是地质地貌的物质形象和塑造,但由于有了这些地质景观的合理搭配,却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从而强化了主景的美学特征,使山更秀,谁更美,园林更自然和谐。() 6、水体资源既可以观赏又可体验、参与,因此对于水体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颇具优势。旅游者也总对水给与青睐和厚爱,观水、戏水、漂流总是情趣无限,魅力不减,水总是能给人们刺激和愉悦的感受。() 第三章 选择题 1旅游地理区常以()为轴心。 A中心城市B骨干名胜C 交通要道D经济发达区 名词解释:旅游地理区划 第四章 选择题 1、我国三大瀑布之一的吊水楼瀑布位于() A松花江畔B镜泊湖边C长白山区D河西走廊 2、我国雾凇景观最壮观,最典型的城市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 一、知识讲解 (一)北方地区 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B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从干湿状况上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湿润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 4.植被:以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5.河流:黄河、松花江、辽河、汾河、渭河。 6.资源:以煤、铁、石油为主。 7.工业基地:有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8.城市: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太原、西安。 (二)南方地区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2.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5.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6.城市: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 (三)西北地区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图中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温差大,从干湿状况上看,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最长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 4.植被: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资源: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石油、稀土。 6.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四)青藏地区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渤海海底的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属浅海大陆架。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 2.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原因: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的热量少; ②北方邻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拉大了南北温差; ③我国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具有阻挡作用。 3.我国夏季气温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此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4.夏季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5.夏季最低气温处:青藏高原。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所以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6.华北“春旱”的原因: ①春季华北地区降水稀少;②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此时,正是华北地区春播和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用水量较大,因而显得旱情更为严重。 7.长江流域7、8月份“伏旱”的原因 梅雨过后,7、8月份,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空气性质单一,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旱情严重。 8.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原因: ①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 ②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③正常年份,北方有春旱、夏涝;江淮地区有梅雨和伏旱。 9.黄河河口以上河段,水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补充在课本P104) 特点:逐渐减少。 原因:①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②沿途土质疏松,下渗严重。 ③几乎无支流注入。 ④人文因素: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10.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原因: ①位于台湾山脉迎风坡;②夏季东南季风和冬季东北季风从海洋带来充足水汽③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11.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托克逊,原因: 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隘中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 A、嘉峪关 B、居庸关 C、八达岭 D、山海关 2、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 B、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 C、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D、安徽——九华山——文殊菩萨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壮族 4、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是() A.、重檐庑殿式 B、重檐歇山式C、重檐攒尖式D、重檐悬山式 5、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鼎盛,形成“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特色是在()时期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6、古代路桥中用于邮递的是() A、驰道 B、驿道 C、栈道 D、堠道 7、下列园林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A、北京恭王府 B、苏州拙政 C、承德避暑山庄 D、广东顺德清晖园 8、有官办第一寺之称的是那一座寺庙( ) A、洛阳白马寺 B、河南嵩山少林寺 C、杭州林隐寺 D、苏州寒山寺 9、有中国国粹之称的文化艺术是() A、中国画艺术 B、中国书法艺术 C、中国刺绣艺术 D、京剧艺术 10、涅槃节是()宗教的节日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1、有童话世界之称的著名旅游景点是() A、安徽黄山 B、四川九寨沟 C、青岛崂山 D、台湾阿里山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巢湖 13、有温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A、山东济南 B、福建福州 C、浙江杭州 D、江苏苏州 14、有七朝都会之称的古都是() A、西安 B 、北京C、洛阳D、开封 15、下列祭祀建筑中级别最低的是() A、武侯祠 B、关帝庙 C、天坛 D、孔庙 16、虎狮图是()代表作品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17、有千佛洞之称的我国古代石窟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天水麦积山 18、“黄肠题凑”是()时期出现的陵墓建筑形式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19、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意义的世界遗产的景区是() A、庐山 B、黄山 C、泰山 D、武夷山 20、“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描写的是()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基础练 普洱茶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工艺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渥淮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据此完成1~3题。 1.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发酵B.传统经验丰富 C.运输时间缩短D.原料优质丰富 2.普洱茶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企业协作B.共用基础设施 C.提高企业知名度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 解析:第1题,“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说明马驮时代发酵时间长;而“如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时间大为缩短,由于不能很好地发酵,所以促使发明“渥堆发酵”技术来缩短发酵时间;故C正确。第2题,“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是发酵的环境,而该地位于云南最南端为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夏秋季节降水多不适合。第3题,“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看中此地的主要目的是发酵,而发酵受水热条件影响很大,故当地独特的环境是设厂的关键。 答案:1.C 2.A 3.D (2020·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4~6题。

区域地理第二章第2讲

第2讲中国人文地理 一、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人口 1.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区: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____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的人口 (1)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____。 (2)人口分布 (3)人口政策 ①基本国策:。 ②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 ③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 (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二、中国的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 东部地区种植业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 林业东北、____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部地区畜牧业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____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1)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 水稻:秦岭—淮河以南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和 之间 (2)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花生:山东、河南油菜: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 省区,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茶: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

3.面临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4.解决措施 (1)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3)科技兴农。 三、中国的工业 1.工业的空间分布 (1)京广、______、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______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______、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________、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 2.高新技术产业 (1)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______分布特点。 (2)开发区开发差异???? ? 沿海→科技园型 产业 →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四、中国的交通 1.分布?????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______运输。 3.水运 (1)海运??? 沿海航线? ?? ?? 北方沿海航区以 、大连为中心南方沿海航区以 为中心远洋航线:包括东行、西行、南行、北行航线 (2)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4.主要的国际航空港:北京、______、广州。 5.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出行目的 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 、价格、时间效益 考点一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条件 典例导入 1.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公顷),回答(1)~(2)题。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七章中国地理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 (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环湖分布 D.呈“之”字形爬升 2.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长流,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 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 3.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干旱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区,交通线必然沿人口、城市分布。图示涝坝“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涝坝所在地为人口主要分布区;据此可判断交通线走向为东北—西南。第2题,“四季长流”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而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性,降水、高山冰雪融水都不具有全年稳定性,故D正确。灌区建设调蓄工程的目的是保证夏季农田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对冬季水源作用很小。第3题,②处的机电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电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②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 答案:1.B 2.D 3.B

(2020·常德调研)2017年4月1日,“在南海边画一个圈”的历史画面正式重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将雄县、容城、安新这三座紧邻京津的县城纳入统一规划,成立雄安国家级新区。读雄安新区、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对比表,回答4~6题。 A.技术发达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D.地价较低 5.为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雄安新区首先需要改善的是( ) A.基础设施B.劳动力素质 C.科技水平D.社会治安 6.雄安新区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相比,在成立初期承接产业转移中可能面临的不同问题是( ) A.产业基础薄弱B.环境污染严重 C.缺乏政策支持D.矿产资源缺乏 解析:第4题,雄安新区邻近京津地区,是由过去的三个县区合并而成,交通和技术条件不如京津地区,故A、B错;雄安新区离京津地区近,劳动力的空间移动成本低,并且京津地区人口总量更大,所以雄安新区不具备劳动力数量优势,故C错;雄安新区由县区合并而成,地价低于京津地区,故D正确。第5题,雄安新区由县区合并而成,基础设施较差,首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来吸引产业的迁入,故A正确;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不是短期能够改善的,而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很好,不会成为产业迁入的制约条件,故B、C、D错误。第6题,雄县、容城、安新三座县城当前的产业基础好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经济特区,三区都有国家政策支持,深圳和浦东当地矿产资源缺乏,故A、C、D错误;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会有一定的环境污染,故选B。 答案:4.D 5.A 6.B (2020·辽源模拟)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精品解析: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区域地理第2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解析版)

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乙、丙分别表示人口的()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2. 有关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B. 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 C. 劳动力短缺 D. 大量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答案】 1. D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在表示人口增长的数据中,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是正值,所以人口出生率最高,对应甲,B、C 错。20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对应乙。死亡率维持在低增长水 平,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有上升趋势,对应丙。所以D对。 【2题详解】 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增长模式为现代型,A错。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B对。现阶段我国没有劳动力短缺 问题,C错。大量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D错。 考点: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方向。

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争取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河西走廊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 A. 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 B. 处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 C. 地形狭长,形成峡谷效应 D. 沙漠广布,风力受阻力小 4. 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业。当 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利用技术不成熟 B. 产业转型起步晚 C. 生态环境限制大 D. 远离市场输电难 【答案】 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 因是地形狭长,形成峡谷效应,所以C正确。 【4题详解】 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 业,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远离市场输电难,所以D正确。 【点睛】能源开发是指勘探能源资源,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自然矿藏,建设水力、 火力、原子能发电站以及探索和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生产技术经济活动。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一个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 通量变化情况。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1、旅游资源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包括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旅游路线与项目设计规划,旅游促销与客源组织规划,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规划,旅游行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