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

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

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
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

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和与积的奇偶性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说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说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摸奖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从这两个口袋里各摸一个乒乓球然后把乒乓球上的数加起来结果是多少?中奖图中相应数字的礼物就是你的

3、学生试过后都没有得到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4、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谢谢”都在奇数的位置上“奖金”都在偶数的位置上每次摸出的两个球上的数相加结果都是奇数所以只能得到“谢谢”而得不到奖金

5、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奇数+偶数=奇数(板书)

(二)探究与发现1: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刚才我们摸奖游戏中的数只是10以内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学生借助计算器用大一些的数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2、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

(1)猜一猜:打开数学书任意翻到第几页,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说一说: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3、奇数+偶数=奇数那么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呢?你也用举例的方法找找规律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板书)

4、知识运用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0389+xx

11387+131268+1024

(三)探究与发现2: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你发现了什么?

(1)268+1024再加6再加30再加96再加712……

(2)11387+131再加5再加43再加89再加253再加387……

(3)1+2+3+4+5+6+7+8+9+10

(4)31+22+3+14+25+6+72+89+10

2、任意选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看看加数中有几个奇数学生填写活动表

观察举的例子再讨论一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

规律1: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规律2: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3、知识的运用:判断加法算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1+3+5+7+……+191+3+5+7+……+291+2+3+4+……+100

(四)自主探究: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1、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

2、学生举例探究小组讨论发现

3、教师总结:

规律1: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规律2: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五)回顾与反思

回顾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说教学目标:

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说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说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结论

说教学准备:数学

说教学过程

(一)摸奖游戏导入

摸奖规则是:掷骰(tóu)子得到点数A就从标有数字A的格子向后走A格,每个格子里都有奖品走到一格,格子里的奖品就是你的(出示图)

摸奖后发现得到的奖品的价值都是低于摸奖的费用贵重的却一个都摸不到

手气差?还是有猫腻??

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能弄清背后藏着一些什么呢刚才出示的课题?谁能说说

出示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

看到课题(板书:奇偶性)思考:什么是奇偶性?能说说你的理解(“和”与“积”其实就是得数“奇偶性”就是它是奇数还是偶数)我们是怎样判断奇数和偶数也就是它们的特点?(说明:我们今天研究的数都是一些不是0的自然数的和与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谁决定的是否会否存在一些规律

(二)自主探究指导交流

1.研究和的奇偶性

猜想:谁能决定着和的奇偶性(板书:和)怎样验证?(列举加数的奇偶性能否决定和奇偶性)

2.填表

出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判断和的是奇数还是偶数(也就是和的奇偶性)

学生完成表格并汇报填写结果(选三个算式填写)

你选的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相加后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回答板书:奇+偶奇、奇+奇偶、偶+偶偶)

有和他列举的一样的?也是……结果和他说的一样

3.这个结论看来像是正确的老师还有点怀疑(在板书空格处加上“?”)在同学们完成表格时老师就在思考:刚才用的是“列举”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画图也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啊

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

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看来大家理解有点困难用画图表示:

“奇+奇”“偶+偶”的和的奇偶性除了列举我们也能通过奇数

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三)回顾与反思

通过列举和画图我们验证得到和的奇偶性的规律看看老师表里

填的是些数它们的和是否和你们判断的是一样(分三种情况出示奇偶、奇奇、偶偶实际上找的是一些大数来验证)

现在可以把板书改一改了吧(把板书中“?”改成“=”)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谁有关系?看来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有些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要有猜想再通过举例来验证(板书:举例、验证)

(四)运用与拓展

1.老师打开数学书学生猜想: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呢?你能通过发现的规律说说原

因?(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

写出三个连续自然数连加求和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用学到

的规律解释?(出示:(1)奇+偶+奇、偶+奇+偶)

我们写出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是两奇一偶、或一奇两偶如果是

三个任意自然数那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举例(出示:(2)奇+奇+奇、偶+偶+偶)验证:再写连加求和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的算式中有

几个奇数几个偶数?在这些算式后面再增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还是偶

数变了?换成增加一个奇数呢?看来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了有什么关系?(出示: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2.1+3+5+…+27+29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解题的关键?

小结:我们通过列举或画图发现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接着研究多个数相加又发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什么关系说说

3.出示:1×3×5=8×4×10×2=1×2×3=3×5×7×2=

轻松一下口算判断积的奇偶性(一题一题的出示再板书一道大数目相乘算式判断算不出能判断?)整体出示四道口算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积是奇数?什么情况下积是偶数?

解释:算式中有偶数那一定是2的倍数则积就一定是2的倍数小结:从积的奇偶性规律探索过程中清晰的发现:我们多写一些算式进行比较后就能发现规律;而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我们要掌握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通过举例并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五)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了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1)补充:五(11)班56人如果男生人数是奇数则女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男生人数是偶数呢?

(2)说明:摸奖游戏内幕

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教育技术专业的邓彩红,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函数的奇偶性。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3.2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起始课程,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重要模型,函数的奇偶性是除单调性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为我们之后学习它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性密切相关联,而且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作好了坚实的准备和基础,也常常使复杂的不等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对于探索函数的奇偶性有良好的认识基础,而且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函数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使用抽象的数学语言表示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这些具体的几何特征感到一定的困难,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教会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理解其几何意义。 (2)能够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4)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精确化和数学化过程,体会数学化原则这个重要的数学原则。 (2)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及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也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变化规律,数列运动变化的唯物主义辩证观点。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几何意义及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对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从图形表象到具体的数量关系这个精确化、数学化过程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注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3、在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学习方法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方法。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情境,因此我将先从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引入,比如建筑物、汽车标志、蝴蝶等具有对成性的图形。“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新课。 (二)逐步探索发现新知 在这个步骤中,将通过2x (和| ) x f= x f=两个具体的函数来引入观察这 (x ) | 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对于它们的几何特征又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

【K12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 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第十三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 第50~51页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 数还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 2.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想、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 、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归纳规律。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算式举例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回顾激活。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想一想,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2.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1+3+5+ (29) 提问: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判断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你是怎么想的? 对于判断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引导:研究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是和的奇偶性问题。(板书:奇偶性)这里加数比较多,又都是奇数,得数到底 是怎样的数呢?如果加数更多会怎样呢?这样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像这样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人 手开始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0(板书:解决复杂问题从简单问题人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和与积的奇偶性(用)

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可以提醒:两个数相加 1、三位数+一位数 2、三位数+三位数 3、整百整千数+整百整千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三、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抽奖游戏——现金大奖,中奖概率50%. 1.现金500元 2. 3.现金300元 4. 5.现金100元 6. 7.现金100元 8. 9.现金300元 10. 11.现金1000元 12. 2、介绍游戏规则,掷骰子,按掷到的数加两次,得到的和是几,那个数所对应的奖金就归你。 师:明白规则了吗?谁愿意试一试。 学生举手回答。 3、找三四个学生试过后都没有得到,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4、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奖金”都在奇数的位置上,“”都在偶数的位置上,你们随意说出的数加两次结果都是偶数,所以只能得到“”,而得不到奖金。 5、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6、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刚才我们抽奖游戏中的数只是很少的一些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二、初步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填入课本50页的表格中。展示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 老师进行板书: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2、.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你能利用这些规律做一些判断吗? 出示多媒体:不计算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生:10389+2004结果是奇数。因为10389奇数,2004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 3、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生: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 三、引导启发: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你们还想知道奇数、偶数在加法中的规律吗?想知道哪些? 2、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3、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自己预习的举例。 1+2+3+4+5+6=21(加数中有3个奇数,和是奇数) 10+11+12+13+14+15+16+19=110(加数中有4个奇数,和偶是数)9+8+7+6=30(加数中有2个奇数,和是偶数) 4、师: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或偶数个时,与和的奇、偶性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 5、教师总结:几个不是0自然数相加,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个时,和一定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个时,和一定是偶数。(板书) 6、练习:1+3+5+7……+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师:1——30的自然数一共有30个,其中任意一个奇数的后面一定是偶数,所以奇数的个数与偶数的个数正好同样多。也就是说,这里奇数的个数正好是30的一半,15个。所以它们的和是奇数。 四、自主获得: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1、师:刚才我们发现的都是和的奇偶性,如果是几个数的乘积,也会出现像上面这样的一些规律吗?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揭西县棉湖中学 林松彬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A 版必修1第一章第3节第2课时“函数的奇偶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奇偶性”是人教A 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和及和21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 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从课堂反应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f(-x)=-f(x)或f(-x)=-f(x)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

最新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 初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 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 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重点:能判断两个数或几个数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过程: 一、填空(温故知新): 1、个位上是、、、、的自然数是奇数。 2、个位上是、、、、的自然数是偶数。 二、转盘游戏: 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转盘游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转盘(出示 转盘),现场摇奖游戏!当场发奖品。 转盘游戏(1):规则:旋转一次,快速说出指针指着的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 是偶数。如果你转到的两数和是奇数的有奖品!(指3生摇奖) 转盘游戏(2):规则:旋转一次,快速说出指针指着的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 是偶数。如果你转到的两数和是偶数的有奖品!(指3生摇奖) 2.师:为何游戏(1)有的中奖,有的没中奖,而游戏(2)的全没中奖呢?谁 能揭示这2个转盘游戏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 昨晚预习了,谁先来解答“独立探究”的内容。 三、学习探究(自学数学书第50-51页): (一)、独立探究:任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 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生回答,师或生填表。 板书: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2).师:我们能否验证上面所说的正确性呢?一起来验证一下。 (3).验证:A.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的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学生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计算的时候,精力集中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 前面几册教科书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教材的安排是先研究和的奇偶性,再研究积的奇偶性。在研究和的奇偶性时,给学生的指导比较多,过程与方法的安排比较细致。而从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 和的奇偶性分两段研究。第一段研究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第二段研究多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不把0放在研究范围内,是因为0和一个数相加或相乘,得数都有其特殊性。况且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学生已经习惯只考虑非0自然数了。 研究两个非0自然数的和,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学生每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把各人选择的加数与算出的和,填在教材设计的表格里,积累研究的素材。表格里有一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填写这栏能感知整数加法的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于是产生问题:“怎样的数相加,和是奇数?”“怎样的数相加,和是偶数?”逐渐形成探索规律的心向。第二步“玉米”卡通提示学生“观察填好的表格,说说你的发现”,引导他们初步寻找规律。“辣椒”“蘑菇”“萝卜”三个小卡通的交流代表了众多学生的发现,是这一步活动应该达到的程度,否则会影响下一步的研究。不过,教室里学生的交流还需要经过适当整理,才能像三个小卡通那样有条理。其实,“辣椒”卡通是讲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蘑菇”卡通是讲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教学时,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整理规律,培养表达规律的能力。第三步继续举一些两个数相加的例子,验证刚才的发现。这时举例验证,要指向规律来设计,至少应有三道加法题,分别是两个偶数相加、两个奇数相加、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相加。这样不仅全面验证初步的发现,还能加深对规律的体验。第四步联系实例进一步体验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打开数学书,左、右两页的页码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这样两个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能够作出这种判断,把两个数相加的计算能够证明判断是正确的。

教师资格证说课模板——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A 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函数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辅手段,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奇偶性”是人教A 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第2小节。 奇偶性市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x x f =和()x x f 1=及()2x x f =和()x x f =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比较系统的介绍的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x f x f -=或()()x f x f -=-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及格式。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奇偶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性》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第十三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 第50~51页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能判断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能说明理由。 2.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与猜想、验证,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内容是具有规律的,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产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归纳规律。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算式举例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回顾激活。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想一想,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2.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1+3+5+ (29) 提问: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判断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你是怎么想的? 对于判断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引导:研究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是和的奇偶性问题。(板书:奇偶性)这里加数比较多,又都是奇数,得数到底是怎样的数呢?如果加数更多会怎样呢?这样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像这样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人

手开始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0(板书:解决复杂问题从简单问题人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引导:现在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先研究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大家自己举几个例子看一看:每次任意选两个不是o的自然数,算出它们的和,填在课本上表格里,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仔细观察、比较得数和算式,想一想两个数相加,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什么情况下和是偶数? 大家看一看,你的计算的结果都符合刚才交流的结论吗? 引导:现在请大家再举一些例子验证一下,看看上面交流的结论到底对不对。(学生举例) 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情况,通过先举出例子,再观察比较,发现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与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如果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板书: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 (2)判断:任意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是奇数? 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说明:两个加数中只有一个奇数,和是奇数。 2.探究几个数连加和的奇偶性。 (1)引导:我们已经发现了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的和的奇偶性的特征。那要是任意3个、4个,或5个、5个以上的不是0的 自然数连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请大家分别选几个写成连加算式,填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表格里。先观察算式里加数各是什么数,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算一算,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课题:《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 教材:必修1(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奇偶性(1)”。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教学效果反思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奇偶性是学生在学了函数的概念和单调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函数图象整体对称性的.学习本节课对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以及为后面进一步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内容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根据我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的面向完中,学生素质较差,认知能力较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喜欢数学,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享受乐趣。由于学生刚上高一,很多同学还处于适应阶段,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循序渐进,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并能熟练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推导问题;能应用奇偶性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西关小学刘换琴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经历和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活动,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 奇数不是2的倍数;偶数都是2的倍数. 活动一:初步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填入表格中。 提示:举例时要考虑全面,尽量列举不同类型的算式。 说说你的发现:

老师进行板书: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2、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想一想: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你能利用这些规律做一些判断吗? 出示多媒体:考考你,不计算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 103891+20034:_______ 11387+3597:_______ 24598+3942:_______ 14592+32451: _______ 活动二:引导启发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我们刚才通过了举例、猜想、验证等过程发现了两个数和的奇偶性的规律,你们还想不想知道好几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2、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提示:举例时要考虑全面,尽量列举不同类型的算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学情分析: 主要包括: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可是对于两个数或者多个数和的奇偶性也许会有一些直观的数学经验支撑。但是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两个数和的奇偶性的三条规律和多个数加相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规律存在的必然性,从众多的规律中提炼出一条本质规律: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并能运用这种探索规律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尤为重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和的奇偶性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积累探索活动经验。 2、学生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的奇偶性规律存在的道理,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 教学用具: PPT课件、板贴、学习单 教学过程: 1、第一学时 2、教学活动 一、初步探究,引入主题 师:同学,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就能够提 出和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奇数和偶数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生: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师:如果你的学号是偶数,请举起你的左手,如果你的学号是奇数,请举起你的右手。有没有没举手的?有

没有举两只手的?师:看来一个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原来我们研究的是一个数的奇偶性,那么,几个数相加,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的奇偶性。(板书课题)【反思: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奇数、偶数的概念,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铺垫,同时,能过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引发探索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学习需求。】 二、合作研究,明其数因 1.游戏激趣,引发猜想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鸡蛋撞地球的游戏吗?那这节课我们来玩一把。听!(画外音:鸡蛋和地球各表示一个不是零的自然数。)想一想,当鸡蛋撞击地球之后,两数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师:请大家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学习单。看到学习活动一。鸡蛋和地球分别表示一个不是零的自然数,请你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加数加数和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我的发现 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进行汇报。 生:我的例子是1+2=3,3是奇数,5+7=12,12是偶数,2+8=10,10是偶数。5+8=13,13是奇数。我的发现是,只有奇数和偶数相加和是奇数,其他的情况都是偶数。生:我有补充,老师说得更简单点就是,两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偶数与奇数相加。和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你们看。5+1=6,和是偶数,而6+1=7,和是奇数。 生:不对吧,5+1是两个奇数相加,不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生:我看错了,谢谢你的提醒。 师:谁来总结两个数相加,和到底是有几种情况。 生:可以总结成几个算式,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教师进行板书)【反思:借助游戏“鸡蛋撞地球”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从游戏中学生发现规律“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学生的发现看似在猜,实质是对数的运算结果的一种直觉。】 2.自主探索、提示规律 (1)初探—举例师:通过游戏我们提出了3点想法,告诉大家,没有经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奇偶性》,下面我分别从教学内容的解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问题的诊断、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 教学内容的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1.3.2节《奇偶性》,主要内容是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从知识结构上看,函数的奇偶性既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内容的基础。研究函数奇偶性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理解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和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培养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设想通过以下四个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 1.用图象表述奇偶性:通过设置情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图象的对称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对概念的理性认识做好铺垫。 2.用文字概括奇偶性: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由“形”到“数”认识,使得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研究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3.用符号描述奇偶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准确定义奇(偶)函数; 4.对函数性质的思辨: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导学生对函数奇偶性、单调性探究的过程进行类比和辨析,进一步精致所学的概念,培养思辨能力与类比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有: 1.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知识; 2.之前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单调性,经历了单调性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和与积的奇偶性资料讲解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修订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科书第50-51页。 【教材简析】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计算的时候,精力集中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 且前面几册教科书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研究重点问题 1.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转盘游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转盘(出示转盘),师生进行摸奖游戏:快速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有奖,速度慢的没奖!(师当场发奖品)(第一次尝试) 2. 提问:为什么你判断的这么快? (预设)生1:我是口算的。(师:哦,看来你的心算本领很不错) 生2:我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师:你选择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的) 生3:我是看奇数+奇数=偶数。(师:你能选择一个例子具体说说看吗?) 预设:如果说不到和的奇偶性, 师:大家都是用算的,那还有没去其他的办法呢? 如果学生说到和的奇偶性,师:你真善于发现,刚才的同学都在关注结果,你关注到了两个加数的特点。(板书学生说的)是像他说的那样吗?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发现,(打问号),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如何来验证?(举例)是啊,举例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板书:举例) 师:我们不如再多举些例子来看看。(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同桌两先互相说说,也可以在本子上写写。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

2015苏教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校:开阳三小执教教师:陆安菊执教班级:五(2)执教时间2016 年 4 月学科: 数学年级:五年级时间:2016年4月21日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p50-51)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举和验证等方法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步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2.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塑造学生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首先是手心向下, 然后翻过来,再翻过去手心向下……如此反复,谁知道翻过5次后手心向哪里? 生游戏,6次呢? 小结,揭示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和的奇偶性 1.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讨论,交流。 2.完成p50上面的表。之后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指出: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与偶数相加,和是奇数。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 3.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4.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的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

以验证。 讨论:(1)你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 (2)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交流后,小结。 (二)积的奇偶性 1.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自己寻找探究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小结: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三、总结全课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作业设计(1)1+3+5+7+……+19 (2)1+2+3+4+……+100 (3)1+2+3+4+5+6+7+8+9+10 (4)31+22+3+14+25+6+72+89+10 板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的奇偶性 偶+偶=偶 奇+奇=偶数 奇+偶=奇 积的奇偶性 奇×奇=奇 偶×偶=偶 偶×?×?……?=偶 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重点是放在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这节探索规律的课正是基于以上的基础开始的。我们知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袁辉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奇偶性”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必修1第一章1.3.2 函数的奇偶性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整个高中的教学始终,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函数的奇偶性是描述函数的整体性质而且为后面学习指数,对数,幂函数的性质做好了坚实的准备和基础,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沿用了处理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即先给出几个特殊函数的图像,让学生通过图像直观获得函数奇偶性的认识,然后利用表格探究数量变化特征,通过代数运算,验证数量特征对定义域中任意值都成立,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掌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四教学方法 由于函数的基本性质相对比较抽象,教师要创设丰富的知识背景,营造层层深入思考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理解数学概念,在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函数图像表格与解析式相互使用,强调概念产生发展的过程 五学习方法 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自主探索,观察发现,自主建构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几何画板、实物投影仪等)辅助教学 七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观察下面三张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猜想—验证—结论”的研究方法,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游戏一、师:我们来玩个数学游戏,我写数,请你快速说出是奇数还是偶数。教师逐一板书下面各数,让学生判断。 13 57 48 100 3 游戏二、师:接下来我们来玩翻书页的游戏。我报一个数,你们来翻书,要求是使左右两页的页码之和等于我报的数。开始! 13、57、48、100…… 小总结: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师:看来,这里面还隐藏着很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和的奇偶性)(质疑。) 二、自主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师:你准备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大家出出主意!(板书:举例) 师:正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易”。我们就从简单的两个数的和开始研究。(板书:简单) 展台展示学生举出的例子,学生自主探究后,组织展示和交流。 师:谁来再举一些例子试试看?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发现和的奇偶性与什么有关?师:感觉不错!和的奇偶性与加数的奇偶性有关。回到课前的翻书游戏,想想为什么不能翻到页数和是48、100的连续两个页码呢? 生:相邻的两个页码,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它们的和一定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 师: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加数有关。 三、探究多个数和的奇偶性 1.提出猜想。 师:刚才我们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的奇偶性有关。如果给你 3 个加数,你还能判断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师:他是算出得数再判断的,有更巧妙的方法吗?“介绍‘看个位,算个位’的方法” 2、再学生探讨,让学生理清三种情况,(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3、验证猜想。 出示活动要求: (1)分组实施验证,按1、2组研究奇数+奇数,3、4组研究奇数+偶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用)资料讲解

和与积的奇偶性(用)

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可以提醒:两个数相加 1、三位数+一位数 2、三位数+三位数 3、整百整千数+整百整千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三、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抽奖游戏——现金大奖,中奖概率50%. 1.现金500元 2.谢谢 3.现金300元 4.谢谢 5.现金100元 6.谢谢

6.7.现金100元 8.谢谢 9.现金300元 10.谢谢 11.现金1000元 12.谢谢 2、介绍游戏规则,掷骰子,按掷到的数加两次,得到的和是几,那个数所对应的奖金就归你。 师:明白规则了吗?谁愿意试一试。 学生举手回答。 3、找三四个学生试过后都没有得到,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4、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奖金”都在奇数的位置上,“谢谢”都在偶数的位置上,你们随意说出的数加两次结果都是偶数,所以只能得到“谢谢”,而得不到奖金。 5、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6、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刚才我们抽奖游戏中的数只是很少的一些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二、初步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填入课本50页的表格中。展示学生回去预习的作业。 老师进行板书:

苏教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和与积的奇偶性公开课教学设计学校:开阳三小执教教师:陆安菊执教班级:五(2) 学科: 数学年级:五年级时间:2016年4月21日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p50-51)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举和验证等方法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步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2.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塑造学生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首先是手心向下, 然后翻过来,再翻过去手心向下……如此反复,谁知道翻过5次后手心向哪里? 生游戏,6次呢? 小结,揭示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和的奇偶性 1.你能说说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讨论,交流。 2.完成p50上面的表。之后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指出: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与偶数相加,和是奇数。和是奇数或偶数,与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 3.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4.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的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加

以验证。 讨论:(1)你写的连加算式中,有几个加数是偶数?有几个加数是奇数? (2)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交流后,小结。 (二)积的奇偶性 1.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自己寻找探究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小结: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三、总结全课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作业设计(1)1+3+5+7+……+19 (2)1+2+3+4+……+100 (3)1+2+3+4+5+6+7+8+9+10 (4)31+22+3+14+25+6+72+89+10 板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的奇偶性 偶+偶=偶 奇+奇=偶数 奇+偶=奇 积的奇偶性 奇×奇=奇 偶×偶=偶 偶×?×?……?=偶 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重点是放在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这节探索规律的课正是基于以上的基础开始的。我们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