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关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关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关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关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西北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国庆

我指导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并为他们讲授有关中国近

代史课程,迄今已经有近二十年时间。古代圣人云:教学相长。对此,我有深切体会。研究生们敏捷的思维、跃动的思想火花和无畏的创新意识,都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研究生在与我的交谈中提出了不少新问题,有的我回答不了,这就促使我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工具书,或者请教其他老师;他们提出的某些理论问题也引起我深入的思考。实际上,我的某几篇文章就是我在与研究生的讨论中构思出来的。历届研究生中也有同学提出一些相同或者相近的问题。比如,研究生应当具备哪些学术素养;怎样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答辩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都是很大而且带有抽象性的问题。依我的学术功力来谈论以上这些问题,显然有些不够水准。但是我愿意就我所知道的、或者我所理解的、或者我认为应该怎么做的,谈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我谈论的这个问题是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因为只有学位论文才是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最终检验,因而它就显得更加重要。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三年学习的最后环节。首先,我想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

读期间学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换言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过程并不仅仅限于对研究生所写论文的内容来提问题,而是要通过对这篇论文的答辩来考察一名学生在本专业领域所能达到的学术水平。如果答辩的时候涉及到任何与专业有关的问题,我以为都是正常的和必要的。如果是一名作者向刊物投稿件,编辑只能就这篇论文本身的质量加以取舍,他没有办法了解这位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内的整体研究水平。但是,学位论文答辩则必须考察学生在本专业内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事实上,对于一位有较高造诣的编辑,他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来判断某一篇论文的作者在本专业领域的学养情况。例如,你写一篇研究康有为的学位论文。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你的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那么就要透过你对康有为的研究成果,看出你对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学术素养如何,功底如何。如果在答辩时,有人问到中国近代尤其是清末的社会经济情况怎样,或者问到《清史稿》一书的大致情况,或者问到清代的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怎样,或者问到什么总理衙门、军机处等问题的话,本论文的作者就应该做出完满回答。因为这几个问题与研究康有为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并没有超出作者的专业范围,甚至可以说与研究康有为有直接关系。如果不了解这样几个问题,那么这篇论文的质量也就成了问题。另外,我想在近代史学界,大概没有人一生只是研究康有为

一个题目。对于与康有为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问题也应当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那么,究竟在学位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和学校有关方面对研究生都进行那些方面的学术考察呢?也就是说一名研

究生应当具备什么具体的学养呢?我的认识是:考察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基础训练状况和独立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所谓理论水平,就是研究者自身所具备的学术或者理论的水平。我自己的学术和理论水平不高,经过三十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还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并且试图运用到学术研究实践之中。学术界在对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中,都产生了不少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论著。通过对这些学术专著的学习,我们可以间接学到有关历史学或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研究生对一些理论问题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或者还摆脱不了死记硬背的老一套学习习惯,出现一些教条主义的倾向,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难免的。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不是直接的模仿。在我所见到的学术论文中就有“公式主义”的毛病,喜欢套用别人的著作,给人以东施效颦的感觉,因而没有说服力。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提高水平,尤其是提高

理论水平。对此,有人认为,学习历史就要多掌握史料,多考证,学习社会学就是要多做调查研究,收集问卷或访谈记录,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实学”,所以就轻视理论学习,以为所谓理论就是讲空话,无益于历史研究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也就不愿进一步理解和钻研理论,这就不是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态度。我见到有的学术论文,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是套用某些权威或者不权威的著作中的那些话,这些文章的理论与历史实际或现实社会完全不相关,千篇一律,似曾相识。这样的论文已经没有写作的必要。只要用工艺方法去装配就可以了。实际上,在国外史学界很多学者不仅是对资料非常严肃和重视,而且都认真学习哲学和其他理论,他们对世界、人生和社会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看法,恐怕找不到一本没有理论支撑的学术著作。可以这样说,在学术研究中,几乎所有问题都有理论的支撑,即使你找到了可信的资料,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考订,从而得出符合事实的历史结论或现实社会结论,这样的研究也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支撑。在你的研究过程中实际上就已经贯穿着某种理论的指导,也许有时候研究者并不意识而已。没有一定的理论就没有学术研究。

我主张学习理论,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绝不是指教条主义地照搬,更反对断章取义的做法,我是指学习理论的精髓,运用各种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

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具体分析,对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从而探讨其本质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历史家的责任就是显示一切民族的活动都是有规律的。”学习理论是为了从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中归纳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所以学习理论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单纯依靠摘引理论家们的片言只语来代替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学习和研究理论,或者学习和研究前辈学者所研究过的理论问题,我想,我们是完全有能力能够超过他们。这不是虚骄狂妄。因为我们今天所具有的理论水平应当更新,更科学。这不是说我们比他们更聪明、学识更渊博,而是因为我们有更多更好的工具书,可以看到他们没有看到的许多善本和新资料,还有很多国内外的许多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利用,特别是前人的思想受到时代的约束,也有理论上的缺失。单纯的孤立的考据,无论它如何渊博,也只能就事论事,最多只能个别地解决“是什么”,“是怎样的”问题,至多只能从历史上获得片段的经验教训。没有相关的学术或理论,就不能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将来有可能会是怎么样的”一类问题,不可能掌握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代社会人们受到的诱惑比古代人要大得多,分散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在某些方面的功夫远远不如古代学者。另外社会在发展,人们所关注的学术问题也与古代有所区别。举一个例子。经学研究在近代以

来几乎要中断了,研究者越来越少了,由于研究力量的不足,所以在很多方面还赶不上乾嘉学者,不仅因为他们能背诵经籍,甚至注疏,而且由于20世纪后期以来,经学被认为与社会现实没有什么关系,已经很少有人真正地去钻研经学历史了。日本汉学家本田成之著有《中国经学史》,其中写道:经学这门学问恐怕在中国就要失传而被保存到日本。这话看起来令人气愤,但却说明了实际问题。我们几十年来有几个人在搞经学研究呢?从某一个角度说,经学就是中国的传统学术,一部中国学术史就是经学发展史,不研究经学就没有完全搞清楚中国传统学术。

学位论文答辩还要了解你看了多少有关的必读书,特别是考察你对本专业有关的经典著作的阅读情况,以及资料的搜集整理能力和对资料进行考订的基本功。有些人一谈到考订就认为这似乎是高不可及的难题。其实,通俗地讲,考订就是对资料的二次调查研究而已,并不神秘。面对一个题目,能知道到哪些经典著作或文献中去寻找这个方面的资料。从你的论文中看你都参考了一些什么书,搜集资料是否齐全,以及是不是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判断你资料搜集和运用的能力,如果你承担某项研究任务还不知道到那里去找资料,怎么可能独立地进行研究呢?况且不仅要掌握文献、经典著作,还要了解前人和外国人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事实上,外国学者在中国问题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丰富成果,你能不能

使用外国学者的成果,还可以考察你的外文水平。目前,各国的大学生都至少懂一种外文,硕士研究生懂两门以上的外语也很普遍。如果你不了解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他们已经做出结论的问题盲目地进行钻研,结果你的结论与他们的结论是完全相同或者接近,那么你的研究就是花了不必要的功夫,完全是重复劳动。如果你的结论错了或者没有达到他们的程度,就是相形见绌了。在这里我不是说外国学者就一定是正确的,或者都是高质量的,其中也有水平不高的,也有错误的,对外国人也不能迷信,盲目崇拜。但我们应当掌握他们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便于我们参考,少走弯路。

答辩委员会还要看你的论文中引证的是不是第一手资料。比如,近些年来,有些人在著作中引用《清史稿》的资料,但是一看注解,却只是注出书名,没有注页,也没有篇章,注释一定要注意它的规范性,以备读者复核你的史料出处,以取信于人。其实不论你引的是什么时代、什么学者的文字,都应当有根有据,必须找到原文去对照一番,还要看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资料的原意。要学会搜集参考书和使用最好的本子,所以要注意对版本目录学的学习。从历史学的角度而言,我不认为版本越老越好,这要看具体情况去分析,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论文题目都与版本学或者目录学有关,参考不同版本的目的是为了校勘之用,即利用某些善本去校订那些

通行本上的错讹或被篡改之处,或借某个足本去补充通行本的残缺等等。版本校勘实际上是版本学的一些外在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史料内容的鉴定,就是你所使用的史料有多大的可靠性。例如正史、野史或者笔记,哪一类史料的可靠性最大。在历史上修史的时候,学者们已经搜集到了这些野史或笔记资料,但是并没有被采纳,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些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是很难确定的。那么今天如果再用这些被弃用的史料去反驳正史所记载的事实,就要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我们知道,古代史学是帝王将相为中心,对社会经济的记载就比较少,那么在社会问题包括社会风俗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中,适当采用野史、笔记和其他历史资料也是允许的。例如《近代稗海》一套书的资料可以参考。还有一点,即使是政治史的研究,由于正史对帝王将相的记载也多有回护,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能坚持不为帝王避讳的原则,因而我们在引用和分析正史资料的时候,也要认真仔细。对于笔记中涉及政治斗争的记载要分析笔记者在当时的处境,对他所表现的政治态度要有充分认识。在学术工作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一是要尽可能减少错误,在引用资料上,在分析问题上尽可能全面深入和系统。如果出现了错误,一是承认错误,二是有错必纠。因为鉴别史料的可靠性是很难的事情,一点也疏忽不得。别人指出了自己的错误,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核实,有错必改。我见到有的

研究生对自己的错误根本不愿承认,寻找各种理由或者借口加以掩饰或辩解,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发展和学术进步。第三点是通过论文答辩,可以了解学生知识面是否宽广。历史本来是过去了的稳定的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是极为复杂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现实社会是丰富多彩的,社会问题也是随处可见的。最近30多年来,史学界对社会经济问题特别关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我有一种直觉,就是人们在谈论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以经济的变迁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成了唯经济论。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能完全等同于唯经济史观。经济对社会的变迁虽然具有决定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应当与当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地理环境甚至宗教习俗等都有联系。比如,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与宗教迷信有关。近代的情况也是如此。无论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运动都与宗教迷信相关。那么,如果不懂一点宗教知识,只会用阶级斗争的理论进行分析,有些问题就没有办法得到解释。有些国外学者依据宗教理论知识对中国农民战争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那么我们就不能再以其使用了唯心主义理论与方法解释这样的

现象,而对其加以指责。现在我们在研究涉及农民战争中的宗教问题时,不一定非要辨别出谁是唯物主义谁是唯心主义,只要能够正确解释这样的现象,完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方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其实,研究历史也是知识面越宽越好。目前我们国内史学界有一个问题,就是学习中国历史的人不懂世界史,这样就有可能把中国孤立于世界之外,也没有办法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进行比较研究。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中国历史分为断代史或者专门史,但社会是一个横向整体,历史是一个纵向整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兴学科就是趋于交叉和渗透。有些同学只对自己所选的很小的题目感兴趣,对其他书籍的阅览很有限。学党史不懂近代史,学经济史不懂社会史,学思想史不懂政治史等等,这实际是抱残守缺、井底之蛙。同样,研究社会学也是知识面越宽越好,社会学界最近几年的进步很大,但是与传统学科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比如与传统的文史哲学科相比就有差距,甚至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相比也是后进学科,我所接触到的社会学家的水平还是偏低,但是他们都很自信,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一点。社会学家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其他学科的了解也是很有限,他们学了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学了香港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没有很好的消化,采取了拿来主义的态度,甚至鹦鹉学舌、邯郸学步,迷失了自己。这是需要社会学界认真反思的。此外,有了真实可靠的史料,对于现实社会的研究对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并掌握了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的时候,还要有较好的思辩能力和写作技巧,如何

进行分析论证、谋篇布局,组织成章,修改校订,这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缺乏训练,不会写文章;有的人所知不多,却能下笔成文。这与一个人的“输出功能”有直接关系。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总是要写得通畅一些,让人有兴趣看,能够看得下去。如果你的论文里能有一些文采那就更好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论文要有较高的质量。即所谓学术价值。一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能等同于任何一种通俗读物,仅仅在自己的论文中把众所周知的东西加以概括,算得上研究吗?研究生的论文题目是研究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心

得体会之后提出来的,如果是导师代拟的题目或者是导师同意了研究生自定的题目,导师大体上是心中有数了。研究生导师一般是学有专长的人,总希望学生的论文有自己的心得,所谓心得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研究要有创造性。学生的创见要能够站得住脚,但不是没有说服力的标新立异。是不是从未有人研究而你开拓的新的研究领域?是对新发现的史料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是不是纠正了前人或者外

人的错误而做出了更精辟的论证,还是对前人或者外人的成果进一步做了更深入更细致的分析?不管字数多少,总得在科学的意义上有点分量。即使不同意导师的论点也无关紧要。因为学术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师也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会有所发展、有

所创新,如果一个新的论点,站得住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当然是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如果你的研究成果别人不同意,而又提不出更可靠的资料加以反驳,也不能从逻辑上指出你的推理错误,没有办法推翻你的观点,那么你的观点在目前来说也可以成一家之言。即使将来你的观点被推翻了,那么你当时对此问题所做的探索、对这个问题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抹杀的。记得有一篇题为《义和团运动与封建蒙昧主义》的论文,发表在1980年的《历史研究》,很多人当时对这篇文章的观点表示不同意见。但是这并不影响此文作为一家之言而存在的学术价值,在许多学术综述和论点摘编中,都要引用这篇文章的观点。因为科学总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古人说:考证之学,譬如积薪,后来居上,因为你是站在科学巨人的肩上进行科学研究的,后人完全应当超过前人。如果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搞所谓学术创新的话,那就是很不必要的了。这就是我对历史学和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谈中国传统史学对学者的要求。

从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角度讲,历史专业研究生培育自己的学养还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即史学、史识、史德、史才。我把这四个要求也扩展到社会学专业领域里去。

作为历史学和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应当如何严格要求自己,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自己的传统。唐代大历史学家刘知几讲

过,做历史研究工作要有三种长处:一是才,二是学,三是识(这里讲的是见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后来到了清代,有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叫章学诚。他说,在这三种里,具备一种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具备三种就更难了。尽管如此,章学诚还是在这三种之外又增加了一样:史德。我们今天已经不是刘知己的时代,也不是章学诚的时代了,我们不仅应当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史学修养,还要有新的内涵和标准来要求我们真正具备这几种长处。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在史学研究中的学术成就有高有低,但是都应该要求自己具备这几种长处,否则,自己的研究工作就会有缺陷,或者没有长远发展的潜力。

(一)学。根据刘知几的观点,所谓学就是历史学家对资料的占有情况,作为一位历史学家详尽地占有资料,这实际上是一个常识问题。我不赞成那种只发议论而没有资料依据的学风。即使是历史评论体裁的文章也要以资料为依据,决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更不能对资料采取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态度,这样做违背了历史工作者和社会学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要做到详尽地占有资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详尽地占有资料呢?一是对材料的真实性要搞清楚,如果它是假材料就会对我们的研究造成很坏的影响。过去历史学界总是说,对于历史材料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占有就要去伪存真,对这个材料要进行考核,经过分析,才能认为

它可靠。如果对这个材料并不理解,也还不能说是占有了它。要把材料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叫真正占有了资料。不能说我已经把材料抄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了,这就算是占有材料了吗?不是,材料是材料,你是你。写在笔记本上只是为了备忘,不等于你已经占有了它。占有材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与观点是直接相关的,要注意的是,决不要想找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对待材料要老老实实。要注意找那些反驳自己观点的材料,因为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坚实、更有说服力、更能够站得住脚。自己的观点不对,完全可以改正。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就是科学态度。占有材料还要做到腿勤、眼勤、手勤,看到有用的资料就赶快抄下来,不然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忘记了。可以用卡片或者用笔记本抄下来,这是帮助记忆和积累的好办法,还要注意编一个资料检索,或者分门别类地存放。因为材料是要经常查阅和反复研究的。对待这些材料要首先进行分析,辨别它的真伪,还要研究这个材料的意义是什么,研究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不要牵强附会,不要主观对待,这涉及到我们的学风问题。在历史研究和社会问题研究中,我们有这样的经历,对于某一个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因为对同一种材料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的问题,就是本身不清楚,容易使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也有的材料是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研究者不能只

从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角度去解释,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理解,这对自己观点的成熟也很有益处。这就是占有史料的问题,也就是刘知己所说的“学”。

(二)识。识是关于学风的问题,也是一个知识面的问题。阅读面太窄,知道的不多,见闻不广,就是缺乏史实。知识面里包括很重要的社会实践问题,有些人的社会阅历丰富一些,那么它对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认识也会更深刻一些。理论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理解理论,对于任何一种理论,要完整准确地加以理解。比如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他们的意图去理解。二是使用理论,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得出新的结论,这实际上就是发展了你所运用的那种理论。如果只是在理论上绕圈子,没有提出一点创见,这样的研究工作就没有什么意义。现在,中国历史上很多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比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观点莫衷一是。有的学者引证几段经典作家的话,对此加以解释。这样的解释是简单化的,这样是不妥的。这也不是科学的解释,不能用经典著作里的话来代替中国历史事实。还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究竟是农民阶级的斗争呢,还是生产力发展或者是其他社会因素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学者提出了互不相同的认识。这样的争论是正常的。但是必须明白一点,要看看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不

是你引用几段经典作家的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大历史学家,也是大政治家、思想家,特别是他们对历代兴盛衰亡的规律性的认识,就有很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和判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供我们做参考的。虽然在史学研究的体系上并不完全可取,可是在某些具体的研究问题上还有可取之处。这对于我们历史学的发展还是很有促进作用的,在识当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知识面宽窄的问题。一个历史或者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的知识面还是要更加宽

广一些,因为这两个学科都是综合性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都有。从这一点上讲,我们这一代学者比起前辈学人来说,确实是自愧不如。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科技的尖端,同时各个学科相互渗透。那么历史学科和社会学学科的本质要求既要了解很多东西,又要了解这些东西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不能坐井观天,读几本书是根本不够的。在20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帮我们制定了历史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是八大块,就是中外各四块: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这样的计划一直使用到今天,学生们无法接受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一辈子只讲一门主要课程,学科发展就受到很大限制。据我所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可以开出100多门有关中国的课程。我们不能自己局限自己。我的认识是:历史或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包括研究

生,还是要学一些文学知识,哲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一个人的知识面越是宽广,他今后的学术进步就越是有后劲。如果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就不能在学术上有大的长进。

(三)才。才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历史问题或现实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卓越才气;二是对文字的掌握水平;三是著作编纂或论文撰写的才能。现在有一些著作,存在某些问题。有的书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文采,也有的书存在很多语病,找不到主语,或者没有宾语。人们不喜欢看历史书和社会学的书,他们的历史知识是从小说中学来的,是从电视戏剧中学来的。不是人们不喜欢历史,主要是书写得不好。写历史文章和历史著作,主要是为了让别人去看,但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只是写文章的技巧问题,主要还是学、识问题,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很多资料,是不是对这些资料都融会贯通了,是不是从对材料的分析得出了科学的认识,读者对你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产生了兴趣,你的观点是不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等等。没有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你在字句上再怎么琢磨、推敲,也是无济于事的。中国古代史著的特长,一个是写人物,一个是写战争。《史记》里列传对一些人物的描写,《战国策》、《左传》等书中对战争的描写都是非常精彩的。关于中国历史编纂问题,怎么让我们的历史著作和历史论文让人们喜欢读,实际上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

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精深的学术研究和通俗性的介绍中能够两者兼顾是最好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实际很不容易的。由浅入深难,由深入浅更难。

(四)德。德的问题是历史学和社会学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首先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学历史、写历史的人,研究社会问题的人,首先要有很好的道德,就是要有所谓的德。要讲真话,要敢讲真话,要不畏学术权威,因为历史学的生命线就是真实。没有真实,就没有历史学。昨天看到一本书,名字叫做《假如光绪皇帝没有死》,这样的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研究历史学和社会学,就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反对不负责任地随意乱说。德还要讲世界眼光。不能埋头研究而不关注社会现实。毫无疑义,时代发展对历史研究和社会学研究肯定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史学工作者和社会学工作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为历史负责,为现实负责,为人类负责,还有一点就是学习历史和社会学的人,要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有人说,没有良好的道德,就不能做成大学问。我同意这样的说法。比如你研究儒家的道德,就应当从自身做起,学问与做人是相同的。所以要不断地修养自己,成为有较高道德修养的学者。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是一致的。因为你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理解和个人身心的修养与对学问的理解是相通的。这就是要求大家一定在做好学问的同时也要做一个好人。

(选自书记院长信箱)

书记回复:

这是一位同志推荐给我的一篇文章,我读了后感到我的心和作者是相通的,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再此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我们的老师和研究生们能够一读。也希望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能把它挂到我们网站的学术交流栏目中,以使更多的同志能够读到它。尽管作者是讲史学研究的,但我认为从事音乐艺术的学术研究同样需要这样的态度和方法,更需要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今天下午在全体研究生的会议上,我谈到了研究生应该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问题,我认为本文的作者讲得更好,更透彻。作为从事音乐艺术高等教育的学府,我们有很多同志在从事着学术研究,本文提到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是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和思考的。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得到教益。感谢本文作者!谢谢大家!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

第一讲:创新思维与专业研究 1 本讲中,讲述者主要以哪条河流作为水利工程的例子进行的讲解?(两个字) 黄河 2 本讲中,所举的创新型人才示例,不包括下列哪个? A 比尔盖茨 3 本讲从水利科技创新的例子、水利的发展、大学的创新精神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思维与专业研究。 × 4 关于本讲谈到的创新精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B源于严谨的学风 C注重科研诚信 第二讲:

1 讲者以什么为例说明了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六个字) 三峡水利工程 2 讲者认为的我国制造科学与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的阶段性差距不包括下列哪个? C 人工成本高 3 讲者引用了苏轼、范仲淹等人的诗句告诉我们在科研中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奉献精神。 × 4 讲者认为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包含哪些: A与高新技术融合 C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讲: 1 讲者谈到,科学界一般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两个字) 非洲

2 讲者将生产、消费、资源开发利用等比喻成(),形象的说明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全球环境的破坏性行为。 B 看不见的脚 3 讲者认为,古文明消失发现发生于地球的局部,但是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大都是全球性问题。 √ 4 下列哪些方面是讲座中重点讲述的部分? A可持续发展 C人类的起源 第四讲: 1 本讲中,讲者主要以()行业为例阐述了面向产业的学科及特点?(两个字) 汽车 2 按照讲者的介绍,下面不属于面向产业的学科是? D 哲学

3 讲者认为,培养适应性产业发展的人才,一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 √ 4 讲者谈到的科研能力的含义,都包含下列哪些? A学习能力 B实践能力 C创新能力 第五讲: 1 在本讲中,讲者讲制造业分为了机电工业和什么?(四个字) 过程工业 2 下列哪一个方面是讲者在本讲中未涉及到的? D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3 讲者提到的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化工技术是FCC过程

学术道德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随着近年报导的越来越多的学术抄袭、造假、腐败等问题,学术道德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很多科研从业者只关注眼前的课题,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最后导致人文素养的缺失,限制了思维,并在往后的工作或学习中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学术道德与人文素养这门课,针对这两个与科研工作者息息相关的论点,让我对它们的理解大大提升,并在往后的科研生活中牢牢记住学术道德,努力发展人文素养。 首先是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科研工作者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没有它的约束作用,学术界必然一团糟。试想,科研人不再注重真正的科研工作,相互抄袭,伪造数据,贪腐经费,把名和利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这样科学研究还能进步吗更有甚者,过分强调自我,忽略国家和社会需要,追求享乐,不顾他人感受,这种行为行径必然污染学术氛围,制约整体发展。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暂时达不到科研者的高度,但防微杜渐,从最开始就培养这种对学术道德的自觉遵守,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会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所以,加强我们的学术道德修养也是我们学习专业课程同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当今社会浮夸之风、拜金主义盛行,赚钱多少很多时候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默默坚守,为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这才是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系应该具备的。那么要怎么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学术道德氛围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 舆论导向,先进社会网络发达,国家应该通过网络大力传播正能量。多宣传科研工作着的成功案例,大力传播他们的先进事迹。而下级政府单位,包括学校,应该鼓励科研工作者,多报导大家身边的优秀先进事例,奖励优秀并具备较高道德素养的个人或集体,使得广大学生和科研人有学习的目标,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良好氛围。 2. 加大对违背学术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应该提升对负能量的打击,让大家明白学术抄袭,腐败,不正当的行为不会真的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相反只会把自己带向毁灭。这样就在学术界敲响警钟,提醒人们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3. 提升科研工作者薪资待遇。前面提到,当今社会赚钱多寡很多时候成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虽然这样的价值观是不对的,但在这样的大体氛围前,科研工作者的普遍收入不高必然会一定程度降低他们的成就感。而在我国,科研工作待遇普遍偏低,甚至很多科研从业者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难以养家的状态,这种情况让他们如何专心进行科研呢所以,提高科研工作者整体薪资待遇能让他们专心投身科研事业,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不再通过“灌水”,贪腐等行径来获取利益。 4. 形成正确的社会人生观价值观。说来说去,当今社会各种学术问题都是源于人们追求名利造成的,追名逐利成为很多人从事科研工作的终极目标,而从事科学研究来获取名利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也就产生了很多的学术“抄袭”、“一稿多投”等现象。所以政府机关应该引导整体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术研究应该是兴趣使然,而不应该是追名逐利。 以上是我对学术道德的看法,现在谈人文素养的问题。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是这个社会进步发展的两块基石,缺一不可。通过对以往那些大科学家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往往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都具备相当高的人文素养,或热爱文学、或钟爱艺术。人文素养不会浪费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相反,它能提升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我们在思考学术问题时能有更广阔的视野。最简单的方面,人文素养的提升能让我们在撰写学术报告、论文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更能让读者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现在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开始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又要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我认为这个首先应该从个人角度自觉形成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很多人把对知识的获取完全看成是“任务”,因而反对对“多余”的人文学科的学习,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人文学科的好处不在于我们能看见的,很多时候,它在不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报告篇一: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参加的学术活动: 1. 胡象明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 2. 胡军少数民族政策研究 3. 雷庆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4. 杨立华美国政府管理 5. 李永新企业持续成长之道 参加的国际国内会议: 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在研究生期间,学院举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这些报告会的主讲人既有我国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我国政界和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每一场学术报告会学术水平都很高,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活动,使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受益不浅。 我院副院长胡象明教授主讲的“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以其研究的课题为出发点,详细地介绍了在赴美交流抗击“非典”的过程和感受。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在应对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中的应对经验,使我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现状和应急管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胡军教授主讲的“少数民族政策研究”是以我国少数

民族聚集地云南为例,从公共管理中民族事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和谐相处之下的物质基础、心理基础、社会纽带及现实动力四个方面的深刻原因。PPT 上漂亮的少数民族照片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 我院副院长雷庆教授主讲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对我们研究生来说应该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一场学术讲座。雷教授从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学术论文撰写三大方面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项严谨的学术研究过程。针对同学们研究生阶段即将面临的撰写学术论文的问题,雷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学术规范方面的相关内容及学术道德的五项原则,为我们撰写学术论文做了很好的指导。 我院留美归来的杨立华老师主讲了“美国政府管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阐述了美国政府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使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管理的分权制衡体制、对个体人权和自由的尊重、法治社会、多元民主等思想,对我们认识美国公共管理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李永新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创业的道路。在他主讲的“企业持续成长之道”的讲座中,李永新根据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论述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及企业持续发展的天敌。从创业的角度给了我们课本上不曾接触的知识。

学术素养概论

《学术素养概论》 学院 学号 姓名 浅谈学术素养的概念、要素与培养问题 良好的学术素养是一个科研者的基本素质,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一个科研者如果缺乏良好的学术素养,是难以取得重大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具备了无畏精神、独立意识、批判思维和勤奋态度的科研者,必将在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

1 学术素养的概念 学术素养是指学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它是学术活动持续进行的内在动力,也是研究者高尚学术品德的体现。学术素养体现出研究者的文化自信心和独立的科研能力,它是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逐渐培养的精神品质,它是一种研究习惯的长期积累,是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保证。 2 学术素养的要素 学术素养保罗万象,但它的中心要素比较统一。其包括无畏的精神,独立的意识,批判的思维和勤奋的态度。 1)无畏的精神 “无畏”一词,从字面上讲,表示无所畏惧的涵义。它的外延是指不畏惧权威的认识,不畏惧研究过程的艰辛,不畏惧结果的不如人意,不畏惧于世人的冷嘲热讽。它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定论,无畏惧它的社会影响力和公认度,一旦发现其中的瑕疵或谬误,敢于追求真理,探索新知。二是科研过程中,研究的艰辛和曲折,会不断地消耗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一段时间的努力,其结果可能一无所获。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失败所遭遇的非议等等,面对这样的现状而无所畏惧,不被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所制约,仍以一种无畏的科研精神去奋斗,去上下求索。 2)独立的意识 独立的意识是一种科研习惯,保持独立性和独立的意识,才能激发研究者科研的潜能。那种“搭顺风车”和一稿多投、代发代写等现象的存在,旨在恶化科研诚信之风,扰乱了科研规范化的秩序。独立的意识在于使科研者保持这样的一种习惯,在科研成果展示的步骤上,保持实事求是的科研诚信态度,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著作,自觉规避“搭顺风车”和作“伪注”的现象。 独立的意识还是一种科研自信的表现。研究者应根据课题或项目的难易程度,决定科研参与者的人数。秉承高效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少数真正有实力的研究者参与课题,使最终成功能真正展示出研究者自身的价值,这是科研发展的正态之势,也衡量科研者学术素养的标准。 3)批判的思维 批判的思维,简言之,就是怀疑的精神。由于真理具有时代性和阶段性,所以常抱有怀疑之思维,有助于更好地追求真理。于无疑处生疑,常思问题,会使得认识更加深入。不盲从既有认识,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已有真理或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从而丰富已有认识。对于人文社科类研究,文献法是

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养

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养成 动力与能源学院2014261167贾胜锡 (老师你懂的,不少学生的大作业是靠复制粘贴草草了事,但这篇是我自己认真写的。)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生群体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成为破解矛盾的关键。本文以西工大工科研究生为背景,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培养。学术素养主要包括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通过净化高校大环境、强化导师指导力度及加强研究生自身修养可以促进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养成及提高。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内涵。 作为学生,其根本任务是学习现有的知识。而作为研究生,不仅要学习现有的知识,还是通过对现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力求创造新的知识。工科研究生更加强调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性。在创新研究中,学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就西工大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研究生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从事与三航相关的工科研究,他们将来会成为祖国三航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学术素养的养成与祖国未来三航事业的研究及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西工大工科研究生为对象,结合自己在《学术素养概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自己教研室、班级内研究生的经历,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及养成。 1工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 学术是指具有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 素养是指经常修习的涵养[1]。学术素养是指在长期学术研究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它包括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

术能力和学术道德[2]。 1.1学术意识 学术意识是指严谨务实、主动学习、勤奋钻研的意识,还包括善于发现、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学术研究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研究工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只有通过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解决科学研究中不断遇到的种种问题,才能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 1.2学术知识 作为工科研究生,学术知识不仅包含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更包含一定的人文知识。 专业知识是工科研究生的主体知识,是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所必须的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完备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求对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深刻的掌握,还要求对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广博的了解,这些知识包括数学知识、物理学自学及方法论知识等。 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工科研究生更加应该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一切的科研活动进行到最后的创新阶段靠的都是思想(idea),而思想是靠长时间的人文积累才能产生的。如果不重视人文知识学习积累,一味地学习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可能会进行地很快很顺利,但绝对不会很远。一个人掌握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使得各种知识之间产生新的联系,从而便于形成新的思想和观念,思维也会随之越来越开阔。工科研究生只有具有了广博的人文知识,才能满足自己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才能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1.3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是研究学术素养的关键要素,与研究学术研究的质量直接相关。学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专业能力,它应该包含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资源获取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其中学术创新能力、学术资源获取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一般地学生都会被培养起来,而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平时的科学研究中则很容易被忽视。 科研中需要大量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到自己不懂的知识,同时还能加固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很多研究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感觉到导师的指导对自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1 最近我校开展了学习学术道德规范的活动。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想我们应该多倡导并认真贯彻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 在当代这个社会中,学术道德被很多人遗忘。学术腐败甚至已经

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我觉得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基于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毕竟,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并进而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时,才能够使学术腐败因最终无处容身而归于消亡。 提倡学术道德很重要。良好的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资料讲解

学术素养概论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程,自己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在课堂上,各位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诙谐的语言把这门课讲的有声有色,系统阐述了学术道德与人文素养、知识产权、专利、文件检索等方面的内容,对以后的研究生生涯具有极大的帮助。下面我谈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的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学术素养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以及学术伦理道德组成。它体现的是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执行能力,是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保证。 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需要提前理解学术素养在研究中的深刻内涵,提早做起,从和自我做起。研究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人,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已有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而研究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而继续接受教育的群体,其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和创造新知识。因此,学术素养便成为研究生最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但是随着近几年研究生的扩招,在校研究生的规模逐年扩大,针

对高校研究生的批评声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术造假,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方面的欠缺。 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呢? 首先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优良学风是高校的治学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此外,优良的学风还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将来得以成长成才的基础性保证。优良的学风,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其次导师加强指导作用。导师是与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人,导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学者,在回顾自己学术生涯的时候,都会提到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对自己学术研究的影响。同样,严瑾的治学精神可以薪火相传,这种精神可以融入到日常对研究生的指导中,如在论文写作中要求研究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读和整理资料,认真核对引文出处等,这种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对学生学术素养的提高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的。 重点是研究生要自我提高学术素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

第一讲:创新思维与专业研究 1本讲中,讲述者主要以哪条河流作为水利工程的例子进行的讲解?(两个字) 黄河 2本讲中,所举的创新型人才示例,不包括下列哪 个? A 比尔盖茨 3本讲从水利科技创新的例子、水利的发展、大学的创新精神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思维与专业研究。 × 4关于本讲谈到的创新精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 些? B源于严谨的学风 C注重科研诚信 第二讲: 1讲者以什么为例说明了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

重要性?(六个字) 三峡水利工程 2讲者认为的我国制造科学与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的阶段性差距不包括下列哪个? C 人工成本高 3讲者引用了苏轼、范仲淹等人的诗句告诉我们在科研中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奉献精神。 × 4讲者认为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包含哪些: A 与高新技术融合 C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讲: 1讲者谈到,科学界一般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两个字) 非洲 2讲者将生产、消费、资源开发利用等比喻成(),形象的

说明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全球环境的破坏性行为。 B 看不见的脚 3讲者认为,古文明消失发现发生于地球的局部,但是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大都是全球性问题。 √ 4下列哪些方面是讲座中重点讲述的部分? A 可持续发展 C人类的起源 第四讲: 1本讲中,讲者主要以()行业为例阐述了面向产业的学科及特点?(两个字) 汽车 2按照讲者的介绍,下面不属于面向产业的学科是? D 哲学 3讲者认为,培养适应性产业发展的人才,一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

√ 4讲者谈到的科研能力的含义,都包含下列哪些? A 学习能力 B实践能力 C创新能力 第五讲: 1在本讲中,讲者讲制造业分为了机电工业和什么?(四个字) 过程工业 2下列哪一个方面是讲者在本讲中未涉及到的? D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3讲者提到的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化工技术是FCC过程 √ 4 下列哪些新技术是讲者在讲述中举例提及过? A 碳纳米管技术

浅谈大学生学习观、学术素养与学术本位

浅谈大学生学习观、学术素养与学术本位 【摘要】社会上学术腐败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身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重任的高校,要坚定地树立学术本位观念,反对学术腐败;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在努力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观;学术素养;学术本位 1 高校应回归学术本位 高校是学术人才的汇聚地,也肩负着培养学术人才的重任。就目前大家所达成的共识来看,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学术研究是其根本和基础,因为,只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才能做到以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文化、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才能以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服务社会。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强烈冲击,高校似乎越来越不以学术为本了,学术似乎也越来越功利化了,大学、学术似乎都越来越偏离或迷失自己的方向了。不仅部分教师不以学术研究为己任,只把教职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作为自己在社会兼职中可以讨价还价的资本;而且,部分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也不把学术研究作为自己学业的目标,他们只把大学生活看成“镀金”的过程,作为日后“升官发财之阶梯”。 2 大学生学习观的现状与变革 2.1 学习观概念 学习观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潜在的认识,已有的研究表明,学习观作为一种内隐的元认知知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归纳起来,学习观主要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策略选择、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学业成绩等诸多学习要素。 大学生学习观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学习的看法、观点,它随着学生认识、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它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思想。 2.2 大学生学习观倾向与比较 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几种倾向:1)学习动机存在功利化倾向;2)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3)学习方式较单一,学习效果不佳;4)学习主动性不足,创新性不强;5)知行脱节,缺乏刻苦耐劳的精神;6)对外部环境有过多的依赖;7)师生联系不够紧密,缺少互动。 我们以美国为例,两国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他们过多地依赖体制、学校、老师和家长。这使得他们失去了个人自由的基础。也正是由于独立意识的缺乏,中国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得比较被动。一位外教曾经把中美大学生的差异概括地总结几点:对学习的态度,中国学生是You come to teach,而美国学生是I come to learn;对学习的责任,中国学生是The teacher is responsible,而美国的学生是The student is responsible;在学习方法上,中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 on facts,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 on findings。这些差异也正是我们此次观察研究的结果。 2.3 当前大学生学术素养现状 1)大学生学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全民阅读的能力都很低下,《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就有报道:问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近年来,针对高校学生的批评声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学术造假,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是非界限模糊、道德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过分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而对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号召和集体的利益较少考虑;不再踏实用功,勤奋学习,而追求享受玩乐,花钱大手大脚,对父母的艰辛和良苦用心缺少理解;自由散漫,不讲公共卫生,不守公共秩序,而较少顾及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只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学术道德方面的欠缺。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世界各国都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加强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学术道德的培养,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利于高级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推进高校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学术道德的培养,能够适应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能够为教育者实施素质教育、受教育者接收素质教育,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自知之明、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可以找到现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学术道德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其道德水平及素养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走向,民族的复兴。开设学术道德规范和人文素养这门课程,一方面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时刻铭记使命,争当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学术道德及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学术道德规范及人文素养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课程中老师通过一些案例向我们介绍了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以及该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加深了我们对学术道德和人文素养的认识。 本课程的开设对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我认识到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和完善知识结构,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犹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具备自然科学知识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往往会给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障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修养。这种修养不仅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还往往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灵感。爱因斯坦就说过:我从音乐中得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从书本中得到的。这门课程使我们懂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学习和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本次学习,加深了我对学术道德的认识。学术道德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的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

研究生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研究生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研究生该具备的科学素养 1.时刻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学习新知识 2.能够理性客观的判断事物,辨别事物的轻重缓急 3.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4.对生活,自然,科学技术有自己的洞察力和见解 5.能够深层次的带批判性去思考问题 6.善于提出新问题,并设计方案去解决 7.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生该具备的沟通能力 1.善于与他人交流,能够通过交流学习新知识和想法 研究生学习阶段中,无论是聆听学术报告和一流学者进行交流,还是日常实验室生活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并积极通过交流讨论学习他人好的想法。 2.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口头表达能力 在撰写论文,项目申请或是邮件交流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书面写作能力;在学术交流和陈述工作报告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有助于学术论文的阅读和撰写以及与国际学者进行更好的交流。 3.善于利用互联网,数据库等工具获取信息 4.能够用数据,图表等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用图表和数据能够更直观的证明和表达自己

的想法。 三、研究生该具备的人格特征 1.学术诚信,为人诚实 2.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重塑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人格,人生观和 3.价值观 4.自信 5.独立思考,独当一面 6.乐于帮助他人,有换位思考的能力 7.为人谦虚,善于自我反思,能够接受他人批评 8.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9.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既能够带领团队分配好工作,又能够在团 10.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好各项任务 四、研究生该具备的工作能力 1.能够高效利用时间,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工作效率 2.专注,自律,勤奋 专注于科研才能更高效的产出;研究生学习期间相对来说自由度比较大,因此自律在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获取一点成就需要时间的付出,因此相比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族研究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 3.能够筛选和提炼信息,善于总结 要有概括能力,能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炼出需要的信息。 4.坚持和耐心,做事有条不紊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的讲座试题库完整

本讲中,所举的创新型人才示例,不包括下列哪个? @@@ 比尔盖茨 乔布斯 钱学森 袁隆平 本讲从水利科技创新的例子、水利的发展、大学的创新精神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思维与专业研究 正确 @@@ 错误 关于本讲谈到的创新精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死守前人经验 @@@ 源于严谨的学风 @@@ 注重科研诚信 严格保密,拒绝交流 讲者认为的我国制造科学与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的阶段性差距不包括下列哪个?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资源紧张 @@@ 人工成本高 环境问题严重 讲者引用了苏轼、范仲淹等人的诗句告诉我们在科研中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奉献精神。 正确 @@@ 错误 讲者认为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包含哪些: @@@ 与高新技术融合 大规模批量生产 @@@ 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量采购国外成品 讲者将生产、消费、资源开发利用等比喻成(),形象的说明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全球环境的破坏性行为。 看不见的手 @@@ 看不见的脚 车轮 洪水 讲者认为,古文明消失发现发生于地球的局部,但是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大都是全球性问题。 @@@ 正确 错误 下列哪些方面是讲座中重点讲述的部分? @@@ 可持续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 @@@ 人类的起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按照讲者的介绍,下面不属于面向产业的学科是? 水利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 @@@ 哲学 讲者认为,培养适应性产业发展的人才,一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 @@@ 正确 错误 讲者谈到的科研能力的含义,都包含下列哪些? @@@ 学习能力 @@@ 实践能力 @@@ 创新能力 宣传能力 下列哪一个方面是讲者在本讲中未涉及到的? 制造业的发展与创新要求 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纳米碳研究中的科学与工程 @@@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 讲者提到的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化工技术是FCC过程 @@@ 正确 错误 下列哪些新技术是讲者在讲述中举例提及过? @@@ 碳纳米管技术 纳米光催化技术 @@@ 锂硫电池 纳米富集技术 下列哪项国际前沿实例是本讲中讲者未曾提到的?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机自主编队、协同 @@@ 纳米技术 飞秒技术 讲者谈到,计算摄像学的目的是更高效的获取更丰富的视觉信息。 @@@ 正确 错误 关于计算摄像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计算摄像学的目的是“看得见”和“看得清” 现在计算摄像学可以成熟的实现了阿秒(10e-18 s)成像 @@@ 超高时间分辨率是计算摄像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关于本讲中提到的一些重要事件时间点,下列哪个是不正确的? 2015年5月1日米兰发生大规模暴乱 2015年5月6日大型舞剧Puzzle Me在米兰首映 @@@ 2015年5月8日为开馆仪式 2015年6月8日为中国国家开放日 中国国家馆是米兰世博会中最大的外国国家自建馆 正确 @@@ 错误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doc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姓名:学号:班级: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校开设了《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程,虽然只开设了 18 个学识,只有短短的 6 周时间,但在其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通过不同的老师向我们讲授了不同方面的知识,老师精湛的讲解与课堂上生动的案例,让我也重新对研究生生活与自身道德素养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研究生的生活不如本科生活那么简单,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考试,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拓展和深入研究,从而有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实验操作和技巧,创新思维,更是需要撰写相关论文。在这时,伴随着身边或者学术界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恪守自身道德规范,维护学术界的风气至关重要。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现如今,由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学术道德被很多人忽视甚至遗忘,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小到学生毕业论文造假、抄袭,捏造实验数据;大到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等。一些学者为了自身的目的,不择手段,严重的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学术规范问题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演绎为一个跨越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单纯用道德来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提高学术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和效率。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广大学者有法可依。其次,做到有法必依,提高学者法律意识,以法律约束行为,减少不良现象。其次,对于学术道德和规范问题,究其根本,是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学者们的学术良知和职业精神日益被腐蚀,在此机制下,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许多学者的不甘心,不服气致使他们开始投机取巧,谋求自身的利益。所以,改善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意义、激励效果和诊断作用。我们只有根据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相应的、更加人性化的分类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 学号: 班级: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校开设了《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程,虽然只开设了18 个学识,只有短短的6周时间,但在其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通过不同的老师向我们讲授了不同方面的知识,老师精湛的讲解与课堂上生动的案例,让我也重新对研究生生活与自身道德素养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研究生的生活不如本科生活那么简单,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考试,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拓展和深入研究,从而有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实验操作和技巧,创新思维,更是需要撰写相关论文。在这时,伴随着身边或者学术界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恪守自身道德规,维护学术界的风气至关重要。学术道德和学术规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现如今,由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学术道德被很多人忽视甚至遗忘,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小到学生毕业论文造假、抄袭,捏造实验数据;大到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等。一些学者为了自身的目的,不择手段,严重的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学术规问题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演绎为一个跨越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单纯用道德来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提高学术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和效率。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广大学者有法可依。其次,做到有法必依,提高学者法律意识,以法律约束行为,减少不良现象。 其次,对于学术道德和规问题,究其根本,是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学者们的学术良知和职业精神日益被腐蚀,在此机制下,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许多学者的不甘心,不服气致使他们开始投机取巧,谋求自身的利益。所以,改善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意义、激励效果和诊断作用。我们只有根据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相应的、更加人性化的分类

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_要素及培养

第23卷第6期长春大学学报Vol.23No.6 2013年6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June2013 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要素及培养 王琳博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学术素养是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保证。研究生是科研队伍中的后备力量,培养他们的学术素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主要包括无畏的精神、独立的意识、批判的思维和热爱的情感,通过“学、问、思、写、改”等途径,可以逐渐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学术素养;内涵;要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907(2013)06-0741-03 研究生既是科研队伍中的后备人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对于科研发展和社会进步大有裨益。笔者通过查询贵州数字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等网站,访谈北京、重庆、贵州等高校师生,发现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门论述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论著?鉴于此,笔者结合亲身经历,选择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学术素养为切入点,分析了该群体学术素养的内涵、要素和培养问题,旨在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1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内涵 何谓“学术素养”?《辞海》解释为:“学术”是指具有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素养”是指经常修习的涵养。[1]学术素养是指经过长期地学习与不断地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它主要包括渊博均衡的知识结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与灵活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校学生学术素养培育,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个人修养、文化传统和学术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2]还有的认为,学术素养是指在一定文化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学习与努力及长期的知识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是大脑信息化了的系统“软件”。只有具备了比较渊博、均衡的知识结构,并能把隐藏在知识后面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加以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并付诸实际工作中,才能形成一定的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鉴别能力、批判能力等诸种能力的综合,它超越了知识的局限和思维的定势,又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挥着驾驭与统帅的作用,使其学术活动具有较广阔的视野和自由空间。[3] 综上可知,学术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知识、能力、品德,它是科研者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的综合。具体而言,它是指科研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具备的文化专业素质和科研道德修养。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是指从事人文社科类的研究生在长期学习和积累中形成的文化品质、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 2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的要素 学术素养属于意识,内隐于研究者头脑之中。文科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主要包括无畏的精神,独立的意识,批判的思维和热爱的情感。 2.1无畏的精神 “无畏”就是无所畏惧。它主要是指不畏惧权威,不惧怕涉足新领域,不害怕研究过程的艰辛。表现在:第一,不畏惧权威。对于公认的理论或成果,无论它出于何人之手,一旦发现瑕疵或谬误,都应敢于指正或披露。作为高校研究生要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学会和专家、学者据理力争,陈述己见。在辩论中形成共识,统一认识,获得真知。因为真理常与谬论同在。 第二,敢于向全新领域进军。对于人们比较熟悉的领域,大家都热衷其中,为取得的成绩津津乐道。但面对新领域和新问题时,未必就敢尝试。科研需要大胆冒险,这既是激发科研者潜能的机遇,也是对其学术 收稿日期:2013-02-10 作者简介:王琳博(1984-),男,重庆合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原理及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研究。

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职业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而职业素养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们所学习的行政管理专业将来可能会从事行政类和管理类的工作,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管理者胜任岗位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自身的工作绩效和组织的管理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道德素质、个性修养、知识能力素质和人际沟通技能等等因素;另一方面,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个人形象代表着组织的整体形象,从而影响着组织内部人文环境及社会声誉。现实表明,管理者素质优,则组织优;管理者素质劣,则组织劣。而这些职业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学时代便是一个关键的过程。 同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泛,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管理者,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业特点,但对就职者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是一致的。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将来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成长为训练有素的骨干人才,攀登至职业顶峰,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目标。 所以,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今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从就业需求出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与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致。这些职业素养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 1. 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养是指政治立场、信仰、思想认识、觉悟等方面的素质。邓小平曾经说过:“选拔人,第一个是政治条件。”在我国企业发展史上,许多曾经炫耀一时被捧为能人的企业管理者,最终因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犯下贪污贿赂的罪行,不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也使其管理的企业陷入了困境。不能说这些人没有专业能力,问题是这些人的脑子里所思所想的已不再是企业的发展,而是如何利用职务之便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因此,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才能确保在职场上行得正、站得稳。 2. 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是指道德修养、意志、行为、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易经》云:“厚德载物”,告诫我们要先做人,后做事,道德品质是基础。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职业人应该遵循的9 条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在职场,每个工作者都需要遵循职业道德,对于我们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帮助其赢得员工的尊敬,从而迅速而又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而那些职业道德素养水平低、对工作敷衍了事的人势必会被淘汰出局。 3. 理论知识素养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更新迅速、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管理思潮随之大量涌现。如从20 世纪90 年代出现了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组织结构扁平化、创新管理、精益管理、竞争战略、目标管理、无边界等一系列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已往的管理理念及方法面临着诸多不适应,组织必须变革才能生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