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七 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专题七 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专题七 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专题七 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2010年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专题七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

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但又没有单独形成章节,因而给教师形成难教、给学生形成难学的感觉。初中化学新课程已实施多年了,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专题旨在让老师有四大方面的收获,主要思路和内容如下:

1.再明确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活动和探究式教学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2.明确如何安排和设计初三一年化学教学的探究式教学,碎片式探究与完整

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3.如何从教科书、现实生活中发现、确定探究课题,设计探究活动;

4.在探究活动中落实双基的策略,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探究式教学行为。

线教师探究式教学中的疑惑和困难问题梳

1.如何用探究的方式学习其他教学内容?随学生

能力的发展,如何在各章节开展探究活动?

2. 如何将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与碎片式的探究

活动相结合、将分组探究与全班探究相结合?

3.如何安排和计划一年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1.探究课题的寻找、筛选和确定;

2.如何有效创设和运用探究的问题情境;

3.如何将方案设计、动手操作、得出结论三环节

有机地结合起来;

1.科学探究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教学要求是怎样

的?

2.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教学中有哪些疑惑,遇到了哪些问题?

如何从教科书、现

实生活中发现、确

定探究课题,设计

探究活动

规划和设计全年的

学生探究活动

对探究式教学的

认识和定位

在探究活动中落

实双基的策略,改

进和优化自己的

探究式教学行为

1.如何解决探究活动中知识与技能的落实问

题?

2.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教师何

时引导?何时干预?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

究的兴趣。

主创人员:

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博士刘东方

场内嘉宾:

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

河北省石家庄市化学教研员娄延果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任克茵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收看初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节目。本次的研究专题是,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首先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现场嘉宾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磊教授。河北省石家庄市化学教研员,娄延国老师。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任客英老师,欢迎三位专家来到现场参与我们的讨论。

在本专题的研修中主要探讨的方面是: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的认识和定位,如何合理的规划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以及探究活动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落实。

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初中三年级的教学始终,随着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教学已经深入化学教学课堂,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对科学探究的实施状况如何?

教学中遇到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存在什么困惑,已经总结了哪些好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一线教师们的交流讨论。

教师1:做科学探究它就会涉及到学生的动手,学生讨论它就会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所以这样呢,我们总感觉课时不够,有的时候可能不同的教师性格不一样有的喜欢在这个问题上探究。有的就不喜欢在这个问题上探究,那这样呢平行班之间就会出现有的班讲的快一点,有的班讲的慢一点,所以科学探究是感觉占用了一定的课时。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只要去做探究实验,就必须要去做大量的准备,而往往像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实验员,他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那我们就得帮他来做这个工作,既要备课,又要辅导学生又要准备实验,的确有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没有那么多时间。再有更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呢用的很到的一个环节就是设预计一个情景,那么这个情景的创生让我们感觉很困惑,这个情景的确是不容易寻找,我怎么找到一个合式的情景作为一个主线来串一节课,或半节

课,所以就需要在网上查大量的资料,那么备课时间的确会非常的长,我们感觉这方面的资料呢,有时候会去买一些书,或买一些音像制品,这些资料不是很多,那么在课堂上呢,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度不好把握,有时在引导过程中老师发挥的作用,和学生自己发挥的作用那么又不能体现出来老师牵着学生走,所以这个度要达到什么程度,在不同的课上有不同的要求,这也是我们正在摸索的问题。

教师2:我们学校在我们区域是一个大的学校,学生参差不齐,在安排这些教学实验中我们大感觉力不从心,有的时候28组的实验,一组的实验会有可能安排到4、5个学生来参加所以在进行探究活动中,我觉得这种效果大大折扣,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备考压力很大,尤其到了中考前夕学生感觉没有时间再安排这样一些探究活动。

教师3: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动手去设计的时候老师会有一些顾忌,所以就往往会在前面加有很多的限制,最终使探究的开放度大大降低,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参与进去,再比如在活动中我们实验室的设备,或是实验老师的配备原因,并不能都做到每个学生动手参与。小组里面的只能是让几个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参与度不是很大。就目前来说很多老师都觉得是实施科学探究也好或者是常规教学也好就是为了提高成绩,往往以提高成绩为最终目标作为我们对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衡量标准,所以说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不做探究多做一些题一样也能够把成绩提高上去,那干脆省点事不去探究,包括我在内我觉得很多老师都存在这样的惰性。

教师4:有些老师把探究实验做成了验证性实验,或者是简单的那种像过去那样的学生分组实验,而不是带着问题去探究的,我们需要有探究的问题,但是很多老师不太清楚,所以学生也是一片散沙,在哪里乱做。

教师5:有些探究式实验流于形式,比如说有些时候只是按课本上描述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去专注书上提示的某些现象,课本上提示的现象是铁钉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这是很明显的现象,同学们都看到了,但溶液颜色的变化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比如说临下课了,过了一段时间了,我们给学生看确实有颜色变化了,但其实还有一个现象课本上根本没有提及,可是时间上就出现了。反应一段时间后,给学生看溶液里面其实有黑色的浮渣。

教师4:其实这里用铁钉而不是纯铁做实验的原因。

教师5:对,但明明出现了这种现象,课本上也说了用铁钉做实验。

教师6:探究这块内容,在教学终于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在城市里的学校还好说一点,在一些郊区学校或下面的农村乡镇学校,实验器材、实验用品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很难把它弄齐全。另外还有探究不光是做实验,还要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来调查,从资料当中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信息,也可以围绕这些来

探究,所以可以看出搜集资料也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通过这几段视频我们可以看出了教师遇到了时间问题,学生差异问题,探究方案设计问题等等。那么我们来请任老师为大家来介绍一下您在讲学过程中是如何安排科学研究中的教学,您有什么样的困惑。

任老师:跟以上老师有一些相同的看法,首先,先把我们学校的情况说一下,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在石家庄市来说可以说是硬件设施相对较好的学校之一,初三年级整个有28个教学班,每个班平均有66个同学,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实施探究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到实验室去就是一个最大的困难了,首先我们学校的实验室的设置属于大学的那种,有实验台,所以这样呢老师把学生带进去,老师最多能看到前两排学生,所以给课堂的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就是由于教学班太多28个,总共才有4个实验室,这样有些班一天,去做实验的较多,导致实验室不够用,再就是化学课教学楼离实验楼特别的远,等学生回去的时候会影响到下一科的教学,所以有不少的老师对化学课也提出了不少的意见。

主持人:那么除了任老师刚才谈到的困惑之外我们还采用了问卷和访谈两种行式调查了200多名初中化学教师,那么我们一同来看一看调查结果。也就是探究教学的调查问卷。

那么共有6个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课时紧张,探究活动影响教学进度;73.7%;

学校实验室条件不够占46.3%

班容量太大,很难安排占45.4%

准备工作量太大,时间、精力不够占44.9%

探究中学生混乱,难以控制占40%

学生素质太差,探究不起来占29.3%。

娄老师:我们在调查中有的老师写到:课改的这几年,我个人努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推广探究学习,并将”通过探究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实际实施起来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落实不到位。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上下两册共有31个活动与探究,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到位的也就一半左右。就我了解,很多教师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位区化学教研员在反思中写道:在我听过的一些课中,探究活动看似很多,但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很少,很多活动的设计不具有开放性,看似让学生放手去做,实际实施起来只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生很有些像是老师操纵的一个个“小傀儡”。还有一位老师说:探究互动是进行了,学生活动了,课堂热闹了。可一节课下来,好像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总觉得探究越多成绩会越差,于是能少探究就尽量少些。

主持人:那么通过我们刚刚的案例以及老师们的介绍,我们对以上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梳理,也就归纳出了本次专题要讨论的四个问题。

问题1、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定位和目标要求;

问题2、如何规划和设计全年的学生探究活动;

问题3、如何从教科书、现实生活中发现、确定探究课题,设计探究活动?

问题4、在探究活动中如何抓好双基的落实,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探究式教学行为?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

那么下面呢我们就针对第一个问题: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定位和目标要求是怎样的?请王老师谈谈您的观点。

问题1、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定位和目标要求;

王老师: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的突破点,应该是首次在2001年课本上公布的时候首次进入我们国家的化学教育课程当中,所以在01年当时大家对这种概念和这种教学方式的不清楚的怀疑到现在已以成为普遍的一种实践,并且大家已经创生了很多丰富的我们自己的初中化学探究的精彩案例和成功经验。但是现在我们再来看初中化学新课程到的该怎么安排和实施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我觉得需要我们再一次对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探究相应的要求做一次温故或者是认真的学习,大家知道科程标准呢是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级主题提出的足以证明它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要求。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内容。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的基本构成成分来进入到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也就是说它的重要性和地位是跟物质构成的奥秘跟化学变化和身边的物质实际上是齐平的。那么为什么要把科学探究提到在这样一个高度呢?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因为化学学科是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把它看做是科学文化的传播或承载。我们学化学除了学到具体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以外还更要学习化学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和基本的方法,这也是化学学科作为整个科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我们必须要体现出它承载的科学的这样的一种教育的要求。在这个方面应该说科学探究对此课程标准也明确作为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目标也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课程标准还在内容标准部分专门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增进科学探究理解做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所以我们知道在初中阶段科学探究是以两种形式呈现来体现的。第一种是作为得要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它本身就是内容,本身就是要传播给孩子的,就是让孩子学会的,那么要学什么?第一是要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有所了解,同时要增进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它首先从态度信念上知道科学探究是探究过成,实际上是科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是我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境,他也要

有意识和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求证、取证、论证那么这个假设检验,这些要素是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他要能够理解,所以课程标准都提出来了,意识到提出要求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要用实事来验证,这就一种假设检验的意识,这种求证的意识,那么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就告诉你,你要相信你获取证据,第一,你必须要获取证据去论证你的假设,否则这就不是科学的;第二,告诉你怎么才能获取到证据呢?是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的,所以他把实验观察都是作为实验证据的手段和形式,他要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认为科学活动和科学过程仅仅是看一看,做一做的事情其实科学的推理和科学的推断、判断也就是科学的思维过程和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获缺的,另外他也要认识到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的探究它需要合作和交流,不是说你自己知道了就可以,必须也要自己的认识在一个共同体当中得到大家的认可经受大家的检验,成为共同的知认和结论这才是科学认识的一个完整体现,所以我们想这些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的,要能够信念的那么这些目标是要你通过我们大量的科学探究的活动和体验并且反思通过交流总结才能不断的去转变它原有的那些偏差和认识行成正确的探究观。但是光行成探究观是不可以的,课程标准呢还明确提出了要发展一些科学探究的具体能力,这个具体能力是经过对科学探究的国际的比较包括对各种各样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我们化学学科的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以下能力的要素,第一个就是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假设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进行实验的能力,收集证据的能力,解释结论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其实这些能力的要素也是探究过程的要素,但是它同时作为目标提出来,它还要求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学会如何猜想与假设,学习如何制定研究计划,学习进行实验的方法,学习如何收集证据,怎么样进行科学的解释与推论得到结论,在探究的反思的结论与评价,反思什么,怎么样进行反思与讨论,他要学习一套方法。那么为什么叫探究能力的要求呢?就是说你光知道这些方法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它要形成初步的能力。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说明。举两个例子来说,是我们这十年来科学探究中比较忽略的东西,包括在考试评价中对探究考察方面还是比较忽略的探究能力,提出问题,我们现在的探究教学大部分实际上是让学生探究的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特别关注怎么能够启发学生来形成探究问题,另外一个老师提出问题我们也不太关注让学生如何理解、确认、转换老师提出的探究任务和探究问题。实践上可以让学生来提出,这是最好的。如果是老师先提出问题那么一定要让学生拆解,转换之后变成他自己的理解到的问题。这个训练我们感觉还比较缺施。也就是我们说的提出问题的训练,我们的课程标准提了两个目标,第一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

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的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的表述所发现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教学还是有比较大的缺失,但是我们现有的教学还是比较得视猜想的,比较重视假设,也比较重视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上,应该是收集直接证据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怎么加工我们的证据?怎么力用证据进行论证?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在日常探究教学当中也还是比较缺少的,还有就是我们的解释与推论,和归纳与概括形成结论,课程标准对此能力提出来了四点具体要求:能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整理,初步判断实事与假设之间的关系,这是就假设检验,就是科学推理,就是科学论证。在这个方面对学生的训练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看到现象,就直接归纳出最终的知识结论。现象真的就能一步到知识的结论吗?有那么简单吗?怎么由直接现象变成类别化的事实,再概括变成本质化的规律,这个实际是要进行科学抽象的,是要进行科学推理的,另外我们满足于实事现象的描述,但是我们忘记的开始的假设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引导学生从完整探究过程意义上来讲去论证我们的看到的事实和现象跟我们预期的跟我们开始研究的目的假设之间到的是什么关系?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觉得还是比较欠缺的。当然另外一点能够根据一定标准能对事实进行分类,进行概括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论进行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然后并且能够将得到具体结论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式,建立起这一具体结论跟已有结论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这种知识结构,在这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还是有可以改进的空间的。在反思与评价中我们很多老师把探究与评价当作你的探究过程认不认真好不好,成功不成功这样一种反思的评价了,而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反思与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对整个从假设到计划到取证到结论之间的自恰性的反思与评价。对别人的探究方案探究结果之间关系合理性的反思与评价,我觉得这个方面要求没有很好的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这个是说科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课程标准其实还有很多具体要求。我们还可以具体进一步体会。另一个重要的课程标准要求就是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一系列的要求,这种要求主要通过什么形式体现的?一个就是内容标准当中体现的,我们说左边是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右边是活动与探究的,用心的老师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用心分析一下课程标准的各个内容主题下的探究内容的话,可以发现他已经给我们设计出来了类型多样的很丰富的探究活动,它把这些探究活动与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是在告诉你围绕这些核心知识,可以建议大家采用这样的类似的探究活动,可以作为资源,可以作为建议,《课程标准》设计的探究活动分为三类:指向化学核心知识获取的探究活动;指向社会生活中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指向化学学科本向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

娄老师:我们一线老师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课程标准另外的四个主题要教材当中都有体现,而科学探究这个主题找不到单独的章节来安排您能为我

们解释一下吗?

王老师科学方法的内容也是属于方法性内容也是属于程序性知识,它是不作为狭义的知识出现的,因为人们表达不清楚,不可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只能义会不能表达出来的,因为人们在这个方面缺少经验与积累,所以没有在文本上体现,人们很害怕把活生生的体验变成知识的结论,变成让学生记和背的东西。

娄老师:那我理解我们科学探究的标准和定位在目前行式下是想让通过学生体验它的过程和方法来实现教学价值。所以我觉得呢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够很好实现我们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再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我觉得:

1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本质的理解

2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发展;

3探究活动的开展能促进中考成绩的提升

教师7“刚开始科学探究的时候我们班学生学习劲头很大,可是我们学校有一个月考是每个月都要考,刚学的时候每次考试都不如平行班考的好,落差比较多一点,有的时候一些老教师就不愿意用这些方式做了,他就强调要课堂上的记忆,我自己开始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班不如别人,后来我慢慢的发现时间长了同学们的化学成绩上来了,也很期待上化学课,后来自己就很坦然了,自己班同学成绩上来了,又不比别的班成绩差就这么上吧。

娄老师:通过刚才这个老师自己的体会大家能够看出,担心安排科学探究会影响中考成绩是不可能,所以要学会搞好科学探究,让学生多做科学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也能提高我们的中考成绩。

主持人:是的,刚才三位专家的讨论并且通过专家的讨论也结合具体的分析,结合了我们的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重要问题、重要方面做出详细的解析那么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价值、类型、功能、呈现方式等等内容。那么下面就第二个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规划和设计全年的学生探究活动?

问题2、如何规划和设计全年的学生探究活动;

主持人:首先我们先看看一线教师的讨论:

教师8:在施实探究的时候这一年首先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因为上下册书中设计到10多个学生活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这些实验没有都能搬到实验室去做,但是选择了一部分到实验室去做,另外一部分比如:指示剂、金属活动顺序、还有测一些物质的PH,还有等等。我们应从实验室中拿一些相关器材,

当中把老师的宣示实验也改为了探究内容去进行,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水的净化,我们就从石家庄市民心河的河水,举一杯这样的水通过讨论净水时方法从面施实一些净水方案,把它搬到课堂上去进行,再有像酸碱中和,NAOH和HCL 中没有现象,我们想过课上让学让设计一些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总之,我觉得全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呢,把一些探究实验从上再搜集一些要探究的内容,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人: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一些具体的做法,下面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也来了解一下其他教师是如何进行探究活动的具体安排的。

教师9:我们有时候是进行空气的科学探究,有时候是进行探究中的一个探究片段,也就是基一个环节。具体到空气的探究时我们这样做,比如说刚开学讲第一单元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空气的探究,那么初三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感觉做化学实验相当于做游戏一样,非常的好玩,但是我想从一开始就让大家意识到做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好玩儿和有趣,大家应该以科学家的态度来认识这个实验,所以我们一开始,首先要安排一个空气的探究实验。那么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我们会把整个探究活动的环节都体验下来,体验完后,学生马上意识到这里面有对比实验,空气多变法,它对实验会重新认识,不再是一开始那种,仅仅是有趣的做游戏的态度来对待问题了。然后呢我们长二单元会安排一个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这个实验其实有很多学校是以课堂演示,老师一个人做的形式吃不呈现的,而我们认为这个实验有在第一单元做完之后对它进行一个活化,而且它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容易准备。在第六单元还会安排一个CO2提取的实验。CO2提取就涉及到药品的提取;仪器的选择,它就可以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在对科学探究了解基础上慢慢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仅随其后的是第七单元的燃烧与灭火,上海版的实验我们觉得用它来探究材料容易找,学生又好做,而且观察非常的明显。那么在下册的书中,我们感觉学生具有中等科学探究能力了,所以人在第八单元,我们还会安排一个空气探究实验。那么这个实验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做成的,所以我们会提前布置这个实验,大家可能会花一周时间,自来水等同学们在方便的话还可以把自己做的实验成品拿到学校来进行展示,我们感觉像探究实验训练到这个程度之后,同学们一是对科学探究实验有一定感觉和把握了,而且对化学的兴趣很浓了,这是我们整个上上下两册当中探究完整的实验。重要的知识进行探究几个片段成几个环节。比如说在制取氧气的时候,有一个推化剂性质的探究,CO2与水能不能反应的这个性质,再有在廛金属化学性质的时候,我们会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这个反应发生没有,这样我们让完整的科学探究和片段科还有探究NaOH和CO

2

学探究交替进行,我们感觉学生本身感觉的过程,而且老师在准备过程中不会太累,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经我们节省的一些课时,这是我们学校对整个上

下两册中探究实验的安排。

主持人:这段视频,我们请娄老师给我们做一下解读

娄老师:好,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规划她自己一年的科学探究的安排,所以我觉得第一天,要想实现安中化学课标准给我们规定的科学探究这个教学任务的目标,第一个在实施教学之初老师们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一年的探究活动,根据自己学校的硬件条件,对班级容量及学校各方面的导体和自己对探究教学的认识,把它做一个统一的整个规划,比如在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位老师他自己安排一年的学生探究活动:全年的完整探究活动大概5、6次,包括:吸入呼出气体不同的探究;空气氧气含量的探究;CO2化学性质的探究;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酸碱成生与指示剂的探究,有时候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有时候探究指示剂与酸碱性的关系。每年讲完后整个初中化学内容之后,都要安排一次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他安排大概5次到6次的探究活动,条件允许下6次,不允许就5次。然后在日常教学中,他注意在某一种知识上,把问题投给学生,探究中某一个要素让学生试图做一做,比如做做猜想啦,设计方案啦等等。这样我有个10次20次的,一年当中也有,这是一个老师的安排,还有一个老师的做法,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老师这样总结自己,他说,受实验准确的限制,大多反应,两做的实验改为小组合作实验。将一些动手探究改为动探究,这个老师他自己的学校条件比较差,农村学校,他自己说,我来这样做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要做的实验,比如,质量守衡定律的验证,这样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再共同分析比较,最终由老师用一套仪器来完成实验。还有他说,充分利用学生周边的资源,让探究融入社会和生活当中,比如,他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来测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PH等等,他说还有更多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我是让学生仅仅进行头脑探究,动手我来完成。或者实在没有条件我就实在不行就不动手了,但让学生动脑来讨论来设计方案,来完成需要进行的。我们做了个调查,整个调查显示,有74.6%的老师认为自己安排了CO2制取探究;67.3%的老师认为安排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66.8%的老师安排了CO2化学性质的探究;

62.4%的老师安排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57.6%的老师安排了燃烧与灭火条件的探究等等。这些是老师们安排的探究,这些老师这么安排,由此可见安排好一年的探究活动对于老师们整个安排,整个探究目标的实观是非常有利的。第二单元我该怎么说呢,安排好整个探究活动之后,整个计划有了,还有一点要注意,探究的重点要落在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上,因为老师们总是反映课时紧不够,我没有时间安排探究活动,其实你注意把探究的核心放在我们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上,这时候既学习了核心知识,又让学生们体验了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价值实效是很高的。我举个例子,有老师安排过曾经议论过探究活性炭能否西服应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这个内容我就认为它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设计

方案,探究半天,最后学生得到的结论与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关系不当,而且用初中的只是不大好解释,这样的探究活动尽量少安排。我在举个例子,有老师在同学的试验过程中发现这个现象还是同学提出来的,他说为什么我把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开始看到变红,结果过一会儿去做别的实验后回来发现这个红色又没有了,有的老师呢,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全班的问题,利用一节课再来探究,探究活动是进行了,而且这个问题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似乎很有价值,但是考虑到我们的课时紧张这个问题本身已经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如果用大量的时间来探究它,会影响到你的课时进程,所以呢,如果课时很紧张,大家在安排探究活动的时候,应该重点要落在核心知识上。再一点,我觉得刚才有几个老师做法很好,安排完整的探究活动不要过多,这是我们学校的课时条件所限制,以后大家还要面临中考,不要过多,但是不等于说不要安排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时候就忘记了科学探究,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你只要有让学生探究的愿望,有让学生探究的意识,就很容易在知识点的处理过程当中,转化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某一个要素上开动脑筋,乃至于发挥他们的能力来做一个探究,所以要把日常教学当中的知识教学其他内容的教学都穿插进去,我把它叫做碎片式的探究活动,这样始终把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中,也不至于造成课时的过分紧张。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条件特别差的地区,比如,学校条件不能开展或很难开展全部的内容的分组实验,那么一大部分内容,学校只有一套仪器,这不应该成为不开展探究活动的理由,因为我认为全班共用一套仪器,同样可以开展探究活动,大家注意科学探究的实质是让大家经历实际探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更宝贵的是学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方案,而动手实验只是其中一个要素,而实际上,当然全班只有一套仪器的时候,应该由老师来完成或由一两个学生来完成,大家来观看,也能起到这样的意图,到最后获取结论,对证据的抽象概括同样是动脑的问题,所以老师们只要理解了初中化学当中安排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本质愿望,用一套仪器也能开展探究活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集体动手,效果会更好。我还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在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让学生多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而且这个时候可以保护性质为主,这个时候在知识点上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一定要背过,一定要记住”,而这些知识点的落实,包括一些技能的落实,到复习阶段或在复习的时候再去深化它,在开始阶段培养兴趣、保护兴趣。还有一点我想说,在初中化学,师生刚开始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老师的安排和设计应该以保护学生的兴趣为主,而这种兴趣的保护更多的是通过安排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来培养,而再到复习阶段才去落实,抓老师们关心的那些知识点,那些技能,因为初中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如果老师去强化这些知识点,他会感到化学很枯燥、很难,形成学习的两级分化,而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注意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多安排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意味和乐趣,而略微地暂时放一下老师们所关心的知识点,元素符号写的正确不正确、化学方程式写的完整不完整,不要做过分的要求,而到后半段去深化这些知识,为了中考成绩,为了形成完整的化学学习的一种收获,一种整个科学素养的获得,去深化它,这样就能保护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我们初中化学整个的对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这样一个任务。

王磊:我觉得娄老师说得已经很全面了,而且举了不同老师的设计的案例,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我想大家说得是有道理的,第一整个初中化学教学时间很短,如果探究活动过多,肯定必然带来课时紧张的压力,另外我们的硬件条件也不是非常地足够,我们需要计算一下教学成本,我们更需要把全年的探究教学的规划做好,不要盲目地开展探究活动,因为时间有限、条件有限,在做规划的时候,可以有一些基本的考虑,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整个初中教学当中,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的探究、不同内容的探究、不同水平的探究,这几个方面不见得都要经历很多,千万不要出现你做了好几个探究都是属于同类内容、同水平探究、同种形式的探究,这样是比较低效的,应该选择不同方面有代表性的。比如说按不同阶段最好都让他有经历探究,比如说在初中化学的时候,也就是以绪言课前后为一个阶段,要让他对探究活动有一种模模糊糊但有整体的感觉,比如说我到很多老师在这个阶段会围绕着空气或者空气中的含量或二氧化碳的呼出吸入这些,有一种整体的探究感,包括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其实它不是侧重在具体知识上的,而是让他对探究的整体有一个初步的感觉,这是初级阶段。当他正式学习化学阶段应该要经历非常典型的化学的探究内容,比如氧气性质的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这两个探究的内容既是重点物质同事这两个性质的探究过程,它代表了研究单质的思路方法,研究化合物的一些思路方法,对后面的学习是有帮助的,而且探究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探究氧气的时候,是以老师引导,让他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研究化学性质的基本的角度的建立和思路的建议,如果探究二氧化碳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变换一下,探究二氧化碳的时候,有很多学生知道的事,比如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这些就用不着做大探究,应该可以先做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试验概括出性质,然后不止于这个地方,老师利用前面这些引出新的探究点,要解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重点探究和难点探究,通过前面的实验引出来新的探究问题,然后在实验过程发现新的问题,形成了探究任务,然后展开探究,再解决这个探究问题过程中又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知识我觉得像这种经历在氧气性质的探究过程中是不容易产生的,这就是二氧化碳这个阶段体会这种碱性探究,是基于观察然后发现新探究问题再进行探究的经历,比如说到了金属阶段,很重要的一个探究方面,它是经历两类探究,第一类探究就是基于比较的探究,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满足于探究一个物质的化学性质了,我们实际上

是为了比较不同金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有它的特殊的探究的训练价值,同时这也是重要的化学核心认识和任务,另外在二氧化碳和氧气中的探究更多是指导性的探究,到了金属这块儿学生已经对探究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了,单一的探究过程已经经历了,到金属这块儿要让它复杂化点,因为有了比较,我们建议让他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从假设设计方案到求证到论证,到得出结论,是完全可以基于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金属的共同的化学性质,基于这两个知识内容的教学完全可以开展完整的探究。另外金属活动性这块,有的教材把它放在酸之后,有的放在金属这个地方,这个没关系,总之围绕金属活动性这块,也是可以设计探究的。这个探究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它比较的指标跟前面只追求这种共性的这种比较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它有特殊的训练价值。另外,这是一个规律的探究,跟前面性质的探究又不一样,同时它也是重要的核心知识,围绕这个内容是值得开展探究的,到了酸碱时,我们感觉很适合开展生活问题的探究,因为生活中的酸碱还有大量的酸碱性质的日常生活的表现现象,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题材内容的时候,来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提出化学问题,然后进行化学实验,然后得到一个物质的性质,再推出一类物质的性质,由胃酸这件事假设出盐酸是不是会跟铝反应,进而推出生成什么,是否跟其他金属反应,这是不是酸的某种特性呢?可以进行理论的推理,所以对酸碱这块可以开展与生活事假情景的探究活动,这属于不同知识内容蕴含的探究的能力的培养的空间,和探究的类型是不一样的,可以来这样选择的。探究的组织形式,不见得每次探究活动都是完整的过程,但是确实要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其他的探究活动可以不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我们也需要有所布局,不能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扣在方案上面,扣在获取证据方面,应该让有的活动承载的是提出问题,有的活动更侧重在体会怎么形成假设,有的活动是让他体会一级证据拿到后是否就验证假设、就能得到结论,就是有一个对证据的再加工、再概括、甚至要再做科学推理,甚至还有的探究放在这个探究结束了还要进行反思你的自洽性如何,你还能不能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在不同的探究上是有所侧重的,整体做一个规划,哪些探究活动更适合承载什么样的训练、要求,还有教学组织形式,比如我们看到有的学校老师开始的时候属于大家集体坐在班里,就是正常的课堂探究,老师进行指导性的探究,到后来就变成了像金属单元中达成完整探究,而且可以课内外结合了。课内外结合,是提前两个礼拜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金属你想探究的所有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我们到底对这些问题怎么分类,把这些问题分成有的是可以探究物理性质的,有的是要通过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才能回答的问题,有的是让探究金属的锈蚀条件的问题,这样基本上把金属的有关探究,这种各样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变成探究任务之后,基本上是三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锈蚀条件,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有比探究题目和选探究题目。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问题。

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去准备去吧,甚至我可以开放一次实验室,你们可以预做,那么他对金属锈蚀的探究,鼓励学生在课外开放式情况下,那么理化性质的探究放在了两个礼拜之后的一个正式课上,他做了一个连堂课,然后他就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实施,这就是一个课内外结合的真真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比如还有一个老师,设计二氧化碳,他认为二氧化碳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很丰富的探究价值的,他把它做成一个单元整体的探究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他提了一个总的探究问题“如何获得二氧化碳?”他把这个问题作为整个单元问题的中心,然后让学生去查资料,去设计到底可能都有哪些途径去获得二氧化碳,然后到实验室去实践,这就涉及到其他物质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论证二氧化碳可能有什么性质,两个礼拜之后,在一个连堂课上让各小组汇报他们如何获取二氧化碳的,从设计到展示到板演,这是个很新的很大的探究组织形式,如果能利用短暂的10个月左右初中新课程的教学时间,我们精心策划好,循序渐进,但不代表简单单调重复,而是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变化,这样整体设计一个探究教学体系,肯定会获得一个很好的效果。

主持人:那么刚刚老师给我们了具体的科学探究的安排,在策略上给我们很多参考,同时也举例说明了探究设计的思考,还介绍了很多新颖的组织形式,以及不同的承载要求,那么这些探讨对我们有了鲜明的指向性,也让我们明确了以后的探究安排以及教学侧重,那么提到具体的教学呢,相信教师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遇到过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就是如何从教科书、现实生活中发现、确定探究课题,设计探究活动?那么我们共同看看任老师前不久一节探究教学的录像片段。干燥剂成分的探究!

[录像片段]

老师:下面咱们开始上课!生石灰干燥剂是最常用食品干燥剂之一,这个同学们都知道,有一位同学在某品牌的雪饼食品袋中发现了一袋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的干燥剂,这位同学非常感兴趣,结合自己的化学知识,有联系到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好像也遇到过生石灰变质的问题,于是这个同学非常想知道这袋生石灰干燥剂此时的成分是什么?跟原来相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后来我们又从某雪饼包装袋内搜集了几袋同样的干燥剂,放在每个同学的桌上,那我们今天就共同来探究放在你们桌上的生石灰干燥剂此时的主要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min]。它此时的成分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那由于生石灰干燥剂在食品袋内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跟原来的生石灰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时这袋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对你桌上那袋生石灰干燥剂,假设杂质我们除外,那么你对主要成分作出合理的猜想,情况不止一种,那请同学们把可能的情况一一地列举出来,把它填写在自己的实验报告单上,那么下面由组长组织,以组为单位,就来猜想这袋生石灰主要的成

分可能是由那些物质组成的?好,下面开始!

[学生活动]

老师:好了,各组同学已经猜想的差不多了!我就请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组都猜测到了几种情况。2组同学!

2组学生:我们组一共6中猜想,一种主要是有氢氧化钙,第二种只有碳酸钙,第三种是有氢氧化钙和生石灰(氧化钙),[4min]然后第四种是有碳酸钙和氧化钙,还有第五种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第六种是碳酸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钙。老师:那么你能说一说猜想这些情况的依据是什么?

2组学生:我们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首先氧化钙里面是钙元素和氧元素,然后可能是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推测它可能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还可能有氧化钙,没有反应完。

老师:好,请坐!有不同意见吗?或者你还有什么补充?觉得这些猜想还不够全面!3组同学。

3组学生:我觉得没有第四种情况。因为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的话,也会生成水,水又可以与上面的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我们组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老师:有道理吗?都同意吗?好,第四种猜想是不合理的,是吗?那我们把它去掉。还有不同意见的吗?1组同学![6min]

1组学生:这包干燥剂已经变质了,所以还存在氧化钙。

老师:没听太懂,再说一遍。

1组学生:它还没有变质,可能是新弄出来的干燥剂。

老师:这是从某雪饼中包装袋内取出来的干燥剂。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反驳他。3组学生:我觉得氧化钙那个袋不是密封的,不可能一点儿都不透,所以它肯定会发生反应,就算是,也会是一点点,不会是完全没有反应的。所以我觉得它是变质的,不可能一点儿都不变质。

老师:那你认为还有别的猜想吗?还是这些猜想中,你认为那些猜想不合理。3组学生:我认为第二种。

老师:知道的可以大声回答。你还有其它猜想,或者你认为黑板上写的猜想有哪些不合理?都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6组同学!

6组同学:刚才2组同学所说的,我们当时讨论……[8min]

老师:难道黑板上这些猜想都是合理的吗?1组同学。

1组学生:因为一开始氧化钙变成氢氧化钙,吸收水分,因为它是包装在食品袋中,它所有的

老师:你认为只要有氢氧化钙还应该有碳酸钙,只不过是量多量少的问题!有不同意见吗?这位同学认为一是不合理的。有氢氧化钙存在,还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应该有碳酸钙存在。你再补充。

1组学生:他的意思是说氧化钙要是完全变成氢氧化钙的话,先变成氢氧化钙还会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不会有氢氧化钙单独存在。

老师:也就是说变成氢氧化钙过程当中肯定有一部分还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是这个问题吗?同意吗?3组同学。

3组学生:如果一成立的话,那么三也是不对的,也就是说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共存的。如果第一个没有氢氧化钙的情况下,那么[10min]第三种肯定会有碳酸钙,是不可能只有氢氧化钙和氧化钙。

2组学生:这个题本来就说它是从雪饼中取出来的,雪饼的外部环境,如果放在一个二氧化碳环境中,应该只是会和空气中的大部分水蒸气

3组学生:我还是同意我们组的意见。因为是说的在空气中,空气当中一定存在二氧化碳,所以和外部环境没有太多的关系,去看包装,它里面是有空气的,所以它一定有二氧化碳,所以我觉得3是不太合理的。

老师:碳酸钙的量会少。

3组学生:多少会有一些。

老师:同意吗?那么我们把猜想一和三擦掉,都不同意,剩下三种猜想。合理吗?那6组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几种情况,为什么这几种猜想是合理的。

6组学生:第二种是都生成了碳酸钙。[12min]生石灰是和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首先是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它不可能在反应生成别的东西,它是最终的形式。第五种是没有完全变质,

老师:经过大家的谈论,我们最终达成一致,大家承认有3种猜想。那么在这3种猜想当中,生石灰是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涉及到了那些化学反应呢?同学们能不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写在你们的练习本或练习纸上。

[学生书写]

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实验验证,究竟我们哪一种猜想正好是你桌上放着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呢?那么请同学们先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那么设计好以后举手向我示意,然后再进行实验。[14min]

[学生设计方案]

老师:好了,同学们,先把你手里的仪器和药品放下。刚才我问了一下,1-6组同学全部已经得出了结论。那我们下面就从1组开始,来汇报你们的生石灰干燥剂究竟是有什么组成。你们做了怎样的实验,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证明了你的结论。

1组学生:我们只拿一组做实验,把生石灰倒进试管里,我们先测出来蒸馏水的温度,我们测出来是16,测出来蒸馏水的温度以后,直接把蒸馏水倒进试管里头,如果有温度变化,证明有氧化钙存在;如果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那么肯定

在后面2组,我们做到了由16度变到了22度,有氧化钙,猜想三是正确的。老师:那么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没有进一步验证。

1组学生:如果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我们加无色酚酞,如果无色酚酞变红,说明有碱性氢氧化钙存在。

老师:猜想二是正确的。[16min]

1组学生:如果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那么就应该是一了。

老师:那么经过实验,你们认为猜想三是对的。2组!

2组学生:我们的实验和1组是一样的。先测的是蒸馏水温度是17度,放入样品以后呢,测的是21度,证明它是有氧化钙的,我们又进一步的验证了,先是加酚酞,变成粉色的,证明确实是有氢氧化钙,我们还是有点儿不放心,把碳酸钙也证明了,我取了点儿样品,加稀盐酸,它确实产生了气泡,所以从3个实验中我们得出结论,猜想三!

老师:你把3样物质都证明了。你认为有问题吗?

3组学生:氧化钙溶于水的时候生成了氢氧化钙,所以加无色酚酞的话,它变色不能说明它开始就有氢氧化钙。

老师:但是觉得三是没有问题,三已经证明了。

2组学生:证明它有氧化钙以后,然后氢氧化钙我们当时想的是,一般情况下,酚酞是不会变色,变色不明显。

老师:通过颜色的深浅去判断。这样可以吗?那我们学过酚酞这样的指示剂,只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指示溶液的酸碱度,还是有点儿问题。

5组学生:我觉得她那个氧化钙可以不反应,加入水溶解以后,加入酚酞变色以后[18min]证明它有氢氧根,无论氧化钙生成的还是本来就有的,一共有3种可能,所以它的碳酸钙放入水中,不可能出现氢氧根,

[视频结束]

王磊:我们看了任老师那个教学的录像片段,应该说是一节有意思的课,而且我更感兴趣的是,这节课时任老师刚刚设计并且完成的一节课,所以说对于这样的一节课整个设计和优化的过程应该还记忆犹新,这个过程还历历在目。那我想问了,您探究的这个任务或选题是怎么想出来的,在什么情况下,您想到探究这个东西呢?

任老师:那么首先这节课时在初中上下册书都已经讲完的基础上选的这样的一节课,为什么选它呢?原因首先生石灰氧化钙和水的反应这个实验,在新授课当中没有能够完成,因为当时生石灰没有找到,所以基于这一点总觉得有一点遗憾,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呢,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暴露问题最大的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这三种含钙化合物总是弄不太清楚。第三个原因呢,某些同学在做习题的时候,也出现过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一些问题,那么作为一道习

题处理的话,总感觉有一些难度第四个原因呢,当学完干燥剂生石灰之后,有很多同学对干燥剂感兴趣,那么在生活当中,随时会收集到那么一袋干燥剂拿到课堂上来问老师,“老师,我这袋干燥剂是不是生石灰干燥剂?”甚至有些同学自己在家里还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把这个干燥剂放到了水里,因为他原来已经知道了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所以自己在家里一试,老师怎么没有放热呢?它是生石灰干燥剂吗?但是我在课堂上发现大多数同学带来的还都不是生石灰干燥剂,以硅胶的干燥剂较多,透明的小颗粒,有些同学还拿来矿物干燥剂,比如灰黑色的小球,所以同学们在这儿对干燥剂是有困惑的。所以针对以上4个原因,我选择了这个课题。

王磊:应该说任老师她选择这个,因为我知道很多老师都说我不是不想探究,而且课本上它已经给我的这个探究任务,我还苦恼我找不着我自己的真实的探究,他也苦恼自己怎么设计出好的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呢?所以我觉得这个课例给我们很多启示,任老师刚才说的呢,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就是,从你的教学当中你看看,有什么遗留问题,甚至有的老师他就是从他前面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或者说他要讲这个内容,他自己搞不明白,还有包括我们说也会探讨,追根溯源问[22min],我学了氧化钙,氧化钙的应用形式是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以什么形式存在,那可能就会联系到干燥剂,我们反过来就想学生见到干燥剂,他能想到是氧化钙吗,另外这个真是的用于商品(食品干燥的食品干燥剂)真的以氧化钙的形式存在吗,也可能你自己就会从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往应用真实生活这条线索,而且你自己就在发散,发散了以后你再回过头来,那是不是,如果我给你一个干燥剂的包装,我就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我就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一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氧化钙,只有氧化钙吗,氧化钙就能够这样孤立地待着吗,对不对,当它在环境当中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也就是氧化钙的性质对这个应用作为干燥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可能这样自己你就会产生,你自己有这样的想法,你就会觉得这个是不是值得让学生也经历经历啊,就有可能产生成探究的点。另外呢,她的一个原因是演示实验没有做成,演示实验没有做成她很不甘心,她希望能够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她觉得简单地重复,花这个时间不太值得,所以她就想把这个演示实验变了,内容还是氧化钙的事[24min],或者是钙的化合物,但是我的情境任务变了,我觉得这个也是探究的一个途径。其实,我觉得跟重要的是,我很欣赏任老师的她很关注学生的需要,由于她的开放性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她面前暴露了很多原本的探究的好奇心,关注点,那么任老师没有忽略,没有无视学生的好奇心,而是把学生这种对生活常识,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这些好奇,这些疑问,跟核心的化学知识找到了一种联系,而且很愿意让它变成一个探究的活动。所以我觉得选题的产生过程很值得我们其他老师学习。娄延果:我插一点儿,在这里安排这个选题,任老师一定还有另外一种想法,学

生已经把初中化学的大部分内容学完了,这个时候他对二氧化碳的知识学过,酸碱盐的知识都学过,而这个时候来探究氧化钙干燥剂的成分,它里面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学生都已经学过了,他想到的用到的知识是很丰富的,这个时候放在这里探究实际上就相当一个比较完整的对初中化学知识的驾驭和运用,而所涉及到的内容恰好又落到了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上,所以在这个时候安排这个探究价值还是很高的。[26min]

王磊:你看,第一时机,我们解决了,放在什么时候,是最好的。第二,探究什么内容,这个跟核心知识的关系。第三,我们真正讲究探究性,它得是真实的,有趣的,能够贴近孩子需要的这种探究,我觉得这个应该也是具备了,那么但是我想,您定位了我要研究干燥剂,但是这个距离课堂上真是呈现给学生的探究任务恐怕还有距离,那您面对学生真正提出来的具体的探究任务是怎么产生的呢?您能先说一下,您提给学生的探究问题是什么,怎么表述的?

任老师:关于这些问题,我这节课想解决什么养的问题,我最终想到让学生探究这袋生石灰干燥剂此时的成分是什么,这是我想打到的目的。那么一开始呢,我也在一个班上过这样一节课,但是问题的提出,我自己感觉比较大,结果出现了跟我预测的结果不太一样的结果,那我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的呢,就说有这个生石灰的干燥剂,那么它此时的成分是什么,就问了这么一句很平淡的话,我找同学到黑板上扮演,结果这个学生写了1氧化钙,2氢氧化钙,3碳酸钙,我让他解释为什么这样猜想[28min],这样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他说不就这3种情况吗?不是氧化钙,就是氢氧化钙、碳酸钙,他是这样想的,后来我自己在反思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呢,不是特别的明确,导致了学生做出的结论跟我想要的那个结论不是一回事。所以在第二次另外一个班授课当中,我变了一下问法,而且添加了一些适当的引导,就非得把同学拉到我这个线上,我这个问题是这样提的,当时换了一个情景,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是这样提问的“某同学在某品牌的雪饼袋子中发现了一袋生石灰干燥剂,联系到他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到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好像也遇到过生石灰变质的问题,于是这个同学非常感兴趣,想知道这袋生石灰干燥剂此时的成分是什么?”当时引入的一段话,然后呢,我们又从某雪饼包装袋内搜集了几袋同样的干燥剂,拿到课堂上来,发给了每个同学,那我们今天就共同来研究放在你们桌上的这袋干燥剂此时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而且还怕拉不到我这个线上来,又加了几句话,我说:“干燥剂已经在食品袋内放置了一段时间,原来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可能现在发生了变化,而且情况不止一种,那么请同学们对此时这袋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作出合理的猜想,并把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 [30min],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具体的问题。

王磊:那这结果怎么样?

任老师:结果同学们猜出了有6种结果,一主要有氧化钙,二只有氢氧化钙,

三只有碳酸钙,接着就是一些组合,因为我就听到下面同学小声在议论,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不完了吗,单独的一种,然后两两结合又一种,最后3种都有,所以出来7种结果,那么我反问了一句,这些猜想都合理吗?结合干燥剂的实际情况。

娄延果: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

任老师: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于是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同学就举手了,老师,那个不完全对,既然生石灰作干燥剂,肯定吸水了,所以就把只有氧化钙排除了,然后他的想法就引发了不少同学,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想法,就开始慢慢地淘汰,那空气还有二氧化碳呢,碳酸钙肯定是要有的,只是一个量多量少的问题,所以就问这个猜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那么最终落实了3个猜想,1三者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2氢氧化钙、碳酸钙,3只有碳酸钙,完全变质了。这就是这个问题生成,也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的。

王磊:应该我们可以看出来,刚才任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这个探究问题逐渐具体化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个经历,我们想包括她前面没有具体化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和情况,那么具体化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32min]那我们想呢,这个确实是探究问题的意向的发现,到探究问题的具体明确,这个一定是要我们作为探究教学设计的,老师必须要解决的,很多老师就会呢,比较粗糙,只要想到一个大致的方向,他就把这个方向性的东西,比方干燥剂提出来了,今天咱们研究干燥剂,或者咱们今天探究干燥剂的成分,结果实际上呢,等到学生拿到的东西跟他探究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其实离得还是好几级,空间过大,空间过大,就会出现2种极端,一种学生无所适从,过于发散,使得我们这个探究,教学的效率比较低;第二种呢,他可能漫无目标,干脆行不成有效假设,导致后面的探究方案没有办法落实,所以我想呢,这个2个都是需要避免的。

娄延果:我插一句。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遇到王老师说到的2种极端情况,而通常情况下,我看到的课当中,老师采用的处理方法,往往把学生这些想法强拉到自己原来的那个想法上,这时候学生没有经过科学地推理的过程,学生就感到化学老师你让我猜想我就猜想,结果我猜了这么多情况你也不按我的来,你让我按你的来,我们化学科学的这个真谛内涵,我们这个推断的过程,这个抽象等等全没有了,结果成了化学老师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实际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任老师:其实在这儿我还想说一句。一开始我对这个结果的预设跟同学们的又不一样,我没有想到他们那么多,我是想了5种情况,后来他们把我的想法都反驳了,我当时还有一种想法只有氢氧化钙,我还正在想,同学们说不可能,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肯定会有碳酸钙的。

王磊:但是我想呢,很有意思!其实任老师她不仅把问题从一个方向到一个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什么是科学探究》习题1

《什么是科学探究》习题 一、填空题 1.物理学中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______及其_____。 2.______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3.小明在探究某一问题的实验过程中,若发现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有很大的出入时,他便将实验的结果进行修改,使其与猜想的基本相符,他这样做______(填“对”与“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钟摆的奥妙”问题中包括的几个过程分别是_____。 5.钟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___有关。你认为与此因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的机械摆钟,都是根据其摆动一次的______相等的原理制成的。 7.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方案不一定非常完美,但因包含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不一定要全部填满5个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你需要的步骤多少,如果填空格数不够,还可以自己添加。) 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分析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总1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校第一节课是7点40分到8点25分,中间经历的45分钟是() A.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米=×1000=1800毫米 B. 米=米×1000=1800毫米 C. 米=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米=×1000毫米=1800毫米 5.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8.一本书的厚度为13毫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毫米 B. 厘米 C. 厘米 D. 毫米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第七节: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 关技术,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b5E2RGbCAP 能力目标:能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和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 教学设备:自制黑盒子及学生的文具盒、磁铁、台灯、灯泡?
导入新课: 一: (1)讲述关于科学探究真实的故事,看一看他们是如何进行探究的。
李明在一所农村中学读书,学校有一只大的开水桶,冬天为了保温,在桶外裹上了一层棉被,尽管如此,早上灌的是开 水,到了下午还是变得凉凉的。一天早上,李明看见张迪用铝合金饭盒装开水时,滚烫的饭盒只垫了薄薄的一层泡沫塑料就 不烫手了,他突然想到,能否用泡沫塑料代替棉被给开水桶保温呢?(课件)提问学生:第一步是李明做什么?(可以提示)
p1EanqFDPw
(●发现或提出问题) 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张迪。 李明认为,手觉得热,是因为手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隔着泡沫塑料拿热饭盒不烫手,说 明泡沫塑料导热性能差。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包着开水桶,保温的效果按理说就会好些。张迪随手摸了一下热水桶上的棉被, 暖乎乎的,热量通过棉被传出来了。张迪想,李明可能是对的,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可能会比棉被好。(课件)提问学生: 第二步李明做什么?DXDiTa9E3d (●建立或提出假设) 李明告诉张迪,如果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烧瓶,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便可以得出这两种材料保温性 能好坏的结论。“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水温变化,如两个烧瓶中的水是否一样多,水温是否一样高。”张迪说。“是的,” 李明强调:“还需注意放烧瓶的环境是否一样,泡沫塑料与棉被的厚度是否一样等等。” (课件)提问学生:第三步李明做 什么?RTCrpUDGiT (●设计实验方案) 他们决定在两个烧瓶中装质量相等的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两种保温材料包好,放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自然冷 却。 按照这个实验操作,李明和张迪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5PCzVD7HxA (课件)提问学 生: 第四步李明做 什么 (●进行实验和收 集证据)(检验假设和收集证据)
t/min 0 T1/℃ 80 T2/℃ 80
5 72 65
10 64 56
15 59 48
20 55 43
25 51 38
35 50 32
45 41 28
55 37 26
65 34 24
80 30 22
95 26 22
110 125 140 155 24 21 22 21 21 20 20 20
看看李明和张迪还应该做些什么?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作出解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判断的?(
20℃)
分析表格,我们可以得出那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为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 1 组(泡沫塑料保温)从 80℃降至 40℃所用的时间超过了 45 min,而第 2 组(棉被保温)降低 相同温度只用了不到 25 min,这表明,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确实优于棉被。jLBHrnAILg 分析表格里的数据,有没有同学认为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 以上表格中,第 35minT1 的数据与 T1 的总的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偏差,回想实验的操作,有可能在读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 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 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 O 2 4 6 8 10 12 14 16 1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 程……………………………………………………………………………( )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 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 板的左侧(如下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3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与探究练习题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1:探究与实验 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情景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的关系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2、用尺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 化过程:(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干冰吸热熔化;(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6)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融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A、(1)(3) B、(1)(4)(6) C、(2)(3) D、(5) 3、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零下183℃,液态氮的沸点是零下196℃,液态氦的 沸点是零下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4、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 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根据表中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大 C、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壳与蛋的距离与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无关 5.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4)获得证据:10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6.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 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 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 的目的是 。 (2)从实验A 和B 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 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36.A 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⑴ 当时的室温大约为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分钟。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 实验过程 。 A B C D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 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3)B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 ① 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 ②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 估计液体的温度 ④ 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填序号”)38.一天晚饭后,小强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强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强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小强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

七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1. 合适的空格处。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于是她估计同时伴有咳嗽,2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属于。 3..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 较高度一般较低温 较短流淌时间一般较长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 请你回答:(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 量的▲这一物理量巧妙的转换成▲这一可测量的物理量。 4.我校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

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给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4 / 1 27 温度(℃)21 17 25 19 23 4.2 14.6 9.4 30.0 24.9 19.7 (高度hcm)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5.1 5.2 5.1 M 5.2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h(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cm 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2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瓶往下看,A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或(选填:“由大到小”“由小到大”依次是由某学校科学兴趣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而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5 .他们同时分别在绿小组的同学们希望通过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来了解周围的空气质量。分钟后取回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得到实验30片载玻片,树下、道路边放置涂凡士林的10 个。数据:绿树下尘埃粒子数7800个,道路边19200 。(1)根据实验过程,你认为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为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2()他们分别在绿树下、道路边放置载玻片,其目的是______ 。片载玻片用来设置重复组在显微镜计数时,通常采取五点取样法进行抽样检误差,放置10 测。(。3)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4)通过探究活动对你有何启示?(分) 分)下面一些问题将考察你的科学素养,请用你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作答。6.(8玻璃罩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观察到图中叙述的现象,1)某同学用老鼠、一盆植物、(。请你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2)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了解青蛙与蟾蜍在外形上的异同,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个细菌,细菌的繁殖3()简单的计算: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假设你此刻手上有100 速度为每30分钟繁殖一代,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4)乙图中①环的外圈与②环的内圈哪个大?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蝙蝠通常喜欢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7.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犬憩息,夜出觅食。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眼、”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皮肤中的什么来发现障碍物的,耳、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处理方法实验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被观察的蝙蝠数量71 不做任何处理 A 1000 70 蒙住蝙蝠的双眼 B 1000 35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 1、用托盘天平称水的质量: 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1)所示。杯中装水后,天平平衡,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根据图填出下表。 2、下面是上海—西安的列车时刻表(4分) 火车从徐州站开出到华山站,共需化费__________分钟。 3、小明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a.读出液面读数V2 ; b.将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液面读数V1; c.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块的体积V =________________ (用题中字母表示) 4、按照实验托盘天平测质量的使用步骤,下列的叙述正确的依次排列为(用序号) ___________。 A.将游码拨至标尺的零刻度线;B.根据天平右盘砝码值,及游在标尺上的位置,读出物体的质量;C.将物体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游码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D.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E.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5.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A.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 B.取出温度计; 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D.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机械停表的读数是秒。 7、某同学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已有信息: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也不能发芽,潮湿的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能发芽,发霉腐烂的种子不能发芽。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作出合理 假设。 至少写出三个假设: 假设一:。 假设二:。 假设三:。 8、阅读下文: 新华网内蒙古四子王旗10月17日电 (记者李宣良、黄明) 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而被烧蚀成深褐色的神舟六号返回舱静静地躺在草原上,舱体上还带着上千度高温发热后的余温。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告诉新华社记者,飞船返回舱返回最大技术难点之一就是飞船的降温,必须给飞船穿上一件“隔热衣”。当返回舱在距离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1000-2000摄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像陨石一样被烧为灰烬。这时必须给飞船穿上一层“防热衣”,使飞船内部的温度控制在航天员可以忍受的40摄氏度以下。侯鹰介绍,神舟六号飞船的防热材料,就是从几十种材料中严格筛选出来的。为进一步将质量降下来,在材料的使用上采用了蜂窝格的设计,这种既有密度又有疏松的设计,保证了神舟飞船穿上的是轻薄的“防热衣”。直径2.5米的返回舱表面积为22.4平方米,目前使用的防热材料总质量约500千克。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直径是2米,表面积是17平方米,而它的防热材料达700千克。侯鹰说:“可以看出,我国飞船的防热技术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 该资料中提到很多我们学过的科学量,请你至少指出其中三个,并说出相应的实验室测量工具。(1)、;(2)、;(3)、。 9、某同学用一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一本书的质量.。他将书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依次加进1克、2克、2克、5克、10克、20克、50克、100克的砝码各一个,这时指针偏向标尺右边,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了,他又依次取下1克、2克、2克、10克砝码各1个,这时天平横梁达到平衡,已知这本书共200张,问: ①每张纸的质量是多少? ②这位同学往天平盘里加砝码有什么缺点? 10、现有一只烧杯、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头、烧杯、量筒、细线、滴管以及适量的水等实验器材,你能利用这些器材测出小石头的体积吗?请写出实验步骤。 11、阅读下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感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习题精选:实验探究题(有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习题精选:实验探究题 一、实验探究题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 目的是;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出现 像(填写像的性质);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大小如图乙所示的光源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调节光屏使成像清晰。如果此时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是右图中的。 2.《北京晚报》曾经报道:“从北京天文馆得知,最近太阳活跃的程度不仅是千年来首 见,甚至是8000年来最活跃的。德国普朗克实验室的SamiSolanki等人预测,这样的黑子活动高峰,将会反常地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可能会有50年之久。”回答: (1)通常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平均约为年,但并不一定,有时会有差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根据所 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格外重视太阳活动预报。 A.通信部门B.航天部门C.冶金工业部门D.气候研究部门 (3)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是否强烈没有关系的是 () A.发生日食现象B.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D.地球上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4)科学知识很丰富的张明读了这则消息后,忧喜参半,喜的是可以进行黑子峰年的天文 观测,那让他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

七年级科学 (新教材)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从而改进了蒸气机。 奥斯特在整理实验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3.科学研究的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4.科学技术即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5.学习科学的目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练习;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2、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伊拉克大沙漠 B. 伊拉克战争 C. 伊拉克气温高降水少 D. 伊拉克石油蕴藏量丰富 3、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 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4、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雨后出现彩虹 B “神州”七号上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 5、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B.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及C.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工作,我们没有办法完成 D.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成功者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B.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7、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C.认真思考D.以上都是 8﹑牛顿从苹果落地自然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实验 B.观察 C.调查 D.阅读 9、科学家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其科学研究的首要工作是() A.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B.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C.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D.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10、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苹果落在地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浙科版-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教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上 案例1“科学探究”教学设计(第一章科学入门第5节) 一.案例背景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从问题着手,让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过程中对科学探究产生直接的体验,把探究的基本思路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强调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初一的学生抽象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科学是遥不可及的印象,不利于激发探究的兴趣,但却对科学的探究充满了神秘感及向往。通过学习科学家的探究事例以及亲历身边的小问题探究,向学生打开了科学探究的大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整个初中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一些事情不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想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怎样通过探究去获取答案。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探究中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入手,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本节中由于学生对“灯为什么不亮”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这问题学生能进行口头上的探究,而后获得探究的一般过程。然后,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认识黑盒实验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本质。进一步通过探究人体身高与脚印长度的关系巩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科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程的重要目标;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2分×20=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 A、熔点 B、沸点 C、质量 D、溶解性 2、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压锅爆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牛奶变酸 D、钢铁生锈 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 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 6、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7、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 图5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8、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5所 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 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 9、下列操作中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 B、搅拌汽水 C、加热汽水 D、冷冻汽水 10、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下面叙述的现象都正确的是() A、混合物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 B、混合物的体积不变,温度不变 C、混合物的质量减小,温度升高 D、混合物的质量不变,温度不变 11、下列关于课本用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难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12、下列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质量问题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B、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换成“假酱油”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 1.3科学观察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嘉兴秀洲高照实验学校月考)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2.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3.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4.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完成观察任务B.得到观察结果 C.延长观察时间D.扩大观察范围 5.(2019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期中)如表所示是任思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 78 21 0.03 0.07 0.9 空气中的气 体/% 78 16 4 1.1 0.9 呼出的气体 /% 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对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呈紫黑色(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的蚕卵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组别 A B C 蚕卵数1000 1000 800 培养温度16℃20℃30℃ 培养湿度75% 75% 75% 孵化出蚕蚁所需天数10 9 8 孵化率90% 98% 68% (1)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_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方案存在什么问题?请指出并加以纠正。 7.(2019浙江杭州信达外国语学校月考)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B.实验C.观察D.阅读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校第一节课是7点40分到8点25分,中间经历的45分钟是() A.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1.8米=1.8×1000=1800毫米 B. 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5.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8.一本书的厚度为13毫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0.05毫米 B. 0.005厘米 C. 0.1厘米 D. 0.1 毫米 9.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所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