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C无源滤波器电路及其原理

RC无源滤波器电路及其原理

RC无源滤波器电路及其原理
RC无源滤波器电路及其原理

在测试系统中,常用RC滤波器。因为在这一领域中,信号频率相对来说不高。而RC滤波器电路简单,抗干扰性强,有较好的低频性能,并且选用标准的阻容元件易得,所以在工程测试的领域中最经常用到的滤波器是RC滤波器。

1)一阶RC低通滤波器

RC低通滤波器的电路及其幅频、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分析可知,当f很小时,A(f)=1,信号不受衰减的通过;当f很大时,A(f)=0,信号完全被阻挡,不能通过。

2)一阶RC高通滤波器

RC高通滤波器的电路及其幅频、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分析可知,当f很小时,A(f)=0,信号完全被阻挡,不能通过;当f很大时,A(f)=1信号不受衰减的通过.

3)RC带通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可以看作为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的串联,其电路及其幅频、相频特性如下图所示。

其幅频、相频特性公式为:H(s) = H1(s) * H2(s)

式中H1(s)为高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2(s)为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有:

这时极低和极高的频率成分都完全被阻挡,不能通过;只有位于频率通带内的信号频率成分能通过。

须要注意,当高、低通两级串联时,应消除两级耦合时的相互影响,因为后一级成为前一级的“负载”,而前一级又是后一级的信号源内阻.实际上两级间常用射极输出器或者用运算放大器进行隔离.所以实际的带通滤波器常常是有源的.有源滤波器由RC调谐网络和运算放大器组成.运算放大器既可作为级间隔离作用,又可起信号幅值的放大作用.

EMC滤波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整理【WENDA】

第一章开关电源电路—EMI滤波电路原理 滤波原理:阻抗失配;作为电感器就是低通(更低的频率甚至直流能通过)高阻(超过一定频率后就隔断住难于通过)(或者是损耗成热消散掉),因此电感器滤波靠的是阻抗 Z=(R^2+(2ΠfL)^2)^1/2。也就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R涡流损耗,频率越高越大,直接把杂波转换成热消耗掉,这种滤波最干净彻底;一个是2ΠfL 这部分是通过电感量产生的阻挡作用,把其阻挡住。实际都是两者的结合。但是要看你要滤除的杂波的频率,选择合适的阻抗曲线。因为电感器是有截止频率的,超过这个频率就变成容性,也就失去电感器的基本特性了,而这个截止频率和磁性材料的特性和分布电容关系最大,因此要滤波更高的频率的干扰,就需要更低的磁导率,更低的分布电容。因此一般我们滤除几百K以下的共模干扰,一般使用非晶做共模电感器,或者10KHZ以上的高导铁氧体来做,这样主要使用阻抗的WL这一方面的特性,主要发挥阻挡作用。电感器滤波器是通过串联在电路里实现。撒旦谁打死多少次顺风车安顺场。 因此:共模滤波电感器不是电感量越大越好主要看你要滤除的共模干扰的频率范围。先说一下共模电感器滤波原理共模电感器对共模干扰信号的衰减或者说滤除有两个原理,一是靠感抗的阻挡作用,但是到高频电感量没有了,然后靠的是磁心的损耗吸收作用;他们的综合效果是滤波的真实效果。当然在低频段靠的是电感量产生的感抗.同样的电感器磁心材料绕制成的电感器,随着电感量的增加,Z阻抗与频率曲线变化的趋势是随着你绕制的电感 器的电感量的增加,Z 阻抗峰值电时的频率就会下降,也就是说电感量越高所能滤除的共模干扰的频率越低,换句话说对低频共模干扰的滤除效果越好,对高频共模信号的滤除效果越差甚至不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滤波器使用两级滤波共模电感器的原因一级是用低磁导率(磁导率7K以下铁氧体材料甚至可以使用1000的NiZn材料) 材料作成共模滤波电感器,滤出几十MHz或更高频段的共模干扰信号,另一级采用高导磁材料(如磁导率10000\15000 的铁氧体材料或着非晶体材料)来滤除1MHz以下或者几百kHz的共模干扰信号。因此首先要确认你要滤除共模干扰的频率范围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滤波电感器材料. 电容的阻抗是Z=-1/2ΠfL那么也就是频率越高阻抗绝对值越小,那么就是高通低阻,就是频率越高越能通过,所以电容滤波是旁路,也就是采用并联方式,把高频的干扰通过电容旁路给疏导回去。

电源滤波电路滤波原理图解

电源滤波电路的滤波原理图解 滤波电路主要有下列几种:电容滤波电路,这是最基本的滤波电路;π 型 RC 滤波电路;π 型 LC 滤波电路;电子滤波器电路。 1. 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的特点 如图 1(a)所示。是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压的方向性无论在何时都是一致的,但在电压幅度上是波动的,就是在时间轴上,电压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所以是脉动性的。 但根据波形分解原理可知,这一电压可以分解一个直流电压和一组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压,如图 1(b)所示。在图 1(b)中,虚线部分是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 U。中的直流成分,实线部分是 UO 中的交流成分。 2. 电容滤波原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由于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可分解成交流和直流两部分。在电源电路的滤波电路中,利用电容器的“隔直通交”

的特性和储能特性,或者利用电感“隔交通直”的特性可以滤除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图 2 所示是电容滤波原理图。 图 2(a)为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交流电压经整流电路之后输出的是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即电路中的 UO。 图 2(b)为电容滤波电路。由于电容 C1 对直流电相当于开路,这样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不能通过C1 到地,只有加到负载 RL 图为 RL 上。对于整流电路输出的交流成分,因 C1 容量较大,容抗较小,交流成分通过 C1 流到地端,而不能加到负载 RL。这样,通过电容 C1 的滤波,从单向脉动性直流电中取出了所需要的直流电压 +U。 滤波电容 C1 的容量越大,对交流成分的容抗越小,使残留在负载 RL 上的交流成分越小,滤波效果就越好。 3. 电感滤波原理

图 3 所示是电感滤波原理图。由于电感 L1 对直流电相当于通路,这样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直接加到负载 RL 上。 对于整流电路输出的交流成分,因 L1 电感量较大,感抗较大,对交流成分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阻止了交流电通过 C1 流到加到负载 RL。这样,通过电感 L1 的滤波,从单向脉动性直流电中取出了所需要的直流电压 +U。 滤波电感 L1 的电感量越大,对交流成分的感抗越大,使残留在负载 RL 上的交流成分越小,滤波效果就越好,但直流电阻也会增大。

电感滤波电路作用原理

电感滤波电路作用原理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 电路作用原理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纯粹的直流,从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的输出,与直流相差很大,波形中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称为纹波。为获得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需要利用具有储能作用的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以获得直流电压。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O.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系数S=1/(4(RLC/T-1)。(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 一、电阻滤波电路: 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如图1(B)RC滤波电路。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 S=(1/ωC2R)S。

由分析可知,电阻R的作用是将残余的纹波电压降落在电阻两端,最后由C2再旁路掉。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这种电路一般用于负载电流比较小的场合。 二、电感滤波电路: 根据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由电容C及电感L所组成的滤波电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因为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并联在负载两端。电感器L对直流阻抗小,对交流阻抗大,因此L应与负载串联。 并联的电容器C在输入电压升高时,给电容器充电,可把部分能量存储在电容器中。而当输入电压降低时,电容两端电压以指数规律放电,就可以把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经过滤波电路向负载放电,负载上得到的输出电压就比较平滑,起到了平波作用。若采用电感滤波,当输入电压增高时,与负载串联的电感L中的电流增加,因此电感L将存储部分磁场能量,当电流减小时,又将能量释放出来,使负载电流变得平滑,因此,电感L也有平波作用。 利用储能元件电感器L的电流不能突变的特点,在整流电路的负载回路中串联一个电感,使输出电流波形较为平滑。因为电感对直流的阻抗小,交流的阻抗大,因此能够得到较好的滤波效果而直流损失小。电感滤波缺点是体积大,成本高。

LC滤波电路原理及设计详解

LC滤波电路 LC滤波器也称为无源滤波器,是传统的谐波补偿装置。LC滤波器之所以称为无源滤波器,顾名思义,就是该装置不需要额外提供电源。LC滤波器一般是由滤波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器适当组合而成,与谐波源并联,除起滤波作用外,还兼顾无功补偿的需要; 无源滤波器,又称LC滤波器,是利用电感、电容和电阻的组合设计构成的滤波电路,可滤除某一次或多次谐波,最普通易于采用的无源滤波器结构是将电感与电容串联,可对主要次谐波(3、5、7)构成低阻抗旁路;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都属于无源滤波器。 LC滤波器的适用场合 无源LC电路不易集成,通常电源中整流后的滤波电路均采用无源电路,且在大电流负载时应采用LC电路。 有源滤波器适用场合 有源滤波器电路不适于高压大电流的负载,只适用于信号处理, 滤波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滤波分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 经典滤波的概念,是根据富立叶分析和变换提出的一个工程概念。根据高等数学理论,任何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信号,都可以被看成是由无限个正弦波叠加而成。换句话说,就是工程信号是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线性叠加而成的,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叫做信号的频率成分或叫做谐波成分。只允许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正常通过,而阻止另一部分频率成分通过的电路,叫做经典滤波器或滤波电路 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作用原理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纯粹的直流,从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的输出,与直流相差很大,波形中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称为纹波。为获得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需要利用具有储能作用的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以获得直流电压。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O.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

各种电源滤波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各种电源滤波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在滤波电路中,主要使用对交流电有特殊阻抗特性的器件,如:电容器、电感器。本文将对各种形式的滤波电路进行分析。 一、滤波电路种类 滤波电路主要有下列几种:电容滤波电路,这是最基本的滤波电路;π型RC滤波电路;π型LC滤波电路;电子滤波器电路。 二、滤波原理 1.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的特点图1(a)所示是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压的方向性无论在何时都是一致的,但在电压幅度上是波动的,就是在时间轴上,电压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所以是脉动性的。 但根据波形分解原理可知,这一电压可以分解成一个直流电压和一组频率不同的交流电压,如图1(b)所示。在图1(b)中,虚线部分是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U o中的直流成分,实线部分是U o中的交流成分。 图1:单向脉动性电压的分解

2.电容滤波原理根据以上的分析,由于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可分解成交流和直流两部分。在电源电路的滤波电路中,利用电容器的“隔直通交”的特性和储能特性,或者利用电感“隔交通直”的特性可以滤除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图2所示是电容滤波原理图。 图2(a)为整流电路的输出电路。交流电压经整流电路之后输出的是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即电路中的Uo 图2(b)为电容滤波电路。由于电容C1对直流电相当于开路,这样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不能通过C1到地,只有加到负载R L上。对于整流电路输出的交流成分,因C1容量较大,容抗较小,交流成分通过C1流到地端,而不能加到负载R L。这样,通过电容C1的滤波,从单向脉动性直流电中取出了所需要的直流电压+U。滤波电容C1的容量越大,对交流成分的容抗越小,使残留在负载R L上的交流成分越小,滤波效果就越好。 图2:电容滤波原理图

滤波器的原理和作用

一:滤波器的分类 滤波器是由集中参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或分布参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构成的一种网络。这中网络允许一些频率通过,而对其他频率成分加以抑制。 广低通(LPF)(低频滤波器 从截至频率分]高通(HPF)从工作频率分< 中频滤波器 J带通(BHF)I高频滤波器 从使用器件上分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 无源又分: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RC滤波器又分为低通RC, 高通RC和带通RC和带阻RC。LC同理 有源又分为:有源高通、低通、带通、带阻滤波器。 二:滤波器的参数 1插入损耗。用dB来表示,分贝值越大,说明抑制噪干扰的能力就越强。插入损耗和频率有直接的关系。l L=20lg(U1/U2)U1为信号源输出电压,U2为接入滤波器后,在其输出端测得的信号源电压 2、截至频率。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大于3dB的频率点称为滤波器的截至频率,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滤波器就进入了阻带,在阻带内干扰信号会受到较大的衰减。 3、额定电压。滤波器正常工作时能长时间承受的电压。绝对要区分交流和直流。 4、额定电流。滤波器在正常工作时能够长时间承受的电流。 5、工作温度范围。-55---125C X电容

6、漏电流。安规电容 Y电容选择容值和耐压值要非常慎重, 漏电流不能超过0.35mA或0.7mA,总容值不能超过4700pF 7、承受电压。能承受的瞬间最高电压。 三:滤波器的结构 n型,L型,T型 电源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为使它有效的抑制噪声应合理配接。 组合滤波器的网络结构和参数,才成得到较好的EMI抑制效果。当 滤波器的输出阻抗与负载阻抗不相等式,EMI信号将其输入端和输出端都产生反射。这时电源滤波器对EMI噪声的衰减,就与滤波器固有的插入损耗和反射损耗有关,可以用这点更有效抑制EMI噪声。 在实际设计和选择使用EMI滤波器是,要注意滤波器的正确连接,以造成尽可能大的反射,是滤波器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造成较大的阻抗失配,从而得到更好的EMI抑制性能。当然滤波器对噪声的抑制和取决于扼流圈的阻抗Z F的大小。 由于差模电感滤波器很容易产生磁饱和,且电感滤波器的体积也比较大,因此目前很少使用,基本上都用共模滤波器来代替。实际应用中共模电感滤波器的两个线圈之间也存在很大的漏感,因此,它对 差模干扰信号也具有一定的滤波作用。同时还有电路中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以及各个线圈电感值的差值都可以抑制差模信号。 四:滤波器的结构初步设计 根据EMC 的定义和原理,EMC 滤波电路不但要抑制本电子设备产生

变频器滤波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变频器滤波器工作原理及 作用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变频器滤波器 变频器滤波器,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针对变频器产生谐波的特点及规律,而专门开发的一款专用型滤波器,是的一种。 概述 变频器滤波器主要是由电感、电容、电阻等组成的无源器件。它是一种低通滤波器的一种,可以让工频信 变频器输入滤波器 号无阻挡的通过,抑制高频电磁干扰(一般来讲,可抑制干扰噪声频率为50/60~1kHz)。 变频器滤波器为双向可逆器件,即能防止电网上的电磁噪声通过电源进入设备,也能防止设备本身的电磁噪声对电网的污染。 变频器滤波器是用来抑制传导干扰的有效工具。 特征 1、变频器滤波器是基于变频器在工作时,对电网及其它数字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的频谱分量电磁兼容性特点而专门设计的。 2、安装于电机和变频器及电源与变频器之间。 3、小尺寸,无需风扇,采用的是经过最恶劣环境测试过的高性能的材料和部件。 1、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是衡量变频器滤波器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插入损耗是不用滤波器时从噪声源传递到负载时的噪声电压与插入滤波器时从噪声源传递到负载时的噪声电压之比。 插入损耗在输入/输出的阻抗均为50Ω的系统下测试,结果通常表示为在所关心频段内的衰减曲线(单位为分贝)。 2、泄漏电流 变频器滤波器的泄漏电流是指在250VAC/50Hz的电压/频率条件下,火线和零线与外壳间流过的电流。 泄漏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变频器滤波器中的共模电容。 从插入损耗的角度来考虑,共模电容越大,电性能越好,此时,漏电流也越大。但从安全方面考虑,泄漏电流又不能过大,否则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尤其是一些医疗保健设备,要求泄漏电流尽可能小。因此,要根据具体设备要求来确定共模电容的容量。 3、耐压

直流电源滤波电路及电子滤波器原理分析

直流电源滤波电路及电子滤波器原理分析 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一种电路,但其输出的直流电的脉动成 分较大,而一般电子设备所需直流电源的脉动系数要求小于0.01。故整流输出 的电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降低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同时要尽量保 存输出电压中的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接近于较理想的直流电,这样的电路就 是直流电源中的滤波电路。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 作电子滤波器。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 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 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0.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系数S=1/(4(RLC/T-1)。(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如图 1虚线框即为加的一级RC滤波电路。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S=(1/ωC2R’)S’。由分析可知,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 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于是常常采用有源滤波电路,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电路如图2。它是由 C1、R、C2组成的π型RC滤波电路与有源器件--晶体管T组成的射极输出器 连接而成的电路。由图2可知,流过R的电流IR=IE/(1+β)=IRL/(1+β)。流 过电阻R的电流仅为负载电流的1/(1+β).所以可以采用较大的R,与C2配合

带通滤波器详解_带通滤波器工作原理_带通滤波器原理图

带通滤波器详解_带通滤波器工作原理_带通滤波器原理图 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是一个允许特定频段的波通过同时屏蔽其他频段的设备。比如RLC振荡回路就是一个模拟带通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是指能通过某一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分量、但将其他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的滤波器,与带阻滤波器的概念相对。一个模拟带通滤波器的例子是电阻-电感-电容电路(RLC circuit)。这些滤波器也可以用低通滤波器同高通滤波器组合来产生。 工作原理一个理想的带通滤波器应该有一个完全平坦的通带,在通带内没有放大或者衰减,并且在通带之外所有频率都被完全衰减掉,另外,通带外的转换在极小的频率范围完成。 实际上,并不存在理想的带通滤波器。滤波器并不能够将期望频率范围外的所有频率完全衰减掉,尤其是在所要的通带外还有一个被衰减但是没有被隔离的范围。这通常称为滤波器的滚降现象,并且使用每十倍频的衰减幅度的dB数来表示。通常,滤波器的设计尽量保证滚降范围越窄越好,这样滤波器的性能就与设计更加接近。然而,随着滚降范围越来越小,通带就变得不再平坦,开始出现波纹。这种现象在通带的边缘处尤其明显,这种效应称为吉布斯现象。 除了电子学和信号处理领域之外,带通滤波器应用的一个例子是在大气科学领域,很常见的例子是使用带通滤波器过滤最近3到10天时间范围内的天气数据,这样在数据域中就只保留了作为扰动的气旋。 在频带较低的剪切频率f1和较高的剪切频率f2之间是共振频率,这里滤波器的增益最大,滤波器的带宽就是f2和f1之间的差值。 典型应用 许多音响装置的频谱分析器均使用此电路作为带通滤波器,以选出各个不同频段的信号,在显示上利用发光二极管点亮的多少来指示出信号幅度的大小。这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中

FIR滤波器的原理及设计

选题2 实验讲义 实验名称:基于分布式算法的FIR 滤波器设计 1.数字滤波器基础知识 数字滤波是信号与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语音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谱分析、无线通信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滤波运算,将一组输入数据序列转变为另一组输出数据序列,从而达到修正时域或频域中信号属性的目的。数字滤波器就是用于完成这种信号滤波功能,用有限精度算法来实现的一种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LTI )系统。相比于模拟滤波器,数字滤波器具有以下优点:(1)数字滤波器的频域特性容易控制,性能指标优良;(2)数字滤波器可以工作在极低的频率,可以方便地实现模拟滤波器难以实现的线性相位系统;(3)数字滤波器工作稳定,一般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4)数字滤波器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高,只需要简单编程就可以修改滤波器的特性,设计周期短。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可以采用专用DSP 芯片,通过编写程序,利用软、硬件结合完成滤波器设计,也可以采用市面上通用的数字滤波器集成电路来实现,但这两种方法无法适应高速应用场合。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FPGA 应用越来越普及,FPGA 器件具有芯片密度大、执行效率高,速度快,集成度高等优点,用FPGA 芯片作为滤波器的设计载体,可以实现高速信号滤波功能。 1.1 FIR 数字滤波器特点 数字滤波器通常分为IIR (无限冲激响应)和FIR(有限冲激响应)两种。FIR 滤波器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做成严格的线性相位,同时又可以具有任意的幅度特性(2)单位冲激响应是有限长的,所以一定是稳定的,因此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2 FIR 滤波器结构 设FIR 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为)(n h ,10-≤≤N n , 系统函数 ∑-=-= 1 )()(N n n z n h Z H 差分方程形式为:∑-=-=1 )()()(N k k n x k h n y (1) 基本结构(直接型):

电源滤波电路工作原理详解

电源滤波电路工作原理详解 交流电经过二极管整流之后,方向单一了,但是大小(电流强度)还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种脉动直流一般是不能直接用来给无线电装供电的。要把脉动直流变成波形平滑的直流,还需要再做一番“填平取齐”的工作,这便是滤波。换句话说,滤波的任务,就是把整流器输出电压中的波动成分尽可能地减小,改造成接近恒稳的直流电。 一.电容滤波电路 电容器是一个储存电能的仓库。在电路中,当有电压加到电容器两端的时候,便对电容器充电,把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当外加电压失去(或降低)之后,电容器将把储存的电能再放出来。充电的时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直到接近充电电压;放电的时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直到完全消失。电容器的容量越 大,负载电阻值越大,充电和放电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这种电容带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正好可以用来承担滤波的任务。 图5-9是最简单的电容滤波电路,电容器与负载电阻并联,接在整流器后面,下面以图5-9(a)所示半波整施情况说明电容滤波的工作过程。在二极管导通期间,e2向负载电阻R fz提供电流的同时,向电容器C充电,一直充到最大值。e2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而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然变化,仍然保持较高电压。这时,D受反向电压,不能导通,于是Uc便通过负载电阻R fz放电。由于C 和R fz较大,放电速度很慢,在e2下降期间里,电容器C上的电压降得不多。当e2下一个周期来到并升高到大于Uc时,又再次对电容器充电。如此重复,电容器C两端(即负载电阻R fz:两端)便保持了一个较平稳的电压,在波形图上呈 现出比较平滑的波形。 图5-10(a)(b)中分 别示出半波整流和全 波整流时电容滤波前 后的输出波形。 显然,电容量越大,滤 波效果越好,输出波形

电容滤波电路 电感滤波电路作用原理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纯粹的直流,从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的输出,与直流相差很大,波形中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称为纹波。为获得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需要利用具有储能作用的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以获得直流电压。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O.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系数S=1/(4(RLC/T-1)。(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新艺图库 电阻滤波电路 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如图1(B)RC滤波电路。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S=(1/ωC2R)S。 由分析可知,电阻R的作用是将残余的纹波电压降落在电阻两端,最后由C2再旁路掉。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这种电路一般用于负载电流比较小的场合.新艺图库 电感滤波电路 根据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由电容C及电感L所组成的滤波电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因为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并联在负载两端。电感器L对直流阻抗小,对交流阻抗大,因此L应与负载串联。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精选文档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1.滤波器是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所构成,它允许有用信号的电流通过,对频率较高的干扰信号则有较大的衰减。由于干扰信号有差模和共模两种,因此滤波器要对这两种干扰都具有衰减作用。其基本原理有三种: A)利用电容通高频隔低频的特性,将火线、零线高频干扰电流导入地线(共模),或将火线高频干扰电流导入零线(差模); B)利用电感线圈的阻抗特性,将高频干扰电流反射回干扰源; C)利用干扰抑制铁氧体可将一定频段的干扰信号吸收转化为热量的特性,针对某干扰信号的频段选择合适的干扰抑制铁氧体磁环、磁珠直接套在需要滤波的电缆上即可 2电源滤波器高频插入损耗的重要性 尽管各种电磁兼容标准中关于传导发射的限制仅到30MHz(旧军标到50MHz,新军标到10MHz),但是对传导发射的抑制绝不能忽略高频的影响。因为,电源线上高频传导电流会导致辐射,使设备的辐射发射超标。另外,瞬态脉冲敏感度试验中的试验波形往往包含了很高的频率成份,如果不滤除这些高频干扰,也会导致设备的敏感度试验失败。 电源线滤波器的高频特性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寄生参数造成的空间耦合,另一个是滤波器件的不理想性。因此,改善高频特性的方法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内部结构:滤波器的连线要按照电路结构向一个方向布置,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电感与电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必要时,可设置一些隔离板,减小空间耦合。 电感:按照前面所介绍的方法控制电感的寄生电容。必要时,使用多个电感串联的方式。 差模滤波电容:电容的引线要尽量短。要理解这个要求的含义:电容与需要滤波的导线(火线和零线)之间的连线尽量短。如果滤波器安装在线路板上,线路板上的走线也会等效成电容的引线。这时,要注意保证时机的电容引线最短。 共模电容:电容的引线要尽量短。对这个要求的理解和注意事项同差模电容相同。但是,滤波器的共模高频滤波特性主要靠共模电容保证,并且共模干扰的频率一般较高,因此共模滤波电容的高频特性更加重要。使用三端电容可以明显改善高频滤波效果。但是要注意三端电容的正确使用方法。即,要使接地线尽量短,而其它两根线的长短对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必要时可以使用穿心电容,这时,滤波器本身的性能可以维持到1GHz以上。 特别提示:当设备的辐射发射在某个频率上不满足标准的要求时,不要忘记检查电源线在这个频率上的共模传导发射,辐射发射很可能是由这个共模发射电流引起的。 3滤波器的选择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1.滤波器是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所构成,它允许有用信号的电流通过,对频率较高的干扰信号则有较大的衰减。由于干扰信号有差模和共模两种,因此滤波器要对这两种干扰 都具有衰减作用。其基本原理有三种: A)利用电容通高频隔低频的特性,将火线、零线高频干扰电流导入地线(共模),或将火线高频干扰电流导入零线(差模); B)利用电感线圈的阻抗特性,将高频干扰电流反射回干扰源; C)利用干扰抑制铁氧体可将一定频段的干扰信号吸收转化为热量的特性,针对某干扰信号的频段选择合适的干扰抑制铁氧体磁环、磁珠直接套在需要滤波的电缆上即可 2电源滤波器高频插入损耗的重要性 尽管各种电磁兼容标准中关于传导发射的限制仅到30MHz (旧军标到50MHz,新军标到 10MHz ),但是对传导发射的抑制绝不能忽略高频的影响。因为,电源线上高频传导电流会导致辐射,使设备的辐射发射超标。另外,瞬态脉冲敏感度试验中的试验波形往往包含了很高的频率 成份,如果不滤除这些高频干扰,也会导致设备的敏感度试验失败。 电源线滤波器的高频特性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寄生参数造成的空间耦合,另一个是滤波器件的不理想性。因此,改善高频特性的方法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内部结构:滤波器的连线要按照电路结构向一个方向布置,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电感与电 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必要时,可设置一些隔离板,减小空间耦合。 电感:按照前面所介绍的方法控制电感的寄生电容。必要时,使用多个电感串联的方式。 差模滤波电容:电容的引线要尽量短。要理解这个要求的含义:电容与需要滤波的导线(火线和零线)之间的连线尽量短。如果滤波器安装在线路板上,线路板上的走线也会等效成电容的 引线。这时,要注意保证时机的电容引线最短。 共模电容:电容的引线要尽量短。对这个要求的理解和注意事项同差模电容相同。但是,滤波器的共模高频滤波特性主要靠共模电容保证,并且共模干扰的频率一般较高,因此共模滤波电 容的高频特性更加重要。使用三端电容可以明显改善高频滤波效果。但是要注意三端电容的正确 使用方法。即,要使接地线尽量短,而其它两根线的长短对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必要时可以使用 穿心电容,这时,滤波器本身的性能可以维持到1GHz以上。 特别提示:当设备的辐射发射在某个频率上不满足标准的要求时,不要忘记检查电源线在这 个频率上的共模传导发射,辐射发射很可能是由这个共模发射电流引起的。 3滤波器的选择

滤波器工作原理

滤波器工作原理 滤波器定义:凡是有具有能力进行信号处理的装置都可以称为滤波器。用来分开及组合不同频率,选取需要的信号频率,抑制不需要的信号频率的微波器件。主要功能是作为 各种电信号的提取、分隔、抑止干扰。 插入损耗:插入损耗简称插损,指模块置入系统后,对工作频段信号引入的衰减 带外抑制:带外抑制指,滤波器在工作频段以外的频点处对信号的衰减。 驻波比:表示阻抗的匹配情况 测试滤波器的系数S12: S12表 Port2的输出功率与Port1的输入功率的比值。假设输出功率为输入功率的50% ,即功率较少一半,则S12的对数表示为:dB(S12)=10Log(0.5)=-3 即此时该频点的衰减为-3dB 所以要求铜带内F1~F2内的插损尽量小用于减少输出功率的损耗,而对于带外的信号,插损应尽量大用于抑制带外的信号。 测试滤波器的系数S11: S11表反射回Port1的功率与Port1的输出功率的比值。假设输出功率为输入功率的1%,则S11的对数表示为:dB(S11)=10Log(0.01)=-20,即此时该频点的回波为-20dB换算为驻波比为1.22。 所以要求带内的驻波比应尽量小用于增强匹配,较少功率的反射。 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原始信号滤波器响应 ?

滤波后的信号 射频信号f1-f2,通过滤波器,经过滤波器响应,通带内的插损较小,信号略微较小,带外信号经滤波器响应,被完全抑制掉。 滤波器谐振单元等效电路分析 ?

单个谐振腔的电场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原理图,电阻R来引入插入损耗 图为不带圆盘的谐振杆的圆腔谐振器,谐振杆顶部与盖板形成的电容,可以理解成等效电路中的端接电容。等效电路中的谐振频率计算公式为: 当谐振时 Ls = 1 / (2 pi fr) Henry Cs = 1 / (2 pi fr) Farad 滤波器谐振单元谐振曲线 例如:单个谐振单元在f=900MHz时谐振时产生如下谐振频点 单个谐振单元谐振时产生的曲线是一个波峰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 2007-10-23 21:46 滤波电容容量大,因此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在接线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当u2为正半周并且数值大于电容两端电压uC时,二极管D1和D3管导通,D2和D4管截止,电流一路流经负载电阻RL,另一路对电容C充电。当uC>u2,导致D1和D3管反向偏置而截止,电容通过负载电阻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当u2为负半周幅值变化到恰好大于uC时,D2和D4因加正向电压变为导通状态,u2再次对C充电,uC上升到u2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D2和D4变为截止,C对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下降;放电到一定数值时D1和D3变为导通,重复上述过程。 RL、C对充放电的影响 电容充电时间常数为rDC,因为二极管的rD很小,所以充电时间常数小,充电速度快; RLC为放电时间常数,因为RL较大,放电时间常数远大于充电时间常数,因此,滤波效果取决于放电时间常数。 电容C愈大,负载电阻RL愈大,滤波后输出电压愈平滑,并且其平均值愈大,如图所示。 四、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

1.电路组成 为了获得较好的输出电压波 形,若将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的 电容换成电感,电感换成电容,并 在转换后将两个电容的公共端接 地,且增加集电极电阻R c,就可得 到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如右图所 示。因为两个电容的三个端分别接 在晶体管的三个极,故也称为电容 三点式电路。 2.工作原理 ★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方法,观察如上图所示电路,包含了放大电路、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和非线性元件(晶体管)四个部分; ★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断开反馈,加频率为f0的输入电压,给定其极性,判断出从C2上所获得的反馈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同,故电路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各点瞬时极性如图所示。 ★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得当,电路就可以满足幅值条件,而产生正弦波振荡。 3.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 振荡频率 反馈系数 起振条件 4.优缺点

阻容滤波电路原理与特点及RC元件选择

阻容滤波电路原理与特点及RC元件选择 阻容滤波电路图如下: 阻容滤波电路优点: 1.滤波效能较高 2.能兼降压限流作用 阻容滤波电路缺点: 1.带负载能力差 2.有直流电压损失 阻容滤波电路适用场合:负载电阻较大,电流较小及要求纹波系数很小的情况 阻容滤波电路参数选择: 全波整流 RC2=[×106)/rRL] R一般取数十至数百WC(mF) 何谓退耦

所谓退耦,既防止前后电路网络电流大小变化时,在供电电路中所形成的电流冲动对网络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换言之,退耦电路能够有效的消除电路网络之间的寄生耦合。 退耦滤波电容的取值通常为47~200μF,退耦压差越大时,电容的取值应越大。所谓退耦压差指前后电路网络工作电压之差。 如下图为典型的RC退耦电路,R起到降压作用: 大家看到图中,在一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C1旁边又并联了一个容量很小的无极性电容C2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高频情况下工作的电解电容与小容量电容相比,无论在介质损耗还是寄生电感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别(由于电解电容的接触电阻和等效电感的影响,当工作频高于谐振频率时,电解电容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不再起电容作用)。在不少典型电路,如电源退耦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各种误差控制电路中,均采用了大容量电解电容旁边并联一只小电容的电路结构,这样大容量电解电容肩负着低频交变信号的退耦,滤波,平滑之作用;而小容量电容则以自身固有之优势,消除电路网络中的中,高频寄生耦合。在这些电路中的这一大一小的电容均称之为退耦电容。 还有些电路存在一些设置直流工作点的电阻,为消除其对于交流信号的耦合或反馈作用就需要在其上并联适当的电容来减少对交流信号的阻抗。这些电容均起到退耦作用称之为退耦电容。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

电容滤波电路滤波原理 滤波电容容量大,因此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在接线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电容 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当u2为正半周并且数值大于电容两端电压 uC 时,二极管D1和D3管导通,D2和D4管截止, 电流一路流经负载电阻 RL ,另一路对电容C 充电。当uC>u2导致D1和D3管反向偏置而截止, 电容通过负载电阻 Ca )电路 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及稳态吋的波形分析 ★当u2为负半周幅值变化到恰好大于uC 时,D2和D4因加正向电压变为导通状态,u2再次对 C 充电,uC 上升到u2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 D2和D4变为截止,C 对RL 放 电,uC 按指数规律下降;放电到一定数值时 D1和D3变为导通,重复上述过程。 RL C 对充放电的影响 电容充电时间常数为rDC,因为二极管的rD 很小,所以充电时间常数小,充电速度快; RLC 为放电时间常数,因为RL 较大,放电时间常数远大于充电时间常数,因此,滤波效果取决 于放电时 间常数。 电容C 愈大,负载电阻RL 愈大,滤波后输出电压愈平滑,并且其平均值愈大,如图所示。 U 琴 古"" 5代不同时UG 的波形 四、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X. RL 放电,uC 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0 501 ■ A A

1. 电路组成 为了获得较好的输出电压波 形,若 将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中的 电容换成电感,电感换成电容,并 在转换后将两个电容的公共端接 地,且增加集电极电阻R c ,就可得 到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如右图所 示。因为两个电容的三个端分别接 在晶体管的三个极,故也称为电容 三点式电路。 2?工作原理 ★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判断方法,观察如上图所示电路,包含了放大电路、 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和非线性元件(晶体管)四个部分; ★放大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断开反馈,加频率为f o 的输入电压,给定其极性,判断出从C 2上所获得的 反馈电压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同, 所示。 ★只要电路参数选择得当, 3.振荡频率及起振条件 振荡频率 反馈系数 起振条件 4.优缺点 h* 频率可调的选频阖络 故电路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各点瞬时极性如图 电路就可以满足幅值条件,而产生正弦波振荡。 心 2 电容反馈式K 荡电路 G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纯粹的直流,从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的输出,与直流相差很大,波形中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称为纹波。为获得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需要利用具有储能作用的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以获得直流电压。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O.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系数S=1/(4(RLC/T-1)。(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 电阻滤波电路 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如图1(B)RC滤波电路。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S=(1/ωC2R)S。 由分析可知,电阻R的作用是将残余的纹波电压降落在电阻两端,最后由C2再旁路掉。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这种电路一般用于负载电流比较小的场合. 电感滤波电路 根据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由电容C及电感L所组成的滤波电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因为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并联在负载两端。电感器L对直流阻抗小,对交流阻抗大,因此L应与负载串联。 (A)电容滤波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

————————————————————————————————作者:————————————————————————————————日期:

滤波电路基本原理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纯粹的直流,从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的输出,与直流相差很大,波形中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称为纹波。为获得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需要利用具有储能作用的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以获得直流电压。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O.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系数S=1/(4(RLC/T-1)。(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 电阻滤波电路 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如图1(B)RC滤波电路。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S=(1/ωC2R)S。 由分析可知,电阻R的作用是将残余的纹波电压降落在电阻两端,最后由C2再旁路掉。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这种电路一般用于负载电流比较小的场合. 电感滤波电路 根据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由电容C及电感L所组成的滤波电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因为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并联在负载两端。电感器L对直流阻抗小,对交流阻抗大,因此L应与负载串联。 (A)电容滤波

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作用原理

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作用原理 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是纯粹的直流,从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的输出,与直流相差很大,波形中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称为纹波。为获得比较理想的直流电压,需要利用具有储能作用的电抗性元件(如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以获得直流电压。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O.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系数S=1/(4(RLC/T-1)。(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 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成的。如图1(B)RC滤波电路。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S=(1/ωC2R)S。 由分析可知,电阻R的作用是将残余的纹波电压降落在电阻两端,最后由C2再旁路掉。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 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这种电路一般用于负载电流比较小的场合. 根据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由电容C及电感L所组成的滤波电路的基本形式如图1所示。因为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并联在负载两端。电感器L对直流阻抗小,对交流阻抗大,因此L应与负载串联。 (A)电容滤波(B)C-R-C或RC-π型电阻滤波脉动系数S=(1/ωC2R')S' (C)L-C电感滤波(D)π型滤波或叫C-L-C滤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