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议程设置看新闻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人民网、凤凰网“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为例

从议程设置看新闻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人民网、凤凰网“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为例

从议程设置看新闻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人民网、凤凰网“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为例
从议程设置看新闻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人民网、凤凰网“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为例

从议程设置看新闻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人民网、凤凰网“对黄岩岛事件”的报道为例

林楠

2012年11月07日14:27????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2012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10月30日揭晓,武汉大学林楠同学的论文《从议程设置看新闻网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获得一等奖,以下是论文全文:摘要: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媒介能够影响大众的思维和舆论。突发事件具有的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异常性和交互性特点,加之涉外安全事件因牵涉的因素多方面,使得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媒体有意识的对信息进行编排整合、阐发观点和意见,对于引导突发事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网络媒体因其强大的容载量、与受众之间能实现强大的实时互动和几乎与新闻事件同步的及时性,使得其在突发事件中对于舆论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人民网和凤凰网,分别对其在“黄岩岛事件”上的议程设置进行考察,分析其应对能力,借以希望对网络媒体对涉外安全事件的报道能有所借鉴。

一、突发事件与议程设置

突发性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风险社会理论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奇.贝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的。贝克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技术经济发展逻辑与现代性的后果不仅带来诸多人为灾难和社会不平等,同时更衍生出了大量难以预测但却影响深远的未知风险。[1]纵观全球,每年发生的突发事件无以计数,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得它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重大突发事件呈现出更复杂的形态,其影响力范围波及全球。

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而在社会安全事件中,又主要包括社会动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涉外突发事件,因其直接牵扯到国外,必然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大关注。不管是引导国内的舆论还是向国外澄清事实的真相,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这其中巧设议题,引导受众理性、客观地认识事件,引导社会舆论趋于理性与一致,并在国际话语场中争取“解释权”,则成了衡量媒体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网络媒体,单就新闻报道这方面来讲,其随写随发,不断更新滚动报道,其容载量之大,足可在传统议程设置方面大有作为,即客体获得注意。而其通过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编排整合,同时辅以高强度的、各方面的权威性的意见领袖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则在告诉人们怎么想、理解事件,也即属性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媒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源自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出的“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画’”。他认为,作为超越我们直接经验认识广阔世界的窗户,新闻媒介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地图。同时他还认为舆论的反应并不是针对环境的,而是针对新闻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的,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源于李普曼这一思想的影响并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于1972年在《大众传播的议程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始自一个简单的假设(查普希尔研究)[1],这个假设描述大众传播如何影响公众对社会与政治议题的关注。由此,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又融入许多新的命题,如关于产生这些效果的偶发条件、塑造媒介议程的力量、媒介信息中具体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个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各种后果。[2] 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换句话来说,也即新

闻中强调的议题随着时间的演化,这些议题会成为公众认为最要的议题,也就是媒介议程设定了公众议程。议程设置分为传统议程设置和属性议程设置,如图1[3]所示:

图1传统与属性议程设置

传统议程设置和属性议程设置均有较大程度上的议程设置效果,传统议程设置告诉人们想什么,而属性议程设置则告诉人们怎么想。在新闻报道的实际操作中,在对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两种议程设置是交叉混在一起作用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总是充满变数,特别是涉外安全事件,轻则牵扯到两方当事国,重则牵扯到多方国家。每个阶段出现的新的与源新闻相关的事件都是获得注意然后受众再理解,因此,在这过程中,两种议程设置是循环交替起作用的。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黄岩岛事件”起因于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的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菲律宾巡逻舰发现,随后,菲律宾出动“德尔毕拉尔”号军舰,将中国渔船非法堵在黄岩岛泻湖内,并试图抓捕中国渔民。中国海监船75号和84号及时赶到制止了其行为,中菲双方发生对峙事件。

本文选取人民网和凤凰网为考察对象,选取人民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黄岩岛事件属于涉外安全事件,人们对信息的了解一般只能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或媒体的报道来了解,而且会更青睐于官方的、权威的媒体,而人民网则当之无愧。选择凤凰网则是因为,凤凰网属于香港的媒体,而人民网属于大陆媒体,与之形成一个对比,且尽管凤凰网属于香港媒体,但其受众中大陆受众也是其中很大一部分。

人民网和凤凰网都对“黄岩岛事件”进行了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报道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相关话题的整合,深入挖掘,全方位的解读事件,对于其传达的议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网对专题的处理是专题中套专题,“黄岩岛事件”从本质上说是南海问题的一方面,且发生之际又逢上“美菲军演”等问题,因此人民网的专题是把与“黄岩岛事件”相关的专题整合放在一起组成特别策划——“中国亮剑南海”专题。在此专题下,又有“‘肩并肩——2012’美菲联合军演”、“南海,中国的海”等专题。

尽管凤凰网没有像人民网那样把之前做的专题与“黄岩岛事件”专题整合在一起,但人民网在整合专题中的内容凤凰网也都有在专题报道中予以报道。因此,只需选取事件发生之日4月10日至6月17日事件告一段落之时的专题内的所有报道进行分析即可。另外,需指出的是,因人民网专题中套专题,所以其中也有几篇精选的在事件发生之前与南海相关的报道也在考察之中。专题外的有关报道不在统计分析之内,因为专题本身就是通过选择即把关进行整合的,排除在外的报道说明媒体是为了显弱它们,不在媒体设置的议程设置之内。

本文采取质化和量化的分析方法,即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方法。排除掉重复新闻报道,共得到有效样本1426篇,其中,人民网184篇,凤凰网1242篇。本文的出发点是媒体对报道的议程设置,故只考察专题内的新闻报道,包括简讯、消息、通讯、访谈对话实录以及评论(纯图片新闻不包括在内)。

三、网站议程设置的具体分析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快速告知真实情况;增加附加信息,帮助受众系统了解事件全面情况;对事件做分析评论。也即如前所述的客体议程设置与属性议程设置,在此次事件中,因引发事态变动的因素多方,每一次的变动都是先引起受众关注再被理解,这三个阶段(两种属性议程设置)在每一个划分的时间段内都是交替进行的。

本文将“黄岩岛事件”报道的议程设置按照事态具有决定性发展变化的形势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议题进行编码,并进行统计分析看人民网和凤凰网分别是如何对“黄岩岛事件”进行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的。编码按照只要报道提及议题中的一方面便归在期内,

在三个阶段中两者共出现25个与黄岩岛事件相关的议题。

1、事件初始阶段(2012年4月10日——2012年4月27日)?

在此阶段中,菲尽管声称和平解决,但却小动作不断,大肆宣传“美菲军演”威慑中国,且随着对峙事件的升级,菲律宾政府支持反华示威,并中止与中国就“黄岩岛事件”进行谈判,事态发展十分紧张。人民网和凤凰网共出现议题13个,人民网样本105篇,凤凰网356篇,具体报道议题的编码如下:

图2

1=菲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抓捕渔民引发对峙,主张通过外交和平解决,但维护主权的立场坚定;

2=菲声称和平解决但“不会放弃主权”,中努力证明在努力缓解局势,希望通过外交和平解决;

3=日韩澳参加“美菲军演”,菲民间呼吁取消军演,实际规模夸大其词,菲部虽声称无政治色彩但意在威慑中国;

4=中菲对峙原因,菲为美重返亚太充当马前卒,鼓动周边国家抱团对付中国,美只是希望把水搅浑但不会介入;

5=中国海监维权是克制而非软弱,一直是南海和平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动武是最后选项,已做好各种准备;

6=中国海洋基础设施、海上力量、海域油气资源维权还不够,渔民出海常遭到外舰骚扰,要加快建设海洋基础设施和海上力量;

7=越舰挑衅南沙太平岛,两岸要合作共同维护南海主权,但互信不足现实合作进展缓慢,未来要加强合作;

8=俄越联合开发南海,外媒称中面对南海局势更复杂,中分析称俄应避免向南海发出模糊信号,要保持中俄战略合作关系;

????

图3?

?

图4

9=外交的“软硬”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近期同日本、东盟、越南、意大利的海洋外交取得积极进展;

10=中增派船只飞机,菲考古船撤离,菲民众示威要求中国船只撤离,双方同意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升级;

11=渔民赴西沙南沙、黄岩岛继续作业,声称要守住黄岩岛,回港渔民讲诉菲士兵一系列违法侵犯中国渔民权利;

12=菲外长称将黄岩岛问题提交国际法庭,攻击中国宣称“拥有整个南海”,中称不存在提交国际海洋法庭问题,菲被中欺负是误导民众;

13=印度或因中国压力退出勘测南海工作,菲称南海礼乐滩或现“最大天然起田”欲开采达成实际占领事实;

如图2、3、4所示,在此阶段中,凤凰网(1-13)总议题量比人民网(1-8)要多,但看它们分别如何在设置议程,更大程度上则要看每个议题所占总议题的百分比。根据米勒定律的“公众议程的有限容量”[3]各选取人民网、凤凰网中各议题百分比前五位的分别是3、5、1、4、2;1、4、5、2、12,两者存在共同议题1、4、5。

根据以上统计可知,人民网和凤凰网要传达给公众的共同议题是引发此次对峙的原因是菲方军舰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抓捕渔民引起的,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一直采取外交

协商希望和平解决,而菲方却不断搞小动作,菲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美国在其后为其撑腰,两者互相取利益,菲为获取南海石油等资源利益甘愿充当美的马前卒,美愿菲搅乱中不断发展的势头从而遏制中国以便自己重返亚太,日韩澳等与中国存在海上之争的国家则趁机浑水摸鱼,为自己谋取利益,中国为南海地区和平发展一直采取克制态度,但若菲及其背后盟友越过中方底线,中方必然出手还击。

事件发生之初,公众最想知道的便是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以及相关原因和政府是如何做的,可以说,在这点上,双方都做到了。但是,除了以上共同的议题外,人民网重点强调菲方大肆宣传“美菲军演”做给中方看,军演很大程度上只是表演,其国内民众对军演一直反抗;凤凰网则注重对峙不断发展的具体变化形势与菲外长的一些列攻击、对抗中国的具体行为。从这方面来看,人民网在强调美菲等国抱团对付中国之外,更在消除国内民众对“美菲盛大军演”的恐慌心理以及对国际受众澄清所谓的“美菲盛大军演”。而凤凰网则意在不断为人们提供事态发展的最新消息以及“以事实说话”控诉菲颠倒事实,不断升级事态形势的行为。

2、事件升级阶段(2012年4月28日——2012年5月26日)

在这个阶段,由于菲方外交部表态出尔反尔,表态和平解决却又不断搞小动作使事态形势严峻,至中方采取多种手段对其施压。此阶段新增的议题有14-22,共得人民网样本57篇,凤凰网样本718篇:

图5

14=美日澳等国为菲提供军事援助,菲中止与中就黄岩岛对话,中国内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抗议菲挑衅中国主权;

15=南海问题还没到使用战争手段的条件,菲及其盟友希望中开火,应从中战略发展大局着眼外交、经济和军事综合一体去解决;

16=美核潜艇、日自卫队访菲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菲民众抗议美停靠,日美拉太平洋岛国峰会提及“南海航行自由”封锁中国,美对南海问题是“介入但不陷入”;

17=中对于海上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中国南海大部分水域进入伏击休渔期,与黄岩岛事件无关;

图6

图7

18=俄罗斯反对菲当事国干预南海问题,东盟敲定“南海行为准则”草案,对南海争端不持立场,反对事件国际化,菲态度逐渐软化;

19=菲称中国不会对其动武,因美国是其盟友,称美要求以多边方式和平解决,同时表示正在收集中国欺负菲律宾证据,美国对南海问题保持中立;

20=中称菲所谓吓唬菲方船只、驱逐菲渔民纯属臆造,中增派船只是为悍主权,愿和菲通过外交协商解决黄岩岛事件立场没变;

21=菲主流媒体、学者、民众等称黄岩岛确实属于中国,谴责菲政府糊弄公众,菲水果业与旅游业因黄岩岛事件受影响,菲建议南海争议政商分开,称“主权受尊重就合作”;

22=中海军舰队南下太平洋演练不针对任何国家,中菲重启磋商是中方努力的成果,但中过度强调外交重要性;

如图5、6、7所示,此阶段中,凤凰网总议题数量仍比人民网多。同样各选取人民网、凤凰网中各议题所占百分比前五位(第一阶段出现的议题不算在其内)的分别是14、16、15、17、19; 20、16、22、17、18。由此可知,人民网在议程设置之中1、4、5仍然在被强调;

凤凰网对议题5也是如此。体现出了对议题的反复累积式报道,从而使期望的舆论迅速形成。此阶段中新增的议题中两者的共同议题有16、17。

人民网与凤凰网共同传达的议题是美通过在菲停靠核动力潜艇、日通过自卫队访菲,尽管都声称与当前对峙局势无关,但却是以此行动支持菲方,日美拉岛太平洋国峰会以“南海航行自由”联合封锁中国,美方通过军演、停靠,军援等方式支持菲律宾为自己重返亚太做准备,也想通过加入《联合国海洋公约》试图干涉南海争端,但毕竟顾虑到与中美的战略经济合作关系,且中方对黄岩岛确实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因此只是介入但不陷入。中方开始针对海上问题一一实行具体的举措,表明维护主权以及解决争端的立场。

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不仅仅只想了解事态的发展变化了,更需要了解持续恶化的事态之际,菲及菲背后的盟友到底是如何在做,以及中方为捍卫自己的主权所做的一些实际行动,人民网和凤凰网在这方面也做到了。同样,在此阶段,除此之外,两者强调的议题有人各有不同。

人民网此时转向了凤凰网在第一阶段的做法,通过“以事实说话”具体强调菲方各种过分行为,这些均已引起中方民众的严重不满并自发以各种形式抗议。另外,通过各种意见领袖进行舆论分析引导,包括少将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提问进行实时对话的访谈记录,以及各活跃在军事评论的专家们的评论,强调南海问题还没有到使用战争的手段的条件,菲希望中方开火“扮被欺负”,及其盟友有理由介入,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主动有所作为,从战略发展大局着眼外交、经济和军事综合一体去解决。?????????????????????????

而凤凰网则强调中方增派船只是因为菲方不断挑衅,且只为执行公务悍主权,希望菲方不要继续制造事端、使事态扩大化更不利于解决,中方通过外交协商解决争端立场不变。俄罗斯、东盟反对事件国际化,支持当事国直接进行谈判,菲立场逐渐软化,中方以三位女性为主导外交推动中菲重启磋商。意在对国际受众澄清中方增派船只是为悍主权,以及通过对支持中方的外围报道表明中方并不是孤立无援的。

3、事件缓和阶段(2012年5月27日——2012年6月17日)

面对菲律宾的不断挑衅,中国采取多种手段施压使得菲律宾的态度软化,任命新驻华大使进行谈判,并于2012年6月16日撤出,选择17日为截止时间是因为人民网专题内对菲船只撤离的报道是在17日,共得到人民网样本22篇,凤凰网168篇。此阶段新增的议题(23-25)具体如下:

图8

图9

图10

23=菲选驻华大使,前驻华大使再被提名任命为驻华大使,亚洲安全会议南海问题成焦点;

24=中菲防长会晤表态会克制,菲船只全部撤离,菲借“共同撤出”挽回颜面,中称公务船一直在黄岩岛进行部署与值守;

25=菲要美国明确承诺协防南海,美仅履行条约规定义务,外媒称南海争端结束中国已获胜,美国暂时避而远之;

如图8、9、10,在此阶段中,不管是议题个数还是总数量均呈下降趋势,信息强度相对减弱,因事件相对来说逐步缓和,信息强度就不必太大引起恐慌,但同样凤凰网议题总数量仍比人民网多。议题百分比前四位的分别依次是(排除掉前两阶段的议题,人民网此时强调的只有四个议题)23、24、25、20;故凤凰网也选取前四14、24、21、23。由此可知,人

民网在议程设置中议题1、5、14、16、仍然在被强调;凤凰网对议题4、5、16、17、18、20也是如此。在三个阶段中,这些议题被反复强化报道,从而使其要传达的议题长留在公众心中。在此阶段中新增的两者共同的议题有23、24。

人民网与凤凰网想要传达的共同议题是菲再选取前驻华大使进行外交沟通,想要美明确表态将协助其协防南海,但美称仅履行条约规定义务。菲船只撤离黄岩岛海域,借台风原因找台阶下,但不甘心便声称中菲曾共同承诺撤离,实质上中方公务船一直在黄岩岛部署与值守。美重新部署亚太军事力量,中部署军事与之抗衡。尽管事件还未结束,但菲方船只撤离从本质上来说事态已经缓解下来,中方维护领土取得了胜利。此时报道菲方船只最终撤离而中方公务员一直在坚守,是在传达中方在此次事件中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胜利,对于安抚国内内心不安以及对菲持愤怒态度的受众的心理是很必要的,同时也给国际受众传达了中方胜利的消息并澄清舆论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以上议题,人民网则重点报道了凤凰网在第二阶段重点报道的议题,陈述了中方增派船只的来龙去脉以及中方对解决事态的立场。而凤凰网则还重点报道了人民网在第二阶段重点报道的议题,“以事实说话”具体强调菲方各种过分行为,这些均已引起中方民众的严重不满并自发以各种形式抗议。同时也报道了菲国内的一些受众,包括主流媒体、学者、前官员、民众称黄岩岛确实属于中国,谴责非政府糊弄公众。

? ?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可知,不管是人民网还是凤凰网,在事件发生的这三个阶段不论是对客体“黄岩岛对峙事件”及事态发展变化形势、菲方侵犯我国主权、美菲联合军演、菲美与日韩澳等国抱团对抗中国、俄、东盟反对非当事国干预,支持当事国直接谈判等的议程设置,还是对属性议程设置——菲近年来小动作不断、美为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发展支持菲、菲国内民众对菲政府的指责等。通过有深度、有广度的全背景下的透析,结合各意见领袖专家的解读分析,使受众从多角度、多层面以及本质上对事件有了全面清楚的认识,并引导国内愤怒的受众的舆论,使其趋于理性与一致。但总体来说,人民网的议程设置除了告诉人们事态的发展变化形式之外,更意在安抚受众引导舆论,议程设置目标明确;而凤凰网则通过列举多方面的具体事实使受众了解到一些边缘信息,让受众自己通过这些信息做出他们想要受众做出的判断。

此外,凤凰网不管是在总议题量上还是议题种数上都比人民网要多,总议题量人民网184,凤凰网1242;人民网中议题9、10、11、12、13、19、21、22不包括在其内,而凤凰网议题覆盖所有议题。从这方面来说,凤凰网对“黄岩岛对峙事件”议题设置的信息强度非常大,此高强度的信息报道会把受众的目光聚集在此事件上。且议程设置从多方角度切入,让受众对很多边缘信息得以了解。但同时通过考察发现,凤凰网如此高的信息度是因为凤凰网在一两天之内很多报道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报道。一定量的报道是传统议程设置必不可少的程序,但若内容泛滥重复反而会引起受众逆反的心里。人民网在此就做得比较好,既保证了的信息及时更新,也达到了传统议程设置需要的效果。

因此,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会更好,即对凤凰网来说砍掉一些繁枝末叶,对人民网来说增加议题种类。总体来说,两者各有优势,但若两方优势结合在一起,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会发挥的更好。

【注释】:

[1]查普希尔研究是麦库姆斯和肖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那些犹豫不决的选民进行一次小规模调查,并对这些选民经常接触的新闻媒介如何编排选举中的重大事件这一问题进行内容分析。

[2]米勒定律认为公众议程的有限容量是5-7各议题,后又经多方证明,认为公众议程上议题的数量在2-6个之间,因此本文选取米勒定律的下限5。

[3]图1由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一书中提出。

【参考文献】

[1]何双秋、姚晨.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J].传媒观察2007(06):36-37

[2]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Maxwell Mccombs)著,郭镇之、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7

[3]谢耕耘、曹慎慎、王婷著.突发事件报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0-100

[4]刘春娟、姚君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阶段性策略——以解放日报和新闻晚报对甲流的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11(01):64-65

[5]马凯俊. 试析我国媒体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策略[J].新闻世界2011(11):205-206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置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其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看待事物发展,不善于把握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变化,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和谋后而动、预后而立,造成被动应付的局面。 其六,缺乏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 二、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3套试题含答案汇总

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 1.完善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事件()。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A A.应急预案 B.解决方案 C.法律法规 D.行政政策 2.()是指导和规范这些主体的危机决策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C A.危机决策预警 B.危机决策主体 C.危机决策制度 D.危机决策实行 3.()是指短期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件. C A.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突发卫生事件 D.突发卫生危机 4.依法行政就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B A.政府 B.行政机关 C.管理者 D.公民 5.罗伯特?希斯在描述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时认为,在反应和恢复管理中强调的重点是()。B A.公众参与 B.公众认知 C.公众传播 D.公众行为

6.突发事件法制属于()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 A.常态 B.非常态 C.固定 D.变动 7.打击全球性恐怖活动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打击到处散布恐怖的()。B A.暴力行为 B.思想观念 C.武装人员 D.意识形态 8.()是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的科学和技术。C A.公共医学 B.群众卫生 C.公共卫生 D.群体卫生 9.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D A.法定公民权利 B.行政紧急权力 C.政府职权 D.行政权力 10.()是金融法制建设的前提。A A.金融立法 B.金融执法 C.金融司法 D.金融法案 11.应对危机的手段有许多,其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C A.政治手段

国内主流网站“黄岩岛事件”舆论建构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d251480.html, 国内主流网站“黄岩岛事件”舆论建构策略研究 作者:戴超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以“黄岩岛事件”为样本,通过对国内主流网站对此次事件新闻报道内容、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定量定性考察,分析探讨如何在网络时代进一步发挥国内主流网站新闻报道的作用,有效抢占网上舆论的制高点,以期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黄岩岛事件新闻舆论舆论建构 一、国内主流网站“黄岩岛事件”解读及舆论建构分期 2012年4月,菲律宾借与美国进行代号“肩并肩”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之机,在黄岩岛挑起与中国船只的海上对峙,进一步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也引发了中菲长达60多年的岛礁之争的一个最为被国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中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制措施,最终迫使菲方的行为有所收敛。 国内主流网站在此次“黄岩岛事件”中,以配合中方舆论斗争、以坚决维护领土主权为着基本着眼点,围绕政治、外交斗争全局进行筹划,争取了舆论构建的主动权,达成了舆论引导的实际效果。根据舆论建构的不同阶段,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4月10日-4月16日):事态发生,舆论生成,舆论斗争围绕各自宣誓对黄岩岛拥有主权展开;第二阶 段(2012年4月17日-5月6日):事态扩大,舆情发酵,双发围绕黄岩岛问题是否国际化展开舆论较量;第三阶段(2012年5月7日-5月15日):舆论走强,形成峰值,舆论宣传配合外交和军事行动形成组合拳;第四阶段(2012年5月16日-6月16日):宣布休渔,舆情趋缓,舆论交锋烈度减小,议题向菲借机扩充军备转移;第五阶段(2012年6月16日以后):菲方撤船,舆情降温,双方舆论斗争逐步归于常态化。 二、国内主流网站“黄岩岛事件”报道策略分析 1、主动作为,有理有节 服从大局、正面引导是舆论建构的基本原则。国内主流网站在“黄岩岛事件”中的舆论斗争,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意图,紧贴事件发展进程,在各个阶段议题选择、报道规模、舆论强度均有所侧重,始终做到服从和服务外交大局:事件发生初期,以外交部表态为主发声渠道,多以新华社通稿向国内外传递信息、表达立场,突出中方对黄岩岛拥有主权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当菲方执意将“黄岩岛事件”扩大化、复杂化、国际化时,配合外交部严厉警告,对外发出最强

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的争端

近期,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惹事,先是黄岩岛对峙事件,接着又是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并拒绝道歉,如今又污蔑中国“侵占”其领土。如此张狂,究竟是为哪般呢?事实上,马尼拉之所以如此卖力出演,无非还是想要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就是抱美国的大腿,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对于马尼拉方面来说,这无异于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让其看到了搭顺风车的希望。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 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

际上却是以智取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明智与能力。 二、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 菲律宾最近射杀了台湾一名渔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其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首先,台湾渔民手无寸铁,即便是渔民越界捕鱼,菲律宾也应当采取执法行为来处理,而不应当开枪打死渔民、追逐渔船。就算菲律宾是执法,也是暴力执法。第二,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骨肉相连,这一点菲律宾不是不知道,其实是无视大陆的存在。第三,开枪打台湾渔民,其实是在打大陆的耳光。第四、菲律宾有恃无恐,不就是背后有美国撑腰吗? 对于前几天菲律宾打死台湾渔民的事件,综合目前的各种消息来看,我觉得菲律宾是在美国指使下想离间大陆和台湾间的关系。其分析如下:菲律宾在军事上无法对抗大陆和台湾是毫无疑问的,但却敢肆意打死台湾渔民,还死不道歉。我想除非菲律宾总统脑子有病,否则谁都不会玩火自焚。所以我认为菲律宾过几天会正式道歉的,但是会给大陆和台湾出难题即:我向谁道歉? 菲律宾首先会通过各种渠道说,我只承认有一个中国。然后只向大陆道歉(如果向台湾而没有向大陆道歉,台湾自然乐意了,但大陆会削它),台湾自然会不乐意了,但也没法动手,因为菲律宾已经向大陆道歉了,大陆不能让台湾打,如果打了,那给别人印象就是你大陆根本管不了台湾,一个中国就是句空话,以后没人当真了。但是大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试卷90分答案

1、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正确 错误 4、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 正确 错误 5、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正确 错误 6、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 正确 错误 7、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 正确 错误 8、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 正确 错误 9、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正确

错误 10、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 正确 错误 11、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12、社会安全事件不包括() 重大群体性事件 重大刑事案件 涉外突发事件 交通运输行业严重人员伤亡 1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14、下列对于行政的紧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考虑程序 紧急情况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注意行政权力是否在边界限制之内 1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16、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说明天灾人祸是() 百年不遇的 可以预防的 偶然发生的 经常出现的 17、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18、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包括() 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及人员遭受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遭冲击、围攻 交通要道或枢纽遭阻断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闹事、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及暴狱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突发事件的爆发期政府要做的事情() 做出决策 搜集信息 组织资源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挑战中,往往由于应对不当,引起一系列危机的次生灾害及社会矛盾,使政府和领导公信力受到影响。本文梳理了领导干部面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的表现形式,并提出化解策略,供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参考。 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六种不当表现: 拖。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常有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是能拖则拖,面对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质疑,不作积极和有效的回应,希望以时间换空间,达到息事宁人的效果。 否。遇到危机事件质疑时,第一时间本能地就想到否认,否认的内容包括事实真相、责任认定及具体原因等客观要素。 急。当危机事件发生后,急于转移公众视线,撇清与该事件关系,往往将事件归结于自然灾害等客观外在因素,推卸责任,力图减少危机事件直接带来的压力,达到引导舆情的目的。 抗。遇到危机事件时,往往忘记自己的公职人员和公共利益捍卫者的身份,时常将自己置于公众对立面,一遇到公众的质疑就会出现情绪失控,抱有一种对抗的态度,缺乏应有的宽容和包容心。 堵。危机事件发生后,不是根据事态情况主动公布真相,做好危机沟通和应对,而是习惯于人为地堵塞信息传播渠道,寄希望于删帖或封网页等极端措施,试图从源头上去封堵信息传播,达到控制危机事件目的。 控。在危机事件处置实践工作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不同声音的发布者进行强制控制,有的甚至违法采用强制措施限制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来维稳、控制危机。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回应公众关切,全方位引导舆情,消除群众的质疑。具体要做到以下六点:态度坦诚,勇于担当。在危机事件应对中,领导干部首先应树立对民负责和态度诚恳的形象和姿态,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坚持实事求是、诚恳面对的原则,抱有宽容开放的心态。如果危机事件的确是政府或领导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应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及时给予道歉和承诺,回应公众的关切;如果危机事件与政府或领导无直接关系,也要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消除公众对政府的疑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课程考试卷参考答案(修正版)考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课程考试卷部分参考答案(修正版) (答案大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多项选择题: 第3、4题选AC,第8、10题选ABC,第1、2、5、7、9题都是选ABCD,第6题答案不详(个人认为是ABCD) 三、判断题 第3、6、8题错误,其他都正确 四、简答 1、简述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常见失误。 一、麻痹大意,疏于防范; 二、没有科学的应对机制; 三、素质低下,无能应对; 四、就事论事,不能利用突发事件潜藏的机遇; 2、简述突发事件处理的步骤和程序 一、危机的识别; 二、危机的隔离; 三、事态的控制; 四、应急处理; 五、信息发布; 六、危机后处理; (下面开始的题目答案都是通过网络上搜索的,有些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本人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后果自负哦,呵呵) 3、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挑战:(自己节选主要的来写) (1)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集中性、严重性、放大性等,使城市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2).工业化、信息化为公共安全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3)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

(4)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在上升。国际恐怖势力与境内外三股势力” 加紧勾联,危及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恐怖主义活动呈现持续高发,范围扩大,手法多样,意识形态化趋势明显等特征。我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尖锐的和复杂的。 (5) 国际化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各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再加上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因素相互交织,地缘、宗教和文化冲突与政治经济矛盾相互作用,恐怖袭击、局部战争、金融危机,以及对水资源、石油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 (6) 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全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生命线,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涵。 (7) 国际减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战略调整的主要特征:一是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二是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三是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立足关口前移;四是由一个国家减灾向全球减灾和区域联合减灾转变。“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 4、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答: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不落实。有些领导依法预防、依法处置的意识、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不强,个别地方还存在缓报、瞒报、漏报信息现象; 二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工程质量存在问题,隐患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能满足防灾抗灾需求,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物资储备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等; 三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应急管理机构规格低、人员不足,且设置分散、综合协调不够,条块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有待加强; 四是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处置能力亟需加强;五是全民防灾意识教育还比较薄弱;六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 5、如何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 应急预案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 (2) 必须做好应急预案的风险分析工作; (3) 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 (4) 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5) 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 (6) 必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五、论述题: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自己节选下面内容的重点部分,不要全部抄写,并加入实际案例进行答题) ( 一) 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机制。 加强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警和防范,以致排除导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甚至将各种潜在的危机和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就成为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

对黄岩岛事件的认识与看法

对黄岩岛事件的认识与看法 在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就黄岩岛事件频频挑起事端,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下午撤离黄岩岛附近海域,并表示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充分表现了我国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希望菲方不要把事态复杂化,扩大化,传递着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但菲方一贯坚持其错误做法,而且拉拢第三国介入该事件,对中国施加压力。 其实,自1997年以来,,菲律宾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但最近十多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小动作”不断,隔三岔五挑起事端,觊觎黄岩岛的主权。为了将黄岩岛侵为己有,菲律宾编织了多套说辞。但种种的小动作都是站不住脚的。正是这些“无理狡辩”菲方意欲先下手为强,将黄岩岛“收入囊中”,占据所谓的主动。菲律宾此次派出军舰袭扰在黄岩岛海域正常作业的中国渔民,尔后又步步紧逼,力推局势升温,显然是菲当局误判形势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投机”。 菲律宾的作法是对中国主权的一再严重挑衅,但中国方面已在保持冷静克制的大国作风,中国通过外交手段妥善处理与他国争端是应有的选择。众所周知,一旦中菲两国在黄岩岛问题上发生武力冲突,将对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两国的决策者都十分清楚。所以中国不推崇用武力解决黄岩岛问题,充分表现了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自4月10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挑起主权争议已近一个月,从目前的局势看,中方正在加大对菲律宾就黄岩岛问题进行外交斡旋的力度,坚持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让菲律宾纠正错误立场、放弃无理主张,尽快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如菲方继续一意孤行地挑战中国的主权底线,必将承担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1]以我个人的观点看,首先,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维护国家领土。其次,双方都要以大局为重,充分考虑两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通过协商谈判的外交方式妥善解决问题,不推崇武力解决问题,但不放弃用武力解决问题。希望菲律宾不要把第三国介入该事件,使问题扩大化,不要拉拢其他国家来合围中国,使问题升温。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平等协作,互利共赢,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再次,希望菲律宾尊重中国政府在该事件的立场,不要肆意妄为,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不要不顾后果地去盲目采取 行动。 纵观历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朝鲜战争,越南保卫战,中印边界冲突,中俄边界对峙,中国人民无一不是凭其誓死的决心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这里还是告诫菲律宾,在主权问题上中国没有谈判的余地,中国以退待进,中国一向以大局出发,维护两国人民利益,若真触及其底线,中国不会向任何入侵敌人妥协!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答案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2.0分) 正确 错误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2.0分) 正确 错误 3、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2.0分) 正确 错误 4、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2.0分) 正确 错误

5、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2.0分) 正确 错误 6、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2.0分) 正确 错误 7、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2.0分) 正确 错误 8、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2.0分) 正确 错误 9、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2.0分) 正确

错误 10、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2.0分)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20题,共4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公务员情绪的稳定性是指()(2.0分) 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要有平常心 面对突发事件不可以有恐惧感 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办事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压力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2.0分) “鸵鸟反应” “兔子反应” “黄粱美梦反应” “出租车式的反应”

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2.0分) 红橙黄绿 红橙黄蓝 橙红黄蓝 红黄蓝绿 4、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2.0分) 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 5、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2.0分) 口蹄疫 禽流感 危险化学品泄露 急性职业病 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造成的。(2.0分)

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发展环境复杂,极端气象灾害日趋增多,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发生。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力的原因 (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置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 紧急事件 B 应急事件 C 应急处理 D 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 A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 应急队伍的建设 C 事故损失评估 D 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 A 公安 B 海上搜救 C 地震救援 D 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 保留 B 撤销 C 升级 D 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 经理 B 企业一把手 C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 C 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 总体预案 B 单项预案 C 特别预案 D 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 基本生活用品 B 通信器材 C 交通工具 D 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 信息报告 B 预测预警 C 信息发布 D 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 A 预警机制 B 先期处理机制 C 信息披露机制 D 应急联动机制 10、(B)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 分级响应 B 统一指挥 C 公众动员机制 D 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 调查与协调机制 B 预警与监测机制 C 救援与处置机制 D 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 云南干旱 B 南方雪灾 C 三鹿奶粉事件 D 新疆“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 绿色通道 B 快速通道 C 特殊通道 D 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 A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B 重大突发事件 C 较大突发事件 D 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A 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 争先恐后逃跑 C 围观看热闹 D 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A) A 家庭汽车 B 理发店 C 公园 D 书店

突发事件应对与领导能力提升

一、一个制度背景 国家应急体系:一案三制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我国应急预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低阶预案对高阶预案的过度模仿和高度模仿,由此造成低阶预案因过度模仿而虚化。 该特点导致预案建设操作性不强,形式化过重。 (二)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1.统一领导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行政领导部门。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政府需要基本的两个部门协助: (1)公安部门 (2)宣传部门 2.综合协调 同级别的协调难 指挥部体制常态协调不足 协调工具缺失 ----综合协调仍需不断完善 3.分类管理 建设第二代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强化统筹力量和综合应急能力。 4.属地管理为主

事故指挥部由浙江省省长任总指挥,铁道部部长任副指挥,该架构表明了属地管理为主。 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 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统分有序 “统”的有力、有权威; “分”的细致、明确、职责不交叉。 二、第一条认知主线 第一条认知主线: 根据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度、了解度、情境性的高低,将其,为常规和非常规两类。 第二条认知主线: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管理者受到的压力来源,将其分为,事实危机和价值危机。(一)常规事件与突发事件 (二)常规突发事件与非常规危机 1.常规突发事件 常规突发事件: 已有相关的情境积累,并有充分的前期,准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控制的突发事件。 常规突发事件的核心是预案。 2.非常规危机 非常规危机 没有情境意识,没有前期准备工作,短时间内无法控制。 非常规危机的核心是决策能力。 3.常规突发事件与非常规危机的区别

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的全过程

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的全过程 一、中菲黄岩岛对峙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欲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发生对峙;菲律宾的“汉密尔顿”号汉密尔顿级巡逻舰与中国“海监75”号和“海监84”号在11日上午在南海海域发生对峙。美联社评论说,此次事件是中菲两国在南海领土争端方面“最严重的一次对抗”。 2012年4月12日:中国派公务船前往黄岩岛海域,菲律宾军舰撤离;我已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律宾军舰立即撤离该海域,避免使事件复杂化、扩大化。目前中菲双方正通过外交渠道就此保持着沟通。中国已派出政府公务船而非军舰前往黄岩岛海域,保护中国渔民和渔船的安全以及正当的渔业活动。 2012年4月14日:中国渔船全部驶离。 2012年4月16日:美菲举行军演;菲律宾与美国“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16日正式开幕。预计有4500名美军士兵和2300名菲律宾士兵参加。日本、韩国、越南等七个国家将首次派出观察员参加其中的人道主义救援与灾害响应演习环节。 2012年4月18日:菲律宾向黄岩岛派遣执法船,中国就其行动提出交涉; 2012年4月19日:两艘中国海监船和一艘菲律宾警卫搜救船仍在对峙; 4月20日:菲律宾驻华大使李永年请辞; 4月22日:菲吁东盟表明南海立场,中方将两执法船撤离黄岩岛; 4月23日:一菲律宾搜救船和中国一海监船仍在对峙; 4月24日:中国渔政310船和中国海监84船离开黄岩岛海域; 4月25日:菲律宾外交部称一周内邀请中国到国际法庭打官司; 4月26日:菲媒体称5艘中国渔船返回黄岩岛海域展开作业; 4月27日:菲侨民组织呼吁各地菲人到中国各使领馆示威; 4月2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希望美方对南海争议不持立场; 4月29日:菲总统阿基诺称将收集中国欺负菲的“证据”; 4月30日:中国留美大学生在菲驻联合国门口示威游行; 5月3日:菲媒称中国14艘船只抵达黄岩岛海域。

央视主播和佳口误称菲律宾是中国领土

CCTV作证:菲律宾是我国固有领土 浏览量:806回复数:3 复制链接分享到:qq人人新浪小米推客 收复中国固有领土菲律宾省 菲律宾为何在此次黄岩岛事件上如此强硬?那是因为有美国撑腰。但是菲律宾别忘了,菲律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菲律宾人也是中国人的后代。 菲律宾的意见是菲律宾离黄岩岛比较近,就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地盘。邓小平当年说过:“如果拿近作为借口的话,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照此推理,菲律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再说了,菲律宾人民多数有中国血统,比如说阿基诺总统的母亲、菲律宾已故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出生于菲律宾华裔名门望族,曾祖父姓许,生于中国福建漳州市龙海市鸿渐村。阿基诺夫人1988年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便回到鸿渐村寻根谒祖,当时她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仅是菲律宾的总统,也是鸿渐村的女儿”。而阿基诺总统8月30日至9月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装模作样循着他母亲的足迹前往鸿渐村。 有许多菲律宾人中国人的后裔,许多人的祖先都来自大陆。历朝历代,中国相当一部分渔民前往菲律宾各个岛屿定居,才有了菲律宾现在的人口局面。 菲律宾是中国人的认识就连菲律宾自己也知道,为何今日与自己的祖宗反目,要从祖宗手里夺地盘孝敬美国? 菲律宾人不会忘记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与压迫。直到今天,菲律宾民众是极力反对美国大兵驻军菲律宾的。针对总统的、针对美国的示威游行没有停过。但是阿基诺三世根本不顾人民反对,邀请他的美国干爹来驻军。并拿上美国干爹与中国展开抗衡,意欲占领南海岛礁。 要告知菲律宾的是你美国干爹不会为你和中国动武,原因你自己想去。就算你美国干爹支持你,中国也不畏惧。对于领土的侵略中国人极为愤慨,中国近代的侵略史让中国人极为团结,对待侵略中国人绝不手软。 台湾媒体今日呼吁台湾当局要有所行动,这就足以证明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决不允许小国侵略。大陆与台湾的联手是形势所逼更是天经地义。相信中国大陆与台湾当局在维护领土完整上意见统一,血浓于水的骨肉是打不断的。 菲律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一举收复失去多年的领土。反动统治者阿基诺三世的反动统治不得民心。阿基诺三世不仅不关心菲律宾人民的死活,还把强盗引到自己家里。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为国民考虑的昏君中国要讨伐,如果菲律宾人民愿意,中国将设立菲律宾省! 历史具有追溯性,追溯回过去,菲律宾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以下是历史依据,仅供参考! 数十万年前, 菲国已有先民活动, 不过,现在菲律宾居民的祖先大概在壹万年前才定居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一节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国际上研究危机管理的学者把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从具体的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 对于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的影响方式、事件的影响范围等三个维度考虑。 (1)灾害和灾难主要是指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由二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或)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损失的现象或过程。 (2)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影响方式是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 (3)危机是全过程、全方位地来描述那些突发的有可能产生较大破坏损失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事件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突发性和紧急性 (二)高度不确定性 (三)影响的社会性 (四)决策的非程序化 三、突发事件管理的内涵 突发事件管理指的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危机管理需要面对三个事实要素:

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一)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二)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三)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 (四)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五)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 (六)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 三、我国突发事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法律框架脆弱 (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 (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 (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 (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 (六)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第四节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建设 一、突发事件发展周期管理 根据危机的发展周期,危机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机预警及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段。 每一个具体的阶段都要求危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措施,准确地估计形势的发展变化,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治禽“非典”,防流感和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臵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臵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臵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答案B要点

一、单选: 1、建筑施工企业中,()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 B、企业一把手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D、企业法人 答案: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 答案:D 3、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C、危害性和破坏性 D、信息的充分性 答案:D 4、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预警的突发事件,其预警级别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颜色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黑 C、红、黄、蓝、绿

D、黑、红、黄、蓝 答案:A 5、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 A、汶川大地震 B、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D、天津港“8.12”大爆炸 答案:D 6、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以下关于公共场所大型活动中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处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况掌握快 B、投入警力快 C、现状封锁快 D、采取措施快 答案:C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的是()。 A、评审演练预案 B、制定演练计划 C、获取演练资源 D、实施演练活动 答案:A 8、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组织协调处置工作,该办公室成立于()。 A、2004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