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

———————————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

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

吸”等基本动律。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

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冲”右手到按掌位置,再往8点方向“靠”,手到扬掌位置,最后回到“沉”的位置。

1×8拍:反面重复一遍。

2×8拍:正反面重复一遍。

4×8拍:身体做“提沉”动作同时双手做“小五花”动作重复4次。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2:要求学生每次练习时必须做到位。

形体训练教案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形 体 舞 蹈 任课教师:张红霞

形体训练 教 材 内 容 一、站立姿态的基本训练;二、基本手位练习 目的任务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站立姿态更优美更端庄,并增强手臂的柔软程度,从而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 课 的部分时 间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及要求 开 始部分5′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服装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要求 3、安排见习生 要求:站队快、静、齐 服装轻便,精神饱满 准 备部分15′ 1在地毯上拉韧带,单人和双人练习 2、随音乐做准备活动:a.头部运动,b.肩部 运动,c.扩胸运动,d.腰部运动,e.髋部运动, f.膝关节运动, g.腕踝关节运动。 3行进间踢腿 组织:体操队形 教法:教师喊口令,示 范,学生跟着做。 要求:动作到位,有力, 各关节充分活动开 基 本部分70′ 一、基本站立控制练习 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二、学习基本手位 1、基本手形,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2、基本手位,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教法:1、随优美的钢琴曲练习站姿 2、教师领做基本手位 3、学生自己练习动作 4两人一组,互相纠错 要求: 1、保持好挺胸、收腹、立腰、立背、沉肩的 正确姿态 2、用肘关节带动手臂做手位练习 ××××××××× ××××××××× △

结 束部分10′ 1、集合队伍 2、总结本课情况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下课队形同上课队形。 ××××××××× ××××××××× ××××××××× ××××××××× △

教 材 内 容 一、复习基本站立姿态;二、复习基本手位;三、学习基本脚位 目 的 任 务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站立姿态更优美更端庄,并掌握基本脚位。课 的部分时 间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及要求 开 始部分5′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服装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要求 3、安排见习生 要求:站队快、静、齐 服装轻便,精神饱满 准 备部分15′ 1在地毯上拉韧带,单人和双人练习 2、随音乐做准备活动:a.头部运动,b.肩部运动, c.扩胸运动, d.腰部运动, e.髋部运动, f.膝关节运 动,g.腕踝关节运动。 3行进间踢腿 组织:体操队形 教法:教师喊口 令,示范,学生跟 着做。 要求:动作到位, 有力,各关节充分 活动开 基 本部分70′ 一、复习基本站姿 复述要领并示范 二、复习基本手位 复述要领并示范 三、学习基本脚位 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教法: 1、教师示范,学生看 2、学生模仿练习 3、教师喊口令,学生练习,反复数次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纠错 5、伴随音乐练习 要求: 3、保持好挺胸、收腹、立腰、立背、沉 肩的正确姿态 4、用肘关节带动手臂做手位练习 5、脚位练习重心在两脚上 6、练习脚位时两腿绷直 结 束部分10′ 1、放松练习:a、拍打放松练习,b、想象放松练 习 2、集合队伍 3、总结本课情况 4、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下课队形同上课 队形。 ××××××××× ××××××××× △ ××××××××× ××××××××× △

形体课公开课教案

形体课公开课教案 课题:字母歌(节奏练习) 授课班级:国际7班(三年级) 授课教师:贺姣君 教学目的:通过用肢体发挥想象展现出不同的字母,分组的节奏把握。 教学重、难点:不断的打乱顺序进行分组节奏训练,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每个孩子集中精力。 教学方式:口传身授教学法 教师教学准备: CD机、CD碟、U盘、舞蹈鞋 学生学具准备: 舞蹈鞋、舞蹈裤 一、组织教学 1、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及服装,安排见习生 a 整队要迅速,做到“快、静、齐” b 组织队形,反应练习一横排到体操队形 c 认真听讲,服从指挥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二、基本功训练 1、勾绷脚 目的:增强腿部肌肉的收缩能力,独立完成脚面的控制练习。 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毯上,双臂置于体侧,手指尖点地。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拍,双脚勾脚面,做第2---4拍,第5拍双脚绷脚面,做第6---8拍。2×8拍动作同1×8拍。3×8拍第1拍,右脚勾脚面,左脚绷脚面,做第2---4拍。第5---8拍两脚交换。4×8拍动作同3×8拍,第8拍双脚绷脚面。5×8拍的第1---2拍双脚勾脚面,第3---4拍双脚尖向外分开至最大限度。第5---8拍双脚尖从外侧画圆至双脚并拢,绷脚面。6×8拍动作同5×8拍,方向相反。 注意:做动作时,应加强紧臀、立腰、立背的控制,双腿并拢伸直,踝关节动作幅度要大。 2、前压腿 目的:增强腿部力量及柔韧性。 预备姿势:身体呈直角坐在地上,立腰、立背、头向上顶,双手曲臂放在大腿面上。 动作方法:用4拍完成上体前倾。一拍一压,1×8拍的第1拍前半拍,上体前压,后半拍略抬起。反复练习4×8拍。前压至最大限度。 注意:做动作时,应控制好双腿并拢、伸直、绷脚面的形态。前压时稍抬头,用胸、腹部尽量贴近大腿面,两小臂贴近地面。 3、压胯 目的:增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柔韧性。 预备姿势:上体直立、双膝侧屈、脚心相对地上,双手扶双踝关节。 动作方法:1×8拍的第1---4拍,上体前压,第5---8拍保持不动。2×8拍的第1---4拍,慢慢恢复成预备姿势,第5—8拍保持不动,头向头顶。3×8拍第1---4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 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 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冲”右手到按掌位置,再往8点方向“靠”,手到扬掌位置,最后回到“沉”的位置。 1×8拍:反面重复一遍。 2×8拍:正反面重复一遍。 4×8拍:身体做“提沉”动作同时双手做“小五花”动作重复4次。 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2:要求学生每次练习时必须做到位。

形体课教案(修订稿)

形体课教案 任课老师:邓秋 一、总目标 通过在小学开设舞蹈形体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能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学生发展目标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二)、本学期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姿态美”为主。 三、教师发展目标 1、对于教师来讲,提高合理选择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准确定位编排教 学内容的能力,并且要注意由浅入深,选择正确合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2、给学生教学的同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体态,塑造健美的体型。 3、感受美、培养美、创造美。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纠正学生不良的体态,规范身体的基本姿态,培养端正的仪表,塑造健美的体形。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通过教师示范感受形体美、姿态美、音乐美。 2、通过学生模仿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通过生生互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形体课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培养学生各类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营造健康优雅的艺术氛围,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 4、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5、培养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五、具体课程内容 1、基本姿态练习:人的基本姿态指:坐、立、行、卧。通过训练,改变诸多不良体态,显示体态端正与高雅,挺拔有气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对人体的头、肩、胸、腰、腹、腿等部位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支撑能力和柔韧性。 3、基本形态控制练习:通过徒手、把杆、形体姿态大量的动作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体动作的灵活性。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 ———————————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 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 吸”等基本动律。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 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冲”右手到按掌位置,再往8点方向“靠”,手到扬掌位置,最后回到“沉”的位置。 1×8拍:反面重复一遍。 2×8拍:正反面重复一遍。

形体课教案完整版整理

形体课教案 一、总目标 通过在小学开设舞蹈形体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能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学生发展目标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二)、本学期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姿态美”为主。 三、教师发展目标 1、对于教师来讲,提高合理选择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准确定位编排教 学内容的能力,并且要注意由浅入深,选择正确合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2、给学生教学的同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体态,塑造健美的体型。 3、感受美、培养美、创造美。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纠正学生不良的体态,规范身体的基本姿态,培养端正的仪表,塑造健美的体形。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通过教师示范感受形体美、姿态美、音乐美。 2、通过学生模仿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通过生生互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形体课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培养学生各类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营造健康优雅的艺术氛围,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 4、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5、培养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五、具体课程内容 1、基本姿态练习:人的基本姿态指:坐、立、行、卧。通过训练,改变诸多不良体态,显示体态端正与高雅,挺拔有气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对人体的头、肩、胸、腰、腹、腿等部位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支撑能力和柔韧性。 3、基本形态控制练习:通过徒手、把杆、形体姿态大量的动作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体动作的灵活性。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 教学任务: 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 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提沉的单一动作: ⑴训练目的: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增强舞蹈时自然呼吸的能力,不断提高自 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⑵单一动作; 提——沉—— 2、组合动作顺序: 前奏:四拍,后两拍沉 准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 [1×8]提沉一次 [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 [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

[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4”沉(手 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8”沉,背手。 [5、6×8]内盘手提沉右、左共四次。 三、复习、巩固 四、结束: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同名作品) 冲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靠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 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 ———————————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 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 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吸”等基本动律。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 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第6章组合体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序号:17 主要内容: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组成的类似机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本章着重研究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看图方法和尺寸标注,为今后学习零件图奠定基础。 6.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 6.1.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这些基本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经过钻孔、切槽等加工。在绘制组合体视图时,应首先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按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和组合形式画出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视图。这种假想把复杂的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它们的形状、组 合形式、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它是组合体的画图、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方法。 6.1.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组合体可分为叠加和切割两种基本组合形式,或者是两种组合形式的综合。叠加是将各基本体以平面接触相互堆积、叠加后形成的组合形体。切割是在基本体上进行切块、挖槽、穿孔等切割后形成的组合体。组合体经常是叠加和切割二种形式的综合。 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有平齐、相交和相切三种形式。弄清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对画图和看图都很重要。

(1)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平齐(共面)时,在视图中不应画出分界线。 (2)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交时,在视图中的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3)当组合体中两基本体的表面相切时,在视图中的相切处不应画线。 小结: 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6.2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序号:18 主要内容: 画组合体的视图时,首先要运用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并按照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形体间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逐步地进行作图。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6.2.1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1. 分析形体。 2. 选择视图选择视图包括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和采用的视图数量。 (1)选择主视图:主视图是表达组合体的一组视图中最主要的视图。选择主视图时应将组合体放正,使其主要平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以便在投影时得到实形。一般应选择形状特征最明显,位置特征最多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同时应考虑投影作图时避免在其它视图上出现较多的虚线,影响图形的清晰性和标注尺寸。 (2)确定视图数量:确定其它视图数量的原则是:用最少的视图最清楚地表达组合体各组成部分的形状结构、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形体的组合教案

五年级《形体的组合》 张苗苗 课题:形体的组合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作用。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习简单物体结构的表现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提高对物体形体的感受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学前准备: 1.范作 2.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彩色纸、小球、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播放二维动画《机器猫》 再播放3d动画《冰河世纪》,引起学生的兴趣,轻松气氛。 师:比较这两部动画,你更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生:第二部,因为有立体感。里面的动画人物就像真的一样。 立体的动画给我们带来了有空间感的视觉感受,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立体的事物,谁能举几个例子?(学生回答) 二、观察讨论揭示课题 下面来看大屏幕,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播放圆锥体、球、正方体、圆柱体、多面体等) 师问:看完这些形体,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是立体的 专家认为,任何物体都可以概括理解为由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和六面体这四种

舞蹈形体课教案

形体舞蹈基训教案 一.课堂常规 1、课代表整队集合、点名、检查 着装。 2、师生问好 3、整理着装,并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和通过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伸展操 ①头部:进行低、仰、侧摆、绕环的训练。 ②肩部:进行提、压训练。 ③胸部:进行挺、含胸的训练。 ④腰部:左右转腰训练。 ⑤腹背:压背、拉腿部韧带的训练。 2、热身操:4x8拍(正反方向) ①踏步、走步 ②并步 ③“v”字步 ④半蹲步、髋部动作 形体的基本姿态 1.站姿的练习 ●要求:脚后跟、小腿及臀部触墙壁,其余部分均不得触及。嘴自然闭合,上下牙咬合,眼睑自然张开,目光直视(即目光与面部垂直,从而使眼球保持在眼眶正中),面部表情平静。挺胸、收小腹,腰部、颈部挺直,臀部略突出,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两臂自然下伸,手略成弧形,食指掌指关节接近伸直。两腿并拢,脚跟靠拢,两脚的夹角约为15—20度,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掌;双脚略微分开或成“丁”字步,两脚均匀着地,双肩自然下垂或双手体前交叉。 ●站姿的控制练习: ①.靠墙练习 此练习借助墙的平面来培养和训练站立时上体挺拔、保持头部、躯干和腿在一条垂线上的良好习 惯。 ②.分腿立 两腿在小八字立的基础上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双肘微向前扣。 此练习主要训练臀、腹及上体的正确感觉,夹臀与收腹协同紧张。

③.单腿立 在正确的立姿的基础上,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上抬绷脚尖,贴与支撑腿,双手叉腰,上体微微向侧转。 此练习主要训练腿的挺直与控制力。 ④.移重心站立姿势练习 此练习主要训练在移动时腿的控制能力和身体的正确姿态。 2.坐姿的练习 ●要求:入座时轻松自如。入座后,上体保持正直,两肩自然下垂,高度相同,颈部梗直微前倾,两膝自然弯曲,大腿保持在水平部位,两脚掌均匀着地。 ●坐姿的控制练习: ①.盘腿坐(地面) 重心落在臀部上,挺胸收腹,里腰提气,肋骨上提,头颈向上伸,微收下颌,两腿弯曲,两脚脚心相对盘于腹前,双肘放松,手腕搭于膝上,也可双手背于身后。 ②.正步坐 上体同盘腿坐,两脚并拢,脚尖正对前方,两膝稍稍分开,两臂自然弯曲,两手自然扶于大腿处,上体正直,稍向前倾,肩放松下沉,立腰、头、肩、臀应在一条线上。 ③.侧坐 上体姿势同盘腿坐,上体微向侧转,两臂自然放松,扶于腿处,两腿弯曲并拢,双膝稍移向一边,靠外侧的脚略放在前面,这样臀部和大腿看起来比较苗条,给人以美的感觉。 3.行姿的练习 ●要求:一腿自然弯曲向正前方抬起,膝关节向前,脚尖稍微外展,前脚掌蹬地使中心前移,两臂前后自然摆动一般保持在30度左右。上体动作同立姿的标准,颈部自然挺直,下颌内收,双目平视。 ●步态的控制练习: ①.脚背屈伸练习 ②.脚踝绕环练习 ③.站立提锺 ●易犯错误:动作僵直、不协调;两步迈出不平均;走路时出现较大的内八字和外八字。女生穿高跟鞋,踝关节力量不足,造成走路时上体前倾、重心(臀部)后移。 4.卧姿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 组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 ———————————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 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 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 吸”等基本动律。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 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一)1×8拍: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6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8点方向斜移到“冲”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 1×8拍:身体经过“提”往4点方向斜移到“靠”的位置后回到“提”再回到“沉”的位置。身体经过“提”往2点方向“冲”右手到按掌位置,再往8点方向“靠”,手到扬掌位置,最后回到“沉”的位置。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形体的组合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各种不同形体概念,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形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课前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形体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展开想象,尝试用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各种形体进行组合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许多物体多是各种形体的组合,感受性体组合之美。 知识与技能: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带有音乐配音的青岛雕塑录像,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请学生从中找出都见到哪些形体?认识各种不同的兴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带有音乐配音的青岛雕塑录像,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请学生从中找出都见到哪些形体?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出代表,竞争发言、辩论,教师进行小结,介绍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形体,并且进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美化社会环境的思想渗透。 师: 这些建筑物漂亮吗?(播放课件)猜猜它们是用材料做成的?生: 纸盒小结: 这些是我们平日常见的小盒子,通过我们的双手可以把他们变成各式各样的大房子。(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师: 建筑物大都呈现一定的几何形体,形形色色的包装盒,经过剪贴,拼拼贴贴,再进行适当的附加装饰,每种风格别具一格的楼房、小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师生共同分析模型特点)(边欣赏边分析)提问: 这组模型由几个盒子组成?它们的形状如何?小结:这些盒子形态各异的盒子,有的长有的短,因此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正好可以表现出楼房的高矮不同。有的小盒子还可以进行变化组合。 三、师生共同制作 1、剪切:找一个大一些的盒子作为建筑物的主体,先想好你要做的大房子的造型,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剪开,剪掉多余的部分,方便其他盒子的组合。 2、组合:取一个小一点的盒子进行组合,可以将它竖着粘,也可以将它横着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二至三个盒子。 3、镶料:找一些纸条,或有关建筑物的装饰品进行镶料,要注意将盒子的四周全部包住,给人整体的美感。 4、粘接:将这些装饰物粘接到小盒子的边和角上。(师生共同讨论,怎样粘接更有创意?) 5、教师提问: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房子?学生讨论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作业要求:1、用你手中的小盒子组合成不同的大房子形象。 2、仿照老师制作的范品制作一个大房子。 五、小结:(出示泡沫板平地)看看谁的高楼最先盖起来,谁的高楼最漂亮!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范品实物投影)提问:这些高楼与上次我们做的高楼有什么不同? 小节:这些高楼要比我们上节课做的高楼复杂的多,大也是我们平时见到的小盒子作成的。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组合

形体课教案—提沉冲靠 组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舞蹈形体课程教案———————————古典舞身韵《提沉冲靠》组合—————————— 授课教师:董靖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30日第四节课 授课地点:艺术楼第四舞蹈教室 授课对象:艺09(3)班学生(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授课教案、音乐磁带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训练法 教学目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而舞蹈中运动的路线更是千变万化的。 人体形成“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根本关 键和枢纽在于腰的运用。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出现的上身过于“僵”, 其实主要体现在胸腔的紧张和腰部的生硬,正是不善于用“提、沉、冲、靠、呼、 吸”等基本动律。通过《提沉冲靠》组合的训练能使得学生改变学习舞蹈时出现

的上身“僵”、上身与腰部不灵活、不协调的缺点是学习《提沉冲靠》组合的关 键所在,所以《提沉冲靠》组合是训练腰部、呼吸和身体动律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重点: 1、掌握“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 2、在“提、沉、冲、靠”中学会运用呼吸 教学难点: 1、强调在动作中气息的运用。 2、动作中腰椎的运用。 3、使学生懂得“提、沉、冲、靠”四个动作的要领并能用身体表现 出来。 教学过程: 1、学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单一的提、沉、冲、靠动作。 4、教师讲解要点并对学生动作进行纠正、补导。 5、授组合动作,学生练习。 6、动作与组合音乐配合。 《提沉冲靠》组合动作顺序 预备拍:坐与地上,双腿盘于身前,开跨。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盖上,通过吐气身体到“沉”的状态。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

地面提沉冲靠组合(一) 教学任务: 掌握提沉身韵的基本要求并准确做出,掌握组合中每个动作姿态的要求并准确做出,基本掌握第一部分组合顺序并熟练表演。 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身体的韵律感。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 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提沉的单一动作: ⑴训练目的: 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时呼吸与动作、

呼吸与神韵的密切关系。增强舞蹈时自然呼吸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⑵单一动作; 提——沉—— 2、组合动作顺序: 前奏:四拍,后两拍沉 准备姿势:双腿盘坐面向一点,双手后背 [1×8]提沉一次 [2×8]四拍提沉一次,第二次沉时停一下再沉。 [3×8]四拍提沉两次,右左手各撩收一次。 [4×8]双手提沉一次,“1、2”拍双撩至山谤位,“2” 拍后半拍沉手翻掌到摊掌位;“3”时摊掌亮相, “4”沉(手心向上),“5”撩到山膀位,“6、7、 8”沉,背手。 [5、6×8]内盘手提沉右、左共四次。 三、复习、巩固 四、结束: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练习(摘自雀巢小咖啡同名作品) 冲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 致。 靠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移做法:要求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向右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向的水平运动。先经过提,在沉的过程中,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腰肋肌,头与运动方向相反。注意:移是横向动势, 要有不断的延伸感。 南京舞蹈

形体礼仪教案

形体礼仪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形体礼仪》 教 案 课堂授课计划表

形体训练是构成动作语汇最基本的单位,是通向艺术教育的必经之路。形体主要特征是以人体生理科学原理、美学原理为指导,以身体训练训主要手段,以发展专项素质为基础,以塑造健康优美的形体为核心,以提高形体的控制力与表现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与高雅气质为目的。形体课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美育教育的过程,是获得形体美和心理美以及美的表现的主要途径。 舞蹈是通过人体舞蹈语汇,如手势、舞姿、造型、队形变化等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传情达意,而形体构成舞蹈语汇最基本的单位,是通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在所有舞蹈体系中,芭蕾舞蹈的形体训练体系比较严谨和完善。 芭蕾是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舞剧,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来表演戏剧情节,后来盛行于法国和俄罗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古典芭蕾的女赏用足尖点地作为舞蹈的主要特征。

今几年来,在我国,芭蕾业余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因为人们意识到芭蕾不但在人的形体健美上,手脚灵敏上,步伐轻盈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同时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情操、仪表、礼节以及艺术品位鉴赏能力方面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芭蕾训练中常出现开、绷、直、立四个动词,这四个字始终贯穿在芭蕾训练中,所有的动作必须在这四个字上去完成,我们将它称为芭蕾的基本元素,也是芭蕾的特征之一。 这“开、绷、直、立”四大原则的确立与芭蕾的起源有关,了解这些,那么在做芭蕾动作时,就要时刻的注意这几点。 (1)芭蕾有七个基本手位和五个基本脚位,一直贯穿于整个形体训练中。 (2)芭蕾中的擦地绷脚非常重要,通过擦出收回的不断运动来锻炼腿部力量,尤其是踝关节脚踏的力量。 (3)“蹲”的练习也一种重要的基本训练,它要求后背直立,肩膀放松,外开,在蹲下与直立的过程中要平稳、连贯、动作要柔韧。蹲是各种舞蹈必须训练的项目之 一。 在形体训练中还应该注意男女的区别,训练时不能一刀切。 形体训练,它一方面能全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又可以有重点的雕塑人体形态,培养良好的姿态,使联系者在掌握形体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同时,提高形体的美感,培养良发的气质,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品位。 形体训练的方法目前很多,但从最终效果来看,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最值得信赖。 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和效果是得到公认的,它的形体训练方法是是舞蹈界的公共课程,而且也成为模特、体操运动员、影视演员共同的形体训练方法。

形体课教案

形体课教案 (1——7课时) 形体训练(第一课时):手位 1、伴奏音乐《云》 1=G 3/4 3 5 6| 5 - - |1 3 2|1- - |3 5 1 |6 –5|3 1 5|3 - -|5 –6|3- 5|1 2 3|2 - -|6.-. 1|2 1 2|1-- |1 0 0 || 2、准备姿态 小八字步站立,身体站直,头正,眼平视,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两侧。 3、动作图示 (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六位)(七位)4、动作说明 第1~2小节做一位手;第3~4小节做二位手; 第5~6 小节做三位手;第7~8小节做四位手; 第9~10小节做五位手;第11~12小节做六位手; 第13~14小节做七位手;第15~16小节做原一位手。 5、教学提示: 〔1〕在手位变化的运动中必须遵照手位的路线进行。 〔2〕训练过程中必须以手指为最远点,进行各种圆周运动,不允许肘关节出现收缩而成棱角。

〔3〕注意手形的正确性,防止手腕紧张。 形体训练(第二课时):舞步 11、、 伴奏音乐《快乐舞曲》 11==G G 22//44 轻轻快快活活泼泼 33551122 3311|| 33551122 3311||33554433 22114433||2222 2|33551122 3311|| 33551122 3311||33554433 2143|1310|4345432|3111|3512 3212|3512 3212|3543 2432|13 10|| 2、准备姿态 正步站立,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头正,眼平视。 3、动作图示 (碎步) (跑步) (蹦跳步) ( 踏步) 4、动作说明 (第一遍音乐) 第1--8小节小碎步:双手叉腰,正步站立,两脚脚跟抬起,用前脚掌着地,两脚交替快速、小步、均匀地向前(或任意方向)移动,膝关节放松。 第9 --16小节小跑步:左脚向前小跑一步,同时右脚离地。然后由右脚向前小跑一步,同时左脚离地依次交替进行。 (第二遍音乐)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宜兴技师学院江苏省宜兴职业教育中心校 教学设计 授课者:缪朝东 授教学科:《机械制图》 授教课题: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授教班级:无锡立信职教中心借班授教时间: 2010月10月20日 授教地点:多媒体教室

【指导思想】 《机械制图》作为机电、机械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识图、绘图是学生职业岗位的必备能力之一,而且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引领作用,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能力培养。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技能,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按照“三以一化”的理论构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突出“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任务训练”这个中心,在“实践课堂”框架下,探索本课程的优效教学模式——以学案导学为主线的任务驱动式、“做、学、教”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 在本节《组合体的形体分析》课中采用“做、学、教三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打破了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记录、练习的常规教学方法,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案导学的形式,用一个个任务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识图、绘图技能,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组织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导师”。同时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培养同学间的协作和团结精神。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利用课件、三维动画结合AUTOCAD软件,进行多情景的教学设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能用形体分析法正确分析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能正确分析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会熟练绘制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分界线。 2、知识目标:理解组合体的概念; 掌握形体分析法; 熟悉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同伴的团队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设计】 正确绘制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分界线 解决方法:利用AUTOCAD软件,结合三维动画进行教学。 【教学难点设计】 1、正确分析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2、熟练绘制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分界线 解决方法:课件、三维立体、模型、三维动画、结合AUTOCAD软件教学【教学关键】 本课教学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任务的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 【教学模式与方法】 教学模式:“做、学、教”三位一体的实践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型与课时】 课型:新授;课时:1学时 【课前师生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组合体模型,检查仪器设备,确保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 学生:复习基本几何体的投影,预习组合体的相关知识,观察生活中接触到的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分组:分学习小组,每4人为一组。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

形体的组合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地位。 2.是学习造型设计及创作表现的必要手段。 3.能促进和培养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对物体形体的感受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 2.初步学习简单物体结构的表现方法。 3.加深对物体基本形体组合的理解,并懂得迁移。 重点:理解立体和空间概念,掌握组合变化规律。 难点:正确地用结构分析法表现物体的形体。 教学过程: 播放空间快速多样变换的科幻VCD片,引起兴趣,轻松气氛。 1.课的导入(请两位学生玩积木,激发兴趣并启发学生提出对堆积木组合法的理解。) 问题:同学们,通过玩积木,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的发现) 小结:简单的积木经不同的组合可构成很多的物体造型变化。 板题:《形体的组合》 2.认识分析:

问题:这种用积木堆积法做成的物体能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找到吗?(学生举例、播放录像) ①基本形体:专家研究认为,任何物体都可以概括理解为由“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六面体”这四种形体构成。并称之为“基本形体”。澄清什么是“形”,什么是“体”,什么是“结构”(师生互动) (展示:有关实物和四个几何石膏模型)②构成方法:如何理解物体的组合构成? 方法:以轴心回旋构成穿插组合切挖组合不规则组合(展示实物以及印刷品挂图) 3.表现方法:直观介绍结构画法。 ①播放物体结构的分析和画法录像。 ②xx共同演示表现物体。 (在讲台前快速放置两个画架,一个结构简单的油漆桶。老师和学生现场分别进行写生演示) 问题:师生画法有何不一样?效果如何(学生分析评述) 我的方法介绍:(我作画时已注意了什么?) 1.构图定位(位置安排,比例特征,线条用笔) 2.基本形体概括表现(形体和不可见的线表现) 3.调整特征与形体(强化物体前面及可见部分线条) 4.实践要求: 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和体积,选择一个进行物体描绘。 要求: ①写生(两人画一个积木或选择台上物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