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星照耀中国》重点知识(精选)

《红星照耀中国》重点知识(精选)

《红星照耀中国》重点知识(精选)
《红星照耀中国》重点知识(精选)

《红星照耀中国》重点知识(精选)一、基础知识

2.为什么以红星照耀中国命名?

二、《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人物及形象

三、长征

3.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非溃退?

四、红军

1.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红军游击战的口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五、西安事变

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

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

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作者,中文名施乐。1928年来上海后,先后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斯诺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另外,宋庆龄促成斯诺进入红区,斯诺也在书的扉页写上:“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宋庆龄同志,你是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1936.6-1936.10月,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斯诺是一位幽默、正直、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十分关切中国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人。 【写作缘由】“红色中国”太神秘,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相关】《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政府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报告文学),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轰炸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西方舆论评价说该书的出版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应用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篇目解读】 篇章章节情节人物形象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内容】斯诺为了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解开对红军的重重谜团,在进步人士王牧师,爱国将领杨虎城和张学良以及共产党员邓发的帮助下,他冒着危险,冲破封锁,来到陕甘宁苏区采访,一探究竟 【路线】西安——延安——红军游击队第一个前哨(陕西山区)——红色中国 (前三都是白色世界)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速读) 斯诺在中国七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斯诺为探明真相,决定进入红区斯诺:求真务实、勇敢无畏去西安的慢车交待外界情况→(听闻外界对红军的传言)防备心重→坐在火车上,听到乘客讲“土匪”觉得是红军→反复提到“几个月后”(西安事变) 汉代青铜隐形墨水(介绍斯诺去红区的介绍信,侧面写出局势的紧张)→王牧师(董健吾,到达西安后,接待斯诺的人)→秘密合作(1937年之前“不懂事”张学良的一些故事)→五万块的首级(邓发,国民党要用五万块悬赏他首级的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斯诺写到: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通过红色大门沿途景象→有意思的对话(国民党两个小士兵的对话:为什么要打自己人?红军战士吃的比我们好)→牛皮鞋子(送斯诺进红区的骡夫对斯诺的鞋子很羡慕)→共产主义(与白色世界告别,已闯进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五、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九、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训练(附答案)

名著导读练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训练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

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二、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 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 答: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2020中考名著冲刺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2020中考名著冲刺复习」《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1.文学常识 (1)《红星照耀中国》别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2.内容梗概与思想主题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 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彰显了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利益为先,以人民利益为先的大公无私精神。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材料班级姓名 一、作者 埃德加.斯诺 二、《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三、《西行漫记》主要内容。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三、作品的意义 ①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四、主题思想(红星内涵、代表意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五、人物 1.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红星照耀中国

1.名著阅读。(5分)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A(1分)是▲,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2分):▲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答案: 3.名著阅读(5分) (1)(3分)周恩来,原因是: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答到两点即可) 4.名著阅读。(3分)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2)《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答案:6.(1)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2)白求恩(2)(2分) B 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 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 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1.D 2。略 3.名著阅读。(4 分) 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一一胡愈之 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 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 分) (2 )“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2 分) 3.略 4.名著阅读。4分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的真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作品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 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呈现出经典作品的别样光芒。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刚刚30 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毛泽东主席以博大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 4 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写满了14 个笔记本。当年10 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

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全书共12 篇,内容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内容目录: 全书共12 篇,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主要内容: 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纪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 了自 红军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埃德加·斯诺(1905年7月-1972年2月15日),美国记者,因其在中国革命期间的着作而闻名。他是第一个参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西方记者。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 1942年 1. A 2. A B C D 3.参与西安事变的军队有[C] ①东北军②关东军③西北军④红军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1936年导致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的原因有[A] 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拔离间 ④内部为了夺取领导权产生了矛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D] A.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动 B C D 6. A B C D 7. [B] A 8. 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下列属于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B]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要点 埃德加·斯诺( 1905—1972 ),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根据采访和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西行漫记》)的写作,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 【作品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战士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作品导读】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斯诺客观公正地向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战略、方针及政策,让世界和中国人民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在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掌握话语权的国民党把中国共产党称为“共匪”,长期进行不实宣传,广大国统区的人们根本不了解中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贺龙。 4.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8.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二、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篇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之周恩来 一、肖像: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二、出身: 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三、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他确乎有一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态度温和。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之贺龙 一、肖像: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二、出身: 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 三、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着”;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 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对有钱人仇视。 《红星照耀中国》领袖人物之毛泽东 一、肖像: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二、出身: 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三、人物特点及作者印象: 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革命家。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梳理

红星照耀中国 编者:朱桥中学初二年级组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1905 2.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 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 4. 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 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终于诞生。 5.内容简介: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 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6.作品评价:《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以及他 7.浏览目录,说一说, 8. 9. 10. 11. 12.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3. 14.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15.毛泽东: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他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1914年秋季,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6.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 年10 17.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18.长征精神的内涵: 19. 20.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21. 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 22.

中考名著:八上《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名著:八上《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专项 试题(含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 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 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 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 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 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 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 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 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4.1937年,____国作家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在 ____国一经问世,立即轰动世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英) 5.《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一 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 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 6.苏维埃政府实行的对农民最有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 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7.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敌进我退敌驻我 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8.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 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汇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评价。 4、“我家分为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情感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

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感染细菌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前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 9、《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10、1937年10月的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本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 11、书中对毛泽东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他甚至当着斯诺,当着林彪的面解下裤子抓虱子。让人是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12、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完整版)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 01、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红星照耀中国》 02、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 03、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04、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05、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之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要把大众理想化。 06、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在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超过它,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举国武装大迁移,也许除了惊人的土尔扈特部的迁徙之外,对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热河》一书中曾有记述。

07、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 08、有一个很有造就的社会科学家名叫列宁。他曾写道:“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09、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先的先锋队也这能表达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10、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至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作为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甚至要把大众理想化。 11、不论他们有时候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不论他们的过火偏向造成了多大的杯具,不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或者是那个问题上的强调或者是重视有多么夸大,但是他们真诚的迫切的宣传目标始终是要震撼,唤起中国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同儒道两教的胆小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