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对我国杰出青年的调查发现,其中89.19%的人童年时期当过班干部,这一数据表明,曾经当过班干部的人成才率高。

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

班队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通过他们团结一致,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配合,开展集体工作。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其基本标志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优良的班风以及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即为以班主任为中心的、分工明确的和相互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

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适应人。

曾有一位知名的校长意味深长地说:“班委选拔和培养得好,可以减少班主任至少50%—60%甚至于80%的工作量。”

培养班干部的“三部曲”

刘志良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得益于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一支成熟的班干部队伍就是同学们的主心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左膀右臂、班集体的管理中枢、班级各项工作的排头兵。那么, 怎样对班干部进行培养呢? 笔者认为, 要奏好“三部曲”。

拉他走: 让学生想当班干部。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 要全面考察每一位学生, 从他们的自我介绍、档案资料中和以前的同学和老师、家长那里, 了解他们过去的经历和是否有当班干部的意愿。班主任要综合多方信息, 把那些热情高、有爱心、责任心强、有感召力、有为同学服务思想的学生“拉”到班干部队伍中来。有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任务的增多, 不愿意再担任班干部,有的家长则以影响孩子学习为由反对孩子当班干部。班主任要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 当班干部是一件能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事情, 从而在心理上解除当班干部的种种顾虑。

扶他走: 让学生会当班干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极力抓好对班干部的培训工作, 帮助他们迅速进入班干部的角色。班主任要经常给他们提要求, 让他们明

白“正人先正己”“打铁先要自身硬”的道理; 经常召开班干部座谈会,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了解班级现状, 让他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常从科任教师和学生那里了解班干部的工作状况, 及时反馈给班干部, 成功的经验继续发扬, 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不断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营造敢抓善管的班干部工作环境, 以宽容的态度支持他们的工作, 使他们逐步走向成熟。

放他走: 让学生当好班干部。班主任引导班干部进入角色后要敢于放开手脚, 给班干部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主动工作、独当一面。他们出的好点子、想的好措施、开展的有益活动, 只要言之有理, 都要予以支持; 班会、团(队) 会都要由他们自己策划召开; 评选优秀学生、学生入团( 队) 都要由他们自己选举产生;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要由他们制订方案、组织实施; 黑板报、班报、宣传栏等的设计、组稿、编辑都由他们自己操作。(《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2007年12期)

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田恒平

班干部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是做好班主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班干部的选拔

班干部的选拔不应该只是单一的产生人选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激发学生主动了解班级、积极投身班级工作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班主任进行管理理念表达和综合了解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所以,班干部的选拔要准备充分,方法科学。

(一)教师任命

即由班主任推荐和任命,这种形式常用在班级刚刚组建时,任命班干部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班主任的意图。一般认为,任命制产生的班级干部是最合班主任心意的,班主任和班级干部能够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学生干部的威望是外加的,所以往往缺乏学生的信赖,威信较低。由于班级干部是班主任指定的,普通学生可能会有逆反心理,在班级活动中,可能会被动服从命令,消极配合班级干部的工作。

近年来,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从前怕担任班级干部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认为班级干部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而如今认识到,担任班级干部

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现代社会最重视的能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担任班级干部,得到锻炼。这样,任命制就受到很大的外部影响,一些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找关系,递条子,极力推荐自己的孩子担任班级干部。班主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是左右为难,有时候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安排一个不能担负起责任的“助手”。在这种任用制度下,要任命得力的班级干部,班主任要顶着很大压力。

(二)集体选举

即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干部的竞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有助于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的培养,这种形式往往和民主选举等形式相结合,即首先竞争候选人,然后再通过民主选举,在若干名候选人中选出班干部。选举制,是一种民主的方式,采取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重要的是选举制产生的班级干部在学生中间很有威信,能够形成很强的班级凝聚力。但是,与任命制中的家长积极活动形成对照的是,学生为了能当选班级干部也会“主动出击”,比如,有的学生平时就搞“小团体”,请客,送礼物,还有的许诺选我一票给多少钱等,甚至有的学生以武力相威胁:“不投我的票,有你好看!”所以选举制产生的班级干部可能也不是班级里最有威信的学生,也就是说结果可能是不民主的。要在这种任用制度下选出优秀的班级干部,需要班主任和学生“斗智斗勇”。作为班级活动重要的管理者,班主任有权利参与班级干部的选举活动,甚至科任教师也应该加入到班级干部的选举中去,有权利投出自己的一票。鉴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其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他们的票数,应该乘以一个加权平均数,以三票或者五票计算。

(三)全体轮岗

即根据一定的规则,班干部轮流担任,一般与民主选举或自由竞争等形式结合起来选出班干部,以后定期改选,但原班干部必须全部或大部分更换,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他们会在自己的任期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相对而言,轮值制可以避免任命制中班主任可能会遭遇到的在权势和情面中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可以避免选举制中的可能出现的学生拉关系所导致的不民主问题。轮值制,让每一个学生都积累一些做班级干部的经验,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做班级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在被管理的时候,就会更为配合班级干部

的管理工作。但这种制度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轮值的学生未必都有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一不小心,就可能使班级管理陷入混乱的状态。班主任要保证班级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使这种制度不流于形式,就要对每一个轮值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这样会增加班主任工作的负担。

(四)学生推举

即通过学生提名和投票选举产生,由这种方式产生的班干部众望所归,往往具有较高的威信,与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

(五)毛遂自荐

有的同学各方面条件好,可不爱表现自己,因而很难被发现。为了发挥他们的才能,可采用自荐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好宣传,讲明自荐的作用意义,敢于自荐。这种方法选拔的往往是既有才能,又愿意当班干部的学生,因此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容易把工作搞好。实践表明,毛遂自荐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在工作中处处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管理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当然班主任还要认真鉴别、选拔,做到贤者不漏、差则不选。

每种班级干部任用制度都有优点和难以克服的问题。实行一种制度的时间过长而不改进,不改变,就会让家长和学生抓住规律,产生问题。所以不妨依据学生的特点、班级成长的规律,交叉使用各种方式,不要“一制到底”。比如在低年级,开始时可以采取任命制,让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可以为其他同学做出好的榜样;当一个班级集体刚刚组建的时候,学生彼此还不熟悉,教师可以暂时采用任命制。而对于高年级、老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比较熟悉,学生也有了一定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灵活采用各种任用

制度了。而且一种制度的周期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遇到领导和家长干涉的,就可以避其锋芒,以采用选举制和轮值制回绝领导和家长的不情之请;遇到学生自己拉关系的,除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以外,要在那一时期尽量避免采用选举制。制度周期不固定,家长和学生就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不合理活动”了。

另外,作为班主任,当然希望有一个办事妥帖的助手。作为学生,当然希望有一个大家推选出来的可以“申民意”与班主任据理力争的“代言人”。协调起来,不妨采用混合制,比如班长这个职务,正班长可以由班主任来任命,副班长由学生来推选。当然也可以反过来,选举产生正班长,任命产生副班长。而且,有些班级干部职务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胜任的,这样的职务不应该频繁更换,最好不要采用轮值制产生这样的班级干部,而一些“专业性不太强”的职务,如卫生委员,小组长这样的职务采取轮值制就比较好。(徐晋华《“十里挑一”还是“皇帝轮流做”——班干部任用攻略》,《中国教师》2005 年09期)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可能耽误了某些同学的发展。

1.2不利于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机性。一个学年完全由一套班干部管理班级,时间长,班干部容易出现疲惫和懈怠情绪,容易出现松散趋势,对班级事务也容易失去原来的热心。

1.3不利于班干部学刁成绩的提高。学生干部长期工作,压力大,事务性工作又多,工作与学业之间的矛盾经常困扰着他们。很多学生干部因工作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最后可能影响学习。一个班干部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不好,自然就没有威信,也就适得其反了。

1.4不利于调整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一个班级总用一套班干部,使得学生永远是学生,班干部永远是班干部,当他们之间因为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产生不同的观点时,往往会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班干部觉得自己有权管理班级,而普通同学也觉得自己应该是班级的主人。

2用两套班干部的好处

两套班干部即由两套实力相当的班干部轮流管理班级。其中一套工作而另一套则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自身的修养和对执政班干部的监督与协作,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2.1有利于缓解普通学生的抑郁心理。由于有的学生长时间不能当班干部,总是被人管,就有可能产生自己无能的心理状态。有两套班于部后,学生中的班干部就相对多了,这样有利于促进普通同学健康平和的心态的形成。

2.2学习工作两不误。学生干部既能高效地工作又能充分地学习,便于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修养期间不是“下野”,还能自我约束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2.3可以形成竟争机制。由于有两套班干部,所以无形中就形成了班干部间的竞争机制,整个班级会在这种轮流“执政”的竞争中良性、持续、稳定地运转。

2.4便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相互理解。两套班干部的实施,相对增加了普通学生“执政”的机会,并体会到做班干部的难处,在不“执政”时能自觉地接受管理。

2.5避免了班干部时冷时热的不正常情况。低年级时由于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所以有的同学愿意当班干部,可高年级就不同了。这样做也克服了高年级特别是毕业时无人愿意当班干部的窘境,使当班干部真正成为一种锻炼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种负担。

2.6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这种做法后,在一定程度扩大了教育由“他育”

二、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的培养多是在班干部的任职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可塑性强,工作热情高,学习欲望强烈,每个孩子都是向上的,这一点无可否认,班主任既要放手让学生干部大胆工作,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培养,使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分配职位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用人的时候要尽其所长,避其所短。一般我们让有号召力,有组织能力,有大局意识的人当班长;让能歌善舞,富有表现欲和创造力的同学当文艺委员;让体育好,口号响,有较强组织力的同学做体育委员;学习好,认真负责,乐于助人的同学当学习委员;可以让严于律己,有原则性的同学当纪律委员。目的在于让每个班干部同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二)明确职责

班干部分工必须明确而有序,让每个人明确自己工作的任务和范围,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展开他们的工作。工作应尽量不要重合,同时又要注意协调与合作,每一项工作既要有班干部具体负责,同时,每个班干部都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各项任务。

(三)培养意识

1 干部意识

干部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班干部,处处要以身作则,要起带头示范作用,要维护班干部群体的威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新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在班干部的任用中,不妨借鉴我国的政治制度,在班委会的组建之中,加入“纪检委”这样一个部门,由责任心强的学生做这项工作,对班级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对班级干部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专门管理班级干部。这样,班级干部管理班级,本身也受到监督、管理和评估,这样班级干部的任用更加公平,使班级干部的工作更加透明。(徐晋华《“十里挑一”还是“皇帝轮流做”——班干部任用攻略》,《中国教师》2005 年09期)

2 服务意识

班干部不是官,而是公仆,是不给报酬免费为学生服务的,这种服务的回报就是学生的信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千万不要把社会上的那种“官本位”思想带到学生干部中来。当然,这种服务也需要牺牲学生干部的一些时间、精力甚至会让他们比别的同学受到更多的委屈,承担更大的压力,所以,摆正心态,树立服务意识对于做好班干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平等意识

学生干部不同于普通学生的是他们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民族“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加之一些级别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在考试升学中会得到加分或者政策倾斜的好处,学生依然会有不平等的感觉,现在很多学生为当班干部甚至不惜向学生“受贿”来拉选票,有些家长甚至也参与进来,语言上以孩子当班干部而自豪,行动上暗示或者明示班主任给孩子一个“官”当当,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为孩子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4 责任意识

人在不同场合扮演着不同角色,就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这就是责任意识。在现代公民社会,对一个具有基本道德约束的人来说,责任与生俱来,不容回避。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是好子女;尽到对下属的责任,才是好领导;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是好公民。责任意识是做人、做事、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本要求。班干部能不能干好工作,能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关键在责任意识。责任

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就是要知道自己这个岗位、这道工序、这个环节在班级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自觉做好职权范围内的事。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创造出第一流的成绩。

5 大局意识

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就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大局是一个系统,大局意识是一个系统意识。要求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求更加准确地把握大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因势利导,更加主动自觉地推动大局的发展。认识大局是为了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这是一种觉悟。对于班级而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整体利益需牺牲某些局部利益;为了集体利益需要牺牲某些个人利益。作为班干部应该树立这种意识,才能很好的为班级工作。

6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造动机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他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创造兴趣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生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创造情感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创造意志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未来班级可能发生的事情很难预测,班级的发展趋势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班干部,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也有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

(四)了解方法

告诉学生干部一些常用的管理常识、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优秀的管理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身能力很强,在工作成绩上就能让下属佩服;另一种是能力一般,但是懂得管理的艺术,知道如何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既要做到自身的学习、纪律的表率作用,也要讲究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自己学习、工作的关系。

三、班干部的使用

(一)放手让学生工作

一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旁观者,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大胆自主的工作,培养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班主任主要在班级管理的宏观方面加以指导,在微观上则应该放手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独立组织活动。学生干部是在学生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逐步走向成熟的,所以,放手让学生工作不仅是学生干部的使用要求,也是学生干部的培养要求。

二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智者,对于班干部放手而不甩手,起一个导演角色。学生干部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情绪还不稳定,工作方法还非常简单。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班级干部策划班级工作,研究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为班级干部做好班级工作出谋划策,做一个智慧型的幕后工作者。

(二)勇于承担责任

一是作为学生干部,从小就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对于自身的工作,不要见成绩、荣誉就凑,见问题、责任就躲,这样的学生干部将来在社会就很难担当重任。因此,从小培养责任意识,班干部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学生在工作中总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对于自己所辖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由于自身工作水平而导致的问题,班干部要敢于承担责任,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迅速解决问题,并从不断的纠错中完善和发展自己。

二是作为班主任要敢于为学生干部承担责任。学生干部虽是干部,但他们毕竟是学生,是未完成的、发展中的人,不具有成熟的行为能力,更不具备法人能力。所以,班主任一方面放手但不要甩手,要承载起班主任——班级管理唯一的成人所应该负有的责任,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班主任肯定是第一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当班干部因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站出来承担责任,千万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学生身上,他们还不具备承载这种责任的能力,如果要学生——这些未成年人来承载这种责任也是不公平的。

(三)学生干部的免职

学生干部免职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换届,有的是因为能力,也有的是因为错误,不管那种情况,班主任都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切不要因此造成对学生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学生干部的免职一般要达到几个教育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的意识。学生干部虽小,但对于未

来的影响很大,将来会有很多人将走上领导岗位,培养一种平民心态,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是尽可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学生干部一方面是为班级的正常运转服务,但同时也是为自我的成长锻炼提供机会。对于全班学生来讲,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权利,所以,每个人也都有当当班干部的权利,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愿,也要尽可能把每一位学生送上班干部岗位,让他们得到锻炼和成长。(《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年10期)

关于班干部的话题

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李琴

不是学生们自己选的,班干部的威信当然不会很高。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的做法,必然会留下一些“隐患”。因此我主张,班干部还是要由学生们选举产生,老师不要包办。当然,新生刚进校,彼此不熟悉,临时班干部由老师确定是可以的,但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应该让全班学生选举正式的班委。这样,班委的威信就有了民意基础。这点很重要。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陶行知语)的过程。

班主任应该充分信任班干部的聪明才智,相信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要知道,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在课余也能组织一场足球赛呢!放手让他们在班级工作中施展才能,班主任应该“大事不放,小事不管”,只有这样,班干部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才能把管理、组织班级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

我还想强调的是,学生干部的培养应面对全体学生。如果我们把学生干部的培养放在育人的高度来认识,我们就不会仅仅着眼于少数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这种需求,理应被教师尊重。至于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干部,不少班主任有许多有效的具体做法,如“轮流班委制”、“值周班长制”、“常务班委和执行班委制”等等。当然,也有教师担心“轮流执政”会削弱班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使班级缺乏学生核心,从而影响班级建设。为防止这种情况,班干部的配备组成,可采用相对固定与短期轮换相结合的办法。比如,班长任期可长达一年,一般班委任期一学期或半学期,小组长任期一个月或半学期等等。另外,平时一般班委的变动,也不宜“一锅端”地全部换,而应部分调整,逐步轮换。

关于班干部的威信,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自身。在这方面,班主任要加以引导。我常常对我班的班干部说“四个意识”:第一是服务意识。学生干部也应“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这里的“火”既不是“开场戏”,更不是“下马威”,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对同学真诚周到的关心。我经常这样对新任学生干部讲:“你们上任后一个月之内,只做一点:尽可能细心地在各方面关心帮助同学。要谈化‘干部’意识,要强化‘仆人’意识。让同学们觉得你们是最值得尊敬与依赖的人。这样,你们的威信便开始形成,并为以后大胆工作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第二是主人意识。既是同学的仆人,又是班级的主人,二者是统一的。所谓“主人意识”,有两层意思:一是工作中要有主动性和独立性,不要老是认为自己是老师的助手而消极依赖、被动待命;二是当老师的工作出现疏漏时,应勇于向老师提出,并协助纠正;同时还要敢于作为同学的代表维护同学们的正当利益。第三是“创造意识”。班干部工作确实很辛苦,但如果这些工作同时又是一种创造,那么,辛苦的同时也有快乐,因为创造性的劳动会使人越来越聪明。大到班级管理方式的选择,小到每一项具体活动的设计,都应让学生尽量体现出自己的智慧,使他们随时产生创造的喜悦。第四是“效率意识”。教育并教会学生干部注重工作效率,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节约时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一种现代观念。指导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制定计划、学会“一心多用”、善于简洁发言等等,都可逐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学习效率。我开班干部会,总是和学生干部一起站着开,这么小小一件事,就增强了学生的紧迫感与时间观念。(《班主任之友》2007/04)

班主任在班干部培养任用中的几大误区

潘雪莹

误区一:班干部都是最优秀的。

班主任选拔任用班干部,一般会从能力(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品德表现和表率作用(纪律、学习、生活)等三方面考虑,一旦选出班干部,便自信地认为他们都是班集体中最优秀的。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总是优先考虑班干部,觉得其他学生各方面品行、能力不如班干部。当然,作为对班干部的培养手段,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使班干部产生一种舍我其谁的优越感,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会严重刺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在班级工作中的积极性,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误区二:班干部总是正确的。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成员,他们也是学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而作为中小学生这样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尚未完全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还很不够,谁都有可能做错事。所以在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摩擦中班干部也有错的时候,但很多班主任在调查处理这类摩擦时往往只会相信班干部,错误地认为只有他们的话是可信的,对其他学生对班干部的意见和批评往往横加指责“,班干部整天那么辛苦,你们不理解、不支持,还尽提意见……”这样的结果便使班干部更加有恃无恐,不把同学放在眼里,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得到这样的信息:不能给班干部提意见,提了也白提,还会招来老师的批评。这样便使班主任无法完全了解班级的真实情况,给班级管理人为地制造了一定的盲区。

误区三:过分信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里的基层管理者,但他们毕竟是学生,是并不太懂事的孩子,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监督。作为对班干部的培养锻炼,适当的给他们提供独立工作的机会是可以的。但部分班主任往往对班干部的能力信任过度,把大部分班级工作交给班干部去做,至于他们在班级中的工作和为人等方面做得怎么样却不闻不问,任由班干部率性而为,最终将会使班干部犯下较大的错误。这样一方面使班级蒙受重大损失,同时也不利于班干部的成长进步,还会使班干部威信大打折扣,不利于以后的班级管理。

误区四:过分放权给班干部。

班干部是什么?其实他就是班级同学中的一员,他们与其他同学地位平等,不分高下。但作为班主任,一方面为了培养班干部,另一方面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往往会给班干部一些不应该属于他们的所谓权力,使班干部除了管理日常的班级事务之外更可以随意处罚其他同学,如罚站、罚抄课文、罚值日、甚至罚款,甚至动手打人,长此以往,班级内部便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首先是班干部自己有了明显的权力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就是班级中的官,可以像社会上的官员一样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一方面为班级服务,另一方面为自己的私利服务,甚至拉帮结派,打击报复,说得严重些,甚至会在班级中瞒上欺下、一手遮天。其次,其他学生也会受某些社会不良现象影响,学会了向班干部讨好、行贿以期获得班干部格外优待。第三,在前两方面的影响下,另外一些学生就成了被欺负、受压迫的对象,他们势单力薄、胆小怕事,惧怕班干部及其“兄弟姐妹”打击报复,所以只能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这样表面上看起来班级天下太平,但实际上却暗藏着非常危险的因素,最终必然使班级管理全线崩溃,使班主任形象大受影响。

误区五:过分袒护照顾班干部。

一个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集体,的确会为班级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有效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量,如果在学习成绩好一点,班主任必然会对他们喜爱有加,常常会遵循一个“容人所短、用人所长”的原则,一再的容忍他们所犯的这样那样的错误。古训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这是最一个基本的依法管理的原则, “执法犯法、罪加一等”,不能因其有功于班,而不追究其所犯之过。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干部犯错不追究,群众违法也就不便追究了。而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孩子成人。班级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环境、优化学生管理教育,将有利于学校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2期)

班干部选举莫入误区

陈志勇

不少班主任对班干部的选举、任用、培养作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办法和经验。但仍有部分教师在班干部的选举和任用上存在某些误区。这需要引起班主任的重视。

误区一:“民主选举”成“随意选举”。班干部民主选举,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权利,完全让学生自己决定,却缺乏严格有效的选举制度,使得部分学生在投票时不考虑参选者的能力,投的全是“人情票”,从而使民主选举变成“随意选举”。

对策:坚持民主集中。防止“民主选举”变成“随意选举”,先民主后集中是个好办法,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为了使学生的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心中认为可以胜任班干部职务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差额选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表意见,而且选出的班干部往往比较理想。最后再由教师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差异,进行岗位分工,优化班委组合。

误区二:班主任唱“独角戏”。一提到班干部选举,一些教师就认为那是班

主任的工作,与科任教师无关,因此在选举班干部时班主任不与科任教师通气,科任教师也觉得事不关己,乐得轻松。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把班级管理当成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试问,没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怎么能顺利开展呢?

对策:交流沟通相配合。在民主选举班干部这样的班级重大事件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该群策群力,在选举之前,班主任先和科任教师交流,看看哪些学生在哪些岗位上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民主投票之后,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对所推选出的班干部进行任职安排。只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协商,选出并培养好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才能有利于班级团结和班集体健康发展。

误区三:放任“老好人”当选。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学生中的一些“老好人”常常得到很高的选票,因为这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同学的一些违纪现象视而不见,既不及时劝阻,又不向老师报告。反之,那些敢于制止同学违纪行为、勇于揭露丑恶现象的班干部反而得不到同学们的拥护,造成民主选举选出来的班干部都是“老好人”。一些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个问题,使得班干部队伍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作用。

对策:树立正气兼调整。一些“老好人”型学生之所以能屡屡在民主选举中当选,是因为班级正气不强。让这些抱着谁也不得罪心态的“老好人”没有“市场”,关键要在班级树立正气。在进行民主选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如果班干部都对各种违纪行为不予制止,也不告诉老师,而是放任自流,那这样的班委会起什么作用?这样的班干部称职吗?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并促使班级形成正气,以利于今后班干部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一方面要认真考察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还要发挥同学的监督作用,及时调整班干部队伍;另一方面教师要做那些真正有能力、有魄力的班干部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多肯定他们的工作,使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误区四:单纯看重学习成绩,让许多学生望“位”兴叹。一些教师在组织民主选举时,往往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这项规定让民主选举不民主了。为什么要设置这项规定呢?一些教师认为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当班干部,同学肯定不服,他们也肯定管理不好班级,而且还会拿着鸡毛当令箭给自己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只有让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班级才能稳定有序。其实,这是教师思想中的单一评价标准在做怪。

对策:各尽其能促发展。这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当班干部”的认识表面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深入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首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既应有选举权,也应有被选举权,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被选举权都没有,那还谈什么“民主选举”呢?再则,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告诉我们,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未必管理不好班级,他们可能在劳动、体育、组织管理等方面有特长,这样的学生为何就不能成为班干部呢?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不应该人为地加上诸如学习成绩必须优秀的附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这不也是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好诠释吗?(《班主任》2007年 12期)

选拔班干部四忌

何首锋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和班级的带头人,他们的行为往往为其他同学所仿效。班干部选得适当,结构合理,配合默契,班主任就轻松多了,工作起来事半功倍。要想达到这样一种效果,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班主任在刚接新班时,首要的工作是考虑干部的人选。由于对学生不了解,只好翻阅学生档案,这是必要的,但如果班主任仅仅凭学生的档案,就顺理成章地确定班干部人选,这种“刻舟求剑”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其一,十四五岁的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其道德、智能、心理等素质变化很大。其二,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所处的条件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有些学生即使当过班干部,也不一定是理想的人选。其三,缺乏民主,有可能不服众。因为“照猫画虎”而确定的班干部,往往会产生副作用,那些确实有能力而未被老师看中的学生,会由此产生反感情绪,不积极配合,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二忌重智轻德,重智轻能。选拔班干部,班主任首先会考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固然对形成良好的学风,起到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和标准。因为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具备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实干精神,不一定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才能。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一般,但却热爱集体,责任感强,擅长组织管理,有较强的号召力,具有扎实肯干的精神,愿意为同学们服务。这样的学生当上班干部后,不仅能更好地强化潜在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而且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因此,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不要受“学而优则

仕”旧观念的影响,应考虑启用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三忌“从一而终”,“原封不动”。有的班主任为了班级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让班干部一直当下去。这样做有合理、积极的因素,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是容易使在位的班干部产生惰性。他们刚担任班干部时,热情很高,但时间一长,热情逐渐减退。长任班干部,由于不存在竞争对手,怕得罪人,可能使班干部产生“保持一团和气”和“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不良思想,由此导致整个班集体惰性的产生。二是班级工作缺乏生机。班干部“从一而终”,可能会使班干部不思进取,墨守成规,导致班级工作“死水一潭”,缺乏应有的生机。三是班干部实行长任制,有可能加深班级矛盾。班干部“原封不动”,其他有潜力的学生得不到锻炼,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心中总有些不服气,必然会产生矛盾。如果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能引入竞争机制,让那些有潜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新上任者,为了“烧好三把火”,树立新形象,必然会有新举措,使班级工作“死水复活”。新干部平时接触学生多,对同学比较了解,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会设法避免与同学的冲突,有利于班级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四忌简单武断,频繁更换。有的班主任喜欢在学生面前摆架子,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稍不如意就武断地撤换班干部,这种家长式的做法是失策的。一方面,伤害了班干部的自尊心,容易使被撤换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会挫伤其他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容易使在位的班干部谨小慎微,难以形成开拓创新精神;同时,频繁更换班干部还会使班级管理缺乏稳定性。为了保证有一支稳定的班干部队伍,一般是一学年改选一次,对个别不称职的班干部,限期改进工作作风,经考查确实不能胜任的,可采取“掺砂子”的做法,进行个别调整。这样,既能稳定干部队伍,又可给班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2期)

班干部选举之怪现象

茜云

新学期伊始, 班级最隆重的事情提上日程——选举班干部。

有人将班主任、班干部及同学比喻为伞柄、伞骨和伞布, 再好的伞柄若没有伞骨的支撑, 也撑不起一片天空;也有人说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 是班集体的火车头。在一些同学眼里, 班干部则代表着支使同学的特权、避之不及的责

任、升学的砝码……选举也随之出现了种种怪现象。

现象一:选来选去都是老面孔

新学期刚开始, 同学们最关心的自然是班干部的改选了。

班里原来的干部不是不好。他们学习成绩好, 遵守纪律好, 劳动态度好, 用班主任的话说就是“都很老实, 都很听话”。可是,班里的事情他们管理得并不好。该活跃的时候不活跃。比如歌咏比赛吧, 唱什么歌, 穿什么演出服, 站什么队形, 没有一个班干部站出来组织安排。该安静的时候又不安静。比如上自习课吧, 教室闹得跟自由市场似的, 此时的班干部绝对是以身作则, 不乱说一句话, 但也绝不会站出来说一声: “请安静! ”所以, 不管是各类评比, 还是各类比赛, 我们班总是稳坐倒数“第一把”交椅。

班主任把班干部叫到办公室里总结工作失败的原因。班干部面面相觑, 谁也不说话。班主任急了: 重选!

班会上, 班主任公布了选举标准:思想端正,遵守纪律 ( 没挨过批评) ;尊敬师长 ( 听老师话,没和老师争辩过) ;团结同学 ( 没和同学吵过嘴打过架) ;学习成绩好 ( 班级考试前10名) ;有班级管理经验 ( 曾做过班干部) 。大家一听就泄了气: 还是去年选班干部的标准。选举结果一公布, 班主任大吃一惊: 还是原班人马。

老师说话:组织发动、自我申报、竞选演说、民主投票、综合评定、任前公示, 这几乎是期期选举学生干部的必走程序, 为了避免选出的人太“出格”, 我们老师难免会设置一些条条框框。看来为了学生们平等地学习、竞争、成长, 对现行的班干部改革非常必要。

现象二:使尽照数拉选票

班里选班干部, 采取民主选举。竞选班长的两个候选同学实力相当, 谁拉到的选票多谁就是胜利者。那个身材高大威猛颇有些“势力”的, 私下给班上一些同学许诺, 只要选他, 有受欺侮的,他可以负责“摆平”。另一个出招更绝, 暗中给一部分同学每人送了一包巧克力, 并嘱咐此乃天机不可泄露,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这些普通同学的想法是,反正又选不到自己, 谁给出的条件优惠就选谁。选举结果揭晓后, 送实物者当选,空口许诺者落选。谁知当选的班长在“施政”过程中受到那位落选者的百般刁难,班里搞得一团糟。

班干部跳跳说话:班干部不是靠小恩小惠买来的, 关键是在同学中有威信, 让大家信得过。而要做到这一点,起码得有四条: 一是在学习、劳动等方面能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