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4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梁冬林复核人:李晓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斋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
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
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往往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
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
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
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
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
河北省任丘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有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愧怍.(zuò)自诩.(xǔ)怃.然(fǔ)分.当引决(fèn)B.媲.美(pì)冠.冕(guān)瞋.目(chēn)一匡.天下(kuāng)C.蹩.进(bié)慰藉.(jiè)阙.如(jué)遗.赵王书(wèi)D.攻讦.(jiān)颓垣.(yuán)纾.祸(shū)箪.食陋巷(d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晦朔蛊惑委曲求全食不裹腹B.繁衍纹身伏法受诛不径而走C.恶运俯瞰金榜提名引人注目D.震撼磨砺流觞曲水皇天后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进攻)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B.节用.而爱人(费用)若.入前为寿(如果)C.愿无伐.善(夸耀)都督诸路.军马(道路)D.何以文.为(修饰)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告夫.三子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尧舜其.犹病诸以旌其.所为C.何以伐为.吾属今为.之虏矣D.使子路问津焉.焉.用亡郑以陪邻5.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植其杖而芸秋豪不敢有所近B.斯己而已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吾其被发左衽矣敛赀财以送其行D.道千乘之国臣死有余僇6.选项的两个语句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璧有瑕,请指示王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民免而无耻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既来.之,则安之⑤饭.疏食,饮水⑥而耻.恶衣恶食者⑦毕礼而归.之⑧吾得兄.事之⑨君君.,臣臣.⑩间.至军中⑾君子之德风.⑿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④⑦/②⑥⑿/③⑧⑩/⑤⑨⑾B.①④⑦/③⑨⑩/②⑧⑿/⑤⑥⑾C.①④⑨/②⑥⑿/③⑤⑧/⑦⑩⑾D.①②⑥/⑤⑨⑾/④⑦⑩/③⑧⑿8.下列加点字的语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请问其目.范增数目.项王B.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如今人方.为刀俎C.人不堪.其忧众不能堪.D.止.子路宿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9.下列选项中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才能历尽沧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翟力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
人有恒言曰:“百闻不如一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有些知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
游学的必要性就在于此,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
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
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
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
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东方,并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
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在加强与欧洲大陆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
2023级高一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题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是一种既相连又相区别的关系。
一般地说,审美经验的意义较宽泛,大体可包括一切过去和当下的审美感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
不仅是美的对象,甚至丑的、怪诞的对象也可以是审美对象。
在当代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一词已逐渐取代了“审美意识”和“美感”一词,美学的对象从美的本质问题为中心转到了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
但是,人们仍感“审美经验”这个词太宽泛,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是审美主体从无数次的审美活动中获得各种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的总汇。
总而言之,审美经验有积淀性、被动性和接受性的特点,更注重历史沉淀性,更多普遍认同性,是相对静态的、一般的。
而审美体验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导向活动的,更显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鲜明个性特征,是审美动态过程论。
审美体验是主体审美的张力场,随着情感、想象、理解、灵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融、重叠、震荡、回流而出现各个不同形态。
但审美体验又与审美经验不可分。
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动态发展和激烈演进。
审美经验更具有普遍性。
如春日观花,人们大多心神怡悦;明月当空,人们皆悠然意远。
而审美体验却个性色彩浓郁,如杜甫“感时花溅泪”,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对月当歌,体验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发出沉重的人生旅途的迷惘失落和人世阴晴圆缺难全的喟叹。
所以,又可以说审美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是今人依据过去的审美经验,对当下的审美对象有感而生的新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经验强烈而深刻、丰富而高妙、充分而激烈的动态形式,并以其设身处地、情感激烈、想象丰富、灵感突现、物我两忘、浑然同一为其鲜明特征。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选择正确的诗句,用正楷字抄写在下面。
(1)夜阑卧听风吹雨(2)山入潼关不解平(3)正是江南好风景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原谅(liàng)奥密(mì)祷告(diǎo)人迹罕至(hǎn)B.愚蠢(yǔ)瘫痪(huàn)参差(cān)畏罪潜逃(qián)C.闪烁(shuò)伫立(zhù)帐篷(péng)见异思迁(yì)D.气概(gài)笠临(lì)朗润(lǎng)大相径廷(tíng)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_______里……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_______。
了解并_______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A.绽放意味欢欣鼓舞爱护B.飘散意境赏心悦目保护C.绽放意境赏心悦目保护D.飘散意味欢欣鼓舞爱护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地纷纷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疫情不再扩散。
B.七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C.熊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溢满美丽的校园。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
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语文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
山东省微山县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
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
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
”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性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
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
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
莱辛意在突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
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
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
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文部)第I卷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悠长寂寥静默颂赞B.驯鸽槐树彷徨惆怅C.斑驳袅娜青雾树梢D. 鲈鱼黄犬骆驼万户候2.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王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以前那种没精打采....的样子再也看不见了。
B.看着她精神混混沌沌....的样子,家里人没少为她操心。
C.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B.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C.老丁大约六十岁上下,可是身体非常硬朗。
D.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B.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小狗包弟》等。
C.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D.《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进兵北略地C.太子丹恐惧 D.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秦将王翦破赵C.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D.立诛杀曹无伤7.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吾得兄事之 D.遂拔以击荆轲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 B.贪于财货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二、主观题(共23分)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陈秉公①在历史上,汉宇“和”与“合”有相近涵义。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朝于先秦。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白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
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⑤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
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⑥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
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
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构成世界的诸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推动客观世界不断发展变化,这体现了“和合”的根本性作用在乐。
B.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视天下为一体,中国人很早就有了不同国家之间应当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的意识。
C. 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社会中也有各种差异,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D. 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先贤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的说服力。
B. 文章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
C.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和合”理念的丰富内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D. 文章整体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最后指出“和合”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不少文化典籍中都涉及“和合”理念,“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B. “和合”理念认为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但是因为社会领域内部存在诸多差异,故导致“和合”理念无法真正实施。
C. 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
D. “和合”理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甚至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分析有误。
第四节中“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不是“只要……就……”,而是“只有……才……”。
故选C。
【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B项,“对比论证”分析有误。
文章第⑤自然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分析有误,范围缩小了。
第二节是说“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除了“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C项,“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分析有误。
第三节说“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可见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包含天下大同的思想。
D项,“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分析有误。
文中是说““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而不是“已经提供了”。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四要堂子孙凌鼎年娄城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座破旧的明代建筑。
早先的主人姓廉,原本好像叫四要堂至于为什么叫四要堂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施药堂、师尧堂、思瑶堂……后来,一位叫廉天一的“80后”,自称廉氏后人。
他一根筋地查了不少资料,写了一篇文史随笔《四要堂溯源》。
据他考证,四要堂源自明代监察御史廉而洁为家族撰写的四句话,即“为官要廉,为人要善,为文要真,为商要诚他把自己的书斋起名为四要堂其后人刻了匾,悬挂在客厅上方,可惜在“文革”时;被当做“四旧”劈了,烧了。
廉天一外号“书呆子”,因写这篇考证文章,去了上海、苏州的多家图书馆寻找资料看得多了,萌发了为廉氏家族写本书的念头。
前后花了两年时间,他写的《廉氏一脉》终于杀青,有十几万字。
写好了如果不发表、不出版岂不变成了自娱自乐?廉天一查了出版社的电子估箱,发了过去,等啊等,可连片言只语的回音也没有。
他又找到当地文联。
文联苟主席很客气地接待了他,还鼓励了他一番,说看了书稿再回复他。
等人心焦,等回音也很心焦。
半个月后,苟主席的电话来了说内容不错,只是文字还稍嫌嫩了些,需要润色。
说经修改后,可以挑选若干小节先发表在文联主办的《类城风》杂志上。
并说他愿意帮助修改,帮助出版。
廉天一听后,大为感动,连连道谢。
苟主席最后说:“文联出资给你出版,但也要师出有名,如果算我们俩合作的,那就名正言顺了。
”人廉天一愣了,一下没有转过弯来,只说了一句:“容我想想,明天答复你,行吗?”廉天一回到家,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自己辛辛苦苦两年,怎么变成了合作?妻子劝他:“苟主席要署名,就让他署吧。
总比你写了白写要好吧如今出版难,你又没有名气,苟主席不给你出钱,你的心血十有八九白费。
”读初一的儿子廉石听到后,忍不住插嘴说:“这不符合我们廉氏老祖宗说的‘为文要真什么合作署名,还不是想不劳而获吗?老爸不能答应,不能助长歪风!”拒绝苟主席后,在《娄城风》杂志上发表节选的事也吹了倔强的廉天一不信邪,书稿发了一家又一家出版社。
一年多后,终于传来好消息,上海有家出版社愿意出版。
《廉氏一脉》的正规出版,使廉天一信心大增,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几年里,他又接连写了《古今清廉故事》《古今法治故事》《古今孝故事》等多本集子,竟然都拿到稿费。
省报与省电视台都报道了廉天一,他还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后来还当选为娄城市作家协会的副主席。
廉天一出名后,常有文学青年来讨教。
廉天一想到自己当年的艰辛,因此凡有人找他,他能帮则帮。
曾有一位高二的学生一鸣来找廉天一,带来两本自己的诗集,希望廉天一帮他出版廉天一粗粗翻了一下说:“你的诗空灵、朦胧,有味道,只是诗歌目前很小众,出版有难度。
”一鸣说:“您与多家出版社关系一级棒,您帮我联系;算我们合作出书,您也署名,稿费归您。
”大廉天一马上说:“打住打住,这万万不可!一鸣以为廉天一摆谱不肯帮他,谁知廉天一说:“你把诗稿电子版发来,我尽力而为。
”廉天一把诗集出版当成了自己的事,转了几家出版社后,正好有家出版社在为“90后’诗歌”丛书组稿,一鸣的诗集竟然被选中。
一鸣的诗集出版不久,他就出国读大学去了。
一鸣总想着报答廉天一。
他了解到廉天一的儿子快高中毕业了,就发邮件对他说:“您儿子到海外留学的事,我会帮忙!我爸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