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日期:2011-08-02]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的规定,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注: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类放射源;

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Ⅲ类放射源;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1和表2。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见附录。

表1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表2 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

附录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1、极毒组:

148Gd、210Po、223Ra、224Ra、225Ra、226Ra、228Ra、225Ac、227Ac、227Th、228Th、229Th、230 Th、231Pa、230U、232U、233U、234U、236Np(T1=1.15×105a)、236Pu、238Pu、239Pu 、240Pu、24 2Pu、241Am 、242m Am、243 Am、240Cm、242Cm、243Cm、244Cm、245Cm、246Cm、248Cm、250C m、247Bk、248Cf、249Cf、250Cf、251Cf、252Cf、254Cf、253Es、254Es、257Fm、258Md

2、高毒组

10Be、32Si、44Ti、60Fe、60Co、90Sr、94Nb、106Ru、108m Ag、113m Cd、126Sn、144Ce、146Sm、150Eu(T1=34.2a)、152Eu、154Eu、158Tb、166m Ho、172Hf、178m Hf、194Os、192m Ir、210Pb、210Bi、210m Bi、212Bi、213Bi、211At、224Ac、226Ac、228Ac、226Th、227Pa、228Pa、230Pa、236U、237Np、241Pu、244Pu、241Cm、247Cm、249Bk、246Cf、253Cf、254m Es、252Fm、253Fm、254Fm、255Fm、257Md

属于这一毒性组的还有如下气态或蒸汽态放射性核素:

126I、193m Hg、194Hg

3、中毒组

22Na、24Na、28Mg、26Al、32P、33P、35S(无机)、36Cl、45Ca、47Ca、44m Sc、46Sc、47Sc、48 Sc、48V、52Mn、54Mn、52Fe、55Fe、59Fe、55Co、56Co、57Co、58Co、56Ni、57Ni、63Ni、66Ni、67Cu、62Zn、65Zn、69m Zn、72Zn、66Ga、67Ga、72Ga、68Ge、69Ge、77Ge、71As、72As、73As、7 4As、76As、77As、75Se、76Br、82Br、83Rb、84Rb、86Rb、82Sr、83Sr、85Sr、89Sr、91Sr、92Sr、86Y、87Y、88Y、90Y、91Y、93Y、86Zr、88Zr、89Zr、95Zr、97Zr、90Nb、93m Nb、95Nb、95m Nb、9 6Nb、90Mo、93Mo、99Mo、95m Tc、96Tc、97m Tc、103Ru、99Rh、100Rh、101Rh、102Rh、102m Rh、105Rh、100Pd、103Pd、109Pd、105Ag、106m Ag、110m Ag、111Ag、109Cd、115Cd、115m Cd、111In、114m In、113Sn、117m Sn、119m Sn、121m Sn、123Sn、125Sn、120Sb(T1=5.76d)、122Sb、124Sb、125Sb、126Sb、127S b、128Sb(T1=9.01h)、129Sb、121Te、121m Te、123m Te、125m Te、127m Te、129m Te、131m Te、132Te、124I、125I、126I、130I、131I、133I、135I、132Cs、134Cs、136Cs、137Cs、128Ba、131Ba、133Ba、140Ba、137La、14 0La、134Ce、135Ce、137m Ce、139Ce、141Ce、143Ce、142Pr、143Pr、138Nd、147Nd、143Pm、144Pm、1 45Pm、146Pm、147Pm、148Pm、148m Pm、149Pm、151Pm、145Sm、151Sm、153Sm、145Eu、146Eu、14 7Eu、148Eu、149Eu、155Eu、156Eu、157Eu、146Gd、147Gd、149Gd、151Gd、153Gd、159Gd、149Td、151

EJ380-1989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

F 70 EJ 380-1989 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 辐射防护设计规范 1989-03-24发布 1989-10-01实施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维奇、范深根。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以下简称开放型实验室)设计中的辐射防护要求,目的在于从设计上保障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及保护环境。 本标准适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及应用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也可供已建成单位在扩建和改建中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乏燃料后处理厂和铀矿冶金系统实验室的辐射防护设计。 2 引用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 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EJJ 6 加工处理裂度材料临界安全规定 3 术语 3.1 开放型实验室 指由一个或多个处理非密封的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室,实验室内设有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和通风柜等设备,还有为实验室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辅助设施。 3.2 开放性放射性工作 指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即在箱室或工作台上正常操作工作中,有可能引起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污染的工作。 3.3 开放型实验室分区 为控制污染,在设计上把实验室内分成数个区域,不同区域的设计要求不同。 3.4 白区(一区) 该区为实验室内不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该区无放射性污染。白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冷”工作间(如试剂、药品间),“冷”实验室等。 3.5 绿区(二区) 实验室内从事隔离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区,事故时可能出现污染,但能及时发现和清除。绿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操作房间或存有密封容器的房间。 3.6 橙区(三区) 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不经常停留的区域,只有在进行去污、检修和取样等工作时才进入。该区在正常运行时也会出现污染,污染一般能清除。橙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检修区、放射性污染物暂

放射源分类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

注: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放射源

放射源编码规则

附件: 放射源编码规则 一、本规则所称放射源均指密封放射源,但不包括用于医学治疗中植入人体的种子源。 二、半衰期大于或等于60天的放射源(以下简称放射源)必须按照本规则编12位编码,半衰期小于60天的放射源可以不编码。常见核素半衰期见表一。 三、生产单位包括生产放射源的单位和利用放射性物质加工或分装放射源的单位。 涉源单位是指从事放射源生产、进口、出口、销售、使用、贮存等业务且拥有放射源的单位。 四、放射源编码由12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分别表示生产单位(或生产国)、出厂年份、核素代码、产品序列号、放射源类别等内容,详见附一。每个放射源具有唯一编码,同一编码不得重复使用。 五、放射源编码要填入放射源编码卡。对于放射源与包装容器或含放射源仪器设备永久固定在一起的,放射源编码卡应固定在容器或设备的明显位置;对于放射源与包装容器或含放射源仪器设备不固定在一起的,在装有放射源的容器或设备的明显位置应设插槽,放射源编码卡插入插槽内。放射源编码卡必须伴随放射源从生产到处置的全过程,放射源发生转移时,“放射源编码卡”必须随放射源共同转移。放射源编码卡的格式见附二。 六、对于2005年1月1日后国内生产的所有放射源,由国内生产单位依据本编码规则编制12位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产品序列号应按照出厂年份和核素分类排序。编码应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3 —

七、对于2005年1月1日后从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放射源进口单位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口备案手续时,申领放射源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产品序列号应按照出厂年份和核素分类排序。 八、对于2004年12月31日以前国内生产或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由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编码规则和序列号分配表(表二)进行编码,所有放射源产品序列号统一排序。产品序列号不够使用时,可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涉源单位自2004年9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之间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放射源已按本规则进行编码的,不得再次申请编码。 九、涉源单位在申领编码时应如实提供放射源生产单位(生产国)、核素、出厂日期、出厂活度等必要资料,并对编码卡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十、放射源被处置或由生产单位回收或返回原出口国的,处置单位或生产单位或负责办理废源返回出口国手续的单位应在30日之内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编码注销手续。 十一、表一未列出的核素,由编码单位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素代码。 十二、表三未列出代码的国内生产单位应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单位代码。 十三、国家或地区代码未在表四列出的,可查阅国家标准《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659-2000)。 附一放射源编码格式 附二放射源编码卡格式 — 4 —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日期:2011-08-02] 来源:? 作者:[字体:]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的规定,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注: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类放射源; 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Ⅲ类放射源;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 ?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1和表2。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见附录。 表1?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表2? 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

附录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1、极毒组: 148Gd、210Po、223Ra、224Ra、225Ra、226Ra、228Ra、225Ac、227Ac、227Th、228Th、229Th、23 0Th、231Pa、230U、232U、233U、234U、236Np(T1=×105a)、236Pu、238Pu、239Pu 、240Pu、242Pu、241Am 、242m Am、243 Am、240Cm、242Cm、243Cm、244Cm、245Cm、246Cm、248Cm、250Cm、247Bk、248Cf、249Cf、250Cf、251Cf、252Cf、254Cf、253Es、254Es、257Fm、258Md 2、高毒组 10Be、32Si、44Ti、60Fe、60Co、90Sr、94Nb、106Ru、108m Ag、113m Cd、126Sn、144Ce、146Sm、150Eu(T1=、152Eu、154Eu、158Tb、166m Ho、172Hf、178m Hf、194Os、192m Ir、210Pb、210Bi、210 m Bi、212Bi、213Bi、211At、224Ac、226Ac、228Ac、226Th、227Pa、228Pa、230Pa、236U、237Np、2 41Pu、244Pu、241Cm、247Cm、249Bk、246Cf、253Cf、254m Es、252Fm、253Fm、254Fm、255Fm、257Md 属于这一毒性组的还有如下气态或蒸汽态放射性核素: 126I、193m Hg、194Hg 3、中毒组 22Na、24Na、28Mg、26Al、32P、33P、35S(无机)、36Cl、45Ca、47Ca、44m Sc、46Sc、47Sc、48S c、48V、52Mn、54Mn、52Fe、55Fe、59Fe、55Co、56Co、57Co、58Co、56Ni、57Ni、63Ni、66Ni、67Cu、62Zn、65Zn、69m Zn、72Zn、66Ga、67Ga、72Ga、68Ge、69Ge、77Ge、71As、72As、73As、74As、76As、77As、75Se、76Br、82Br、83Rb、84Rb、86Rb、82Sr、83Sr、85Sr、89Sr、91Sr、92S r、86Y、87Y、88Y、90Y、91Y、93Y、86Zr、88Zr、89Zr、95Zr、97Zr、90Nb、93m Nb、95Nb、95m N b、96Nb、90Mo、93Mo、99Mo、95m Tc、96Tc、97m Tc、103Ru、99Rh、100Rh、101Rh、102Rh、1 02m Rh、105Rh、100Pd、103Pd、109Pd、105Ag、106m Ag、110m Ag、111Ag、109Cd、115Cd、115m Cd、111In、114m In、113Sn、117m Sn、119m Sn、121m Sn、123Sn、125Sn、120Sb(T1=、122Sb、124Sb、1 25Sb、126Sb、127Sb、128Sb(T1=、129Sb、121Te、121m Te、123m Te、125m Te、127m Te、129m Te、131m Te、132Te、124I、125I、126I、130I、131I、133I、135I、132Cs、134Cs、136Cs、137Cs、128Ba、131Ba、133Ba、140Ba、137La、140La、134Ce、135Ce、137m Ce、139Ce、141Ce、143Ce、142Pr、14 3Pr、138Nd、147Nd、143Pm、144Pm、145Pm、146Pm、147Pm、148Pm、148m Pm、149Pm、151Pm、145Sm、151Sm、153Sm、145Eu、146Eu、147Eu、148Eu、149Eu、155Eu、156Eu、157Eu、146Gd、1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2021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2021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2021版) 放射源贮存库(以下简称源库)应为独立的建筑,四周建有2米高围墙,除设源库值班室、警卫室和放射性监测室外,不能有其他建筑。 源库里面建有放射源贮存坑(以下简称贮源坑)。贮源坑深度不小于1.2米,它的上口应高于周围地面100毫米—150毫米,贮源坑盖由屏蔽材料制成;贮存大于1.1X107Bq(贝克,1贝克即每秒发生一次核衰变)的中子源和大于7.4X109Bq的伽马源的源库,应有机械提升和传送设备。源库内应设有明示牌,明示牌应标明每个贮源坑内放射源的编号、核素、活度等情况;源库内应有良好的照明及通风条件;应设有防盗报警装置或监视装置,应设警卫昼夜值班,并保持通信设施畅通;源库应设双锁,钥匙分别保管。每年对源库进行一次安全防护性能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源库内外放射性剂量当量的测定、贮源罐防护、放射源泄漏情况等,并记录备案;

要建立放射源资料台帐,定期进行核查,并记人台帐;应制定放射源防护管理的应急计划。 放射性物质的领取、运输要做到:源库工作人员进入库区工作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佩带个人剂量计;放射源出入库应有完备的手续,取源要凭通知单,交接要有检查、签字手续,应用仪器检查源,不得用眼直接观察裸源;有运源专车的测井队必须使用运源专车运输放射性源,无运源专车的测井队使用测井绞车运输放射性源时,必须确保源在运输过程中不脱出丢失,运源车上必须配有放射源检测仪器;运源车必须按指定路线行驶,不准搭乘无关人员,不准在人口稠密区和危险区段停留。中途停车、住宿必须有专人看管;测井结束返回公司后,必须直接把放射源送交源库,按规定办理检查人库手续;未使用或剩余的非密封源(含放射性示踪剂)应当全部送回贮存库保存,严防丢失。运输、保管中发生放射源丢失事故,要立即报告有关领导,积极进行查找。 作业现场,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应注意:进行放射源操作时,工作人员一律按要求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和个人剂量计,设置警告

放射源基本常识(文档)

放射源基本常识 “放射性”这个词听上去有些令人心悸,放射性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吗?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放射性又是怎么得到应用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认识放射性之旅吧。 ※经典故事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咒语”故事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着各国的考古学家。一直以来,传言古埃及法老在金字塔中下了毒咒,擅闯入金字塔的人会中毒咒送命。1922年,多名考古学家发掘杜唐卡门法老陵墓,其后离奇死亡。一时间,神奇的"咒语"让古老的金字塔再次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难道法老的"咒语"真的显灵了?最近,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凶手"是墓穴所含的衰变铀元素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氡气。最近,加拿大及埃及的室内环境专家破解了这个困扰人们近80年的毒咒之谜。他们发现是金字塔含有大量具有危险程度的氡气,令接触者患肺癌而死亡。专家研究发现,这种令人致命的氡气是建筑金字塔石块及泥土内所含的衰变铀元素释放出来。含氡气最高的三处古埃及建筑,依次序是开罗以南的沙喀姆喀特金字塔、阿比斯隧道及萨拉比尤姆陵墓。室内环境专家巴克斯特表示:"是高含量氡气损害了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 《环境辐射学报》巴克期特表示:"高含量氡气损害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换而言之,那些被"咒语"不幸言中的考古学家,是受了墓穴内大量的核辐射而死亡的。 "法老的咒语"之谜已被解开,但人类受核辐射的威胁依然存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放射性物质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利益,但人类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将会使自身遭受伤害。所以,我们在倡导世界和平使用核能的同时,自身也要正确认识核辐射,对日常生活中的放射防护知识有所掌握,这对现在和将来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

非密封放射源工作场所分类[日期:2011-08-02]来源:? 作者:[字体:大中小]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的规定,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注: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类放射源; 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Ⅲ类放射源;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的计算 放射性核素的日等效操作量等于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日操作量(Bq)与该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的积除以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所得的商。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修正因子及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分别见表1和表2。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见附录。

表1? 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表2? 操作方式与放射源状态修正因子 附录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1、极毒组: 148Gd、210Po、223Ra、224Ra、225Ra、226Ra、228Ra、225Ac、227Ac、227Th、228Th、229Th、230Th、231Pa、230U、232U、233U、234U、236Np(T1=×105a)、236Pu、238 Pu、239 Pu 、2 40Pu、242 Pu、241Am 、242m Am、243 Am、240Cm、242Cm、243Cm、244Cm、245Cm、246Cm、248C m、250Cm、247Bk、248Cf、249Cf、250Cf、251Cf、252Cf、254Cf、253Es、254Es、257Fm、258 Md 2、高毒组

常见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分类

1、常见放射源分类简表 根据《放射源分类办法》(环保总局05年62号公告),对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核素名称 I类源II类源III类源IV类源V类源(贝可)(贝可)(贝可)(贝可)(贝可) Am-241≥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m-241/Be≥6×1013≥6×1011≥6×1010≥6×108≥1×104 Au-198≥2×1014≥2×1012≥2×1011≥2×109≥1×106 Ba-133≥2×1014≥2×1012≥2×1011≥2×109≥1×106 C-14≥5×1016≥5×1014≥5×1013≥5×1011≥1×107 Cd-109≥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e-141≥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Ce-144≥9×1014≥9×1012≥9×1011≥9×109≥1×105 Cf-252≥2×1013≥2×1011≥2×1010≥2×108≥1×104 Cl-36≥2×1016≥2×1014≥2×1013≥2×1011≥1×106 Cm-242≥4×1013≥4×1011≥4×1010≥4×108≥1×105 Cm-244≥5×1013≥5×1011≥5×1010≥5×108≥1×104 Co-57≥7×1014≥7×1012≥7×1011≥7×109≥1×106 Co-60≥3×1013≥3×1011≥3×1010≥3×108≥1×105 Cr-51≥2×1015≥2×1013≥2×1012≥2×1010≥1×107 Cs-134≥4×1013≥4×1011≥4×1010≥4×108≥1×104 Cs-137≥1×1014≥1×1012≥1×1011≥1×109≥1×104 Eu-152≥6×1013≥6×1011≥6×1010≥6×108≥1×106 Eu-154≥6×1013≥6×1011≥6×1010≥6×108≥1×106 Fe-55≥8×1017≥8×1015≥8×1014≥8×1012≥1×106 Gd-153≥1×1015≥1×1013≥1×1012≥1×1010≥1×107 Ge-68≥7×1014≥7×1012≥7×1011≥7×109≥1×105 H-3≥2×1018≥2×1016≥2×1015≥2×1013≥1×109 Hg-203≥3×1014≥3×1012≥3×1011≥3×109≥1×105 I-125≥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131≥2×1014≥2×1012≥2×1011≥2×109≥1×106 Ir-192≥8×1013≥8×1011≥8×1010≥8×108≥1×104 Kr-85≥3×1016≥3×1014≥3×1013≥3×1011≥1×104 Mo-99≥3×1014≥3×1012≥3×1011≥3×109≥1×106 Nb-95≥9×1013≥9×1011≥9×1010≥9×108≥1×106 Ni-63≥6×1016≥6×1014≥6×1013≥6×1011≥1×108 Np-237 (Pa-233) ≥7×1013≥7×1011≥7×1010≥7×108≥1×103 P-32≥1×1016≥1×1014≥1×1013≥1×1011≥1×105 Pd-103≥9×1016≥9×1014≥9×1013≥9×1011≥1×108 Pm-147≥4×1016≥4×1014≥4×1013≥4×1011≥1×107 Po-210≥6×1013≥6×1011≥6×1010≥6×108≥1×104 Pu-238≥6×1013≥6×1011≥6×1010≥6×108≥1×104

放射源安全基本知识

放射源相关知识介绍 第1章 放射性基本知识 1.1原子核的放射性 现在知道,有许多原子核都能自发地发射某种射线。有的发射α射线,有的发射β射线,有的发射γ射线,有的在发射α射线或β射线的同时也发射γ射线,有的三种射线均发射。原子核还有发射正电子、质子、中子、重离子等其它粒子以及自发裂变的情况。原子核自发的变化而放射出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放射性。能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叫放射性核素。 1.2放射性活度 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叫做放射性活度,通常用A 表示(即A=dN/de )。 在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其表示如下:1Bq=1次衰变/秒 1.3放射性衰变的种类 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做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1.3.1α衰变 α+--→ Y Z A X A Z 2 4 如:α+→n a R R 222 8622688

1.3.2β衰变 原子核的β衰变有三种形式: ++-→ βY Z A X A Z 1 -++→ βY Z A X A Z 1 Y Z A e X A Z 1 -→ +- 1.3.3γ衰变 γ+??→?Cd Cd m m 48 111481116.48 1.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4.1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 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叫做该核素的衰变常数,符号为λ;它的单位为1/秒。λ的大小决定了放射性核素衰变的快慢。 1.4.2指数衰减规律 原子核的衰变数量与原子核的衰变常数成正比,与t 时刻的原子核数量成正比,也与时间间隔成正比;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 dN=-λNdt 上式求积分,可以得到 N=Noe -t λ 放射性核素指数衰减规律。 1.4.3半衰期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示范文本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放射源贮存库(以下简称源库)应为独立的建筑,四周建 有2米高围墙,除设源库值班室、警卫室和放射性监测室 外,不能有其他建筑。 源库里面建有放射源贮存坑(以下简称贮源坑)。贮源坑 深度不小于1.2米,它的上口应高于周围地面100毫米 —150毫米,贮源坑盖由屏蔽材料制成;贮存大于 1.1X107Bq(贝克,1贝克即每秒发生一次核衰变)的中子 源和大于7.4X109Bq的伽马源的源库,应有机械提升和 传送设备。源库内应设有明示牌,明示牌应标明每个贮源 坑内放射源的编号、核素、活度等情况;源库内应有良好 的照明及通风条件;应设有防盗报警装置或监视装置,应 设警卫昼夜值班,并保持通信设施畅通;源库应设双锁,

钥匙分别保管。每年对源库进行一次安全防护性能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源库内外放射性剂量当量的测定、贮源罐防护、放射源泄漏情况等,并记录备案;要建立放射源资料台帐,定期进行核查,并记人台帐;应制定放射源防护管理的应急计划。 放射性物质的领取、运输要做到:源库工作人员进入库区工作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佩带个人剂量计;放射源出入库应有完备的手续,取源要凭通知单,交接要有检查、签字手续,应用仪器检查源,不得用眼直接观察裸源;有运源专车的测井队必须使用运源专车运输放射性源,无运源专车的测井队使用测井绞车运输放射性源时,必须确保源在运输过程中不脱出丢失,运源车上必须配有放射源检测仪器;运源车必须按指定路线行驶,不准搭乘无关人员,不准在人口稠密区和危险区段停留。中途停车、住宿必须有专人看管;测井结束返回公司后,必须直

放射源分类

附件: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二、放射源分类表 常用不同核素的64种放射源按下列表进行分类。 放射源分类表

注: 1.Am-241用于固定式烟雾报警器时的豁免值为1×105贝可。 2.核素份额不明的混合源,按其危险度最大的核素分类,其总活度视为该核素的活度。 三、非密封源分类 上述放射源分类原则对非密封源适用。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乙、丙三级,具体分级标准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 18871-2002)。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Ⅱ、Ⅲ类放射源。 A装置:60Co活度250万居里(×1016 Bq),137Cs活度微居里(×105 Bq); B装置:60Co活度203万居里(×1016 Bq),137Cs活度4微居里(×105 Bq)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焦作市人民医院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焦作市人民医院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你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略)P)报送的由平顶山市润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焦作市人民医院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及相关材料收悉。该项目环评审批事项在我厅网站公示期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项目性质:改、扩建。 二、审批内容 (一)种类和范围:原许可种类和范围不变。 (二)项目内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焦作市山阳区解放中路267号,焦作市人民医院院内。拟将医院影像楼南部一楼原核医学科防护和布局重新进行设计建造,在二楼南部扩建敷贴治疗室,一楼、二楼按两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管理,配套设置候诊区、储源室、废物间、留观室等相关功能房间。一楼操作使用放射性核素I-131(甲亢治疗、口服;日等效最大操作量7.40E+08Bq,年最大用量7.70E+11Bq)、Sr-89(治疗骨转移、静脉注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2.96E+07Bq,年最大用量1.54E+10Bq)、Sm-153(治疗骨转移、静脉注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5.92E+08Bq,年最大用量3.08E+11Bq)、Tc-99m(显像诊断、静脉注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1.85E+07Bq,年最大用量4.81E+12Bq);二楼操作使用放射性核素P-32(血管瘤治疗、敷贴;日等效最大操作量5.92E+07Bq,年最大用量3.08E+09),P-32敷贴器在一楼核医学科制作。 总投资800万元,环保投资150万元。 三、你单位应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本项目环评及许可情况,并接受相关方的咨询。同时,应将经批准的《报告表》报送当地市、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并接受监督管理。 四、有关要求 (一)你单位应将《报告表》中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工程建设中,切实加强施工监督管理,确保项目的工程建设质量。 (二)你单位应设置辐射环境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辐射防护、环境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规章制度。 (三)辐射工作场所须设置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配备相应辐射监测仪器,制定监测计划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监测记录长期保存。 (四)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并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建立和完善个人剂量档案。

放射源常识

放射源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 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二、放射源的危害 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 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回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 射的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 身体。

三、放射源的分类 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 1类放射源属极度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这类放射源的活度(A)一般在1000Bq(贝可)以上。 2类放射源属非常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000Bq大于10Bq之间。 3类放射源属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或几周也可致人死亡。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0Bq大于1Bq 之间。 4类放射源属轻微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小于1Bq大于0.01Bq之间。 5类放射源属没有损伤放射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这类放射源的活度一般在0.01Bq以下。 目前,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 四、放射源的防护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放射源贮存库(以下简称源库)应为独立的建筑,四周建有2米高 围墙,除设源库值班室、警卫室和放射性监测室外,不能有其他建筑。 源库里面建有放射源贮存坑(以下简称贮源坑)。贮源坑深度不 小于1.2米,它的上口应高于周围地面100毫米—150毫米,贮源 坑盖由屏蔽材料制成;贮存大于1.1X107Bq(贝克,1贝克即每秒发 生一次核衰变)的中子源和大于7.4X109Bq的伽马源的源库,应有 机械提升和传送设备。源库内应设有明示牌,明示牌应标明每个贮 源坑内放射源的编号、核素、活度等情况;源库内应有良好的照明 及通风条件;应设有防盗报警装置或监视装置,应设警卫昼夜值班,并保持通信设施畅通;源库应设双锁,钥匙分别保管。每年对源库 进行一次安全防护性能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源库内外放射 性剂量当量的测定、贮源罐防护、放射源泄漏情况等,并记录备案;要建立放射源资料台帐,定期进行核查,并记人台帐;应制定放射 源防护管理的应急计划。 放射性物质的领取、运输要做到:源库工作人员进入库区工作 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佩带个人剂量计;放射源出入库应有完备的

手续,取源要凭通知单,交接要有检查、签字手续,应用仪器检查源,不得用眼直接观察裸源;有运源专车的测井队必须使用运源专 车运输放射性源,无运源专车的测井队使用测井绞车运输放射性源时,必须确保源在运输过程中不脱出丢失,运源车上必须配有放射 源检测仪器;运源车必须按指定路线行驶,不准搭乘无关人员,不 准在人口稠密区和危险区段停留。中途停车、住宿必须有专人看管;测井结束返回公司后,必须直接把放射源送交源库,按规定办理检 查人库手续;未使用或剩余的非密封源(含放射性示踪剂)应当全部 送回贮存库保存,严防丢失。运输、保管中发生放射源丢失事故, 要立即报告有关领导,积极进行查找。 作业现场,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应注意:进行放射源操作时,工作人员一律按要求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和个人剂量计,设置警告 标志(或采取警告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必须使用专用工具, 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迅速、准确、牢靠,井口装卸放射源时,必 须先盖好井口,除一人监护外,其他人员撤到安全地方;更换放射 源外壳、弹簧、密封圈、盘根等项特殊操作时,应在安全管理部门 的监督下进行操作,装卸源时若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妥善办法处理,不可用I具用力敲击辐射源;仪器在井场刻度后,立即将刻度 用辐射源拿回源罐中固定好,不能将刻度源随意丢放,否则容易丢 失刻度源;因为刻度源剂量小,许多人没有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刻

工业使用放射源安全基本常识

工业使用放射源安全基本常识 “放射性”这个词听上去有些令人心悸,放射性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吗?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放射性又是怎么得到应用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认识放射性之旅吧。 1、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 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2、生活中处处都有放射性 尽管100多年前人们才发现放射性,但放射性从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 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 约只有1%。 3、什么是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源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 源和非密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 的都是密封源。 如钴-60、铯-137、铱-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 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4、放射源的危害 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时,一般不会有 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 5、放射源的分类 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1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2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3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 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注: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 4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 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损伤。 5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注:在我国被盗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 6、放射源防护 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α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伽玛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n射线)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有机玻璃、铝等材料可有效阻挡贝塔射线;伽玛射线穿透能力较强,可能用混凝土、铅等阻挡;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

油 (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4~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16358—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胜利油田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宗西源、乔东亮、邓大平、杨迎晓、孙作忠、张华宗、胡士良。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油 (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unsealed radioactive sources logging in oil and gas-field GBZ118-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以下简称非密封源)测井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使用非密封源进行放射性示踪测井的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

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9133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GB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GB11930 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放射性示踪测井 radioactive tracer logging 用注入油井的放射性示踪剂确定流体在井管内或地层孔隙间的运动状态及其分布规律和井身工程质量参数的方法。 3.2 井下释放器 in-well releaser 盛装放射性示踪剂并且能送入井下使其定点或定时释放到井内的一种装置。 4 实验室及其它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4.1 实验室 4.1.1 实验室的分类、分级、选址和布局 4.1.1.1 按照GB8703的规定要求,结合油田测井中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和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油田测井用非密封源实验室属于第三类开放型单位,乙级或丙级工作场所。 4.1.1.2 乙级实验室可以设置在单独建筑物内,也可设置在一般建筑物的一层或一端,但必须有单独的出入口。 4.1.1.3 实验室应按照操作放射性水平、放射性污染的危险程度,依次分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休息室等)、低活性区(包括仪器维修室、放射性测量室和更衣、淋浴及辐射剂量监测间等)和高活性区(包括开瓶分装室、贮源库与废物贮存设施等)等三个区域。气流方向应从低活性区至高活性区。 4.1.2 实验室的卫生防护要求 4.1.2.1 地面、墙壁、门窗及内部设备的结构力求简单,表面应光滑、无缝隙;地面应铺设可更换、易去污的材料,并设地漏接一般下水系统;高出地面2m以下的墙面应涂以耐酸、碱的油漆。 4.1.2.2 开瓶分装室内必须设通风橱(或工作箱),橱内应保持200Pa的负压,其排气系统应设过滤装置;橱内下接低放射性废液贮存设施;橱内还应配备屏蔽β,γ外照射的防护设施。 4.1.2.3 应有良好的通风与照明,乙级实验室内换气次数为每小时4~6次,丙级实验室内换气次数为每小时3~4次(或自然通风)。

放射卫生

多选题 1.控制医疗照射的剂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医疗照射实践的正当性 B.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C.个人剂量限值 D.剂量约束 (ABC) 2.危害严重类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包括 A.医用加速器 B.DSA诊疗 C.PET影像诊断 D.放射性药物治疗 (ACD) 3.发现医疗机构有下列那些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A.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B.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 C.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 D.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ABC) 4.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的情形有 A.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的 B.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C.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1年以上的 D.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BCD) 5、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的人员条件是。 A.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B.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C.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D.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 ABCD ) 6、按照GB18871的规定,放射工作人员的主要责任包括。 A、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则和程序 B、正确使用监测仪表和防护设备与衣具 C、接受必要的防护与安全培训与指导 D、在防护与安全(所括健康监护和剂量评价等)方面与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合作,提拱有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与信息 E、发现违反或不利于遵守本标准的情况,应尽快向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或用人单位报告(ABCDE) 7、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的人员条件是。 A、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诊断医师 B、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