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之前我们知道了如何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学生需要知道,已知原图形与对称轴,如何画对称之后的图形。这也是对称变换的核心知识,也为今后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如物理的镜面反射)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作轴对称之后的图形,了解画一般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作图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难点:作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中所包含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问1:如何作一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随机抽查)①作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②作过两对对应点连线中点的直线。对称轴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部

分,有两部分我们可以作出对称

轴,那么有图形的一部分和对称轴,我们能否作出另一部分?

2、新课探究

:

(由作出图形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向其它同学分享作图步

学生总结作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①寻找原图形中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后的对应(对称)点;

②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各对应(对称)点。

问2:在格点图中,依据各点我们很容易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

接。若没有格点,如何能作出轴对称之后的图形?

将问题进行分解,可以分如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问2-1 :在没有格点的一般情况下,作轴对称图形要遵循怎样的步骤?

类比以上格点图中的做法,学生容易想到,在一般情形下,作轴对称图形也可分为找对称点与连接各对称点的两步。

问2-2 :在一般情况下,如何作一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对应点?由于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我们可以按照垂直和评分的两步来作对称点。

①对称点间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即对称点在过点直线的垂线上:

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骤。

试一试:

过点A作直线I的垂线,垂足为0 ;

②对称轴平分对称点间的连线,即点0 |

为中点:取AO A0。-------- [- --------- 注:在数学作图中,需要保留作图痕迹(辅丨

I ”

助线),如上述过程中,找对称点需要先作垂丨*

线,做完图后,垂线不要擦掉。

通过上述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只需要不断重复步骤,寻找原图形中各点的对称点,最后再依次连接各对称点就能够作出对称之后的图形了。

例作出VABC关于直线I对称的图形

VABC。

步骤:

1、作出A,B,C三点关于直线对称的对称

点A, B , C ;

2、依次连接A,B,C,得到的即为所求。

再次提醒:垂线的直角符号不能漏掉,三条垂线不能擦掉,必须

保留。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课本P107练习(由学生展示、讲解)

3、小结:

r

「(1)过A作垂线

1、作各点的对称点*

画轴对称图形<(2)取A0= A0

2、连接各对称点

4、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10.1 (三)

五、板书设计:

10.1.3 画轴对称图形

步骤:

①寻找原图形中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后的对应(对称)点;

②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各对应(对

称)点。

六、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中需要台上台下同时关注:

(1)只关注台上学生的作图过程,台下学生得不到指导;

(2)只关注台下,台上学生的错误发现不了,台上同学很大程度上起的是示范作用,不及时纠错会给别的同学错误的引导。

2、学生对保留作图痕迹理解不到位,部分学生是把对称图形做完后再来补充垂线,这样的作图不科学,要在今后作图讲解时多强调

3、有部分学生显然对作图工具使用不够熟练,今后需要对作图

多加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