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简支T形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本科)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班级15春 姓名炜灵 学号9

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6年12月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设计练习,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法,学会对T梁进行结构自重力计算、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力计算、作用效应组合;在汽车和人群荷载力计算时,学会用偏心受压法和杆杠原理法求解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二、课程设计题目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设计 三、课程设计任务与指导书(附后) 四、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文本要求文图整洁,设计图表装订成册,所有图表格式应符合一般工程设计文件的格式要求。 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文本质量及平时成绩,采用五级制评定:优、良、中、及、不及。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 课程设计任务与指导书 一、设计容 根据结构图所示的一标准跨径为L b=25m的T形梁的截面尺寸,要求对作用效应组合后的最不利的主梁(一根)进行下列设计与计算: 1、行车道板的力计算; 2、主梁力计算; 二、设计资料 1、桥面净宽:净-7(车行道)+2×1.0(人行道)+2×0.25(栏杆)。 2、设计荷载:公路-II级,人群3.5kN/m2。 4、结构尺寸图: 主梁:标准跨径Lb=25m(墩中心距离)。 计算跨径L=24.50m(支座中心距离)。 预制长度L’=24.95m(主梁预制长度)。 横隔梁5根,肋宽15cm。

桥梁纵向布置图(单位:cm) 桥梁横断面图(单位:cm) T型梁尺寸图(单位:cm) 三、知识点(计算容提示) 1、行车道板计算 1)采用铰接板计算恒载、活载在T梁悬臂根部每延米最大力(M和Q)。 2)确定行车道板正截面设计控制力。 2、主梁肋设计计算 1)结构重力引起力计算(跨中弯矩和支点剪力),剪力按直线变化,弯矩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设计说明书 重庆合川嘉陵江南屏大桥北引道工程 学院: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交通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完成日期:

1 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合川主城区被嘉陵江、涪江分为合阳、南屏、东渡三个片区,正是由于三条大江的制约,使合川三个片区的往来非常不便。2007年,合川区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嘉陵江南屏大桥,以解决三个片间的交通问题。根据《合川区综合交通规划》,在建嘉陵江南屏大桥、涪江一桥和已建的嘉陵江东渡大桥通过引道联系构成了合川的CBD环线,随着嘉陵江南屏大桥的建设,嘉陵江南屏大桥北引道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东渡片区位于合川主城中心,嘉陵江、涪江交汇处。嘉陵江自北向东环绕而成的东渡半岛,东渡片区西、北为合阳老城区;南为南屏核心区;东为钓鱼城保护区。 本次设计的嘉陵江南屏大桥北引道位于东渡片区西侧的嘉陵江岸边,起于已建的学士路,止于嘉陵江南屏大桥北桥头,是连接南屏大桥和东渡大桥的重要干道。 1.2项目概况 北引道全长1220m,南屏桥桥后引道全长194m。道路为城市主干道II级,设计车速40Km/h,标准路幅宽度32m,双向四车道,人行道范围内设非机动车道,宽2.5m。

2 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MR601)⊙《视觉信号表面色》(GB/T8416-1987)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 ⊙《道路标线涂料》(GA/T 298) ⊙《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计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3设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交通工程设计内容为南屏大桥北引道及桥后引道的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信号控制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4 交通标志 4.1 版面设计 标志根据其版面内容的不同,分为警告、禁令、指示、指路等几种。交通标志版面设计主要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为依据。以下几点须注意: 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 执行。外形尺寸允许偏差为5mm。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广州地区新建XXX一级公路,经调查沿线路基土质为高液限粘土,填方路基高1.2m,地下水位距路床1.6~2.6m(根据学号循环选定一个值),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我国重要的公路干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路基宽度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试分别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次,并计算出结构层的合理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还需进行接缝设计。 1.交通组成 近期交通量如下: 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路用材料 沿线地方材料:砾石、砂、石灰、碎石、电厂粉煤灰、矿渣 外购材料:沥青、水泥、矿粉 各材料工程性质由试验确定。 二、设计要求 (一)沥青路面设计 1、推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 2、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选用两种结构作比较);

3、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 4、确定路面土基回弹模量值; 5、路面结构厚度设计(进行路表弯沉、层底应力计算); 6、方案比选; 7、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水泥路面设计 1、确定设计基准期和标准轴累计作用次数; 2、确定交通等级; 3、确定板的平面尺寸并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和板厚; 4、确定材料的力学参数; 5、确定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6、计算荷载疲劳应力和重载最大应力; 7、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8、检查设计和验算标准,确定路面结构; 9、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个人设计参数选取(单人单题) 每位同学按一级公路重交通及以上公路标准,准备交通资料中的车型、车辆数和交通增长率,然后通过班长组织的抽签方式选用其他同学提供的交通资料进行路面设计。要求至少选取五种车型,必须保证其中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大于3m,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小于3m,其它自定。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按3-7%考虑。 四、需提交的文件和图纸 一)详细的设计计算书 1、沥青混凝土路面: ①确定结构方案; ②确定设计参数; ③计算待求层厚度; ④弯拉应力验算。 2、水泥混凝土路面 ①确定结构方案; ②确定设计参数;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某路口饱和年的交通整治方案 ⒈资料整理; ⒉现状路口通行能力计算(机动车、非机动车); ⒊饱和年的确定; ⒋饱和年交通组织方案; ⒌饱和年信号配时; ⒍饱和年路口分流渠化设计; ⒎路段上公交停靠站设计。 ■设计依据 1、路口现状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现状路口图

2、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如表1;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表(单位:辆/小时)表1 3、2007年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资料,如表2; 表2 (单位:辆/小时) 4、现状路口的控制方式 灯控路口(二相位),信号周期110秒,其中东西向绿灯各为60秒,南北向绿灯为44秒。 5、机动车流中,小车占50%,大车占44%,拖挂车及通道车占6%。 6、2008年时,东西向道路上拟开行15路、16路公共汽车,其中15路发车间隔为2分钟,16路发车间隔为3分钟。

设计内容 一、资料整理: 1)按当量交通量换算2007年该路口流量流向表,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辆/h) 2)机动车交通量预测: 根据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表,利用Excel绘出趋势线,如图2所示:

图2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趋势图 趋势线为二次多项式y=2.822+72.36(x-1993)+2440。 以此模型计算机动车总量,并与观测所得的实际机动车总量对比,如表4所示:拟合的误差表表4 由上表知,拟合的误差不超过3%,误差非常小,可以以此模型来预测未来机动车总量。 现状路口通行能力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交叉口的每个进口道由两条机动车道组成,分别为直左车道和直右车道。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5 届本科生课程设计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15-4 指导教师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前言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公路工程概预算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内容,通过给定的施工图设计资料,使同学按照正确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步骤,完成公路工程的课程设计。本人此次的课程设计是掌握某桥梁工程概预算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内容,通过给定的施工图,按照基础设计、桥墩设计、桥台设计及桥面板和栏杆设计的具体施工图内容分别计算该桥梁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以及预备费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步骤,最终完成该桥梁工程总预算的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有着优秀老师的悉心指导,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若有瑕疵之处,恳请指出改正。 目录

3

1. 编制说明 1.1 工程概况 某桥是某村的一座中等适应桥梁,采用了经济适用、方便施工、美观大方的设计理念,按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进行设计。通过综合考虑设计与施工规范,结合桥位地质特点、河床现状、过水断面、水位与通航、水文资料等情况,决定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作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柱式桥墩和钢筋混凝土盖梁,两岸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桥面宽4m,两侧各设0.3m的栏杆安全带,桥面净宽3.4m,满足单行车道通行,设计荷载为汽车-10级,桥面按1%的横坡布置,横坡设置在桥面铺装层上,每跨两侧对称各布置一孔φ50泄水管,泄水管横向预埋在安全带与桥面铺装层之间,以利桥面排水。 (1)基础设计 本桥采用两跨设计,两岸桥台采用C25混凝土基础,中间桥墩基础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在自然地基上开挖至持力层深度一下不小于1m的持力层上浇注混凝土基础,自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2)桥墩设计 采用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墩顶设截面为70×60cm的C30钢筋混凝土盖梁,墩柱底部与预埋在基础内的墩柱钢筋连接,墩柱直径为50cm,墩柱高 3.1m。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设计资料 1 桥面净宽净-7 +2×1.5m人行道 2 主梁跨径及全长 标准跨径 l=21.70m(墩中心距离) 计算跨径l=21.20m(支座中心距离) 主梁全长l =21.66m(主梁预制长度) 全 3 设计荷载 公路—I级;人群荷载3.02 kN/ m 4 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5 桥面铺装 沥青表面处厚5cm(重力密度为233 kN/),混凝土垫层厚6cm(重力密度为 m 243 m m kN/ kN/),T梁的重力密度为253 6 T梁简图如下图

主梁横截面图 二、 设计步骤与方法 Ⅰ. 行车道板的力计算和组合 (一)恒载及其力(以纵向 1m 宽的板条进行计算) 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 g 沥青表面 1g : 0.05×1.0×23 1.15kN m / 混凝土垫层 2g : 0.06×1.0 ×24 1.44kN m / T 梁翼板自重3g :30.080.14g 1.025 2.752+= ??=kN m / 合计:g=g 5.34i =∑kN m / 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力 悬臂板长 ()0160180.712l m -= = 弯矩 2211 5.34(0.71) 1.3522 Ag M gl =-=-??=-·kN m 剪力 0 5.340.71 3.79Ag Q gl ==?=kN (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力

60 50 1)将车辆荷载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后轴作用力为 140kN ,轮压分布宽度如图 5 所示,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为 a 2 0.20m ,宽度 b 2 0.60m , 则得: a 1 a 2 2H 0.2 2×0.11 0.42m b 1 b 2 2H 0.6 2× 0.11 0.82m 荷载对于悬臂梁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 12l 0.421.420.71 3.24m o a a d =++=++?= 2)计算冲击系数μ 结构跨中截面的惯矩c I : 翼板的换算平均高度:()1814112 h =?+=cm 主梁截面重心位置:()()11130 1601811130182241.18160181113018 a -??+??==-?+?cm 则得主梁抗弯惯矩: ()()22 326411111301601811160181141.2181813041.2 6.6310122122c I m ????=?-?+-??-+??130+??-=? ? ????? 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c m : 3 315.4510 1.577109.8 c G m g ?===? 22/Ns m 混凝土弹性模量E :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交通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级《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使同学们熟练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所提供的基础资料,独立完成一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为毕业设计做准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操作,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并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做准备。 二、课程设计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使设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反对不求甚解、照搬照抄、敷衍塞责、容忍错误的作法。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一)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要求图、文、表并茂,文字正确整洁,语言通顺,标点符号清楚,内容详实。包括: 1.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2.制定劳动力、机具、材料的供应计划; 3.设计关键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4.冬、雨季施工措施。 (二)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画施工进度横道图(一张) 采用3号白图纸绘制施工进度横道图,字型仿宋体。 (三)设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一张) 采用3号白图纸绘制;按工程制图要求进行;图面布局要合理,清洁工整、美观大方。 三、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图纸、工程量清单、工期、施工要求等资料,独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提交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简介、设计概要、工期、质量要求); 2.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 3.施工总体布置(①拟投入本工程的人员和机械;②施工总体布置及方案); 4.施工手段与工艺; 5.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总工期的要求及主要工程数量,合理安排工期,绘制工程进度计划图);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设计的性质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是道桥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地完整表达设计成果。 2.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应达到以下的目的:1掌握沥青路面结构并找出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 2.计算路面厚度和层底弯拉应力; 3.绘制路面结构图并计算工程数量。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 某地区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表1 某路段混合交通组成 表2 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

三、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路基路面工程》,栗振锋主编,2005.8 四、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1). 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 (2). 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3). 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 (4). 拟定2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 (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 五、课时分配 六、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文本要求文图整洁,完成设计图表后,装订成册,所有图表格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七、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占60%)和出勤等(占40%)成绩分为: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考勤、设计成果质量按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 1、优秀 完成了全部设计内容,符合有关技术和经济有求;设计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过程无误,图纸质量较好。 2、良好 完成了全部设计内容,符合有关技术和经济有求;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本科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4×25 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桥设计净—11+2×0.75m 学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一设计资料 (4) 二构造布置 (4) 2.1截面布置 (4) 2.1.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4) 2.1.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5) 2.2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8) 2.3横隔梁的设置 (8) 三.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9) 3.1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9) 3.1.1永久作用集度 (9) 3.1.2永久作用计算 (10) 3.2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12) 3.2.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2) 3.2.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2) 3.2.3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7) 3.3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23) 四.参考文献 (24)

一设计资料 1.桥梁类型: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2.桥梁跨径: 20+55+20m,主跨:标准跨径:55.00m;主梁全长:54.96m;计算跨径:54.50m 3.桥面净空:净—7.0m+1.0m×2=9.0m 4.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qk=10.5 kN/m;集中荷载取Pk=360 kN。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集中荷载标准值应乘以1.2的系数。人群载荷标准值为3.0 kN/m2 。每侧人行柱防撞栏重力作用分别为1.52 kN/m和4.99 kN/m 二构造布置 2.1截面布置 2.1.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主梁间距通常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标很有效,故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T梁翼板。上翼缘宽度一般为1.6~2.4 m或更宽。本设计拟取翼板宽为2250 mm(考虑桥面宽度)。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因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两种:预施应力、运输、吊装阶段 的小截面(b i =1550 mm)和运营阶段的大截面(b i =2250 mm),净-7.0 m+2 ×1.0 m的桥宽选用四片主梁,如图2.1所示。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 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课程设计 2011年11月 目录 Ⅰ、《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Ⅱ、《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Ⅲ、课程设计报告 一、概述 1、项目设计背景 2、设计范围 3 、设计内容 4、设计速度 5、设计依据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气象 2、地震 三、设计原则 1、交通安全设施 2、照明设施 3、标志和标线 4、无障碍设施 5、道路绿化 四、五一路与韶山路交叉口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1、交通工程技术 2、交通组织思想方法 3、交通标志设计 4、交叉口渠化设计 5、交通标线设计 6、无障碍设施设计

7、绿化设施设计 8、照明设施设计 9、信号灯设计 10、港湾式公交站设计 五、施工要求: 1、道路标线 2、道路标志 3、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 4、供配电、照明系统主要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 六、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总结 七、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工程汇总表 八、课程设计成果图表和图纸 1、标段内(交叉口或路段)标志标线设计总图 2、地面道路标线大样图 3、单悬臂分道标志结构图 4、交通标志基础四(交通标志基础设计图) 单柱式标志基础 双柱式标志基础 单悬臂标志基础 5、无障碍设计缘石坡道设计图 Ⅰ、《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 设计名称:长沙市五一路与韶山路交叉口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起止时间: 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8日 一.目的与任务 根据《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主要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最新规范的规定,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开展设计任务,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并按要求提交设计成果和资料。 本课程设计主要以长沙市主干道芙蓉路和韶山路为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目标,按照“一人一题”的要求,每位同学安排其中一段,开展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工作。通过本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方案一: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 1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2000 2 日野KB222 50.2 104. 3 1 双轮组1000 3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2000 4 解放CA10B 19.4 60.8 5 1 双轮组1000 5 黄河JN163 58. 6 114 1 双轮组1000 设计年限12 车道系数 1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5 6 % 2 4 5 % 3 3 4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21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8 .3 4 天然砂砾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0 (c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1.2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1200 1300 .8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900 900 .4 4 天然砂砾? 250 250 5 土基3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5 (0.01mm) H( 4 )= 80 cm LS= 22.2 (0.01mm) H( 4 )= 85 cm LS= 21.5 (0.01mm)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第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H( 4 )= 8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 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cm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cm 天然砂砾85 cm 土基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计算应力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 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程设计 题目:某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班级:交通运输 081 班 成员:湛志国刘彦辉贺明光 学号: 指导教师:惠红旗穆莉英 11月7号至 11月13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1、目的: 经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2、任务: 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设计题目: 《某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2、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 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2)、具体设计要求:

经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3)、成果要求 ①设计成果完整,计算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②计算书一律采用A4纸用钢笔书写。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发生、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T 型梁桥设计计算书 1 行车道板内力计算 1.1恒载产生的内力 以纵向1米宽的板条进行计算如图1.1所示。 图1.1铰接悬臂板计算图示(单位:cm ) 沥青混凝土面层:= 0.02×1.0×21= 0.42/kN m C25号混凝土垫层:=0.06×1.0×24=1.44/kN m T 形翼缘板自重: = 0.100.16 1.025 3.25/2 kN m +??= 合计:g=i g ∑=++=0.42+1.44+3.25=5.11/kN m 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 弯距:22011 5.110.95 2.3122AG M gl kN m =-=-??=-? 剪力:0 5.110.95 4.85AG V gl kN ==?=1.2荷载产生的内力 按铰接板计算行车道板的有效宽度如图1.2所示)。 由<<桥规>>得=0.2m ,=0.6m 。桥面铺装厚度为8cm ,则有: =+2H=0.2+2×0.08=0.36m =+2H=0.6+2×0.08=0.76m 荷载对于悬臂板的有效分布宽 度

为:=+d+2=0.36+1.4+1.90=3.66m 冲击系数采用1+=1.3, 作用为每米宽板条上的弯矩为: 01(1)/2(/4)AP M P a l b μ=-+??- 1.3140/2/3.66(0.950.76/4)=-??-18.90KN m =-? 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 图1.2 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图示(cm ) 140(1) 1.324.8622 3.66 AP P V KN a μ=+=?=? 1.3内力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 1.2 1.4 1.2 2.31 1.418.9029.23j Ag Ap M M M KN m =+=-?-?=-? 1.2 1.4 1.2 4.85 1.424.8640.62j Ag Ap V V V KN =+=?+?= 1.4 截面设计、强度验算 (HRB335钢筋:335sk f MPa =,280sd f MPa =,C25混凝土:16.7,ck f MPa = 1.78,11.5, 1.23tk cd td f MPa f MPa f MPa ===) 翼缘板的高度:h=160mm ;翼缘板的宽度:b=1000mm ;假设钢筋截面重心到截面受拉边缘距离=35mm ,则=125mm 。 按<<公预规>>5.2.2条规定:010()2d u c x M M f bx h γα==- 1.029.2311.51000(0.125)2 x x ?=???- 解得:x=0.0224m 验算00.550.1250.0688()0.0224()h m x m ξ=?=>= 按<<公预规>>5.2.2条规定:sd s cd f A f bx = 211.5 1.00.0224/280920s A mm =??= 查有关板宽1m 内钢筋截面与间距表,考虑一层钢筋为8根由规范查得可供使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总结

总结 在本次《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中,我们两人组团队共同完成了某三级公路线路设计,这其中主要包含了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逐柱坐标表等内容的设计。经过近两个月的研讨、设计、修改和定稿,最终该三级公路线路设计总长934.166米,并在CAD海地软件的3D 模拟环境下顺利通车。 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有过开始的茫然与无从下手,也经历了熬夜加班不断补充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总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学会了不断学习以充实自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将课堂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并最终顺利地完成了《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如何求路面上某一点高程?在初始设计过程中,这一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在莫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团队尝试了利用海地软件辅助CAD进行设计。但与此同时,海地软件怎么使用又是一个“拦路虎”。在经过商议讨论后,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海地软件的相关教学视频,从“零”学起,我们一边看视频不断补充新知识,一边应用该软件对三级公路路线进行设计。当遇到不懂之处,我们在团队讨论的同时,还就公路设计中的边沟规范、填方挖方具体设计等内容,请教了其他团队的成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不断吸取经验后,我们团队终于能很好地应用海地软件辅助设计,并成功利用软件中的三角形法求路面上某一点高程,帮助我们团队更快、更好地完成了该部分的道路设计。 十指握拳,方有力道。在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简单的说,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我们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接到老师布置的课程设计后,我们两人小团队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分工协助。一个计算,一人画图;一人查阅资料,一个学习软件;一人描绘纵断面图,一人描绘横断面图……一个团队,一个信念,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这就是我们。 何为课程设计?在我们的认识中,这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莫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公路设计的知识,这让我们脑中有着很多“模型”,如何将模型具体化,这便需要课程设计的“真金”磨练。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重新温习并应用了很多课堂知识,比如说在路线选择中,我们查阅了课本,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 学号: U1 姓名:左康 指导教师:高健智 日期: 2013年3月5日

一、资料整理 根据表2007年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计算各路口机动车流量流向比。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相关通知,车辆转换系数如下表: 图表1 车辆换算系数 车型小汽车出租车大客车中巴小货车摩托车自行车 系数 由上表计算该路口机动车的流量流向,如下表: 图表2 换算后的路口机动车流量流向(单位:辆/小时)进口道方向右转直行左转总计东进口7002002西进口 南进口44264 北进口230 对机动车增长的拟合计算 根据已知资料,初步整理整理出所需数据。即可据所得数据绘制出机动车增长曲线。 图表3 机动车增长

用线形拟合PHV 的时间分布曲线可得到公式 x y 036.05.2407+= 二、 通行能力计算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路口为十字形交叉口,其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而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分析路口现状图,各车道在交叉口处均为双向四车道,可认为各进口道均有一条直左、直右车道,且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流比例取50%。 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确定的停车线法,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13600[()/1]/s s g is c N t t t t ?=-+ 式中:c t ——信号周期(s); g t ——信号周期内绿灯时间(s); 1t ——排队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is t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间隔(s); s ?——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根据给定的信号周期及绿灯时间,东西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南北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 1) 东西向进口道 直右车道: 其通行能力sr ew s N N =。 由c t =110s, g t =60s, =, 1t =,s ?=。代入公式得

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解读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一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谢发祥付春雨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1 基本设计数据 1.1.1 跨度和桥面宽度 一级公路,设计时速60 1)标准跨径:13m(桥墩中心距离) 2)计算跨径:12.5m(支座中心距离) 3)主梁全长:12.96m(主梁预制长度) 4)桥面宽度(桥面净空):净-4+2×0.5m 1.1.2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标准:一级公路,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按单侧6kN/m计算, 人群荷载3.5kN/m2 2)环境标准:Ⅰ类环境 3)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1.3 主要材料 1)混凝土:混凝土简支T梁及横梁采用C40混凝土;桥面铺装上层 采用0.03m沥青混凝土,下层为0.06~0.13m的C30混凝土,沥 青混凝土重度按23kN/m3,混凝土重度按25kN/m3计。 2)钢筋:主筋用HRB335,其它用R235 1.1.4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横断面图

纵断面 第二章 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1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2.1.1 刚性横梁法计算横向分布系数 因为每一片T 型梁的截面形式完全一样,所以: ∑=+=5 1 2 //1i i i ij a e a n η 式中,n=3,∑=5 1 2i i a =2×(3.6228.1+)m 2=32.4 m 2 计算横向分布系数: 根据最不利荷载位置分别布置荷载。布置荷载时,汽车荷载距人行道边缘距离不小于0.5m ,人群荷载取3KN/m 2,栏杆及人行道板每延米重量取6.0KN/m ,人行道板重以横向分布系数的方式分配到各主梁上。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 616 616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公路工程》 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建工系道桥教研室 2010 年1 月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1 设计目的 通过本设计掌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 2 设计题目 2.1 设计题目 南京地区某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 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 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表1 某路段混合交通组成 车型分类一类车二类车三类车四类车五类车六类车 代表车型桑塔纳五十铃解放CA10B黄河JN150黄河JN162交通SH361比重(%)24.5742.3022.049.01 1.890.18 表2 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 序号汽车型号 总重 (kN) 载重 (kN) 前轴重 (kN) 后轴重 (kN) 后轴数轮组数 轴距 (cm) 出产国 1 桑塔纳21 2 五十铃42 3 解放CA10B80.25 40.00 19.40 60.85 1 双中国 4 黄河JN150150.60 82.60 49.00 101.60 1 双中国 5 黄河JN162174.50 100.00 59.50 115.00 1 双中国 6 交通SH361280.00 150.00 60.00 2*110.0 2 双130 中国2.1 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主编,2005.8 3 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1)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 (2)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3)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 (4)拟定2 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 (5)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 4 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根据设计资料,初步拟定2种路面方案,并对这2 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经济技术比较以初始修建费为依据,每种材料的单价见附录中表3 所示); (2)要求计算每种代表车型的轴载换算系数(共两种:一种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另一种为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 (3)拟定的路面结构方案,应明确标示出每种材料的名称、厚度和设计时使用的模量值,如附录中(2)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交通工程 姓名:韩小红 班级:08-2班 学号:20080500210 设计时间:2010\1\3-2010\1\9 指导教师:于德新常丽君

成绩综合评定表出勤及平时表现(40%) 考核项目 成绩分布 优良中及不及 出勤情况(10%)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0%)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20%) 出勤及平时表现成绩 设计成果(60%) 考核项目成绩分布 优良中及不及计算书质量(20% ) 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30%) 答辩情况(10%) 设计成果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

一、设计目的与任务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学过《交通管理与控制》有关知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道路交叉口,要求学生按指导教师要求集体进行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较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步骤和内容 (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回顾 1、交通管理:交通行政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交通优先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 2、交通控制:单点控制、干线控制、区域控制、快速道路交通控制、智能监控。 (二)本次课程设计着眼点——交叉口改善设计 1、交叉口重要性 ●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交通网的重要枢纽点 2、改善必要性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 ●交叉口影响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 ●改善交叉口见效快易实施 (三)交叉口改善设计的要素 1、基本要素:车道构成、道宽设计、视距、渠化、配时。 2、扩展要素:线形、标志标线、分隔带、人行横道、二次过街、景观。 (四)交叉口改善设计的基本流程 1、资料搜集整理 (1)道路信息调查 获取本课程设计所需的道路交叉口主要信息,包括:交叉口几何形状调查,要求画出交叉口示意图,并标明与设计有关的主要几何参数。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篇一: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设计分院:土建分院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5.2挠度验算第七章总结 附录:图纸(桥梁的纵断面、横断面、平面布置图及钢筋图)ps:配筋为自选项目 四、时间安排 本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五、参考文献 1.强士中.桥梁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姚玲森.桥梁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邵旭东.桥梁设计 与计算,人民交通出版社 4.易建国.混凝土简支梁(板)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张树仁.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基本设计资料第二章主梁截面设计 第三章行车道板内力计算、配筋及验算(悬臂板、连续单向板)第四章主梁内力计算 4.1主梁几何特性计算4.2恒载内力计算 4.3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支点处采用杠杆法,跨中采用偏心压力法进行)4.4活载内力计算 4.5主梁内力组合(基本组合、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作用长期效应组合)第五章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 5.1裂缝宽度验算5.2挠度验算第六章总结 附录:图纸(桥梁的纵断面、横断面、平面布置图及钢筋图) 篇二: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Ⅰ课程设计 报告书 姓名: 专业:桥梁工程 学号: 班级:

教师: 20XX年6月 目录 一.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1、设计资料 (3) 2、横截面布置 (4) (1)主梁间距及主梁片数 (4) (2)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5) (3)计算截面几何特征 (6) (4)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 (7) 3、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7) 4、横隔梁的设置 (7) 二、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1、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8) 2、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10) (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0) (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0) (3)车道荷载的取值 (15) (4)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5) 3、主梁效应组合 (18) 三、桥面板内力计算 1、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