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测量技术发展与现状

软测量技术发展与现状

软测量技术发展与现状
软测量技术发展与现状

软测量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绪论

在过程控制中,若要使机组处于最佳运行工况、实现卡边控制,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机组的重要过程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然而对许多工业过程来说,一些重要的输出变量目前还很难通过传感器得到,即使可以测出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不能总体的反映出设备的运行工况。为了解决这类变量的测量问题,出现了不少方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软测量方法。

软测量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运而生的。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比较容易测量的工业过程辅助变量,即二次变量,来估计无法直接测量的工业过程主要输出变量。它采用统计回归、软计算等各种方法建立过程变量预报模型,并通过一些可以测量的过程变量和其他一些参数,用软件方法来测量(估计)难以用传统硬仪表在线测量的参数和变量。从而为过程控制、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及决策等提供支持,从而为进一步实现质量控制和过程优化奠定基础。

软测量技术已是现代流程工业和过程控制领域关键技术之一,它的成功应用将极大地推动在线质量控制和各种先进控制策略的实施,使生产过程控制得更加理想。

2、软测量技术概论

软测量的概念首先产生于工业过程的实际需要,从实践过程中抽象出理论,形成了软测量技术,然后又反过来指导生产过程的实践。软测量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例子。软测量是

目前过程控制行业中令人瞩目的领域,无论工业过程的控制、优化还是监测都离不开对过程主导变量的检测,它是各种控制方法成功应用的基础。工业对象的基本输入输出关系如图2.1所示,向量U表示过程的控制输入,向量D表示过程的扰动变量,向量Y表示过程的主要输出变量,向量X’表示过程的其他输出变量。

软测量的基本思想则是根据某种最优准则,选择一组容易测量又及过程主要变量有密切。

图2.1 工业对象输入输出关系

关系的过程辅助变量(辅助变量),通过构造某种数学模型(汪永生,2000),通过软件计算实现对不易测量的过程主要输出变量的在线估计。软测量技术的对象输入输出关系如原理图2.2中所示:

图2.2 软测量的工作原理

把D、U、X’中的在线可测变量统一称为过程可测变量,用向量X表示。软测量的任务就是从X中选择适当数目的变量构成辅助变

量向量θ,构造出下面的过程模型F,从而能够在线地得到Y的估计值Y?:

θ?X ?Y?= F(θ)

一般情况下,过程的主要输出变量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化验或其他手段离线进行监测,

用Y*表示,这些值可以用来建立软测量模型或对软测量模型进行在线校正,从而满足对过程缓慢变化的自适应。图1-3表示出了软测量的工作原理。

影响软测量性能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个:1、辅助变量的选择,包括变量类型的选择、变量数目的选择和测量点位置的选择;

2、过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变换、数据调和及显著误差侦破等;

3、软测量模型的建立及在线校正方法;

4、生产过程本身的特性。软测量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项完全的理论工作,其成败取决于实际应用的结果。

由此可见软测量技术主要由辅助变量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软测量模型及在线校正四个部分组成,理论根源是基于软仪表的推断控制。推断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采集过程中比较容易测量的辅助变量,通过构造推断估计器来估计并克服扰动和测量噪声对主导变量的影响。

2.1机理分析及辅助变量的选择

首先明确软测量的任务,确定主导变量。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和熟悉软测量对象及有关装置的工艺流程,通过机理分析可以初步确定

影响主导变量的相关变量辅助变量。辅助变量的选择包括变量类型、变量数目和检测点位置的选择。这三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由过程特性所决定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受经济条件、维护的难易程度等外部因素制约。

针对特定的生产过程和选定的主导变量,如何确定其对应的辅助变量。辅助变量的选择在软仪表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变量的类型、数目及测量点位置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受到经济性、工艺、维护等额外因素的影响。辅助变量的选取范围是过程的实时可测变量集。目前,软仪表中广泛采用及主导变量动态特性相近、关系紧密的可测参数作为辅助变量,如精馏塔和反应器过程中的温度、温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尾气中2浓度等。

辅助变量的最佳数目显然及过程的自由度、测量噪声以及模型的不确定性有关。辅助变量的数目及位置常常是同时确定的,用于选择变量数目的准则往往也适用于测点位置的选择。选择辅助变量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根据历史数据纪录进行选择,这种方法是对过程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对主导变量影响最大的一些变量作为辅助变量,使用这种方法时辅助变量只能从可测变量集中选择;另一种是根据过程的机理模型生成一些仿真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选择及过程主导变量密切相关的变量作为辅助变量,这种方法可以在过程设计时用以指导测量点的最优设计。

进行辅助变量选择的方法有主元分析法、奇异值分解法、方法、相关分析等。

2.2数据采集和处理

对用于建模和估计的辅助变量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归一化、过失误差侦破及数据校正。过程数据预处理包括误差处理、数据变换和动态滤波等。由于工业过程中的原始测量数据往往有着不同的工程单位、不同的量程等,变量之间在数值上可能相差几个数量级。直接使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可能会由于计算机的字长有限而丢失数据,或者引起算法的病态。利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能够减少系统的非线性,改善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

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样本数据及过程数据之间在时间上的匹配。尤其是在人工分析情况下,从过程数据即时反应的产量、质量状态到取样位置需要一定的流动时间,取样后到产品质量参数返回现场又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因此在利用分析值和过程数据进行软仪表的校正时,应特别注意保持两者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

2.3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针对特定的条件和指定的生产过程,如何确定用于估计过程主导变量的过程模型,即建立主导变量和辅助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软测量模型的建立是软测量技术的核心问题。按照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来划分,目前建立软测量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2.3.1机理建模

从机理出发,也就是从过程内在的物理和化学规律出发,通过物料平衡及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建立数学模型。对于简单过程可以采用解析法,而对于复杂过程,特别是需要考虑输入变量大范围变化的场合,采用仿真方法。典型化工过程的仿真程序已编制成各种现成软件包。

机理模型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已知的过程知识,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外部特征;有较大的适用范围,操作条件变化可以类推。但它亦有弱点,对于某些复杂的过程难于建模,必须通过输入/输出数据验证。

2.3.2经验建模

通过实测或依据积累操作数据,用数学回归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得到经验模型来进行测试,理论上有很多实验设计方法,如常用的正交设计等。有一种办法是吸取调优操作经验,即逐步向更好的操作点移动,这样可一举两得,既扩大了测试范围,又改进了工艺操作。测试中另一个问题是稳态是否真正建立,否则会带来较大误差。还有数据采样及产品质量分析必须同步进行。最后是模型检验,检验分为自身检验及交叉检验。我们建议和提倡交叉检验。经验建模的优点及弱点及机理建模正好相反,特别是现场测试,实施中有一定难处。

2.3.3机理建模及经验建模相结合

把机理建模及经验建模结合起来,可兼容两者之长,补各自之短。机理及经验相结合建模是一个较实用的方法,目前被广泛采用。

2.4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

在软仪表的使用过程中,随着生产条件改变、对象特性的变化,生产过程的工作点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漂移,因此需要对软仪表进行校正以适应新的工况。通常对软仪表的模型的修正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和耗费较长的时间,在线进行有实时性方面的困难,必须考虑模型的在线校正,才能适应新工况。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可表示为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的优化过程,具体方法有自适应法、增量法和多时标法。

对模型结构的修正往往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和较长的计算时间,难以在线进行。为解决模型结构修正耗时长和在线校正的矛盾,提出了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的校正方法。短期学习由于算法简单、学习速度快而便于实时应用。长期学习是当软测量仪表在线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了足够的新样本模式后,重新建立软测量模型。

2.5 软测量技术的通用化和开放化

如果软测量仪表只是针对特定的生产过程、特定的生产条件研究和开发的,则该软测量仪表投入到其他不同工业环境时的二次投资就会十分巨大,推广应用就比较困难。

一套通用的软测量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实用性,能够经过少量的二次开发实现系统组态,应用到不同的工业场合上。通过组态,设定模块数目、输入输出变量数目、名称等,完成通用软件包及具体生产过程的结合,从而能够把软测量真正应用到具体生产过程中去。

开放化是指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性,软测量系统应能方便地调用不同的算法进行估算和测量。并且软件实现时,应为加入新的算法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测量技术走向数字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不断加强,新技术、新理论的引进和应用不断深入,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未来的测量学科应该是数据采集和处理向一体化、实时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仪器也向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Engineering Survey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o digital,engineering survey services have continued to widen,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cross constantly strengthen mutual penetr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heoretical deepening can be very intuitive see the future of the measurement should be subject to the integration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real-time,digital direction;instrument also told precision,autom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dire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the prospects for its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measure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outlook

工程测量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内容: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任务与作用;理解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系(大地、天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和高差的概念;了解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程序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测量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异同;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程序。 难点:大地水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 § 1.1 测量学的发展、学习意义及要求 一、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1、我国古代测量学的成就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 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 测量工作开始得很早,在测量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举出以下几例。 (1)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时期长沙国地图——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军用地图。 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在古巴比伦北部的加苏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内)发掘的刻在陶片上的地图。图上绘有古巴比伦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大约是公元前 2500 年刻制的,距今大约四千余年了。 (2)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偏角的发现。 (3)清朝康熙年间, 1718 年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形图之一《皇与全图》。 在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的先后主持下,自康熙十七年至乾隆二十五年,即 1708 年至 1760 年的五十余年间,是中国大地测量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绘制全国地图、省区地图和各项专门地图最多的兴盛时期,亦是世界测绘史上首创中外人士合作先例,在一千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陆上完成了大规模三角测量的宏伟业绩。 2、目前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 (1)全站仪的测量室内外一体化。

(2)全球定位系统 GPS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发展。 (3)遥感 RS ( Remote sense )的发展。

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

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对保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质量与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中小型城市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措施。 关键词:施工测量质量控制建筑工程 前言: 测量在建筑工程中十分广泛。比如,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首先要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测绘资料,供总平面图设计、竖立设计和管道线路所用。在施工阶段,要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得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在实地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施工和安装对施工和安装工作进行检验校核保证所建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绘制竣工图,供今后扩建和维修之用。 建筑施工测量是设计蓝图与建筑工程施工之间的中介,是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先头工序,施工测量质量和工程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测量成果有问题则工程质量一定有问题;在管理阶段,对某些大型的、重要的建筑物还要定期进行变形观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使用。 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测量,而且测量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因此,建筑工程测量对保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质量与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项城市城市建设管理所掌握的情况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测量已明显不适应建筑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大多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测量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轻视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投人。 1.1 测量人员流动性大,仪器管理混乱。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人员是施工生产一线生产工人,野外作业时间长、风险责任大、条件艰苦,从测量建筑工程师至测量员,有条件的干一段时间可能就调离或是转行,如三亚洞库项目到完工,测量工作几次易人,有时还出现断档,使整个项目的测量工作没有到位。测量仪器使用、保养、标定不能按规定规程进行,损坏、丢失严重,往往是出现明显错误的测量数据时才采取措施甚至有些施工企业把测量仪器设备划归物资部门管理,保管不合规程、记录不清,一套仪器再使用时已支离破碎。 1.2测量人员素质较差,且专业人员较少。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专业的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技术员(施工员)兼职。这些缺乏专门训练的业余人员,对常规测量的仪器的性能、操作及测量方法都一知半解,根本不能胜任施工测量工作,也就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1.3测量仪器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 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测量仪器,甚至不少施工企业没有测量仪器。在施工时,由于测量仪器落后而严重影响了测量的精度。而且由于仪器不够,也影响施工的进度。 1.4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且保修不到位。 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的水平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 1.5测量质量控制不到位。 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控和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而忽视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许多工程验收监督部门到现场看看,走走过场,没有做到亲自用仪器进行实测。少数工程验收也仅停留在复核一下建筑物的几何尺寸,不能从根本上对施工测量质量进行监控。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016894499.html,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作者:邓绍云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针对就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投入和规模及速度不断加大的现实,指出了工程 测量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较为关键的工程建设行业非常重要和关键,也因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础工程的深入,工程测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笔者总结了我国当今工程测量的主要发展成果和现状,分析了工程测量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程测量;应用;发展;趋势 0 引言 基础建设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是民生之本,固民之根。党的十七大之后,党和国家政府将民生列为当政之首,当政者关键工作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中央和各地政府逐步加大基础建设的步伐,全国建设形势一片大好。 基础建设的规模和步伐加大,从而也促使了工程测量的发展。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工学基础专业和学科,与工程建设密不可分,联系非常密切,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工程测量是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派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服务作用。 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制造业的发展,让工程测量在短暂的几十年中得到空前的发展。 1 发展现状 近半个世纪里,工程测量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它依托测绘学、大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大量工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应用指导相关规程。其主要发展成果现分析如下: 1.1 基础理论方面 工程测量的两大任务就是测定和测设,测定就是将地球地面上的点位置通过测量的手段确定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测量坐标)表达出来,以让人们明确该点在地球表面的准确位置,这个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绘。而测设则是将表达在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每个点(主要是关键点)通过测量的手段(这个手段跟测绘没有多大区别)准确表达出来,并用一定的工具在地球表面加以标示显现,以使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得以通过施工的建设工程而成为现实,这个工作一般俗称为放样。在工程测定过程中为了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地面每个关键点的位置,需要进

软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软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也紧跟着发展了起来。对于工业的发展来说,软测量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软测量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前言 对于工业工程来说,一般都能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一种是传统的检测技术,另外一种的运用新型的间接测量。随着应用程度的普及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技术,也就是软测量技术。 二、软测量技术基本原理 软测量技术在工业过程中主要应用于实时估计、故障冗余、智能校正和多路复用等方面。它依据对可测易测过程变量(称为辅助变量,如压力、温度等)与难以直接测量的待测过程变量(称为主导变量,如产品分布、物料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的认识,采用各种计算方法,用软件实现待测变量的测量或估计。目前,利用计算机系统,由过程实测变量计算出不可测变量,是解决现在问题的主要途径。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实际生产中也有了一些应用。这里,可用图一简略地描述其结构。其中,U、v分别为被研究过程的可测控制输入和可测干扰输入;x、y为可测参数变量(即辅助变量)和被控过程的输出变量。 三、测量建模的基本方法

软测量建模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包括从简单的线性代数方程直到复杂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最终所采用的方法与使用的软测量模型是机理模型还是回归模型有关。对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这类复杂的工艺过程,要得到某一装置的机理模型同时满足较高的精度要求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一个局部变量来说,得到满足软测量精度要求的计算模型仍是可能的。这时我们就可根据过程机理选择合适的数学实现方法。 无论是机理模型还是回归模型,在确定了其数学形式之后,下一步就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即使用可测输入变量和待计算输出变量的历史数据离线估计软测量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其中输入变量的历史数据可以从DCS的历史数据库中容易地得到,而输出变量的历史数据可以是离线的经验估计值,也可以取自在线分析仪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历史数据,也可以是实验室化验人员的手工输入。 四、软测量模块构造时应注意的问题 1.模型类型的选择 在决定采用机理模型还是回归模型时,应注意这两者的不同优势和缺点。回归模型不要求对过程内在机理有较深入的认识,只要有足够多的过程历史数据,总是可以得到一个满足要求的计算函数,这一优势由于现在电子表格和统计工具软件的强大功能而显得更加突出,可以很容易地从DCS或实时数据库中导人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迅速得到回归结果。 2.历史数据的稳态判别

浅谈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浅谈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摘要:测量技术的发展也同其他技术一样,由原始的、落后的方式,经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测量科学的发展,同时测量技术的应用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服务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 关键词:测量技术;发展历史;现状;高新技术 1 引言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测量科学也不例外,它是人类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方面与自然斗争的结晶。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历程,且至今仍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主要对这一历程进行了总结概述。 2 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2.1 地图测绘方面 目前见于记载最早的古地图是西周初年的洛邑城址附近的地形图。战国时管仲著有《管子》一书,书中第十卷专门论述了地图的重要用途和内容。但遗憾的是,秦代以前的古地图都已失传。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公元前168年陪葬的古长沙国驻军图和地形图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地图。图上有军事要素、道路、河流、山脉和居民地等。西晋时裴秀编制了《方丈图》和《禹贡地域图》,并创立了《制图六体》的地图编制理论。此后,历代都编制过各种地图,如明代郑和下西洋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清代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193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等。在我国历史上,能绘制出如此水平的地图,与测量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我国古代测量长度的工具有记里鼓车、步车、测绳和丈杆等。测量高程的工具仪器有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水准仪)和矩。测量方向的仪器有指南针和望筒。测量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理知识的支撑。公元前问世的《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都记载有利用相似三角原理进行测量的知识。之后,三国时期刘徽所著的《海岛算经》,介绍了利用丈杆进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测量的方法求解河宽、山高的实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 2.2 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方面 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人提出通过丈量子午线上的弧长来推断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方法。唐代在僧一行的主持下,实际测量了北极的高度及从河南白马,经扶沟、浚仪到上菜的距离,算得子午线上一度的弧长为132.3km,为正确认识地球做出了巨大贡献。17世纪末,惠更斯和牛顿从力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地球是两极略扁的“地扁说”,从此与地缘说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直到1739年经过弧长

工程测量的发展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 一、前言 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二、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应用,是地面测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经纬仪具有自动记录、自动改正仪器轴系统差、自动归化计算、角度测量自动扫描、消除度盘分划误差和偏心差等优点。全站仪测量可以利用电子手簿把野外测量数据自动记录下来,通过接口设备传输到计算机,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测量数据的自动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还可以把由微机控制的跟踪设备加到全站仪上,能对一系列目标自动测量,即所谓“测地机器人”或“电子平板”野外直接图形编辑,为测图和工程放样向数字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激光水准仪、全自动数字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等仪器的出现,实现了在几何水准测量中自动安平、自动读数和记录、自动检核测量数据等功能,使几何水准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激光准直仪和激光扫描仪在高层建筑施工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仪器。国产JDA系列多功能自动激光准直仪,具有6种自动保持精度的基准,可用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的轴线测控;滑模测偏、测扭、水平测控;构筑物与设备安装放线控测;各类工程测平,结构变形观测等。陀螺经纬仪是用于矿山、隧道等工程测量的另一类主要的地面测量仪器,新一代的陀螺经纬仪是由微机控制,仪器自动、连续地观测陀螺的摇动并能补偿外部的干扰,观测时间短、精度高,如Cromad陀螺经纬仪在7min左右的观测时间能获取3″的精度,比传统陀螺经纬仪精度提高近7倍,作业效率提高近10倍,标志着陀螺经纬仪向自动化方向迈进。 三、3维工业测量技术的兴起和应用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 摘要:本文对工程测量学重新进行了定义,指出了该学科的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阐述了工程测量学领域通用和专用仪器的发展;在理论方法发展方面,重点对平差理论、工程网优化设计、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扼要地叙述了大型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结合科研和开发实践,简介了地面控制与施工测量工程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科傻系统。最后展望了21世纪工程测量学若干发展方向。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Geodesy (Part Ⅱ) ZHANG Zheng-lu▲ (上接本刊2000年第1期) 四、大型特种精密工程测量 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和对测绘的要求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动力。这里仅简单介绍国内外有关情况。 1. 国内览胜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变形监测和库区地壳形变、滑坡、岩崩以及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其规模之大,监测项目之多,都堪称世界之最。不仅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成熟最先进的仪器、技术,在实践中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对滑坡体变形与失稳研究的计算机智能仿真系统;拟进行研究的三峡库区滑坡泥石流预报的3S工程等,都涉及到精密工程测量。隔河岩大坝外部变形观测的GPS实时持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点的位置精度达到了亚毫米。该工程用地面方法建立的变形监测网,其最弱点精度优于±1.5 mm。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精密控制网,精度达±0.3 mm。设备定位精度优于±0.2 mm,200 m直线段漂移管直线精度达±0.1 mm。大亚湾核电站控制网精度达±2 mm,秦山核电站的环型安装测量控制网精度达±0.1 mm。 上海杨浦大桥控制网的最弱点精度达±0.2 mm,桥墩点位标定精度达±0.1 mm;武汉长江二桥全桥的贯通精度(跨距和墩中心偏差)达毫米级。高454 m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对于长114 m、重300 t的钢桅杆天线,安装的垂准误差仅±9 mm。 长18.4 km的秦岭隧道,洞外GPS网的平均点位精度优于±3 mm,一等精密水准线路长120多公里。目前辅助隧道已贯通,仅一个贯通面的情况下,横向贯通误差为12 mm,高程方向的贯通误差只有3 mm。 2. 国外简述 国外的大型特种精密工程更不胜枚举。以大型粒子加速器为例,德国汉堡的粒子加速器研究中心,堪称特种精密工程测量的历史博物馆。1959年建的同步加速器,直径仅100 m,1978年的正负电子储存环,直径743 m,1990年的电子质子储存环,直径2000 m。为了减少能量损失,改用直线加速器代替环形加速器,正在建的直线加速器长达30 km,100~300 m的磁件相邻精度要求优于±0.1 mm,磁件的精密定位精度仅几个微米,并能以纳米级的精度确定直线度。整个测量过程都是无接触自动化的。用精密激光测距仪TC2002K距离测量,其测距精度与ME5000相当,对平均边长为50m的3 800条边,改正数小于0.1 mm的占95%。美国的超导超级对撞机,其直径达27 km,为保证椭圆轨道上的投影变形最小且位于一平面上,利用了一种双重正形投影。所作的各种精密测量,均考虑了重力和潮汐的影响。主网和加密网采用GPS测量,精度优于1×10-6 D。 露天煤矿的大型挖煤机开挖量的动态测量计算系统(德国)。大型挖煤机长140 m,高65 m,自重8 000 t,其挖斗轮的直径17.8 m,每天挖煤量可达10多万吨。为了实时动态地得到挖煤机的采煤量,在其上安置了3台GPS接收机,与参考站无线电实时数据传输和差分动态定位,挖煤机上两点间距离的精度可达±1.5 cm。根据3台接收机的坐标,按一定几何模型可计算出挖煤机挖斗轮的位置及采煤层截曲面,可计算出采煤量,经对比试验,其精度达7%~4%。这是GPS,GIS技术相结合在大型特种工程中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核电站冷却塔的施工测量系统。南非某一核电站的冷却塔高165 m,直径163 m。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每一高程面上塔壁中心线与设计的限差小于±50 mm,在塔高方向上每10 m的相邻精度优于10 mm。由于在建造过程中发现地基地质构造不良,出现不均匀沉陷,使塔身产生变形。为此,要根据精密测量资料拟合出实际的塔壁中心线作为修改设计的依据。采用测量机器人用极坐标法作3维测量,对每一施工层,沿塔外壁设置了1 600多个目标点,在夜间可完成全部测量工作。对大量的测量资料通过恰当的数据处理模型使精度提高了一至数倍,所达到的相邻精度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精密测量不仅是施工的质量保证,也为整治工程病害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也能对整治效果作出精确评价。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特长双线铁路隧道哥特哈德长达57 km,为该工程特地重新作了国家大地测量(LV95),采用GPS技术施测的控制网,平面精度达±7 mm,高程精度约±2 cm。以厘米级的精度确定出了整个地区的大地水准面。为加快进度和避开不良地质段,中间设了3个竖井,共4个贯通面,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为69~92 mm(较只设一个贯通面可缩短工期11年)。整个隧道的工程投资预计约15亿瑞士法朗,计划于2004年全线贯通。

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摘要:工程测量是指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对工程进行勘察、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工作,对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测量工作需要在工程设施建设前和工程施工中进行,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证。加强测量技术的管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能够为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工程测量;存在问题;对策;技术要点;控制措施 一、工程测量的定义 工程测量的目的在于通过勘测解决路桥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测量的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渐渐提高。在工程测量过程中主要分为:施工前复测及准备、施工中的控制测量、竣工测量等。其中,在工程的施工测量中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和技术资料完善,保证之后的施工测量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中的控制测量要求在外业选点时保证埋设牢固、通视良好,架设仪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二、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又叫做工程测绘,内容包括对于工程建设的资源开发中的信息收集。在对信息收集后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在能够缩短工期的情况下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为工程施工提供相应的数据和整体框架,保证施工的效果。为工程的投入使用打好坚实的基础。 1、工程测量为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图纸资料,对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基本情况进行确认,保证施工的进度。如果在工程的建设中缺少工程测量,就不能确定地形图和构造物结构图,工程设计就无从谈起。 2、在施工中,首先要对构造物进行实地放样,根据构造物用途、工程流程进行精度的确认。保证精度的准确性,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满足现代化高速施工的要求。 3 、受构造物中各建筑构件结构尺寸、施工程序和施工现场等因素影响,放样精度会有所差异。要确定构造物的放样精度,减少定位误差,就必须详细分析构造物是否直接从控制点进行放样,建筑中的某些元素对未知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在放样时要进行直接连接。 4 、从工程的开工到工程结束,工程测量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施工阶段,工程测量会将路桥构造物的各部结构通过测量的形式展示到实地,确保构造物在空间存在的准确位置,以及各构造物间的相互衔接。工程结束后的竣工测量是工程验收的关键程序,成果报告是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简介: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关键字: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前言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二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与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与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就是: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工程测量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应用科学与技术,它研究与服务范围贯穿在现代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规划与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理论体系到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进步,亦为工程测量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高、大、重、深、特的工程建设不断增多,这些都向工程测量提出了新的

针对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针对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5T15:24:22.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黄晓群 [导读]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建筑工程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汕头市潮南区国土资源测绘大队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建筑工程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措施 建筑工程测量是基础但又较为系统的活动,其在建筑工程当中有着贯穿,故此对建筑整体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而言,其自身的专业型及实践性较强,在岗人员不仅要在理论操作技术层面得到扎实的具备,也要能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测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加强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就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筑工程测量的概述 建筑工程测量,在测绘行业,常常把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贯穿与整个工程建设阶段,为各项施工作业、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与保障。传统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包含测图和放样两部分,大多数工作都是人力完成,而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涉及工程多方面的测定以及测量结果的分析,大多数工作都是由先进的设备来完成,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同时大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准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已经从传统测量技术向数字化测量技术转化,实现了建筑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测量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 2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2.1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工程测量的前期工作都是为后续施工提供帮助并做好准备,为其他施工作业以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建筑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环境、人文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水文地形等进行测量,以便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信息参考。 2.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起到指导作用 在建筑施工阶段,工程测量主要起到指导施工现场作业的科学合理性。对建筑施工阶段的工程测量,必须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探讨,按照实际需求对设计中的建筑物进行定线放样测量,这一工程测量的精度一定要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并做好测量记录,在整理归纳后,以此作为施工现场的主要依据。与此同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多个不同的施工测量控制网,以此作为参考,指导施工现场工作的正常开展。 2.3对建筑物的实时监督,保证建筑物的运营安全 实现建筑工程测量的实施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的经营阶段,主要是为了检测建筑物的状态,以保证建筑的正常运营,更对用户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建筑工程后续的管理工作中的工程测量也十分重要,其测量的结果可作为工程使用质量安全问题的依据资料,并将其异常状况呈现出来,以便及时分析、研究,找出解决的最佳方案,避免问题影响范围的扩大化,起到实时监督的作用。精准的测量数据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者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建筑物运营管理阶段的建筑物变形测量工作,重要性更加明显。 3建筑工程测量的现状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发展已经完成转型,实现了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3.1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认识不清,重视度明显不够 在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其的认识不清,往往认为工程测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更发挥不出什么优势,尤其在建筑工程的后期完成阶段,测量监督相关单位、部门不予以重视,过度关注建筑质量的检测与核查,而对测量结果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细节关注度不够,最多也就是测量一下建筑的整体是否符合建筑要求,而对工程测量的每个细节进行忽略不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效果。 3.2测量仪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精准度,甚至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个质量。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建筑行业往往为了节约成本,测量仪器要么在数量上满足不了实际使用的要求,要么在更新换代上跟不上前言科学技术,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另外,随着测量仪器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工作人员在能力上却出现了不足,出现了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完全驾驭测量仪器,从而影响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测量仪器的保养不仅在使用过程中跟不上,使用后的保养也严重缺失,使得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故障,不仅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还给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3.3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人员技能不强 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数据出现偏差都是因为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不合格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延误工期,给建筑企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测量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是高标准的。从目前建筑工程测量的技术人员来看,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落后于测量仪器,在思想认识上更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测量队伍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参差不齐,这也使得测量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效果不明显。 4建筑工程测量实际应用的有效措施 4.1提高认识水平,加大推广力度,完善监督体系 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要加大工程测量技术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不断的熏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方法,按照测量规范的要求,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另外,还要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各相关部门对测量工作的重视度,不仅要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测量细节也要严格监督,避免一些违规操作的出现,从细节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软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发展

软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发展 摘要:采用软测量技术,可利用工业标准计算机平台将不同仪表混合连接,使用集成化、标准化虚拟仪器仪表软件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优化,使之以最优的性价比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要求。软测量技术的应用将会极大限度地降低工业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的成本,提高系统控制性能指标,为工业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 关键词:软测量虚拟仪器数学模型检测与控制系统 1、引言 当今工业界对过程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控制指标能保持平稳或快速跟踪,而且常常希望控制指标能够以一定方式显示出来。然而对许多工业过程来说,一些重要的输出变量目前还很难通过传感器得到,如精馏塔的产品浓度。 软测量技术的理论根源是基于软仪表的推断控制。推断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采集过程中比较容易测量的辅助变量,通过构造推断估计器来估计并克服扰动和测量噪声对主导变量的影响。软测量技术体现了估计器的特点。估计器的设计是根据某种最优准则,选择一种即与主导变量有密切联系又容易测量的辅助变量,通过构造某种数学关系,实现对主导变量的在线估计。软测量技术除了能“测量”主导变量,还可以对一些反映过程特性的工艺参数如精馏塔的塔板效率和反应器的催化剂活性等做出估计。所以它已成为自动监测和过程优化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在软测量方面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Thomas J.McAvoy更是将Soft Sensor列为几大研究之首,因为软测量方法涉及到自动控制的许多重要领域,如:过程建模、系统辨识、数据处理等等。总的说来,软测量方法的研究经历了从线性到非线性,从静态到动态,从无校正功能到有校正功能的发展过程。 2、控制方法概述 2. 1. 软测量技术的应用条件 软测量技术主要由4个相关要素组成:(1) 中间辅助变量的选择;(2) 数据处理;(3) 软测量模型的建立;(4) 软测量模型的在线校正。其中(3) 是软测量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1.1. 中间辅助变量的选择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姓名:赵新 班级:机械5-1班 学号: 10号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概述 测试是测量与试验的简称。 测量内涵: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做数值测定工作。 试验内涵:是指在真实情况下或模拟情况下对被研究对象的特性、参数、功能、可靠性、维修性、适应性、保障性、反应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度量的研究过程。 试验与测量技术是紧密相连,试验离不开测量。在各类试验中,通过测量取得定性定量数值,以确定试验结果。而测量是随着产品试验的阶段而划分的,不同阶段的试验内容或需求则有相对应的测量设备和系统,用以完成试验数值、状态、特性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产品测试是通过试验和测量过程,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特性等做数值测定工作,是取得对试验对象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径。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信息。因此,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但是人们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总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把需要的部分取得来,以达到观测事物某一本值问题的目的。所需了解的那部分信息以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出来,提供人们观测和分析,这种对信息的表达形式称之为“信号”,所以信号是某一特定信息的载体。 信息、信号、测试与测试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获取信息是测试的目的,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设备得到被测参数信息的技术手段。 同时,在军事装备及产品全寿命周期内要进行试验测试性设计与评价,并通过研制相应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测试系统(含软、硬件)确保军事装备和产品达到规定动作的要求,以提高军事装备和产品的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减少对维修人力和其它资源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并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全寿命过程又称为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论证开始到淘汰退役为止的全过程。产品全寿命过程的划分,各国有不同的划分。美国把全寿命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初步设计、批准、全面研制、生产、使用淘汰(退役)。我国将全寿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论证、研制、生产、使用、退役。 这五个阶段都必须采用试验、测量技术,并用试验手段,通过测量设备和测量系统确保研制出高性能、高可靠的产品。因此,测试技术是具有全局性的关键技术。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测试技术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美军武器装备在试验与评定管理中,对试验与评定的类型分为:研制试验与评定、使用试验与评定、多军种试验与评定、联合试验与评定、实弹试验、核防护和生存性试验等类。 但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是研制性试验与评定、使用试验与评定两种。试验与评定是系统研制期间揭示关键性参数问题的一系列技术,这些问题涉及技术问题(研制试验);效能、实用性和生存性问题(使用试验);对多个军种产生影响问题(多军种联合试验);生存性和杀伤率(实弹试验)等。但核心是研制性试验与评定及使用性试验与评定,主要解决军工产品在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使用的效能、适应性和生存性问题。 研制试验与评定是为验证工程设计和研制过程是否完备而进行的试验与评定,通过研制试验与

关于建筑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

关于建筑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17-11-23T15:36:54.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陆晓华 [导读] 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对工程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其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安全度受工程测量数据准确性的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就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上海 200030 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对工程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其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安全度受工程测量数据准确性的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就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字:工程测量;问题;措施 引言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建筑工程测量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是工程建设成功的根本和出发点,同时还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工程测量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阶段,因此,良好的建筑工程测量对于保障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建筑工程测量的特点 1.1技术准确性要求高 鉴于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重要性,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必须要严格把控,只有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才能有效增加结构自身存在的受力性,以确保结构的牢靠。除此之外,施工单位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效果,还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建设,对于幕墙和钢结构这类项目,在建设时应对数据的精确性进行严格规定,在测量时候务必做到严谨细致。例如,目前我公司所进行的上海闸北区338街坊北上海物流3-1地块商业和办公用房项目,其地基施工中所用的桩基础为混凝土灌注桩,这就要求在成桩前要调查清楚场地及周围管线的分布情况,成桩时应密切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进行监测。施工前要进行试成桩,以确定成桩技术参数。成桩时要认真复核桩的定位,保证桩的偏位满足要求。 1.2工程测量的活动难度较大 工程测量活动的难度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工程测量本身包含的工程测量项目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测量项目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容易使后期的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导致后期的施工活动无法正常展开。而且,目前的很多工程项目大多建筑造型比较繁琐,测量难度就会相应增加。例如,本工程项目所设计的建筑物,其建筑造型上就包含四栋倒圆锥形的办公楼,这样的造型设计为工程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测量工作的影响较大,遇到气候状况较差的时候,不利于整体测量活动的实施,会对精确性造成干扰,导致后续的活动没有办法顺利进行。 2建筑工程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测量质量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要求相关的测绘监理部门对施工单位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督,同时还需要质监部门进行全面的监督,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效果。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还不够完善,相关管理部门对该项工作监督不到位,多数监理部门只是在施工的竣工阶段对建筑工程进行相应的检测,而且检测工作也只是对施工质量进行大体的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而对于细节上的检测往往会忽略,因此工程质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2测量仪器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测量仪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具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现阶段,我国很多建设单位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往往会在测量仪器上减少投入,导致测量仪器的数量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或者测量仪器相对比较陈旧,在更新换代方面与前沿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大差距。这些情况都会对建筑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测量仪器还存在严重的保养缺失问题,很多测绘人员在仪器用完之后随意放置。由于仪器的使用中以及使用后都缺乏一定的保养,使得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故障,不仅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还给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2.3专业测量人员较为欠缺 因为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单位对建筑工程测量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造成施工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测量队伍,测量人员不固定,而且还有很多测量人员对测量仪器的使用不了解,对测量方法不熟悉,在进行测量工作时无法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规范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期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测量效率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在本次施工中沉降点的观测,要求对建筑物角点、中间及沿外墙每隔6~12m左右(有沉降缝时在缝外墙两侧)布置观测点,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如果测量人员对测量方法不了解,就很难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沉降点的埋设,后期将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测量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提高认识水平,加大推广力度,完善监督体系 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要加大工程测量技术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不断的熏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方法,按照测量规范的要求,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度。除此之外,还要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各相关部门对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时不仅要做好工程验收阶段施工质量的检测,还要做好相关测量细节工作的监督,杜绝一切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从细节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3.2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工程测量设备和技术 设备与技术都是测量所需的硬件,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与有效的设备,那么就无法有效落实高精度建筑测量的要求。一些企业使用精度不良的陈旧设备,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这只会大大降低施工的质量。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大测量仪器方面的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有效的工程测量技术和设备。同时,要加强设备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对设备正确的存放并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最大化的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