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善的中心绿地应是面向所有居民的、便于居民认知和使用的,能够为广大居民提供充满活力的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是居民室外休闲娱乐和公共交往的主要场所,对整个居住区乃至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是评价居住区的空间质量和环境品质的重要标准。提高中心绿地空间的开放程度,可以更好地吸引人们走出家门,到户外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以促进社区交往并增强社区凝聚力,使居住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春.转型期城市开放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2] 伊恩 本特利,等.建筑环境共鸣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出版社,2003

[3] 罗洋.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2005.

[4] 周俭.城市住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 2008-01-10

[作者简介] 朱瑞冉(1982-),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从

事建筑学专业。

(编辑 李卉玉)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叶燕春1, 冷 红2

(1 北京城市开发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00;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 论文提出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包括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选址定位、提供适当的气候防护、创造四季皆宜的景观、设置人性化的环境小品等,旨在通过这些设计对策提升北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质量,增强住区冬季的活力。

关键词! 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8)03-0036-02

RESIDENTIAL OUTDOOR SPACE ENVIRONMENT DES IGN MEASURES IN

NORTHERN C ITIES

YE Yan-chun1, LENG Hong2

(1.Beijing Urban Developmen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00,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150090,China)

Abstract:In northern China,the area in cold climate is very broad.Winter climatic condi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oth in people?s life and 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of this area. Relative design measures are provided which include paying attention to site selection of outdoor public space, supplying suitable climate protected methods,creating natural and humanized landscape of all seasons and constructing humanized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These measures aim to improve outdoor spac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o strengthen vitality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winter.

Key words:northern city;residential area;outdoor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design measures

与地处温暖气候地区的居民相比,北方地区城市居民由于冬季较长,气温较低且伴随冷风及降雪,因而更加渴望拥有舒适的户外生活而达到与天空、阳光、花草和树木等自然要素亲近的目的,室内公共空间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既与自然环境接近,同时又是城市居民从事休闲、娱乐、交往等活动的载体和展现多彩生活的#舞台?,并且是集中体现城市住区风貌特色的重要节点,因此提高其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中国北方气候寒冷地区国土面积广阔,冬季气候条件对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尤其是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对策进行初步探索。

1 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选址定位

日照对于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地区的人类生存、生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阳光具有强烈的热效能,可以带给人温暖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对于户外空间环境意义更加重大。在北方城市住区,设在建筑阴影区之外、保持充足日照条件的户外公共空间能够鼓励人们更多地从事户外公共活动。因此,在北方城市,冬季能最大限度地获取阳光是住区户外

36低 温 建 筑 技 术2008年第3期(总第123期)

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在避风条件下坐着,人的舒适温度底限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是11%,而在阴影下则是20%,这意味着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的广场可以延长人在户外活动的季节。此外,选址还应避免在有可能频繁产生近地高风速的高层建筑下面,这一点十分重要。高层建筑物的底层往往会形成危险的风环境,不但影响到热舒适度,甚至会对人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这种户外公共空间只能成为无法驻留的过渡空间,不能提供休憩、观赏等其他方面的功能。

住区建筑群体之间作为绿化以及其它公共活动的空间环境需要有良好的日照条件,以增加户外环境的热舒适性,提高寒地居民冬季对于户外场所的利用率。因此,需要对日照条件和建筑群体布局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比如,通过调整住宅建筑的方位,缩小室外冬季终日阴影区的面积,可使户外庭院内主要休闲活动区获得更多的日照。

以研究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而著称的拉尔夫 厄斯金提出#风屏蔽?设计对策,即在居住区场地北部建造环绕的长板式多层建筑,可以为其院落内部的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儿童游戏场地抵御寒风提供有效的屏蔽,这一对策可以改善冬季户外生活环境,提高户外活动的舒适程度。

2 提供适当的气候防护

传统的住区户外生活虽然充满活力和吸引力,但在零下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的低温下,任何人都无法长时间在户外停驻,而且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室内公共空间如商场、影院、超市等却往往无法满足人们对蓝天、阳光、水、花草和树木等自然要素的向往,而且由于室内空气质量差、商品摆放拥挤、缺少绿化和休息设施,对市民缺乏吸引力。

因此,在北方城市,除了住区室内公共中心以外,还应注重通过规划设计手段创造半室内化空间,既有效地实现气候防护,增加环境的舒适程度,又通过自然要素的引入满足人与自然接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增加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对市民的吸引力,提升冬季住区活力。

北方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应充分关注冬季市民的需求。冬季气候寒冷,并且时常有风雪,因而不受季节影响的住区户外空间环境是很受市民欢迎的。半室内化住区公共空间就是针对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作出的选择,能够在提供气候防护的同时提供一定的景观效果和视觉享受,增加北方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在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在北方城市较长的冬季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在北欧和北美国家的一些社区中应用较多的上方覆盖玻璃顶的半室内化街道,兼有室内、室外的双重特点,能够为市民提供全年的气候防护,增加环境的舒适程度,又可以通过室外景观元素的引入满足人与自然接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生活在高纬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所乐于接受。

瑞典埃斯洛夫(Esl v)由彼得 布罗伯格设计的住宅区规划中,采用玻璃覆盖的街道将住宅连接起来,作为住宅私有空间的延伸。封闭的公共街道成为起到气候防护作用的社区#起居室?,为周边的居民服务,并且与社区公共机构包括日间看护中心、幼儿园、学校、娱乐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接,建立了冬季丰富的户外街道生活。3 创造四季皆宜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充分考虑北方住区特定的地域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减少住区户外空间冬季和夏季在利用率方面的差异,即不仅考虑在温暖季节的状态,更要考虑在寒冷季节或冷暖交替季节情况下的状态,运用多种设计手段,提高北方地区住区户外空间对于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住区冬季的活力。

首先,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户外空间利用率不高。因此,在户外空间规划设计和环境塑造上符合季节变化,强化季节差异,使得一年四季中可分别展示不同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改变以往北方住区户外空间冬季萧条的景象。

另一方面,在塑造户外空间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结合住区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户外空间绿化设计以夏季遮荫通风,冬季向阳避风为主,因而,在户外空间迎向冬季主导风向一侧可设计常青树作为防风屏障,而在阳光区则可用落叶乔灌木达到冬季不阻挡阳光、夏季也可以遮荫的效果,改善空间热环境质量。

其次,北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规划设计应着意于人文景观的塑造。在0%以下的寒冷冬季里仅仅试图通过创造理想的微气候条件并不足以吸引人在户外驻留。因此,北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还需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除了能够表达历史文化内涵的标志、小品及构筑物等要素外,重要的是丰富的活动支持等,如观赏、休憩、娱乐、交往、购物等,这些活动可以促进人与人的活动交往,满足#人看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增加住区户外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

4 布置人性化的户外环境小品

北方城市住区应针对地域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各种户外环境小品。木、塑料和特殊的复合材料能够比金属、混凝土和石材更能为人们在一年较长的时段中提供舒适的感觉,因此应大力加以提倡,如可以将室外座椅以及儿童游戏设施等设计成木制或仿木制。此外,在寒地城市住区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场地内,还可设计冬季避风并且加温的休息亭,减轻寒冷带给人体的不适,对于延长冬季户外活动时间十分有效;其他对策,如采用色彩较为鲜艳的室外环境小品以改变冬季住区户外场地单调灰暗的景观,丰富人的视觉感受对寒地外环境质量的提高均有较大的帮助。[1]

5 结语

综上所述,北方城市户外空间环境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充分贯彻适应气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对城市居民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融入到人性化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在不同季节的感受,通过适当的设计对策提升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质量,增强住区包括冬季在内的四季活力。

参考文献

[1] 冷红,郭恩章,袁青.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

2003,(5):49-54.

[收稿日期] 2008-01-25

[作者简介] 叶燕春(1974-),女,安徽巢湖人,工程师,从事建

筑设计工作。

(编辑 李卉玉)

37

叶燕春等: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环境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 一,填空题(20%) 二,选择题(20%) 三,名词解释(4小题/5分,20%) 四,简答题(4小题/10分) 一章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一,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是许多科学的交汇,是交叉性、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人的生活整合的系统学科,集成性和跨学科是其本质特征。因此,它是一门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学科(名词解释) 二,设计主旨 设计主旨是以人这个主体为核心,创造一个能够符合人们生活的,具有一定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带给人以愉悦的心理感受和激发健康灵性,既满足精神需求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沟通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欢愉的情感,建立起一个美好的人类生存家园。 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解决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以目的机能和效用价值为前提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是以实现人类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心理全面的认识和尊重,创造一个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三,设计内容 1,城市规划要素 2,建筑设计要素 3,室内设计要素 4,景观设计要素 5,公共艺术设计 四,环境艺术总体来说是由物质形态要素、意识形态要素、以及技术形态要素、艺术形态要素构成。(填空) 感知是人和环境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人对环境认识的结合点就是知觉。知觉主要是视觉、听觉,其次是嗅觉、触觉、热觉,接受外界信息中大部分是由视觉获得。 五,空间设计的形成 空间设计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体现在空间物理性实体限制,通过限制才能从无限中构成有限,使无形化为有形。 六,界面设计 界面概念:即围合成室内空间的地面、侧面和顶面。人们使用和感受室内空间,但通常直接看到甚至触摸到的则为界面实体。 界面设计的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 2,保护主体结构 3,装饰及美观要求 4,经济性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标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属B类课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掌握空间快速方案表现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商品展示的含义和特征,学习专卖店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2、通过对典型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的功能分区、基本设施、人体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熟悉娱乐建设项目设计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细部做法。 3、通过对餐厅设计的概念、分类、细部空间的规划、家具、照明和色彩、以及餐厅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餐厅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 4、通过对酒店设计装修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酒店各种基本设施,交通

流线、空间规划方法。熟悉酒店室内装修工艺、材料及细部做法,掌握酒店室内装修概念设计到方案设计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公共空间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解决公共空间范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程序。 2、通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室内设计的图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表达、设计表现及对于设计原理熟练运用的能力。 3、通过公共空间课程项目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沟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品德; (2)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4)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新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9902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999年 第31卷 第2期 Vol.31 No.2 1999 新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董玉香 王富臣 摘 要 在对我国城镇批发市场建筑的兴起、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认为这一新型商业设施必将在我国得到发展,在建设中解决好区位、总体布局、平面设计等问题方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批发市场;可持续发展;总体布局 中图分类号 TP 247.2 Design of external surrounding the new-style commercial buidings Dong Yuxiang Wang Fuchen (Dept.of Civil Arch.Eng.,Northwest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710072)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rising city wholesale market in our country,we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solving problem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larg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In building, the problems of position、general layout and site plan was solved well bringing about the good econom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 terminal marke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eneral layout 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与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它正不断演化为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出现新型商业购物场所——城市批发市场建筑.其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城市商业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形成商业环境新格局. 新型商业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目前国内各地大规模兴建批发市场,市场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的发达,然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市场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批发市场在城市中区位不合理,大规模的市场建设处在初级阶段,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没有进行专门的规划与设计,环境品质较低,并对周围的城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有些规划设计的市场入口广场空间设计不合理,形成人流、货流、车流相互交叉干扰等等.如何引导新型商业建筑向正确file:///E|/qk/xajzkjdx/xajz99/xajz9902/990222.htm(第 1/5 页)2010-3-23 10:41:25

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高层住区外环境设计特点 【摘要】:高层住区外部空间是指高层住区中除了主体建筑以外的一切开敞空间及有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实体。它是室内空间的有机延续,是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不仅能提供活动空间,还能为室内提供景观,使室内室外联系更加紧密。由于人类在城市中大半以上时间都在住区内度过,因此,良好的住区空间会对居民的生理、心理、行为等产生有益的影响。此文章立足于兰州的高层住区,对其外部空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为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层住区环境设计人性化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社会更加明显,公共空间日益减少。人们对于功能主义、新城区和分散发展的城市郊区的批评,都主要是针对公共空间受到忽视和破坏,以致最终消失这一状况的。而人居住在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对其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性化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被人们需要。 住区和居住环境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居住环境,但是如果当我们将所有的居住环境都视为人的居住场所时,就会发现人的聚居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特征,同时这些特征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聚居生活。伴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全面展开,为了解决住房难的问题,住房开始向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结束了在中国沿袭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人们开始可以自由的选择购买自己的住房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环境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1.概述 1.1住区建筑外部空间及环境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

封闭型室内空间视觉环境设计探讨

此来认识其所处的环境。因此知觉主要是要求保持与环境的接触,并调节人的行为使之适应环境。因此,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应能使人容易地感知视觉信息。如果输入的视觉信息不明确,会使人对认识环境的重要因素的确切状况无法掌握,从而变得不安宁和不舒适,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这说明活动或作业要求并不是视觉环境设计的唯一条件,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条件。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应能为人提供充分的视觉信息。对于有窗的非封闭室内空间,室外的阳光和自然景观对于室内视觉环境在定向、定时、接触自然和空间引导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下意识的,在正常的室内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在封闭空间内,由于无窗而切断了室内外的视觉联系,导致视觉信息不足,从而会给人带来消极影响,在设计中对这些因素的处理尤其显得重要。3、封闭对定向和空间引导的影响及处理定向感,即人对其所处的地理或空间位置和状态的感觉,是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之一,任何人都不可能自愿地停止其定向感。人在获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定向信息时,除了由半月管和耳石器官来获得平衡信息,由"动觉接受器"来获得人体各部分运动信息外,还要利用视觉和皮肤感觉的信息,如水平、垂直参考线面和脚底各部分的压力感等。人们依靠这些感觉来定向。如果缺乏一两种,在某些程度上仍能补偿。然而不正确的视觉信息却会导致歪曲定

向。视觉信息在人们获得定向感时与其它感觉相互作用,并与经验相互作用产生某种程度的预测。在室内失去定向感,往往会使人知觉发生困难。当各种定向信息与人的预测相矛盾时会产生感觉系统的模糊和混乱,并会使人感觉不适。在封闭的空间内,由于丧失了室外地平线这一重要视觉定向线索,因此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各表面间的视觉上的重力线索关系。各大面积的表面应尽可能积级地提供正确的水平和垂直面的参考线索。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微坡等模糊定向界面。对必要的坡道等,则应由建筑构件予以界定作出标志。对墙面上出现的倾斜面,应使其脱离主要面或有界域标志,使其不致影响到主要面,以维持主导面的重力线索不被歪曲。人在空间的方位定向亦十分重要。对在自然光照射下的世界人类有着丰富的经验,并藉此来确定其在空间的位置和方位。人在室内时往往依赖于室内光线的方向和强弱的变化、室外景物的变化来作为在建筑物内确定方位的参照系统。人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明确方位和通路,除了依靠记忆外,还需要许多其它的视觉信息,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信息构成一参照系统,以此来明确空间的方位和安全通路,并满足安全感的要求。封闭的室内空间则切断了室内外的视觉联系,使在室内定向时失去了室外的参照系统。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为了弥补这种损失,帮助建立在室内定向的参照系统,应注意充分提供能帮助人们确定空间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读书笔记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 ——读书笔记 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 事实上,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以往较多的注重解决建筑的内系统(内部空间),现已被同等重视内系统与外系统(外部空间)所代替,即环境系统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篇序列设计方法论 序列系统有如下意义:序列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构架,可以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设计内容;它能提供后一个脉络,通过识别建筑物的各元素,然后再使其组合起来;有利于把复杂的设计问题简单化。 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编序的过程。 有元素,性质,准则组成的序列可分成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统,外壳等五种序列系统。五个系统在设计时同时使用。 一机能 机能系列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建筑物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在图纸上将变成面积分配,空间及材料的运用,表面及出入口的安排,以及编入关系序列。活动不单是在建筑内部,还有杂建筑物附近及四周的活动。从内外活动中确定其重要活动和次要活动。 机能准则包含各种相同性质聚集而成的活动集群以及因为行动顺序而产生的有序活动。把活动分群分区,从而可能出现在垂直剖面和水平面上。 二空间 设计建筑时,空间编序前,建筑师必须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并应恰好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来研究空间的实际尺寸。这些空间必须容纳除人以外的附加面积。空间的高度既是对平面面积比例的反映,也应反映出人类心理层次的舒适程度。 空间形状取决于活动模式,得出一个可能是不规则的理想空间形状,再由其它序列系统修正它。 尺度是空间最重要的性质,包括一般尺度,纪念性尺度,震撼性尺度等。 建筑入口是体现建筑序列的关键部位。(后面将专门谈到入口设计) 三几何学 几何学研究几何序列与建筑物表面,边缘,高度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几何序列的目标是使建筑物各元素之间尽可能达到有机的几何关联。 空间一几何关系组成的系统是线和点。 空间可以沿一条线或沿线的两侧安排,也可以沿着几条线安排。空间与线型之间的相对距离形成的体系,可以用来作为空间与线型发生序列关系的基础。 点可以是一个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区域。 几何组合可以造成强烈的次序感,在所有的建筑元素之间形成高度的几何关联性。因活动分析所形成的空间性质要与几何序列空间的排序完全一致。 空间的一般形态有立方体,圆拱,半拱,圆柱体,半圆柱体,拱廊,金字塔形和晶体。这些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发表时间:2017-12-28T17:14:16.69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2期作者:刘素[导读] 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同时分析了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如此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34-02 1.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1.1 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有的关于地面环境和关于美化的设计是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而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环境设计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等等好多的学科。因为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设计。如今环境设计和社会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而形成了环境社会学,因为这门科目的有趣性,使更多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加入其中,研究的领域变得更加宽泛,而世界各国也开始高度的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1.2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才可以得以实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分为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它既是技术也是一种生态需求,并且展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人们提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往往会想到它的功能、美学和生态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对象指向具有社会性的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人,而这些人必须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的人。想要对环境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对人进行研究,而研究人就必须能够对社会性进行研究,这样就会使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趋向更加稳定的方向。其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对于公共空间来说,这种公共性不仅仅指的是物质空间上,而且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意义的环境——人——社会这样的一种关系。在公共空间中人与人进行自由交流和言论中所涉及到的公共性问题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而公共空间的承担价值体系可以延伸到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 如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得到满足,使人们之间能够更好的相处,使人与社会和谐相互,使社会秩序能够获得更好的维护和改善。所以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够带给社会更多的意义。 2.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2.1 社会意识形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受到上层建筑的重大影响,在古代因为受到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意识的支配便形成了古代城市,古代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充斥着皇权专制意识。比如说隋唐的“里坊制”,就体现了宫殿不与居民相参的方式。而我国近代被帝国主义侵占过的青岛、上海等地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氛,展现出了资本主义特征。 2.2 公共空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了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环境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站在公共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拥有着单一的公共空间形式,都是以大房子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氏族成员的房子,展现出了带有血缘的社会关系。宋朝的瓦子,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有了大量的商业中心,比如说夫子庙、城隍庙等等。公共空间开始向集会方向发展。工业革命带给社会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公共空间有了更加充分的细化,公共空间能够为大众呈现更多的作用和价值,而公众也越来越喜欢公共空间的形成,如此展现出了很强的社会性。 3.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3.1 市民的教育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种高深的艺术,艺术能够表现一种社会生活,能够使作者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一定会教育和教化公众,会对公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公共空间中人和人是能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而环境与人也是可以产生影响的,所以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使人的素质和社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体现社会价值的所在,那么它的设计必定是卓越的,因此会严重的影响到公众的审美价值。所以说在审美经济的时代,审美教育能够展现出市民的综合素质,一定要引导大众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要引导和提高市民的审美水平,能够带给公众更好的主流审美观念。 3.2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好的形象,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城市建设的外在部分得到了足够的发展,那么就会向着精神方面进行发展。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人们在交流中提生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环境设计的具体要素和市民的交流促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程度的建设。比如说要用雕塑来体现城市的精神,这便带给市民足够城市归属感,能够加强市民的文明建设,能够使城市与社会一起向前发展。 3.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说,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上,能够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产生一种新的认识,能够改变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看法,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使带给人们一种责任意识,使人们体会到只有改变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才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繁荣,最终带给社会更多的和谐,使社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文章编号:1673-1387(2007)01-0046-04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郭 彬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社 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提出了基于社会价值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思想。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关怀;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 U -024 文献标识码:A 一、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众多领域之一,就环境艺术设计概念来讲,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与地面环境和与美化有关的设计领域;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严格意义上讲,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设计。但不管广义还是狭义的环境设计,都是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对环境进行的一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美化活动,属于新兴的既边缘又综合的学科,就学科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来讲,环境艺术设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主要有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人类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1]。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加深了对环境设计的理解,针对城市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文化和社会危机,基于社会学角度对环境设计的研究呼之欲出。这表明,作为一个学科,环境设计的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出现了如环境社会学等一些新的学科。环境社会学由起初的人口学者、农村社会学者、城市社会学者、发展社会学者等组成,围绕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后来,也吸引了 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的加入,研究领域逐渐扩 大到住房与建筑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社会影响评估等的研究领域。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始对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2]。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实现的,要遵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既是艺术的范畴,又要满足生态的需求,还要体现其社会价值。以往人们在评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标准时,过多地强调它的功能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的社会价值。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为具有社会性的人而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而人必须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样,以社会性的人为中介,无形中搭建起了一个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自然实体与社会这个以文化方式存在的系统之间的桥梁。所以,在环境———人———社会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要想研究环境必须研究人,而要研究人必须涉及到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这样,以人为中心而产生的社会种种问题应该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必须涉及到的内容。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公 收稿日期:2006209207 作者简介:郭 彬(1979-),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 2007年1月第9卷第1期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Jan.2007 V ol.9,N o.1

导视系统设计的空间环境识别

导视系统设计的空间环境识别 导视设计作为引导和区分空间关系的传播媒介,除了以上阐述的信息、图形、色彩等要素外,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在环境中的识别能力,也是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环境是个大的概念,广义上可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但无论如何,导视设施在环境中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 从人体工程学分析,人对信息的接受大约 86%都是通过视觉,导视设施的安置要充分考虑人的视觉感受,即上文所谈到的字体、图形及色彩的醒目和清晰,还要适合人体自身条件,所以高度位置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物内部,以视距在 5m以内为例,一般信息和识别用的字体高度应至少是 25mm;方向性标识的字体高度应至少是 37mm。在视距较短的建筑中,字体的高度应按比例降低。对于视弱者、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其标准要作调整,大约每 25mm 的字体高度视距为 7.5m,100mm 高度的字体在 30m 外可视。导视设施的底色和文字的颜色对比要强烈,导向牌的高度一般为 1000-1500mm 。 导视设计应考虑到在空间环境中的色彩对比。比如在外部环境下的导视设计中,应该注意到临近道路两旁的村落和树木形成的环境因素,由于周围环境以绿色为主,所以这种环境就不适合绿色指示符号的使用。为了避免绿色指示符号和路旁树木的颜色太过于接近使重要信息被错过,而需要采用其他色彩,例如运用蓝色来与所处的空间环境相区分。在高速公路的环境上,由于高速公路是高架结构,其远离村庄并很少有树木在路旁,所以在设计中可以优先采用绿色。而在一些色彩丰富的内环境下,色彩单一或者素雅清淡的颜色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在导视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其色彩、字体、图形的高效合理的识别目的,这样才能在环境中得到根本发挥。 在导视设计的空间环境识别中,信息受众即导视设计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导视设计属于设计艺术学范畴,那么它就离不开设计的本质,设计是有规划的创造性活动,导视设计过程也是有规划、有目的性的,它以为人们生活环境创造便捷为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人们的需求服务的,那么它的信息受众是整个视觉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上文我们对导视概念进行了界定和特性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了研究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受众的有效识别,从而使信息受众被指引、被示意、被警示等,在这些信息传递过程中,受众是被引导的接受信息传达者所要传递的信息,所以信息传达者想要更清晰、快捷的传达所要传达的信息时,信息受众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信息受众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国别、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健全人群和有生理缺陷人群的不同,这些都是在导视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现实问题,所以在导视标识标准化的体系下,在体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同时要更全面的了解信息受众的具体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信息受众,才能实现精准传达的设计目的。

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

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3:34.05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下作者:孙综豪 [导读] 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功能的具体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公共空间的设计,整个城市的布局合理性会更加突出。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城市的良性发展,需要做综合的设计,这样,城市功能的发挥会更的完美。本文主要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途径和导向做具体的分析,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关键词: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功能的具体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公共空间的设计,整个城市的布局合理性会更加突出。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城市的良性发展,需要做综合的设计,这样,城市功能的发挥会更的完美。本文主要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途径和导向做具体的分析,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创新途径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一、“用户体验”的人文精神 就当前的实践总结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创新途径之一是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体现。就此途径的具体利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是强化景观体验。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们对特定环境的体验追求,所以以景观体验为依据做环境设计的创新性表现十分突出。就具体的园林设计来看,其反映的是园主对景观的观赏性需求。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环境设计中,需要以景观体验为主,考虑参与艺术、交互艺术以及数字艺术等,这样,景观体验感会更强,环境设计的人文精神突显更加突出。 第二是强化社交体验。从具体作用来看,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空间,因此在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重视空间在社交方面的作用。简单来将,就公园这类的公共空间而言,人是景观的一部分,在具体的活动中,人们能够对他人的活动行为进行观看,也能够参与到其他人的活动中,这就体现了一种社交性,因此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对空间环境的体验感进行强化,这样,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意义。 第三是事件体验。目前的社会,体验式消费在持续升温,所以大众对于空间赋予个人的特殊体验关注度在普遍性增强,如果将社交体验视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常态,那么空间内的体验活动,比如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等会成为空间内能够被定期激活的事件,将事件体验和空间体验进行结合,空间和活力以及魅力会得到长期的保持。从事件体验的角度出发做环境设计的考虑,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必要性设备做设计考虑,比如公园内的体育锻炼设备,文娱活动场所等,这些会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考虑的重点。第四是定制体验。所谓的定制体验,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空间的规划设计者对人的生理、心理特殊需求做考虑,从而设计出具有个性化需要的场所环境,这样可以满足更多人的个性需要。 二、“城市自然”的生态意识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第二个重要的创新途径是以“城市自然”为目标,做生态意识体现。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当前社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态环境有强烈的渴望,所以在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强调生态意识,构建城市自然十分重要。以下是城市自然设计的重要内容。第一是做好弹性景观设计,以应对气候问题和生态危机。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以低碳理念、可持续理念以及弹性理念为基础做环境的规划和设计,这样,空间内的景观可以更好应对上述环境问题,其在具体作用的发挥方面会更加显著。 第二是做好应对资源短缺现状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从目前的社会资源需要分析来看,水资源、森林资源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所以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具体的回应:其一是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这样,其可以将空间降水做收集处理和利用,这样,空间环境不仅通过设计做了改善,其利用价值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二是做都市森林重建。主要指的是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合理规划用地,树木增植为主要的内容,这样,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场所。 第三是做好应对能源危机的节能再生环境设计。从目前的具体数据统计来看,城市能源的消耗占据能源总消耗量的75%,这对于能源利用控制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做好空间系统的具体分工和明确,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再生资源做积极的利用。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要体现生态意识,所以各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和生态挂钩,这样,公共空间的设计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城市自然”的内涵。 三、“学科技术”的景观技术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第三个创新途径是以“学科技术”为交叉的景观技术创新。此途径的具体利用为景观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帮助,以下是具体的分析。第一是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和最新的园艺技术做结合。从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带等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和设计的重点,因为其能够为城市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空间增加而服务。再者,利用屋顶花园以及垂直绿化带可以将城市的自然元素构造得更为多样,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利用最新的园艺技术和环境设计做融合,这样,环境设计的创新性加强,现实了利用的实效性。 第二是与公共艺术实践进行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所以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需要为群众交流和活动考虑。而群众的具体交流和活动又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公共健康等内容,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将环境设计和公共的艺术实践进行结合,这样,空间的作用价值发挥更会更加显著,艺术实践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中也能得到突显。 第三是强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数字技术体现着一种时尚感,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将环境设计和数字技术进行结合,整个空间环境的设计会更具现代化的气息,这样,城市空间的现代化十足,时尚的意味明显,其在具体作用发挥方面会更加显著。

浅析环境空间的视觉设计

浅析环境空间的视觉设计 浅析环境空间的视觉设计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 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 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 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 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 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即使是作为商业服务的艺术,视觉传达所涉及的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 业形象设计等方面,却很少涉及到建筑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环境艺 术设计中,这些主要以强调空间功能和空间形式意义为主。因此,将 环境和视觉纳入一个整体进行讨论的并不多见。 环境视觉设计系统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指用来标明方向、区域的图形称号;二是指符号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上述内容揭 示了环境视觉设计的作用和形式,下面将浅析其作用与形式的具体表现。 显然环境视觉要担负起指示方向和区域的作用,这说明环境视觉 的主要概念和内容中有很大的导向意义。环境空间导向按照性质分 为公共导向和商业导向两类。公共导向是指一些公共场所的导向设施,比如邮局、公园、机场、火车站、地铁、马路等区域的导向标志。商业导向则被用在一些企业和商业环境中,用来达到企业赢利的目的.。具体到环境视觉的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讲究自身的形式,注重材料的使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 环境视觉设计,作为一项美化环境的艺术设计,形式美是其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和手段。环境视觉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美化人居 环境,营造优质空间。艺术设计是以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为前提的,形式美为环境视觉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表现形式,以此为依托则更容易 达到和实现美化的目的。形式美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① 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 共享性与领域性相兼容的原则; ③ 非均质性与公平性相兼顾的原则; ④ 休闲性与生态性的原则; ⑤ 功能性与经济性想统一的原则。 物质空间环境(硬环境)的作用: ① 造景 ② 组织空间 ③围合空间 ④ 遮阳降温 ⑤ 防风防沙 ⑥ 隔音降噪 水体——居住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自然要素,也是生态系统多样平衡的必要条件。 居住建筑布局的基本方式: ① 行列式 ② 周边式 ③ 点群式 ④ 院落式 ⑤ 混合式 经济指标: ⑴绿地率——居住区用地栽植乔、灌木以及花卉等植物所用绿地面积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⑵容积率——用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⑶建筑密度——用地上建筑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居住建筑外部绿化环境——指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所形成的①公共绿地②居住区公园③小区绿地游园④组团绿地⑤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⑥街道绿地 处理建筑内部空间到达美学效果的手法: ⑴水平构图——给人以舒展、宁静、安定的感觉; ⑵垂直构图——给人以挺拔活泼的感觉; ⑶成组构图——富有装饰性,有助于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 ⑷散点构图或不规则构图——富有装饰性,随意散点的效果,极具生活气息; ⑸网格构图——多用于高层建筑,给人以现代,时尚,工业化的感觉。 居住建筑造型理性美的代表性话语——传承共生创新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①向心型结构②网格型结构③条带型结构

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建筑为主体并与城市多种功能类型的建筑空间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互为依存关系的大型综合性建筑或建筑组群。 居住综合体建筑的主要功能组成: ⑴多样化的居住功能 ⑵综合性的服务功能 ①购物功能②餐饮功能③休闲娱乐功能④家政服务功能⑤文化教育功能 ⑶集约化的商业功能 综合体空间组合基本模式: ①独立式综合大楼模式 ②台座式居住组群模式 ③混合式居住街区模式 综合体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各得其所,满足多样化的空间环境需求; ⑵相互协调,避免多功能使用的环境干扰; 城市设计的指导作用: ⑴定位作用⑵定量作用⑶定形作用⑷定调作用 国内外学生公寓发展趋势: ⑴国外学生公寓 ①创造社交环境,注重交往空间的设计 ②实施功能综合,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③适应市场需求,开拓公寓类型的创新 公寓——指的是一间或一系列具有家用设施的房间,通常是租赁的住所 公寓建筑类型: 按入住对象分类:老年公寓学生公寓员工公寓商务公寓 按管理模式分类:自助管理委托管理旅馆式管理 按楼栋建筑空间形态分类:低层多层中层中高层高层公寓 建筑体形系数——指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容的体积的比值 体形系数越小,说明同等体积的楼栋的外墙面越小,散热面小,热量耗失会减少,节能效果越好。 适当减小其建筑体形系数的措施:(降低住栋空气渗透耗热的措施) ①合理增大住栋进深,在确保室内空间必需的采光,通风条件下,采用适宜的空间设计形式,增加住栋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 ②适当增加住栋层数和单元拼接长度,以增大住栋体量,缩小体形系数,避免采用体量偏

环境空间设计样本

环境空间设计 第一章空间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1.掌握空间基本概念;2.理解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互相联系和转换关系。 本章难点:理解空间基本概念。 从漫无边际外太空到显微镜下微观世界,客观物质世界普遍是以某种空间方式而存在。从生命萌动时被母体包裹到生命终结后入土为安,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占据空间,也为空间所保卫。可以说,空间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初始也是最基本媒介,这一点可以从人类远古神话传说和古代典籍中得到印证。《易经》中关于“乾”、“坤”爻卦符号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先贤通过象征方式对于天、地、人三位一体宇宙空间方位关系阐述。 其实,人们对于空间基本结识并非来自于抽象哲学思考,而更多仅仅是鲜活寻常经历所累积基本常识。作为寻常生活中接触到最普通最熟悉但是事物,空间是直接而详细。但另一方面,空间却又很难用言语加以论述和定义。其中重要因素就是由于空间所具备不拟定性,即由于“空”和“无”特性使得空间不像实体对象同样易于被分析和讨论。因而,为了更进一步地理解和结识空间,就不但需要咱们身处其中去进行直观地体验和感受,并且需要咱们不时从空间中抽离出来对其加以理性分析。只有将这两种办法较好地结合,才干形成对空间比较进一步和全面结识。 尽管都属于三维立体范畴,咱们这里所讨论“空间”概念与作为

设计通用基本“立体构成”之间虽然有着密切联系,但又存在着非常不同观测视角。“立体构成”偏重于从外部去审视形体及其之间联系,而对于“空间”研究则更侧重于从内部去观测和感受空间及其之间组织关系,注重人们身处空间之中感受和体验成果。除去强调内部性特点之外,空间设计还涉及人尺度问题。也就是说,在研究和推敲空间之间关系时需要考虑不但仅是抽象空间形式和审美问题,还必要考虑哦你核心大小与人体尺度之间互相影响和互有关系。后者不易把握也很容易被忽视,但却是评价空间品质优劣重要根据。为了能更好对空间进行组织和设计,咱们一方面就需要对空间概念和性质有一种基本理解。 第一节空间额基本概念 一、空间形成 只要稍稍留意一下身边,咱们就会发当前寻常生活当中随时发生着简朴而有趣空间现象。在艳阳高照或阴雨天时人们会撑起小伞,在草地里休息或用餐时人们会在地上铺起一块塑料布。这些都会很容易地在咱们身边划定出一种不同于周边社区域,从而暗示出一种暂时空间存在。雨伞和塑料布提供了一种亲切属于咱们自己范畴和领域,让咱们感到舒服和安全。由街边矮墙和台阶所形成晓得区域,同样可以暗示出一种空间存在。不同于雨伞和塑料布之处在于,这是一种由较为永久性实体所形成空间区域,它可觉得某些暂时性公共社交活动提供简朴遮蔽,甚至某些状况下会诱发人们行为。一种吊挂在都市上空金属装置,尽管毫无隐私可言,但是对于围坐在桌子边小群体而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