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婴幼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婴幼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https://www.doczj.com/doc/b016400333.html,/link?url=jYEpTU791AgLxDG-cXhA3jtwq1Fb4KGhBkV_-BtFCbTSC0 MJaZhxkiNnRWdFW1yU07bgbDhLN3GcfyJuG9hBUHJ5G2Ir62U-06pJPzYfywq

(婴幼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学生课堂各种活动评价量规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A级B级C级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认真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认真,参与 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 讲,作业依时完 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 经常欠交作业, 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积极举手发言, 积极参与讨论与 交流,大量阅读 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 参与讨论与交 流,有阅读课外 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 参与讨论与交 流,没有阅读课 外读物 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大 胆尝试并表达自 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 同看法,并作出 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不 敢尝试和表达自 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 虚心听取别人的 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 接受别人的意 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 精神,难以听进 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 己的意见,解决 问题的过程清 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 见,有解决问题 的能力,但条理 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 己的意思,做事 缺乏计划性,条 理性,不能独立 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 维,能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 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定的思考能 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 乏创造性,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课堂观察表 课堂观察表可以用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可以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观察,亦可以是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观察。 1.课堂观察表(全体参与度和个体参与情况) 时间教学/学习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 人数 学生参与情况 (反应及回答 情况) 2.部分课堂观察(例如,选取有代表性的六位学生进行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6位同学的课堂表现,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另1位拍摄课堂过程录像),通过观察表和录像来收集信息 时间 学生1(成绩好、安静)学生4(成绩中、活跃)学生6(成绩一般、活跃) 活动参与活动参与活动参与 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号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3—14个月) 1岁—1.5岁是宝宝口头语言发育的第一期称回音期 上下楼梯或台阶——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发展运动统合能力。当宝宝学会走路后,可牵着孩子的手上下台阶,开始时宝宝会比较费力,身体的平衡把握不好,需要帮宝宝迈上台阶,以后会逐渐减少帮助,让宝宝主动牵着妈妈的手上下楼梯,宝宝慢慢就会自己上下楼梯了。 拖拉玩具——锻炼身体的平衡感觉和控制力。当宝宝能平稳走路后,让宝宝体验不同的行走路线,比如直线走、拖拉着玩具行走或者侧着身体行走等,通过不同的运动来发展宝宝的运动统合能力。 搭积木——锻炼宝宝的手眼脑协调性,发展空间知觉能力。搭积木是宝宝很爱玩的积木,不同的月龄的宝宝搭的积木数量不同,育婴师要指导家长,在游戏的过程中,变换不同的形式,除了搭高外,还能横着摆,不同的摆放会让孩子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翻书——锻炼宝宝手的协调性,培养宝宝读书的兴趣。培养宝宝读书的习惯对宝宝的一生都很重要,这种习惯要从小养成,给宝宝一本比较容易翻得书,并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家长引导宝宝一页一页的翻书,并简单介绍书的内容,除了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还要培养宝宝读书的好习惯。 语言的表达——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一,孩子要储存足够的听觉信息,才能更好的促进语言的发育,当宝宝还不会开口说话时,先不要判断宝宝语言发育迟缓,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将听到的信息都储存到大脑里,为今后的语音发育做好准备。 情景游戏——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启发想象力。主动全过程教育强调的是宝宝的发展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语言的发展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定环境中,引导宝宝尽量把自己的需要用语言出来,当宝宝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不但要满足他的需求,还要给他语言上的鼓励,以激发宝宝语言表达的兴趣。 认识颜色——锻炼宝宝的视觉记忆力和注意力,发展空间知觉。对能够认识颜色的宝宝准备3-5种颜色的卡片或同类颜色的玩具,引导宝宝把同类颜色的玩具放到一起,对颜色的认识较少的宝宝应从一种或两种开始,并反复锻炼,增加宝宝对颜色的认知,同时锻炼宝宝的视觉记忆力和注意力。 了解数字——锻炼宝宝对数的基本理解,发展认知能力。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对数字有了了解,而且对数字的意义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在生活中经常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几个人,

贝利婴幼教发展计划量表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简称BSID) 系由美国心理学家Nancy Bayley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综合了格赛尔(Gesell)等量表的优点, 经过对数千名婴幼儿测验, 所研制出来的一套评定婴幼儿行为发展的工具, 其也是具有完整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资料,许多欧美国家和亚、非国家都已相继引用或修订了各国自己的BSID常模, 成为国际通用的婴幼儿发展量表之一。 在过去的20年里,致力于婴幼儿发展研究的专家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Bayley婴幼儿发展评估的结果。如今,Bayley第三版的问世更加能够对婴幼儿从出生到42个月各项能力发展进行最全面的评估,Bayley-III婴幼儿评估量表在前代评估领域(认知、语言、运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社会性情绪以及适应性领域的评估,同时又参照近年婴幼儿的表现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最新的评估常模。而其中新增的进阶筛查与家长育儿指南更是为使用家庭带来了便利。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Bayley-III,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全面的评估领域 Bayley-III对于婴幼儿的评估分为五大领域:认知、语言、身体动作、社会性情绪、适应行为。(其中前三者为专业人员对婴幼儿进行评估,后二者则由家长填写针对婴幼儿发展状况的问卷进行反馈)。而这五个领域亦是目前三大学会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美国心理协会),AERA(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美国教育研究协会),NCME(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委员会)所公认的婴幼儿发展评估最为全面的五大领域。

婴幼儿能力发展个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7个月) 手腹爬行——锻炼宝宝身体平衡协调性,发展运动综合能力。这个月龄仍是宝宝爬行的关键期,尽管宝宝的爬行姿势不是很标准,但是宝宝还是很积极的练习爬行,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把胸部离开床面,并给宝宝向前的力量,同时用玩具吸引宝宝爬行、够取,逐渐宝宝的爬行能力。 扶站——锻炼宝宝下肢力量,为站立和走路做准备。育婴师指导家长扶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练习站立,并学着迈步,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7个月的宝宝重 捏取——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给宝宝准备一些小物体,如花生米、小糖豆等,让他练习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取,每日数次,以增加捏取的准确性。家长要给宝宝多提供手指锻炼的机会,更好促进手眼脑协调能力。提示:在本环节中,家长要谨防孩子吧小物品放入口中。 对击玩具——锻炼双手主动合作能力及手指的控制力。让宝宝学会倒手、拿起、放下,有利于宝宝对自己手的控制,但要经过反复的锻炼,也可以让宝宝双手各拿一个玩具对击,以锻炼宝宝双手的主动合作能力以及对手的控制力,一般宝宝要到9-10个月以后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双 发音——锻炼宝宝的发音,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宝宝多与人说话,让他多发音,如叫爸爸、妈妈、奶奶等,以扩大他的发音范围,0-1岁是宝宝形体语言的关键期,因此让宝宝学会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增加宝宝对语言的理解。 行为语言——锻炼宝宝的行为语言、表达能力。让宝宝用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让宝宝用行为语言表示谢谢、再见、亲亲等,家长对宝宝的表达要积极的反应,以增加宝宝的表 视觉寻找有效——锻炼宝宝的观察记忆力,激发探索兴趣。让宝宝在爬行的基础上,玩寻找东西的游戏,先将有趣的玩具,让他玩一会,然后当着宝宝的面,把东西藏在身后或用布盖起来,然后让宝宝找,找到后一定要给予鼓励,或让宝宝找爸爸妈妈在哪里等,在玩的过程中,训练宝 语言动作能力——锻炼宝宝行为语言能力,发展社会性。宝宝对自己熟悉的人能表现出明显的交往愿望,在家长提示下,可以配合语言完成一些简单动作,如再见、欢迎等。 交往——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育婴师建议家长要为宝宝多提供与人交往的机 用杯子喝水——锻炼宝宝口腔协调能力,培养自理能力。建议家长让宝宝学会用杯子喝水,以锻炼宝宝口腔肌肉的协调能力,同时注意宝宝辅助食品的准备,这对宝宝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 的。 2.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婴幼儿能力发展(0-6个月)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本片着重介绍了0—3婴幼儿各阶段综合能力发展的锻炼方法,强调看护人要密切关注并利用好宝宝的关键期,片中还介绍了家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对于婴幼儿综合能力发展锻炼,育婴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灵活掌握。婴幼儿生长赋予有其阶段性和连续性,因此有些活动经常的重复,重复的活动可以让宝宝积累经验,并有助于其能力的提高,同时激发宝宝的探索欲望。育婴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宝宝的个体差异,并注意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切勿只为达到标准而锻炼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育婴师要指导家长关注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培育孩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实际操作视频教材》 主动全过程教育: 家长的主动教育——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教育者的主动教育——把主动教育的理念带给家长和家长的引导 孩子的主动教育——与生俱来的主动性,依赖于教育者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个月) 新生儿出生后要注意各种因素新生儿的影响。 环境改变对孩子的影响——首先注意由于环境的突变给新生儿带来心理及情绪不安而带来的影响,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离开母亲,应由母亲抱在怀里,让他在皮肤上有接触感,听觉上有母亲的声音感,如母亲的说话声、心跳声,嗅觉上有母亲的呼吸气味及乳汁味,孩子清醒时可放胎教音乐及乐曲,以减少新生儿的恐惧感。 维护新生儿发育初期的各种必要刺激——人的生长发育是由遗传、环境和学习等决定的,作为孩子在幼年时,接受刺激越多,取得的经验就越多,对以后的发育影响越大,因此发育初期孩子需要各种刺激,应该给予和维护。 给予社会的刺激——出生后应多接触人,包括家里人、外来朋友和其他孩子。但对刚出生的新生儿应限制来访人的数量,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恐慌。 给予感官刺激——刺激传到感觉器官,使感觉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变成神经冲动,传到大脑,大脑是由无数神经细胞组成的,到达这里的冲动,通过大脑皮层细胞之间各种通路,在系统化成为意识,产生知识沉淀,作为知识或记忆储存起来,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养护刺激——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给予哺乳、更换尿布,让孩子始终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母亲的这种关怀和爱抚,会使孩子情感发育得到保护,并促进孩子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这样孩子长大后,同样会关心自己的父母。 俯卧抬头——锻炼宝宝颈部肌肉的力量,建立宝宝视觉空间。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宝宝多练习俯卧抬头,当俯卧时,宝宝会自己做抬头动作,这种活动对宝宝前庭有很好的刺激,建

修订完整 (儿研所)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

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0-6岁) 指导语 首都儿科研究所(1999年) 实施方案 1、计算实足月龄:以月龄为单位。 首先计算出实足年龄,即几岁几月零几天,再把岁和天数均换算为月,以月龄为单位。 月变日为一月=30日 岁变月为一岁=12月 例1: 测验日期 94年8月13日 出生日期 93年8月26日 0岁11月17天=11.6月 例2: 测验日期 94年8月13日 出生日期 91年9月20日 2岁10月23天=34.8月 2、标记主测月龄:用△标记。在主测月龄前以△标记,以示此月龄为该儿童的 实际月龄。 3、测查顺序:以先易后难为原则。

先查动手的项目,如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再查语言、社交,最后查大运动。 4、记录结果:通过的项目用○表示,不通过的项目用×表示。 5、测验结束:不管主测月龄的项目是否通过,向前测二个年龄组的项目要通过,向后测二个年龄组的项目不通过。 6、计分方法: 1岁以内: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一分,有二个项目各为0.5分。 1 - 3岁: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三分,有二个项目各为1.5分。 4 - 7岁: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六分,有二个项目各为3分。 计分方法:先找出基础得分,按领域计算,把连续通过的项目读至最高分,再把不通过的项目抛开(不计算),把后边得分的项目逐项加上,即为该领域的分数。注意事项: 1、测试的环境要安静,光线明亮,年龄小的儿童允许一位家长陪伴。 2、严格按指导语进行操作,不要家长插话,不解释指导语,如“倒”、“孔”,防止暗示、启发、诱导。 3、要熟记项目名称,掌握操作方法及通过标准。 4、检查者的位置要正确,桌面要干净,测查箱内的用具不要让儿童看到,用一件取一件,用毕放回。 5、向家长解释要恰当,注意技巧,尤其是对发育落后的儿童更要慎重。 测查用具 1、诊查床:一般医用诊查床或一般单人床。 2、围栏床:小孩用单人小床。四周有转栏,栏高55×宽65×长125厘米。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课堂观察表 课堂观察表可以用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可以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观察,亦可以是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观察。 2.部分课堂观察(例如,选取有代表性的六位学生进行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6位同学的课堂表现,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另1位拍摄课堂过程录像),通过观察表和录像来收集信息

小组成员互评表

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 注:此表算出的是小组成员的平均分数,个人分数还得根据小组成员互评量表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调整。

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注: 1.本评价表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作评价。 2.本评价仅作定性评价,被评者、同学及教师分别就各项的评价标准将各项评价意见填写在相应评价栏。 3.“我的反思”是被评者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完之后针对大家的意见作反思,填写反思记录。 学生课后调查表——小学 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请根据今天这节课课堂上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以下问题。 1.我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2.我注意到吸取其他同学问题回答中的优点,找出同学问题回答中的错误。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3.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己学到了数学知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4.我发表的意见被老师和同学接受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5.我在自己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或计算机寻求帮助。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6.我会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7.根据遇到的数学问题,我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8.我已经学会今天课上的内容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9.我知道今天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会用这些知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0.今天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我的兴趣很高。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1.我觉得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学得很好,我相信我能学好数学。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2.在网络教室上课,我容易走神,不听老师讲,做小动作。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3.我喜欢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希望老师经常让我们上这样的课。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4.我能把今天学的数学知识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婴幼儿发展量表

对2,3岁前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进行评定的工具。它包括动作、感知觉、语言、适应行为和社交行为等等。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儿童智力测验运动推动和促进了婴幼儿发展量表的编制工作。1905年的比纳——西蒙量表中曾有过一些1岁婴儿的项目,1 908年和1911年的量表中这些项目被删除了。1916年的比纳一斯坦福智力量表也没有涉及到婴幼儿的项目。随着人们对在幼儿发展情况的日益重视,20~30年代,关于婴幼儿发展量表的研究逐步走向高潮,40年代开始逐渐走向稳定、巩固阶段。60年代以来婴幼儿发展量表不管是内管还是内容,还是形式又有了较大的变化。据专家估计,目前西方有近100多个婴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婴幼儿发展量表。 一、格巴尔发展量表 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创始人A·格塞尔及其同事根据数十年对婴幼儿行为的系统观察,编制了格塞尔发展量表,最初发表于1925年,后经多次修订。先后发表于1937、1940、1947和1974年。这个量表适用的年龄是3岁以下的幼儿,测试时间的为30分钟。该量表包括四个方面的项目:运动(坐、走、跑,等姿势和平衡等动作)。适应(手的摆弄、探究、警觉程度等);语言(面都表情、发音、懂话、说话等);个人一杜会交往(生活自理、游戏、大小便、与成人来往等);格塞尔认为由于各个领域的发展可能不平衡,不应该使用智力的总商数,应该分开计算各种能力。格塞尔又提出发展商数的概念,适用于小年龄的儿童。格塞尔发展量表共分八个分量表,分别为4周的、16周的、28周的、40周的、52周的、18个月的、24个月的和26个月的。格塞尔认为上述八个年龄是关键年龄,在测量其他年龄的儿童时可以参考这八个量表,找出与其年龄最接近的那个量表来检测。 格塞尔量表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开始在临床上试用该量表。

完整儿研所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

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 0-6 岁) 指导语 首都儿科研究所( 1999 年) 实施方案 1、计算实足月龄:以月龄为单位。首先计算出实足年龄,即几岁几月零几天,再把岁和天数均换算为月,以月龄为单位。 月变日为一月=30日 岁变月为一岁=12月 例 1: 测验日期 94 年 8月 13日 出生日期 93 年 8月 26日 0 岁 11月 17天=月 例 2: 测验日期 94 年 8月 13日 出生日期 91 年 9月 20日 2 岁 10月 23天=月 2、标记主测月龄:用△标记。在主测月龄前以△标记,以示此月龄为该儿童的 实际月龄。 3、测查顺序:以先易后难为原则先查动手的项目,如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再查语言、社交,最后查大运动。

4、记录结果:通过的项目用○表示,不通过的项目用×表示。 5、测验结束:不管主测月龄的项目是否通过,向前测二个年龄组的项目要通过,向后测二个年龄组的项目不通过。 6、计分方法: 1 岁以内: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一分,有二个项目各为分。 1 - 3 岁: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三分,有二个项目各为分。 4 - 7 岁:每个领域有一个项目为六分,有二个项目各为 3 分。计分方法:先找出基础得分,按领域计算,把连续通过的项目读至最高分,再把不通过的项目抛开(不计算),把后边得分的项目逐项加上,即为该领域的分数。注意事项: 1、测试的环境要安静,光线明亮,年龄小的儿童允许一位家长陪伴。 2、严格按指导语进行操作,不要家长插话,不解释指导语,如“倒”、“孔”,防止暗示、启发、诱导。 3、要熟记项目名称,掌握操作方法及通过标准。 4、检查者的位置要正确,桌面要干净,测查箱内的用具不要让儿童看到,用一件取一件,用毕放回。 5、向家长解释要恰当,注意技巧,尤其是对发育落后的儿童更要慎重。 测查用具 1、诊查床:一般医用诊查床或一般单人床。 2、围栏床:小孩用单人小床。四周有转栏,栏高 55×宽 65×长 125厘米。 3、小桌:小孩专用长方形桌子。长 70 厘米、宽 35厘米、高 40 厘米。 4、小椅:小孩用带靠背木椅。

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

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的。2.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3.知觉能力的发展 婴儿半岁左右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可以较好地完成眼手协调的活动。在视觉的调节下,手在视野范围内完成操纵、摆弄物品的活动,这是利用知觉能力综合认识物品的特性。一直到3周岁左右,都是各种知觉能力飞快发展的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由美国耶鲁大学的A.格塞尔及其同事制定的婴幼儿发展测量工具。 最初发表于1925年,后对它作了几次修订,先后发表于1937、1940、1947和1974年。1974年修订版的测试对象为从出生至5岁、重点是3岁以下的幼儿,测试时间约30分钟。 格塞尔早期用电影记录并分析了幼儿的日常行为反应,发现了幼儿发展程序的规律。他认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是有次序地逐步成熟和由简易分化到精细分化。幼儿的行为在抵达某一阶段时会显示出特殊的飞跃式进展,幼儿的新行为在成熟程序上具有代表性,并反映其在生长发育上已抵达新的阶段。格塞尔称这些年龄阶段为枢纽年龄,并把测定枢纽年龄列为量表的重点检查项目和诊断标准。格塞尔量表确定,1岁内以每4周为一个阶段,而以4周、16周、28周、40周、52周作为枢纽年龄,1~3岁间则以3~6月为一个阶段,以18月、24月、36月为枢纽年龄。其检查内容分①应人能:测试幼儿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②应物能:测试幼儿看物、摘物和绘画等能力;③言语能:测试幼儿听、理解和言语能力;④动作能:测试幼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结果以发展商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格塞尔认为,所观察到的发展现象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序。这一理论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格塞尔量表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临床上试用格塞尔量表。 该量表主要诊断4个方面的能力: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 动作能分为粗动作、细动作。粗动作如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细动作如手指抓握能力,这些动作能构成了对婴幼儿成熟程度估计的起点。 应物能是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是运用过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对物体、环境的精细感觉。应物能是后期智力的前驱,是智慧潜力的主要基础。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参考内容]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 (一)测验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月 永久通讯地址邮编 父亲姓名职业文化程度父亲本胎胎龄岁 母亲姓名职业文化程度母亲本胎胎龄岁 家庭类型:单亲、核心、大家庭 本胎为第胎第产独生子女 母孕期病史与治疗史: 母孕期情绪状况:1-3个月4-6个月7-9个月 胎龄:周产式:出生时体重:克Apgar评分 分娩与出生时情况: 8个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喂养月人工喂养月混合喂养月添加辅食月抚养情况:父母、(外)祖父母、保姆、其他 出生后健康史: 家庭与遗传病史: 躯体发育情况:身高体重kg 出牙数个 头围cm 胸围cm 备注

智力量表 智力量表(※可偶尔观察到) 序号月龄条目计分 1 0.1 对铃声反应 2 0.1 抱起时安静 3 0.1 对摇鼓声反应 4 0.1 对尖声反应:(电灯开关) 5 0.1 短暂地注视红环 6 0.2 短暂地注视人 7 0.4 稍长时间地注视红环 8 0.5 眼的水平协调活动(红环) 9 0.7 眼的水平向天活动(光) 10 0.7 眼睛追随移动的人 11 0.7 对说话声反应 12 0.8 眼的垂直协调活动(光) 13 0.9 发声一至两次 14 1.0 眼的垂直协调活动(红环) 15 1.2 眼的旋转协调活动(光) 16 1.2 眼的旋转细条活动(光环) 17 1.3 ※自由环视周围 18 1.5 社交笑:测试者谈话与微笑时 19 1.6 眼转向红环 20 1.6 眼转向光 21 1.6 ※发声至少四次 22 1.7 期待性兴奋 23 1.7 对面部的纸有反应 24 1.9 能用视觉辨认母亲 25 1.9 社交笑:测试者微笑与安静时 26 2.0 ※对测试者的微笑和说话有发声反应 27 2.1 ※用眼睛寻找声源(详细说明) 28 2.2 ※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

学生课堂评价量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表

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来完成的。 2)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强调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内容与研究的主体必须具有实践性。 3)强调认识过程的完整性:人的认识必须完成三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革命实践)和两个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2.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包括哪些主要的环节? 1)动员与培训阶段 2)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2。成立课题组3。制定小组实施方案 4。开题报告和评审 3)课题实施阶段1。了解当前课题所需信息2。采集、处理、分析资料 4)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2.进行结题与答辩3.评定成绩、总结、反思 3.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1)指导选题 2)指导小组的分配 3)指导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开题报告的书写 4)指导帮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指导学生完成成果总结汇报和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6)动员与培训阶段在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24时记时法”、“小数乘、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课,训练学生对大量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7)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到达各地?” ●成立课题组:分四个小组 ●制定小组实施方案:分别到达四目的地 ●开题报告和评审:从时间、速度、路程入手 8)课题实施阶段●了解当前课题所需信息:各组自由提出学习任务的疑问。 ●采集、处理、分析资料: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搜集资料。四组分别查找去各自目的地的资

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张小娟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一幼儿园,311400) 摘要:本研究选取257名4—7岁的幼儿,通过上《幼儿心理导向课程》,并用情景观察、榜样法、移情训练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一年以后考察实验效果。结果发现:1. 幼儿在熟悉任务情景中,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合作行为水平显着提高;2. 幼儿合作行为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多的表现出了合作行为;3. 各个年龄段的实验班幼儿合作行为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班,说明幼儿的合作行为说是可以通过培养而提高的;4.不同时间段的、同年龄段幼儿的合作行为水平差异不显着。 关键词:幼儿合作行为培养 一.问题提出 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表现。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幼儿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研究发现,幼儿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速发展是在其出生的第二年以后(Radke,1983),并且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个维度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Iannotti,1985;王美芳等,1997;庞丽娟,2001)。王健敏等(1996)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还将合作视为幼儿社会性发展三维结构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合作行为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幼儿合作行为的研究和培养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虽然合作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中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但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在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等问题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首先,在合作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结果。一些研究把合作和竞争结合起来考察,创设一定情景,让幼儿面临着只有两种可能的反应,或者与他人合作,或者与他人竞争。在这种实验情景下往往得出幼儿的合作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结论,如Kagan和Madsen(1971)发现4-5岁幼儿在完成“围方阵”的任务时比7-8岁幼儿更合作;早期的“二人对阵”和“卡车竞赛”的实验研究都发现,选择合作的人越来越少,而选择竞争的人越来越多。James H. 认为在这种情景下,幼儿合作行为的减少多半反映的只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竞争性的增加。但如果是在鼓励合作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方法也可能得出幼儿的合作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结论(李幼穗,2000)。而另外一些研究则是在自然情景开展的,这些研究往往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如Stein (1973)发现,在自然情景中,4—5岁幼儿的合作行为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王美芳的研究(1997)也发现,大班幼儿的自发的合作行为明显多于中班和小班的幼儿。 其次,在合作行为的发展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上,已有的研究结论也大相径庭。大多数研究表明:性别对合作行为没有显着的影响(Lindskold,1970;李幼穗,2000)。而一些研究则认为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选择合作(Fem GG.,1978),还有的研究认为男孩比女孩更合作(Schmidt,1988;Kathryn,1993)。 从以往研究所采用的任务情景来看,基本上都是幼儿所不熟悉的任务,忽视了幼儿在熟悉任务情景中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这使得研究的生态效度不高,对实际生活中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缺乏直接的指导作用。Siegler(1986)曾指出,在陌生情景中所获得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只是其心理发展规律的一半,而在熟悉任务中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才能完整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实质。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幼儿在熟悉任务情景中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揭示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合作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另外,关于幼儿合作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幼儿阶段是幼儿合作行为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有目的地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为幼

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

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一、标准测量用具 测查需要的材料 1、指导手册 2、筛查记录表 3、测试用具包 二、测试用具包含标准筛查用具: 1、有柄杯子1个 2、勺子1个 3、笔1支 4、同色大小皮球各1个 5、积木3块 6、铃铛1副 A语音和语言表达

B听觉感受和理解

C与视觉相关的理解和表达

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全量表

量表项目测查详细说明 语音和语言表达部分(简称A) A1 发元音 问:孩子现在高兴的时候能唱歌似的发诸如“啊——"、“哦——"的声音吗 答:能——通过,否——不通过。 A2声音应答 问:你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他能发出声音和你一应一答吗? 答:能——通过,否—-不通过。

A3笑出声 问:孩子能笑出声音来吗? 答:能—-通过,否-—不通过。 A4发不通声音 问:孩子能不能发出诸如吹泡泡的声音、咂舌头的声音、嘘声多种声音 答:能——通过,否——不通过。 A5发单音节 问:孩子能不能发出单个的音,比如“ba”、“da”、“ga”、“gu"? 答:能——通过,否—-不通过。 A6发baba/mama音 (一定要和8“正确叫爸爸/妈妈”相鉴别) 问:孩子能不能发出“baba”或“mama”的声音?只要是发出声音而已,不能正确应用. 答:能——通过,否—-不通过. A7发出一连串重复的音节 问:孩子有没有发出过一连串重复的音节,比如“babababababa"、“lalalalalala”、“mamamamama" 答:能--通过,否——不通过。 A8正确叫爸爸/妈妈 (一定要和A6“发baba/mama音”相鉴别) 问:孩子能不能在看见父母后有意思地、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叫爸爸

百科: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塞尔( 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 W. K. Frankenburg&J.B.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MSCA)和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on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DDST、MSCA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年。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 (一)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 6个项目。每个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1.智力发展量表 (1)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的景或物命名。有10张图片,分为10个题目,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满分为10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中班幼儿发展评价量表

中班幼儿发展评价量表 一、健康与动作: 1、大肌肉动作 (1)走: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地走 (2)跑:协调、轻松地跑 (3)跳:立定跳远80厘米 (4)平衡:能单脚站立20秒 (5)拍球:左右手交替排球15下 2、小肌肉动作 (1)画:能用笔描出画好的圆圈,并在轮廓内均匀地涂色 (2)剪:会剪简单图形 (3)折纸:会用集中一角折和双正方、双三角折的方法折出较平整的物体(4)穿珠子:30秒内穿珠子7个 二、认知与语言: 1、感知能力 (1)空间:知道前后、高低、远近 (2)时间:知道今天、明天和昨天 (3)形状:认识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4)观察力:能感知事物的某些细致特征 2、思维能力 (1)分类:能根据物品的功用分类 (2)想像:能根据图形进行较丰富的想像 (3)推理:能根据图形间的简单关系进行推理 (4)数概念:掌握10以内数的序列和数物匹配 (5)守恒:10以内数的守恒 3、知识经验: (1)季节:知道四季名称和主要特征 (2)动物:知道几类动物的习性与生存条件 (3)植物:知道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 (4)社会角色:知道5~6种成人劳动 (5)音乐:会听前奏、间奏唱歌;能区分几种不同性质的乐曲 (6)美术:能用几种(2~3种)材料较形象地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 4、语言能力: (1)词汇:掌握部分常用量词和反义词 (2)讲述:能用完整的句子清楚地讲述 (3)回答问题:能针对提问回答较复杂的问题 (4)理解文学作品:能按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5)阅读:理解画书的主要内容 三、品德与社会性: 1、自我系统: (1)自我认识:知道自己的爱好

(2)自信心:完成稍有难度的任务时有信心 (3)独立性:自己能做的事不请求帮助 (4)坚持性:能坚持一段时间完成稍有难度的任务 (5)好胜心:在竞赛情景与他人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努力争取好成绩 2、情绪情感: (1)表达与控制情绪情感:一般情绪状态较好,能用较平和的方式表达情绪;一般能自己调节与控制消极情绪 (2)爱周围人: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 (3)爱集体:在教师引导下能关心班里的事,为集体做好事 3、文明礼貌: (1)礼貌: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2)诚实:做错事能承认,拾到物品主动交换 (3)合作:喜欢与小朋友合作游戏和做事 (4)遵守规则:能自觉遵守规则 4、交往行为: (1)与教师交往:有时能主动与教师交往 (2)与小朋友交往:有时能主动与小朋友交往 (3)与客人交往:对客人的主动交往有积极反应 (4)解决冲突:能用适宜的方式自己解决与小朋友的冲突 四、习惯与自助能力 1、生活卫生习惯: (1)入厕:能自理大小便 (2)进餐:能使用筷子进餐,餐后将桌面清理干净 (3)穿衣:能自己系扣子,拉拉链 (4)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将手洗擦干净,会用手帕 (5)维护环境卫生:活动结束后能清理环境,能将果皮纸屑等废物放在指定地方 2、学习兴趣: (1)学习兴趣:对较多活动和事物感兴趣,喜欢问“为什么” (2)注意力:在学习活动中偶有分心现象,但自己能调整 (3)任务意识:经教师提醒能完成任务 3、自我保护: (1)躲避危险:知道躲避危险 (2)安全意识:知道解决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的正确方法

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

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 量表介绍 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引进美国耶鲁大学的“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评估量表( ITSEA)”,适用于1~3岁的幼儿。,量表则由幼儿的抚养人填写。原量表包括171项条目,调整后的量表包括146 个条目。量表包含4个领域:外化行为域(活动性/冲动性、攻击性/反抗性和同伴攻击性三个因子)、内化行为域(忧郁/退缩、焦虑、恐惧、强迫、分离焦虑和对新鲜事物退缩六个因子)、失调域(睡眠、负性情绪、饮食和感官敏感性四个因子)和能力域(依从性、注意力、模仿/游戏、掌握动机、移情和亲社会同伴关系六个因子)。量表条目采用三级评分法:0(不符合或极少符合),1(部分符合),2(非常符合)。评分方法为:先计算每个域的原始总分,得出均分再转化为相应T分。 全国常模为:问题维度(外化维度、内化维度和失调维度) T分> 63分为阳性,能力维度T分<37分为阳性(阳性表示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下面为每一领域中各维度的正常范围值: 量表内容 根据幼儿最近1个月的反应,对下列陈述选择最符合该幼儿的选项,0表示不符合或极少符合,1表示部分符合,2表示非常符合。

量表解释 一、外显行为域 包括活动度/冲动性、攻击性/反抗性及同伴攻击三个维度。 【活动度/冲动性】 活动度指小儿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数量。活动度高表现为不分场合,活动过多、无明显目的性,如易兴奋,好哭闹,平时手脚动个不停,显得格外活泼等;冲动性是指儿童的情感活动不能受理性控制而发作性的扰乱现象,如克制力差、容易激惹,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等特点。 《建议》:对活动度较高的小儿可适当安排活动量大、接触外界的活动;还应要求他们保持一定的安静时间(在需要时),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以同龄小儿的标准为限。预防小儿的冲动行为,应从婴儿期就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逐渐学会“等待”;对于盛怒状态的孩子,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使其冲动行为暂时被忽视;父母或教师应避免对小儿冲动、随意性的惩罚,使儿童不断学习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 【攻击性/反抗性】 攻击性是指小儿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反抗性是小儿在受到他人伤害或干扰后进行的攻击,属报复还击。小儿的攻击性/反抗性,通常发生在父母或他人对其施加权威以阻碍或限制他们时,由于挫折和愤怒而对父母或他人表现出攻击性/反抗性。表现为不听话、爱发脾气、霸道及打、咬、踢父母等行为。 《建议》:对于经常具有攻击性/反抗性行为的小儿,在其发生攻击/反抗性行为之后,首先应采取一贯、连续性的、而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厌恶惩罚刺激。惩罚必须在攻击行为发生后尽可能快地执行。实施惩罚时,必须分析被惩罚者的攻击动机,注意被惩罚者的个性以及惩罚强度。另外,还可以让愤怒的小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如运动、游戏等。家长如果能为具有攻击性/反抗性行为的小儿提供良好的教养方式,并对其进行良好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均可减少小儿攻击性/反抗性行为的发生。 【同伴攻击】 小儿的攻击性以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同伴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主要表现是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咬人、踢打同伴或采取取笑、捉弄别人等敌意性攻击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