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的关键问题是泥砂问题,人所共识。黄土高原固沙,黄河下游排沙,已无争议。问题是固沙不易,排沙更难。尽管引进电脑模似分析冲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吴凯先生提出投资1500亿,修建从刘家峡到风陵渡1000多公里全钢筋砼的人工大运河等,不失为可行方案。由于中国的雨季比较集中,每年的阴历五月端午前后,阳历6月7月是雨季,降水占全年的80%左右。生态破坏不仅限于黄土高原,而是全国如此,全球如此。是人类文明的自我破坏应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黄河是若干支流汇集的一条大河,行洪在雨季,蓄水也只有在雨季。再多再大的水库总库容不到降水的1%,降雨时间不蓄水,就只能忍受缺水的折磨。上游开发利用优质水资源,而把污水留给下游是必然,所以下游只能够接受洪水泥沙和污水。连上苍赐给的礼物都保不住,望上游施舍可怜。要以生命为代价抗洪,要以损失为前提抗旱。所以王武生先生的奇思妙想行洪与蓄水兼顾也是一策。当然污水在漫长的排放过程中有一定的净化功能,所以下游抽取污水经水处理后用于生活用水也是可行的,可惜连自净化的污水也得不到。

真正要解决黄河下游的治理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洪水缺水排沙。找到确保安全,彻底排沙,宽裕行洪,充足蓄水的方案,而且是技术成熟、物资保证、人力财力负担能

承受,投入小回报大,经济效益可计算,社会效益很明显的办法方案。各个环节,各种因素,均能有效控制。无制约因素,无模糊状态和不确定度。能够经受科技、经济、道德、社会、行政的考核,近期、中期、远期的后果预测分析。确保安全效益和无负面作用影响。方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王武生先生文章提供的数据:正常洪锋11025m3/s,百年洪锋23000m3/s,千年洪锋35100m3/s,万年洪锋47300m3/s,中下游距离700km,仅东营市每年缺水损失十几亿,中下游缺水共损失1000多亿。如果决口损失达200亿,吴凯先生文:黄河水利委员会宣布10年投资1508亿建设防洪减淤体系,确保未来十年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有文章说中国是水资源贫乏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少。实际上中国不缺水,只不过因方法不当,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宝贵的水资源抗洪抗进大海,财水两空,还要庆祝抗洪胜利。如果沿黄各省均能蓄存几小时的洪水,则将成水资源大省,北方将不再缺水。或按吴凯先生意见把洪水抗进沙漠戈壁,也要好一些。

黄河下游是一条宽而浅的地上悬河,宽而浅是以河治河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凭此条件就可治理黄河,可以一劳永逸地实现治理黄河目标。

方案的核心是:行洪蓄水功能分离,管道行洪、河道蓄水。用大口径大流量的钢筋砼承压管道取代河道全容量行

洪。河道1/2改为水库,湖泊、沼泽、湿地大容量贮水;1/2填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功能分离后可各自为用,单独改造,避免相互制约,顾此失彼,动弹不得的劣势状态。又可相互补充,避害趋利,总体效能功能会按几何级数倍增。管道行洪排沙,安全高效,流速快,流量大,不怕泥沙淤积,冲砂成本低,效果好。既能行洪,又是巨大的优质地下水库。资源首先必须解决贮存问题,方谈得到开发利用和效益。河道蓄水,保存水资源可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空间、生存条件。并可开发利用。

功能分离管道行洪河床蓄水方案:

管道数据:

工程比为1m3砼与获得流量m3的比值,管径越大,单位砼获得的流量越大。但管径大施工难度相应增大。4根半径10m管道流量等于1根半径20m管道流量,工程量大一倍。承压管设计充分考虑地震烈度。

5万m3/s流量除以流速则为河道的横截面积,流速为5m/s时为1万m2,10m/s时为5千m2。

可计算出只要有两条半径25m,截面为3926m2的承压管道,按5m/s的流速,则可达18379m3/s流量。4根半径12.5m管道,也可达到18379m3/m流量,砼工程量大一倍。5万m3/s流量分流去1.8万m3/s流量剩下的流量不足以为患。不用防洪抗洪。实际上任何事物均有临界状态。当然临界极限是动态的。在临界状态下,增加一分或减少一分,

就会得到不同的两种结果。危险与安全往往只有一步的距离。如果5万m3/s 流量是黄河中下游临界状态的极限,此时增加1千m3/s的流量,则必然进入到危险灾祸状态,减少1千m3/s的流量,也就进入了安全无害状态。因此1.8万m3/s的行洪管道,可确保黄河6.8万m3/s的行洪安全,或18万m3/s流量临界状态的行洪安全。大口径承压行洪管内壁光滑,流速稳定、流量集中,不管流量大小流速高低均能冲沙。不怕泥沙淤积。一碗水半碗沙的洪水进入管道,在静止贮水状态沉积,也只能积占截面的一半面积,不会阻塞管道,水一流动立即冲走排进大海。埋入地下,天然保温,不易结冰。是永久型安全行洪通道和优良的地下水库。

根据王武生、吴凯两位先生提供的资料,结合考虑管径、流量、造价、施工难度等各种因素,选用半径25m管道,管壁0.4m管道,数据如下:截面积:1963m2。按5m/s流速时1管流量:9817m3/s,蓄水27.48亿m3,2管流量:19633m3/s,蓄水54.96亿m3,3管流量29452m3/s,蓄水82.44亿m3,4管流量39269m3/s,实际上管道流速还可提高。

各项参数列表于下:

第一期工程:

修建行洪管道(1)。安全防洪。

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床上,距大堤50m,修建两条从入海口为起点,长度为700km,半径25m,壁厚为0.4m的钢筋砼

承压管道,为行洪管道。行洪管为薄壁结构, 30m埋入河床,20m复盖沙拌水泥保护。承压管设计充分考虑地震烈度,加强布筋,确保安全和寿命。管道与地基接触面积大,不用考虑基础。施工采取就地取材。开挖的河沙一部分作建材浇灌砼用,一部分拌入1/20水泥作填埋护管用,多余的填平大堤到管顶地面,边开挖,边压实半圆形地基,边绑扎钢筋,边支模浇灌砼,边复盖保养。两根行洪管流量为19625m3 超过常年洪锋,管道建成黄河下游700km进入安全状态。洪锋过后关闭闸门,则行洪管又是库容为54.96亿m3的地下水库,蒸发量小,又不受地表水污染,并可随时跨流域调水补充,是优质水源,可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因行洪蓄水管道修通,可确保下游700km行洪安全。则下游700km河床可改变用途。

二期工程:

修建河道管道(2)。开发治理利用河床。

再向河中推进50m,修建两条以入海口为起点,长度为350km的同样的承压管道为河道管道。河道管铺20km,间隔20km。则700km河床上可填20km,挖20km,挖深20m,把河床改变成用地和水库,水库之间由河道管连通,并直通大海,四根行洪管和河道管总行洪能力提高到39250m3/s,大于黄河的千年洪锋。行洪能力和蓄水分洪能力综合可抵御万年洪峰。下游河道最宽、达20多km。以20km计算则有14000km2 面积。首先在山东东营黄河口40km修建两根40km行洪管,

两根20km河道管,即可挖后面20km河床泥沙填前面20km 河床,得400km2 水库和400km2土地,400km2土地使用权转让建港口,即可筹集全部工程资金。400km2的湖泊,以挖深20米计算。总蓄水量为160亿m3,则400km2水面和160亿m3 的蓄水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此挖20km填20km。则有350km的土地和350km的水面可供开发使用。河床平均宽度按10km,挖深20m计算总蓄水量达1050亿m3 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用地是建生态公园,发展旅游业的黄金宝地,水库则扩大中原大地的肺合量,改善生态环境。水资源则可以开发利用,收益足以填平一二期工程投资,并可筹集第三期第四期工程资金。一二期工程综合效力可充分抵御地震战争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按砼1000元/m3计算,m造价:63300元。km造价:6333万元。700km管造价:443亿,2管造价:866亿,3管造价:1329亿,4管造价:1732亿。加上11%工程系数为500亿、1000亿、1500亿、2000亿。投资1000亿修通2管,流量:19633m3/s,黄河下游进入永久安全状态。投资1500亿元则进入河床开发状态。即投资1500亿人民币,可以根治黄河洪水、干旱。沿河各省均可从缺水变成水资源丰富大省。完工后可收回投资并创造巨大财富。管道修通风陵渡时,不但解决了黄河治理问题,风沙、盐碱、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问题均得到解决。土地水面水资源还至少可创造5000万亿人民币的利益。就有资金治理黄河中游黄土高源,

上游的戈壁沙漠。

管道的建设费用仅为长坝的1/3到1/5。国家仅投入一两年的防洪费用,作启动资金。如果方案得到实施,既可减轻国家,地方政府,当地百姓的负担,又能创造巨大的各种效益,变流血为造血。管道修到风陵渡时,黄河中下游治理工程也就大功告成,千年梦想,变成现实。当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如:水闸、落水口,栏河坝,穿越桥梁和支流河口,以及在堤外修建两条半径10m的污水管等等,水利专家和土建专家比我强,留给他们用武。也就不再班门弄斧,遗笑大方。总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愿我提出的方案能引起水利专家的思考,对黄河治理发挥点作用。从现在的土建工程技术水平能力,物资供应条件,经济承担能力等,修建半径25m的行洪蓄水管道完全是可行的,所以本方案有可行性。考虑到河床水库的蓄水分洪能力,管道半径可降为20米,可大幅度降低造价。

改造后的黄河:河床下有700km行洪19625m3/s和350km行洪39250m3/s的管道。又有象新疆坎儿井似的总库容为82.44亿m3 的优质地下水库。即可行洪又可蓄水。河床上湖泊构成的中原明珠一个连着一个,总贮水量为1050亿m3,可抵御万年洪峰。洪峰来临前不用盲目排空,造成水资源损失,大量的土地水面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则黄河下游永远没有水灾和旱灾,沿河城镇不因洪水而提心吊胆,不因缺水而制约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如此以河养河,以河

治河,国家只消投入二年的防洪费用,作为启动资金,改黄河水利委员会为黄河治理开发公司,几年时间可把祸害中原大地的黄河变成造福中原大地的黄河。

实施行洪管道治理黄河的方案,黄河河床将有大面积土地水面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无序开发将会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需要国家立法加以保护和控制:河床土地只允许生态建设,植树造林,只许生态产业和旅游业,只允许种植永久性植物。也可成立黄河特区,统一管理大堤及大堤内河床土地水面水资源。

第三期工程:治理黄土高原。

前二期工程积累了资金,即可实施吴凯先生治理黄土高原方案,治理上游方案,治理沙漠戈壁方案。治理黄土高原比较复杂,难度非常大。除了吴凯先生的方案及现在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外,可以用草籽伴水泥(固化剂)磷石膏等(吸水剂)飞播,对所有沟壑进行大规模的带状整地保土,下部筑坝淤积蓄水造地方可奏效。

第四期工程:治理戈壁沙漠。

治理戈壁沙漠难度更大,但也有简便经济的办法。利用轻型框形桁架,复盖塑料薄模从沙漠中腹地向西北、北、东南、南四个方向的高山修建大型风洞直到山脊山顶。风道建好后有两种可能,一是沙漠腹地的干热空气沿风道向高空排放,高空的冷湿空气下降补充。二是高空的冷湿空气沿风道下降,排换沙漠腹地的干热空气上升,不管那种形式的气流

交换,均能改变沙漠腹地的气候环境,帮助耐旱植物生长。风洞的内外壁在内外温度平衡点前后500m至1000m会形成水珠,汇成水滴。湿润土壤,首先形成绿州。并改变平衡位置。如果风洞口能安装太阳能发电机或风力发电机带动大型鼓风机,控制气流进排,则春夏东南进,西北出,秋冬西北入,东南出。一经启动形成气流,则自能维持,长期向沙漠腹地供应潮湿空气,则沙漠的气候条件会改变,耐旱植物会生长、发育,扩大形成绿州,降雨量会增大。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改变重庆、南京、武汉、银川等地形封闭城市的气候条件。

治理各行洪区:

修建行洪管治理黄河的方案。同样可以用于治理其他江河湖泊。同样可以用于治理各行洪区。

语云:搬一次家,失一次火。五年行一次洪,十年行一次洪,国家和行洪区人民均要承受巨大损失,行洪区人民苦不堪言,迫切盼望安居乐业。用地下行洪管行洪与贮水、行洪区人民将获得永久安宁。所有江河均不用抗洪抢险,洪锋来时只需开启闸门,分洪分流,河道压力自然减轻,构不成威胁,用行洪管排洪冲沙,直入大海,安全高效,行洪管埋入地下,不占用土地。行洪时不损害青苗房屋。水利专家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防洪抢险任务。一条地下行洪管就是一条地下入海通道,修建几十条行洪管,也就修建了几十条地下入海通道。同时也是几十个大中型的地下水库,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将发挥巨大作用。行洪管同样

可用于保护治理水库。建设水库时,从库尾沿等高线修两条行洪管穿越大坝,闸门控制,洪水来时可把洪锋经行洪管排走,一小时后再蓄水。采用排锋蓄流的运行方式,可大幅度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对于病库、建行洪管后。则可人工挖排泥砂,恢复库容,比放弃好。

南水北调和北水南调工程:

中国的气象往往北方大雨、南方大旱,南方大雨则北方大旱,因此把黄河长江两大河连通很有必要。实际上只要有几根管道连通就行了,我相信从地图上找得出几条连通长江黄河的等高线,沿等高线辅设几条直径40m的输水管就解决问题。直径40m输水管流量按5m/s流速计算为6283m3/s。日流量为5.4亿m3。而且在输水过程中没有损耗,不受污染,不消费能源,只需在管道两端高50m高程处设进水口,低50m 高程处设出水口,可实现自流调水。架设管道投资较省,不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的地方可以利用正倒虹吸取直就近。只要虹管两端高程相等就行。投资是修建运河的1/10至1/20。

在此感谢编辑部诸位先生,能选登王吴二位先生奇思妙想和全局思考的文章,思考方法使人受益无穷。同时也希望发表的文章最好附带地址、电话。正如道德经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发明与创新》的读者多是典型的逻辑思维型和创造思维型人才,有了地址和电话便于相互间联系和交流,则刊物发挥的作用和效能更大。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通用版)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74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通 用版)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回顾历史这条母亲河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喜几多忧,曾几时黄龙肆虐,倾吞粮田,自新中国诞生,这条孽龙才被勤劳的治黄人扼制在九十八湾故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欢乐,引黄灌溉滋润良田、补充水源托起一座座新兴的城市,然而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在满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之后,已很难满足不合理超负荷的用水。黄河水资源供求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岸引水急剧增加,由此发生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错纵复杂的各

种水事矛盾,如何使用有限的黄河水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如何在黄河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黄河水资源。 一、黄河水资源的管理现状 1.黄河可供水量分配 198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提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自治区)水量分配方案。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在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对全河水资源进行了宏观分配,增强了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抑制了需水增长过快的势头。 1997年起黄委开展了不同来水年份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工作,编制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进一步分配到年内各个月和不同来水年份的水量分配。

黄河泥沙减少的原因和今后泥沙状况分析

黄河泥沙减少的原因和今后泥沙状况分析(李文家) 一、实测水沙状况及问题提出 实测水量和沙量情况见下表和以下两图。龙门、华县、河津状头4站多年平均输沙量,1919~59年和1956~99年两个系列分别为16.5亿t和12.7亿t,相应的利津入海水量分别为484.7亿立方米和318.3亿立方米。在1956~99年系列中的1960~69年、1970~79年、1980~89年、1990~91年和1995~2004年分别为17.1亿t、13.5亿t、8.0亿t、8.8亿t和6.3亿t,与此相应的利津入海水量分别为512.9亿立方米、304.2亿立方米、290.7亿立方米、131.7 亿立方米和105.2亿立方米。上述数据对比看出,进入黄河的泥沙和利津入海水量,与相当于自然状况下的1919~59年系列相比,1960年以后发生了较大差异,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和今后如何变化,关系到黄河防洪减淤工程体系的总体布局、规划减淤工程的建设时机,本文对泥沙变化的原因和今后变化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二、泥沙减少的主要因素

泥沙减少的主要因素有水利、水保措施减沙和降雨变化两项。 对于水利、水保措施减少入黄泥沙,在水沙基金(一)、水沙基金(二)、水保基金综合、水保基金、“八五”攻关、自然科学基金和防洪规划等7项工作中进行了研究,这7项工作有些还采用水保法和水文法两种方法进行了计算。由于各项成果之间差异较大,现将水保法的平均成果列入下表。 二、泥沙减少的主要因素 泥沙减少的主要因素有水利、水保措施减沙和降雨变化两项。 对于水利、水保措施减少入黄泥沙,在水沙基金(一)、水沙基金(二)、水保基金综合、水保基金、“八五”攻关、自然科学基金和防洪规划等7项工作中进行了研究,这7项工作有些还采用水保法和水文法两种方法进行了计算。由于各项成果之间差异较大,现将水保法的平均成果列入下表。 鉴于降雨变化统计分析工作量巨大,而河龙间区间多年平均来沙量约占4站沙量60%,本文利用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有关同志对河龙区间历年降雨的变化研究成果,来分析降雨变化情况。又由于河龙区间汛期来沙约占全年的90%,引起有效产沙的降雨为日暴雨量大于25mm的大雨和暴雨、以及它们的笼罩面积和落区,本文在水文局同志研究成果中摘出了历年日降雨量大于 25mm的累计笼罩面积,历年变化情况见下图和下表。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补充课程)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基础主干知识】

2.中游做好 工作,采取 措施与 措施相结合,以 综合治理。实行 综合发展。 3.下游做好 ,继续巩固 、 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为缓解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实行 ,如 水利工程。 【能力提升】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 , 严重,河流的 量剧增;春季在 、 河段易形成凌汛。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中游 和下游 。 (4)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5)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6)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流域界线 水利枢纽黄河流域示意图 a b c d

黄河治理的方法的资料

黄河治理的方法的资料 导读:黄河最大问题是遇到洪水来就有决堤危险,一些地方的黄河水高于两岸,成为一条天河,所以一旦决堤,灾害涉及几十万乃至几千万人口生命财产。 关于黄河治理 解放后采取了几次加高河堤方法治理,有效地防止了决堤。但是这样加高下去,天河更高,有如垒蛋,垒得越高越危险,所以这不是治理的根本方法。 其次黄河问题是污染问题,黄河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下游山东一带特别严重。 再次是黄河断流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属于系统问题。治理的根本方法是要从系统出发: 一,从长远出发,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中上游保护和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开荒,提倡家畜圈养,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其次要不断疏通河道,合理利用调配水库水坝的水来冲刷河床,减少泥沙沉积,加深河道。 二,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合理科学用水,避免漫灌等浪费水资源。这两年好像抓的有点成效,断流时间缩短甚至不断流。 三,经济发展要从全局考虑,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 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同时要尽量避免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保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黄河治理方法 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为此建议: 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 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 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 分析 【摘要】引黄工程对灌区的经济农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黄河水中带来的大量泥沙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本文对引黄灌区的泥沙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阐述了黄河泥沙在农业、能源和建筑方面的利用。笔者认为在黄河泥沙处理和利用中,应该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坚持“以黄养黄,以沙养沙”的思路。论文关键词:引黄灌区,泥沙处理,泥沙利用 从1951年3月人民胜利渠开工建设到现在,经过60多年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地区的引黄灌溉工程对当地的经济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黄河中下游水中泥沙含量很高,当地在引水的同时把大量的泥沙也引到了灌区中,这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因此,如何将引水中的泥沙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成为影响灌区经济能否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1 泥沙处理的几种方案 引黄灌区在泥沙的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泥沙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单一的措施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够达到少引、少淤的目的。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主要工作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减少渠首入沙和渠间淤沙。 1.1 渠首防沙 1)合理的引水口选择:对于合理的引入口选择,弯道凹岸水深最深、

水流速度最大、弯道横比降最大的断面处是引水口的最佳选择[1-3],弯道强环流能大大减少入渠的泥沙[4]。 2)引水口防沙措施:采用防沙闸、拦沙潜堰、拦沙坎、导沙坎、悬板分层、活动叠梁和橡胶坝引水防沙工程等引水口防沙措施[5],可有效减少入闸泥沙量,减少渠道淤积。 3)沉沙池沉沙:黄河下游多数采用在靠近渠首位置设置沉沙池,使部分粒径较大的泥沙在泥沙池中淤积下来。沉沙池多建于低洼地和土质差的地方。该方案有施工简单,用工少,土建费用低等优点。在我国水利工程中,采用的沉沙池按照平面布置分主要有直线形、曲线形、条渠形和混合形等。沉沙池多采用以新代旧和以挖待沉两种方式运行[6]。 4)排沙漏斗排沙:主要由溢流侧堰、进水涵洞、进水闸、圆形漏斗室、水平悬板、排沙廊道等建筑物组成[7],是利用立轴型螺旋流排沙完成水沙分离,可排除推移质粗颗粒和悬移质细颗粒两种类型泥沙,且结构简单、排沙耗水量少等优点[8],其综合性能优于条渠和复合型厢形沉沙池等排沙设施。 1.2 渠道的减淤处理 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渠道减淤技术主要有:(1)通过选用可靠的设计参数,进行合理的渠道设计,使用渠道、渡槽、涵管等多种输水输沙工程形式,改善输水输沙线路,避免发生渠道淤堵;(2)利用水沙调度,集中大水量对渠道进行冲洗;(3)人工除淤或利用挖泥船等机械措施进行辅助清淤;(4)通过对现有渠道进行工程改造,包括加高进口段

公共基础知识--黄河

公共基础知识---黄河知识试题 1、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中,黄河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和(B )。 A、水污染加剧 B、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C、管理落后 2、黄河治理的4个指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和(D)。 A、环境不恶化 B、水土不流失 C、大堤不加高 D、河床不抬高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A )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上游,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国家出台的关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 C)。 A、黄河河口管理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C、黄河水量管理调度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5、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黄河水利科研发展,根据治黄发展的需求,( B )年成立了黄委会泥沙研究所,1991年更名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开展以河流泥沙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水利科研工作。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6、实体模型试验在治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包括( D )、小浪底库区模型、三门峡库区模型、部分概化模型、基础研究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等在内的诸多实体模型。 A、河口河段模型 B、宁蒙河段模型 C、黑山峡河段模型 D、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 7、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A )标志水位。 A、树木 B、石头 C、浮竹排 8、在黄河干流上游最早进行固定位置和水位定量观测与记载的地点是( D )。 A、今刘家峡水库坝址 B、今龙羊峡水库坝址 C、今沙坡头水库坝址 D、今青铜峡水库坝址 9、从民国时期开始按近代水文科学知识布设水文测站和进行水文观测。黄河干流最早的水文站是陕县水文站和( B ) A、陆浑水文站 B、泺口水文站 C、五龙口水文站 D、小浪底水文站

黄河河道治理

黄河河道治理 生态水利学2班 2008101139 曲更龙摘要:河势演变主要是指河道水流平面形式的变化。黄河是世界上河势演变最复杂的河流。为给河道整治提供依据,本文对黄河游荡性河段、弯曲性河段以及由游荡向弯曲转变的过渡性河段半个世纪的河势演变进行总结、研究,提出黄河河势演变的特性及河势演变的基本类型。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以及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他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特别是伴随着小浪底水库蓄水的运用,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论黄河河道整治的技巧及对策。 1.河道概况 1.1 河道分段 黄河中游尾段的河南孟津白鹤镇至河口河道长878km,按照河道特性可分为4个不同特性的河段。①孟津白鹤镇至山东东明高村,河道长299km,堤距宽一般5~10km,最宽达20km,河道比降0.265‰~0.172‰,弯曲系数1.15。河道淤积严重,为典型的游荡性河型。②高村至阳谷陶城铺,河道长165km,堤距宽1.4~8.5km,大部分在5km以上,河道平均比降0.115‰,弯曲系数1.33,属由游荡性向弯曲性转变的过渡性河段。③陶城铺至垦利宁海河段,河道长322km,堤距宽0.4~5km,一般1~2km,河道平均比降0.1‰,弯曲系数仅为1.21,属弯曲性河型。④宁海至入海口,河道长92km,属河口段,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变化中。 1.2 河道横断面 黄河下游河道为复式断面,由主槽和滩地组成。兰考东坝头以下有二级滩地,以上有三级滩地。一级滩地和枯水河槽合称为主槽。主槽是水流的主要通道,二级滩地在大洪水及部分中等洪水时才漫滩过流。 1.3 滩区 滩区具有耕种条件,总面积3953.45km2,现有耕地374.13万亩,人口170余万人。 1.4 河道淤积 黄河以泥沙量大、含沙量高闻名于世。由于泥沙淤积,河道不断抬高,现在临河滩面一般高于背河地面3~6m,黄河下游成为“悬河”。 2.河势演变特性

中国水利年鉴1996_江河治理与开发-海河流域-前期工作

试验研究”。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珠江流域(片)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伶仃洋水沙特性研究”、和“含盐度对泥沙运动规律影响研究”。(王晋)【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珠江流域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珠委共派出5个代表团,访问了1个国家,出访达39人次,正在开展的对外合作项目有3项。1995年4月,珠委组织珠江流域各省(区)水利水电厅局赴美国进行水资源开发考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水电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关系、流域的梯级开发、水电站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政府有关的政策等,并寻求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合作的途径。该考察团共14人于4月15日成行,在二周时间内,访问了美国联邦垦务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加州南区水利局等单位,参观中,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属的BVI公司与珠委在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上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此外,南加州水利局也对与珠委合作表示了兴趣,提出要加强交流和往来。 1995年4月,经中国和泰国科学技术联合会第十三届会议批准,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中国珠江河口伶仃洋与泰国湄南河口水沙运动”和“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广东惠来县和泰国洛神府披平县土壤侵蚀”两个项目作为中泰两国长期合作项目。 1995年,珠委会同珠委科学研究所与越南进行了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展示珠委在河口整治方面的实力和经验。7月,珠委组织代表团一行6人起程赴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市,考察了越南的同奈河、九龙江流域,分别与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越南水利与经济研究院签订了《关于水利科学与技术合作意向书》。9月,以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为团长的越南水利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珠委,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磋商。代表团考察了蕉门围垦工程、深圳河整治工程,以及珠委科学研究所位于里水的试验基地,经过洽谈,越南拟与珠委就同奈河、九龙江河口河工模型与珠委合作,并准备购买珠委的生潮设备。 1995年,珠委积极促进与澳门就珠江河口珠海—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合作。(王晋)【国际河流的开发】1995年3月上旬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规划查勘工作计划》,珠委勘查设计院相应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查勘工作大纲》,由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珠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电力厅等部门共同组成查勘组,对两河流域进行现场查勘,行程7个地(州、市)31个县,约4000多k m,对工程建设、规划坝址、规划灌区、防洪堤坝、界河治理、国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重点查勘,并于1995年10月19日以珠水规技[1995]36号、云水规技[1995]80号文向水利部上报了《红河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书》和《澜沧江流域(中 下游)综合利用规划任务书》。(王晋) 海河流域 【前期工作】 一、勘测 天津勘测设计院1995年围绕前期工作完成规划 设计勘测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958.02标准米,平硐266.0标准米,竖井816.52标准米,坑槽2621.72标 准立方米,物探5378标准点,地质工日17483工日,工 程测量41.15标准平方公里,水文测验1.50标准站年。 二、规划设计 (1)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补充。官厅水库水污 染防治对策研究,完成了调研、资料收集,目前正在编 写专题报告;潘家口水库面污染调查与研究,完成了工 作大纲;卫河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完成了技术工 作大纲。 (2)海河流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报了规划项目 任务书和一期三个河口规划技术大纲,分别通过了水 利部和水规总院的审查;完成了海河、独流减河、永定 新河三河口有关资料收集,召开了有关专家参加的研 讨会;完成海河口和永定新河口地形图测量和海河口 全潮水文观测,以及导堤工程清水定床物模试验。此外 还开展了挡潮闸纳潮冲淤中间试验和漳卫新河口泥沙 冲淤规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滦河水能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收集资料,完成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间水电开发研究报告。 (4)边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完成了漳河上 游引水调度研究工作大纲,对滹沱河、卫河、卫运河水 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有关资料收集。 (5)海河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已报送了中间成 果及相应图表,目前正在编写报告。 (6)大清河、永定河下游地区超标准洪水安排规划。已完成数字模型的开发、基本资料的整理,现正在 进行模型调试、验证。 (7)卫河河道及坡洼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和 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工作,目前正进行补充修订。 (8)漳河上游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报有关 部门征求意见,现正进行补充修订工作。 (9)正义峡水利枢纽。完成了《正义峡水利枢纽可 行性研究阶段选坝报告》。 (10)迈湾水利枢纽。4月通过了由规划总院组织 的对《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水文分析报告》的审查;7月完成了《海南省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专题报告》;9月完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黄河工程常见的几种河道治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04-11T16:33:54.4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卢建军 [导读]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 (东平湖管理局东平黄河河务局,山东东平 271513) [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关键词]河道整治;措施;防洪工程;水利建设; 河道整治工程是为稳定河槽、缩小主槽游荡范围、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分长河段的整治及局部河段的整治.在一般情况下,长河段的河道整治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和航运,而局部河段的河道整治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稳定工农业引水口以及桥渡上下游的工程措施.主要工程类别有:控导工程、护岸工程、护滩工程等.控导工程的作用是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有利于引水和保护滩地.护岸工程的作用是防止主流直接顶冲高岸或堤防,防止高岸坍塌,保护高岸、堤防免遭溃决、防止主流改道;护滩工程主要是防止塌滩而在滩岸线上做的工程。 河道整治作为一种纯公益性的水利工程,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因治理而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 河道整治具有控制土壤侵蚀的价值。河道整治的侵蚀控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用地不受洪灾;二是减少了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丧失。 河道整治可大大改善长期以来由于河流破坏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保障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冲滩塌岸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稳定滩涂、改善滩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滩区的土地利用价值,使滩区及高岸的居民安居乐业,可以基本保障河两岸的人民安全定居,有利于改善两岸各种大、中、小型提灌站的引水条件,保障两岸灌区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常见的河道整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防洪工程。加强河、库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性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调度指挥系统为中枢,确保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继续加强建设以关田、铅厂二个圩镇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以发电和供水为主的水利枢纽要按照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安排留足防洪库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紧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文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二、水利建设。抓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同时加快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强灌区水利设施建设,搞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水利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水力发电项目,使水电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开口堤的修建。开口堤是在堤防的上游按一定标准设防,头部以下堤防高度逐渐降低,尾部不建堤,这样洪水就从尾部慢慢淹入区内滞纳洪水,可防止洪水从堤防头部进入保护区毁坏农田;洪水退后,保护区内洪水及时从尾部开口处排出,开口堤宜布置在干流区与河源区衔接段,还可与蓄滞洪区的布设相结合。这一技术的推广着眼于减少干流区洪水损失,进一步提高干流区的防洪能力。四、堤防上设置溢洪堰。堤防上设置溢洪堰是指在封闭式堤防上选择一段,将其设计成允许洪水漫溢的堰坝,堰顶高程与规划防洪水位齐平,当遇超标准洪水时,洪水可从溢洪堰溢入堤防保护区。这样既可起到超标准洪水的滞洪,降低外口水位,保护重要城镇等设施安全,又可平衡两侧水位,起到保护堤防安全,减少水毁工程的作用。 五、防洪排涝。根据滨海平原河网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另外,滨海平原河网河流与独流入海河流治理最大不同之处是:除了要考虑排涝的效果之外,还必须考虑航道、河网水面率、调蓄供水作用和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需求。为此,在河道规划方面,有必要实施新河开挖、拓宽、疏浚;对侵占河道的设施如违章建筑、鱼栅、桥涵等进行清障,实现一定河网水面率,保证通航及涝水通畅。 六、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七、疏汲河床,清除底泥。城市河流不但河水严重污染,而且河流底泥也受严重污染。底泥中含有重金属、有机质分解物和动植物腐烂物,因此即便其他水污染源能以控制,但底泥仍可使河水二次污染。 作者简介:卢建军(1968—),男,山东梁山人,河道修防工技师,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经验。

初中地理黄河的治理

授导型教案初中地理《黄河的治理》教案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设计思想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材料(七)、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

黄河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河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黄河泥沙具有二重性,寄存在有害的一面,也存在有利的一面。文章简述了泥沙的危害,从泥沙的资源性、天然造地功能、加固两岸堤防、改良土壤、发展第三产业、引水淤滩等多方面分析了泥沙资源的利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防治泥沙的危害,合理利用泥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黄河下游;泥沙资源;可持续利用 1、概况 黄河是著名的多泥沙河流,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泥沙的不断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高,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对黄河下游的防汛极为不利。因此,减少泥沙入黄,采取多种途径治理黄河泥沙,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在治理黄河泥沙的同时,也应看到泥沙具有的二重性,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根据泥沙的成因,正确处理和利用泥沙,将泥沙的防治与防洪工程建设相结合,与防洪兴利相协调,防、治结合,实现泥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泥沙的危害 黄河泥沙灾害是指因土壤侵蚀形成的泥沙在河道中年复一年的淤积使河床抬高,泄洪能力降低,在洪量不大的情况下,引发的漫滩、偎堤、溃决等灾害。河道中泥沙累积淤积达到一定程度,会显著抬高水位,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人民治黄60年,黄河堤防经历了四次帮宽加高,险工、病险涵闸得到了加固改建,确保了黄河的安全度汛,但泥沙问题仍是黄河治理的难题,因泥沙持续淤积形成的地上悬河的不利局面依然长期存在。有效地治理黄河黄河泥沙,充分利用泥沙资源,趋利避害,对黄河的治理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泥沙的利用 3.1泥沙的资源性 泥沙作为一种物质,具有二重性,其有害的一面为泥沙灾害,有利的一面称之为泥沙资源。近年来,黄河水量持续偏枯,断流现象时有发生,水量的减少,使水流挟沙能力降低,水沙比例严重失调,引起河段沙量过多,部分泥沙沉积造成河床萎缩,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如进行淤背区加固、挖河、疏浚等,减少黄河淤积沙量,将部分泥沙加以利用,无疑是泥沙治理的积极而有效地措施。 3.2天然造地功能 黄河通过水流每年将9.12亿t的泥沙带入河口,黄河三角洲自1855年以来以26km2/a的速度扩大。黄河2002年-2004年,进行3次调水调沙,分别把0.664亿t、1.207亿t和0.6071亿t泥沙输送入海,2005年又进行了调水调沙生产运行,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评价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二○○九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3) 1.1编制目的 (3) 1.2 编制依据 (3) 1.2.1 法律法规 (3) 1.2.2导则、规范 (4) 1.2.3 技术文件 (4) 1.3 评价标准 (5) 1.3.1 环境质量标准 (5)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7) 1.4 评价工作等级 (8) 1.5评价范围与时段 (9) 1.5.1评价范围 (9) 1.5.2评价时段 (10) 1.6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 (12) 1.7 环境敏感区域及敏感点 (13) 2工程概况 (16) 2.1工程地理位置 (16) 2.2流域规划简况 (16) 2.3 工程建设河段概况 (17) 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 2.4.1目前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 (17) 2.4.2 目前河口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2.4.3 工程建设是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开 发的要求 (19) 2.5 工程建设任务与目标 (20) 2.6 工程规模组成与特性 (20) 2.6.1 堤防工程 (29) 2.6.2 险工工程 (38) 2.6.3 河道整治工程 (41) 2.7 施工布置及进度 (47) 2.7.1 施工总布置 (47) 2.7.2 施工进度 (57) 2.8 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规划 (59) 2.8.1 工程占地 (59) 2.8.2 移民安置规划概况 (62) 3工程分析 (64) 3.1 工程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分析 (64) 3.1.1 本工程与《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 划》的关系 (64) 3.1.2 本工程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符 合性 (64)

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及合理治理问题的研究

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及合理治理问题的研究 中国黄河的含泥沙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流域约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0%,它的表面主要是十米至数百米的黄土层,且特点是土质疏松,植被少,黄土高原虽然降水较少,但是降水较为集中,且黄土层抗水冲击力小,遇水非常容易崩解。数千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泥沙增多致使黄河泛滥,给两岸百姓带来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理黄河泥沙显得尤为迫切,文章根据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对于治理黄河泥沙和科学合理利用泥沙,提出切实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签:黄河;泥沙来源及分布;治理措施;泥沙利用 Abstract:The sediment content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of which the basin distribu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accounts for about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ts surfa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ten to hundreds of meters of loess soil,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ose soil and less vegetation. Although the Loess Plateau has less precipitation,the precipitation is more concentrated,and the loess layer has less water impact resistance,so it is easy to collapse when it meets water. For thousands of years,due to various reasons,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caused the Yellow River to flood,bringing great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o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Therefore,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distribu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Yellow River sediment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of sediment. Keywords:Yellow River;sediment source and distribution;control measures;sediment utilization 引言 黃河含沙量居世界河流首位,同时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母亲河”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分布相差较大[1,2],上游是黄河水的来源,而中部则是泥沙来源且分布不均,以黄土高原最为显著。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总面积约为62万km2,而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等因素,导致其土壤流失的面积达45.4万km2,水土流失率高达73.2%。而每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约为16亿吨,使黄河沿岸的水土面积流失非常严重,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致使黄河下游流道淤积严重,造就了一个“地上悬河”长期给两岸人民带来不可忽略的经济财产损失。所以对于治理黄河泥沙迫在眉睫,也给政府带来很大压力。近年以来,在政府有效领导下,团结广大劳动人形成了一个基于“拦、排、放、调、挖”的治理黄河泥沙的办法[3]。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黄河泥沙治理与防护,逐步提出“科学、合理、高效”为准则的治沙理念。其中合理治理黄河泥沙,就要首先分析其来源以及分布的特点。

创新会议总结讲话(一):

创新会议总结讲话(一): 创新会议总结讲话(一):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20xx年黄委委务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奋斗。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局干部职工在黄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年初工作会议确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 (一)治黄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完成了汛前准备和调水调沙任务。组织了汛前工程普查与河势查勘,公布了防汛责任人,进行了防汛队伍组织和培训,迎接了国家防总的汛前检查,承办了20xx年黄河防汛抗旱会议,修订了黄河防洪、东平湖防洪、黄河滩区运用等预案,制定了物资调运、通信及后勤保障等方案,推进了全省黄河防汛准备工作的落实。对东平湖分泄洪闸机电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落实了二级湖堤防风浪坍塌和渗水险情抢护措施。第九次调水调沙,我省河道最大流量3890~3710立方米每秒,河道排洪能力明显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和沿黄群众昼夜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了工程和滩区安全。

——取得了应急引黄抗旱和水资源调度的全面胜利。去冬今春,**省遭遇了三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黄河防总、**省相继启动了抗旱应急ⅰ级响应。我局认真贯彻上级的部署,科学调度黄河水资源,1~2月份,全局引黄河水12亿立方米,创有引黄水量记载以来的同期最高值,沿黄1465万亩小麦得到了及时灌溉。调水调沙期间向河口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1508万立方米。 圆满完成了引黄入卫调水任务,向河北输送黄河水1.86亿立方米。上半年,全局累计引水4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引9.3亿立方米。 ——规划计划、防洪工程建设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段的修编任务。开展了南北展宽区任务变更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全局39项黄河标准化堤防在建工程已开工33项,27项基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土方1215万立方米、石方18.99万立方米,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7%和99%。土地迁占完成征地3100亩、房屋拆迁8.6万平方米,分别占批复总量的93%和97%。河口模型厅按计划的进度完成了任务。 ——工程日常管理与维修养护进一步规范。春季绿化植树97.34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28%。对26座病险水闸组织了安全鉴定,对31座病险水闸向黄委编报了《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报告》。全局共签订工程维修养护合同近1.7亿元。完成维修土方125.56万立方米,石方8.84万立方米,建安投资8453万元。 ——水政工作继续加强。开展了《东平湖滞洪区管理办法》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方法探究 郑新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方法探究郑新 发表时间:2019-08-02T10:15:50.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郑新宋永刚[导读] 摘要:工程维修养护就是维护工程原有标准不变,消除工程缺陷,提高工程强度,不断改善工程面貌,使所辖工程逐步达到工程设计与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 济南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工程维修养护就是维护工程原有标准不变,消除工程缺陷,提高工程强度,不断改善工程面貌,使所辖工程逐步达到工程设计与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额度内,我们应该吸取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维修养护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力求促进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提高黄河道治理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对策 1河道治理的意义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所需要排出的废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之监管方面的不完善,所以导致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当中,使河道内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城市的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 2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面临的问题 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水沙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中常洪水持续时间加长,工程遭受洪水侵蚀的时间增多,工程失稳,这是工程频繁出险的主要根源;二是,河势靠溜发生相应变化,上提下挫,左右摆动,造成工程和滩岸坍塌生险;三是,坝岸基础薄弱,多数河道整治工程存在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断面不足等问题,达不到根石坡度的标准要求,尽管每年都进行根石加固,但每年又有根石走失现象,导致险情不断发生;四是,新修坝岸未经洪水考验,达不到稳定要求。 3以维修养护为视角,严格标准,规范管理 3.1规范管理,提升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水平的基本方法 就维修养护工作而言,要想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程,促进河道政治工程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而科学的标准体系,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量化考核,为规范管理与优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树立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根据黄河维修养护实际情况,编制堤防工程维修养护考核标准、河道治理维修养护考核标准、水闸工程维修养护可考核标准,从整体层面提升维修养护管理力度,促进各工程中,维修养护工作的有效连接,以实现现代化维修养护技术与方法的有效落实。 (2)相关部门需根据新管理体系下维修养护工作流程,进行维修养护项目科学规划,通过项目管理,实现行为的指导与规范,加快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优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需遵循统一部署原则,依据有关维修养护标准,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普查,了解维修养护工作重点与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维修养护规划与实施防护,并与相关单位签订维修养护合同,明确各责任主体工作职责与工作主要内容,实现工程的科学维护。例如,在养护施工阶段,关于坝顶的维修养护,需明确以下要求:坝顶平整,无积水洼坑。眉子土培修整齐牢固,土石结合部必须严紧、无陷坑脱缝。排水沟通畅,无水沟浪窝、獾狐洞穴、高秆杂草、散乱石块及其他杂物。坝顶存放的备防石应归垛存放,位置适宜,有利于防汛抢险。石垛應距迎水面坝肩3.0m以上,每垛石料高度宜在1.0~1.2m之间,各垛大小应保持一致。要搞好绿化,植树植草,树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草皮整洁美观,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2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实现工作任务的细化管控 在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维修养护中,相关部门需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管理规定》、《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以及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强水利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黄河会理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并以安全为中心、以预防性维修养护为宗旨,以创新发展为指导,促进维修养护方法的创新,实现新时代新形势下黄河河道整治目标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从观测检查、防洪补偿设计、淤背区清理监督、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河道与岸线生态维护等层面出发,组织开展相关维修养护工作。例如,在坝坡维修养护中:①观测检查发现:坡面平整,无雨淋沟,无荆棘杂草滋生现象,石护坡无松动、塌陷、脱落、风化、冻毁或架空现象;②防洪补偿设计:“坝坡养护土方”、“坝坡养护石方”、“排水沟维修养护”三项工程;③程施工质量控制:关于坝坡养护土方,侧重于填垫因雨水冲刷造成对丁坝下游侧土坡,土联坝临、背河土坡和石联坝的背河土坡面貌产生影响的雨淋沟。而关于坝坡养护石方侧重于对坝坡因工程抢险、加固根石、雨水冲蚀、根石走失造成的损坏部分进行整修。关于排水沟维注重阻水障碍的清理,排水坡上放牧、建窖事件的管理以及杂草处理工作的开展。 此外,可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完善考核机制、建立业务技能培训体系,进行工程改善,促进维修养修方法的革新与落实,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维修养修优化发展与规范管理提供保障。 结束语: 当前在全国上下实行“河长制”落实,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大背景下,河道的生态治理尤为迫切。水生态治理简而言之就是河道工程的治理、维修、河道生态修复。因此为了确保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全面、规范、创新,河长的巡查和落实需要“河长制”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需要加大维修养护经费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资金相对困难的县城更要创新资金筹措办法,利用水上资源的开发、利用好自身资源。保证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勇.黄河整治工程维修养护技术探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17). [2]张志军.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16). [3]谢波.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陕西水利,2015(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