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

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

麻醉处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34例气管异物小儿均在肌注氯胺酮2~3mg/kg基础麻醉后入室,静注地塞米松0.3~0.5mg/kg、1%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5~2.5mg/kg、芬太尼1~2μg/kg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5~8mg/(kg·h)泵注。结果,麻醉前后患儿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呛咳,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丙泊酚后缓解。所有患儿均在20min内清醒。利多卡因、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比较安全且苏醒快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儿童气管异物麻醉

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的主要困难在于麻醉与手术共用同一呼吸道,有相互干扰问题,手术风险性增大。因该类手术的时间不确定,对麻醉的要求高。手术期间要求维持足够的肺泡气体交换和适当的麻醉深度,减轻应激反应,术毕苏醒快、呼吸通畅。本文就纤维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麻醉处理方式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小儿气管异物34例,年龄1.5~6岁。男28例,女6例。体重12~25kg,ASAⅠ~Ⅱ级。

1.2 麻醉方法及用药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婴幼儿不用)。入室前肌注氯胺酮2~3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推注地塞米松0.3~0.5mg/kg,1%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5~2.5mg/kg(商品名:静安,费森尤斯-卡比公司生产),芬太尼1~2μg/kg诱导,用微量泵以5~8mg/(kg·h)泵入丙泊酚。以喉镜挑起会厌,明视下于咽喉部、声门及声门下喷2%利多卡因充分表面麻醉或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射局麻药,面罩给氧约5min后开始手术,将高频喷射呼吸机接于纤维支气管镜上。通气频率60bpm,驱动压0.3~0.5kg/cm2,吸呼比1∶1.5~2。异物取出后停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诱导前、置镜前、置镜后5min、术毕后5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呼吸抑制、呛咳、呃逆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等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4例患儿均能顺利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其中有5例出现一过性呼吸

抑制,表现为屏气、轻度喉痉挛伴SPO2的轻度下降,经挤压胸廓后缓解。2例在置入纤维支气管镜时出现呛咳。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丙泊酚0.5~1mg/kg后缓解。术毕所有患儿均在20min内清醒、脱氧可维持SPO2≥95%,无呼吸抑制、呃逆。诱导前后HR、MAP、SPO2的变化见表1。表1 诱导前后HR、MAP、SPO2的变化(略)

3 讨论

小儿气管异物的麻醉要求较高,既要求麻醉提供一个视野安静清楚及有足够大空间的工作条件又要保证肺泡有效通气、不出现喉痉挛及麻醉时间不受限制。本组患儿按文中配伍麻醉很好地完成了手术。我们的体会,患者入手术室前肌注2~3mg/kg的氯胺酮使患儿安静,不会造成呼吸抑制,有防止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也避免了因哭闹而加重气道梗阻。静注利多卡因有中枢镇静镇痛作用,可减少氯胺酮药量及不良反应[1]。丙泊酚能消除咽喉反射,对呼吸的抑制呈一过性,持续时间很短,且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速效的全麻药。麻醉深浅易于调控,苏醒迅速、无肌肉颤动、咳嗽、呃逆等不良反应[2]。小剂量的芬太尼以及利多卡因镇痛作用强,减轻了术中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三药联合应用,芬太尼、利多卡因能增强丙泊酚的麻醉效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3]。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5~8mg/(kg·h)泵注,减轻了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麻醉深度维持适宜。这种麻醉方法保留了自主呼吸,且血液动力学稳定。采用高频呼吸机喷射通气,这种通气方法既不占用气道空间,又可使气道完全开放,不影响纤支镜操作,能维持充分的供氧和有效的肺泡通气[4]。

由于有自主呼吸喷射频率不宜过高以免造成气压伤、二氧化碳蓄积及酸中毒的可能。

本组患儿均在20min内清醒,主要是利用利多卡因充分表麻加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射局麻药减轻了应激反应,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而丙泊酚为短效全麻药,苏醒迅速完全,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低。采用泵注给药满足了这类手术的时间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邢玉良,李天佐,张炳熙.全麻下儿童喉乳头状瘤激光手术的呼吸道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443.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5-296.

[3]张兴安,吴群林,聂煌.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617-620.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61.

小儿支气管炎病历

小儿支气管炎病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住院病历 姓名:林立杰籍贯:甘肃武威 性别:男单位或住址:新华乡头坝七 组 年龄: 5入院日期:2015年05月12日 婚姻:未婚记录日期:2015年05月12日 职业:学生病史陈述者:患者家属 民族:汉族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主诉:咳嗽、气喘、咳痰伴发热6小时。 现病史:患儿林立杰,男,5岁。于6小时前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痰不易咳出,有气喘,无气促、青紫,无呕吐、腹泻、抽搐、盗汗等症状,来我院就诊,行相关检查后门诊以“小儿支气管炎”收入住院。患儿起病以来,精神纳食尚可,睡眠可,大便稍稀,小便正常。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史、外伤史及血制品输注史,无食物药物花粉等物质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长于原籍,无外地居住史,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无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区居住史,无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活较规律,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无冶游史,无性病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1子1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9℃脉搏:110次/分呼吸:22次/分体重:16kg 患儿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咽红,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痰鸣音及细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样搏动,心界不扩大,心率:110次/分,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腹软,全腹未触及包块。未扪及包块,肝脾无扪及,胆囊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待查。 入院诊断:小儿支气管炎 医师签名:刘帆 首次病程记录 2015年05月12日10:20

幼儿气管异物地紧急救治教案设计(样版)

教案首页授课人:廖雪霏编号:1

后附具体教学任务内容 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学背景】

气管异物是导致幼儿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培养他们对于气管异物的急救技术,及时挽救幼儿生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任务】 1、认识气管异物的危害性 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 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讯 (出示视频) 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人体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或窒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危及小儿生命的一大急症,抢救不当就有可能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起来让人心痛,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老师,当我们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准确判断、迅速有效的去救治他们呢? 二、决策 通过以上鲜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

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小儿进食,让小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三、计划 (一)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气管异物处理的紧急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 1.小儿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 人体在吞咽食物时,有一个自身反射性保护体系,会厌软骨能自动关闭呼吸道通路,以防食物误入气道。但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牙齿还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类等完全的嚼碎,而且咽喉的防御性反射功能不完善。另外小儿在进食时,喜欢边吃边玩,如果摔倒和突然哭闹,就容易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到气管、支气管而形成气道异物。 2.小儿的心理好奇心,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 小儿正是用动作来探究世界的年龄,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喜欢把一些小东西放入口腔,如小玩具、花生、大枣等。 3.大脑对缺氧的敏感性,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大脑占全身重量的4%,但耗氧量却占到了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对缺氧异常敏感,缺氧10秒钟就可以发生头痛甚至晕厥,大脑能耐受的最长缺氧时间为6-8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细胞就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死亡。 (二)教师通过讲解并演示,让学生掌握其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并演示,让学生掌握气管异物的迅速判断和紧急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一. 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1. 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 2. 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 3. 会厌短,常呈Ω形或U形; 4. 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 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 6.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 7. 头大,颈短; 8. 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 9. 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肺顺应性易下降; 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 面罩通气 1. 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 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 Rendell-Baker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 Laerdal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 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 ①正确放置面罩: ②手法: 3. 面罩通气时的监测 —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 —监测P ET CO2波形 —监测呼吸囊的运动 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 —小儿常选用Guedel和Berman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 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 气管内插管 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 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 预氧和通气器械 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 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 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 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 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 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 7. 喷雾器(含局麻药) 8. 准备注气注射器 喉镜操作相关设备 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 10. 插管钳 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 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 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 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 14. 牙垫(大、小) 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 15. 听诊器 16. P ET CO2监测仪 17. 脉搏氧饱和度仪 2. 喉镜检查 ①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6岁以上小儿,头置于小枕头上轻度屈曲颈椎,可改善插管角度和更好地显示声门。 ②仔细检查牙齿:因许多儿童开始更换乳牙,在喉镜检查必须注意,在插管时用大拇指推开嘴唇,对牙齿不施加任何压力。术前如发现有明显松动的牙齿,需向其家长说明拔掉松动牙齿能保证小孩在麻醉中的安全,拔出的牙齿在术后归还给家长。 ③在婴幼儿和儿童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12-18T10:36:36.7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5期作者:刘秀 [导读]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总结3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体会,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护理重点在于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异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298-02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常见的异物多为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米、葵花籽、豆类等,但有时也有一些特殊的异物如圆珠笔笔帽、塑料玩具等,一般此类支气管异物与进食无关,异物形状各异、质地不同。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病情严重,处理不当常带来生命危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科对31例小儿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共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2个月~10岁,3岁以下28例,占90.3%,异物发生至就诊时间为1h~1个月。异物种类:花生米、葵花籽、塑料玩具等。异物存留部位:右侧支气管异物2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7例,气管异物1例。主要症状:呛咳(或干咳)26例,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1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全麻,在硬性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31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无一例死亡。 2.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了解病情、观察病情及判定异物阻塞部位入院后应详细询问患儿发病史,有无典型的异物吸入史和异物接触史,异物吸入时间、种类和形状,发病当时的症状、院外处理情况及呼吸困难的发作情况等。 2.1.2严密观察病情及判定异物阻塞部位首先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口唇发绀、面色潮红或面色苍白;观察患儿的颈部,颈部的胸骨上窝有无凹陷,颈静脉是否怒张;观察患儿胸廓,是否有三凹征,双肺呼吸动度是否相同,颈胸部皮下是否有气肿。若听诊时可闻及哮鸣音,局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则异物停留在患儿支气管下部;若患儿有剧烈呛咳,憋气和作呕等症状,且症状有缓解的患儿,多为异物进入气管;若异物进入喉部及声门下时,则会有剧烈呛咳、喉喘鸣、声嘶、面色紫绀、吸气性呼吸困难,继而可导致喉阻塞,能在数分钟内引起窒息。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必要时配合医生采用环甲膜穿刺或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 2.1.3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接诊急危重症呼吸道异物患儿时,迅速做出处理,立即面罩吸氧,及时通知医生、手术室和麻醉科,尽快将患儿送入手术室。所有人员迅速到位手术。平诊患儿禁食禁水6h以上,按照患儿的年龄选择适当管径和长度的气管套管和吸痰管,备好氧气、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及治疗。 2.1.4重视心理护理呼吸道异物的患儿及家属,特别是急危重症患儿及家属存在严重的恐惧焦虑感,而精神高度紧张更易引起患儿的喉头痉挛,加重呼吸困难。因此,术前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工作,做好相关解释工作,讲解相关知识,增加家属信任,稳定患儿情绪,避免哭闹,以防异物随呼吸或体位变动改变位置而引起窒息。 2.2 术后护理 2.2.1掌握患儿手术情况患儿回病房后,详细了解术中情况和麻醉状况,异物取出是否完整和顺利,有无声带损伤,有无呼吸道粘膜损伤和出血,继续观察痰中有无残留异物。 2.2.2术后患儿观察重点观察患儿有无紫绀,呼吸有无喉鸣,术后24~48h内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面色、血氧饱和度和两肺呼吸音等,做好记录,给予吸氧,尽量少摇动患儿。 2.3 注意观察并发症 2.3.1急性喉水肿,特别是对于声门下异物,气管内不规则异物,术中下镜次数过多或用力过大患儿,术后易出现水肿,轻者声音嘶哑,稍重则表现为吸入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床边常规备抢救物品,如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术后预防性应用类固醇皮质激素,以防窒息发生。 2.3.2纵膈气肿、气胸和皮下气肿,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使细支气管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发生气胸、纵膈或皮下气肿。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术后常规行胸透或X线胸片检查。 2.3.3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紫绀,心率加快等。临床护理中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及时观察并监测心功能。 2.3.4感染,植物类或污染物体所致的呼吸道异物易引起植物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患儿年龄越小,异物停留时间越长,气道阻塞越严重,支气管肺炎症状就越重,出现该并发症时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及相应的护理。 3.健康宣教 3.1 告知5岁以下小儿尽量勿食用花生米、瓜子等小颗粒食物,教育孩子进食时应安静、不嬉笑、不打闹,避免哭啼进食,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 3.2 利用患者工休会,对患儿家长集体宣教,强调患儿看护,物品妥善放置,良好进食习惯,在小儿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纽扣、塑料玩具等,防止发生意外。 3.3 教会家长现场救护措施 3.3.1倒立拍背法对于婴幼儿,家长可立即倒提两腿,使其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可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3.3.2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3.3.3海利希手法[1] 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

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异物的护理配合

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异物的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异物患者应用纤支镜下钳取异物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1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结果:31例支气管异物全部取出结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 及术后严密观察是经纤支镜钳取异物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异物;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296-02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急症。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堵塞引起 急性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感染、慢性咳嗽等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 及生命。个别患者还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诊治气管、 支气管异物的最重要的手段[1]。现将我科31例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 镜下取异物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2015年间,我科纤支镜室对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行经纤支镜钳取异物术 总共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8岁。有明显异物吸入史23例,反复咳嗽、喘息,病史不清6例,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在下级医院未发现的2例,31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取出异物包括花生壳3例,牙齿5例,骨头7例、瓜子 12例,辣椒皮1例,其它3例。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21例,位于左侧支气管10例;被肉芽组织完全覆盖的1例。 1.2护理配合 1.2.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与常规纤支镜检查相同。着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操作过程以及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和顾虑。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 1.2.2患者准备术前常规禁食、禁饮,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及其它基础疾病,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CT片、心电图如血常规、凝血酶时间、感染筛查等,测血压、氧饱和度、并给予常规吸氧。2%的利多卡因充分麻醉咽喉部。 1.2.3物品准备纤支镜、活检钳、蓝形异物钳、三爪形异物钳、鳄嘴钳等。 术中所需药品如血凝酶等。 1.3 术中护理配合 1.3.1建立静脉通道,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免外渗,患者取仰卧位,头向 后仰,肩下稍微垫高,充分暴露会厌,用一次性口罩遮住病人眼睛,使用带系带 的咬口器,纤支镜经口腔插入,进入声门前注入2%利多卡因1~2ml,待声门打 开后,再到隆突,在左右支气管分别注入1%利多卡因1ml。减少管壁的刺激,仔 细检查,发现异物后调整方向,对准异物使用异物钳钳取,确保钳牢后与镜子一 起慢慢退出,钳异物时应注意异物的长轴与气管、支气管平行。嘱患者放松,自 由呼吸。手和身体不要乱动,尽量配合。对于肉芽组织增生较明显的,应先钳取 肉芽组织,充分暴露异物后,慢慢分离异物周围粘连组织使其松动后再连同支气 管镜一起缓慢拔出。对特殊难取的异物可采取氩气、冷冻等提取异物[2]。 1.3.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口唇颜色、生命体征以及出血情况等,如有异常及 时告知镜检医师,保持呼吸通畅。 1.4 术后护理配合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配合分析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11T15:14:35.9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作者:胡可可 [导读] 气管异物患儿术中加以护理配合,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长,还可提升手术成功几率,因此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医师、患儿家长的认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目的:对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配合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01月~2016年03月收治、实施手术治疗的25例气管异物患儿,实施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手术的同时,加以护理配合,观察所有入选对象手术质量。结果:入选患儿的手术均已取得成功,且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气管异物患儿接受手术时,加以护理配合意义重大,可提升患儿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儿科手术室;支气管镜;气管异物;护理配合;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293-02 气管异物患儿术中加以护理配合,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长,还可提升手术成功几率,因此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医师、患儿家长的认可。为了提升异物取出患儿舒适度、提升其手术质量,本研究对我院儿科2013年01月~2016年03月收治、实施手术治疗的21例气管异物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预后情况,期待能提升气管异物患儿手术质量。 1.入选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01月~2016年03月收治、实施手术治疗的25例气管异物患儿,均实施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手术。患儿年龄介于1.0岁至4.9岁,中位数(3.3±0.66)岁;有10名女性患儿、15名男性患儿,且均出现呛咳症状。 1.2 方法 (1)及时准备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接诊后,手术护士要及时通知科室内麻醉医师,并配合医师准备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包括:①负压引流器材;②灭菌布包;③支气管镜;④冷光源设备;⑤缝线针、缝线;⑥取物钳;⑦刀片;⑧气管套管等。(2)对心电监护设备以及麻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种设备的清洁度与完整度。(3)将患儿送入手术室,予以麻醉后,及时创建静脉通道,并将患儿衣物解开,使其胸部组织、颈部组织充分暴露。(4)对患儿麻醉深度进行合理调控,确保其血氧饱和度不得低于90%。如果患儿出现活动性窒息现象,还需予以气管插管,并进行加压给氧。(5)麻醉成功后,取患儿平卧体位,于其颈下放置一个小型圆枕,使患儿头部保持后仰状态,后仰度数以45度为最佳。同时,将小型薄枕放置于患儿背部,确保其气管组织保持水平状,以便支气管镜头顺利进入患儿气道组织中。(6)如果异物位于患儿右侧的支气管组织中,需及时改变其体位,并将薄枕放置于患儿右侧背部,确保其右侧背部稍高于左侧。此外,若异物身处于患儿气管深处,镜下取出时,需严格控制力道,避免患儿气管组织受损。(7)取出患儿气管组织中的异物时,其肺部组织中会出现大量分泌物,需选择吸引器抽吸分泌物,确保患儿呼吸道组织的通畅性。不仅如此,在取物操作程序中,还需对患儿血氧指数、心率值等进行实时测定,并予以吸氧,若患儿每分钟心率值大于200次,同时出现窒息或者紫绀等现象,都需告知手术医师,给予患儿辅助呼吸,提升氧流量,确保患儿临床指征恢复至健康水平后,才可展开后期手术操作。(8)为避免出现肺气压伤或者缺氧等现象,给氧时需选择高频通气方案,并将通气频率调试至每分钟80次至120次,再结合患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9)术毕,对患儿气管组织中的痰液成分、血液成分进行吸除,若患儿接受气管切开操作,还需对其气管套管设备进行妥善固定,待患儿体内的麻醉成分失效后,需观察其瞳孔状况以及面部颜色等体征,确定无异常状况后,即可将患儿反送至病房。 2.结果 入选患儿的手术均已取得成功,成功率是100.00%,且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3.讨论 支气管异物、气管异物均属于儿科内常见的呼吸道急症,以五岁以下婴幼儿为好发对象,病死率极高。肖庆华等人[2]研究、实践分析后,发现儿童食管组织、气管组织交接点的会厌软骨不仅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而且其生理功能也未达到健全标准,如果儿童口内含有物品时出现哭闹或者嬉笑等行为,物品就会被吸入,以至于机体气管粘膜组织受到刺激,并且出现炎症反应。对于气管异物患儿,其病情往往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1)吸入阶段;(2)安静阶段;(3)炎症阶段;(4)并发症阶段,当异物进入患儿气管组织后,极易出现呛咳、憋气等现象,并迅速发展至面色青紫症状,必须及时展开手术[3]。临床上多以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手术治疗气管异物患儿,但在治疗的同时,为安抚患儿情绪、提升其手术成功几率,还需加强护理配合,通过优化各项手术程序,提升手术精细度,从而缩短其操作时长,有效降低出血量,进而改善患儿预后质量[4]。本次研究,落实手术配合措施后,入选患儿的手术均已取得成功,其成功率是100.00%,且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综上所述,气管异物患儿接受手术时,加以护理配合意义重大,可提升患儿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改善其预后。【参考文献】 [1]陈益,龚璇,毛庆军等.M anujetⅢ手控喷射通气装置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9):2491-2492. [2]肖庆华,邱卫东,杨丽等.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在小儿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09):1299-1301. [3]夏元喜,张溪英,陈静琦等.小儿全麻下扁桃体切除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7):53-55. [4]张小英,蔡云霞,谢美英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2):2457-2460. 作者简介:胡可可,出生年月1981年06月,护龄17年,现职称护师.南京市儿童医院麻醉手术室.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2016年版) 一、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ICD-10:T17.401/T17.501)。 行支气管镜检查术(ICD-9-CM3:33.23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误呛异物后咳嗽或突发咳嗽、慢性咳嗽治疗无好转、或突发气喘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窒息、呼吸衰竭等表现。 2.体征:支气管异物肺部听诊常有一侧呼吸音低,气管内活动异物可听到气管撞击声,张口呼吸可听到哮喘样喘鸣,肺部听诊双侧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及喘鸣音。 3.胸透可见一侧肺气肿、肺不张以及纵膈摆动等表现。 4.胸部CT可见主气管或支气管内异物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1.经直接喉镜异物取出术。

2.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3.经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 4.必要时气管切开或胸外科开胸取异物。 (四)标准住院日≤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17.401/T17.501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 (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心脏彩超; (2)血气分析,生化全套; (3)胸透; (4)气管及支气管CT平扫+重建。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小儿支气管异物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支气管异物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的常见急危疾病之一,可以造成患儿的突然死亡,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程度,轻者可致肺部损害,重者可窒息死亡。异物分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异物是因呼吸道炎症发生的假膜、干痂、血块、脓液、呕吐物等。外源性异物系经口吸入的各种物体。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急危重症,一旦发生就非常危险,最重要的就是预防。 【护理常规】 1.快速备好吸氧、吸痰装置,气管切开包、心电监护及急救药品。必要时备好光源及支气管镜,直接喉镜。 2.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神志变化,并给予氧气吸入。 3.向患儿家属解释病情,争取其配合安抚患儿,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并减少活动,以免异物移动加重缺氧,加快窒息的发生。 4.如果呼吸困难或突然发生窒息,立即行心肺复苏进行抢救。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术。 5.了解异物的种类、大小、形状和嵌顿部位。 6.询问最后进餐时间,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 【健康教育】 1.首先应教育患儿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当患儿口中含有食物的时候,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惊吓,应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可打骂,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如果患儿已经哭闹,不能再硬逼其

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把患儿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患儿拿不到的地方;玩具应安全。 2.呕吐处理患儿呕吐时,应把头偏向一侧,使其容易吐出,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 3.咽部异物处理如咽部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物压下去,应设法诱其吐出。 4.患儿勿食容易引起咳呛的食物 3岁以下患儿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患儿应注意,不要给予瓜子、花生米一类食物。 5.患儿哺乳注意事项患儿哺乳时橡皮奶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过冲;喂奶次数不要过多或喂奶量过大;喂奶前避免患儿过于哭闹;防止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致呕吐,喂奶后最好坚抱拍出"饱嗝"后再放下以预防呕吐。容易呕吐的患儿最好在喂奶后,将床头抬高20°~30°,头偏向侧睡,防止呕吐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及气管异物。 6. 院外急救 (1)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利用患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儿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2)推压腹部法:让患儿仰卧于桌上,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其

2020年护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第十二节 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

2020年第十二节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 一、A1 1、以下哪项不属于气管异物的常见原因 A、进食时误吸 B、口含物品玩耍 C、昏迷患者呕吐 D、进食时说笑 E、意识障碍 2、有关气管和支气管异物并发症,不正确的是 A、脓胸 B、肺脓肿 C、支气管扩张、咯血 D、肺不张 E、大出血 二、A2 1、患儿男,3岁。进食豆粒时不慎呛咳,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神志不清。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给予吸氧 B、人工呼吸 C、用吸痰器清理呼吸道 D、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 E、做好协助气管取异物的准备 2、患儿,4岁。食果冻误入气管,出现“三凹征”。判断该患儿呼吸困难的类型是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呼吸性呼吸困难 C、混合性呼吸困难 D、中毒性呼吸困难 E、心源性呼吸困难 3、6个月婴儿捏着鼻子灌药时突然呛咳,继而出现面色发绀,呼吸停止,应首先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胸外心脏按压 C、清除口腔药水及分泌物 D、轻拍患儿背部 E、立即给予呼吸兴奋药 4、患儿女,5岁。进食花生时突然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护士配合医生做好气管取异物的术前准备,不包括下列哪项措施 A、备好给氧装置 B、备好负压吸引器 C、备好气管切开包 D、给氧

E、备好急救药品 三、A3/A4 1、患儿男,2岁,玩耍时突然剧咳、面色发青,遂来院就诊。查体:听诊可闻及似金属声的“拍击音”,急拍胸片未见异物。 <1> 、为明确诊断,应考虑的检查方法是 A、胸部CT B、食管镜 C、直接喉镜 D、间接喉镜 E、支气管镜 <2> 、为防止异物变位到气管发生急性喉梗阻,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禁食 B、给予吸氧 C、患儿取侧卧位 D、减少患儿哭闹 E、密切观察病情 <3> 、护士为该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 A、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B、教育儿童不要含物品玩耍 C、婴幼儿应避免吮食果冻类食品 D、进食时家长不对孩子责备或打骂 E、2岁以上儿童可以进食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状态,可通过言语及行动来表达。意识障碍系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并非是气管异物的常见原因。 【该题针对“第十二节-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支气管异物常见并发症:发热、肺部感染、肺脓肿、脓胸: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该题针对“第十二节-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患儿是因为进食豆粒时不慎呛咳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神志不清。说明患儿已经豆粒呛入气管,应该做好协助气管取异物的准备。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常规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护理常规 概述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有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临.床上以外源性者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异物为瓜子、花生米、黄豆、栗子、玉米粒、图钉、发卡、小球等。 病因 1.小儿的咀嚼功能及喉反射功能不健全,较硬食物未经嚼啐而咽下,容易误吸; 2.喜欢将小玩具或食物含在口中,在突然惊吓、哭闹时,易将口含物吸入。 3.成人发生异物的情况少见,发生于在睡眠或昏迷时将呕吐物或假牙等吸入气管。 临床表现 其主要临庆表现为剧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紫绀等。因异物的大小和停留于气管的部位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1)如异物较大,嵌顿于喉头,可立即窒息死亡。较小、尖锐的异物嵌顿于喉头者,除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喉鸣外,大多有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异物停留时间较长者,可有疼痛及咳血等症状。 (2)异物居留于气管者,多随呼吸移动而引起剧烈的阵发性咳嗽,睡眠时,咳嗽及呼吸困难均减轻,呼吸困难多为吸气性的。但若异物较大而嵌在气管隆突之上,则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同时有喘鸣音,与支气管哮喘很相似,应注意鉴别。 (3)异物停在一侧支气管,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及喘鸣症状减轻,称无症状期。此期仅有轻度咳嗽及喘鸣,以后因异物堵塞和并发炎症,产生肺气肿或肺不张等支气管阻塞症状。异物存留时间较长者,炎症加剧,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脓肿,加重呼吸困难,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等。 辅助检查 异物分类,一种是不透X线的异物(阳性异物),在X线上可直接显影,例如金属类的小钉、硬币等;一种是透X线的异物(阴性异物),在X线上不能直接显影,例如植物类的花生、瓜子等。 阳性异物,可以直接见到异物影像,诊断不难;阴性异物不能显影,主要依靠间接征象进行诊断。. .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概述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概述 姚红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正常情况下,气管和支气管只允许空气通过,如果在气管内停留了不应该有的物质,就是气管、支气管异物(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异物可存留在咽腔、喉腔、气管和支气管内,引起声嘶、呼吸困难等。异物在局部引起的病理变化与异物性质、大小、形状、停留时间与有无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治疗不及时可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气管异物是引起5岁以下幼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假期是儿童气管异物的高发期,家长应特别注意,以防意外发生。 儿童的咳嗽反射及喉头保护性反射尚不成熟,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着小物品突然深吸气后,极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进入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小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完全不同,较大异物很容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如果冻等。勉强通过声门区的异物可嵌顿于总气管与隆突处,同样会造成窒息而死亡。而小异物可能因气道粘膜对该异物逐渐产生某种适应性,临床表现不典型,被家长忽略,易被误漏诊为“感冒”、“喉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经使用抗生素后,轻微咳嗽等症状有可能暂时消退,使相对无症状期延长,以致初期的异物吸入史更容易被忽视或被遗忘,导致长期不愈。最易引起气管阻塞的异物有花生米、瓜子仁、黄豆,这几种物品遇水膨胀更不易取出;还有果冻、硬币、小纽扣等。 气管异物的症状可分为四期:异物进入期、安静期、刺激或炎症期、并发症期。家长要尽可能在第一期发现,及时去除异物。此时家庭急救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幼儿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不可过于惊慌而不知所措,先鼓励幼儿自行咳嗽咳出异物,若不行可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出: 1、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利用儿童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左云霞,春,金柱,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文献(共同执笔人),丽伟,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旭,诗海,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 一、定义 所有自口或鼻开始至声门及声门以下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 ;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subglottic and tracheal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bronchial foreign body)。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此外,按照化学性质可将气道异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有机类异物以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植物种子多见,无机类异物则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1-4]。按异物来源可分为源性和外源性异物,患者自身来源或接受手术时产生的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外界异物为外源性异物。医源性异物是指在医院实施诊断、手术、治疗等技术操作时造成的气道异物,常见的有患者脱落的牙齿、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配件等。

二、流行病学 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 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三、病理生理学 异物吸入气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又包括机械损伤(如黏膜损伤、出血等)和机械阻塞。异物吸入后可能嵌顿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叶或肺段发生肺不或肺气肿。异物存留会导致不同的阀门效应[8],如双向阀(bypass valve)效应,指气流可进可出但部分受限(图1A);止回阀(check valve)效应,指气流进入多于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B);球阀(ball valve)效应,气流能进入但不能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C);截止阀(stop valve)效应,指气流无法进出,肺气体吸收导致阻塞性肺不(图1D)。间接损伤是指存留的异物导致炎症反应、感染或肉芽形成等。 四、诊断 1. 病史、症状和体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