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案例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案例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案例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案例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课型:新课授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与体会结构和功能性适应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初步学会探究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细胞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就是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内部进行着有条不紊的生物化学反应,并且彼此之间互不干扰。那为什么细胞工厂能够如此精确而有序的进行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呢?学生回答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一个工厂要正常运行,必须要有厂长的正确领导和控制,可以说厂长是一个灵魂人物,是整个工厂的核心,那么在细胞这个工厂中,它的灵魂,控制中心是什么呢?

引出课题: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板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细胞核的功能,假如我们来探究牙齿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掉光牙的老奶奶吃不进较硬的、需要磨碎咀嚼的食物,而我们有牙齿的人是可以的,若再给她安一副牙,结果老奶奶就又能正常食用了。提出问题:牙齿的功能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牙齿的功能。那若现在有两个同种生物生活状态相同的受精卵(正常受精卵分裂,分化能力很强)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细胞的分裂、分化呢?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探究?

请同学们思考,每六人分为一个小组,讨论并写出设计思路问题,每组各推举一人交流情况。学生依据生活实例自己设计实验,再次总结得出细胞核的功能。各小组通过汇报,再互相补充,开展评价。

若现在只有一个蝾螈受精卵,还需要探究细胞核是否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我们该怎么办呢?即引入:资料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说出设计思路。

问题1:蝾螈受精卵原来无核的一半为何可以发育,速度为什么慢些?此资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分析,由学生代表总结得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现在再给大家

介绍一种生物变形虫,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体形非常灵活,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当有外界刺激时体形就发生一定的变化。那我们可否以变形虫为材料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引入:资料三: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问题1:从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 :人成熟红细胞还能生长分裂吗?为什么?

资料2、3共同得出什么结论?

4.既然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代谢,那如果将蝾螈细胞与变形虫互换核,植入变形虫核的蝾螈细胞是否能开始变形?植入蝾螈核的变形虫是否也能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胎了呢?

我们先回忆一下大家较为熟悉的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科学家先将乙羊卵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再将甲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注入到乙羊的无核卵细胞中,这样就得到具有乙羊细胞核的卵细胞,这个卵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小小的胚胎。再将这个胚胎移入丙羊的子宫中,让它继续发育,一段时间以后,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羊出生了,这就是多莉。小羊多莉虽然是由丙羊生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像丙羊,而是几乎跟乙羊一样。

再给大家介绍一种生物美西螈,美西螈是一种两栖动物,根据肤色的不同分为两种,肤色有白黑两种,现有白黑两种美西螈,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其体色的遗传是否受到细胞核的控制?引入: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问题1:移植长大的美西螈体色主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的呢?

引出资料四: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再来认识一种生物伞藻,(伞藻图片)介绍伞藻是单细胞的绿藻,结构为伞帽、柄和假根,其中细胞核位于假根部位,伞藻再生性很强,即伞帽切除后,很短时间内能够生出新的伞帽,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伞帽的形态呢?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呢?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问题1:伞藻嫁接实验,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问题2: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3:你能说说生物体的性状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的吗?

思考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主要在哪里?

这几个资料共同得出什么结论?

从简到难提出问题,让学生升入思考,再互相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5.借助多媒体,师生共同分析。

6.评价学生的活动,对学生所总结的内容适当进行补充。

7.提出问题: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有什么结构基础呢?(通过知识迁移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细胞核的相应结构)

学生看细胞核结构的内容回答。

(1)核膜:双层膜结构。

(2)核孔:蛋白质、信使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通过它,细胞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交流。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提出问题:染色质与染色体有什么联系呢?他们有何异同点呢?

8.详细讲解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利用有关染色体、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图片作为学生了解细胞核结构的补充,以形象直观的图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适当进行引导补充。

10.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1.提问:前面说了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对于细胞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是不是

所有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学生思考、回答。如能举例说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数目可能有多种则更好。

举例说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数目。

12.总结细胞结构,阐明核质是相对独立而统一的整体表明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的基本单位。

13.布置课后的小组任务:

(1)讨论分析课本56页的“技能训练”得出答案。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注意强调制作要求。

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思路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导入新课的学习。在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之前,先举例探究牙齿的功能,引入生活实例,学生通俗易懂。其次,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能够让他们体验实际探究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思维较活跃的同学能体会到实验设计时对照的重要性;能够真正达到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回答,这样可以锻炼同学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设计开放性的实验,富有挑战性,正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过程引入多利羊这个熟悉的例子,可以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对知识的理解起来简易而流畅。在讲解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通过图解与讲解,让学生对抽象的文字有个形象直观的理解。

二、案例对教学的启示

首先,在案例教学中,注重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抽象复杂的知识有直观形象的理解,以便深入把握知识内涵。目前,在一些疲困地区还没能用上多媒体,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一灌式,学生被动接受。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则难以理解,这样也造成了教学效果的大大降低。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以达到抽象直观化、复杂简单化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适当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和验证教学等。探究式教学,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给学生材料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培养他们活跃的思维和独立分析、思维的能力以及体验合作的愉快。

三、一些改进意见

班额过大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学教学的问题,案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大班额教学情况下,可能难以按预计方案施展开,同时,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大,已经习惯了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可能难以进行的很顺利,教师应做好准备,以应对突发状况。对此,我提出以下意见:

1.应尽量控制班额数,以保障教与学的正常进行。

2.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教师可以尝试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

性。

4.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要把“师爱”融入课堂中,让

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智慧课堂”带来的教学变化

“智慧课堂”带来的教学变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课堂,实质上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运用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是由系统(信息化平台和工具)、人(教师和学生)及其活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等组成的现代信息化课堂教学体系。 “智慧课堂”体系总体上是由从下至上的资源管理与服务、多元评价分析、应用支持平台、师生移动终端和教学应用环节五个部分组成的智慧教学服务体系。其具体内涵:一是资源管理与服务。提供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基础,是实现智慧课堂教与学的基本支撑条件,采取云部署服务模式。基于资源管理平台,建立课程标准、全科数字化教材、微课及多媒体课件、各类题库系统、教学动态数据和教育管理信息等资源库,提供学习资源的管理和服务。二是多元评价分析。这是智慧课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评价的关键。基于多元学习评价系统,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动态测评和数据分析,提供对学习和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服务,包括测试系统、动态评价分析系统、GPA综合评价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等子系统。三是应用支持平台。应用平台是智慧课堂的基本工具,为智慧课堂的教与学终端提供应用支持。应用支持平台实际上是由一类移动APP组成,提供智能终端的学习、管理和应用功能,包括微课制作、微课应用、作业平台、统计分析、学习资源推送、沟通交流工具和第三方APP应用等。四是师生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是智慧课堂的主要应用工具及应用方式。应用工具包括智能手机、IPAD、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有教师端工具和学生端工具两种类型,分别安装不同的应用软件,提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实现对智慧课堂教学全过程沟通交流和信息服务支持。五是教学应用环节,即智慧课堂的教学实际应用程序、方式、步骤等。智慧课堂教学应用总体上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组成。课前环节包括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等步骤,课中环节包括课题导入、探究学习、实时检测、总结提升等步骤,课后环节包括课后作业、微课辅导、反思评价等步骤。 智慧课堂将引发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对传统教学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教学理念与形态的变革。“互联网+”时代,数据改变教育是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传统课堂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智慧课堂则从依赖于存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对海量教学案例和行为数据的分析,一切靠数据说话,数据来源于学生作业、测试、学案、课堂即时反馈等学习全过程,依据对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决策,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用数据描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差异,即时、精准地掌握来自全体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基于数据分析提升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基于证据的教育。 课堂环境与结构的变革。新技术、新媒体和智能终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支撑环境,为师生建立了更为开放的教室、更为开放的课堂活动。例如,智慧课堂中没有了传统的讲台、黑板和粉笔,课桌、座椅以分组讨论方式摆放,

多媒体教学案例

多媒体教学案例《有魔法的一分钟》 -------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时间: 2010-1-18 作者: 宋燕娜单位:奉贤区江海幼儿园 背景: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上海市二期课改强调在课程内容上要重视幼儿的学习经历。在课程实施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教育模式。两者有机的整合,既可以为孩子创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以在大班主题活动《春夏秋冬》生成活动《有魔法的一分钟》为例,说一说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活动的一个过程。 实录: 在《有魔法的一分钟》这个活动中,我一共预设了三个主要环节。 一、直观图片,引起兴趣,大胆想象 “看图讲述能力强,讲述时能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导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老爷爷很难过”的画面。 师:老爷爷怎么了?为什么?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老爷爷高兴”的画面。 师:滴答滴答。。。一分钟过去了,老爷爷露出了笑脸。这一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来

猜猜看。 4、幼儿再次发挥想象,进行猜测。 5、再次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验证想象。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实验。得知: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现代教育观把幼儿看作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或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如果此时老师声形并茂地演示课件,幼儿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会有所抹杀。因此,这一环节中,我先给幼儿出示图片,给予视觉的感受。通过观察、想象、讲述,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 二、动画时钟,调动感官,体验一分钟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态与声音)的FLASH时钟。 师:那一分钟到底是多久呢?(随即点击鼠标出示文字“60秒”) 2、直观感受,认识时钟 师:钟面上走得最快的一根针?最慢的一根针?剩下的一根针? 3、调动各种感官,体验一分钟 师:下面,老师请你们来玩一个叫做“一分钟”的游戏,那怎么玩呢?老师在桌子上提供了许多的东西(算术题、写子本、铅画纸、跳绳的绳、积木、剪纸、折纸、橡皮泥等),你可以任意选一样,老师来发令就开始,54321准备。。。开始!(幼儿各自游戏,一分钟结束回到位置上)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这一分钟的时间概念,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一分钟,又更加直观地引导幼儿认识了时钟。 三、动态画面,拓展经验,升华主题

参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赤峰市宁城高级中学赵海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想,“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观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从细胞中的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本节为细胞结构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学习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依据课程标准要求: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Ⅱ)2、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Ⅰ)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智慧课堂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采取“三段六步”的教学流程模式,即由三个教学阶段和六个教学步骤组成。其中,“三段”即由“课前、课中、课后”组成的三段式课堂教学闭环,“六步”即任务定向、自主探究、分享对话、思辨提升、随堂训练、个性辅导六个教学步骤,构成了教与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完整智慧教学过程 “三段六步”的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流程结构,在各个阶段应用上既要分担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又有各个阶段任务的重点和特色,从而构成智慧课堂的完整教学过程和持续发展体系,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一、课前阶段----以学情分析为核心 1.任务定向,点燃智慧 课前通过自制微课或网站教学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通过定向具体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学生就能点燃学习智慧,对学习产生一种期待感。 2.自主探究,生成智慧 学生在任务单的引领下,自主与学习视频对话,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新知,获取知识;学生在自悟自得中进行创造,生成智慧。 教师基于教学目标预设、学生预习测试统计分析和讨论的情况等,进行综合学情分析,据此拟制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课中阶段----以生生、师生互动为关键 3.分享对话,共享智慧 课堂中,学生把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感受分享给教师、同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交流、实现智慧共享的互动舞台。 4.思辨提升,发展智慧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互相思辨,交流彼此的思考及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分析彼此的得失,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师生对学习内容共同梳理,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地发展和提升智慧。 5.随堂训练,收获智慧 教师分层设计练习,培优辅差,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收获智慧。教师根据课堂探究和随堂测试反馈信息,精讲、辨析难点,补充、巩固弱点,拓展、提升重点,进一步深化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课后阶段----以个性化辅导为重点 6.个性辅导,重拾智慧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重点开展个性化辅导,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依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情况发布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智能推送个性化复习资料;学生可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感受与疑问,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反思,并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反馈到教师的下次课备课中,以利于及时改进和实施针对性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汇总

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有课程的名字,却没有具体的课程内容;有课程目标,却没有攀登目标的“路径”;有教材,却没有清晰的教学内容,这就是语文。面对外界的质问,倍感委屈的老师们却也不得不承认,语文是所有学科中专业化程度最低的学科。以前,人们总是说,教语文最好教了,不就是教教生字读读书吗!言下之意语文是凡认得几个字的人都会教的。后来,我们上下求索,移植了许多交叉学科的理论,艰难的从事着“语文化”的工作。再至新课程强势登陆,几番努力,我们的语文课终于改换“头面”了。然而,沉静下来一反思,我们好像更多的是浮华,面对课本与学生,我们还是缺少专门的“路数”——说到底,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专业过!我们如何回归课程?语文教师,我们如何迈向专业之路? 这是转型时期的语文教育对每个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提出的课题。与以往几次的努力相比,这一次,我们的思考回归课程。若说,源于上世纪末的那场讨论是以“人文”为武器对技术主义、封建主义的声讨,那么,近年来的语文课改带有鲜明的“科学”色彩,我们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开始以课程论观照我们的语文学科。我们理性的思考着,语文应当不是某个人的语文,而是课程的语文,既然是课程,就应当有属于该课程的一系列的科学的知识系统,而掌握该系统知识的多少应当体现教师专业化的程度的高低,以往我们推崇个性与创新,但现在我们非常明确的意识到,所谓的个性与创新应当基于课程。语文不是简单的读读认认,也不是高超的发挥,因此教语文不是谁都会的事,但应当是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应当会的事情。“专业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案例分析的编写主要吸纳了王荣生教授的一些理论成果,以案例的形式,与广大教师在“专业性”的问题上作一番探讨。 《美猴王》教学案例 (选自孟鸿仲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略) 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及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及优势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

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 一、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三、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李认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457280743@https://www.doczj.com/doc/b015719162.html, 摘要:本研究是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智慧课堂的特征,设计出符合高中化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用以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目前国家对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很重视,安徽省教育厅也提出从2018年起,全省普通高中结合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全面进行智慧学校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化学教学 引言: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并实践于真实课堂中。并在实施后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 1.《化学能与热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将本次教学分为以下环节:课前资源准备:首先教师需要对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制作优质的课前学习材料与检测题,可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大数据学情分析:教师根据大数据的结果,进行课中教学过程设计;课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首先分析课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建构自我知识体系,接下来进行课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根据大数据分析学习效果,对于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再进行剖析;课后自主巩固学习:学生首先完成教师推送的课后巩固习题,然后再根据没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个性化练习。 1.1课前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化学能与热能》是围绕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先从微观层面上化学键知识入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化学反应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为后面强调与质量守恒一样,能量也是守恒的观点奠定了基础。在第二部分中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提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强调了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学习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在第三部分中教材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地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课堂教学精彩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精彩案例分析 【案例一】 爆笑的男孩 【案例描述】 在《普罗米修斯》的课堂上,我引领孩子读书。好难受啊!我们的孩子,不论读什么,怎么会都是一个表情!一种节奏!一种语调!当读到“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高高的悬崖上”时,课堂的一角居然传来忍俊不禁的笑声,我循声望去——一个男孩已经笑得难以支撑了。更可怕的是,这个男孩足足笑了一分多钟——唉,这是公开课啊!幸亏,他坐在舞台的最里侧,我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只能这样选择!我品尝到了无奈的滋味!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无能!课后我问他,他说:“读书时,我不小心把‘三万’读成‘三八’了,我忍不住,就笑了。”天哪!如此简单的理由!上帝啊!这是可爱吗?这是自得其乐吗?这是自我欣赏吗?这是自寻开心吗?这是自我调节吗?不能这样啊,孩子们! 【结论】 我们的孩子太幸福,太自由,太没有规矩。从而缺少同情心,缺少入情入境的能力,缺少一种“定力”,缺少会感动的心灵。 【对策】 请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朗读训练,尤其是“悲情”色彩的文章的朗读训练,收集一些描写汶川地震的感人文章,好好地读,认真地读,看看有多

少孩子会眼眶湿润,泣不成声;请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除了音乐、画面的渲染,能否凭借自身动情的教学语言,将孩子们引入文本情境,从而与主人公一起开心,一起激动,一起伤悲,一起愤恨…… 【案例二】 回答,只为“博人一笑” 【案例描述】 公开课前,我让孩子做“头脑体操”——在茫茫的大沙漠上,有一个人,他已经死了,在他的身边,放着一个包,如果他能早点打开包的话,他就不会死了。请问,他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我见一个男孩高举起手,身子还前倾着,甚至满脸红光。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一定有精彩答案。于是满怀期待地请他发言。答案果然“精彩”——他是被尿给憋死的。说完早有准备似的哈哈大笑,伙伴们也哈哈大笑,在伙伴们的笑声中,他自豪地坐下,仿佛一个英雄——我差点昏倒。 这种现象,我在常规听课时也常有遇见。有些孩子在回答问题时,以“谁的答案最稀奇有趣”“谁的答案最好笑”“谁的答案最光怪陆离”“谁回答之后笑声最响亮”为豪。似乎,他们的回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博人一笑”。于是,有些可悲! 【结论】 我们的孩子缺少“正气”,缺少正确的“课堂舆论”。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单一的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增加了语文课的现代气息,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水准上提升了课堂效果。但是事物一般都存有两面性,多媒体方式用的多了也带来一定负面的东西,比如老师的备课就流于形式,因为要制作课件,课件制作的过程其实就似乎备课了,但按规定还得有书面备课,其实是只备不用。还有些老师的课件不是自己的原创,自己懒于动手,直接从网上下载也不加修改拿来就用。再就是多媒体课堂,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但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想象的水平弱化了,学生深入课文不够等等。老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依赖,使课堂表面的花哨挤掉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而语文实际上更多的应该是个性化的东西。下面,作者以两个案例为参考来作点分析。 导课:播放现代歌曲《关雎》的mv 师:同学们谈一谈听歌后的感受 生:优美、好看 师:引出课题,介绍《诗经》及诗经六义 师:要求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生:学生读,学生互相点评读的如何。 师:老师点评:起来范读的几个学生都没读出感情 师:老师放一朗读音频。 生:学生听后再跟着音频再读。 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生:学生说出理解,教师纠正。 师:请同学们插上思维的翅膀,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文字实行书面描述。 生:学生边写边想。一组有两个代表来表述。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诗经的艺术特色。 评价:诗经是离我们现代人最为久远的文学样式,文字难认,内容生涩难懂,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很多老师想尽了办法来协助学生学习,其中就包括了像mv这样现代和古代的对接。这节课教师先播放了现代歌手哈辉的mv,说实话这首歌的的画面确实优美,吸引人,放在课的开头确能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表面上这节课很有观赏性,但仔细分析起来发现画面中的情景与《关雎》描述的情景并不相同,《关雎》描述的画面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划着小船在水中采集荇菜的情景。而歌曲中的画面是一个飘飘欲仙的美女在歌唱,背景是不停变动的景物,有水,有山,有花草。在一堂公开课的开头,在学生高度期盼的心理下,第一个出现的是这样的画面,学生肯定是印象深刻,久久难忘。可真实的《关雎》是什么样的呢?而且后面的矛盾又出现了。在疏通完诗意后,老师让学生想象《关雎》中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而学生的第一印象已经停留在了那首歌里了,此时再把学生从刚才的向往中拉回来肯定就很费劲了。 在朗读环节,学生读了后老师感觉不够好就放了录音,是一个男士的深情朗读,并要求学生跟读,也就是模仿。这样做,好的地方是能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在发音、语气、节奏方面不到位的地方,但感情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郜广艳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改以来,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抉问题的思路.提供例证。它 是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 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 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它既有具件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进而更合理的 设计教学流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我们 的学生能享受到一个既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有一个知识传授、感情交流、真实有效 的学习过程。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每一位教师对所有的案例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 提供做出修正和新的解释的依据,使我们的教师把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融会到课程教学 中去,用的眼光束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用自己的经验来完善课程。从而 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二)本课题研究所达的目标 (1)使教师能更好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自觉的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学会分享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调整自我教学的行为。 (2)提高教师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问题意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的将教学与科研整合为一体。 (3)实践重内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我们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主要对通过描写或叙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故事.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念的 冲突、研究者的反恩等,以小见大.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理念等等,帮 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案例中,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

【精选】多媒体教学触摸一体机的简单介绍和实用案例

多媒体教学触摸一体机介绍与应用案例 一、基本概述 二、功能作用 三、优势特点 四、规格参数 五、案例分析

一、概述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将红外触控技术,智能化办公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高清平板显示技术等多项技术综合于一体,整合了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可选项)、电视、触摸功能等多种设备于一体的多功能互动教学设备,将传统的显示终端提升为功能全面的人机交互设备。通过此产品用户可以实现书写、批注、绘画、多媒体娱乐以及电脑操作,直接打开设备即可轻松演绎精彩的互动课堂。 二、功能作用 1、电视功能:ALL-FHD系统全高清解决方案,支持1920*1080 ,32位真彩色全高清显示 2、计算机功能:可在5、10、20、30米之外上网,也可以用无线键盘鼠标,无线上网 3、触摸功能:配备全球最先进的多点红外触摸屏,触摸无延迟, 回应灵敏,所有控制在荧幕表面完成,任意物体触摸, 包括手指和笔点击触摸屏, 控制所有应用程序,轻松实现手写文字、绘图、加注等功能,使用流畅的稳定可靠。 4、卡拉OK功能: 拥有KTV点唱功能,即点即唱,娱乐方便。 5、电玩功能:可以当一部电玩,直接由触摸屏代替鼠标操作魔兽,谷歌地球,w7游戏等触摸游戏。也可接入手柄、方向盘、摇杆、跳舞毯,进行赛车、射击、斗地主、魔兽世界、梦幻西游、三国演义等电子游戏。 6、会议功能:可做会议演讲、策划方案讲解、远程视屏会议,电子文档即插即用,无需投影仪、投影幕布、计算机、幻灯片展示台、DVD播放器等多余设备。 7、环保白板功能:随便写,随便画,无需笔擦,而且环保。用笔用手都可以书写,可以随便删除,也可以储存、录制。 8、投影仪功能:“触动视界”大荧幕可代替投影仪,播放大屏显示档,并且图像更加清晰。 9、导购机功能:具有导购、导示功能,给与顾客指引,方便顾客查找自己所需的产品,并带有广告宣传等附加功能 10、电子查询功能:通过运营商对各种电子档、信息的输入和编辑,顾客可以自助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减低问询的人员成本。 11、视频监控功能:可以对监视区域的安全监控,任意调出各个区域的实况视频,进行数据分析。 12、画中画功能:可以一边看电视新闻,一边可以看连续剧,上网与电视同步,游戏与卡拉OK同步。 三、优势特点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练习题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有DNA和染色体 B.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 C.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 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 答案:A 2.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人的精子几乎没有细胞质,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和缺少细胞质的细胞,其寿命都是较短的,细胞都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答案:D 3.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跟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不能称为细胞器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解析:核糖体本身无膜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答案:B 4.关于细胞核的功能,最能反映其本质的一项是() A.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关 B.与生命连续性有关 C.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先分裂 D.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解析: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DNA,DNA又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因此,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命的连续性都是遗传物质的功能,二者不能混淆。 答案:D 5.下列不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的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液泡 D.叶绿体 解析: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DNA,液泡中没有DNA。 答案:C 6.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解析: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大小和数量是不同的。经研究发现,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如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中核仁数目较多,体积较大;而在一些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细胞(如精细胞、肌细胞等)中,核仁很小或根本没有(因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一般只在核内储存或复制,并不进入细胞质。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核膜由双层膜构成,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许多核糖体。 答案:A 7.下列细胞中核仁较小的是()

多媒体教学案例

Moudle4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 教学案例 西渠完小张晓丽 【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 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对文本(Text)、图形(Graph)、静止图像(Still Image)、声音(Audio)、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描述】 本课选自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本课主要是是学习外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以及节日所做的事。如果直接去传导,学生很难想象外国的一些东西,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较多的应用信息技术,把无声的无形的东西,有声直观的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本课的效率。 案例描述 步骤一:学唱导入 通过媒体课件插入一首简单轻快的外国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并在一体机上显示歌词,让学生跟唱。T:what festival do you hear? S:Christmas。

T:Good.We have learned this festival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at do they do on Christmas?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段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场面,然后截取几张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下描述出 They say Merry Christmas! They have a Christmas tree. They give presents. They sing songs.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利用歌曲引出西方节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步骤二:课件出示美国国旗,教授新单词。 1.在单词的教授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连环法。所谓连环,就是每一个单词都是围绕着上一个单词开展的。如美国国旗的出示我会说:What is this ?It is a flag.It is a American flag,in American they have a special Day.由此应出special,what is this Day?然后由此在引出the Flag Day等等。当然这一过程的实施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完成,这一过程中我会强调每一个单词的发音,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音标的标注发音,这其中包括教师领读、小组读分组读、竞赛读以及小老师教读等。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运用连环法教单词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联想法快速记住本课的生词,多种形式的读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单词,请单个学生来读,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就让该生找自己的好朋友帮忙读出来,然后该生再跟读,依次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广州市真光中学――何红梅[课标要求]:人教版(必修1)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Ⅱ) 2、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演示课件)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导读提纲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智慧课堂案例分析

智慧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教学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被动的、机械的操练,学生品尝到的只是枯燥和痛苦,还有什么比品尝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凡卡》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文章篇幅长,结构复杂。内容以凡卡写信的顺序(准备写信-写信-寄信)安排,并有两处插叙(忆守夜、忆砍树)、多出细节描写和意味深长的结尾(以梦结尾,含义深刻)。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需要提前对旧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就文章内容而言,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达的朴实真切,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文章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要想牢牢抓住文章几条主线,做到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智慧课程理念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借助文本,跟随语言文字、跟随教师情感,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灵魂的相交与相遇中,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彰显学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张力,涵养生命的性情。本课教学活动始终是禀持着这样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设计的。 教学目标: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通过学习凡卡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难点: 以朗读指导为主,通过学习凡卡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从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案题目:《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目的:1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重点: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细胞内部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立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这些都是细胞器。我们知道这些细胞器内部进行着有条不紊的生物化学反应,并且彼此之间互不干扰。那为什么细胞能够如此精确而有序的进行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呢?一个工厂要正常运行,必须要有厂长的正确领导和控制,可以说厂长是一个灵魂人物,是整个工厂的核心,那么在细胞这个工厂中,它的灵魂,控制中心是什么呢? 一 导入:一个班级中学习生活和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指导者是谁?(班主任)一个学校中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统领者是谁?(校长) 那么细胞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内部时刻进行着有条不紊的化学反应是不是也应该有个控制者呢?——细胞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 新课: 师: 哪一类细胞才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生:真核细胞 师:原核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它的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是? 生:拟核 师:是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呢?不是的话请你列举出实例。生:哺乳类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 师:介绍除极少数细胞外,大多数真核细胞都细胞核;其中少数具有多个细胞核,例如:某种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一个与营养有关,一个与生殖有关),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含有多个核,大多数的真核细胞都有一

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行为个案分析.docx

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行为个案分析 ——基于“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课例的观察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有学者国在 2010 年召开了“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标准专题组启动会[1],并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提出有学者们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 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以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2]。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3],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而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作为 一种交互性良好、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平板电脑走进校园、打造智慧课堂引起了教育界、出版界、电子设备生产商的广泛关注。平板 电脑逐渐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成为教学中有利的媒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等都正发生着变革。平台电脑在数学学科得到广泛应用,但是 针对其应用效果,尤其是教学行为方面进行评价的却比较少,因此,本研究期望利用统计分析法 和滞后序列分析法研究在平板电脑支持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师生教学行为分布、互动行为比例、平板电脑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与主要功能、行为序列关系等,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经过相关文献研究,确定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有以下三个: ①初中数学学科在平板电脑支持的智慧课堂中师生有哪些教学行为? ②初中数学学科在平板电脑支持的智慧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行为存在怎样的序列关系? ③初中数学学科在平板电脑支持的智慧课堂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二、调研对象的选取与研究数据采集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师一优课”活动通过每年各县、市、省、部层层筛选,评选出各年级各学科不同教材 版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最优的部级优课课例[4]。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选取“一师一优课”部级课例资源中 2016-2017 年度2011 人教版初中数学的课堂实录视频共 534 节,筛 选出课堂中使用平板电脑教学的课例共 7 节课堂实录视频。 (二)调研工具的确立 研究工具是研究中的基石,本研究中的研究工具是基于平板电脑教学行为编码体系。在S- T 课堂教学分析[5]、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FLAS)[6]、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系统(ITIAS)[7]、基于教学活动理论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TBAS)[8]、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 为分析编码体系(OOTIAS)[9]等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与编码基础上梳理 归纳。教学行为本身包含主体、共同体和客体以及工具、规则和分工等多种要素的系统,而且 各个要素之间是互动的。本研究中本研究的编码体系是依据研究目的,确定关注行为主体为教 师与学生两者。ITIAS 编码体系基础上,参考 OOTIAS 中人与技术的互动指标和 TPCIAS 中的 人与设备的互动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板电脑的特性与教学实践,明确各行为主体的主要教 学行为,如教师有:讲、提问、发布资料、发布测评、布置任务、反馈;学生有回答提问、完成 教学任务、做练习、汇报等。再依据平板教学课例分析得出二级指标,如添加教师基于平板电脑 线上发布资料、测评和教学任务、线上提问等;保留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观看资源、搜索资源、 编辑资源、成果展示。最后,关注各教学行为的组织方式或具体的平板支持功能,得出三级指标,如将面向对象分为:面向全体学生、面向部分学生、面向个别学生。基于此结合课堂实录视频初评, 修订了:①借助平台的教学组织活动,为点名、分组、投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