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有限公司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019年-12-01发布2019-12-1实施×××××××××有限公司

目录

1目的 (2)

2范围 (2)

3、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 (2)

3.1 总经理 (2)

3.2 安全管理负责人 (2)

3.3安全管理人员 (2)

3.4 操作人员职责 (2)

4工作程序和内容 (3)

4.1主要的特种设备及现状 (3)

4.2风险点排查 (3)

4.3危险源辨识分析 (3)

4.3.1危险源辨识内容 (3)

4.3.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3)

4.3.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4)

4.3.4危险源辨识方法 (4)

4.4风险控制措施 (4)

4.4.1工程技术措施 (4)

4.4.2管理措施包括: (4)

4.4.3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4)

4.4.4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5)

4.4.5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5)

4.4.6其他要求 (5)

4.5风险评价 (5)

4.5.1风险评价方法 (5)

4.5.2风险评价与分级 (5)

4.5.2.1风险点级别确定 (5)

4.5.2.2确定重大风险 (5)

4.6风险分级管控 (5)

4.6.1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5)

4.6.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6)

4.6.3风险告知 (6)

4.6.4文件管理 (6)

4.6.5分级管控的效果 (6)

5持续改进 (6)

5.1评审 (6)

5.2更新 (7)

5.3沟通 (7)

1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特种设备以及特种设备作业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

3.1 总经理

——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负总责;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

——确保全员参与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并履行其职责;

——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资源的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

——督促落实应急专项预案的制定、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3.2 安全管理负责人

——协助最高管理者承担本单位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的领导职责;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

——组织对压力容器风险辨识结果的评审,对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批准发布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按照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压力容器事故救援;

——组织开展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对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3.3安全管理人员

——贯彻执行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实施文件;

——开展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安全教育培训;

——制定压力容器应急专项预案并实施演练;

——按照规定报告压力容器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发现压力容器事故隐患,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压力容器,并且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对操作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

3.4 操作人员职责

——全程参与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掌握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隐患;

——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开展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工作;

——严格执行压力容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

——参加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向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参加应急专项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参加压力容器事故救援。

4工作程序和内容

4.1主要的特种设备及现状

我公司特种设备主要为加氢反应釜,设计压力 3.5MPa,设计温度200℃,材质为不锈钢,罐体配备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

4.2风险点排查

我公司以在用的单台特种设备及作业活动为辨识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按照全面排查、参照目录、分类明确、范围清晰、易于识别、便于管理的原则。

4.3危险源辨识分析

4.3.1危险源辨识内容

危险源辨识时,使用单位应当贯彻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和操作、维护保养的要求,按照TSG 03列出的事故特征,对该台套压力容器及其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其中:

——人的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培训、人员配置、操作技能、作业行为等;

——物的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本质安全状况(采购、制造、验收、腐蚀等情况)、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设备附带装置及工具、检验检测、使用

标志、防护装置、振动风险、工作介质(低温、高温、有毒、有害、易

腐蚀)等;

——环境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所在装置情况、场地基础、给排水情况、工作环境、自然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使用登记、变更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异常情况处理、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档案、应急救援预案等。

4.3.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是指与导致事故最严重后果对应的压力容器设备失效形式或者致害方式。通常表现为爆炸、爆燃、泄漏、变形、断裂、损伤、坠落失控或者故障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人员被困、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4.3.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使用单位可参考以下流程进行危险源辨识:

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以及专业人员等人员组成辨识小组;

收集有关压力容器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制度等相关资料;

分析压力容器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

结合单位实际状况,对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分类辨识。

4.3.4危险源辨识方法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应按照压力容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应将压力容器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检查项目,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管理经验,确定每个检查项目完好状态下的检查标准,识别每个检查项目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对于压力容器,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使用单位也可根据单位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

4.4风险控制措施

4.4.1工程技术措施

——设置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设置压力容器安全连锁装置;

——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压力容器安全泄放口采取密闭回收装置;

——设置现场监测监控设施和报警设施(易燃、易爆、有毒介质);

——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压力容器场所进行密闭;

——通过隔离方式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检查发现的缺陷维修;

——其他控制措施。

4.4.2管理措施包括:

——配备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和作业人员;

——制定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制定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压力容器定期检查、巡检;

——按照定期检验周期和要求定期检验;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校验、检测;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资质管理;

——设置警示告知牌;

——其他控制措施。

4.4.3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压力容器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教育;

——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

——压力容器管理制度方面的培训教育;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为取证而接受的培训教育等;

——压力容器应急救援措施的培训;

——其他控制措施。

4.4.4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其他控制措施。

4.4.5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编制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应急救援物资配备(包括消防用品、救援器具、应急药品);

——其他控制措施。

4.4.6其他要求

使用单位根据风险评价与风险分级结果,应从上述措施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采取一种或多种消除或者降低风险的相应管控措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4.5风险评价

4.5.1风险评价方法

×××××××××有限公司选用LS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

4.5.2风险评价与分级

4.5.2.1风险点级别确定

单台套压力容器风险等级是以该台套压力容器的全部危险源中辨识结果最高的等级确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其中,1级为最高风险,5级为最低风险。

4.5.2.2确定重大风险

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评价结果未达到1级,但属于关键装置、重点部位,风险度最高的压力容器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进行提级管控;

——根据GB 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的压力容器,如液化烃球罐等。

4.6风险分级管控

4.6.1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

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如:根据机构设置可为公司(厂)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

4.6.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的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重大风险管控清单,并及时更新。

4.6.3风险告知

企业可分部门、分区域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控制措施等辨识结果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员工应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信息,相关方应了解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安环办公室组织各层级、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的告知培训,培训可借助PPT课件、电脑网上课程等手段帮助员工学习双重预防体系知识;

2、制作宣传栏张贴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知识,使员工随时能够接触到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知识;

3、在重点设备设施显著位置处设置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公示牌,公布设备设施管控情况;

4、在重大安全和重大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5、制作便于员工携带的应急处置卡,将常见风险管控措施附于应急处置卡处;

6、制作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宣传条幅,营造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危化氛围;

7、风险告知情况应保证与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更新制度高度契合,及时更新。

4.6.4文件管理

安环部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4.6.5分级管控的效果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5持续改进

5.1评审

每年年底与安全标准化自评结合,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对风险管控工作进行检查,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5.2更新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5.3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