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发表时间:2017-07-27T11:14:56.38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作者:杨孟丹

[导读] 根据对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比”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

杨孟丹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的“比”字句偏误句进行分析,归纳出留学生“比”字句使用时的偏误类型包括遗漏、泛化、结构杂糅和内部偏误四种类型。根据对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比”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

一、引言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差比范畴中一种典型的句式。根据吕叔湘(1980)的解释,“比”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用作介词。留学生习得“比”字用法时,首先掌握的是“比”作介词的用法,对“比”作动词的用法使用较少,因此本文只讨论“比”作介词的用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受母语或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在目的语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分析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留学生“比”字句偏误情况

(一)调查材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是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主持建设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er 1.1)。该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HSK作文是参加HSK 考试的汉语学习者在考场中所写的作文,最真实地反映了考生实际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调查数据统计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本人一共检索到“比”字句使用出现偏误的句子145例。

根据调查发现,韩国籍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最多,其次是日本的留学生。其中一个原因是参加HSK考试的多为日、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但这也同样可以反映出韩国、日本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比较容易产生偏误。

此外,学生所持的证书水平等级水平越低,使用“比”字句使所出现的偏误也就越高。尤其是无证书等级的留学生,出现的偏误率高达68.97%;而证书等级为A的留学生,没有统计到出现偏误;证书等级为B的留学生,也仅仅只有出现了8个偏误句子。可见,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越高,“比”字句的使用偏误就越少,高级的学生甚至可以避免出现使用偏误。

(三)偏误分析

鲁健骥(1984)提出中介语的偏误类型有四种: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留学生“比”字句的使用偏误也基本上属于这几种类型,根据检索到的“比”字句偏误分析,本文将留学生“比”字句偏误类型分为:遗漏偏误、杂糅偏误、泛化偏误和内部偏误四类。

1.遗漏偏误

在对语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人发现,有些句子遗漏了“比”这个字,只有加上“比”字,整个句子就是正确的。这类偏误的句子有19句,占整个偏误数量的13.1%。如:

*例1:后来如果再遇到困难时,这时,你以前更容易克服。

2.结构杂糅

结构杂糅偏误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混杂在一起使用而产生的偏误,我们在修改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句式而不会改变原意。语料中“比”字句的结构杂糅偏误句一共8句,占总数量的5.5%。如:

*例2:后来,在日本的外公把我们一家拉到隔海邻国的日本,生活比以前好起来了。

3.泛化偏误

泛化偏误是指在不该使用“比”字句的情况下误用了“比”字句。这类偏误一共出现了29句,占偏误总数的20%。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字多余

*例3:虽然农村的生活没有比城市的生活那么方便。

句中没有相互比较的项,没有体现出比较关心,因此应该删去“比”字句子才是正确的。

(2)该用“是”字句而误用了“比”字句

*例4:据说,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得癌症的几率两倍。

我们在表述倍数时,一般采用的是“是”字句,如“明年以后,烟的价格是现在的二倍。”而不是用“比”字句。

(3)该用动词“比”的比较句误用了“比”字句

*例5:这个爱不能比全世界任何珍贵的宝物。

4.内部偏误

“比”字句的内部偏误是指该用“比”字句,句子中也用了“比”字句,但是句子存在偏误。内部偏误是所以偏误类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类,一共出现了89句,占偏误总数的61.4%。“比”字句内部偏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结论项的偏误

结论项是“比”字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字句的结构通过结论项表达出来,因此句子对结论项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体现程度差异的词语才能充当结论项的成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