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16T11:45:40.1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作者:张国全

[导读] 目前“新课改”理念正在有效渗透进教学之中,其中有明确提及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便是其中之一。本文结合一些相关资料,来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云南省龙陵县第一中学)

摘要:目前“新课改”理念正在有效渗透进教学之中,其中有明确提及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便是其中之一。本文结合一些相关资料,来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关键词:课堂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少学生会感觉到化学知识很有趣,因为其中有很多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接触到的,而且有些化学实验也是极具视觉效果的。但是因为教师教学方式使用不当,导致不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正在慢慢减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上课形式太过死板,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极为枯燥无聊.为解决这一情况,教师也会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如采用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因为这一方式要求很高的课堂管理规则,所以一般情况下此种教学方式都只是流于表面,达不到预期效果。接下来,本文就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做好课堂管理,并有效施行小组合作教学形式。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高效的课堂管理,加上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便是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具体情况如下:其一,便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升至初中后,生每天的课业任务极重。而化学这门课程并不是基础课程,所以教师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一般喜欢将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给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的时间极少,由此便导致这一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其二,便是学生的合作兴致以及意识不够高。不少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便出现不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局面,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如果什么问题都采用此种方式的话,那么教师的教学任务没办法完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提升。其三,便是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没有注意时机。有的时候,即使开展小组合作,也没办法达到预期的后果。这样一来,那么既会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掉,又会使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二、提高教学中课堂管理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选取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

好的教学内容会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的化学思维得到发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这个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只有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有价值,才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真正的学到知识,从而培养出探索精神。例如,以“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想要在这个小节的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形式,首先要做的,便是在课前对这个小节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即“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金属元素的结构及金属的通性有初步的了解,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理解金属钠的特性及化学性质,并且知道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接着,便是结合这些教学目标以及自身的教学任务来设计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白,设计出来的这个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又需要使之具有科学性,并且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明确这些规则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合作探讨的问题,即“金属晶体的结构有哪些?钠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有哪些?应该作何分析?”在设计出来这样的一些学习任务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讨,从而促使他们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升。

(二)创设出科学合理的合作环境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确实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但是有的时候却会使课堂的秩序被扰乱,这样一来便造成课堂氛围看起来确实热闹,实则却是极为混乱的现象。所以,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使小组合作模式的氛围能够变得“活而有序”。例如,以“溶液的形成”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便是让学生明白溶液的形成其实是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使其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足够的了解。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做的便是结合这一目标来创设科学合理的合作环境。首先,教师需要构建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探究小组。在分组的时候,最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化学水平以及性格,并采用优劣互补的方式安排合作小组。其次,需要选择一名优秀的组长,因为只有组长有能力,才能够使小组合作的时候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就比如说,在合作探究的时候,可以让化学水平好的学生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而那些稍微薄弱一点的,便做好记录工作,在记录过程中,学习知识.最后,便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自然有所提高。

(三)需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开展小组合作,才能够使这一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这样一点。即,只有在对教材内容的难点进行解析的时候,教师才需要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此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全员参与、探究、分析,将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起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个时候,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个问题有难度,而被激发出求知欲,一旦学生产生这样的意识,那么他们便会自主去探究、分析。在此种情形下,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便会得到培养。而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教师则可以选择采用比较有趣额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既能够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探讨。

结束语

总的来说,想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课堂管理方式。然后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制定出合适的教学问题、教学环境,以此来使得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被激发出来。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9-01-16T09:36:30.54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作者:侯强[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摆脱传统一言堂和满堂灌这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而进行的教学创新,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侯强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摆脱传统一言堂和满堂灌这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而进行的教学创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开展,不断的优化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初中化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化学素养的重要课程。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初中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相关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不断的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特别是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被我国教育引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为我国教学工作带来巨大作用。 (一)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和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对化学课本上一些理论的知识进行定向传输,学生只是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不具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功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定向思维,死板的接受来自于教师的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1]。而且,由于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包括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接受能力、智商等等的不同,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材施教,根据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当中的各个问题各个盲点进行逐个击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和认知 在小组合作过程当中,学生们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让学生能够对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新的知识、新的观点进行拆分、理解、探索、研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共同达成一个观点,或者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掌握和理解。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都是全程参与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体验,让学生能够对团队当中所解决的问题印象更加深刻进一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认知。 二、当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措施分析 在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之后,相关教学工作者就要不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进一步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相关教学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合理的分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组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具有趣味性,在浓烈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而且能够通过构建有效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确保合作过程当中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比如兴趣爱好、当前的知识基础、性格等方面的因素,让一个小组当中能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比如学习成绩较好的带动学习成绩较差的性格,开朗的带动性格内向的,在一个团队当中通过积极的影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更强。 (二)正确的设计合作内容,确保合作的价值 在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存在着许多“合而不作”的现象。就是即便是小组合作的组成是科学的,很多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也不能够积极的进行相关合作内容的探究。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所设计的合作内容目标不明确,或者是小组当中的分工不明确,导致该教学内容没有合作的价值。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合理的设计合作内容,确保合作的价值,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课时决定是否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同时在制定合作目标的时候,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2]。比如在教学“制取氧气”这一实验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通过实验明白氧气的性质、特征以及相应的化学知识,在实验中,教室可以对一个小组中的成员进行分工,比如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工作准备、操作员、资料记录员以及实验结果汇总和实验器材的整理安置等等,让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合作实验的时候都有事可做,并且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从而在合作中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接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对氧气的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新时期背景下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相关教学工作者要正确看到合作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断增强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江涛,陈盛婷,徐书琴,王文瑜.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习题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6(01) [2]撒紫岩.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氧气”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1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 一、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知识呢?我想,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二、教学方案 [师]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习小组先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4人一组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2]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减少量无法测定。 [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3](边画边讲)先将一支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水的体积,明确地计算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人回答,一时安静无声) [师]既然没有,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实验一下,看看你们的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 [生]学生实验,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是集气瓶体积的1/10。 [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占空气体积的1/10,为什么? [生4]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少。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2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 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过程: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

浅议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议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4-03-25T10:13:17.79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作者:韩广朋 [导读] 合作学习”的动机和个人的责任意识是合作学习能否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 韩广朋河北省平乡县冯马学区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启蒙性的科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学好化学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策略 “合作学习”的动机和个人的责任意识是合作学习能否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启发,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概念。“合作学习”正是一条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很好途径,能改变以往那种只注重个人竞争为主的学习方式,代之以竞争合作取长补短,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 一、进行合理分组 艾丽斯和威琳曾经说过:“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两个共同的本质特征,一是积极地相互依赖,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积极地进行分工协作,个体的学习成功依赖于小组的学习成功;二是个体的可依赖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由此可以看出,衡量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关键看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状况,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的能力、个人性格、学习特点、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但是无论如何,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的时候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让不同的学生之间形成互补,加强学习小组的能力。 二、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来打破成员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选择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就会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变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从而降低他们探究的兴趣。因此,在选择合作探究的课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的课题,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例如,我在上到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奇妙的二氧化碳》时,由于学生对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处,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灭火、做碳酸饮料等都能够用到二氧化碳,这样,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学习的重点就不再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本身了,而是它的性质,以及它的多种用途的理论依据,因此,它更适合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小组合作学习。又比如,像“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铁的生锈”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合作探究的方案,让学生在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互相交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中理解探究的重要性,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要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还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在自主地合作学习中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看来,是不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比以前轻松了很多呢?当然不是。其实严格来说,在合作学习中,对于教师的要求反而会更高。在以往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要依据教案来开展教学工作就可以了,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相当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而这时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更加积极地发挥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合作学习活动始终向学习目标挺进。 四、帮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教师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实践中教师时常会发现,当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教师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 五、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不断地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还应积极调控,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揣摩。在交流评价的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教师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 六、抓住有利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 ①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哪怕是安排单一的学习活动,如书写化学方程式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教师从中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②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问题、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想了解别的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③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通过观看《化学版青花瓷》视频总结出其中所包含的酸碱知识等。这时教师就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确实取得了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活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氧气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雅思实验学校化学组 一、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知识呢?我想,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二、教学方案 课的引入及知识的铺垫与方案一相同,对于主体实验,我是这么处理的:[师]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习小组先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4人一组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2]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减少量无法测定。 [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3](边画边讲)先将一支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水的体积,明确地计算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九年级:李容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树强中学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XX年10月24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圆满完成初三化学的教学任务,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正确地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借助于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兴趣小组,让学生把课堂有疑问、不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外活动这节课中自己动手,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答案,这对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克服实验器材不足,药品缺乏、化学教师工作量大等困难,创造条件组织好每一次兴趣活动,为此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实施方案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技能练习. 二、指导老师:杨秀明 三、时间安排:时间每周周三下午第四节。 四、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 五、具体安排 第一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第二周:研究蜡烛的长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第三周:药品的取用; 第四周:物质的加热; 第五周:物质的称量; 第六周:液体的量取; 第七周: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第八周:净化黄泥水; 第九周: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 第十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十一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十二周:排水法收集氧气 十三周:氧气的化学性质 十四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十五周:二氧化碳的制取 十六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十七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十八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十九周: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二十周: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张丽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化学课程中新增了实验内容,加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然而,鲜活的课堂必定给我们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如何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呢?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六章课题一“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失误,演示实验出现了意外;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了矛盾。这些意外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从容、适时、合理的解决。 案例描述: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所需要的药品。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碳酸钙和稀硫酸也是反应速率适中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我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硫酸的浓度的用量再稀一些;使用的大理石块再大一些或者在小一些等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

出了最终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操作,我接着安排了实验,“要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李碧玉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王凯然同学说:“不行药品的状态不同,反应的条件也不一样的”两位同学的意见说出来之后全班同学都不出声音了,当时很是尴尬,我想可能是因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已经学过很久了,大家的印象不是很清楚了,我不应该直接把问题抛给他们,后来在我及时的引导下,学生一点一点的清楚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确认。 讨论实验过后,我又组织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一些小小的意外,不过都及时解决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大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又的得到了提高,在小结是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谈论了自己的收获。 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

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07845

实用标准文案 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化学 学生实验一(学生实验活动) 化学实验简单的基本操作 PP12 10——实验目的: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在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细口瓶、广口瓶、镊子、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大理石、氯化钠、水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药品的取用 a.取用粉末状固体 b.取用粒状固体 c.倾倒液体

d.滴取液体 e.滴加液体 f.量取液体 2、酒精灯的使用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学生实验二(学生实验活动) 氧气的化学性质P——P173 171实验目的: 1、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用品: 集气瓶(3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木炭、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实验步骤和方法: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火焰上烧至发红,伸入氧气瓶内。燃烧停止后,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2、取几根洁净铁丝拧成螺旋状缠绕在火柴上。在酒精灯上点燃,待火柴燃尽时缓缓伸入有少量水的氧气瓶内观察现象。

3、将蜡烛放在燃烧匙内,在酒精灯上点燃,伸入氧气瓶内。燃烧停止后,向瓶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学生实验三(学生实验与活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PP77 ——76实验目的: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用品: 试管、单孔胶塞、导气管、铁架台、铁夹、棉花、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高锰酸钾 实验步骤和方法: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内装入7g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团棉花; 3、固定试管 4、点燃酒精灯,预热后用外焰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提高——反思调节”四环节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化学问题情境,包括化学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动画演示、化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利用化学实验、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探究新知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两个环节。 ㈠自主探究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连结,获取新知和能力。 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探究性课题,设计教学个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实验基本步骤为:(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

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 ㈡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体验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交流是多向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合作交流策略有: (1)合理设置学习小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个性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有思考价值,尤其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故一般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分工、程序有效开展活动。 (4)开展竞争鼓励合作。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比一比哪组方法既多又科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小组竞争。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课例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课例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0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二、主题和背景 新课程改革和化学教学的发展对化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完成从“经验型”向“专家型”的转变,不仅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掌握教学研究的技能;为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并指导教学实践,结合我县送教下乡活动,以九年级《元素》课堂教学为载体,研究针对中学化学的概念教学方法和模式。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出现了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阴阳)离子、化学式、化合价、原子团多达八个概念,概念的数量和出现的密度都是相当大,也造成了第四单元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概念,让学生初步学会概念的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成为教师和学生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为此,以《元素》课堂教学为载体,对概念教学的方

法进行了研究。 三、行动研究 1. 对以往教学的反思 部分教师选择已有的教学设计按照自己意图修改,设计成简单的教学案合一的呈现形式,预设较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随课堂生成。搭设了常规教学的框架,根据学情分析,采取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忽略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生活经验。更多考虑的是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顺序。概念教学主要通过概念的比较辨析来完成,个人觉得这是经验型教师的典型做法。 2. 第一轮研究——改进策略 (1)寻找理论支撑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初三学生约15岁左右,正处于少年期,也就是心理发展位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被认为是“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儿童的具体运算思维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水平,可以在头脑里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而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思维;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

九年级化学全册分组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3:给物质加热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 2 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 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 4 个、玻璃片 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 瓶空气和 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Q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给物质加热 实验目的:掌握给物质的加热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器材: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水 实验步骤: 1、点燃一盏酒精灯后,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 2、其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大约1-3s 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3、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分别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外焰、焰心三处加热,记录水沸腾时所用时间。 4、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该试管 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其现象 5、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其现象 实验现象: 1 、、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 2、外焰最先碳化、焰心无碳化现象。 3、水沸腾用时、外焰最少。 4、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文章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结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思考,给出了一些对策,为课程改革和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实施;评价;问题与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给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挑战。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和评价 1.组建合作小组 在教学之前,先要科学地编排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合理进行分组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合作小组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

征、性别差异等情况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用a、b、c来表示)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小组构成,既可实现相同层次学生的结对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也可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帮扶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提供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2)人数适中原则 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考虑组员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组员分工的合理性。通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小组规模太大,不利于小组全员参与;如果小组规模太小,又使组数过多,不便于教师管理。因此,在每个小组安排6位学生是最佳规模。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能力互补,才会有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才会有更多的思维和观点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2.合作小组的分工 组建好小组后,还应进行科学的任务分配,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使其各司其职。一般来说,两名学习较好的学生(a1、a2)分别定为组长及检查员,负责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检查监督任务完成情况;两名中等生(b3、b4)分别定为记录员和汇报员,负责整理和记录小组讨论成果和展示汇报的工作;剩下两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黑石渡中心学校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 教学设计 2013——2014年度执教教师:悠悠闲鹤执教班级:九(1)(3)

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实验用品: 铁架台、水槽、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坩锅钳、木炭、带导管的橡胶塞、火柴、棉花、烧杯、玻璃片、细铁丝、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b.实验装置 c. 实验步骤: 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 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 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实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目标: 1.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 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 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实验用品: 锥形瓶、集气瓶、试管、导管、长颈漏斗、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双孔橡皮塞。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 ②③ 图1 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 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 是 。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是(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 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 = 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设计的实验步 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