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3-3专题训练计算题

选修3-3专题训练计算题

选修3-3专题训练计算题
选修3-3专题训练计算题

1.(09年上海物理)如图,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 、B 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右管内气体柱长为39cm ,中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 之间气体柱长为40cm 。先将口B 封闭,再将左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稳定后右管内水银面比中管内水银面高2cm ,求:

(1)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p ;

(2)左管A 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 。(大气压强p 0=76cmHg )

2.如图,容积为1V 的容器内充有压缩空气。容器与水银压强计相连,压强计左右两管下部由软胶管相连。气阀关闭时,两管中水银面登高,左管中水银面上方到气阀之间空气的体积为2V 。打开气阀,左管中水银下降;缓慢地向上提右管,使左管中

水银面回到原来高度,此时右管与左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已知

水银的密度为 ,大气压强为O P ,

重力加速度为g ;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温度不变。求气阀打开前容器中压缩空气的压强P 1。

3.如图,绝热气缸A 与导热气缸B 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

塞与两气缸间均无摩擦。两气缸内装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开始

时体积均为0V 、温度均为0T 。缓慢加热A 中气体,停止加热达到稳定后,

A 中气体压强为原来的1.2倍。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气缸A 中气

体的体积A V 和温度A T 。

4.如图,一带有活塞的气缸通过底部的水平细管与一个上端开口的竖直管相连,气缸与竖直管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为3:1,初始时,该装置的底部盛有水银;活塞与水银面之间有一定量的气体,气柱高度为l (以cm 为单位);竖直管内的水银面比气缸内的水银面高出3l /8。现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11l /32,这时气缸和竖直管内的水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求初始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以cmHg 为单位)

5.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

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

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 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

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 0和p 03

;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 04

.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 ,经过一段时

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 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ⅰ)恒温热源的温度T ;

(ⅱ)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 x .

6.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 1=25.0 cm 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 2=25.0 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 3=40.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5.0 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 1′=20.0 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7.我国“蛟龙”号深海探测船载人下潜超过七千米,再创载人深潜新纪录.在

某次深潜实验中,“蛟龙”号探测到990 m 深处的海水温度为280 K .某同学利

用该数据来研究气体状态随海水深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气缸内封

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活塞的质量和摩擦,气缸所处海平面的温度T 0=300 K ,

压强p 0=1 atm ,封闭气体的体积V 0=3 m 3,如果将该气缸下潜至990 m 深处,

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①求990 m 深处封闭气体的体积(1 atm 相当于10 m 深的海水产生的压强).

②下潜过程中封闭气体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传递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8.⑴ 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

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

体,由于虹吸现象,活塞上方液体逐渐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

温度保持不变.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选项前的

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增大

B .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增多

C .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保持不变

D .气体对外界做功等于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⑵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可导热的气缸内,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

为h ,可沿气缸无摩擦地滑动.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沙

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 /4.再取相同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

表面上.外界天气的压强和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此次沙子倒完时活塞距气缸

底部的高度.

9.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 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 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段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 气体温度每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2)(9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 1=66cm 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 2=6.6cm 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 3=44cm 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 o =70cmHg 。如果使玻璃管绕低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10.(1)(6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2)(9分)如图,由U 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 、B 和C 浸泡在温度均为0°C 的水槽中,B 的容积是A 的3倍。阀门S 将A 和B 两部分隔开。A 内为真空,B 和C 内都充有气体。U 形管内左边水银柱比右边的低60mm 。打开阀门S ,整个系统稳定后,U 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 形管和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远小于玻璃泡的容积。

(i )求玻璃泡C 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 为单位);

(ii)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差又为60mm,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

11.(I)(5分)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2)(10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

l1=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

l3=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

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

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12.(1)(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2) (9分)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

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

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

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 o和P o/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

上方气体体积为V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

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o,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i)恒温热源的温度T;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 X。

计算题专项练习

计算题专项练习 1、质量为2kg 的开水,自然冷却后其温度降低了50℃,求: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c 水=4.2×103焦/(千克.℃),且当时为标准大气压下]。 2、初二某班进行阳光体育锻炼,其中一项体能测试项目是“跳绳”运动。小华同学体重为500牛,他1分钟能跳180次,假定每次双脚抬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均为5厘米,则每上升一次,他对鞋子做功多少?若上升所用的时间占每次跳跃时间的3/10,则每上升一次,他做功的功率多大? 3、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面上(容器足够高),分别装有水和酒精,容器的底面积为1×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1米(已知ρ水=1000kg/m 3,ρ铝=2700kg/m 3,ρ冰=900kg/m 3)求: ①容器甲中水的质量。 ②如果酒精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求乙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③将2700克铝块浸没在酒精中,将一块冰块放入水中,质量未 知的冰块全部融化变成水时,发现两个容器中液面一样高,求 冰块的质量。 4、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小李同学利用高速路旁边的标识测出汽车匀速通过200米所用时间为8秒。汽车在这段路上的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图1

5、正方形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内装1.5×10-3米3的水,容器高为0.1米,如图2(a )所示。另有质量为0.4千克,密度为8×103千克/米3的实心正方体A ,如图2(b )所示。 (1)求实心正方体的体积。 (2)如果将正方体A 全部熔化后水面达到最高。求冰块的体积V冰。(ρ冰=900千克/米3) 6、小新和小芳用螺丝刀将如图3(甲)中木板上的骑马钉撬起。小新的器材摆放如图3(乙),小芳的器材摆放如图3(丙)。已知AB 长3厘米,BD 长15厘米,BC 长3厘米,CD 长12 厘米,螺丝刀的重力忽略不计。 (1)若小新用了40牛的力将骑马钉撬起,则小芳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将骑马钉撬起? (2)图3(乙)中,小新在撬骑马钉时,0.5秒内在F A (40牛)的方向上移动 了1 图3(甲) 图3(乙) 图3(丙) 7、如图4所示,已知薄壁圆柱形玻璃杯的底面积为0.02米2 ,高为0.12米,现盛有0.1米高的水。求:(1)玻璃杯中水的质量。(2)小李同学 把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当冰块全部融化变成水时,玻璃杯中水恰好 盛满。通过计算说明该同学放了多大体积的冰块。(ρ冰=0.9×103 千克/米3) 图2 B 图4

专项训练-热学计算题

专项训练一热学计算题 一、玻璃管分类 1、(10分) 如图所示,一端开口、壁光滑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管中用一段长H o =38cm 的水银柱封闭一段长L 1=20cm的空气,此时水银柱上端到管口的距离为L 2 =4cm, 大气压强恒为P o =76cmHg,开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 t=27℃,取0℃为273K。求: (ⅰ) 缓慢升高封闭气体温度至水银开始从管口溢出,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ⅱ) 保持封闭气体温度不变,在竖直平面缓慢转动玻璃管至水银开始从管口溢出,玻璃管转过的角度。 2、(10分)如图所示,在长为L=57cm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玻璃管,用4cm 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1cm长的理想气体,管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大气压强 p0=76cmHg. ①若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当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刚好相平时,求管中气体的温度; ②若保持管温度始终为33℃,现将水银缓慢注入管中,直到水银柱上表面与管口相平, 求此时管中气体的压强。 3、 (10分)如图所示,两端等高、粗细均匀、导热良好的U形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

相通,左端用水银柱封闭着长L1=40cm的气柱(可视为理想气体),左管的水银面比右管的水银面高出Δh=12.5cm。现从右端管口缓慢注入水银,稳定后右管水银面与管口等高。若环境温度不变,取大气压强P0=75C mHg。求稳定后加入管中水银柱的长度。 变式一、(10分)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的U形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用水银柱封闭着L1=40cm的气柱(可视为理想气体),左管的水银面比右管的水银面高出△h1= 15cm。现将U形管右端与一低压舱(图中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h2=5cm。若环境温度不变,取大气压强P0=75cmHg。求稳定后低压舱的压强(用“cmHg”作单位)。 变式二、如图所示,U形管两臂粗细不等,开口向上,右端封闭的粗管横截面积是开口的细管的三倍,管中装入水银,大气压为76cmHg。左端开口管中水银面到管口距离为11cm,且水银面比封闭管高4cm,封闭管空气柱长为11cm。现在开口端用小活塞封住,并缓慢推动活塞,使两管液面相平,推动过程中两管的气体温度始终不变,试求: ①粗管中气体的最终压强;②活塞推动的距离。 4、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薄壁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在装

(完整版)平抛运动练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a 2 g 2 A B C 平抛运动巩固练习 (打“星号※”为难度较大的题目)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水平位移一定越大 B .不论抛出位置多高,抛出速度越大的物体,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C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其飞行时间一定越长 D .不论抛出速度多大,抛出位置越高,飞得一定越远 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匀变曲线速运动 B .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C .任意两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D .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3、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率 4、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 v y (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5、一辆以速度 v 向前行驶的火车中,有一旅客在车厢旁把一石块自手中轻轻释放,下面关于石块运动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 A. 石块释放后,火车仍作匀速直线运动,车上旅客认为石块作自由落体运动,路边的人 认为石块作平抛运动 B.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 a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车上的旅客认为石块向后下方 作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 ′= C. 石块释放后,火车立即以加速度 a 作匀加速运动,车上旅客认为石块作后下方的曲线 运动 D. 石块释放后,不管火车作什么运动,路边的人认为石块作向前的平抛运动 6、物体从某一确定高度以 v 0 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落地时的速度为 v t ,它的运动时间是 D

速度计算题专项训练(无答案)

速度计算题专项 学习目标 1.会根据v = s/t 及其公式变形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2.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速度计算题的几种题型 熟练运用速度公式进行变形 知识回顾 1. 平均速度的求解 2. 平均速度探究实验 3. 本章科学方法归纳 课程精讲 题型(一)基本公式及变形公式的求解 t s v = (已知路程s 和时间t ,求速度v ) v s t = (已知路程s 和速度v ,求时间t ) vt s = (已知速度v 和时间t ,求路程s ) “解”是求解计算过程,要求写出所根据的公式,然后再将已知量代入,要带单位运算,并且将单位统一,最后得出的结果应有数值和单位。 s 、t 、v 是对同一段路程和时间而言,若题中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数值的相同物理量,则要加注角标以加以区分。各组物理量的角标要相对应。 计算结果后要写出答案,并对解答过程进行检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合理。 例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 /s 。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 min 。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已知:v=1.2m/s t=15min=15 × 60s=900s .求:s 解:s=vt=1.2m/s×900s=1080m 答:上学要走的路程1080m 同步练习 1.小军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限速为50km/h 的公路上。他利用手表测得汽车每隔4s 就驶过路边一根相距50m 的电线杆。问:小军乘坐的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2.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96cm 长的导火线来使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 。在点火者点燃导火线后,以5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距爆炸点500m 远的安全区? 小结: 题型(二)火车过山洞问题 例题2. 一列长 36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 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

高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2019年高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计算: (1); (2). 2.计算: (1)lg1000+log342﹣log314﹣log48; (2). 3.(1)解方程:lg(x+1)+lg(x﹣2)=lg4; (2)解不等式:21﹣2x>. 4.(1)计算:2×× (2)计算:2log510+log50.25. 5.计算: (1); (2). 6.求log89×log332﹣log1255的值. 7.(1)计算. (2)若,求的值. 8.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0.064﹣(﹣)0+160.75+0.25 (2)lg5+(log32)?(log89)+lg2. 9.计算: (1)lg22+lg5?lg20﹣1;

(2). 10.若lga、lgb是方程2x2﹣4x+1=0的两个实根,求的值. 11.计算(Ⅰ) (Ⅱ). 12.解方程:. 13.计算: (Ⅰ) (Ⅱ). 14.求值:(log62)2+log63×log612. 15.(1)计算 (2)已知,求的值. 16.计算 (Ⅰ); (Ⅱ)0.0081﹣()+??. 17.(Ⅰ)已知全集U={1,2,3,4,5,6},A={1,4,5},B={2,3,5},记M=(?U A)∩B,求集合M,并写出M的所有子集; (Ⅱ)求值:. 18.解方程:log2(4x﹣4)=x+log2(2x+1﹣5) 19.(Ⅰ)计算(lg2)2+lg2?lg50+lg25;

(Ⅱ)已知a=,求÷. 20.求值: (1)lg14﹣+lg7﹣lg18 (2). 21.计算下列各题: (1)(lg5)2+lg2×lg50; (2)已知a﹣a﹣1=1,求的值. 22.(1)计算; (2)关于x的方程3x2﹣10x+k=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3.计算题 (1) (2) 24.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 (1) (2). 25.计算:(1); (2)lg25+lg2×lg50+(lg2)2. 26.已知x+y=12,xy=27且x<y,求的值. 27.(1)计算:;

高一物理运动学计算题-参考模板

高一运动学计算题 1.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 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 时刻t /s0******* 位置的坐标x/m00.52 4.58121620 瞬时速度v/(m·s-1)1234444 4 (1) (2)汽车在前3 s内的加速度为多少? (3)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提示:在时间轴上,时刻只是一个点,它与位置、瞬时速度对应,是一个状态量,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长度,它与位移、平均速度相对应,是一个过程量. 2.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 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多少?(提示:用逐差法-=(m-n)a) 3.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秒内经过的位移是x,它的初速度为v0,t秒末的速度为v1,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几种表达方式? 4.我国空军研究人员在飞机0高度、0速度的救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功.飞机发生故障大多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为0.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停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须在0.1 s的时间内向上弹离飞机.若弹离飞机后的速度为20 m/s,求弹离过程中飞行员的加速度. 5.有甲、乙、丙三辆汽车,都以5 m/s的初速度开始向东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5 s后,甲的速度为0;乙的速度方向仍然向东,大小为10 m/s;而丙的速度却变为向西,大小仍为5 m/s,则甲、乙丙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方向如何?(取向东为正方向) 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 (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_cm/s,v2=________ cm/s,v3=__________cm/s,v4=__________ cm/s,v5=__________cm/s;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初二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二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1.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 (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min 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 (2)若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该标志牌到大桥,最少行驶多长时间 2..甲、乙、丙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丙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1)经过10s ,甲、乙相距多远 (2)丙与甲速度相等时,甲运动的路程为多少 初 二 ( ) 班 ( ) 号 姓 名 命 题 人 : 物 理备课组 ○

3.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4.下面是关于舰载机着舰的报道:歼-15舰载机飞临“辽宁舰”上空,建立下滑线、调整飞行速度,对着航母着陆区飞去。巨大的甲板向我们迎面扑来,给人以极强的压迫感。歼-15战机着舰,与尾钩完全咬合,在短短内使战机速度从300km/h减少为零,滑行约100m,稳稳停在甲板上。试解答下列问题: (1)歼-15舰载机降落时飞行员为什么会感到“巨大的甲板向我们迎面扑来” (2)“在短短内使战机速度从300km/h减少为零”中“300km/h”是指舰载机着舰时的(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合多少m/s(写出运算过程) (3)舰载机从触舰到静止过程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 5.某人在长铁管一端猛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求长铁管的长度(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200m/s)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00 03003??-==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物理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 .第二章运动学基础练习题——(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关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也越大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B.2s前甲比乙速度大,2s后乙比甲速度大 C.在4s时乙追上甲 D.在第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4.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东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它的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东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它的位移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5. 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个空,共52分) 1.加速度又称率,是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即a=(v t-v0)/⊿t; 2.匀变速直线运动指在相等的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公式v t= ;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公式 s= ; 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重要结论: (1)有用推论:v2t-v20= (2)平均速度公式: (3)中间时刻速度,中间位置速度; (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恒量,即。 6.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即初速度V0= ,加速度a= (2规律:v t= h= v2t= 7、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时间间隔为T) (1)1T末、2T末、3T末、4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2)1T内、2T内、3T内、4T内、…位移之比为;8.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t=0开始,对原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9.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MN间距离为,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经过MN所需时间为. 10.从某一高度相隔1s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球间的距离(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甲、乙两球速度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计算题格式规范训练及速度计算分类练习

翠屏行知中学八年级物理速度计算题分类训练 一、 物理计算题基本格式要求: ① 先写解,然后根据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并对应统一好单位(基本单位相互对应,常 用单位相互对应); ② 写出计算公式,然后带值,带值时要带上单位; ③ 计算,数字与数字相运算,单位与单位相运算; ④ 检验,作答。 二、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 当题目中出现两个及以上物体时,各物理量要用脚标来区分。(脚标可以是数字、 子母或者汉字的简写);解题过程中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来体现你解题的思路。 ② 计算过程中,中间量最好用分数表示,便于下一步计算时进行约分,但最后的计算 结果必须写成小数。 格式举例:在一次岩石爆破中,已知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 ,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m/s 的平均速度跑到距爆炸点600米处才安全。问:需要的引火线至少是多少cm ? 解:已知引火线燃烧速度 1v =0.8cm/s=0.008m/s ,人的速度2v =5m/s ,人跑动的路程2s =600m ,求引火线长1s = ? 由题意知: 引火线燃烧时间12t =t =120s 故:引火线长度111s =v t =0.008m/s 1200.9696s m cm ?== 答:需要的引火线至少是96cm 。 一.时间相等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 处以680m /s 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 /s,则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 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 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 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 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 的安全区? 二.列车过桥(或隧道)问题(总路程=车长+ 桥长) 3.一列队长360m 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 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

初一计算题专题训练

(4)?? ? ??-+??? ??-++??? ??-+??? ??-+12738115341251872522

(5)2011 120121....415131412131121-++-+-+-+- (6)|-1|-2÷31+(-2)2 (7)(-2)2-|-7|+3-2×(-2 1 ) (8) 1×231+1÷2 (9)(41-31+2 1 )×72 (10)632-(532+75) (11)2241×4 1 +÷4

(12)(65)×(103×54) (13)[2-(32)÷112 5 ]×683 (14)27 5 185********--+ (15)??????÷-+?21)41167(161598 (16)3+50+22×(-51)-1 (17)[1-(×2 1 )]×[2-(-3)2] (18)-()??? ? ??-?-÷+ 1452528 2 5 (19)4×(-3)2 -5×(-3)+6

(20)(-81)÷2()169 44 1-÷+ (21) ?? ? ??????? ??----215414321 (22)-34÷9 4 49+ ÷(-24) (23)(251 81-)×24-(-3-3)2÷(-6÷3)2 (24)(××4)÷(32 1 4.153??) (25)(32)2×(?121)?(?32)2?2 1 ÷(? (26)(-10)3+[(-4)2-(1-32)×2]; (27)-24×( 3 1 161+?

(27) (28) (28)×1513 9 86.713236.7137?-?+ (29)?3?[?5+(1?×53)÷(?2)] (30)(?8 5 )×(?4)2?×(?5)×(?4)3 (31)???? ??-++??? ??-+34652143 (32)(?2)2?|?6|+2?3×(?3 1 ) (33) ()()2 352948.46.032501-??? ? ??-+??? ??+-+--??? ??--

中考物理计算专题专项练习卷:热学计算题

热学计算题 一、填空题 1.(2019贵州黔东南)小王路过加油站时闻到了汽油的气味,这是汽油分子作,汽油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将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40℃,水吸收了J的热量[c水=4.2×103J/(kg?℃)]。 2.(2019贵州铜仁)把1kg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水从7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水=4.2×103J/(kg·℃)] 3.(2019湖北滨州)用液化气灶烧水,把1.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若上述过程中完全燃烧了0.021kg液化气,且只有60%的热量被水吸收,则液化气的热值为J/kg。[c水= 4.2×103J/(kg?℃)] 4.(2019安徽省)假如完全燃烧0.2m3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100kg初温为25℃的水吸收,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到________℃[已知c水=4.2×103J/(kg?℃),q天然气=4.2×107J/m3]。 5.(2019山东菏泽)小明家有辆排量1.6L的汽车,行驶100km油耗约为5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若这些汽油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___J热量,燃油汽车产生的_________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6.(2019山东德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烧杯中加入200g的水,测得初始温度为4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为℃,则水吸收的热量为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g酒精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酒精热值q=3.0×107J/kg)

第一章 运动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按形态骨可分为、、、。 2.颅骨共有块,其中脑颅骨块,面颅骨块。 3.骨由、和构成。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5.构成膝关节的骨有、、。 6.脊柱有个生理弯曲,其中、凸向前,、凸向后。 7.颅骨相互连结,构成的骨性腔有、、、。 8.咀嚼肌包括、、、。 9.膈的三个孔中,平对第8胸椎的是 ,平对第10胸椎的是,平对第12胸椎的是。 10.缝匠肌起于,止于,其作用为。 二、判断改错题(以下各题如有错误,应予改正) 1.年龄愈大,骨质愈硬,愈不易骨折。() 2.所有的骨都有骨髓,有的骨只有红骨髓,有的骨既有红骨髓,也有黄骨髓。() 3.骨的表面均有骨膜覆盖。() 4.对掌运动并非拇指腕掌关节所独有,小指腕掌关节也可作此运动。() 5颞下颌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所有运动均发生于下关节腔。() 6.肩关节的稳固性主要是由关节囊周围的肌腱束维持的。() 7.椎管是由椎凤孔叠加形成的骨性管道。() 8.为减少摩擦,所有的肌腱均有腱鞘包裹。() 9.膈肌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吸气;膈肌松弛时,膈穹上升,助呼气。() 10.踝关节跖屈时,易发生扭伤,是因为关节囊两侧壁太薄弱。() 三、选择题 【A型题】 1.骨在形态分类中,哪一种提法不确切?()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含气骨 E.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包括() A.骨质 B骨膜和骨质 C.骨髓和骨质 D.骨质、骨膜和骨髓 E.骨膜和骨髓 3.骨膜() A.呈囊状包裹骨的表面 B.被覆于骨的表面 C.由上皮组织构成,但骨的关节面无骨膜 D.与骨的生成及再生无关 E.与骨的感觉无关 4.骨髓() A.仅见于长骨骨髓腔内 B.长骨的骨髓均为黄骨髓 C.扁骨的骨髓均为红骨髓 D.黄骨髓具有造的功能 E.胎儿的骨髓亦有红、黄骨髓之分 5.关节() A.骨与骨的连结叫关节 B.所有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C.全身各个关节都能单独活动 D.关节盘属于关节的基本结构 E.以上都不对 6.胸锁关节() A.由锁骨头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构成 B.无其他辅助结构 C.关节囊内有关节盘 D.关节囊内有韧带加强 E.属单轴关节,活动度甚小

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项训练

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项训练 1、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2、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标志处到南 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 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v空=340m/s) (1)火车速度是多少m/s?(写出运算过程)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多远?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4、汽车出厂前要进行安全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6、图中为“捷马”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 (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李骑电动车以正常速度到工厂至少需要30min,则小李到工厂的距离大约是多少km? 7、一学生以4m/s的速度用50s跑过一座桥,一列以队伍以2m/s的速度急行走过这座桥用了130s,则该队伍有多长? 8、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 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9、(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 ⑴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距离为多少? ⑵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⑶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电学、力学、热学综合计算题练习题

过关演练 277.(2010·辽宁大连)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实心砖的示意图如图9-12所示.升降机货箱的重力是300N ,g 取10N/kg.不计滑轮和钢丝绳的重力,不计摩擦.试求: (1)已知砖的密度是2×103kg/m 3,每块转的体积是1.5×10-3m 3, 则 每块砖的重力是多少? (2)如果钢丝绳上允许施加的最大拉力是2100N ,则该升降机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多少块砖? (3)某次提升中,升降机在50s 内将货物匀速提升了10m ,钢丝绳 的拉力是2000N.则钢丝绳的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278.(2010·江苏连云港)打桩机是利用冲击力将桩打入地层的桩工机械.图9-13甲是落锤式打桩机实物图.桩锤由卷扬机用吊钩提升,释放后自由下落而打桩.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已知桩锤的质量M=400Kg ,桩锤底面积S 1=0.1m 2,桩的顶面积S 2=0.04m 2 ,g 取10N/Kg. (1)若桩锤自由下落打在桩上的瞬时压力为F=2.0×103N ,求此时桩锤对桩的压强. (2)若卷扬机把桩锤匀速提升1.8m ,所用时间为2s ,在此提升过程中卷扬机的效率为60%,求卷扬机的功率. 甲 乙 图 9-13 图9-12

279.(2011·湖南娄底)小聪知道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必考中长跑、跳绳和实心球等三个项目后,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质量为40kg的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后.对自已进行了粗略的测试:实心球投掷超过10m,跳绳l分钟能跳l50次以上,并且能沿200m 的跑道用5m/s的速度匀速跑5圈以上(g取10N/kg). (1)小聪在进行实心球训练中感觉很累,能量消耗很大,那么他每次将实心球用力掷出的过 程中(球从静止开始到离开手),人的化学能转化为实心球的能. 表9-1 (2)小聪双脚站立,双手将质量为2kg的实心球举起准备投掷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假设小聪单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l50cm2)? (3)若小聪跳绳过程中,每次跳起高度约5cm,那么他每跳一次需克服重力做功大约多少焦? 若他跳一次用时0.4s,则他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4)体育老师对小聪说:“在正式考试时,只要你能保持粗测成绩,一定会获得l000m中长跑 项目的满分”,那么,请你计算并对照2011年初中华业升学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如表9-1),判断体育老师的说法是否可信? 280.(2011·福建莆田)《西游记》中对孙悟空到龙宫借宝一段有这样的描述:“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两头是两个金箍,紧挨金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约丈二长短,碗口粗细”,如图9-14所示.以国际单位制,金箍棒质量为6750kg,体积约0.2m3,问:

推荐-2018年湖南高考理综运动学计算题(含答案) 精品

近年湖南高考运动学计算题 1.(05年湖南)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m d 50.01=,“竖直高度”m h 0.11=;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m d 00080.02=, “竖直高度”m h 10.02=。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2.(06年湖南)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α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3.(18年湖南)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 = 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棱。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 20m 。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4.(18年湖南)己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BC 间的距离为。一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己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 5.(10年湖南)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 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l9.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11年湖南)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

计算题专题练习

1、一根均匀金属棒质量为81g,体积为30cm3,组成此物体的物质密度是多少? 2、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人和装备的总质量是90kg,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 0.03m2。当该士兵双脚立正时,求:(1)地面受到的压力F。(2)士兵对地面的压强p。 3、封冻的江河冰面最大能承受的压强是0.5×105Pa,一辆坦克的质量是25t,它的一 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3.5 m2,问这辆坦克能不能从冰面上通过? 4、把体积是0.1dm3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有3/10的体积露出水面,求: (1)水对木块的浮力有多大? (2)木块受到的重力有多大? (3)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4)要想使木块浸没在水中,应施加多大的力?方向如何? 5.“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共需安装钢结构桥面板15块,每块桥面板的质量为390T。2002 年12月2日,卢浦大桥第一块桥面板被专用桥面吊机提高46m后准确地安放在指定位置。求:(1)每块桥面板的重力。(2)每块桥面板所用钢材的体积。(3)吊机将第一块桥面板匀速提 高10m所做的功。(已知钢的密度为7.8×103 kg/m3) 6、用一动滑轮将重200N的砂子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力是120N,求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7、小伍同学利用密度为1.5×103kg/m3的橡皮泥进行造“船”比赛,他所用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造成的小船最大排水体积为100cm3.求: (1)他所用的橡皮泥的重力(g取10N/Kg) (2)他所做的小船能装载的货物最重为多大?

图 9、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 ,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6A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4A 。求: (1)电源电压; (2)电流表A 的示数; (3)电阻R 2的阻值。 10、如图9所示电路中,小灯泡L 标有“6V 6W ”字样,R 2=3Ω,当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2A ,这时小灯泡L 正常发光,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 1的阻值 (3)当S 1、S 2都断开时,小灯泡L 消耗的功率 11、电源电压保持12V 不变,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求:(1)R 1和R 2的阻值; (2)开关S 断开时,电阻R 1在1min 内消耗的电能. 12、张可最近注意到家中的灯泡比平常亮,他猜测可能是电压超过了220V 。为了证实猜想,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关闭家中其它电器,只开一只“220V100W”的电灯,观察家中标有“3000R /KW·h”的电能表在20min 内转了121转。求:⑴这只电灯的电阻多大?⑵在20min 内这只电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⑶张可家此时的实际电压多少?⑷为了使这只灯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8、如图所示,小华同学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500m ,所用时间为100s.假设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120N.请你解答: (1)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2)在这段过程中,该同学做功的功率? (3)若小华和自行车总质量为60kg ,每个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 2 ,则该同学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g 取10N/kg )

热学计算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热学专题复习二 1、(10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导热性能良好的足够长的气缸,两气缸内各有 一个用轻 杆相连接的活塞,活塞和气缸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均为 d , 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轻杆无压力,大气压强为 P o ,现锁定两个活塞,使右侧气缸与一个恒温热 部分气体始终可视为理想气体,待活塞重新稳定后,求:最终气体 源接触,使右侧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为原来的 2倍,求: (i ) 若右侧气缸的温度升高后, 右侧气缸内的气体压强变为 多大。 (ii ) 若保证右侧气缸与上述恒温热源的接触, 解除两侧活塞 的锁定,求稳定后活塞向左移动的距离。 2、(9分)如图所示的玻璃管 ABCDE CD 部分水平,其余部分竖直(B 端弯曲部分长度可忽略),玻 璃管截面半径相比其长度可忽略, CD 内有一段水银柱,初始时数据如图,环境温度是 300K ,大气压 是75cmHg 现保持CD 水平,将玻璃管 A 端缓慢竖直向下插入大水银槽中, 当水平段水银柱刚好全 部进入DE 竖直管内时,保持玻璃管静止不动。问: (i )玻璃管 A 端插入大水银槽中的深度是多少?(即水银面到管口 15 的竖直距离)? (ii )当管内气体温度缓慢降低到多少 K 时,DE 中的水银柱刚好回到 140 CD 水平管中? 单位:CK1 3( 9分)如图所示除气缸右壁外其余部分均绝热,轻活塞 K 与气缸壁接触光滑,K 把密闭气缸 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分别装有质量、温度均相同的同种气体 a 和b ,原来a 、b 两部分气体的 压强为P 0、温度为27 C 、体积均为V 。现使气体a 温度保持 27 C 不变,气体b 温度降到-48 C ,两 a 的压强P 、体积V a 。

(完整)初中物理补充题-声速运动学计算题及答案

一、声速运动学计算题 1. 有一山峡,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已知他第一次听到回声与第二次听到回声间隔5s ,第二次听到回声与第三次听到回声间隔35 34秒。 1)求山峡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 2)另向左发出的声音为s1,向右发出的声音为s2。假设声音不衰减,那么s1与s2之间的距离d 随时间t 有怎样的变化?(放枪时t=0) 解答: 1) 枪声传播路径如下图: 其中,第一次听到向左传播的枪声,第二次听到向右传播的枪声,第三次同时听到这两个枪声。 解法1: 设从开枪到第一次听到枪声的时间为t 秒。 V 声?t +V 声?(t +5)= V 声?(t +5+35 34 ) 将V 声=340m/s 代入得,t=35 34。 所以山峡的宽度为V 声?35 34?1 2+V 声?(35 34+5)?1 2=1200米。 峭壁 峭壁 第一次听到 第二次听到 第三次听到 第三次听到 左侧枪声传播 右侧枪声传播

解法2: 由图可知,从开枪到第一次听到回声和第二次听到回声与第三次听到回声,枪声走过的路程相同,都是2倍的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所以这两段时间也相同,为 3534 秒。 所以山峡的宽度为V 声?35 34?1 2+V 声?(35 34+5)?1 2=1200米。 2) 由题知,因为枪声在峭壁上会发生反射,而且两个枪声s1、s2相遇前距离d 减小,离开时距离d 增大,所以s1与s2之间的距离d 与时间t 的关系肯定是分段函数。下面来逐段讨论。 ① 段1: 在s1到达左侧峭壁之前,因为相离,所以d 随t 增大而增大。 因为声速为340m/s ,所以分离速度为680m/s 。易得,d =680t 。 由1)知,第一次听到回声是35 34,所以s1到达左侧峭壁的时间为35 34?1 2=35 68秒。所以,0≤t ≤35 68。 ② 段2: 在s2到达右侧峭壁之前,因为s1与s2速度相同,都为声速,且方向都向右,所以d 不变。 由1)知,第一次听到回声是35 34,所以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是V 声?35 34?1 2=175米。因为s1与s2速度相同,所以d 为人到左侧峭壁的距离的2倍,即d =350。 s2到达右侧峭壁的时间为(1200?175)÷340=205 68 秒,所以35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