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JB5000A-2008解析

GJB5000A-2008解析

GJB5000A-2008解析
GJB5000A-2008解析

国军标一:GJB 5000A-2008模型的宏观把握

一个组织的成熟首先是从加强管理开始的。很多从技术岗位出身的人,内心里往往认为只要有了好的技术,什么产品都能做出来。但是事实表明,在一些非常大的项目中,很多失败都是由管理因素造成的,而管理又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规范式方法论尽管管理上的成本提高了,但远远比不遵从这些方法(游击队似的疯狂开发)更经济有效,因为它减少了意外和返工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保证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事情,确保整个组织运转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计划和规范,尽管某些局部可能成功,但整体上可能永远也不会完成,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可能会更高。管理层所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周而复始的协调、协调、再协调,这无疑是管理上的一场噩梦。

正是由于这个认知,我军总装备部发布的GJB 5000A-2008意义就非常巨大了。GJB 5000A-2008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良模式,通过过程改进活动,使一个组织的软件开发由最初的无纪律状态,逐渐学习到成熟而有制度的境界。国内有些机构以过级为目的,注重短期效应,只在文档格式上下功夫,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级别虽然很高,但实际表现却并没有那么好的根本原因。组织的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的,GJB 5000A-2008要求所有软件开发组织的评估一律从二级开始,打好基础逐步提升,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过程及其定义

一般来说,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终态),我们就说:发生了一个过程(Process)。过程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方法与规程、技术与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换句话说,过程就是人们使用相应的方法、规程、技术、工具等把原始材料(输入)转化成用户需要的产品(输出)的活动。过程与产品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好的过程才能得到好的产品,而差的过程只会得到差的产品。

问题在于当很多人说到过程的时候,总是关注流程和规范,以为有了好的流程就一定会有好的工作成果了。很可惜事实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过程的关键因素是人,过程改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人的水平,所以需要加强培训,需要在过程改进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形成共识,需要形成一种企业工作文化。没有了这个根本,尽管有了好的流程、好的文档模板,最终还是没有意义的。

二、理解理解GJB 5000A-2008模型

GJB 5000A-2008是一种组织成熟度模型,那么什么是模型呢?模型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聚合体,模型是一种抽象,模型不注重细节,但是更注重部件之间的关系。利用模型便于对问题的宏观理解。因此,要实践GJB 5000A-2008首先需要理解的就是模型了,GJB 5000A-2008模型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概要的说,GJB 5000A模型部件分为三类:必需部件、期望部件以及资料性部件。

1,必需部件

必需部件表达的是为满足过程域所必须达到的目标。而目标是过程改进的基础,目标又包括专用目标和共用目标两种。

1)专用目标:描述满足该过程域必须呈现的一些独特特征,在评估中用来确定是否己满足过程域。只有专用目标的陈述是必需的部件,其它的诸如标题、编号以及与该目标有关的任何解释都应视为资料性的部件。

2)共用目标:描述所实现过程域的过程制度化必须呈现的特征,在评估中用来确定是否已满足过程域。“共用”的含义是同一个目标陈述应用于多个过程域。

2,期望部件

期望部件表达的是为实现必需部件通常应该实施些什么,用于指导过程改进和评估。期望部件又包括专用实践、共用实践两种。

1)专用实践:描述为了取得过程域专用目标的成绩,所期望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描述。只有专用实践的陈述是期望的部件。其它的诸如标题、编号以及与该专用实践有关的任何解释应视为资料性部件。

2)共用实践:描述为达到相关共用目标的的成绩,所期望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描述。“共用”的含义是同一实践应用于多个过程域。只有共用实践的陈述是期望的部件,其它的诸如标题、编号、解释都是资料性的部件。

3,资料性部件

资料性部件表达组织如何处理部件需要考虑的细节,包括:

1)目的:描述该过程域的目标。

2)序言:描述该过程域所涉及的主要概念。

3)相关过程域:列出有关过程域的参考,反映了过程域之间高层次的关系。

4)典型工作产品:列出了专用实践的输出示例,称为“典型工作产品”是因为往往还有其它同样有效的工作产品。

5)共用实践详细说明:提供关于如何将把共用实践唯一应用于该过程域的指导。

6)子实践:解释为实施专用实践或共用实践提供指导的详细说明件。子实践仅仅提供对过程改进可能有用的观点。

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些部件及其意义,就可以在头脑中展现出为达到既定目标,我们必须做些什么事情,而不至于像蚂蚁一样的忙碌而无效果,我们就能正确的制定达到目标的方略。所以研究GJB 5000A-2008与研究任何问题一样,先从宏观把握,再关注细节,这是成功之本。

国军标二:GJB 5000A-2008的共用目标与共用实践

不论作为GJB 5000A-2008的第几级,有一个共用目标是必须达到的,那就是“制度化已管理过程”。也就是说,任何组织都需要把过程作为已管理过程来制度化。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有10个共用实践来支撑。

1,制定组织方针:不管从任何方面来说,高层管理的支持是过程改进成功的关键。因此,首先高级管理层需要负责确定和交流指导原则、方向和组织的期望,从而建立和维护用于策划和执行过程的组织方针。

2,策划过程:组织过程改进可以认为是一个项目,因此事先需要进行详细策划,包括:目标、计划、说明,并且需要与各方面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很重要,由于过程改进是一个耗时耗力注重长远利益的活动,很多情况下会与当前具体工作短期利益发生冲突。由于没有达成共识,造成过程改进半途而废的现象屡见不鲜。

3,提供资源:仅仅有管理层重视和计划是不行的,重视就意味着需要提供资源,包括人员、时间、物资和政策,并要确保这些资源用于实施过程、开发工作产品,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过程服务。提供的资源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4,指派职责:仅仅提供资源是不够的,高级管理层还必须指派职责和权限,明确谁负责什么?他的职责和权限是什么?避免过程改进负责人到处求人无法开展工作,也没有办法检查他的工作成果。这些职责包括实施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并提供过程服务。实践证明,职责的清晰与权威性,是过程改进成功的关键因素,大部分过程改进工作的失败,都与过程改进小组职责不清权威不足有关。

5,培训人员:人是不会天生具备某种能力的,为保证过程改进的成功,通过培训来提高实施或支持过程人员的水准与共识就显得极其重要,这也是任何过程改进工作无法逾越的一步。

6,管理配置:我们应该看到,软件产品是极其容易变化的,强调配置管理和版本控制,正是一种应对变化的手段。需要把过程的指定工作产品置于适当等级的控制之下,建立和维护过程的指定工作产品在其整个生存期内的完整性。

7,标识并吸纳利益相关方:在过程实施期间建立和维护期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要明确的标识哪些是利益相关方,并且通过计划中的活动来支持这种参与。

8,监督并控制过程:与任何项目一样,过程改进计划的执行需要进行监控,需要达到计划与控制如影相随的境界。要保持对过程的适当可视性,不但要监督计划的执行,也要收集执行状况的反馈,这些反馈很可能会改变计划,以确保计划是正确的而且可行的。还需要注意,监控数据必须是可度量的。

9,客观评价遵循性:在过程中,必须客观评价过程对其过程说明、标准和规程的遵循性,并处理其中的不符合项。通常是由不直接负责管理或实施过程活动的人员来评价遵循性的,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客观性。请注意,必须保证即使在过程受到压力期间(工作滞后、预算超支),也能提供可信的遵循性保证。

10,与更高层管理者一起评审状态:通过评审确保对策划和实施过程能作出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对于过程改进的意义特别重大。这种评审可以定期进行,必要时也可以由事件驱动来进行。因此必须向更高层管理者提供对过程的适当可视性。在整个过程改进的活动中,要注意到与更高层管理者一起评审过程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异议。

对于第三级,则要达到共用目标3:制度化已定义过程。即将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制度化。需要达到的共用实践有2个。

1,建立已定义过程:即建立个维护已定义过程的说明。

2,采集改进信息:采集由策划与实施过程所导出的工作产品、测度、测量结果和改进信息,以支持将来使用和改进组织过程和过程资产库。

通过上面对共用目标与共用实践的说明,我们会发现几个关键点:

1,高级管理层的支持是关键。

2,把过程改进当成一个项目,所有项目管理的要素都应该存在。

3,要加强培训,确保所有人员有相应的知识和共识。

4,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应该参与过程改进工作。

5,必须与高级管理层一起评审状态。

6,没有共识、没有职责、没有权限,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因此,这个共用目标不仅仅是纸面上的,而是过程改进成功的保证,而且是关键性的保证。

共用目标2(GG2)制度化已管理过程——将过程作为已管理过程制度化——对应共用实践GP2.1-GP2.10

共用目标3(GG3)制度化已定义过程——将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制度化——对应共用实践GP3.1-GP3.2

建立(制定)和维护——1、存在(文档化、覆盖诸PA)2、全组织/全程使用(必须查到证据、通常由QA审核提供)3、相关方评审4、及时修订,确保有效5、自始至终一致地遵循(全员、全程、一致)

国军标三:GJB 5000A-2008专用目标与专用实践

GJB 5000A-2008专用目标与专用实践比较复杂,很多人反映难以阅读抓不住重点。事实上研究GJB 5000A与研究任何知识一样,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要自上而下、由外及里、有粗而精、逐步细化,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下面以GJB 5000A-2008第二级为例,从比较上层的角度来讨论它的专用目标与专用实践。

一、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下功夫仔细研究一下各个过程域之间的关系,建立过程域的宏观图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很多人认为,过程改进最重要的是制定规则,只要制定了流程和规则,制定了文档规范,再坚持下去就可以了。事实真是这样吗?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单位该做的都做了,但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们总是把诸如“项目策划”、“需求管理”以及“质量保证”看成某个独立的东西,而不是从系统的角度寻求它们之间最佳的配合,结果文档写了一大堆,但是这些文档的效用却未能发挥出来,过程改进人员仅仅成为一个按图索骥的教条主义者,而不具备自我集成完善体系的能力。

因此,未经整合的各个过程域的规则,是不宜于指导过程改进的实施和控制的,只有整合成一套集成体系之后,才具备指导实践的实质性意义,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理解。集成化的过程改进并不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概念和知识,而是一种观察问题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体现为一种理解和实施的能力。

1,基本的项目管理类过程域

项目管理类过程域覆盖与项目策划、监督和控制有关的项目管理活动。在第二级牵涉到的项目管理类过程域包括:

1)项目监控(PMC)。

2)项目策划(PP)。

3)供方协议管理(SAM)。

这三个过程域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基本的支持类过程域

支持类过程域包含支持产品开发和维护的活动。支持类过程域阐述在实施其它过程的关

联中使用的过程。一般说来,支持类过程域阐述针对项目的过程,或针对组织的一般应用过程。例如,过程和产品质最保证可与所有过程域一同用以提供对所有过程域中所描述的过程和工作产品的客观评价。在第二级涉及到的支持类过程域如下:

1)配置管理(CM)。

2)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PQA)。

3)测量与分析(MA)。

这三个过程域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工程类过程域

工程类过程域将与各种工程学科相关的过程集成至单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支持面向产品的过程改进策略。这种策略瞄准基本的业务目标,而不是特定的技术学科,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组织的“烟囱”式心理。工程类过程域包括:

1)产品集成(PI)。

2)需求开发(RD)。

3)需求管理(ReqM)。

4)技术解决方案(TS)。

5)确认(Val)。

6)验证(Ver)。

涉及第二级考核的为:需求管理(ReqM)。

需求管理过程域与其它过程域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实和配置审核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本过程有三个专用目标

目标 1,建立基线

本目标的目的是建立所标识工作产品的基线。

专用实践包括

1)标识配置项

2)建立一个配置管理系统

3)生成或发布基线

目标 2,跟踪和控制更改

本目标的目的是跟踪和控制对基线的更改。

专用实践包括

1)跟踪更改申请

2)控制配置项

目标 3,建立完整性

本目标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专用实践包括

1)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2)执行配置审核

三、测量与分析(MA)

测量与分析的目的是:开发和保持测量能力,以支持管理信息的需要。

本过程有两个专用目标

目标 1,安排测量与分析活动

测量目标和活动要与已标识的信息需要和目标一致。

专用实践包括:

1)确定测量目标

2)指明测量项

3)指明数据采集和存储规程

4)指明分析规程

目标 2,提供测量结果

提供涉及所标识信息需要和目标的测量结果。基于客观证据的测量结果,能帮助监督绩效,完成合同贵任,作出有根据的管理和技术决策,以及采取纠正措施。

专用实践包括:

1)采集测量数据

2)分析测量

3)存储数据和结果

4)交流结果

项目监控的目的是:了解项目进展,使得在项目绩效显著偏离计划时,能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本过程有两个专用目标

目标 1,对照计划监督项目

对照项目计划监督项目的实际绩效和进展。

专用实践包括:

1)监督项目策划参数

2)监督承诺

3)监督项目风险

4)监督数据管理

5)监督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6)实施进展评审

7)实施里程碑评审

目标 2,管理纠正措施直到结束

当项目绩效或结果显著偏离计划时,管理纠正措施直到结束。

专用实践包括:

1)分析问题

2)采取纠正措施

3)管理纠正措施

五、项目策划(PP)

项目策划的目的是:制定和维护定义项目活动的计划。

本过程有三个专用目标

目标 1,建立估计值

建立和维护项目策划参数的估计值。项目策划参数包括为进行下列必要活动项目所需的所有信息:策划、组织、人员配置、指导、协调、报告和编制预算等。

专用实践包括:

1)估计项目的范围

2)建立工作产品和任务属性的估计值

3)定义项目生存周期

4)建立工作量和成本的估计值

目标 2,制定项目计划

制定并维护项目计划,并将其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

项目计划是经过批准的正式文档,用来管理和控制项目的执行。它依据项目需求和已确定的估计值。项目计划应考虑项目生存周期的所有阶段。项目策划应确保所有影响该项目的计划都与总的项目计划一致。

专用实践包括:

1)编制预算和进度表

2)标识项目风险

3)制定数据管理计划

4)制定项目资源计划

5)策划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6)制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计划

7)制定项目计划

目标 3,获得对计划的承诺

建立和维护对项目计划的承诺。

计划必须获得负责实施和支持的人员的承诺,才能有效。

专用实践包括:

1)评审影响该项目的计划

2)使工作与资源水平相协调

3)获得计划承诺

六、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PQA)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使员工和管理者对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有客观深入的了解。

本过程有两个专用目标

目标 1,客观地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客观地评价所实施的过程和相关工作产品及服务,对适用的过程说明、标准和规程的遵循性。

专用实践包括:

1)客观地评价过程

2)客观地评价工作产品和服务

目标 2,提供客观深入的了解

客观地跟踪和交流不符合项,并确保不符合项得到解决。

专用实践包括:

1)交流并确保解决不符合项

2)建立记录

七、需求管理(ReqM)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管理项目的产品和产品部件的需求,并标识这些需求与项目的计划和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性。

本过程有一个专用目标

目标 1,管理需求

管理需求,并标识需求与项目计划和工作产品间的不一致性。

在整个项目生存周期间,项目通过本过程的活动维护当前的、经过批准的需求集。

专用实践包括:

1)获得对需求的理解

2)获得对需求的承诺

3)管理需求更改

4)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

5)标识项目工作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性

八、供方协议管理(SAM)

供方协议管理的目的:是管理供方产品的获取工作。

本过程有两个专用目标。

目标 1,建立供方协议

建立并维护与供方的协议。

专用实践包括:

1)确定获取方式

2)选择供方

3)建立供方协议

目标 2,满足供方协议

由项目和供方双方共同满足供方协议。

专用实践包括:

1)执行供方协议

2)监督所选择的供方过程

3)评价所选择的供方工作产品

4)接收所获取的产品

5)移交产品

请仔细一研读这些内容,让自己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我们会发现,很多内容其实我们平时都在做了,哪些是做的好的?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需要怎么来改进?哪些是没有做的?为什么?我们的规范该如何来制定才是符合实际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思考清楚以后,我们会发现,GJB 5000A-2008已经离我们并不遥远了。

国军标四:GJB 5000A-2008中的软件工程哲学

当EPG成员开始制定流程和规范的时候,最大的困惑恐怕就是GJB 5000A-2008依据的软件工程哲学到底是什么?尽管这个题目比较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GJB 5000A-2008对问题的表述中看出端倪。研究军标的软件工程哲学,就不得不研究我军长期以来指导这支军队发展壮大的根本哲学。软件开发也是一场战争,作为军标必然会渗透进军队对于战争的理解。下面我把我对此进行的研究心得供大家分享。

1,GJB 5000A-2008对工程过程域的表述

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指导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模型,就是经典的递归(瀑布)软件开发过程。但是,在GJB 5000A-2008中工程过程域的描述与瀑布模型相比差别很大,如下图所示。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能不能依据这张图通过反向推演,看看GJB

5000A-2008制定者们,在制定标准的时候的所依据的哲学与科学观念到底是什么?

2,用发展与动态的哲学观点看问题

仔细研究上面的图,我们就可以发现,GJB 5000A-2008所建议的软件工程哲学,关键点就是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军多年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依赖的就是我军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体化就是:到底我们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还是用交互的、发展的、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这种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哲学观,是不是能够指导我们奉行正确的软件工程方法呢?

当我们面对软件过程的时候,很多人把过程看成一个静止的东西。在制定流程的时候,总是认为初期需求一定是、而且一定要完美无缺的,只要以顺序过程按照已有的规则去做,把所有的文档都书写好,那就一定会走向成功的。但是事情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呢?

当我们认识和理解了我们必须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来看世界,那么这个困惑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事实上软件开发本身就是一个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在一个认识不断深化、需求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最终才可能创造一个伟大产品。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后期发生需求变更是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呢?

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会发现在整个工程过程域中有一个从头到尾都存在的过程域,那就是“需求管理过程域”。从本质上说,需求如果没有变化,那也就不需要需求管理了,需求管理正是管理着需求变化。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认可以动态的观点看问题,既然需求是一个在过程中不断清晰的过程,那么计划也就必然是一个滚动式循序渐进模式,项目的计划需要经过一个由粗而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说项目的计划也会在频繁反馈中不断变更、滚动完善。

如果我们认可这个观点,那么,EPG小组在制定过程规范的时候,如何把这种计划的滚动完善变成可行的规则?如何力争把把计划失控的被动变更,变成了可控的主动变更?这种需求与计划的变更如何受控,如何确保在变动中不乱?如何从过程集成的层面,通过各个过程域的互相配合,在更高的层面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的质量控制到底怎么做才是合理的?这都需要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仔细思考与实践。

3,利用反馈控制理论来设计软件过程

如果我们的软件工程哲学是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那就需要用正确的科学手段来处理变化,这就不得不研究控制论的问题。

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有两种基本的控制方法:一种称之为前馈控制,另一种称之为反馈控制。所谓前馈控制,指的是需要事先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前馈控制发生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前,是未来导向的。

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认可软件开发本身就是一个认识事物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那前期完完全全掌握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在项目快要交付的时候,才会发生需求变更的原因。联系到软件开发,我们会发现瀑布过程是属于前馈控制过程,一旦在项目后期发现了需求变更问题,已经很难保证不发生混乱了。

为了处理变化,可以采用反馈控制方法。也就是指把系统的输出信息返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利用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

反馈控制其实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反馈控制需要在很小的环路中不断地把输入和输出作比较,并且在过程中以误差为参数修正行为,以此保证比较高的精确度。由于在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就造成了距离目标越近,有关目标的信息越清晰,修正的目标就越精确这样一种情况。因此,为了正确实施反馈控制,就需要缩小反馈回路的规模,减少反馈的响应时间。这是处理变化的环境得很重要的科学手段。

让我们仔细看一下GJB 5000A-2008中对于工程过程域的描述,就可以发现,在其中存在大量的反馈通道,包括需求开发与技术解决方案之间,需求开发与产品集成之间、需求开发与顾客需要之间,都存在着反馈通道。这样,我们就需要考虑,在我们制定的过程规范中,如何形成这种灵活机变的反馈通道呢?

在我们定义的过程规范的时候,不能假定需求是无变化的,而是要主动建立反馈通道处理变化,不是被动的管理需求变更,而是主动发现变更并及时解决它,

我们在制定过程规范的时候就需要要考虑:符合这个科学思想的过程规范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建立轻量级的反馈通道?怎么样早期发现需求变更并且有序、有效、规范的解决它?这些考虑,都是定义一个高质量过程所必须的。如果反馈通道重量太重太笨,是不能认为过程是采用了反馈控制论的。

4,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位置

任何过程哲学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过程模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人们在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在战争的一切要素中,人是第一重要的。”“战争的伟力极其最深厚的资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些精辟的军事哲学,一直是我军得以成功的法宝。也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与价值观,这都不可避免的渗透到GJB 5000A-2008里面去。

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总结出了非常正确的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句话表达了三个观点,也就是目标管理、求实不搞花架子、灵活不死板僵化。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在制定过程规范的时候,就绝不能把精力放在怎么制定一个庞大的叫人肃然起敬的、中规中矩的规范文本上,而是要实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程,要使规范真正在软件开发中发挥作用。而不是花拳绣腿,放在那里好看,变成一个玻璃柜(Glass Case)似的供人观赏的规范。

在我们定义软件过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过程是不是有利于激发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过程是不是有利于发挥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坚强意志、务实态度这些精神状态?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这种精神状态,对项目最终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进一步还需要考虑:这个工程规范能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它是不是便于人们就一个问题集思广益?能不能使第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观点及担忧得到充分的重视?能不能激发各个成员的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如何使项目成员的经验、意见和想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而不是遭受压制?如何使团队成员形成共同的目标,并尽最大的努力设法实现它?如何使整个团队达成互信,拥有充足的资源,确保项目一定会成功?

我们所制定的过程规范绝不能只见文档不见人,应该有人的位置。很多过去看似伟大科学但又无法使用的过程规范,最大的缺点,就是过程中没有人的位置。既然人在过程规范中应该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那么,符合这个哲学思想的过程规范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5,反馈过程中的回顾

回想国共战争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国民党的将领大多数来自于黄埔军校、日本士官学校、德国陆军学校、西点军校。而我军的高级将领绝大多数都不是来自于这些学校,而是一个更大的学校:“战争大学”。但是正是这些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泥腿子”,照样指挥大兵团作战,把那些学校出身的将领打得落花流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发人深省了。

仔细观察和思考,就可以发现我军有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东西,那就是“回顾”。这是一个规则:每场仗打下来,必定要开总结会,必定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必定要克服缺点修正错误。正是这种“回顾”,使战争成为一个大学校,所有的人在战争中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现在我们回到GJB 5000A-2008的过程定义,通过思索就可以发现,既然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那么科学的方法论就是反馈,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反馈点上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呢?一句话:回顾!

回顾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论和哲学观。阶段性的回顾能够尽早发现问题,能够早期发现需求的变更需要,能够充份调动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更可以使每个团队成员在开发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而这样快速成长起来的团队成员,对企业来说将是无价之宝。

因此,当我们开始制定GJB 5000A-2008过程规范的时候,应该把如何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回顾”作为一个规则制定下来,至少应该有“回顾”的位置。需要仔细考虑:在什么点上回顾?什么人参加?回顾什么?如何克服缺点修正错误?如何早期发现变更的需求?回顾既然成为一个规则,那还需要考虑:回顾需要有什么样的报告和文档?

基于上述这些正确的哲学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再综合人的因素、反馈过程、螺旋上升以及阶段性回顾,融合了这些思想的过程定义,是一种思考、研究、讨论与实践的结果,绝不可能照搬照套把别人的东西不经消化拿过来就用的。这样一种充满思想和智慧的的过程定义,必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有创造力的,有价值的规范。

上面这些考虑,对于我们制定符合GJB 5000A-2008哲学思想的、目的明确的、科学而有效的、可执行的、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程极其重要,是我们每一个EPG成员必须认真想清楚的、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问题。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最新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精品文档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态度:态度就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刺激与个体行为反映的中介变量。态度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测个体行为的较好指标之一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4、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5、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7、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8、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10、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 往的过程? 11、胃亡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2、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 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1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次。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201 年第学期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层次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 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 2、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A.电器实验 B.梅奥实验 C.霍桑实验 D.系列实验 3、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理论,最不适宜做会计的是()类型人。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人类行为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方面。 A动机 B 活动目的 C 目的与动机的区别D目标选拔的标准 5、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C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D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6、人际关系的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可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和分离型。 A交往关系大小B人际交往需要不同 C 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D交往动机 7、领导者的任职素质是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条件,总的来说就是对某个领导岗位的德才要求,下列不属于才的方面的是()。 A政治思想作风品质B基本的知识素养C良好的人际关系D身体素质 8、考察领导干部的方法很多,()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产生重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行为。 A 情境模拟法 B 360度测评法 C 关键事件法 D 目标考核法 9、关于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中,()是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行为表现拘谨,反应效果下降的现象。 A从众行为倾向B社会标准化倾向C社会顾虑倾向D社会助长作用 10、()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支配别人,自信而精力旺盛,有冒险精神”。 A社交型B传统型C企业型D艺术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及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 3 双因素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提出的,这两个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4 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及理论,被誉为。 三、判断题(请在各题中作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上“√”,若错误则打上“×”。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心理学是自然性和社会性交叉以自然性为主的一门带理论性的应用心理学。() 2、知觉的恒常性消失,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失去确定性。() 3、对角色行为标准的不同认知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采取不同的角色行为。() 4、能力和知识技能只有区别而不会有联系。() 5、气质是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6、在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3.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定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论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观点:自然界的本质是一种物质或某几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特征:整体和直观、思辨性臆测性、自发和不彻底性。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二、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三、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观 2、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观 3、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 (二)主要内容: 1、自然观 2、科学技术观 3、科学技术方法论 四、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1.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 答:科学问题指的是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条件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包括问题指向、求解目标、应答域(求解范围和方法),具有时代性和悬而未决性。 提出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发现科学问题的基本条件是:(1)时代需要;(2)科学主体具备掌握当时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发现科学问题的重耍途径是:(1)

发现社会需要与科研成果不足的矛冒:(2):发现已知和未知的矛盾,(3)发观已有理论和新的实验事实的矛盾;(4)发现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5)发现同一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 2.科研选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各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各原则如何把握? 答:四个原则——①需要性原则: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②创造性原则: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③科学性原则: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显示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探讨的问题:④可行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选择课题应遵循上述原则,但由于课题的性质不同,选题的原则也各有侧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①需要性原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实现科研的目的性,是必须普遍遵循的;②科研的本质在于创新,别人已解决的或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取得进展的,不应作为目标选择;③要遵循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改变而对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④不论出于哪种对可行性原则的思考,都应该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前提下,从现实可行的工作做起。 第三章 3.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联系与区别。'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以对经验事实进行解释、说明,使其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的事实。(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所以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科学事实应满足如下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视: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科学事实在认识过程中有以下作用:①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②科学事实是对科学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 1.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具体设想 21世纪初是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沉重。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中国们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环境生态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道德观念。 二是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发展生态产业的重点,是要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要下决心关停并转那些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发展生态农业,主要包括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生态林业、草业、花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生态畜牧产品,生态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为此,要研究开发生态技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进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生活用能替代和多能互补、废弃地复垦利用和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山地综合开发复合型生态经济、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以及农村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另外,还要重视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是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生态工程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十五”期间,应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一要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程,特别是北京地区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三要防治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危险废物污染,防止生态破坏; 四要加快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城市和生态省(市、自治区)的创建工程;五要继续推进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六要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防止资源骤减,力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四是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也需要政府和权力机关出台必要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包括: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

《管理心理学(Ⅰ)》第一次答案

完成日期:2020年06月16日12点0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起源上,管理心理学深深植根于()。 A.政治组织活动 B.科技组织活动 C.文教组织活动 D.生产组织活动 2.最早使用“管理心理学”这—术语的是()。 A.闵斯特伯格 B.莉莲·吉尔布雷斯 C.李维特 D.巴斯 3.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20世纪() A.20、30年代 B.40、50年代 C.初叶 D.50、60年代 4.“社会人”的观点主张员工的积极性取决于()。 A.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 B.机会均等的社会竞争 C.社会福利条件的改善 D.相互友好信任的人际关系 5.提出群体动力论的管理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弗鲁姆 C.勒温 D.赫茨伯格 6.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是()。 A.梅约的霍桑实验 B.莉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管理心理学》 C.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理论 D.雪恩的组织心理研究 7.飞行员飞行中突遇机械出现重大故障,其所处情绪状态是()。 A.绝望

B.激情 C.应激 D.应急 8. 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对人知觉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9.个人依据自己能力大小对达到具有重要价值的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称为()。 A.效价 B.期望值 C.激发力量 D.激励值 10.个人工作绩效带来的报酬()。 A.与满足无关 B.会直接导致满足 C.与满足成正比 D.不能直接导致满足 11.在激励理论中,波特和劳勒提出的是()。 A.需要层次理论 B.综合激励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期望理论 12.动机是由()产生的。 A.明确意识到的愿望 B.未明确意识到的意向 C.明确意识到的需要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1、论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就是强调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这一论断说明了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柱,发展生产力需要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自邓小平提出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论断开始,中国就在推进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几十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忽视结合的不彻底,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今,中国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更符合创新规律的方式来推动。在对结合的认识上,不仅要加深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将结合问题看作科技界的问题,也要看作经济界的问题,切实转变经济工作的根本理念,体现创新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明确技术创新的经济属性,从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入手,获得高价值。此外,现阶段我国的新产品主要应用者不能依赖于国外市场,应该发挥本国市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牵引作用,将市场应用作为自主创新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另外,资本市场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也至关重要。硅谷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一流的技术,更是因为有一流的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制。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尽管开办了创业板,但真正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短期利益导向严重阻碍了科技与经济结合。当前,在政府资金越来越充裕的条件下,应该下大力气引导投资市场关注科技与经济结合,关注创新型企业培育,形成鼓励创新的投资市场。 或者 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答:A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B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C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D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还集中体现在生产的影响上。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 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则: 1、技术上的新颖性或创造性。技术创新特征在技术上的体现就是“新颖”,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市场范围内,相对于原有技术的改进或创造。2、经济上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创新,这是因为创新存在极高的回报。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或过渡性。作为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中间环节的创新具有中介性,是技术与经济。 2、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的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③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④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⑤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其表现为: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 (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②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③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④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⑤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3、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你的专业上选一个题,并简述选题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所谓科研选题,从狭义上来讲,是指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从广义上来说, 它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研究课题是指科学技术领域中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而研究方向是指研究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领域。 选题的过程 (一)课题调研和实际考察。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哪种选项不是韦伯的科层体制特征( D ) A.不讲人情 B.职位阶层 C.专职分工 D.传统的权力 2.某个职工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中,根据得到的信息是(一致性低,一惯性高,区别性低)你认为应归因于( B ) A.他人(领导) B.自己 C.环境 D自己与环境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D ) A.促进与阻碍性 B.积极与消极性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与社会性 4、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首先提出并倡导Y理论与反对X理论的是( B ) A.雪恩 B.麦格雷戈 C.梅奥 D.马洛 5、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B ) A.激励 B.人际关系 C.团体结构 D.领导影响力 6、某职工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中,其信息特点是(一致性高,一惯性低,区别性高),你认为应归因于( A ) A.他人(领导) B.自己 C.环境 D.自己与环境 7、在《组织心理学》中,全面提出四种人性观与管理理论的学者是( A ). A.雪恩 B.麦格雷戈 C.梅奥 D.莱维特 8、下列哪种选项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围?( C ) A.工商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下心理学 9、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中度控制情境?( C ) A.“好、明、强” B.“好、不明、强” C.“差、明、强” D.“差、不明、弱” 10、赫尔的行为模式中SHR代表(C )

A.反应势能 B.生物迫力 C.习惯强度 D.前提变量 11、在非确定条件下乐观的决策人作出决策时,将根据哪种准则?( A ) A.极大化最高准则 B.极大化最低准则 C.极小化最高准则 D.机会均等准则 12、效用曲线中哪一种是保守者的曲线?( A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A+C 13、意见正式沟通网络中,解决复杂问题以哪种沟通网络的效果最好?( D ) A.轮式 B.链式 C.Y式 D.全渠道式 14、决策类型与组织层次的关系中,对常见的、例行的、重复与定型的问题进行决策,较多表现在哪层次管理人员的身上?( A ) A.基层 B.中层 C.上层 D.最高层 15、官僚模型是谁提出的组织理论?( B ) A.斯科特 B.韦伯 C.霍曼斯 D.利科特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区别? 美国学者罗宾斯将团体分为工作团体与工作团队.前者只是信息资源共享、协调性差、个人责任、随机的机能,团体绩效小于或等于个体绩效的总和;团体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的总和;两者的区别:目标不同、协调配合不同、责任不同、技能不同。前者如同田径队;后者如同足球队。 2、简述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主要指企业内环境因素中的个体、团体、组织与领导系统。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发展简史、人性观与管理理论);个体行为(社会认知、个性差异、激励、态度与心理保健等);团体行为(团体概述、凝聚力士气与效率、信息管理、人际关系、团体决策、竞争合作与冲突);组织行为(组织概述、组织理论、组织改革、组织发展);领导行为(领导概述、素质结构影响力、领导理论研究、领导选拔与测评等)。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学派理论的特点? 古典管理理论即指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全面管理、韦伯的官僚模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采取传统的管理职能、外部激励和专制集权的领导体制;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一、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答: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通过劳动与自然进行交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1)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2)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二、试分析近代机械自然观? 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三、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特点表现在哪里? 答: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表现在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④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高形式;⑤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