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疯狂72小时剧情介绍 ---- 影音先锋

电影疯狂72小时剧情介绍 ---- 影音先锋

电影疯狂72小时剧情介绍 ---- 影音先锋
电影疯狂72小时剧情介绍 ---- 影音先锋

主演:闫妮耿乐邵兵包贝尔李菁乔任梁李佳璇

别名:《夜夜夜》《NightofAdventure》

导演:李继贤编剧:李青阳李继贤

年份:2014地区:内地

语言:汉语普通话片长:99分钟

上映日期:2014-06-06

类型:喜剧剧情

剧情吧注:电影疯狂72小时剧情讲述一个发生在三个夜晚中的疯狂故事,邵兵饰演终极贼王“雷哥”,心狠手辣,为盗取千万文物杀人不眨眼。影片围绕着邵兵率领的各怀鬼胎的笨贼...详细介绍

七年之前,伍波是逃婚的新郎,三娜是婚礼上落单的新娘,并非伍波薄情寡义,实在是三娜父亲死活看不上这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七年后,冤家路窄,狭路相逢,俩人惊讶地发现成了邻居,住在只有一墙之隔的两套公寓里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当年发誓要挣大钱、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再来娶三娜的伍波,而今负债累累,甚至准备结束生命,当年发誓要嫁个比伍波出色一万倍老公的三娜,而今也仍待字闺中成了剩女一名

电影疯狂72小时剧照

七年未见,明明各有相思,各有困窘,偏偏谁也不肯说出大实话,都在打肿脸充胖子!伍波吹嘘生意如何成功,三娜则将猛烈追求自己的小帅哥鸵鸟引荐给伍波,故意激起伍波的嫉妒,而他们接近三娜的目的,均源于三娜父亲生前收藏的古董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资料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寻梦《定军山》 1896年8月2日,电影这个“新奇玩意”出现还不到8个月,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大张旗鼓地放映了最初的影像。虽然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记录。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天随着放映机的转动,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都是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所登载的影戏广告,却告诉我们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上海著名的娱乐场所张园上映新片的广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世界博览会),“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当时的人们就“赞叹那做电影的人,搜索枯肠,想入非非,真是世界上无声的大教育家”。然而,这“无声的大教育家”在很多年里,始终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中国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外国人摄影机里的中国。 正如洋火、洋油等许多舶来品一样,中国人最初把电影这一舶来品称作“西洋影戏”。就像许多西方文明总是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拿起电影摄影机的中国人却是守着皇城根的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购买了一套法国制木壳手摇摄影机,并说服适逢60大寿的菊坛泰斗谭鑫培站在摄影机前,开演了京剧《定军山》“请缨”、“舞刀”和“交锋”等三个片段。开拍前,任庆泰对刘仲伦等年青技师说,“别让洋东西唬住,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活动照相吗?” 当《定军山》在任庆泰自己的产业——大观楼影戏院放映时,京城的戏迷奔走相告,京城的第一批专业影迷就此产生。“西洋影戏”与国人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听戏,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人的夜生活由此悄然转变,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每张票一至二角,男女分座几乎是所有电影院的规矩。在天津,权仙影戏院为便于晚场的观众回家,还“特向电车公司定下电车数辆,每夜散戏,候于园左,以送抵城之客”,看电影已成为生活的时尚。 遗憾的是,关于《定军山》的记录,我们只见于文字。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存中外影片27200多部,1922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三本短片《劳工之爱情》,是馆藏影片中年份最久的故事片。就是在这一年,郑正秋、周剑云、张石川等同道中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同时,在拍摄现场开始使用由陆洁翻译的一个名词“导演”。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第一个繁盛时期 1913年元旦,临近外滩的香港路一方空地上,一群文明戏演员出演了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影片。这是郑正秋根据家乡广东潮州婚姻旧俗而构思的故事短片,批判了在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虽然政府已明令小学男女同校,但在摄影机前表演的演员还是清一色的男性,片中的女角也由男性演员担任(同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庄子试妻》,严珊珊扮演丫环,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简陋的布景借用于文明戏班,挂衣钩、自鸣钟和新式

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oc

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电影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艺术。说到电影的起源,如果你问一位美国人,他会告诉你是爱迪生;如果你问法国人他则会告诉你是卢米埃尔兄弟。其实两个答案都没有错,但世界上较为公认的则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美国的电影可追述到1893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这个可以看作美国电影的开始,随后美国电影开始了飞速的发展。19世界末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中下层居民的急剧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当1905年镍币影院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美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时代。随后当黄金时代的结束美国电影转入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同时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在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黄金时代,喜剧片、歌舞片、西部片、爱情片、强盗片等,每一种类型电影占据一块电影市场,吸引一批观众,异彩纷呈的好莱坞电影世界征服了全世界的电影观众 中国电影相比则逊于美国电影的发展。自电影由欧洲传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放映的电影大部分是外国片。1905年中国最早的电影《定军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中国的民族电影是在引进的西方的电影技术、意识形态、艺术手段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而这其中美国电影无论从思想还是电影拍摄技术及内容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49年中国电影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一项之前,美国好莱坞电影完全占据着中国电影市场。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受好莱坞浪漫爱情片影响,出现了一系列才子佳人的电影,虽然数目众多,但其类型和内容完全照搬好莱坞电影,没有形成自己的类型模式。建国后,电影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工具,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让人耳熟能详的战争片、反特片等影片,但仍不是纯粹中国类型的电影。 西部片是好莱坞最成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影片,这给中国影片极大影

中国早期电影发展 中英对照

1.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Movie 1、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 At the mov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movie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896,a Western movie was shown in Shanghai, which was the first movie showing in China. In 1905,a photo studio in Beijing made the first Chinese movie , which was only a collection of scenes from a Beijing opera based on the classical novel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early thirties, many revolutionary movies were produced, such as Spring Silkworms, Plunder of Peach and Plum , Three Modem Women , The Great Road,Song of the Fishermen,and Crossroads. These movies reflect the realities of society and the wishes of the people. 19世纪末期,电影引人中国。中国第一部引进的西方电影于1脱年在上海上映。1905年,北京一家照相室选取京剧传统曲目《三国演义》的一些简单场景制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最初30年中,创作了许多革命电影,例如:《春蚕》、《桃李劫机《三个摩登女性》、《大路》、《温光曲》、《十字街头},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愿望。1电影.jpg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many progressive movies were made, such as Defend Our Land, The March of Victory, The North is Ours, Sons and Daughters of China,and The Snowy Taihang Mountains. The movies reflected the people's requirement for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抗战期间,许多进步电影诞生了,例如《保卫我们的土地》、《胜利进行曲》、《华北是我们的》、《中华儿女》、《风雪太行山》。这些电影都反映了人民要求坚持抗战的强烈愿望。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a great number of excellent movies were produced , Such as Remote Love , Along the Songhua River,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and The Spring River Flows East. All of them areαbout the people's life or struggle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抗战胜利后,中国电影发行了如《遥远的爱》、《松花江上》、《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大批反映抗战时期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杰出电影。 In the liberated areas, the founding of the Ya'ann Movie Group mark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eople's movie industry. This group shot valuable documentaries which included yan'an and the Eighth Route Army, Dr. Norman Bethune, and Nanniwan. In 1946, the Yan'an Movie Studio was founded and recorded part of the Liberation War. In October, the Northeast Movie Studio was established. Its main productions were seventeen newsreels entitled The Democratic Northeast. 在解放区,延安电影团的成立标志着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始。先后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和《南泥湾》等一些价值很高的纪录片。1946年,延安电影制片厂成立,出品了一些解放战争的影片。10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主要作品为《民主东北》17部系列新闻片。 Many old progressive movies made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the realistic style; therefore they reflect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and show sympathy for the poor. Early movie-makers owned clear purpose of their work: to make movies which could entertain the ordinary people so that they managed to make the plot development, customs and habits , language and acting of their movies conform to the tastes of the audience. Obviously, the pioneers of China's progressive movie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vie industry. 建国前很多进步影片采用了现实主义形式,对中国社会、民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影片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一)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一) 自从全球化趋势加剧以后,传媒产业就在日益发达当中,电影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文学形式,如小说,成为西方想象东方的载体。很多学者都把学术兴趣转移到电影或者是电影的相关领域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学术方面的成果。 一、理论反思 随着高科技媒体的快速发展,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VD播放器的各种检索功能为老电影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观看形式,也对传统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电影是依赖于胶片来制作幻觉,但是画格本身却是精致的,这种错觉的呈现是传统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电影能够做到挽留演员的生命表象,胶片可以使得静止的瞬间复活。白话现代主义是从经济、技术上大众文化的对应产物,白话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形式,是个人的表达形式,在公共场所能够被他人认同,它与方言不同,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流通。白话现代主义可以分析在语言上有很多差异的电影,不同的电影和不同的现代经验可以补充现代主义白话理论,使白话主义更加系统化、精细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涉及了很多现代性的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危机以及性别等。这些经验在当时的文化当中都有呈现。 二、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现象 好莱坞电影当中借鉴中国元素的创造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在20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就开始刻画华人的形象了,不过很多都是作为陪衬的。中

国形象的典型特征就是唐人街上的长辫子男人、长指甲女人等。好莱坞拍摄了第一步完全以中国为题材的电影《大地》,这部电影当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有40年之久,主要展现了一对中国农村夫妻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对中国国土的眷恋之情。这部电影的音乐都是采用的中国音乐,它修正了早期电影当中中国人的形象。在70年代,李小龙带着自己的武术进军好莱坞,引起美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是中美电影文化进行交流的一次小成就。 在70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对电影的冲击,好莱坞电影在美国国内市场逐渐萎缩,每年只有十分之一的电影可以赢利。在1952年,美国电影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2%,在70年代这一比例升到55%,自从9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在欧盟电影市场当中有70%的份额。 由于全球化,好莱坞电影在主体以及拍摄方法等方面产生了变化。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于1988年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是一部偏西方视角但是制作很精良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的九个奖项。华裔导演王颖于1993年拍摄了电影《喜福会》,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这是当时好莱坞主流的电影之一。很多以中国为题材的电影都有争议,但是这些电影的票房方面都很成功,很有开发的潜力。这吸引了很多导演都以中国为题材来拍摄电影,更多地加入中国元素来吸引大众的眼球。随后的很多电影当中都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如《花木兰》《非常人贩》《面纱》《上海正午》《骇客帝国》《上海骑士》《生死格斗》等。在2008年,好莱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美国电影工业与中国电影产业

关于当代世界电影的断想 ——美国电影工业与中国电影产业有人说中国电影业起码要落后美国100年,还有人说起码200年,但是我想重要的并不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远,我根本不明白你们花这些时间建立一个贴吧让大家争论我们到底差美国多少的意义在哪里。太多人在一味的感叹我们电影业的落后,或者是不屑美国的电影商业化,但不管如何,想要这口气我们就要搞清楚,我们怎么样可以用我们的优点,还有我们可以从他们那借鉴的启示,来超越他们。 美国电影工业之所以能称之为“工业”,作为全球电影产业链最完整、电影投资获利最多的国家,美国电影产业的制作、发行、放映和后电影衍生市场的开发均相当成熟。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产业的核心力量,这几乎已为人公认,而美国电影的核心则在好莱坞,“好莱坞模式”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没错,我们的市场是有在改变,我们中也是有很多人认识到了应该像美国借鉴。由于市场经济,许多制片人和艺术家受到利益的驱动,纷纷去拍赚钱片,这无可非议,好莱坞的电影产业,目的就是赚钱。可我们是中国,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硬去效仿美国并不见得会给你带来什么益处。不要迎合“商业”而去拍“商业”,不要迎合观众而去拍“趣味”,那样反而失去了商业和观众,我们要借鉴的是可以借鉴和该借鉴的。 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则是美国电影产业下游的“后电影市场”环节,即电视、网络等播映渠道的版权收入和与电影相关的广告、音像、软件、旅游、娱乐、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电影后续产品的收益,华纳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就是“后电影市场”获得极大成功的例子。而中国的电影业我想最多也只能称得上是个“产业”,当然这也是和中国的电影版权产业不够成熟有关了,盗版和山寨如此泛滥,更妄谈是工业化了。周星驰的《长江七号》是有发展自己的周边产品,他本人在参加国内某之名综艺节目时也亲自身背“七仔”书包,但是我想大家购买的还是路边小店里山寨的“七仔”吧,而其他的例如盗版碟片的问题就更不用提了。

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作品 (2006-08-02 10:44:45) 转载 分类:生活总在别处 一篇发表在《大众电影》上的旧文,就算普及电影史知识。 不过如今看看觉得自己的选择难免偏执,黑白片多了些几乎占了一半,而把《悲情城市》排出在外就是自己的大失误了。昨夜又看《悲情城市》,感觉到好电影真正的力量。 以下是原文—— 什么是电影的影响力?电影不同于其他所有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事物,电影作为一种涉及人文、社会、历史、宗教等多个重大领域,集强大视听功能于一体,利用最为形象与直接的语言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体形式,其可能的影响力之广之深之远可谓无所能及。电影的影响力给电影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电影创作新的可能性,它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还有我们自己。它开创新的电影风格并使之成为潮流,它直接促成了新的文化思潮、新的时尚潮流。以此为标准,我们从1905年至今创作的中国电影中选取了10部,这就是我们评出的中国电影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十部电影作品。 1,《神女》 《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高峰之作,一方面源于其内容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艺术质量。这是一部重视电影的视觉艺术因素,运用得也相当成功和影片。在这部影片中,银幕的视觉形象不仅作为一种形象化的叙事手段出现,而且本身也具有较强的电影美感。《神女》的视觉造型虽保留了早期电影的基本风格,但与此时的大量影片比,仍透露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清新气息,吴永刚很注意环境和人物造型的融洽自然,反对脱离剧情和人物片面追求造型的形式美。同时他又很注重画面造型与电影的剪接和蒙太奇的运用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简洁鲜明的画面形象成为影片叙事和表现中的有力手段。并且还在某些地方大胆试用了一些不做完整的空间交待的处理方法,尝试直接以最有表现力的画面展开段落,造成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对于光影、构图等手段的某些有明显戏剧性目的的应用,也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影片创造的一种真实朴素而又凝炼鲜明的视觉风格,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 对于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东方文化历史和承受着浩大 的现实磨难的民族来说,好莱坞电影更不可能替代我们对本土现实、本土文化和本土体验的殷切关怀。因而,中国的本土电影也许应该成为一种艺术力量,与亚洲、西欧、东欧、美洲的所谓"民族电影"一起,形成与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更现实、更人性、更关怀、更丰富的世界性多元电影思潮,为全球化提供一种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格局。保持这种多元,当然不是根源于一种复活传统文化符号、推广民族神话,创造保守的国族一体的狭隘民族主义,也不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借口来自我封闭,而是试图维护一种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世界格局,全球化的未来也许不应该是霸权化同质化而是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边缘和弱势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权力。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的多元,是文化活力的前提。20世纪以来,伴随美国政治、经济力量的壮大,特别是媒介产业的迅速发展,好莱坞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工业体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从世纪初期就开始进口好莱坞电影,"国片"一直处在洋片的冲击下,早在1946年11月,"中美商约"签定以后,好莱坞电影当时的年进口量就多达了200多部,"米高梅"等八大电影公司还试图利?"中美商约"垄断中国各大城市的电影院业务,甚至提出要自由支配电

影院线的营业方针并限制国产片的放映。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占领在1949年以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宣告 结束,美国电影几乎完全被拒之门外。直到70年代末,好 莱坞电影又重新逐渐进入中国。9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切互动的网络,全球化不仅作为一种背景而且也作为一种动力,交互作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而中国大陆电影则正处在 这种全球化互动语境之中,再次面对好莱坞的挑战。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中国允许按照分帐发行方式进口外国"大片",美国电影更加直接和迅速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尽管中国国产电影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且政府规定各电影院必须保证国产电影占有2/3以上的营业放映时间,但在90年 代的最后几年,10部左右的进口影片(其中多数为美国电影)、1/3以下的放映时间,在中国各大城市却几乎占有了电影票 房的60%以上。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边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根据协议"入世"后,每年将可 能有20部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与1946年相似的是,美国也提出要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电影院线,好莱坞各大公司甚至已展开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研究,有的还设立了"中国部",以进行更适合中国市场的调整。好莱坞已经对中 国电影市场虎视眈眈。显然,加入WTO以后,中国电影将面对美国电影更大规模的进入,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既是

30部中国人不得不看的美国电影

30部中国人不得不看的美国电影 - - 如果要在世界上评选“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的东西,美国电影即使无缘夺冠,名次至少也不会掉出三甲。在这个星球上,好莱坞的产品同时扮演了两种角色,它既是不同肤色、种族和信仰的人群的娱乐对象,又是美国精神和价值观的庞大载体。因此,在选择这30部“中国人不得不看的美国电影”时,我们的目光,首先聚焦于“美国”,其次关注的才是“电影”。 美国电影与美国精神 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电影协会(A FI)评选的“美国片十大英雄”中,1962年的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律师阿提克斯·芬奇名列榜首。可以想象,在这个集合了慈父、好公民和反种族歧视斗士等多种身份的角色身上,普通的美国人可以发现他们心目中若干最一般也最崇高的理想和人生守则:勇敢、乐观、正直、坦诚……但是,在这些人类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背后,美国精神中另有一种独特的东西存在,这就是执着到近乎顽固的独立。 大概是移民国家的特色———在政权和宗教之外保持一种人格上的自足与自尊,始终被美国人视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表现在电影里,便是以《正午》中的退休警长和《巴顿将军》里的铁血统帅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孤胆英雄”。在这些影片中,他们往往同时承担着来自敌人、上司和同僚的压力,最后凭个人的智慧与血勇,在逆境中杀出一条路来。在《关山飞渡》、《杀无赦》等西部片中,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尤其是后者的结尾,男主角以自己的一身杀气,震住了整整一队荷枪实弹的警察,从容而去,实在是酷炫到了极点。 不过现实中毕竟不是每天都有子弹横飞,对独立的追求,表现在日常生活的领域,则是对个人奋斗和经济成功的肯定,这便是美国人津津乐道的“企业家精神”。美国影片中的富人阔佬,固然有卓别林《城市之光》中那样的宵小之徒,但也有不少像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和《富贵浮云》中那样善良、开明、满怀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的人物。这在对金钱和市场持怀疑主义的欧洲人看来,往往难以理解。例如,乔治·萨杜尔就曾经在他的《世界电影史》中评论如下: “它们证明亿万富豪都是一些天真、可爱的疯子,他们放荡的生活并不妨碍他们从事善行或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卡普拉的喜剧对好莱坞的老板洛克菲勒家族或摩根家族所表示的尊敬,和过去宫廷弄臣对君主的尊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这些近乎斥骂的句子,其实从反面证明了弗兰克·卡普拉对观众口味的把握之准。他的影片,可以说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精神”的最好诠释。在《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一片中,卡普拉把镜头对准了国会山、林肯纪念堂和刻有《葛底斯堡演讲》的石碑,将这些象征着美国价值观中最崇高部分的事物,与现实政治中的污浊和腐败进行了对比,然后通过正直、单纯的青年议员史密斯以及一群孩子的力量重新拨乱反正。二战中,在卡普拉为美国陆军部制作的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中,他用“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决战”来形容战争,把美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为“光明世界”的代表,国会山、石碑等镜头再次出现,用以为“美国精神”大唱颂歌。该片后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 创立阶段(1896——1912) 1.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 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3.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 4.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A.《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 6.旧派与新派 A.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年《孤儿救祖记》 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 怪片、武侠片。 B.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 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 情剧”。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孙瑜《故都春梦》、《野 草闲花》) 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 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郑正秋: A.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 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1.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 A.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 A.迅速兴起(1933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和电影的46个第一

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和电影的46个第一 据记载:1905年以前,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才填补了中国电影的空白,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者任庆泰(字景丰)。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于辽宁法库县四台子村,家境较为富有,学过照相技术,后来到北京发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今宣武区实验幼儿园,原址已不存在)开设了中国最早的照相馆,从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为"丰泰"。后来他又开设和经营中西药房和汽水厂等生意,在前门外大栅栏开设了大观楼戏院,并在其中放映电影。由于外国电影的片源不足,任庆泰从德国商人在东郊民巷经营的祁罗孚洋行购买了一架法国造手摇摄影机和14卷电影胶片,开始了中国人拍电影的尝试。 1905年秋夏之际,为给京剧艺术大师、"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祝寿,由任庆泰主持,将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几个做功强的片段如"请缨"、"舞刀"和"交锋"拍摄下来,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影片是在丰泰照相馆院中的露天广场上拍摄的。摄影机架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演员在镜头前表演动作,光线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担任摄影的是任庆泰最亲近的摄影师任仲伦。任庆泰的角色则相当于今天的导演。这部影片的拍摄一共花了3天时间,完成片长度为3本,约600英尺。按照当时的放映速度大约能放映10分钟左右。因此,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实际上是一部戏曲短纪录片。 以后的几年中,丰泰照相馆在任庆泰的主持下,陆续拍摄了一些其他京剧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许德义的《收关胜》、俞振廷的《白水滩》、《金钱豹》等戏曲的片段。这些戏曲片段绝大多数是一些武功戏,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当的京剧演员,这较为符合无声电影的特点。任庆泰的电影摄制工作前后持续了4年,共摄成戏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馆遭遇了一场火灾,才停止了拍摄活动,他所拍的这些影片也没能保存下来。 如今的中国电影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屈指算来电影界创造了46个"中国第一": 01/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02/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1913)年

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对现代电影的原理有很大的启发。但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狂流》剧照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

美国独立电影与中国独立电影的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独立电影经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理论界结合不同语境对其进行了多种定义。每一种命名方式的本身,都呈现出中国独立电影不同的生存环境及其自身的适应过程。本文以美国独立电影为参照,对中国独立电影的“命名史”加以梳理,试图从“体制外电影”“禁片”到“第六代电影”这样的嬗变轨迹中,勾画出中国电影工业近20年的面貌以及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脉络,同时反思当前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现状。 [论文关键词] 美国独立电影;中国独立电影;第六代;地下电影 相信很多学者都赞同,对于独立电影的研究。如何为 其定义是一个十分关键又格外困难的工作。如果在独立电 影前面加上“中国”二字,那情况更加复杂。随着社会环 境和电影行业自身的变化,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语 境下,“独立电影”这一能指总是与不同的所指发生关联。 因而本文的写作基于这样的目的:试图为“中国独立电影” 定义,这个行为本身就有助于重新认识中国独立电影的历 史与发展脉络。 根据维基百科对“独立电影”的词条解释:独立电影 最初是一种不依赖大制片厂投资和发行放映的影片,它的 独立表现在自身的创造性、商业运作和对电影技术的运用 方面,其盛行时间为20世纪中晚期到21世纪早期。∞ 众所周知,词条中所提到的“大制片厂”,从严格意义 上来讲,迄今为止仅出现在美国。而八大电影公司正是为 了对抗爱迪生把持的电影专利公司垄断经营,才开始了他 们的“独立电影制作”。后来他们所开创的片厂制度彻底垄 断了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系统,时至今日仍然 称霸全球,成为比当年的电影专利公司更为庞大的托拉斯。 那么由他们投资拍摄的电影,无论如何也就不能称之为独 立电影了。 于是同样在维基百科中,还有一个关于“美国独立电 影”的词条:美国独立电影是指没有好莱坞大型电影公 司②投资制作的美国低成本电影。因此,几乎与好莱坞的片 厂制度共同成长起来的联美影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尽 管数十年来几经沉浮,但它从未中断过对独立电影的支持。 然而随着它曾支持过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好莱坞的中坚力量, 最终它也成为占据半壁江山的大型片商之一。(《午夜牛 郎》是其里程碑式的杰作)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新好莱坞时代那些小规模的私人 电影公司或者导演工作室。如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 卢卡斯等日后主导了好莱坞发展的年轻导演,在最初几年 都曾经为好莱坞工作。这一时期,独立电影公司或是向大 型电影公司寻求出资,或是利用它们的发行、放映渠 道……总之,无法清晰地在大型电影公司和独立电影之间 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边界。时至今日,好菜坞的大型电影 公司们或收购或成立了多如牛毛的独立电影公司,如迪斯 尼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华纳旗下的新线等。它们以丰厚的 资金和成熟的发行经验来制作和推广独立电影,以至于独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比较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比较 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班张桐 2014120363 中国电影常被抨击不及欧美,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二者之间自然存在差异,而中国的影视作品无论是在外在的制作包装方面,还是从内在的立意主题上也的确有待提高,但是仔细比较之下,国人的电影亦是可圈可点。就此,对比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和港片《仙乐飘飘》便可见一斑。 或许这两部电影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它们在题材等各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简单来说,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位新老师来到一所寄宿学校,克服种种困难组建了一支合唱队的故事。此外,作为音乐电影,它们都做到了对音乐的巧妙运用,可谓出奇制胜。 对于主角的刻画,《放》塑造了发誓不放弃音乐写作的新学监马修,《仙》则刻画了一位努力寻找机会以加入国际知名的舞蹈团的暑期音乐教师李靖云。两个人最大的共同之处无疑是对孩子的关心与成功的教育方法。比如,马修曾以另类方法感化弄伤老师眼睛的学生;李靖云也曾鼓励因外貌而被孤立的“大耳女生”Jo Jo。这虽然只发生在普通的师生间,但两位老师呵护学生的良苦用心蕴含了可贵的人文关怀。正所谓人必须离开规则才能更好地发挥规则。马修对特殊学生的处理更是换起了观众对教育的关注,有着独特意味。 作为校园题材的电影,两部影片也都成功塑造了一群富有特点的学生,并彰显出他们善良的本质。《放》中,因校规限制,马修最后走时没有孩子送他,但突然传来孩子们的歌声,不断飞来写有孩子们祝福的纸飞机。学生们的可爱由此一览无遗。《仙》对孩子们的刻画则更为细致。比如,吃饭时,合唱队的孩子们关心“包尾”女生Mary;合唱队钢琴手Peter因父母吵架不开心时,其他同学和李老师一起以歌舞鼓励,营造出影片的小高潮;北京男孩“国货”转学时,其挚友“老外”飞奔追汽车;孩子们在合唱队被取消参赛资格时,乖巧地讨论对策,通过唱歌来引起校方的重视……可能有人会说《放》的场景表现更为震撼,但《仙》的把握也不能不说恰到好处。 此外,冲突的铺写也都为两部影片的亮点所在。《放》以问题少年蒙东的出现作为冲突的源头,并自然而然地展开下文:校长近十万法郎被偷并指控蒙东,性情再回从前,几乎否定一切——让马修停止合唱团;马修私下带领唱诗班的孩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差别

当然,我觉得首先从意识形态方面,好莱坞是西方的价值观的体现,而中国则 是要符合健康向上的,虽然近些年来有些中国电影走非主流的道路,但是主旨 还是没有偏离的。 其次,好莱坞电影的题材较广,从剧情,战争到挑战极限的B极片,都有。而 中国的一般都是剧情,爱情,战争的比较多。 再有,好莱坞的电影有分级制度,所以其中一些电影会有情爱镜头,而中国还 没有,大人小孩都可以去看,所以就会收敛一些。 好莱坞的电影敢挑战敏感话题,中国电影则少有。 这大概就是其中的区别了,可能不全,但我就知道这些,做个参考吧。 主要是文化``和国情 一方面,由于现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思想方面比国内自由,所以好莱坞的电影 题材广泛,涉及各个方面.而国内的作品,由于政治等原因,有些题材是不能拍摄的. 其次,是资金的问题,好莱坞的制作费用比较高,能吸引人才,他们的编锯,特级制作人员,导演,演员等各方面人才来自世界各地,其总体水平要高于国内. 而且,他们电影发展的比较早,制度体系等比较完善. 个人见解而已,大家探讨就好`` 美国政治环境自由,所以电影创作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顾忌,反观中国,天壤 之别 好莱坞电影有这精美的包装,完善的营销模式,健全的演员、编辑、导演制度保障,严谨并附有规划性的 拍摄体系,“向产品一样”生产并销售到世界各地,不仅是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传播了好莱坞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及时使商品式的生产”同样也有这美与善的内涵,成为休闲时的小憩,同样是心灵的交锋, 最深处的感动,电影,好莱坞电影,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说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按时间来说距离相差10年,50年,甚至近一个世纪,这可能是有所夸张,但同时也有一些情理,好莱坞距离我们有多大,是我们需要学习与借鉴的,来发展起中国的自己的电影。 许多观众都喜欢看外国影片,尤其是好莱坞的影片,认为他们比国产片要给力的多,无论是从剧情还

探究外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探究外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班级:英语基础1班 指导老师:庞晓梅 小组成员:刘嘉丽,梁欣宜,黄嘉颖,潘玉婷,黄楚淇,伦明莉,莫梓裕 1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的文化交融日益加深。备受关注的中国元素则是这种全球化浪潮的一个缩影。我们在观看外国电影的时候时常能看到一些熟悉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无法被绕开、无法被忽视的一部分。以中国文化为首的东方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呈现只是世界整体化中的冰山一角,但我们能以这一角撞开世界的大门,从我们熟悉的中国元素走向新奇的西方文化。 【研究意义】 由潮流热门的外国电影和电影中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吸引中国学生去关注并了解外国文化,而且在此过程中萌发出学习英语的兴趣。 【主要内容】 现如今很多国外电影中都有些关于中国的话题,这些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有些作为主线存在,有些简单的一笔带过;有些较为重要,有些只是无意间的出现在某段对话之中。将其收拾分类,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大可以分为三大类:神秘莫测的中国功夫、风情万种的中国场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 作为中国元素中最大卖点的自然是中国特有的中国功夫。中国功夫在外国人看来,是既神秘又强大,功夫有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奇妙神力。很多电影人在早年间受到了香港功夫电影的深厚熏陶,开始在日后自己作品中不断向功夫电影发出致敬的信息。 在2008年英国的《杀手没有假期》中,中国50岁的糖果贩子都被认为会功夫。这出现在两个杀手的一段诙谐幽默的对话中: Ken:我没杀多少人,而且当中大多不是好人。除了那个人。 Ray:谁? Ken:丹尼阿里班德的兄弟。他竭力保护自己的兄弟,就像你和我那样。他只是个来帮忙的糖果贩子。他用瓶子砸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射杀了他。 Ray:依我之见,有人要拿瓶子砸你,那就是致命武器,他就要承担后果。一个瓶子足以杀死你,不是你死就是他亡。如果他赤手空拳,情况就不一样了。 Ken:严格意义讲。赤手空拳也能杀人。手也可以是致命武器。我是说假如他会空手道。 Ray:你说他只是个卖糖果的。卖糖果的怎么他妈会懂空手道? Ken:我只是假设。 Ray:他有多大? Ken:大概50左右。 Ray:一个他妈50岁的卖糖果的怎么可能懂空手道??!他是谁?中国的糖果贩子嘛??天呢!Ken!我该说什么……我杀了个小孩儿,而你却跟我提什么该死的卖糖果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史的一种解读

MOVIEL ITERATURE /博士论坛 2010年第7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史的一种解读 u 方明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 在20世纪30年代电影史上,官方、左翼与软性电影鼎足而三,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电影景观。本文通过梳理他们形成的过程,在表面喧嚣的背后,发现他们之间更加复杂的联系。本文抓住竞争这一关键性要素,从而剖析他们实现某种共谋和合流的原因,也希望借此予当代电影以有益的启示。[关键词] 30年代;电影;排斥;竞争;共谋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标志性的时期。经过了十数年的积淀,电影到了30年代,从思想到流派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新兴电影运动,在中国电影史上可谓影响深远。与一般的艺术思潮和运动不同,新兴电影运动并不是由电影内部孕育发生,而主要是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一部分,目标是/和整个社会文化运动协力前进01 ,内容表现为/现中国的电影必定是被压迫民众的呼喊0o,由于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国难当头的历史语境的契合,使得这一运动影响迅速扩大。但无疑,它的成功必然对于电影界的另一些声音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与威胁,官方以电影检查甚至暴力手段进行直接打击,软性电影提倡者通过论争来争取一些话语空间。那么应如何认知和评价这一历史时期的电影现象?由于历史原因,新兴电影运动在电影史上被标上了/胜利0/革命0的标签,与之相比,国民党官方电影的/反动0自不必说;软性电影虽然/从单纯商业电影的角度来评价,应当说这类影片形式多样,在娱乐电影方面具有一些新的创作元素。0?但是/实质上,这些抽象的娱乐性电影麻痹了人民的斗争意志,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特殊的意识形态意义0?,因此也被贴上/落后0/反革命0的标签。但是/电影站在今天的立场看,以阶级斗争的政治视角对于电影史的叙述,仅仅只被理解为历史的一种叙述0?。本文不欲考辨该时期某类电影主张和实践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而是希望透过表面的喧嚣,透视中国20世纪30年代电影的多元格局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多元格局的特征是什么,以及多元格局为电影发展带来了何种机遇?何种障碍?目的在于抛弃简单的/是0或/否0的斗争思维,从电影的本体出发来把握电影发展的某些规律。 一、多元竞争电影格局的形成 电影甫入中国,曾被认为是/西人蒐集人眼精华之法0,但这恐怕是极少数守旧派的提法。晚清中国,最保守的士大夫,也开始承认中国/器不如人0,严复曾认为,时至今日,仍然反对引进声光电化,/谓不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0者,必是/狂易失心0之人?。由于形式的新颖独特、视觉冲击强烈,电影在中国很快就有了市场。 但作为一种完全异质的文化元素,电影文化产业在中 国的发展经历了双重的水土不服。其一为视觉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培育,/培植这样的新型艺术的最佳土壤也无疑是建立在发达的都市工业、商业、大众传播业基础上的现代大众文化环境、语境)))已形成这种文化环境、语境的在当时只有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十里洋场.上海0?,在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甚至是其他的一些大中城市,电影都难以落地生根,只有在上海这一近代半殖民大都市,由于华洋杂处,得风气之先,已经开始有了一批机械文明下的现代观众,这才使得电影能够生存并逐渐发展起来。其二是产业的培育。电影不仅是艺术,更是一门产业,需要有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运作,从先期的市场调研到制片、发行到院线是一条长长的链条,其复杂程度比起工业生产犹有过之,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来说,当然是一场考验。幸运的是,电影克服了初期的不适应,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了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结合着中国的国情,早期电影已经确立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产业惯性,或者说是电影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和准入操作的保证,虽然时有微调,但总的是保持稳定的。 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形势的混乱,文化领域相对是自由的,而电影由于其新颖,就更加自由一些。较少的外来干涉保证了电影产业能较好地自主运营。1923)1925年间,全国各地就开设了175家电影公司,其中上海就有141家,如此众多的电影公司,当然由于实力的不同,其拍摄水准上有很大差距,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显示了在电影领域存在完全的自由竞争格局。 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是适应市场者生存。各个公司被迫各出奇招,结果便是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快就出现了许多各有特色的电影公司,如当时最著名的三足两翼,即/明星0/大中华百合0/天一0鼎足为三,/长城0/神州0作为两翼,另外还有一些如上海影戏、南国戏剧社等小而有特色的公司,构成了影坛丰富多彩的景观。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如/明星0的/营业主义加一点点良心0的/正剧0/大中华百合0的欧化色彩、/天一0的传统保守形象等,共同丰富了20年代的影坛。 当然,自由竞争一方面促进了电影市场的发展,但是,统一市场干预力量的缺失也导致了市场失范和恶性竞争。其突出表现就是20年代后期古装剧和武侠神话剧的恶性发 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