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家岭十三五规划纲要(定稿)

屈家岭十三五规划纲要(定稿)

屈家岭十三五规划纲要(定稿)
屈家岭十三五规划纲要(定稿)

目录

第一篇发展愿景

第一章发展基础 (1)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

二、“十二五”期间屈家岭发展存在的问题 (5)

第二章发展环境 (6)

一、屈家岭发展存在的优势 (6)

二、屈家岭发展存在的劣势 (7)

三、屈家岭发展面临的机遇 (8)

四、屈家岭发展面临的挑战 (9)

第三章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发展定位 (11)

三、基本原则 (12)

四、主要目标 (12)

第二篇产业屈家岭

第四章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 (16)

一、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的目标定位 (16)

二、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的空间布局 (16)

三、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的建设重点 (18)

第五章建设农耕文化旅游区 (24)

一、农耕文化旅游区的目标定位 (24)

二、农耕文化旅游区的空间布局 (24)

三、农耕文化旅游区的建设重点 (25)

第六章建设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28)

一、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目标定位 (28)

二、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28)

三、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建设重点 (29)

第七章建设华中地区现代种业中心 (31)

一、建设屈家岭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 (31)

二、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 (33)

三、建设屈家岭现代种业物流园 (33)

第八章建设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34)

一、建设农业高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34)

二、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4)

三、建设农村基层科技服务体系 (35)

四、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 (35)

五、积极举办中国农谷论坛 (35)

第九章建设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 (35)

一、建设南方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 (36)

二、建设南方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6)

三、建设南方多功能农业机械装备推广基地 (37)

—I —

第三篇幸福屈家岭

第十章打造宜游宜居生态新城 (38)

一、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 (38)

二、建设屈家岭中心小镇 (38)

三、建设镇乡一体化 (40)

四、推进城市整理项目 (40)

第十一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41)

一、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41)

二、打造现代交通示范 (42)

三、加强水源基础保障 (43)

四、完善电力设施配套 (44)

五、推进清洁能源覆盖 (44)

六、提升信息建设水平 (45)

第十二章建设生态文明 (46)

一、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46)

二、加强区域生态保护 (47)

三、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49)

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49)

第十三章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51)

一、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51)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1)

三、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53)

四、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54)

五、坚决落实国家扶贫政策 (55)

六、推进水库移民安稳致富 (55)

第四篇活力屈家岭

第十四章创新屈家岭建设体制机制 (56)

一、创新屈家岭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56)

二、创新农场管理体制 (56)

三、创新中国农谷投融体制 (57)

四、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体制 (58)

五、创新产业发展管理体制 (59)

第十五章保障措施 (61)

一、招商保障 (61)

二、要素保障 (61)

三、管理保障 (62)

—II —

第一篇发展愿景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屈家岭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机遇叠加期、黄金发展期。屈家岭抢抓省委省政府推进的“一元多层次”、“两圈两带”战略历史机遇,高举中国农谷旗臶,紧紧围绕“三区三中心”建设,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力,加大规划实施力度,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二五”以来,屈家岭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上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4亿元,是2010年的2倍多,年均增长20.11%,远高于荆门市11.4%的年均增长水平;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关口,达到1.4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87%,高于荆门市15%的年均增长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1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亿元,是2010年的4.6倍,年均增长35.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 年均增幅12.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30元,是2010年的1.88倍,年均增长

13.48%;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67元,是2010年的1.95倍,年均增长

14.25%。

(一)农谷战略因势而兴。2011年7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对《沸腾的“农谷”》作出重要批示,并于2011年9月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屈家岭调研中国农谷建设,指出要把中国农谷建设上升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湖北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一面旗臶。2012年2月,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中国农谷是“省级战略、荆门实施”,屈家岭是核心区。中国农谷省级战略的确定,使屈家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十二五”以来,屈家岭按照规划先行的要求,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五规合一”综合发展规划,并通过了规划委员会评审,达到区域空间“一张图”全覆盖。

— 1 —

(三)产业集聚初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屈家岭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抢抓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与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境)外客商开展了友好往来;与联想控股、中兴科技、中农高科、奈美集团、央视金桥、广发银行等国内顶尖企业进行了交流和洽谈。联想佳沃、凯瑞百谷、中兴智慧农业、广州奈美等10多个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十二五”期间,共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0.61亿元,利用外资1033万美元,成功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208.68亿元。围绕构建中国农谷核心区的硬支撑,着力加快“三区三中心”建设步伐。

1、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建设: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走廊,沿33公里“九五线”基本建成了玫瑰、黄桃、蓝莓、马铃薯等生态种植区,以及水产、生猪、梅花鹿等3个特色养殖区。现已建成20万头生猪养殖、3万亩优质黄桃、2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水产养殖、1万亩生态红薯种植、4000头梅花鹿养殖、5000亩玫瑰种植、3000亩蓝莓种植和3万亩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基地。通过土地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2.6万亩。

2、农耕文化旅游区建设:武荆高速连接线“农谷大道”完工通车,道路两旁的绿化、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道路沿线的美好人间植物园、院士村、月湖山庄、白鹿春风景区、桃花风情园、盛世桃园景区正在加快建设。完成了“一环七园四馆”规划。启动了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和“东方陶都”打造工作。屈家岭文化遗址博物馆项目将纳入省“十三五”规划。与台湾星云大师达成共同重建普云禅寺佛光文化园的协议。

3、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成了园区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和20平方公里扩规,建成区达到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2011年的6家达到了47家,总投资超过80亿元。2012年,屈家岭工业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模企业由2010年的28家增至2015年的33家。2015年全区工业生产总产值26.8亿元,年均增长39.6%。规模工业增加值6.24亿元,年均递增32.6%。

4、华中地区种业中心建设:完成了中国农谷屈家岭种业中心规划,与中种集团、国英种业等10多个知名种业集团签订了项目合同。与中国农科院、华农大等10多所科研院所合作,正在建设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 2 —

心、杂交油菜种子研发加工中心、华中水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和种业种苗产业园。现已建成玫瑰、蓝莓、黄桃、马铃薯等10大种业基地。

5、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二五”期间,被国家农业部纳入全国九大信息化农场试点之一。完成了中国农谷院士村建设。引进了院士曹文宣、陈焕春、傅廷栋等7名农业科技领军人物。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20个科研院校开展了合作。正在建设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成果转化园、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类)科技成果转化园、武汉农科院加工成果转化园和湖北工业大学科技转化园。

6、农业机械装备研发推广运营中心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农机购臵补贴2141余万元。屈家岭机械厂、鼓风机厂等机械加工实体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安顺达、鑫鹏农机合作社等3家农机市场主体。健全了以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为补充,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全国农机安全示范区”称号。建立农机装备研发推广运营中心,完成了规划,实行定制化与个性化的研发和生产。引进了河南豪丰农机装备制造和粮食机械生产农机制造等企业。

(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屈家岭市政功能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区规模快速扩张,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品位影响不断提升。一是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了易家岭城区市政设施、棚户区改造、房产开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和商贸物流、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完成了20多个高档商住小区建设,中心城区面积扩张了近一倍,达到7.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43.7%达到了2015年的53.7%。推进了汉江引水、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工程建设。二是美丽乡村全面展开。整合项目资金近2亿元,开展了全区15个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改造危旧房4800余户,迁村腾地3000余亩;投资3亿元,以“富足小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为目标,打造6个风情小镇。依托产业,打造小组团式的、“一镇一品”具有鲜明屈派风格的美丽乡村。目前,已完成其中5个小镇的规划编制。长滩季河桃花小镇正在开工建设。三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谷大道、北外环、九五线、新曙线、通村公路、水库改造、农产品物流园和五三汽

— 3 —

车客运站已完工,完成了以五三大道为主的“五纵九横”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城区绿化面积达16.8万平方米。村村通客车实现全域覆盖。

(五)农谷品牌不断彰显。一是农谷品牌培育取得重大突破。以湖北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平台,申请注册农谷系列商标211件、logo版权6套、“互联网+农谷”等商标8件。二是对外造势宣传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农谷论坛”和庆祝建场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抢占了现代农业发展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了农谷品牌的影响力。在美国《侨报》刊登《昔日农耕圣地今朝农谷高地》专版文章,向国内外社会受众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介绍农谷核心区建设历程及湖北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状况。同时,统购了武荆高速京山服务区至钟祥服务区全长28公里内所有广告媒体的发布与经营权。三是项目资金争取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省委5号文件和2号会议纪要、省政府51号文件的支持,以中国农谷品牌为载体,彰显农谷品牌的独特优势,平均每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5亿元。

(六)融资体系逐步完善。屈家岭开展投融资业务的金融单位达到了11家,先后引入了4家投资管理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白鹿春实业、方圆饲料、恒祥棉业等、金扬科、梦宝贝、福美来等6家企业,率先通过了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评审,在资本市场四板成功挂牌,实现了区内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的零突破;产业基金、债券发行也有所破题。农谷公司与浦发银行合作,融资4亿元;与工商行合作融资城镇化建设资金11.6亿元;争取产业发展资本金项目2亿元。

(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医疗卫生机构12家,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31张,新增基本药物实施医疗机构11家,基本药物实现全覆盖,人均门诊费用下降18%,平均住院费用下降16%;积极推进均衡教育发展,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吸引民间资本新建规范化幼儿园2所。落实改革资金3500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2014年顺利通过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五保”供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2014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29308人,发放养老金2.59亿元,发放低保金1432万元,拥有社会福利院2个,福利院床位数达到118张。

— 4 —

注:[ ]内为累计数。

二、“十二五”期间屈家岭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屈家岭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1)经济总量不大、增长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对产业提升、财政增长拉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项目还比较少,项目落实推进较慢。发展不够仍是管理区最大的实际。(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新兴业态发展不够,尚未形成带动全区的支撑产业,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3)内部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足,束缚了屈家岭的发展活力,增加了争取项目的难度。(4)财政能力有限,建设资金不足,阻碍了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制约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人才引进力度不够,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人才机制不完善,限制了企业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产业层次低。对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十三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 5 —

第二章发展环境

一、屈家岭发展存在的优势

(一)政策支持有优势。屈家岭作为中国农谷的核心区,备受关注和重视。屈家岭拥有管理区、农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块“金字招牌”,既有政府职能,也有企业特征。用足用活“三块牌子”、“三套体制”、“三种资源”、“三方动力”,在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2012年3月,湖北省委办公厅印发了省委5号和2号会议纪要,专门制定了10项支持屈家岭核心区建设的政策,将省级优惠政策和优质资源向屈家岭聚焦。2015年,中国农谷建设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二)农耕文化优势。境内的屈家岭文化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长江中游的稻作遗存最早发现于屈家岭遗址,最早证明中国是世界水稻发源地之一,也证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此外,境内的普云禅寺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长江流域兴建的第一批寺院,素有“北有白马寺,南有普云寺”之称。

(三)自然生态优势。屈家岭地貌呈多样性,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丘陵,资源丰富,植被茂盛,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和省级珍贵树种20余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余种,拥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PM2.5年均浓度65微克/m,素有“天然氧吧”、“鄂中桃花源”和武汉后花园之美誉。

(四)国有土地优势。屈家岭位于江汉平原大农业区核心地带,地处湿润与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是许多农作物生存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研究湿润半湿润地区农作物生长规律、培育和驯化新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最佳的实验区。土地耕作层厚,质地肥沃,农产品质优,硒含量较高,基本无污染。资源禀赋良好,地貌多样,特别适合160余种畜牧水产和200余种

— 6 —

林果苗木生产。同时,屈家岭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丰富,均为国有性质,便于流转,集中连片,实现规模经营。全区农业人平耕地4.4亩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批组织化程度高且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职工队伍,人力资源充足。先进适用的种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形成了以果蔬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

(五)交通区位优势。中国农谷屈家岭位居中部之“中”、湖北之“心”。中心城区距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襄阳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规划建设的“上海—成都”高铁、“武汉—荆门”城际铁路将途经于此。即将建成的枣潜高速和已建成的武荆、随岳、二广、汉宜等高速在此交织成网,使屈家岭15分钟即可上高速,进入了武汉1小时经济圈。

二、屈家岭发展存在的劣势

(一)发展基础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屈家岭一直是荆门市农业、工业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边缘化,面临较大的改革与发展压力。基础薄弱,财力不足长期困扰着屈家岭的发展。产业发展环境封闭性较强,产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集聚和产业循环程度较低。市场发育不全,产业政策指向不明确,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城镇居民人口规模偏小,城镇化率低,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国有农场社会职能未能完全剥离,社会负担沉重。干部、农工和非农工身份及退休待遇问题长期影响社会稳定。养老保险穿底和医疗保险当期收不抵支带来新的发展风险。

(二)管理体制问题。屈家岭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人民政府,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没有“户头”,不能享受国家和省财政普惠政策,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长期没有明显增长。自身内部存在机构过多、“小而全”、管理不顺等一系列问题,机构运行缺乏统一性,缺乏效率。

(三)人力资源问题。屈家岭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农工和农民为主,知识

—7 —

积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管理、服务能力不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由于工资水平的地区级差异明显,劳动力外流现象普遍,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科技教育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科技贡献率低,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匮乏,激励科技创新的制度供给不足。

(四)政策支持问题。打造“三农特区”是中国农谷核心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但核心区屈家岭建设缺乏长期政策体系支撑。

三、屈家岭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政策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连续发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红利,为屈家岭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农垦改革为屈家岭推动全方位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市场化、公司化、产业化发展步伐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发挥现代农业建设骨干引领作用。三是中央转变投融资方式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为屈家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创造了新机遇。四是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将孕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为屈家岭立足“农”字做文章,抢占“互联网+农业”的高地,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精准化、定量化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国家战略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中游城市—8 —

群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内陆也逐步成为对外开放高地。荆门(屈家岭)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城市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屈家岭拥有中国农谷国字号的金字招牌,在“十三五”期间将成为对外开发的前沿,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向屈家岭张开怀抱。

(三)省级战略的机遇。建设中国农谷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构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通过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屈家岭将进一步融入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大格局中。同时,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地处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汇处,拥有着潜在的地理优势与市场潜力。

(四)市级重大决策机遇。荆门市提出将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建设成为省级战略中国农谷的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的核心区,荆门“三区三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在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保险政策、土地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都为屈家岭提供了很大的优惠,为屈家岭发展带来了直接的现实利益。

四、屈家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周边各地竞相发展形势逼人,对资源、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加之一些重大项目在周边县市的陆续布点,屈家岭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发展形势更加严峻,被“挤压”效应和被“边缘化”危险日益凸显。

(二)经济发展压力加大。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存在,工业规模经济缺块头、企业缺龙头、产品缺拳头,工业占经济比重偏小、拉动作用不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少,产品缺技术创新支撑、名牌产品少。而一产业、三产业发展势头仍显不足。

(三)传统农业压力加大。当前农业发展受到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与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的双重挤压,农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而面对万亿元

—9 —

以上农资市场及近七亿农村用户人口的广阔市场空间,农业电商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将对传统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主打农业的屈家岭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科技、人才支撑不够,在“互联网+”时代,将会处于劣势地位。

(四)生产标准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将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而屈家岭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水平薄弱,绿色健康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并不简单。

(五)社会建设压力加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公共服务支出增加,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经济社会转型加速,各项改革持续推进,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实现三年脱贫致富压力巨大。

总的来说,“十三五”时期是大改革、大开放的时期,屈家岭所面临的大环境正在急剧变化,是经济进行新一轮布局的时期,这必将深刻影响屈家岭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屈家岭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屈家岭必须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进一步强化优势,弥补弱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巩固提升在全省全国的经济地位。

—10 —

第三章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把握湖北省“三维纲要”,深入实施“中国农谷”省级战略,落实荆门市“23456”总体发展思路和“三大战略定位”,坚持“市场主导、产业支撑、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以实施“三区三中心”为路径,努力实现“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三农特区、四化样板、中国高度、世界知名”的价值追求。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中国农谷”建设任务,全面建成小康屈家岭,率先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发展定位

按照建设“三区三中心”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农耕文化旅游区、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华中地区现代种业中心、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的发展定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创建“中国农谷”改革与创新综合性发展的“屈家岭模式”。屈家岭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完成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全域推行生态种养;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增长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一体化,建成江汉平原特色农谷小镇。成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者,农业科技创新的引导者,农垦体制改革的开拓者,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者,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践行者,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创新的高地、标杆和旗臶。

—11 —

三、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服务。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强化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创新产业合作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公共服务和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坚持产业支撑,项目强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生态农业旅游带与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高度重视项目谋划与产业招商,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与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谋划、引进、建设一批对屈家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姓“农”不唯“农”,探索高科技、高效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构建更加开放、更富活力、更有效率、更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坚持生态文明底线,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抓好节能减排,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友好协调,建设田园村镇、生态小镇和新型社区。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平安环境。尊师重教、尊重人才。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

四、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屈家岭管理区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基本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成具有全域旅游特色的美丽乡村,形成可供示范推广的“中国农谷?屈家岭”模式,基本实现“中国农谷”—12 —

改革创新综合发展战略目标。

到2020年,屈家岭管理区实现:

经济更繁荣。经济总量和质量越上新台阶,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9%以上,到2020年达到48.7亿元,人均GDP达到64674.6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两番,年均增长34%,达到6亿元;新型城镇化建设效果显著,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产业更突出。全域推行生态种养,实现高效种植,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综合体,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核心增长极。文化旅游大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高。种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基本形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1,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规模工业总产值约100亿元,增幅超过30%,其中高科技产值占工业产值的55%以上。

家园更美好。空间结构优化,绿色生态空间扩大,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高,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土壤修复基本完成。实现全地域封闭管理,禁止使用传统化肥、农药。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水、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5年减少10%。集中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城市空气一二级的天数超过9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8%,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秸秆利用率达到100%,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达到国家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

社会更和谐。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社会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企业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比例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信息化建设效果明显,法制城镇建设初见成效。

人民更富裕。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

—13 —

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5%,达到43000元;农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27000元,在“十二五”末基础上基本均实现翻一番。

表3.1 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十三五”主要指标

—14 —

注:1.※指标为全省“十三五”规划指标;

2.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按2015年可比价;

3.[ ]内为累计数。

—15 —

第二篇产业屈家岭

第四章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产业特色化,着力经营规模化,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走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之路。

一、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的目标定位

对接实施我省中国农谷战略,连接呼应大柴湖振兴战略。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用服务业思维拓展农业功能,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高效农业,提高农业自动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注重保护和开发屈家岭农业生态,集效益性、规模性、科技性、循环性与生态性于一体,重点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走廊,基本达到农业生产标准化、原料基地化、质量安全化、产品系列化、销售品牌化,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到2020年,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实现产业增加值7.5亿元,占全区GDP 的15%左右。

二、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的空间布局

产业布局规划沿九五线,西起罗汉寺北山玫瑰城,东至郭家湾蓝莓基地,总长33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投资规模130亿元。形成“一线一廊、四区十大基地”的空间发展格局。

—16 —

— 17 — “一线一廊”:沿“九五”公路主干线,串联四个产业区,依托十大基地现代农业产业样板项目的科技内涵、特色风光以及荆楚文化沉淀,构成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展示、服务与农业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景观和文化亮点集聚走廊。

“四区”:规划区农业产业分类布局的四大板块,分别相对集聚现代农业种植区、现代农业经济循环区、现代农业养殖业区、现代农业加工业区,构成屈家岭“九五”线33公里现代农业走廊的四大基本面。

“十大基地”:规划区农业产业分类布局的具体十大基地,分别相对集聚玫瑰、黄桃、红薯、马铃薯、猕猴桃、有机蔬菜、水生蔬菜、生猪循环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万头梅花鹿养殖等产业基地。

图4.1 九五33高效生态农业走廊

三、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的建设重点

(一)打造四大高效生态农业全产业链

马铃薯(甘薯)种业全产业链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按照良种化、规模化科学种植,集约化、规范化系统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储藏物流的理念打造马铃薯(甘薯)全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种业集团,依靠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结构合理、技术领先、环境友好、标准健全、质量安全、转化能力强的种植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建设自有原料生产基地或发展订单式农业的运作模式,实现种植业与储运业之间的优化布局、协调发展。

以凯瑞百谷丰为龙头,打造马铃薯种子组培、育繁、推广、加工、物流、电商等全产业链。推进种薯良种化,加强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选育,建立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苗生产基地,加快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步伐;推进种植标准化,大力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全面提升马铃薯生产水平,重点发展菜用马铃薯和高淀粉含量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种植。推进经营产业化,建立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2016年种植面积5500亩,2018年种植面积10000亩,2020年种植面积15000亩。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开发多种食品,促进产销衔接。

以巨海薯业为龙头,打造甘薯育种、推广、加工、物流、电商等全产业链。以巨海薯业生态园为基础,做大甘薯系列产品等精深加工,开发推广薯类食品、功能食品,营造主食化氛围。重点发展特种甘薯和高淀粉含量加工型甘薯品种种植,建设万亩甘薯生产基地。2016年种植面积6000亩,2018年种植面积8000亩,2020年种植面积10000亩。

特色水果蔬菜全产业链以工业化思维和规模化经营理念,通过全域封闭式管理,建成高效生态农业展示区的核心产业支撑。坚持“优势品种向优势地带集中发展”的原则,蔬菜产业按照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划基础设施,突出特色主导品种布局,强化果蔬安全管理,大力推行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建设万亩级连片标准化生产基地,集品种选育、苗木繁育、种植示范、精深加工、渠道

—18 —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铜仁市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克服了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奋力追比进位,大力推进“三化同步和一业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7%,完成年初计划目标,比上年净增89.75亿元、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120亿元,二产132亿元,三产195亿元,分别增长9%、21%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65.1%,完成计划任务,比上年净增27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3.73亿元,增长25.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57亿元,增长28.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2元,增长20%,完成年初计划任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14亿元、贷款余额381.38亿元,分别增长18.55%、26.91%,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34.72亿元,增长62.12%。全面实现小康程度达到6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0:29.50:43.70,历史性地实现二产超过一产,取得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的重大突破。

(一)投资总量显著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接近“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十二五”开局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出“十五”和“十一五”十年累计数200多亿元。其中2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超目标任务约 77亿元。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铜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主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窘境,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规划到2020年建设的20座中型水库已开工6座,交通、电力、通信建设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35.2亿元、21.19亿元、5.7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0亿元,实现增加值7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增加值比上年净增22.5亿元,增长21%,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8.8亿元、21.2亿元,分别增长8.2%、30.1%。二是工业产业项目投资初见成效。全年共开工、续建建设工业产业项目507个,完成投资153.1亿元,其中金丰锰业、阳明电池等20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创年度新投产工业项目历史最好水平,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32家,达到368家。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于2000年编制完成,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北起清水塘,南到谢桥桐木寨,西以野鸡坡、洞老坡为界,东至石竹与锦江交汇处,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本规划合理地确定了城市性质,即:把铜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把城市分为三个片区,并明确了功能,即:旧城区主要以公共设施和居住为主;谢桥片区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无污染工业;灯塔片区以工业和仓储为主。 根据铜仁市城市近期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对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增加规划区面积9.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将川硐坞坭、东风林场、谢桥工业园纳入了城市规划区范围。目前,《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已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待铜仁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指导了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各类专业规划、新区规划和项目修建性规划: ㈠专业规划 1、《铜仁市锦江两岸绿化及景观规划》。本规划对锦江两岸景观和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作了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情况,采用链珠式组景方法,分出各类不同空间作为景点,主要是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亲水绿化景观区、自然田园风光区三个景观地带。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有金滩大桥绿地、花果山小游园、曹家园防洪堤坝休闲广场绿地、河滨公园、带状休闲绿地;亲水休闲绿化景观区有市政府东岸区、三江公园、东山公园;自然田园风光区有鱼梁夜月、傅家院子、水星阁、小镜湖、水上沙滩乐园。 2、《铜仁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之中,预计9月提交省专家评审。 ㈡新区规划 1、谢桥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以木双河沿岸的河滨步行道为界,南止收费站,西以谢桥片区规划的西外环路为界,北至大江,规划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集商业、贸易、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区。 2、西外环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临东太大道与建成区相连,南面向锦江,西、北两边与群山相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说明书

贵州铜仁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计 一、工程概况: 河风丽景地处铜仁市北部曹家园地块,三面紧邻锦江,形成半岛形态,视线非常开阔,自然条件优越,风景十分优美,与地委行署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作为城市沿锦江向北部发展的重要据点与来访者从北部进入市区的景观视觉节点,河风丽景正处在这个城市南北与东西的轴线交叉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促使其在完善内部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同时,发挥更大的标识作用,为城市形象作出更大的贡献。 规划总用地约4.06公顷。实际建筑红线内用地约2.983公顷。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属河沿一级地貌特征,地形较破碎,坡度较小。 ②水文地质:处于P=2%洪水位以上;场地有基岩出露,地质老且稳定。 ③环境容量:地段无“三废”污染,且观瞻环境优越;场地“风水”因子饱满,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2、城市供给 ①道路交通:有城市主干道和金滩大桥,交通十分方便。 ②市政设施:有城市给排水、电力、电讯公用系统,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③公共设施:有“小十字”城市CBD,且紧临学校、医院、幼托和居委会,社区生活方便;有城市公厕、垃圾站和配电设施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二、设计依据 由业主提供之技术参考资料——1、1/500规划用地现状图; 2、项目设计范围(规划红线、蓝线、坐标); 3、规划条件通知书; 4、甲方的设计委托书; 国家及地区规范和规定—— 5、铜仁市规划管理局有关法规文件、技术规定; 6、贵州省住宅、停车场(库)、绿地、市政设施等有关设计标准; 7、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 三、项目开发理念 凭着符合房地产原创性的产业理论,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效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以超常规的策划思维启动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以反映时尚生活方式的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尊贵品味,时尚生活”的全新居住生活方式。 同时地委行署作为城市的政治中心,与基地形成跨江轴线,该轴线紧密联系起了政府与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地委行署在该轴线的对景,基地内较为混乱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维盛花园以崭新的城市风景,以展示城市最新的居住理念与发展活力。 从整个铜仁地区房地产市场之发展状况研讨上,本项目应诠释为铜仁市房地产市场之延伸,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职能和空间形态,构筑锦江河生态景观——文化品牌“沙龙”。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效需要、激发潜在需求;以超常规的策划思维启动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以反映时尚生活方式的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尊贵品味,时尚生活”的全新商业和生活方 word完美格式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 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府办发[2016]87号 【发布部门】82277 【发布日期】2016.07.14 【实施日期】2016.07.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发〔2016〕87号) 碧江区、万山区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4日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加快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城市发展短板,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推进停车产业化,提高停车供给水平的需要。为进一步明确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职能职责,协调推进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推动停车场建设工作开展,规范主城区停车运营管理行为,改善城市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适应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需求,提高城市停车设施工程建设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主城区城市停车设施健康发展,立足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围绕主城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增强停车有效供给,推进城市停车产业发展,实现停车规范有序,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市场经济运作的原则。坚持政府在主城区停车场建设中的规划引导作用,突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停车场建设、运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停车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立完善投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打通融资瓶颈,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集约挖潜,鼓励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掘城市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既有停车场设施,实现停车资源开放共享,供需趋于平衡。 (四)坚持建管同步,规范高效的原则。在加快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的同时,切实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停车设施规范、高效运营。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26、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 27、研发新一代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28、研制高档数控机床。 29、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30、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机产品。 31、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高性能医疗器械。 32、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 33、研制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34、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

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序言 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现状与挑战 (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4.5%和69.8%。 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贵州省铜仁市紫玉产业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XX省XX紫玉产业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HOW——我们如何去做1 一、认知客户需求2 1)认识项目基础2 2)确立研究目的2 二、研究项目课题3 1)确定研究重点3

2)知悉研究难点4 3)构建研究框架6 4)确立研究原则7 5)选定研究方法8 WHAT——我们做些什么9 一、深入挖掘项目9 1)完善研究内容9 2)把握重要关系11 二、科学构建项目11 1)明晰组织责任11 2)构组建专业团队11 3)径设定研究程序12 4)合理安排进度13 5)严格控制质量13 附件一:服务收费13 1.提交成果13 2.项目费用14 3.付款方式14 附件二:研究团队15 1.项目顾问团15 2.项目负责人15 3.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暂定)15附件三:公司简介15 附件四:主要案例15

HOW——我们如何去做 核心观点: XX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开发,如何进行合理搭配,如何进行有效利用,是XX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XX市作为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XX如何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如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否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成为摆在XX面前的主要问题。 产业园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是振兴地方经济,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力量,对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起到巨大推动力。XX应该借助产业园的促进作用、发挥其带动作用,根据本地情况,树立科学可行的产业园发展之路。 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规模扩X和城镇化发展的首要选择,但也成为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危害之源。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发挥特色优势,寻找基本立足点成为产业园规划初始的关键。 我们坚持认为:“规划的价值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XX紫玉产业园产业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当地农业基础、生态基础,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适合当地基础的产业园区,有效进行产业园内部的产业联合、产业园和城市建设的联合,力争达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精心整理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 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 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 当前,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 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同时,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

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李佐军表示。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作,李佐军认为,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明体制改革的大幕。环保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对“十三五”充满期待。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把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硬性任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为“环境质量目标导向”背书。除了原有的四项常规污染物的总量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框架DOC

培训部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成就及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上,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对在岗、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形成了双“轮”前进的发展态式。 十二五以来职业培训部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学员就业能力,真正以培训促就业,职业培训部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确立了前期调研——中期培训——后期咨询服务——第三方评价的培训流程,依据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开展培训工作,共计培训学员4万余人。几年来,在硬件方面,建设专业操作教室,模拟实际操作场景,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软件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师资内涵,创新咨询服务,制作教学课件三十余套,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人员结构由松散型管理到形成团队管理,先后成立了起点咨询公司、失业教研室、农转教研室、创业教研室、教学教研室、实践指导教研室、综合办公室等机构,人员由18人发展到45人;打造了月嫂品牌专业,实现了由政策性培训向收费培训的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职业培训发展形势充满了不可预计的变化,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与困难,职业培训部时刻重视对自身工作的改革与调

整,把稳方向,完善流程。2010年通过四个创新:招生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培训项目创新。2011年提出保质保量抓好四个落实,打造精品工程:落实开班审批和班主任跟班制度、落实实名制和电话回访制度、落实授课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咨询和实践指导制度。2012年优化五个强化:强化质量监督、强化制度管理、强化创新能力、强化教科研能力、强化培训品牌。2013年结合当地经济,瞄准服务市场,通过四个着重:着重月嫂品牌专业建设、着重创业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有偿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服务领域专业建设。2014年通过质量要数量,实行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检查与评价并重、流程与制度并重。职业培训部逐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加强内涵提升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职业培训人的付出换取了丰硕的成果。被授予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省级创业培训基地、鸡西市总工会、鸡西市妇联、鸡西市退役士兵定点培训基地、鸡西市中小企业局定点培训基地、消防安全培训基地等。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建设师资方面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543梯队,教师队伍基本素质普遍较低,80%的专业没有专业学科带头人,没有本专业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观念和理念需要更新,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家庭服务业的经验。 (2)没有固定的专业教室,培训教学环境与学院的发展不同步。实训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缺少,需要加大教学硬件和场地投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法规标题】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沪府发 〔2017〕24号 【适用区域】上海市 【发布时间】2017-04-24【生效时间】2017-04-24【关键词】环境,土壤与地质环境,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保护,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7〕2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 “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4142.74元增加到2014年的22548.2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10年的10058.29元增加到2014年的15254.64元。城镇就业增长明显。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525.76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690.28万人。全社会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68.3%下降至61.32%,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11.49%和20.21%分别上升至2014年的15.26%和23.42%。

2017十三五总规划纲要解读

50个常用名词及解释,目的是帮助大家成为问不倒的“理论达人”。 1“五位一体”总布局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五大发展理念 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五大思维”能力 答: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6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一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7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两个同步” 答:“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8一带一路 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9互联网+

答: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答: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两学一做 答:“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2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 答: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3四个自信 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4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答: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15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6八项规定 答: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17中央政治局强调的“四种意识” 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铜仁市新建改建居民区

铜仁市新建改建居民区 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规范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贵州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铜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结合铜仁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所辖区(县)、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新建改建居民区指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及扩建、新城开发和居住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等。 第三条配套设施建设内容指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必须将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移交。 各级各部门应当将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第五条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由市、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在市、县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市、县分别在自然资源部门设置“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审核办公室(以下简称审核办)”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设置“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 “审核办”负责组织审核规划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用地位置、用地面积、建筑面积、适用的建筑标准等工作,协调教育配套设施资源整合调配,居民区项目建设单位取得用地规划、土地手续及方案批准手续后,依法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铜仁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暨以资代建协议》(以下简称《配套协议》)。 “管理办”负责依据开发建设单位与审核办签订的《配套协议》,组织协调市、县新建改建居民区教育配套设施的同步建设、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移交等,督促按时足额交纳委托以资代建资金。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跟踪、协调、监督和反馈等工作。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配套设施建设教育的设计要求和各项使用功能。

徐汇区徐家汇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汇区徐家汇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汇区人民政府 2017年3月

目录 一、“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1) (一)外部趋势 (1) (二)自身条件 (2) (三)发展需求 (2) 二、“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 (3) (一)战略目标 (3) (二)战略布局与功能定位 (3) (三)发展战略 (7) (四)发展原则 (8) 三、“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重点功能建设 (9) (一)产业功能 (9) (二)交通功能 (14) (三)环境功能 (16) (四)文化功能 (17) 四、“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18) (一)组织保障 (18) (二)执行保障 (19)

(三)政策保障 (19) 五、“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重点建设项目 (19)

为巩固徐家汇地区发展成果,促进徐家汇地区转型升级,推动徐家汇地区功能不断完善,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建设徐家汇中央活动区的基本要求以及《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特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徐家汇地区“十三五”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趋势 1、全球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 全球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向第五代城市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理念和趋势,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城市发展更倾向于打造具有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和开放式公共空间。更加注重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新概念正在走向实践,世界诸多城市都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城市智慧智能化。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正从概念技术走向实践应用,城市运行模式正在发生全方位变革。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现代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市民的生活质量和主观感受,越来越突出细微处的人文关怀和资源共用共享。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和文化元素渗透。“文化”成为现代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2、城市商圈发展演变成多功能融合发展 城市由单核心中心向多核心中心发展,城市核心商圈的发展向承载城市活动中心功能转变,强调以人为本、多元融合的混合化业态模式已经成为商圈转型的趋势。 3、互联网驱动商品经济发展深刻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全球经济和产业步入变革时代,全球商品购买、个性化定制服务使得传统商品经济流通模式发生深刻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