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谷县项目建议书

甘谷县项目建议书

甘谷县项目建议书
甘谷县项目建议书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

甘肃省甘谷县项目建议书

二〇〇九年一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2

二、项目目标 (13)

三、两年里程碑 (15)

四、项目内容 (16)

第一领域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 (16)

第二领域改善卫生服务提供系统 (22)

第三领域提供核心公共卫生服务 (29)

第四领域项目协调与政策开发 (33)

五、第一年项目活动计划与经费预算 (38)

附件一:项目五年总费用概算与第一年采购计划 (49)

附件二:社会评估报告 (54)

附件三:甘谷县关于成立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

生发展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 (70)

附件四:甘谷县关于成立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

生发展项目专家技术组的通知 (72)

附件五:甘谷县关于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

生发展项目承诺书 (75)

一、项目背景

(一)基本情况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县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湾、坪、川交错如棋,山多川少,水源贫乏,年平均气温12.0℃,年降水量485.4mm左右,渭河两岸为冲积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于种植,为主要经济区。

甘谷县历史悠久,公元前688年建县,为全国臵县肇始地,被称为“华夏第一县”。全县总人口61.20万,农业人口56.29万。辖5镇10乡,405个村委,6个社区,2210个村民小组。

2007年全县GDP19.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29亿元,第二产业5.90亿元,第三产业8.65亿元,财政收入77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8元,外出务工人员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6%。(二)社会卫生状况

1.居民健康状况:近年来,甘谷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从1980年的65岁提高到了2005年的72岁,卫生服务提供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健康保障制度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不相适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降低,卫生工作的体制性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我县卫生投入不足,且有限的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周边工矿企业,加之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生活行为差异的影响,造成了人群健康状况存在巨大差异。根据我县历年来对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的监测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县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速度已经减慢,而且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等部分健康指标还不能稳定在较低水平。2007年我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1.7%;儿童保健覆盖率为73.29%;孕产妇死亡率77.18/10万;5岁以下

儿童死亡率19.27‰;婴儿死亡率16.4‰;新生儿死亡率12.5‰。

2.疾病流行情况: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2007年我县共发生乙类传染病16种1298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11.2/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0.31/10万。除艾滋病外,在乙类传染病中,排名前五位依次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中乙肝2007年发病358例,发病率还较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发病率前五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位情况为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慢性胃肠炎、椎间盘疾病。其原因一是注重了计划免疫,忽视了其他传染病的管理;二是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增加,相互传播机会增加;三是外出打工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差,饮食水平低,抗病能力下降,传染机会增加;四是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变化。

3.居民生活环境状况。我县总人口中,15%居住在城镇,85%分散居住在农村,集中度较差。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5亿元,农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4台,电话36台,移动电话29台。全县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0.7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5.2%, 95%的行政村通公路和广播电视。

(三)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1.卫生资源。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4所,其中:县级医院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地方病防治机构1所,爱国卫生机构1所,乡镇卫生院15所,村卫生室405所,私立医院3所,个体诊所153所,开放病床642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08张。县乡两级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210人,分别占其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9%和34.4%,每千人口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人。

2.资产状况:截止2007年底全县卫生系统有净资产4315.4万元,其中医疗

设备价值共计1827.3万元,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有27台,包括CT 机1台、彩超1台、500mAX光机1台等设备。卫生资源分布见表1-1。

甘谷县卫生资源分布情况(表1-1)

机构

床位专业技术人才医疗设备

数量

(张)

所占比

例(%)

数量

(人)

占总人数比

例(%)

价值

(万元)

所占比

例(%)

县级医疗机构358 55.76 450 73.6 1711 93.64

乡镇卫生院284 44.24 161 26.4 116.3 6.36

3.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我县卫生事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初步能够为全县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卫生服务,对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有效处治,初步满足了全县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2007年全县门诊总人次为145189人次,住院总人数为8737人次,与往年相比两项指标均有所上升,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35天,其中县级医院为7.9天。乡镇卫生院近年来病床使用率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较低水平。全县医疗机构服务项目有内、外、骨、妇产、儿、中医、眼、口腔等科目;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碘缺乏病防治全省首家达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于1996年提前达标。

(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2007年1月甘谷县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试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作为工作重点,形成了集筹资、管理、监管、支付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相互监督的管理体制;在补偿模式上,实行住院大病统筹和门诊家庭帐户相结合的补偿模式;住院病人医药费用报销设立起付线和封顶线;

甘谷县2008年新农合住院报销起付线、封顶线(元)

医院级别起付线封顶线

乡镇卫生院50 3000/次、年累计40000 县级医院100 10000/次、年累计40000市级医院500 30000/次、年累计40000 省级医院600 30000/次、年累计40000

住院分娩乡镇卫生院

250 县级医院300 妇保院300

在费用控制方面,按项目付费的基础上,采取单病种限价付费、定额付费方式。

2007年我县有478361人参合,参合率85.71%,低收入人口参合率91.4%,全县共筹集统筹基金2368.083万元,新农合为参合对象提供医疗费用补偿883.527万元,全年参合农民住院8737人次,其中乡级1009人次,占住院总人次的11.6%,县级5871人次占67.2%,县级以上1852人次占21.2%,住院次均费用乡级696.9元,县级2272.3元,县级以上8325.6元,参合农民住院率1.83%(其中低收入人口住院率1,16%)。以户为单位计算,参合农民住院报销受益率8.36%,年度基金使用率44.5%,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为30.8%(其中低收入人口实际补偿比36.82%);门诊145189人次,门诊次均费用80.3元。 2008年全县有508263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0.4%,低收入人口参合率93.2%,全县共筹集统筹基金4477.5万元,1—7月新农合共为参合对象提供医疗费用补偿1191.82万元, 参合农民住院7906人次,其中乡级1126人次占14%,县级4940人次占63%,县级以上1840人次占23%,住院次均费用乡级640.68元,县级2149.59元,县级以上8806.95元,平均实际补偿比为52.37%,低收入人口实际补偿比为57.87%;门

诊14523人次,门诊次均费用79.96元。

医疗救助与新农合的衔接明确是医疗救助基金为特困户、五保户缴纳参合费,特困户、五保户住院费用经新农合补偿后的剩余部分按5-10%的额度进行补偿,2007年医疗救助基金共为1684名参合对象缴纳参合费1.684万元,对1623名医疗救助对象的住院费用进行补偿,医疗救助基金使用率84.5%。目前我县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还很局限,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医疗救助的覆盖面相对狭窄。城镇居民中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开始,广大低收入群体医疗费用负担依然很重。

(五)主要卫生问题与挑战

1.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不健全

(1)现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是筹资水平低,保障能力有限。2007年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水平为50元/人/年,2008年为90元/人/年。受筹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2007年平均为30.8%,2008年1-7月为52.37%,对农村居民健康保障能力十分有限。二是缺乏稳定的筹资机制和筹资增长机制,筹资成本较高。目前我县新农合筹资方式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虽然中央、省、市和县级财政的资金配套政策已经确定,但农民参合的随意性较强,收取参合农民集资款时需要乡镇村干部走村串户,反复宣传,筹资成本较高,每收取一个农民的10元参合金就需要1-2元的筹资成本;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和县级财政供给能力的影响,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还不是很稳定,尤其是缺乏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筹资方式单一,我县还是执行的一年一宣传一发动的传统筹资方式,这也是筹资成本较高的因素之一。三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执行的是按服务项目收费,这种支付方式很难控制医疗成本,容易刺激医疗机构过度服务,而产生更多的医疗费用,给农民加重经济负担。我县人均门诊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30.62元上升到200

8年的79.96元,住院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1113.8元上升到2008年的2149.59元。

(2)现行的多种健康保障制度缺乏统筹,目前存在有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资源浪费。各机构的管理办法也不一致(如: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等),加大了医疗机构的运行和管理成本,并且各种健康保障制度对健康保障对象的保障水平差异显著,容易导致社会排斥。

(3)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有待加强。县合管办信息化建设滞后,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有限,监管手段落后,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监管难度较大。

(4)监督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2.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过重,看病难、看病贵未得到根本解决

2007年全县卫生总费用为5286万元,较2002年的2024万元增长了3262万元,平均增长27.45%,高于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覆盖人口最多的新农合来看,对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仅占农民实际支出的30.8%,由此可以看出我县的卫生总费用主要由居民个人负担,卫生服务的购买实际以居民个人购买为主。我县人均门诊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30.62元到2008年上升到79.96元,住院次均费用由2002年的1113.8元到2008年上升为2149.59元,远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1150元,2007年1801元)的增长比例。实际上,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我县许多家庭主要的经济负担。据我们组织开展的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经医生诊断应住院而未住院者的比例30.13%;其中因经济困难而未住院的占74.6%。在住院患者中,自己要求出院的占47%(其中经济困难原因占55.3%)。调查还分析了调查对象中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28.6%因疾病、损伤而陷于贫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要维持生存和

发展,存在着逐利倾向,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公益性淡化是看病难、看病贵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另外,随着近年来我县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投入和新技术的开展,也是卫生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之一。

3.卫生服务提供不足

(1)农村卫生补偿机制不健全。因农村卫生补助政策尚未完全落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长期以来只能靠医疗服务收入(主要是药品收入)生存。政府对村卫生室的投入不足问题尤为突出,村卫生室建设长期没有专项经费,乡村医生每月仅拿着100元的定额劳务补助。据统计,2007年我县卫生业务总收入为2850万元,县财政对全县卫生机构的直接投入为1273万元(主要是人员工资),业务支出3620万元,2007年盈利只有64.9万元。

(2)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能定位模糊,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我县传统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功能定位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要求,县内各级医疗机构间为了生存无序竞争,三级网的整体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全县大多数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由于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低下,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而应以疑难病、危重病诊治为主的县级医疗机构仍然承担着大量的基本医疗服务,致使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3)农村三级卫生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网底薄弱。我县405个村卫生室中,均没有达到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公共财政对村卫生室建设投入不足,致使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非常简陋、医疗设备缺乏,大多数村卫生室没有政府提供的房屋,村医只能在自己家中执业,部分村卫生室生活区和工作区不能分离,仅靠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等极简单的设备开展服务,设备和基础条件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当。

(4)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卫生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保证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分类统计情况见表1-3所示表1-3 :2007年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结构统计表(人)

单位

学历医师资格

执业

护士大专及

大专以

中专

无专业

学历

执业

医师

执业助理

医师

乡镇卫生院71 120 54 46 20 43

村卫生室23 164 218 1 3 0

4.公共卫生面临严峻挑战

(1)三级防保网基础薄弱,功能定位模糊,乡镇卫生院防保枢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村医生承担的防疫与保健工作,没有有效的补偿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较差。疾病防控工作还局限于计划免疫和一部分重点传染病控制上,疾病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工作开展一般,特别是在通过主动的疾病监测发现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控干预工作上还尚未起步,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十分有限。

(2)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本应由县财政补助开展的疾病预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没有很好落实,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不能保证正常的工作需要, 2006年,中央和甘肃省补助我县预防接种经费10.4万元,由于县财政困难未补助预防接种经费。县乡两级的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工作的考核也仅停留在对常规报表的评价阶段,缺乏考评和激励机制。

(3)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水平低下,难以应对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我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造成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高,难以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据统计,在全县405名乡村医生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只有23人,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共4人;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临床医技人员,并呈现年龄老化趋势。村级卫生所(室)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大多是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赤脚医生”转化而来,年龄普遍偏大,大多数无学历,知识更新不足,只能承担发药、打针等简单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相关的咨询服务、农村慢病、出院病人后续治疗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大多数没有能力开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是严重制约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问题。

(4)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我县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国家疫情网络管理系统。一是网络覆盖率低,全县共有20个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管理系统报告,个别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由于网络维持经费不足等原因,疫情网络直报不稳定,村级的疫情报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填写纸质卡片的水平。二是信息系统管理、报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从而造成了管理人员对传染病网络管理困难,漏报、误报、空报现象严重存在。三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除传染病疫情报告外,对疾病监测、死因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还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络。

(5)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有待加强。流动儿童的建证率、建卡率和“七苗”接种率较低,流动儿童“七苗”接种率只能达到73%。随着流动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幼保健工作的困难将会更加突出。

(6)健康教育普及率低。2004年甘谷县为制定《甘谷县十一五卫生规划》对县域内不同片区的五个乡镇作了详细调查,调查中发现,高血压、妇女病的患病率较高;在被调查的22018名农村居民中,高血压病患者4073名,占18.5 %,在被调查的10987名妇女中,患妇女病的2571人,占23.4%,农村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妇女病控制和健康干预等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实际上全县农村很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妇女病管理缺失,农民普遍反映没有获得

健康教育知识的有效渠道,卫生知识匮乏,健康行为形成率低。

(六)农村卫生改革的主要措施

1.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顺利开展新农合工作。全县共有19家医疗机构确定为新农合定点机构,参合农民持《合作医疗证》可在全县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新农合补偿由所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进行,参合农民就诊和获得补偿十分便捷。加强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监管。制订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限价、单病种限价和单病种定额付费、自费药品比例限定等制度和控制标准,探索控制过度医疗服务行为,为有效遏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村特困人群看病就医问题。

2.推广乡(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强化乡镇卫生院对卫生所的管理,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巩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医疗及用药行为,使农村卫生服务运行有了明显改善。确保了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政府领导,预防为主,防治与保健并重,全面开展我县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坚持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使医疗行为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坚持服务和监督并进,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在管理中巩固服务成果,有力监督保证服务质量。积极推进“三制、四有”。“三制”即聘任制、工资(劳务补助)制、养老保险制。“四有”即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纪录。

3.合理设臵机构,优化资源配臵,推进乡镇卫生院的改革。按照每个乡镇办一所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卫生院的原则,将全县20所卫生院重新规划设臵,保留了15所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8所,卫生院7所。保留后的卫生院

自2007年起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合理设臵科室,统一调配医护人员,人员工资全部由县财政负担。不断转变服务观念,扩大服务范围,强化服务职能,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将服务延伸到村、户。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卫生院要落实现场直报制度,确保为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建立按绩效分配的效能工资制。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使收入与技术水平和贡献挂钩,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4.提高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刚要和甘谷县农村卫生发展规划。从甘谷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改善居民健康水平这一中心工作,通过政策支持,机制保障,资金扶持,依托项目,营造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5.政府加大农村卫生服务投入,规划乡、村卫生的发展。2006年我县制定出台了《甘谷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用两年时间完成以县乡医疗机构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全额预算管理乡镇卫生院,落实村医公共卫生补助,加快人才培养等措施,有效发挥全县乡镇卫生院的枢纽作用,提高村级卫生组织基础作用,建立起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基础,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七)卫生改革总体思路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省、市、县三级有关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统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县卫生工作实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施以“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三项机制,四个坚持”为主的“1134工程”。一个目标,即: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一条主线,即: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通过深化

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制。三项机制,即:完善以新农合为主要载体的农村健康保障机制;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制;建立居民公平享有核心公共卫生服务的创新机制。四个坚持,即: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的责任,重点是强化政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提供核心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和创新体制”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卫生全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开放和卫生事业发展成果。三是坚持卫生事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农村卫生发展优先,公共卫生发展为要,按照发展基层、稳定医疗、提高水平的思路,整体谋划和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逐步缩小城镇与农村不同人群之间的卫生服务差距。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集中精力解决群众就医看病中的问题,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和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二、项目目标

(一)项目总目标

按照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农村卫生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卫生现状,通过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提高我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可持续性地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加强部门协调,探索建立跨部门的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协调机制,建立农村卫生工作部门协作机制,积累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经验,创造新模式,总结项目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开展项目信息交流,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推广的模式。

(二)项目具体目标

第一领域: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和筹资增长机制,完善新农合管理制度的运

行,促进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设。

1.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以上;低收入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2.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在同期同等筹资水平前期下,高于全省平均补偿水平;

3.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及重点优抚对象的救助覆盖率达到98%,并使实际补偿比较全省低收入人群平均补偿水平高10%以上;

4.新农合的基金年度使用率稳定在85-90%;

5.参合农民(男、女)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第二领域:改进卫生服务的提供系统,建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提供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1.建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制度。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制度管理覆盖率100%;

2.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覆盖全县70%以上的乡、村;

3.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执业资格的比例在我县逐年提高,五年内力争达到85%以上;

4.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门诊病人接受两种以上抗菌素的比率逐年下降,并控制在10%以内。

5.农村居民对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达到80%。

第三领域: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能力,提高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1. 改革核心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支付方式;建立公共卫生费用分担机制并实施。

2.开展以高血压为主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农村居民中,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35%;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肪饮食、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形

成率65% ;一般人群中早晚刷牙洗脸、便后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逐步提高;

3.35岁以上居民门诊首诊测血压率逐步提高,农村高血压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5%以上;

4.流动儿童全程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

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2%以上、住院分娩率达88%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95%;

6.开展“健康村”创建活动,形成1-2种健康促进模式。

第四领域:加强部门协调,建立跨部门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协调机制,总结出可供推广的项目经验。

1.项目运行管理规范,形成多部门磋商协调机制;

2.建立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经验传播推广机制。在项目期间乃至项目后持续推出可供推广的经验”。

三、两年里程碑

第一领域

(一)建立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模式和筹资增长机制,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以上,补偿比达到50%以上;

(二)建立完善的新农合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低收入人口的补偿比较相同筹资水平的参合对象提高10%。

第二领域

(一)建立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制度,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制度管理覆盖率70%以上;

(二)制定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率达到60%,参加培训人员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第三领域

(一)明确公共卫生问题的优先顺序,实施核心公共卫生服务合同购买试点,试点乡镇计划免疫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

(二)参照卫生部《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方案,试点乡镇高血压病规范管理率达到85%。

第四领域

(一)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政府出台1-2项与项目活动相关的政策;

(二)项目取得的经验被整理成文并传播,有1-2项成功经验至少在县内被推广或采纳。

四、项目内容

本项目包含相互关联的四个领域,四个领域活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改革与发展合力。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更加体现卫生工作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我县农村人群的健康改善有制度依托和保障,并使得贫困和弱势群体在健康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公平受益,提高核心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可利用性,减少社会排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项目协调与政策开发,为持续性卫生综合改革在管理和机制创新上获得社会认同与协力支持,获得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法与经验。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领域: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

我县新农合试点开展以来,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新农合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领域活动旨在通过改革筹资模式、探索筹资增长机制、优化补偿方案、加强费用控制和提高管理能力试点,探索建立科学的筹资模式、筹资增长机制、完善的补偿机制、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解决新农合保障水平低、筹资成本高、医药费用控制难度大问题,完善和健全新农合制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探索建立稳定新农合筹资模式和筹资增长机制

1.活动目的

通过探索建立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模式和筹资增长机制,增大基金总量,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和补偿比,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农合保障作用。

2.活动内容

(1)采取多种方法,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度和新农合筹资方式的知晓率,提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收缴为主动缴纳,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难度。不断总结和完善适用本地区的新农合筹资模式,加以推广。

(2)开展改革新农合筹资方式调研,召集相关单位和利益相关人员分析研究,建立高效便民成本低廉的筹资模式。开展农民个人缴纳参合基金改革试点,在参合农民自愿的情况下,采取滚动式预交费制度和三定筹资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金额)等并存的混合型筹资模式;在乡镇卫生院及服务能力较强的村卫生室试点,成立以村委会成员、村医、农民代表为主体新农合筹资小组,设立常年收取新农合基金的机构,受理农民日常缴纳参合基金,办理预交费业务,同时宣传新农合政策。

(3)探索科学、合理、稳定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2008年底筹资时,选择经济水平较好的一个乡镇开展每人20元、25元、30元三个标准的筹资试点,根据测算,2010年适度提高25元、30元筹资标准参合农民的住院补偿比例。通过民政救助、社会捐助和村级政府补助筹集基金,帮助试点区域内的低收入群筹资标准达30元,享受提高后的补偿标准,最大限度地解决不同筹资水平带来的不公平。

(4)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县各乡镇全面推广每人每年20元、25元、30元三标准的筹集办法。根据基金的使用情况,确定筹资标准提高后的参合农

民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

(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具有普适性的新农合补偿模式

1.活动目的

根据试点,及时研究调整现行实施方案,合理设臵起付线、补偿比和封顶线,合理分配门诊、住院基金比例;制定慢性病门诊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缓解慢性病病人就医负担,激发农民参合积极性。

2.活动内容

(1)探索科学、合理的新农合补偿方案,达到参合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的补偿水平。根据社会评估发现的问题,开展参合农民利用卫生服务能力的调研,在保证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和完善现行新农合补偿方案,合理确定住院费用起付线、补偿比例和封顶线,并对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排序,在第三领域对部分慢性病干预的前提下, 确定慢性病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形成比较完善的以门诊统筹、住院统筹、慢病补助为基本形式的新农合补偿模式。

(2)改革现行的门诊家庭账户制度,确定门诊统筹补偿方案(包括补偿范围、补偿比例、补偿封顶线),科学设计门诊统筹的管理模式,把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帐户转变为以县为单位的门诊统筹模式,进行选择性试点,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就医的参合农民按规定在就诊单位进行报销;在村医疗机构就医的参合农民经乡镇合管办严格审核相关医学资料后给予补偿;尽可能减少制度性缺陷,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性和可及性,并总结推广。

(3)与县民政局协调,对低收入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纳费用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改革现行住院病人交费-诊疗-报销的流程,变病后补助为病前补助,住院结算清单中明确病人应交医疗费数额、新农合补偿数额、医疗救助数额以及病人自付数额,病人只结清自付部分,一是让病人明白消费,二是降低低收入人口

就医门槛,缓解就医负担。

(4)在试点进行过程中,认真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新农合补偿机制。

(三)探索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方法和途径

1.活动目的

围绕新农合制度建设,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次均住院费用、人均门诊费用、自费比、补偿比进行监测,探索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医疗费用控制策略,实现医疗费用增长的目标控制。

2.活动内容

(1)认真调查和分析导致医疗费用增长的各种因素,对不合理的费用增长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剖析其原因,提出控制策略。

(2)探索建立有利于控制住院费用增长的支付方式。根据对我县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种的基线调查情况,综合考虑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成本及现有管理水平等因素,尝试建立单病种定额付费、单病种限额付费等不同的费用支付方式,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总额预付与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医疗费用支付办法,使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利于控制医疗服务的过度提供和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

(3)建立病人合理流向引导机制。结合第二领域活动,通过对医疗服务内容、医疗服务质量、补偿比的宏观调控,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使患者在适宜的医疗机构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解决因为参合农民不理智选择医疗机构导致的医疗费用增长。

(4)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鼓励医疗机构使用贴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避免新药、特药以及高价药品的不合理使用,降低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比例。

(5)卫生行政部门与各级医疗机构签定责任合同,明确医疗机构的权力和义务,

10万吨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建议书

皋兰县九合镇沥青加工厂建设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甘肃恒源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概况 (3)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1.2项目建设地点 (3) 1.3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年限 (3) 1.4项目投资概算 (3) 1.5项目经济效益 (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4) 2.1项目的提出 (4)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2.3项目建设的可行 (5) 第三章市场预测 (6) 3.1产品市场供应现状 (6) 3.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6) 3.3产品目标的确定 (6)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7) 4.1交通运输条件 (7) 4.2选址与环保关系 (7) 4.3主要原材料的供应 (7) 4.4水电供应条件 (7) 4.5用地条件 (7)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8) 5.1技术方案 (8) 5.2设备方案 (9) 5.3工程方案 (11)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13) 6.1场址环境条件 (13) 6.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影响 (13) 6.3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4)

6.4环境影响评价 (15) 第七章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16) 7.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16) 7.2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和体系图 (16) 7.3人力资源配置 (16)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17) 8.1实施进度要求和注意问题 (17) 8.2工程建设进度 (17) 第九章劳动安全 (18) 9.1劳动安全及灾害防护措施 (18) 9.2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19)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0) 10.1建设投资估算 (20) 10.2流动资金估算 (20) 10.3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20)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1) 11.1经济效益分析 (21) 11.2社会效益分析 (23) 第十二章结论 (24)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印象?邢襄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简介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 况 ..................................................................... . (1) 1.1项目名 称 ..................................................................... (1) 1.2项目地 点 ..................................................................... (1) 1.3项目单 位 ..................................................................... (1) 1.4建设周 期 ..................................................................... (1) 第二章功能分区及项目资 金 ................................................................. . (3)

第四章项目分 析 ..................................................................... (3) 4.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 性 (3) 4.2项目定位优 势 ..................................................................... . (4) 4.3项目投资的必要 性 .................................................................... 4 4.4预期效 益 ..................................................................... (5) 4.5项目开发目标及指导思 想 (5) 4.6项目经营思 路 ..................................................................... . (5)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印象〃邢襄》文化创意产业园 1.2项目地点: 太行路以东,公园西街以北,召马路以南,医专西围墙以西(附属二院家属楼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xx公路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xx村民组 项目责任单位:**乡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村民组位于**乡东南部,东北与宁国市及本县家朋乡相接,东南毗邻浙江临安市马啸乡。该村民组现有农户103户,人口383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森林及地势山貌得到很多专家及旅游开发商的青睐。具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该地森林覆盖达到97%,木材储藏量。再是上核桃年产量25吨,人均1000多公斤。新种的山核桃约500多亩,产量将逐年攀升。

xx公路的建成将成为以**乡通道为主干线,与全乡54个村民组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络。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战略目标,加快当地农村奔小康步伐,切实摆脱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现实需要。当地群众改路修路积极性很高,愿意集资、投劳。建设xx公路极大改善该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深山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1、地形 项目区属山丘区,四面崇山峻岭中间地势平缓,是典型的盘地形状。整个项目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20m以上。 拟建路线与**公路相衔接,地形标高在610m至820m之间,全长公里,路基宽,行车道宽。 2、水文、气候、地质 溪流两边居住农户,溪水汇入**河流入浙江省属钱塘江流域。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

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20mm,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12℃,无霜期180天。 项目区沿线大量分布花岗岩、石灰岩、平板岩与泥土混合工程地质条件好,就地取材简易。 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可采用路段边开采边利用,一举两得。间砂可在**河开采筛选。所需间砂、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农用车运输为主,直接送往工程工地。 四、项目建设标准、规模 根据当地具体地理位置,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主线采用乡村公路建设标准,路线全长,路面宽(弯道5—6m),最大纵坡7%。 五、工程概算 人工工资:根据我乡相继几条公路建设惯例和当地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人工粗工工资不作编制说明,主要实行自愿投劳施工。技术工资根据基本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摘要: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园、项目规划、休闲旅游 在“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1]。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

生态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1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1.2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不强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某某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日建设单位:某某省某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建议书两篇

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建议书两篇 篇一:建设年产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可行性报告 建设单位: 申报日期:

关于建立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一、总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用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场分散搅拌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广和运用予拌混凝土(又称商品混凝土)已成历史的必然。混凝土予拌化是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成功经验,代表了混凝土生产的最新最先进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国混凝土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1、预拌商品混凝土是工程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170年的发展历史,予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体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业依靠技术进步,改造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 2、它是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水泥、骨料、水等无法称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施工,容易出现质量事故。而予拌混凝土生产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独立的试验室严格按照配合比,采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准确地生产出符合建筑设计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尤其是使用了外加剂和

活性掺和料生产的高强度混凝土,不但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形成的质量隐患。 3、它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志。广泛使用予拌混凝土,能大大减少噪音、粉尘、道路污染问题,解决了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脏、乱、差等问题,也减轻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4、它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追求。预拌混凝土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年产100万m3的混凝土约用水泥30万吨,按照国家散装水泥办公室测算,每使用一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约包装费100万元,节电22万度,减少水泥损失1500吨,带来综合经济效益120多万元,仅此一项,本项目每年就可创造1200万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1。生产规模 投资2台3方机,预计每台每小时生产混凝土100m3左右,年生产能力100~150万m3。 在总体规划时,考虑到投资资金问题,也可先建一条3方机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0~80万m3;预留扩建一条生产线的位置,以适应将来生产发展的需要。 2。产品方案

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实施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三、建设目的及意义 四、项目特征 五、建设项目内容 六、项目主要功能 七、推动策略 八、市场目标客户分析 九、项目效益 十、投资规模及建设周期 十一、结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和地点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二)建设单位及合作单位 建设单位: 负责人: 合作单位: (三)建设单位简介 ****发展有限公司创立于**年**月,注册资金**万元,法定代表人:***。公司经营范围:****。 (四)合作单位简介 **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注册资金:***万元。公司总部位于*****市场内,主要以销售、研发、进出口为一体的贸易型企业。经营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农产品批发、零售,主营产品为大米、高粱、小麦、食用油等。公司秉承着:****的经营理念,力争在三五年内将企业打造成贵州省粮油行业的领军企业。 二、项目背景 石板村交通便利,沿羊公路穿境而过,全程油路改造。全村基本实现通路、通电和通水,闭路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覆盖全村。极力打造的小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辐射周边地方发展旅游业和开办农家乐。村内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摆龙河湿地公园和石板河贯穿11个自然寨,沿河两岸环境优美,竹林残萌,空气清新,民族风俗多姿纯朴,布依文化特色浓厚,清代“工固牌坊”历

史久远,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当前休闲农庄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不足、融资困难、缺乏特色、经营模式单一等等因素,其产品缺乏有效的营销模式及健全的销售管理体系与渠道网络,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低,无法形成品牌力。特色农产品如何寻求突破,是政府和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项目建设目的及意义 (一)建设目的 “新瑞新农业生态产业园”的运营是以贵州传统农耕文化为载体,研发特色农产品,打造科普示范展示和农耕文化传承基地,结合休闲度假产业及创意农业发展来通盘考虑;“新瑞新农业生态产业园”不仅是贵州生态农业及农业产品紧密相连,又与贵州的人文、地理文化紧密相连。是新农业产业向加工、休闲度假产业的跨界发展;是巩固“贵州生态农业”形象的一次资源大整合;更是贵州特色农产品走出贵州,塑造品牌,走向全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建设意义 “新瑞新农业生态产业园”是依托于贵州天然原生态环境、特色农业、人文优势。集“创意生态农业园、休闲农业、私家农场、特色农产品、民族农耕文化广场、生态农业研发中心、优质基地”为一体的新农业生态综合体。将以三农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业促进三产发展,从而提升四生整体和协进步,三者形成彼此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

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S308桃江两型区段道路建设项目 (二)项目地址:原有桃益一级公路(S308)桃江两型区段。 (三)项目性质 增建 (四)项目实施进度 2011年完成前期工作,2012年初启动建设。 (五)项目计划总投资 约1.5亿元人民币,实际按设计施工图预算为准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S308桃江两型区段道路拓宽建设项目是桃江对接益阳,完善未来融城益阳的主干道,拓展新园区,搭建新平台,辐射益阳高新区,构建城市重要路网框架工程的情况下提出的,建设该条道路能加快桃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缓解城区货运交通压力,搭建城市新平台,建设意义重大。 (二)项目投资人概况 桃花江“两型社会”实践区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绿色桃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速推进融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迫切需要。桃花江“两型社会”实践区不同于单一的经济开发园区,也

不是单独做成一个城市,而是通过规划统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型竹产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文化等产业形态,打造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元的“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城乡统筹示范区、高新技术集聚区、商旅休闲度假区、文化宜居生态区和绿色桃江样板区。 桃花江“两型社会”实践区东起桃花江镇行政边界,西至桃花江,南至益马高速,北至资江南岸,地理面积79.78 km2,人口3.2万人。其中核心区为桃益公路沿线3个村,建设区域近5km2。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 城市交通主干道,两型区园区主干道,搭建两型区企业入驻平台主干道。 (二)项目选址 原有桃益一级公路(S308)桃江两型区段。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项目可实现两型新区主干道,缓解桃江城区通往益阳市区交通压力,完善融城道路骨架,有效激活两型区工业及商住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两型产业园园搭建平台,实现两侧有效土地资源利用率,变土地资本为资源,实现土地转化增值。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高科技生态植物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高科技生态植物园建设项目建议书***宝湾阳光 一、项目概述 ***宝湾阳光高科技生态植物园,集观光和高效农业经营为一体,重点利用高科技手段栽植培育、销售反季节水果、蔬菜、花卉;进行盆栽植物栽培、销售等。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开发区灵珠山街道,毗邻***野生动物园和灵珠山菩提寺,共占地13亩。智能连动式大棚6600平方米,由***北江实业公司投资兴建。 经营理念:精、新、奇、特。 精:主要培植、销售精品高档产品。 新:生态园为高档智能连动建设,采用高科技培植,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 奇:培育盆栽果蔬——樱桃,品种多样,口感怡人,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特:培育名优特新品种,一年四季都可提供果蔬产品。 经营范围:农业技术开发、转让;技术服务、咨询;种植销售盆栽花卉、蔬菜、果树;加工销售、批发、配送蔬菜等农产品;农业果蔬采摘及观光旅游服务。 服务群体:随着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旅游资源的不断开

发,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在悄然改变,尤其是中产阶层和具有小资情调的中青年群体,更加崇尚自然和回归自然。高科技生态观光园正好迎合了这一群体的休闲心理,既满足了他们的浏览、观赏目的,又让他们融入其中,在天然氧吧中享受采摘带来的收获与快乐,离开时还可以带走生态园独具特色的盆栽果蔬。 发展前景:宝湾阳光高科技生态植物园集旅游观光、果蔬采摘、盆栽培植于一体,在吸引游客观光、采摘的同时,会带动新的消费休闲风尚,也必将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助推我区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程,成为开发区农业、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建设规划 按照项目发展目标,拟建设反季节大樱桃棚栽区,占地面积3亩(2000平方米);高档盆栽蔬菜、水果棚栽区,占地面积3亩(2000平方米);高档蔬菜采摘棚栽区,占地4亩(2600平方米),以及建设相配套的办公场所、接待服务(展厅)场所及防护设施等。每个棚栽区分别连动建设,所建大棚为高档智能连动调节式钢架构大棚,具有实用性和抗灾害性强、外观秀美的特点。 三、投资规模和效益 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00万元。 项目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

年产40万方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基本概况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年产40万方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XX市XX建材有限公司1.2项目建设地点 1.2项目建设地点 XX区XX镇XX村界牌 1.3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年限 1.3.1项目建设内容:在XX区XX镇XX村界牌计划征地20亩,建设年产40万方混凝土生产线,生产实验室、办公楼等。 1.3.2项目建设年限: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建设期限为9个月。 1.4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805万元,设备费用1788.5万元;其它费用389万元;流动资金317.5万元。 1.5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2440万元;税后年利润748.37万元(正常年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项目总资金33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 项目的提出 近十余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到2008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253.5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25万公里,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5.39万公里,一级公路5.01万公里,二级公路27.64万公里,三级公路36.39万公里,四级公路179.10万公里,分别比2007年末增加0.86万公里、0.48万公里、1.37万公里、0.92万公里、21.62万公里和减少12.58万公里。沥青混凝土公路占75%以上。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设的发展,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环保降噪、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回收再生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目前大部分道路建设都采用混凝土路面,对混凝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城市道路建设规模与档次的提升,而现有供应商提供的混凝土搅拌站的操作工艺和设备效率较低、污染严重已成为混凝土道路工程建设的“瓶颈”,对建设大型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已经开始形成现实的需求。 同时随着对高性能的混凝土进行研发,对混凝土的环保回收技术也日臻完善,水泥混凝土道路建设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已成为主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市的商业混凝土用量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初每年2-3万方发展到现在的最近每年50万方左右,其数量上、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未来几年,随着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加速建设、XX、宁国及周边县市的大开发大建设,特别是合福高速XX段的建设,就为建设一流混凝土道路提供了条件,这种来自市场的需求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目前宁国市有3家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周边的地区也无大型混凝土搅拌站,由于对混凝土生产加工过程中对设备选择、加工工艺、环保及安全管理方面相对较高,小型搅拌站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同时上述因素客观上对搅拌站与施工现场的距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供应布局上来看,XX市现有的搅拌站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项目承办单位朱希兵私营企业是一家具有多年水泥混凝土生产经验的企业,根据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并加强检查监督,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和好评,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公司将在今后的创业中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国家标准,在生产和运输等方面都将制定一

工程项目建议书案例(以及可行分析报告要求)

工程项目建议书(案例一)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西城区循环水供热管网工程—太阳纸热电厂15万KW机组为热源。 (二)设单位和负责人 建设单位:兖州市热力公司 法人代表:王明春 (三)建设单位简介 兖州市热力公司,始创建成于1995年,隶属兖州市住建局,全额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24人。2007年以供热形式为蒸汽供热,这种供热形式成本高,运行不稳定。2007年根据西城区发展规划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利用招商引资率先在西城区实现循环水供热,2008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当时的供热形式及节能减排要求关停了新兖镇热电厂,做出重大决策以太阳纸热电厂为热源对城市中心区进行了循环水改造。使兖州市的集中供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既降低了供热成本,又提高了供热运行的稳定性。2009年又对以古城矿热电厂为热源的供热形式改为循环水供热。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市循环水供热。 (四)编制依据 1、兖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2、兖州市总体规划; 3、兖州市热力专项规划。 二、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随着西城区城区建设的发展,热源的不足已初步显现出来,圣地热电只有一台12000kw 和两台6000kw的机组,而且冬季用汽高峰还有近50吨工业用汽,随着该片区工业的发展,供热与供汽的矛盾将日渐突出。而西城区协和家园、锦绣家园、太阳三区、人民医院新区建成后将有1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加现在已部分供热的九州方圆等片区共有2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圣地热电的供热能力已远远不足。 现在以圣地热电为热源的循环水供热管网,主管网沿扬州路铺设,服务范围为西城区的大禹路以东的片区。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为了解决西城区供热问题,必须连接其他热源,太阳纸热电厂150000kw机组,循环水量11000t/h,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能满足西城区近10年的发展需要。如果供热需求超过300万平方米可以通过提高供水温度混水供热方式,也可以通过水—水供热方式提高供热能力。最终供热能力约为500?万平方米。计划改造太阳纸热电厂150000kw机组,建首站一座,敷设循环水主管网6.5km,最大管径Dn1200,整个西城区供热计划以建设路为界,建设路以南由太阳纸热电厂供热,建设路以北由圣地热电厂供热,把现有的九州方圆、维多利亚小区、迪尔小区、海情丽都小区、君临华庭小区由太阳纸热电厂供热,建设路以北的片区及新石铁路以东的旧关片区的北片区由圣地热电公司供热,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投资,又能满足西城区长远发展规划,有效的节能减排。 三、建设规模 供热首站一座; 敷设循环水管网5.5公里,主管网管径设计为Dn1200,低温循环水最大供热能力为320万平方米;服务范围为西城区建设路以南的片区。

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2012年襄垣县古韩镇现代设施蔬菜 示范园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襄垣县农业委员会 1.1.4项目建设地点:襄垣县古韩镇 1.1.5建设内容与规模: 示范园占地面积317亩,分五个功能区。(1)蔬菜花卉育苗示范区,占地面积25亩;(2)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培训区,占地面积20亩;(3)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占地面积246亩;(4)循环农业示范区,占地面积15亩;(5)公用设施区,占地面积11亩。 1.1.6建设期限:2年 1.1.7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工程估算总投资7552.7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4537.28

万元,其他费用2455.97万元,预备费559.46万元。 资金来源:争取国家资金、建设单位自筹、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解决。 1.2建设单位简介 1.2.1 单位职责和机构 拟定全县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农垦等农业各产业(以下简称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参与涉农的财税、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政策制定,监督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法律法规,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民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拟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指导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设施农业生产。负责提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财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 【第1篇】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年产x万辆汽车扩建工程 (二)设单位和负责人 建设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xxx 联系电话:xxx-xxx 公司地址:xxx市xx镇xx工业区 (三)建设单位简介 xxx集团有限公司,始创建成于xxx年,现座于xxx省xxx市xx工业区x号,属国家大型企业,是xxx省三优企业,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是xxx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 企业,是我市唯一取得国家汽车生产目录的企业,公司法人代表是 xxx。 公司主要生产“xxxx”、“xx”牌汽车和汽车相关配件,具备较完善的产品开发、生产、检测手段和售后服务体系,xxx 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质认证,并拥有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公司固定资产为xxx万元,流动资金为xxx万元,现有员工 xxx人,其中工程技术人中多人(中高级职称的有xxx人),厂

区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近年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每年的产销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递增,xxx年汽车产量xxx辆,汽车配件xxx万套,实 现工业总产值xxx万元,创利税xxx万元。目前,公司生产的 汽车主要畅销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且已批量 出口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 xxx万元,产品销量十分喜人。 (四)编制依据 1、xx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2、xxx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3、建设单位提供有关资料。 二、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 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 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别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坚持把发展 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认清世 界经济发展趋势,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动摇,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基 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根据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绝密 精品项目咨询

尚义天弘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项目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尚义天弘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 天弘生态园座落于尚义县八道沟镇,山清水秀,地域辽阔,草原风情。 建设规模: 淇河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蔬菜的种植与销售,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500亩。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2-3年 建设内容: 1、第一期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书法笔绘绘画创意展示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 (2)建设滴灌系统,发展蔬菜种植和温室种植; (3)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 (4)修建小型会议中心: (5)修建配送中心,冷库和保鲜库; (6)兴建小型现代化的养殖中心; (7)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8)运用圈养方式到养殖业中,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2、第二期工程计划: (1)兴建及餐饮、棋牌、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休闲别墅区:草原风情区、果蔬采摘区、温室

观光植物区、书法笔绘绘画创意展示区、观景品茗区。 (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和营销网络。 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进行山丘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无公害种植和散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区,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等是今后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为了确保生态园区建设前期的资金周转及维持经营,在真正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集团内部和北京市场消化。 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1.1.4资金构成 项日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00万元(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延资资产、预备费用),流动资金3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 ●《河北省农业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 57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字[2002]175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同农综字第28号】 ●十八大后2013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 ●企业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 ●企业提供的相关协议、资质、证书; 1.3项目综合评价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

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临泉县XX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混凝土搅拌站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业主:临泉县XX有限公司 4、建设地址:临泉县工业园区 5、建设内容:建设年加工商品混凝土10m3的搅拌站一座。 6、投资估算:总投资24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8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7、经济效益: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税金75万元,利润300万元,投资回收期7.26年。 二、项目背景 混凝土是建筑的主要材料,混凝土搅拌站是建筑行业向深层次发展的需求,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各种强度混凝土,由专用运输车送到工地进行浇筑。该项目避免了工地现场搅拌强度不稳定、搅拌不均匀、保养不规范以及现场脏、乱、差等缺点,是国家鼓励的投资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地的混凝土搅拌以及运输水泥、石料、沙子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决定了集中供应商品混凝土在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无可替代的位置,与传统的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较,商品混凝土具有节约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提高水泥散装率、

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已明令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建设条件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规模的不断壮大,加之北区、莲池开发等一批新上工程的建设和老城改造等市政\商用和房地产建设规模将有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商品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预计年混凝土用量达13万m3。我县及周边具有较丰富的砂石资源,生产原料、水电供应方便充足。此项目一旦建立,县上将严格控制工地现场搅拌,推广使用成品混凝土。项目拟建地址远离居民生活区,以减少噪音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不良影响。目前我县及周边没有成品混凝土搅拌站。 四、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480万元。其中征用土地20亩,100万元;土建投资200万元,建成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及其它铺助设施800m2 ;设备投资1750万元,购置混凝土生产线2条及运输车5辆;水、电等配套约需13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及其它费用300万元。 五、预计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加工商品混凝土10万m3,按C30强度混凝土单价300元计,销售收入3000万元,年实现税金75万元,利润300万元。投资回收期:固定投资2180 /300=7.26年,投资回报率:(300/2180)×100%=17%。

生态综合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生态综合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1.项目背景与提出 1.1.经济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1.1.1.背景与机遇 广西江河东流粤港澳,山水南连中南半岛,海湾环接东盟国家,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前沿和枢纽,战略地位十分突出,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了在全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决策,将“生态文明”定位在广西核心竞争力高度。 2008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北部湾经济区被定位为我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凸显了中国区域经济以往主要以“眼光向内”布局到兼顾“眼光向外”的重要作用,把中国区域经济放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上布局。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的获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落户,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将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特别是区域核心城市南宁的发展,将南宁推入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核心地位,使其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成长空间。 1.1. 2.城市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其首府南宁,整体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势态,各项国民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城市规模、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

表1-1 2004~2008年南宁市经济发展指标统计表 资源来源:南宁市2004~2008年统计公报、南宁市统计局 2008年,广西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南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南宁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其中以“生态”为中心的产业链显现端倪,并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新的潜在增长点。 1.2.项目的提出 1.2.1.XX机构 XX机构隶属广西XX系统,是广西XX集团的发展重要科研团队,成立57年来,从一个小小的繁殖场发展成为一个集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质量检测等研究与科普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科学研究机构,先后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和自治区下达的数百项重大科研课题,承担国家863星火计划、948等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科技成果138项,获得各种科技成果奖84项。 XX机构围绕广西XX建设广西新一极的历史使命,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的宏伟目标,制定了第十二个五年计划。XX机构将严格贯彻“十二五”计划的各项工作:在科研方面重点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基地建设,加强对重点研究项目(如木薯、剑麻、坚果、芒果等品种)的科研和推广力度,加强热带农产

生态沙滩运动休闲度假中心项目建议书

振清生态沙滩运动休闲度 假中心项目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地理概况 城南镇地处六安市区南郊,东倚华山街道,北接市区,南邻青山乡、苏埠镇、韩摆渡镇,西与分路口、徐集隔河(淠河)相望。全镇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耕地3.7万亩;辖13个村和3个居委会,185个村民组,全镇总人口5.2万人。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城南镇距六安城区仅3公里,交通便捷。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312国道、 105国道、商景高速等纵横穿境而过;佛子岭西路、环城西路、龙河西路、大别山西路、将军路等城市道路在境内交错,这些都奠定了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 得天独厚的各种资源。古老的淠河流经镇内,砂石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砂石开采量近300万吨;城南境内岗、湾、畈地形皆有,宜农宜林,盛产粮、油、麻等,目前已形成十里桥、梅花两村的优质粮油、关王庙的富硒草莓、紫园、七里岗的无籽西瓜、汪家行的白鹅、种鸽、四望山养鸡等7大特色产业基地;城南镇山青水秀,风光迤逦,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紧靠312国道的西海农业生态园系国家级生态园区,规划面积1万亩,现已开发6000余亩,不久,此处将成为省城后花园,六安西郊城,市民休闲处,商务新中心”同时,境内还有新世纪公园、大别山植物园等都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二)企业概况 振清生态生园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3000余万元。生态园位于城南镇境内,距离六安市中心10公 里。生态园占地2000余亩,生态园自2012年建成以来始终以生产健康食品,创建品质生活“为信念,将生态园建设作为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产业化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争先晋位、兴旅惠民”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绿色发展,提升产业地位,转变发展方式, 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发展,在结构调整中特别是服务业中进一步彰显作为,在改善生态环境中进一步彰显作为,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进一步彰显作为,把裕安建成省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以项目和产品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区,努力提高旅游业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规划原则

投资项目建议书_范文

投资项目建议书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投资项目建议书,感谢您的阅读! 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项目 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城乡建设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墙体材料,而传统墙体材料——实心粘土砖需大量占地取土,与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为此,国务院办公厅72号文件,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建材局建住房295号文件明确规定:自2000年6月1日起,在全国170个城市住宅建设中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瓦。从保护土地,节约燃料,改善环境,造福子孙这一角度出发,用新型建材代替实心粘土砖,已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沿用了几千年的“秦砖汉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实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舒乐舍板,加层彩板等。混凝土空心砌块是国际上成熟的建材产品,国外已有近百年的使用历史,我国也有20年的推广历程,该产品以其过硬的技术指标、合理的价位在建筑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被建设部门列为在全国范围内优先推广的建材产品,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完整的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施工规范。 二、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粘土砖的年产量已达到7000亿块,约合10.29亿立方米,而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年产量只有0.37亿立方米,相当于粘土砖产量的3.6%。我国已有170多个大中城市决定在2003年6月30日前完全用新型墙体材料取代粘土砖,各省、市、区都先后出台了限期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令,但由于新型墙体材料一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禁实”规定只好暂向后推迟执行,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007年年底,必须达到“禁实”目标。 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具有许多优势: (一)空心砌块与粘土砖的传统湿法施工相同,采用砂浆粘合,根据砌块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