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 、H 、O ,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 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N 、P 元素。

2.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 基不同。 3.DNA 和RNA 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 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 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DNA 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5.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动物、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动物、植物)细胞。

6.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等。 7.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 2多,释放能量也多。 8.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低。 9.相关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DNA +甲基绿染液→绿色; (3)RNA +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4)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

砖红色; (5)脂肪+苏丹Ⅲ(Ⅳ)染液 →橘黄色(红色); (6)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 (2)tRNA 、mRNA 、rRNA 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 ) (3)组成DNA 与ATP 的元素种类不同

( ) (4)真核生物以DNA 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 为遗传物质 ( ) (5)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 ) (6)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 ) (7)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 ) (8)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 ) (9)高温、过酸、过碱等都会使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受到破坏,从而造成蛋白质分子失活( )

(10)T 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 中 ( ) (11)所有多肽中的肽键数都是氨基酸数-1

( )

1-2 细胞的结构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虎克:细胞发现者。

(2)施莱登: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施旺: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4)魏尔肖: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2. 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

数量越多。

3.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4.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等。核糖体、中心体(细胞器)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5. 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囊泡发生间接转化。

6. 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细胞器)。 7. 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8. 核仁与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 9.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以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 分子呈环状 ( ) (2)硝化细菌无染色体,只能在DNA 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 ) (3)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 ) (4)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 ) (5)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膜蛋白运输的途径可能是: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 ) (6)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 ) (7)细胞质基质中H +

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 ) (8)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 ) (9)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 TP 均在膜上进行 ( ) (10)生物膜系统指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 ( ) (11)有多种酶附着在生物膜系统上,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 ) (12)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无生物膜系统 ( ) (13)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 )

1-3 细胞的代谢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融合、胞吞和胞吐等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3.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但前者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和胞吞都消耗能量,但后者不需要载体蛋白。

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5.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6.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7.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8.A TP 的结构简式是A -P ~P ~P ,其中A 表示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 9.A TP 的合成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10.叶绿体中色素共有4类,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

11.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2.光反应????

?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物质变化:水的光解和A TP 的合成能量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13.暗反应????

?

场所: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

CO 2的固定、C 3的还原及A TP 分解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14.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15.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C 6H 12O 6――→酶

2C 2H 5OH(酒精)+2CO 2+少量能量或

C 6H 12O 6――→酶

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

16.光反应的产物是ATP 、[H]和O 2,其中O 2全部来源于H 2O 。

17.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暗反应产生的ADP 和Pi 为光反应形成ATP 提供了原料。 18.H 2O 既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19.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A TP ,产生A TP 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 ) (2)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 ) (3)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

(4)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 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5)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O2和ATP ( )

(6)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

(7)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

(8)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 )

(9)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

(10)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

(11)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

(12)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

(13)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

(14)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

(15)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

(16)暗反应的长期进行不需要光( )

(17)光下只要有氧气的释放就只进行光合作用( )

(18)细胞呼吸的产物中如果没有H2O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

(19)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 TP ( )

(20)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

1-4细胞的增殖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2.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复制→散乱分布→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

4.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四种细胞器为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5.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观察细胞分裂的操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纺锤体形成于细胞分裂前期,解体于末期( )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

(3)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

(4)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5)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它一定不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

(6)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

(7)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

(8)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DNA的复制和DNA的平均分配( )

(9)细胞器在分裂过程中是平均分配的( )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内含有形成完整新个体所需的全套基因。

3.衰老的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酶活性下降,水分减少、色素积累。

4.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5.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糖蛋白减少、易于扩散和转移等特征。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

(2)蝌蚪尾巴消失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

(3)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

(4)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

(5)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

(6)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

(7)在任何条件下,癌细胞都能无限增殖( )

(8)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

(9)细胞死亡都受基因控制( )

(10)蜜蜂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11)细胞衰老等于个体衰老( )

(12)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与基因的作用无关( )

(13)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不属于细胞分化( )

(14)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

(15)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16)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 )

(17)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

(18)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属于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特点: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为体细胞的一半。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

(1)精子的产生过程

(2)卵细胞的产生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在受精卵内精子细胞核和卵细胞核发生融合,因此,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

(2)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3)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4)精(卵)巢内精(卵)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 )

(5)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 )

(6)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

(7)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以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

(8)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 )

(9)某二倍体生物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的正常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10)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4、8、8 ( )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S型细菌的DNA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内。

3.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5.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基因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7.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8.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除此之外,翻译还需要运输工具tRNA。9.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可由多种tRNA来运输,但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 也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

10.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11.中心法则可表示为。

12.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

(1)通过DNA复制完成了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

(2)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了对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 )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3)艾弗里证明用DNA酶分解后的S型活细菌的DNA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4)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核苷酸、酶、能量、核糖体全来自细菌( )

(5)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

(6)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

(7)有细胞的生物以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 )

(8)有少数病毒不含DNA,只有RNA,此时RNA才是遗传物质( )

(9)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10)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

(11)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 ( )

(12)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 )

(13)经过DNA复制得到的子代DNA是由亲代DNA链和复制的新链随机结合而成的( )

(1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DNA子链与其互补的母链之间( )

(15)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

(16)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是(A+C)/(T+G) ( )

(17)T2噬菌体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

(18)影响细胞呼吸的所有因素都可能影响DNA复制( )

(19)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只有DNA片段( )

(20)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等( )

(2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位置( )

(22)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 )

(23)遗传信息的遗传均符合遗传定律( )

(24)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

(25)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

(26)转录是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只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

(27)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也有64种( )

(28)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 )

(29)一个mRNA分子只能合成一条多肽链( )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恰当;(2)研究方法由简到繁;(3)运用统计学;(4)科学设计实验程序。2.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演绎推理内容有:(1)F1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隐性类型只产生一种配子;(2)当F1与隐性类型杂交时,其子代应产生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且比例相等。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研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7.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占F2的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占9/16;双隐性个体占1/16;重组类型占3/8。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不同表现类型( )

(2)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3)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

(5)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干扰( )

(6)自交就是自由交配( )

(7)杂合子自交n代后,子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 ( )

(8)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9)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

(10)测交是让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 )

(11)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1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

(13)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比例为9∶3∶3∶1 ( )

(14)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 )

(15)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

(16)有n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的两个纯合体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有2n种基因型( )

(17)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所有生物 ( ) (18)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19)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 (20)性染色体相同的个体所代表的生物均为雌性个体 ( ) (21)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 (2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 (23)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可以说明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 ( ) (24)男性血友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 )

2-4、5、6 生物的变异 人类遗传病 生物的进化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

?

形式: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结果:基因结构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

2.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 3.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5.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6.生物育种的原理

(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2)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 (3)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 (4)杂交育种——基因重组; (5)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

7.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一个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3.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而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方式时则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并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5.人类基因组是由常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和两条性染色体组成。

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因此适宜作为调查遗传病的对象( )

(2)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

(3)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基因序列( )

(4)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

(5)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

(6)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是因为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

(7)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8)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存在基因重组( )

(9)突变后的基因和原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 )

(10)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11)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发生性状分离( )

(12)细菌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13)单倍体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1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15)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

(16)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

(17)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来的个体是三倍体( )

(18)诱变育种时,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个体多于有利个体( )

(19)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

(20)杂合子品种的种子只能种一年,需要年年制种( )

(21)基因工程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能够定向地引起基因突变( )

(22)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

(23)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

(24)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

(25)生物进化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

(26)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 )

(27)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28)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

(29)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30)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代谢类型( )

(31)“超级细菌”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

(32)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当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在尖端可以产生一种影响传递到下部,引起胚

芽鞘向光性弯曲。

②詹森的实验初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③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胚芽鞘的下部分布不均,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④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2)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

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2.其他植物激素

(1)细胞分裂素 ?

????

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 (2)赤霉素

????

?

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 萌发和果实发育。

(3)脱落酸 ?

????

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乙烯 ?

??

??

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3.植物激素的应用

(1)用生长素类似物作除草剂。 (2)用乙烯利催熟凤梨。

(3)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芦苇增加纤维长度等。 (4)无子果实的形成,如生长素引起无子番茄的形成。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 ) (2)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 ) (3)各种植物激素是孤立地起作用的

( ) (4)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出了生长素,原因是生长素不能被消化、吸收 ( ) (5)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只能是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 ) (6)生长素的运输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到形态学上端( )

(7)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 ) (8)生长素只分布在生长旺盛部位

( ) (9)植物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分裂 ( ) (10)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 ) (11)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 ) (12)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 ) (13)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 ) (14)无子番茄的培育要在授粉前给花的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 ) (15)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 ) (16)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 ) (17)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浓度越高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效果越好

( ) (18)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 ) (19)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成熟 ( ) (20)合成乙烯的部位只是在果实 ( ) (21)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 ) (22)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成熟 ( ) (23)脱落酸能抑制发芽

( )

(24)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

(25)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

(26)细胞分裂素合成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通过突触传递。

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5.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6.神经元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机理是K+外流;接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机理是Na+内流。

7.兴奋传至突触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8.神经递质有兴奋类和抑制类。当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立即被酶分解失活,否则将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

9.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10.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1.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升高血糖。

1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3.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14.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以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15.冷觉、温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内脏器官黏膜上,冷觉与温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16.体温平衡是由于产热与散热相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促进产热是协同作用,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17.水盐平衡的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18.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19.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反射是在神经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性应答( )

(2)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3)神经中枢的兴奋能提高感受器的敏感性( )

(4)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

(5)在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

(6)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总是先发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后发生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

(7)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

(8)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本质是相同的( )

(10)突触小体属于突触( )

(11)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12)突触前膜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

(13)神经递质分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

(14)大脑皮层中的言语区是人类所特有的( )

(15)大脑皮层H区损伤后听不见别人说话( )

(16)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后持续发挥作用( )

(17)激素对细胞的代谢起催化作用( )

(18)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

(19)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细胞( )

(20)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 )

(21)胰液的分泌只有体液调节( )

(22)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

(23)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侧重于生长,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侧重于发育( )

(24)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25)所有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

(26)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

(27)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所以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只有肝糖原( )

(28)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来增加血糖浓度( )

(29)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没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

(30)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 )

(31)当人长时间不饮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

(32)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渗透压感受器,还是效应器( )

(33)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

(34)炎热环境中比寒冷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

(35)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 )

(36)某人因发烧在24 h内体温维持在39.5 ℃,在此24 h内,此人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 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效应B)细胞,且一个浆(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11.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

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 )

(2)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

(3)血液属于内环境( )

(4)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

(5)蔗糖属于内环境成分( )

(6)K+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Na+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 )

(7)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

(8)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无机盐和血红蛋白决定( )

(9)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 )

(10)人体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细胞内液、组织液( )

(11)稳态是由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 )

(12)内环境稳定的人,其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 )

(13)细胞只要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

(14)一个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

(15)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

(16)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

(17)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均需抗原的刺激( )

(18)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19)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也不能识别“非己”成分( )

(20)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但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

(21)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

(22)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并消灭抗原( )

(23)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

(24)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25)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

(26)癌细胞的清除说明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27)进入人体的弹片能作为抗原( )

(28)抗原的最终消灭离不开吞噬细胞( )

(29)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

(30)病毒感染只引发细胞免疫,不引发体液免疫( )

(31)骨髓遭破坏,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 )

(32)切除胸腺,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

(3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 )

(34)艾滋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 )

3-4种群和群落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K值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

6.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

7.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

8.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9.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0.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

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11.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2.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它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

(2)一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3)出生、死亡、年龄等特征属于种群特征( )

(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5)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

(6)样方法只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 )

(7)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

(8)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

(9)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只有种群生存所需的资源和空间( )

(1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

(11)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提高K值( )

(12)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增长速率( )

(1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14)种群的“S”型增长,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

(15)研究个体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

(16)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17)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18)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

(19)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

(20)群落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21)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22)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23)人类活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总是破坏性的( )

(2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3-5、6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全过程。

(1)能量的源头——阳光;

(2)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7)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8)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4.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反复,具全球性。

5.生物圈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9.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0.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加快,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

1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2.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

(2)消费者通过自身的细胞代谢,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

(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

(8)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

(9)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 ( )

(10)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

(12)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

(1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能量( )

(14)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的能量( )

(15)粪便量是本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

(16)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光合作用( )

(1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围只是在生物之间( )

(18)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

(19)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

(20)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21)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2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

(23)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

(25)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高( )

(26)负反馈调节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2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开始就有的( )

(28)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标志是生物种类减少( )

(29)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高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 )

(30)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臭氧层破坏( )

(31)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

(32)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

(33)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 )

(34)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35)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36)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 ( ) (37)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层次是物种多样性

( ) (38)生态农业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 )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一关:基础知识——填一填

1.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和载体。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提取,具有专一性,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3.载体的种类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5.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 技术和人工合成法获取。 6.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7.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8.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常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

9.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0.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11.基因身份证是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做成个人基因身份证。 12.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1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过程是: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脱分化

伤组织――→再分化

胚状体或丛芽→试管苗。

1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离心、

振动、电激等物理方法或聚乙二醇等化学方法。

15.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等。

16.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分散组织细胞(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配制细胞悬液→

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17.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

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18.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中涉及的促融方法有聚乙二醇(化学方法)、灭活的病毒(生物方法)或电激(物理方法)

等。

19.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某种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

20.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

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21.卵裂期的特点是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

缩小。

22.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桑椹胚、囊胚和原肠胚3个阶段。

23.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以及受精等主要步骤。 24.培养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培养液成分:无机盐类、有机盐类、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

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25.胚胎移植不属于生殖方式,仅属于一种技术,可用于有性和无性生殖产生的胚胎的移植。 26.胚胎移植的意义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27.对囊胚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28.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 或EK 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形

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29.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第二关:易错易混——判一判

(1)利用大肠杆菌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 )

(2)动物基因工程主要为了产生体型巨大的个体( )

(3)DNA分子制作探针进行检测时需先将双链DNA分子打开( )

(4)Bt毒蛋白基因产生的Bt毒蛋白有毒性( )

(5)通过基因工程能制造生产出青霉素来( )

(6)在对天然蛋白质进行改造时,是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改造( )

(7)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形成( )

(8)形成杂种细胞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 )

(9)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对杂种细胞进行筛选的方法相同( )

(10)对病原体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

(11)诱导融合与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不同( )

(12)体内受精过程中,精子在精液中即可获能( )

(13)排卵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冲卵是从子宫中冲出胚胎( )

(14)桑椹胚的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

(15)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决定于胚胎发育情况( )

(16)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将滋养层均等分割( )

(17)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体外培养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

(18)克隆产生的后代与亲代不一定完全相同( )

(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训练选编(1)新人教版

训练选编(1) 一、选择题 1、(2017·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对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含有核糖体不含叶绿体 ②含有DNA和RNA,且DNA位于染色体上 ③因为它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含有线粒体 ④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⑤在遗传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硝化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不含叶绿体,①正确;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但没有染色体,②错误;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生物,但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③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④正确;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硝化细菌在遗传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⑤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答案】 B 2、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③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①②④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数值最大的是④,故A项错误;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故B项错误;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C项错误;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原核生物也可以完成图示全过程,如好氧菌,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8·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癌变的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增加 B.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青蛙的红细胞衰老后,其细胞核体积增大 D.从某人体内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的核基因相同而RNA不同 【解析】癌变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此新陈代谢旺盛,但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减少,A项错误;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核体积增大,C项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以从某人体内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的核基因存在差异,由于这三类细胞表达的基因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转录形成的RNA也存在差异,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以下选项中所涉及的相对性状均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哪个选项的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 ) A.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红花同白花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红∶白=9∶7 C.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1 D.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1 【解析】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控制高秆和抗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A错误;F2性状分离比红∶白=9∶7,是由9∶3∶3∶1演变而来,即红花与白花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B错误;绿色皱粒为双隐性,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交配,相当于测交,比例1∶1∶1∶1是由(1∶1)×(1∶1)而来的,说明控制高秆和抗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C错误;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不论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能产生Ab、ab、aB、ab的配子,子代的表现型的比例均为1∶1∶1∶1,所以子代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D正确。 【答案】 D 5、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最新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最新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1.植物、动物都有应激性和反射吗? 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3.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 4.真核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核、线粒体吗? 5.原核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吗? 6.真核细胞不能完成无相应细胞器的功能,但原核细胞则不一样。例:蓝藻无线粒体、叶绿体,为何还能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7.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何种结构? 8.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成赤道板吗?HD

9."病毒、硝化细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哪种?"的提法对吗? 10.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在间期吗? 11.高分子化合物与高级磷酸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 12.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13.人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还是消化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14.干种子、冬眠的动物是否进行代谢? 15.暗反应、细胞呼吸在光下是否进行? 16.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异化作用等同于细胞呼吸吗? 17.渗透作用概念中的"浓度"如何理解?动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18.结构蛋白质就是储存形式的蛋白质吗?脱氨基作用直接产生

尿素吗? 19.什么叫化能合成作用? 20.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2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哪里产生的?生长素过程是否需光?单侧光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 22.兴奋能由细胞体传向轴突吗? 2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后天性行为有哪些? 24.一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只有一种吗? 25.利用克隆、试管婴儿技术来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 26.胚的发育、幼苗的形式(即,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来自何处? 27.由马铃薯的"芽眼"长成苗的过程属于出芽生殖吗?以水稻、小

(高考生物)生物处理基础知识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处理 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 1,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的功能并采用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氧化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2,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在污水中形成的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被称为“活性污泥”。3,混合液:由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互相混合形成的液体,称为混合液。 4,化学需氧量(CODmg/l):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5,生化需氧量(BOD5mg/l):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要的氧量。 6,污泥沉降比(SV):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以%表示)。因为活性污泥在沉淀30分钟后一般可接近它的最大密度。当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良好时,污泥沉降比的大小,可以反应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数量。 7,污泥浓度(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的重量。(单位:mg/l) 8,污泥体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分钟沉淀后一克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ml/g),单位可省略。 9,沉降比(SV)与污泥体积指数(SVI)及污泥浓度(MLSS,g/l)之间的关系: SVI=SV×10/MLSS。

10.溶解氧(DO,mg/l):指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氧量。一般控制在2-4mg/l。11,污泥回流比(R):回流污泥量是从二沉池补充到曝气池的污泥量,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入流污水量之比。R=回流污泥量/入流污水量,一般用%表示。

(完整版)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检查清单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_______,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________。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 肽键:__________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_________— ________x18 5 、核酸种类:______和______;基本组成元素:_________。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 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R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_____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_____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_____糖。 11、脂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种) 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 最基本元素:_________ (1种) 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____________。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____,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____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__________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_______。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蛋白质

知识内容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氨基酸及其种类I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II 蛋白质的功能II 二、考题规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多样。而多样的功能是由其多变的结构决定的,在复习中对于结构的把握是重点和基础。蛋白质结构部分的知识点还往往会与后面遗传部分的转录和翻译结合在一起出题。本讲内容考查广泛,在多种题型中均有渗透。 三、考向预测 对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的理解需要在本讲内容的学习中完成,以便更准确地解答相关的简答题,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题量较小的综合试卷中,对于物质基础的理解考查是命题的趋势,而相关计算的比重会减小。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肠肽酶——氨基酸——吸收(主动运输)——血液运输——组织细胞 一、氨基酸的结构:约20 种

结构特点:至少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中心碳原子相连;氨基酸不同,R基不同。该特点也是判断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依据。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多样性 (基本组成元素:共有元素是C、H、O、N,很多含P、S,有的含微量元素Fe、Cu、Mn、I、Zn 等。) 1.基本单位氨基酸的连接:(常见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元素的去向、肽键数目、脱水数)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脱水缩合的方式通过肽键(-CO-NH-)连接,形成肽,其连接过程如下图: 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2.空间结构: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3.结构特点-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样,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 样性。

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生物的变异进化

范文 2020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生物的 1/ 9

变异进化 五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考纲要求基因重组及意义Ⅱ 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原因基因突变的实例Ⅱ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Ⅱ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Ⅰ 染色体数目变异Ⅱ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杂交育种Ⅱ 诱变育种Ⅱ 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人类遗传病的监控和预防Ⅰ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基因工程原理Ⅱ 基因工程应用Ⅰ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Ⅰ 生物的进化进化理论的由来Ⅰ 说明

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教学过程:不可遗传的变异一、变异的种类注意:基因突变可育≠可遗传可遗传的变异:三种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核心:遗传物质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型(变化)= 基因型 + 环境条件(变化)基因突变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及时训练 3/ 9

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 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株,培育出无籽西瓜。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上述无籽番茄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上述无籽番茄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二、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一)、基因突变 1、图解基因突变判断 1、基因内部结构变化∨ 2、基因数目变化 x 3、基因位置变化 x 4、显微镜可观察 x 5、产生新基因∨ 思考镰刀型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镰刀型贫血病的直接原因是――――――― 2、原因: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生物一轮自导练(1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生物一轮自导练(12)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 )。 A.高尔基体膜B.叶绿体膜 C.内质网膜D.液泡膜 解析内质网(A)是生物膜的转化中心。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以及线粒体膜(代谢旺盛时)直接相连,可直接相互转换;高尔基体膜(B)与内质网膜、细胞膜无直接联系,可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进行转换。 答案 C 2、(2018·太原模拟)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 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主要是 ( ) A.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C.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好氧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A[好氧细菌聚集,说明有氧气释放,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聚集较多说明这两个区域光合作用速率快,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使得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的作用下发生的⑤→①的动态变化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演替都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次生演替的方向使得生物种类多样化,所以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生产活动改

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的分析,应该同时具备。 答案 D 4、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将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CO2,故B项正确。 答案 B 5、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4个营养级。 答案 C 6、(2018·湖北黄冈调研)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B.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色素带的宽窄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4.选修 4:生物技术实践 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高三生物零基础应该怎么学

高三生物零基础应该怎么学 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 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 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 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 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

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 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 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 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 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 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猜你喜欢: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一)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一)含答案 1、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答案】A A中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B中没有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C中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D中没有氨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了嵴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细胞内分泌蛋白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可形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可再次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A正确;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B正确;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C错误;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3、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D.增加、减少、增加 1【答案】B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消耗五碳化合物减少导致C5增加,而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也消耗减少,短时间内会出现ATP增加。 4、下图为某生物生殖器官内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31-有答案

配餐作业(三十一)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6·山东潍坊统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 解析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A错误;沙丘、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C错误;不同群落中物种组成有差异,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D 正确。 答案 D 2.(2016·山东潍坊统考)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D.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解析蚯蚓的活动能力弱,因此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C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微生物,使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D 正确。 答案 B 3.(2016·安徽合肥质检)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解析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答案 B 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生物)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梳理(选修1)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1果酒和果醋和制作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种,属于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有氧时,呼吸的反应方程式为:; 无氧时,呼吸的反应方程式为:。 2.条件:繁殖最适温度,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 在、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 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3.菌种来源:自然发酵,____起主要作用。 人工培养,经分离纯化后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发酵时间:d左右 二、果醋制作 1.原理:菌种:,属于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醋酸生成反应式是。 2.条件: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需要充足的。 3.发酵时间:d左右 三、实验设计流程图及发酵装置 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 ↓↓ 果酒果醋 2.发酵装置: 充气口作用; 排气口作用; 出料口作用。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 使用该装制醋时,应该关闭; 制醋时,应将充气口。 3.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常.并用在条件下检验酒精存在。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择:新鲜。先冲洗,再去枝梗。

2.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清洗干净后用消毒。 3.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并充气口。若采用的是简易发 酵装置,需每隔12h左右将瓶盖以放出,此后再将瓶盖。 1.2腐乳的制作 1.原理: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丝状,属于核生物。其适宜的 生长温度为____℃。 等微生物产生的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氨基酸;酶可以将____水解成和脂肪酸。 2.条件: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____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这样可以避免,保证产品的质量。 3.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4.注意事项: (1)控制盐的用量。盐浓度过低,不足以,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 在豆腐块装瓶时,需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盐量。 (2)酒的含量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 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导致豆腐腐败。 (3)卤汤中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的作用。 (4)防止杂菌污染。腐乳瓶洗干净后需消毒。 装瓶、加入卤汤后,需用胶条将瓶口____。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 。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1.泡菜制作原理: 菌种:。它是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常见的种类有和,后者常用于生产酸奶。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反应后,与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目测比色法) 3.亚硝酸盐的危害: 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亚硝酸盐转变成致癌物——。 人体摄入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当摄入总量达到g时,会引起死亡。 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1.分类: (1)按物理性质分:培养基与____培养基。通常在后者中加入了作为凝固剂(98℃以上熔化,44℃以 下凝固)。 (2)按功能分:培养基与培养基。(植物的组织培养中通常要使用____培养基)

2019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逼近,你准备好了吗?对于每门课程你能否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呢?现在就来看一看对于生物学科,北京四中网校教学部宋老师给学生们哪些指导,以使各位同学学习高效有序、有的放矢地做好最后冲刺复习。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 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 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 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 第1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一 个池塘的全部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 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4 含答案

配餐作业(二十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A组·全员必做题 1.下列各项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⑤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④⑤⑥D.③⑤⑦ 解析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另外要注意,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无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答案 D 2.(2016·泉州质检)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解析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 项错。由于长舌蝠具有长舌而得到花蜜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筒花的各种性状

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长舌蝠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 B 3.(2017·苏北四校联考)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进化的原材料只能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 C.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 D.若种群中显隐性个体的数量保持不变,则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种群,而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交配后产生的三倍体草莓不可育,因此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不属于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发生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跟显隐性个体的数量没有必然关系,D错误。 答案 C 4.(2017·河南洛阳统考)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解析题图中从Q点开始A的基因频率增加,说明环境变化后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正确。曲线交点处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B正确。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图中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说明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高,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低,D错误。 答案 D 5.(2016·湖南株洲检测)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本通精华版)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本通精华版)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第二单元生物的新陈代谢 (12) 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26) 第四单元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37) 第五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41)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72)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9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 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