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_高阳

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_高阳

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_高阳
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_高阳

第38卷第2期2016年2月2016,38(2):0185-0195

Resources Science

Vol.38,No.2Feb.,

2016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收稿日期:2015-05-08;修订日期:2015-08-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11)。

作者简介:高阳,女,河北唐山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整治。E-mail :gao5yang@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通讯作者:张凤荣,E-mail :frzhang@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1)2012年中国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农村居民点面积均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2012年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于全国农

村居民点面积除以全国农村人口,其中全国农村人口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3]

DOI :10.18402/resci.2016.02.01

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

整治时序研究

高阳1,2,张凤荣1,2,郝晋珉1,2,张佰林1,2,周建1,

2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2.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要:整治潜力测算和迫切度评价是安排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的基础与依据。本文运用实地调查与访谈、

GIS 空间分析等手段与方法,深入分析山西省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并根据用地类型与整治性质的差异

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划分为浅层潜力和深层潜力,测算结果表明武乡县农村居民点的浅层潜力占总潜力的71.88%,说明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较为粗放,具有较高整治潜力。通过分析村庄属性与发展前景,从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等4个层面选取16个指标评价抽样村整治迫切度,并根据迫切度评价结果将抽样村分为迫切、较迫切、一般迫切和不迫切4个整治等级。从抽样村迫切度评价等级、抽样村浅层潜力占总潜力比重和总潜力占居民点面积比重等三方面入手分析,选取8种组合类型纳入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范畴并安排整治时序,确定近期整治抽样村18个,中期整治抽样村17个,远期整治抽样村19个。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迫切度评价;整治时序;武乡县

1引言

随着中国步入经济转型时期,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多,各地加大对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导致土地后备资源剩余量逐渐减少[1]。与此同时,在农村地区却普遍存在用地布局散乱、基础设施建设差、空心化严重等现象[2]。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1.06%,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高达288.73m 2/人1),挖掘农村土地潜力、实现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农村生活环境是当前农村面临的重

要问题。

农村居民点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手段,已经成为中国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4]。目前使用最广的潜力测算方法是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但由于农村居民点内部除了宅基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等建

设用地外,还包括用于种植养殖或空闲的土地[4-8],使其因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计算过高而导致测算结果偏大[9],虽然有学者通过增加了自然、社会、经济等系数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进行修正[9-13],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完善了该潜力测算方法,但多采用测算省、市等大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且测算过程中未能考虑到农村居民点内部地类细化问题,所以该方法用于小尺度测算仍不够准确。县级是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的最小行政级别,准确测算县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科学安排整治时序直接影响整治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武乡县为例,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角度考虑,以村庄为整治潜力基本测算单元,利用3S 技术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划分整治潜力类型,优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并选取村庄属性

第38卷第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指标评价其整治迫切度,最终明确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编制提供研究支撑与方法指导。

2研究区概况

武乡县隶属山西省长治市,位于36°39′N-37°08′N ,112°26′E-113°23′E 之间,辖区总面积为161450hm 2,包括5镇10乡,377个行政村。武乡县属于黄土丘陵区,地跨太行、太岳两峰,东西高峻,

中部低凹。地貌类型多样,河谷阶地、黄土丘陵、低山和中山4种地貌区各占武乡县总面积的6.9%、55.3%、28.0%和9.8%。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县域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均存在利用粗放、摊大饼式向外扩张的现象。2005-2010年,武乡县农村人口由2029194人下降到1941078人,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却从4235.56hm 2增加到4431.59hm 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由2005年的208.73m 2/人增加到2010年的228.31m 2/人,均高于国家标准上限(150m 2/人)。2012年9月,通过面向全县村庄发放

“农村基本情况与土地综合整治调查”、“农村居民点动态演变调查”和“农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3种

调查问卷,经研究小组与乡镇、部分村干部共同核实问卷信息准确性,选取106个问卷内容填写完整、信息详实准确的村庄作为本研究的抽样村。抽样村的数量占武乡县行政村总数的34.12%,分布在武乡县各乡镇内。经实地调查,抽样村居民点内部分布较多空闲地,宅基地均有闲置、废弃现象。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整理计算发现,抽样村闲置宅基地面积占宅基地总面积的15.68%,废弃宅基地面积占宅基地总面积的10.65%,节地潜力较大。此外,武乡县还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的规模占武乡县总规模的13.77%。

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以山西省武乡县106个抽样村为例,采用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法分别计算抽样村的浅层潜力、深层潜力和总潜力,分析抽样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其次,根据地区发展定位和村庄自身区位经济社会特征,制定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必要性。最后,耦合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成果与迫切度评价结果,对抽样村进行整治时序安排。3.2村级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3.2.1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构建

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010-2007)[14]

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15]

为依据标准,结合

相关研究成果[4-8]和武乡县农村居民点调研实际进行综合取舍,构建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如表1),阐明武乡县抽样村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该分类体系将地类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大类,8个二级类,考虑到建设用地是农村居民点内部的主要用地类型,因此对该大类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划分。3.2.2整治潜力分类及计算方法

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现状与整治难易程度(包括人为阻力、整治成本等),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为浅层潜力和深层潜力。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计算公式为:

S t =S s +S d

(1)

式中S t 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总潜力(m 2);S s 为浅层潜力(m 2);S d 为深层潜力(m 2)。

浅层潜力是指整治阻力小、难度低、成本少的用地潜力,用地类型包括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以及废弃宅基地,在实际农村居民点复垦项目中,这些地类可全部复垦为耕地,即所涉及用地的整治潜力为100%。农村居民点整治浅层潜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S s =S f +S u +S a

(2)

式中S s 为浅层潜力(m 2);S f 为农村居民点内部农用地整治潜力(m 2);S u 为农村居民点内部未利用地整治潜力(m 2);

S a 为农村居民点内部废弃宅基地整治潜力(m 2)。

(2)深层潜力是指整治的人为阻力大、成本高、难度大的用地潜力,涉及用地类型包括农村居民点内部除废弃宅基地外的所有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中的闲置宅基地与废弃宅基地的性质不同。废弃宅基地是由于宅基地过于破旧或曾受地质灾害破坏而导致无法居住且无人居住的宅基地,而闲置宅基地大多是由于村民外出务工或子女上学而形

186

2016年2月

高阳等: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成的间歇性居住宅基地,其拥有者仍会不定期回来居住,所以闲置宅基地仍具有居住价值,整治难度也与长年有人居住的宅基地一样,因此将闲置宅基地归入深层潜力的用地类型范畴。

深层潜力测算采用村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16]。该方法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原理类似,但其是以农村居民点为测算单元,通过计算农村居民点内部除废弃宅基地外的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与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差值,得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深层潜力,具体计算公式为:

S d =S co -B t ×Q t

(3)

式中S co 为农村居民点内部除废弃宅基地外的建设用地现状面积(m 2);B t 为规划期末人均建设用地标准(m 2/人);Q t 为规划期末农村人口数(人)。

本文利用Google Earth 获取2010年0.5m 分辨率

的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影像资料,对其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地理配准与空间校正,并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农村居民点地类图斑相叠加。结合实地调研,对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进行矢量化,最终获得细化后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设定基期年为

2010年,规划期末为2025年。S co 即矢量化后的农村居民点内部建设用地总面积减去废弃宅基地面

积;采用公式(4)计算现有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按照

《镇规划标准》(GB90188-1999)[17]

的“现状人均建设

用地面积与相应规划调整幅度表”确定规划期末人

均建设用地标准;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18,19]预测各

村规划期末总人口,其中人口年增长率为2005-2010年5年的平均人口增长率,每年的村总人口和每年新增人口数均由问卷调查获得。

B 0=S 0/Q 0

(4)

式中B 0为基期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 2/人);S 0为基期年农村居民点内部建设用地面积(m 2);

Q 0为基期年村庄现状人口数(人)。3.3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评价方法

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是指居民点自身属性、农户的居住现状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需求程度。本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抽样村居民点整治迫切程度。3.3.1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权重计算方法

本文从村庄系统属性“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设

一级类

编号1

2

3

名称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二级类编号1112

1321

22

23

24

31

名称

耕地林地草地农村宅基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商服用地未利用土地

三级类编号---211212

213221222223224225

226231232

233241242311312

名称

---使用中的宅基地闲置的宅基地废弃的宅基地机关团体用地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公路用地街巷用地农村道路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空闲地裸地表1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Table 1Land u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rural settlement in Wuxiang County

187

第38卷第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施”和村庄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连通属性“农村发展”入手,选取16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20]计算指标权重,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领域的15位教授和副教授,采用调查表形式分别对14个指标赋予权重,通过三轮赋值与测算,最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1)自然条件。由于武乡县山地地貌占区域总面积的65.1%,属于长治市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严重影响,甚至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自然条件选取地质灾害和地形条件2个指标。

①地质灾害指标指居民点位于地质灾害高易

发区内的面积占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这一比例越大说明整治的迫切度越高。②地形条件采用地形位指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

[21,22]

为:

T =log [](E /-E +1)×(S /-S +1)(5)

式中T 为地形位指数;

E 及-E 分别为空间任一栅格的高程值(m )和平均高程值(m );

S 及-S 分别为空间任一栅格的坡度值(度)和平均坡度值(度)。经上式转换后,空间上每个栅格都对应一个地形位,

原来的高程和坡度属性值即可由地形位来进行综合描述。地形位指数越大,说明地区的地形条件越不适宜建造农村居民点,因此整治的迫切度越高,反之亦然。

(2)社会经济因素。从人口规模与结构、房屋破旧率和经济水平3个层面选取5个指标。①人口规模与结构。村民是农村居民点整治

的直接利益主体,村庄人口数侧面反映了村庄的发展规模,而人口结构则反映村民对整治的意向。如果村民受教育程度高、村内青年多老年少,那么村民整体的整治意愿就会比较强烈,整治迫切程度越大[11],因此人口结构层面选取了“高中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青老年之比(即18岁以下与60岁以上人口比)”2个指标进行评价。

②房屋破旧率。该指标是指土木结构的房屋占房屋总数的比重,反映农户的居住环境。土坯房比重越大,说明农村居民点的房屋破旧率越高,那么村庄整治迫切度和必要性就越强。

③经济水平。选取人均纯收入予以评价,村民人均纯收入越高,对居住环境要求越高,对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迫切度越高,也更为愿意且有能力支持

整治工作开展[23]。

(3)基础设施。村内基础设施是为服务村民的准则层自然社会经济

基础设施

农村发展

权重0.250.25

0.20

0.30

因子层

地质灾害地形条件人口规模与结构

房屋破旧率经济水平

教学与医疗

基本生活条件

交通通达度村庄引力

权重0.600.400.45

0.250.300.40

0.60

0.600.40

指标与赋值说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的居民点面积所占比重/%

地形位指数村庄人口数/人高中及以上人口比重/%

18岁以下与60岁以上人口的比值土坯结构房屋占房屋总数的比重/%

人均纯收入/元

是否有小学(有=1;无=0)是否有中学(有=1;无=0)是否有卫生所(有=1;无=0)

自来水用户百分率/%路灯覆盖度/%商店或超市面积/m 2

距等级公路的距离(等级1~7)是否有公交站(有=1;无=0)是否有集贸市场(有=1;无=0)权重0.150.100.060.030.030.060.080.020.020.030.040.040.040.090.090.12

正逆++-++++------+--

表2武乡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Table 2Evaluation indexes for rural residential settlements consolidation and their weights in Wuxiang County

188

2016年2月

高阳等: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日常生活,其完善程度可以反映村民的居住舒适度和对整治的迫切程度,即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愈不完善,村民居住生活愈不便利,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迫切程度愈高。本文从教学医疗和基本生活条件两方面选取6个指标予以评价,6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抽样村调查表。教育医疗即从“是否有小学、中学或卫生所”3个最基本的设施建设予以考虑,基本生活条件采用“自来水用户百分率、路灯覆盖度和村内商店(超市)面积”3个指标来分析。

(4)农村发展。交通便利是多山地区村庄发展的基础[24],而村庄对周边村民的吸引能力则是村庄发展实力的主要体现。本研究选取交通通达度和村庄引力2个指标评价村庄发展情况。村庄发展前景越不乐观,村民在本村的居住欲望就越小,改善现有生活条件的需求越大,那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迫切度越高,反之亦然。

①交通通达度。道路是连通村庄系统与村外

环境的主要廊道,本研究选取距等级公路的距离和村庄范围是否有公交站2个指标评价交通通达度。

其中,居民点距等级公路的距离是采用ArcGIS 软件对等级公路进行缓冲区分析[25],以500m 为半径,将居民点与等级公路距离划分为0~500m 、500~1000m 、1000~1500m 、1500~2000m 、2000~2500m 、2500~3000m 、>3000m 的缓冲区,并从小到大分别赋予1~7等级。

②村庄引力。集贸市场是农村最为普遍的商

品交易市场,拥有集贸市场是地区中心村的标志,因此选取“是否有集贸市场”评价村庄的吸引能力。3.3.2迫切度评价方法

(1)指标原始值标准化处理。采用极值标准化法[23]

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量纲、数量级及指标正负取向的差异,并使各指标值在区间[0,1]之间。公式如下:

正向:

x ′

ij

=(x ij -x i min )(x i max -x i min )

(6)逆向:

x ′

ij

=(x i max -x ij )(x i max -x i min )

(7)

(2)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26]计算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评价分值:

S i =∑i =1

n B i ?x ′ij

(i =1,2,3,?,n )(8)

式中S i 为i 抽样村的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评价分值;B i 为第i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x ′ij 为j 抽样村的第

i 个评价指标标准化的指标值;n 为指标个数。3.4数据来源与处理

武乡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来源于《武乡县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

,地质灾害的数据来源于《长治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2),这

些数据均由长治市国土资源局提供。武乡县抽样村的数据中,人口规模、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武乡县统计局编制的2008-2010年3年的《武乡县统计

年鉴》[27];抽样村的青老年人口数、人口学历结构、房

屋破旧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数据是通过对武乡县村级、农户级调查表汇总分析得到。距主干道的距离利用ArcGIS 空间分析模块中的缓冲区分析模块,并应用Reclassify 工具、以500m 为间隔将抽样村与主干路距离重分类为6个等级。地形位数据则通过在中科院“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下载DEM 数据并在ArcGIS 上进行栅格数据提取、转换、计算获得。

4结果及分析

4.1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结果

通过测算106个抽样村的居民点整治潜力,抽样村的总潜力为738.39hm 2,其中浅层潜力为530.79hm 2,占总潜力的比重为71.88%;深层潜力为207.60hm 2,占总潜力的比重为28.12%。根据潜力值的大小分别将抽样村的浅层潜力、深层潜力和总潜力分为4个等级(图1),其中浅层潜力值大于4.00hm 2的抽样村共47个(图1b ),占抽样村总个数的44.76%,而深层潜力大于3.00hm 2的抽样村只有19个,有33个抽样村的深层潜力为0(图1c ),说明

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150hm 2,符合国家要求。通过加和浅层潜力与深层潜力等级边界值获

1)山西省武乡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6月组织编制《武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山西省长治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12月组织编制《长治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

189

第38卷第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图12020年武乡县抽样村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等级

Figure 1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level of sampling villages in Wuxiang County in 2020

190

2016年2月

高阳等: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得总潜力的等级边界值,发现总潜力大于10hm 2的抽样村共22个,占抽样村总个数的20.75%,主要分布在武乡县的中部和东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总潜力小于2hm 2的抽样村共16个,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通过对比发现,抽样村总潜力的等级分布(图1a )与浅层潜力分布(图1b )具有高度吻合性,可见浅层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主体部分,居民点内部非建设用地面积较大,说明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较为粗放。4.2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评价结果

通过各抽样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评价分值的频率直方图,选择63.34、55.09、47.28三个突变点作为分界点,将抽样村分为迫切整治抽样村(P 1)、较迫切整治抽样村(P 2)、一般迫切整治抽样村(P 3)和不

迫切整治抽样村(P 4)4个等级(图2),其抽样村居民

点用地分别为206.51hm 2、465.67hm 2、395.21hm 2和427.46hm 2,占抽样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3.81%、31.15%、26.44%和28.6%。

根据因子层和指标层权重和指标值,分别计算

各标准层指标的迫切度评价值,得到[0,100]的分值,分值越大表示整治迫切度越强。通过对表3的分析发现,由迫切到不迫切4类抽样村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的单项迫切度评价值均呈增长趋势,与整治迫切度评价值呈正相关,且不迫切整治抽样村的各单项评价值与其他三项有较大差距,说明不迫切整治抽样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较为集约,居住条件较好,且具有区位发展前景,因此可暂不考虑对其整治。4.3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安排

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安排是根据农村居民点

图2武乡县抽样村整治迫切度类型分布

Figure 2Consolidation urgency degrees of sampling village

分类

不迫切整治村一般迫切整治村较迫切整治村迫切整治村

自然

评价均值19.8920.6729.6459.86

社会经济评价均值34.4442.0143.5944.84

基础设施评价均值53.6070.3977.0377.06

农村发展评价均值54.1471.4585.3883.23

迫切度评价均值

42.4351.1859.3366.55

表3武乡县抽样村单项迫切度评价均值

Table 3Single urgency degrees evaluation average value of sampling village type

191

第38卷第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自身发展与地区定位,综合分析整治潜力及迫切程度,最终明确规划期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安排。本文将2010-2025年作为规划期,以5年为一个期限将规划期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即分别以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作为近中远期的起始时间。根据整治迫切度评价的分类结果,选取迫切整治(P 1)和较迫切整治(P 2)2类抽样村纳入规划期整治范畴;以P 1、P 2两种抽样村“浅层潜力占总潜力的比重”和“总潜力占居民点总面积的比重”2个潜力因素的平均值为分界值,将抽样村分为“高”、“低”2种。通过匹配抽样村的3因素将其分为8种组合类型,并划定整治时序(表4)。

4.3.1近期

近期可整治的抽样村18个,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79.61hm 2,包括“P 1高高”、“P 2高高”和“P 1高低”3种组合类型。“P 1高高”型抽样村共5个,居民点面积为

55.95hm 2,总潜力是31.15hm 2。“P 2高高”型抽样村共

8个,居民点面积为123.66hm 2,总潜力是81.65hm 2,两种类型的总潜力占居民点面积比重分别为57.65%和63.85%,说明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较为粗放,整治迫切度评价均值分别为65.14和58.89,具有整治必要性和迫切性,浅层潜力占总潜力的比重分别为95.45%和97.29%,说明居民点内部非建设用地较多,整治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可在近期予以整村整治。“P 1高低”型抽样村共5个,居民点面积为43.73hm 2,总潜力14.90hm 2,该类抽样村海拔较高、内部基础设施较差,迫切度评价均值66.79,具有整

治必要性;村庄总潜力占居民点面积的比重31.07%,但浅层潜力占总潜力的比重较高

(94.16%),说明居民点内部建设用地利用较为集约,但非建设用地较多,因此可重点挖潜居民点内部的浅层潜力,增建基础设施从而提高居住生活环境,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4.3.2中期

中期可整治的抽样村17个,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17.37hm 2,包括“P 1低高”和“P 2高低”2种组合类型。“P 1低高”型抽样村3个,居民点面积为36.74hm 2,总潜力21.59hm 2,该类抽样村迫切度评价均值较高(65.58),整治总潜力占居民点面积的比重较大(58.93%),浅层潜力占比为56.04%,说明居民

点内部土地利用整体较为粗放,可进行整村整治,但整治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可在规划中期予以整治。“P 2高低”型抽样村14个,居民点面积180.65hm 2,总潜力64.56hm 2,整治迫切度59.40,低于P 1型抽样村,但浅层潜力占比96.65%,说明村庄

内部可挖潜的浅层潜力相对较大,但由于总潜力占居民点面积比重较小(34.65%),因此可在规划中期对村庄内部非建设用地进行重点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4.3.3远期

远期可整治的抽样村19个,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31.46hm 2,包括“P 2低高”、“P 1低低”和“P 2低低”3种组合类型。“P 2低高”型抽样村10个,居民点面积119.39hm 2,总潜力90.70hm 2,虽然该类抽样村的总潜力占居民点规模的比重较高(59.51%),但整治必要性较低(59.72),且浅层潜力相对较低(68.63%),整治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可在远期予以考虑。“P 1低

低”和“P 2低低”型抽样村共9个,居民点面积为

112.07hm 2,总潜力49.95hm 2,虽然该类抽样村具有一定整治潜力,但总潜力及浅层潜力比重均较低,

说明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较为集约,因此可在远期根据村庄发展情况予以整治安排。

5结论与讨论

(1)以武乡县106个抽样村为例,根据农村居民

整治时序近期

中期远期

迫切度评价类型P 1P 2

P 1P 2P 1P 2P 1P 2

浅层潜力占比

高高高高低低低低

总潜力占比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

表4武乡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安排

Table 4Scheduling of rural settlement consolidation in Wuxiang County

注:(1)浅层潜力占比即为单个抽样村的浅层潜力占该村总潜力的比重;以抽样村浅层潜力占比的平均值79.13%为分界值,大于79.13%的抽样村为“浅层潜力占比高”,小于等于79.13%的为“浅层潜力占比低”;(2)总潜力占比即为单个抽样村的总潜力占该村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重,以抽样村总潜力占比的平均值45.77%为分界值,大于45.77%的抽样村为“总潜力占比高”,小于等于45.77%的为“总潜力占比低”。

192

2016年2月

高阳等: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点内部用地结构及整治难易,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划分为浅层潜力、深层潜力和总潜力,计算结果表明浅层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主要组成,这也说明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较为粗放。

(2)从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村庄发展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并依据迫切度评价值划分武乡县4个抽样村农村居民点整治等级。研究发现,迫切整治村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单项评价均值最高,较为迫切整治村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村庄发展单项评价均值均与迫切整治村相差甚微,但自然评价均值却只有迫切整治村的50%,可见对于高地质灾害的山区县域,自然条件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程度的重要因素。

(3)综合“迫切度评价分值、浅层潜力比重和总潜力比重”3方面选取8种抽样村组合类型纳入整治规划考虑范畴,安排整治时序。由于农村居民点整治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户生活环境,因此今后将更为详细地从农户性质入手分析评价农村居民点整治迫切度,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彦随.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

2011,25(4):3-8.[Liu Y S.Scientifically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reclamation and readjustment of rural land in China[J].China

Land Science ,2011,25(4):3-8.]

[2]朱泰峰,张凤荣,李灿,等.基于植被覆盖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估算及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240-249.[Zhu T F ,Zhang F R ,Li C ,et al.Estimation and valid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based on vegetation coverage rate[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CSAE ),2013,29(1):240-2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13.[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3.]

[4]张凤荣.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12.[Zhang F R.Theory and Practice of Rural Land Remediation[M].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2012.]

[5]师学义,陈丽,杜轶,等.潞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268-272.[Shi X Y ,Chen L ,Du Y ,et al.Research on potential of the house coordination at Lucheng county[J].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3,23(3):268-272.][6]张济,朱晓华,刘彦随,等.基于0.25M 分辨率影像的村庄用地

潜力调查-以山东省巨野县12个村庄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10):1717-1721.[Zhang J ,Zhu X H ,Liu Y S ,et al.A survey of village land use potentiality based on 0.25m resolution images :

Exemplified by 12villages in Juye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J].Economic Geography ,2010,30(10):1717-1721.]

[7]姜广辉,张凤荣,周丁扬,等.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

特征的区位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2):109-116.[Jiang G H ,Zhang F R ,Zhou D Y ,et al.Analyzing the land us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Beijing city[J].Re-sources Science ,2007,29(2):109-116.]

[8]Zhu F ,Zhang F ,Li C ,et al.Functional transition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Analysis of land-use differentiation in a transect of Beijing ,China[J].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41(1):262-271.

[9]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

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S1):1-5.[Song W ,Chen B M ,Chen X W.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potential calculation model for rural habitat consolida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S1):1-5.]

[10]陈荣清,张凤荣,孟媛,等.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

[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216-221.[Chen R ,Zhang F R ,Meng Y ,et al.Estimation of realistic potential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9,25(4):216-221.]

[11]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等.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与“挂

钩”分区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1):134-142.[Qu Y B ,

Zhang F R ,Jiang G H ,et al.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and zoning for connecting the increase in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crease in rural residential land[J].Resources Science ,2011,33(1):134-142.]

[12]石诗源,张小林.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

测算[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9):52-58.[Shi S ,Zhang X L.Current situation and land reconsolidation potential calcul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J].China Land Science ,2009,23(9):52-58.]

[13]周克昊,谭荣辉,刘艳芳,等.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域土

地利用节地潜力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9):222-231.[Zhou K H ,Tan R H ,Liu Y F ,et al.Assessing of land-saving potential based on per capita construction land standards [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93

第38卷第2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2,28(19):222-23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EB/OL].(2008-07-30)[2015-05-08].http ://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link?url=N_WeDgZkhBhzOV-2ugPUiKIiTeS_7aUC4P-XwQxqQpVN4buFSZikwpKS45NA3oPGWlpoCAtX4gD

KndVRAYRdcypIpklVmm8ZikuftD9vh32007.[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ry of Land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nd Use Present Situation Classification (GB/T 21010-2007)[EB/OL].(2008-07-30)

[2015-05-08].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link?url=N_WeDgZkhBhz OV-2ugPUiKIiTeS_7aUC4P-cXwQxqQpVN4buFSZikwpKS45N A3oPGWlpoCAtX4gDKndVRAYRdcypIpklVmm8ZikuftD9vh32007.]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EB/OL].

(2001-08-21)[2015-05-08].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wjzxqw/W2540002050.htm.[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ry of Land

Resources.National land classification (Trial Implementation )[EB/OL].(2001-08-21)[2015-05-08].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wjzxqw/W2540002050.htm.]

[16]高阳.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与可行性研究-以山西省武乡县为

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Gao Y.Potential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A Case Study of Wuxiang County ,Shanxi Province[D].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3.]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镇规划标准(GB90188-1999)[EB/OL].

(1994-06-01)[2015-05-08]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lawserve/guihua/1800006.htm.[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GB90188-1999)[EB/OL].(1994-06-01)[2015-05-08]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lawserve/guihua/1800006.htm.]

[18]汤江龙,赵小敏.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

[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2):14-20.[Tang J L ,Zhao X M.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opulation prediction models in land use planning[J].China Land Science ,2005,19(2):14-20.]

[19]白景锋.小康示范村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研究-以南阳新

野县李湖村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3):66-68.[Bai J F.Study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in planning of well-off village :Taking Lihu village ,Xinye County in Nanyang for example

[J].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7,6(3):66-68.]

[20]王瑷玲,赵庚星,李占军.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

[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58-61.[Wang A L ,Zhao G X ,

Li Z J.Integrated evaluation method for project post-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6,22(4):58-61.]

[21]斯钧浪,齐伟,曲衍波,等.胶东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

上的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3):679-685.[Si J L ,Qi W ,Qu Y B ,et al.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pattern on terrain gradient in Jiaodong mountainous areas at county level[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9,20(3):679-685.]

[22]饶卫民,章家恩,肖红生,等.基于地形位的城郊景观分布特征

及变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67-70.[Rao W M ,

Zhang J E ,Xiao H S ,et al.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change of suburb landscape based on the terrain niche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7,28(3):67-70.]

[23]刘玉,刘彦随,郭丽英.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

及其整治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6):306-312.[LIU Yu ,LIU Yansui ,GUO Liying.Zoning and consolidation strategy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areas around Bohai gulf in China [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1,27(6):306-312.]

[24]关小克,张凤荣,刘春兵,等.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特

征及优化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3):536-544.[Guan X K ,Zhang F R ,Liu C B ,et al.Spatio-tempor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distribution in Pinggu District[J].Resources Science ,2013,35(3):536-544.]

[25]王希,王秀茹,薛剑,等.灾后重建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确定

[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4):245-255.[Wang X ,Wang X R ,Xue J ,et al.Mode decision of renov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district[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3,29(14):245-255.]

[26]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等.京郊不同城市功能区农村居民点

用地集约度的比较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4):720-728.

[Qu Y B ,Zhang F R ,Guo L N ,et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parison of the use intens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different urban functional areas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J].Resources Science ,2011,33(4):720-728.]

[27]武乡县统计局.武乡县统计年鉴[M].武乡:武乡县统计局,

2008-2010.[Wuxiang County Bureau of Statistics.Wuxiang County Statistical Yearbook[M].Wuxiang :Wuxiang County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8-2010.]

194

2016年2月

高阳等: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

Consolidation sequenc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

based on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and urgency degree

GAO Yang 1,2,ZHANG Fengrong 1,2,HAO Jinmin 1,2,ZHANG Bailin 1,2,ZHOU Jian 1,

2

(1.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China ;

2.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193,China )

Abstract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can not only intensify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but also reliev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Consolidation potential calculation and urgency degree evaluation are the basi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sequencing.Here ,we used geological data and economic social materials obtained from GIS spatial techniques ,global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Wuxiang County ,Shanxi ,China to obtain land structure inside rural residential land.Depending on land type and property ,we classifie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into two types :shallow potential and deep potential.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hallow potential is 71.88%,implying that shallow potential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otal potential.We chose sixteen factors from nature and four aspects from socio-economy and infrastructure ,and used them to evaluate the consolidation urgency degree of rural settlements.According to urgency degree evaluation scores we divided 106sample villages into four classes :most urgent villages ,more urgent villages ,urgent villages and not urgent villages.We then chose the most urgent and more urgent villages as counties to be consolidated and classified them into eight combination types with percentages of shallow potential in total potential and total potential in the rural settlement https://www.doczj.com/doc/a218708515.html,st ,we arranged the order of eight combination counties into three time quanta 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13villages to be consolidated in the near future ,17villages in the mid-term and 19longer-term.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urgency degree evaluation ;consolidation sequence ;Wuxiang County

195

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研究

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研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伴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废弃居民点、居民点乱占乱建等问题。农村人口的贫困化近年来逐渐减少,但是,部分偏远地区仍达不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水平。尽管国家一直在扶持,但是能够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方面土地整治项目急需开展,另一方面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也需要解决。本文通过讨论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于扶贫开发地区的倾斜能够有效提升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提出了在居民点整治中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和要点的建议。 标签:增减挂钩;扶贫开发;居民点整治;土地整治 土地资源是关乎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的重要资源,每一寸土地关乎千家万户。珍惜土地、珍惜资源是每一个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的义务与责任。随着人口的激增,节约利用好、整理好土地就是造福人类。土地整理国内外很早就开始了研究,国外最早进行土地整理的是德国和瑞士,后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土地整理[1]。我国土地整理中关于农村居民点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研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研究。在整理潜力的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整理潜力和综合潜力系数来说明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和整理效率[1]。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上主要有限制发展、滚动发展、新村建设、旧村重建、迁村并点型、缩村腾地型、村庄整体搬迁、异地改造等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农村居民点整治,综合国内外整治模式,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具有广泛性、地域性和多样性等特征[2]。 一、农村居民点整治背景 居民点整治工作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能够有效发挥土地整治工作。增减挂钩即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质上是保证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以及使用权通过特定方式的流转[1]。 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通过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产生节约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挂钩指标,设定流通性的挂钩指标交易权利;二是土地指标的流通;三是土地指标使用的实现。自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建设,通过项目区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耕地有增加的目标。 2016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s Vol.26No.1Jan.,2012 第26卷第1期2012年1月收稿日期:2011-08-20 修稿日期:2011-12-22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住宅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2008BAJ08B03)。第一作者:徐保根(1963-),男,河南焦作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E-mail:xubaogen@zufe.edu.cn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Types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t Village-level XUBao-gen,ZHAOJian-qiang,XUEJi-bin,GUHui-na,FANGAi-jun,DONGChuan-de(InstituteofRealEstate,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ssessthefeasibilityofruralresidentiallanduseinordertoprovidesufficientreferencesfor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and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Methodsusedincludedliteraturereview,expertconsultation,comparativeanalysis,andsumofweights.Theresultsindicatedthat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innewresettlementareascouldbedividedintothreebasicones,i.e.,urban-type,town-typeandcentral-villagetype.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werethestructureoffarmers’employment,theeconomiccapacitiesoffarmers,villagecollectivesandthetownandcitythevillagelocates,etc.HuoyutangVillageandXichengVillageinYiwuweretheurban-type;HenggangvillageandBailianVillageinHaiyanwerethetown-typeruralresidentialareas.Itwasconcludedthattheindexsystemandmethodforthesuitabilityassessmentofruralresidentialareashadcertainvalueofapplicationandcouldguidethe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and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 Key words:landadminstration;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suitabilityassessment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徐保根,赵建强,薛继斌,顾慧娜,方爱军,董传德 (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类型;适宜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2)01-0027-05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 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2.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2.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

重庆市主城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分析

重庆市主城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采用GIS技术,研究重庆市主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规模、空间分布等特征,并采用DEM、距离市场的距离、距离道路的距离、距离水域的距离等建立回归分析,探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相互关系,为农村居民点规划、整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核密度;voronoi图;农村居民点;回归分析 前言 中国农村居民点众多,是目前的主要居住形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是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方向以及发展的可能性[1]。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实行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土地集约利用等政策,客观上都迫切需要对农村居民点的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细致研究[2]。农村居民点规模既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经济条件的制约,也反映了居民居住习惯的差异[3]。开展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及其变化的研究、对指导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农村居民点问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他有关农村居民点的问题具有显著的意义。 目前,许多学者在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尺度下对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研究。重庆近年的发展迅速,合理的调整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对促进重庆发展,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的意义。本文将应用GIS分析方法,研究重庆市主城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 1研究区概况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重庆市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九区面积约为5467平方千米。巴南区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平地极少,面积约1825平方千米;渝北区北部为中山,海拔1460~800米、中部为低山,海拔800~450米、南部多浅丘,海拔450~155米面积约1452平方千米;北碚区内多山地丘陵,平坝较少,水系丰富,全区是“六分丘陵、三分山地,一分平坝”的自然特征,面积约755平方千米;九龙坡区海拔最高处为中梁山698.5米,海拔最低处是长江边小河口170米,丘陵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0%,以中、低丘为主,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间,面积约432平方千米;沙坪坝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面积约383平方千米;南岸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面积约274平方千米;江北区地貌大多为“坪”、“丘”、“谷”、“坝”以浅丘陵为主,海拔为160—679米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面积约221平方千米;大渡口区自然环境优美,北有双山,南有长江,城市依低山岭而建,随山起伏,面积约103平方千米;渝中区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为东西向狭长半岛,地形最高处海拔394米,最低处167米,面积约22平方千米。 2研究方法 2.1原理 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类型、用地比例等分析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选取地形、河流、城市中心以及交通等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的思考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以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新安村为例,对整治农村居民点、完善人居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标签农村居民点整治;空心村;人居环境 1 背景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其赖以生存的基地,是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空心村”不断涌现、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质量较差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11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党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特别强调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为落实好武汉市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工作,江夏区委、区政府从2006年逐步开展“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工作,进行村湾整治建设。本文以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新安村为例,浅述农村居民点整治措施。 2 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及分析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巨变,大量破烂不堪的茅草屋被青砖绿瓦所代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沿袭了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模式,破坏了农村人居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1空心村问题凸现 富起来的农民大多会首先选择改善居住条件,在农村掀起了建房高潮。但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往往沿着村界向外扩建,占用耕地,而老宅旧院则弃置不用,造成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不堪,形成空心村,浪费土地资源。 空心村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旧式村庄大多是历史形成的自然村,缺乏系统的规划,布局交错混乱,农民住房以独门独院为主,建房选址随意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民点整理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摘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抓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缓解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做好此项工作,既能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又能促进和改善农村环境,同时还可以缓解用地矛盾。拟就农村居民点整理含义、特点、问题、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居民点整理;问题;模式;措施 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5)农民住房安置的问题。 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住房安置措施。一是把农民统一安置到建好的居民区,根据城镇用地标准以及原先宅基地房屋情况,给予每户面积不等的住房一套。二是

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06-23 | 作者:张勇| 来源:资源网|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同时也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生产发展是手段,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目的,管理民主是制度保证。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及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大力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村容整洁”的要求,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有效路径。2008年8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同时,《纲要》还明确了“加强农村居民点管理”、“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地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过程中尤其是在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坚持走内涵挖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之路,从严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安排专项资金编制乡(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通过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统筹安排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用地规模,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最终实现农村的村容整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 2 现行规划实施中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村庄

如何看待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

学院:资源与环境 班级:xx级土管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时间:2012年10月1日——2012年10月7日

人们往往把“布局合理”作为农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一种目标或理想状态,把“布局不合理”作为农村居民点的一类问题,并以此为由,把撤并村庄、腾出农民土地供给城市“集约化利用”作为解决“不合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我认为,泛泛地指责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简单地拿城市用地方式类比农村的方法,是以“城市偏向”来考虑农村问题的表现。这种偏向在理论上缺乏依据,在观念上有失公允,在实践上非常有害。为解决这类认识偏差,就需要认真研究何谓“布局合理”,什么是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的判据。 一、农村居民点布局是否合理的判据应从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对农村的需求两方面来考虑 (一)判断农村居民点合理性的出发点是尊重农村居民的需要 以村庄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是对村庄的第一位要求;村庄坐落是否能够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也是判断村庄布局是否合理的首要判据。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首先必须考虑农村居民的愿望和利益,绝不能按照少数人的意志而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去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 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往往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表现为超越农民承受能力和觉悟水平的盲动式调整,即在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调整的时候非要进行调整;另一种情况是在大多数农民希望推进自己家园建设的时候,阻拦他们的行动,表现为调整的滞后性状态。这两种情况都是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 尊重和维护农民在居民点布局调整中的权益,就要对做出空间调整的农民有合理的生产生活安排。这些安排包括:至少不低于原先状况的居住、收入、就业、保障、子女就学及其他生活服务条件。这些条件的改善,有的要由农民个人和集体来承担部分或全部成本,有的需要由各级政府来支付。政府、农民个人和集体能否按照各自应承担的部分来支付这些成本,是农民权益能否不受到损害的关键。因此,所谓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农民收入状况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合理性调整首先需要考 虑的基本条件。农民的收入状况,是决定农民(在外部不能支付全部成本的前提下)有没有条件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农民收入是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需求愿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提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规模、布局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巢湖市;农村居民点;措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的理念,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否合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现状 1、农村居民点数量与用地规模。2005年末,巢湖市土地总面积939,367.47公顷,全市有1,518个农村居民点,平均密度16个/百km2。全市乡村户数101.24万户,乡村人口312.60万人,农村居民点平均人口规模为667户/个和2,059人/个。 2、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差异。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72,36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0%,占建设用地比重的66.34%。户均用地714.7m2,人均用地231.5m2。全市四县一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庐江县>无为县>居巢区>和县>含山县。 对全市5个地域单元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进行分析,从含山县的196.7m2/人到庐江县的253.8m2/人不等,大部分县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0~250m2/人之间。总体上巢湖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人均用地较多。 3、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情况。1996~2005年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8~1999年由于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农村居民点面积有所减少,1999~2003年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最高值为72,673.30公顷,2003以后逐年减少;2003~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从72,673.30公顷减少到了72,363.16公顷。 二、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的问题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农村居民点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 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

南京市政府关于郊县农民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中的实施意见

南京市政府关于郊县农民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中的实施意 见 【法规类别】减轻农民负担 【发文字号】宁政发[2005]224号 【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废止(失效)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南京市政府关于郊县农民 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中的实施意见 (宁政发[2005]224号) 各郊县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农民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中(以下简称“农民向城镇集中”)是“三个集中”的核心与关键,为了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着眼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条主线,着力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迅速提高我市的城镇化水平。 2、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立足南京城市功能定位,深刻认识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本市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构建并完善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吸纳性强、辐射面广的城镇空间体系;坚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增添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维护好城乡社会稳定;坚持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基本原则。“农民向城镇集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城乡统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一刀切、“标准化”的做法,深刻认识各个城镇的自身优势和特征,掌握不同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科学、灵活、多样的城镇集中模式,保持风格,突出特色,彰显个性。 ──提升能级:提升农村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层次,实现产业的地域集中、资本的效能集中、资源的配置集中、土地的利用集中,使中心村和中心镇提档升级,形成强大的空间吸引域。

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研究

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研究 摘要:人多地少、国土资源非常紧缺是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根据现有国家政策来看,国家将土地作为尤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着手实施“紧缩地根”政策。从土地市场来讲,既保证经济发展,又同时保证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赖于改善土地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价值。上升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则需要“开源”和“节流”并行,各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和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而农村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土地资源;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 1我国居民点的概念、类型 居民点是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置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绿化系统等的综合地类,也是工商企业、文化教育事业单位集中的地方、劳动力集中的场所。 1.1 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出现农村居民向城镇集聚并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但其绝不就是放开让农民涌进城。他是以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为基础的,从而生产、生活方式、观念向城市文明的转变。城市化的真正含义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他实际上是一个工业、人口集聚过程。 1.2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 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评价。主要有三种类型:大体合适;稍微滞后型;隐性超城市化型严重滞后型。在这其中片面倾斜重工业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长期形成的城乡户籍制度城乡隔离政策限制人口向城市转移。②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在目前学术界对城市化道路分类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城市重点论“龙头战略”,中等城市重点论“中间凸起战略“,小城镇重点论“遍地开花战略”。在这些理论当中,都对小城镇的作用予以了肯定,小城镇就是3万人以上尚未设市建制的县城和镇。他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连接城乡两个市场,吸收农业劳动力。小城镇发展模式是一个金字塔型的。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化道路应该走优化布局,改

关于加强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提案

关于加强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26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办理 提案人:台盟中央 主题词:农村,规划 提案形式:党派 内容: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积极的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通过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的节约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引导农民建设经济适用的住房,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重城轻乡的倾向尚未根本扭转,各级政府履行村庄规划职能不到位,公共财政未能覆盖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绝大部分村的村容村貌还比较落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无序建设普遍存在。村庄和居民点建设缺少布局规划和统一规划管理,村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 二是土地浪费严重,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造成土地等紧缺资源的大量消耗。 三是房屋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资金浪费严重。 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质量差。 五是农民观念滞后,建筑质量隐患大。 为此,我们建议: 1、依法行政、坚持标准,强化统筹规划。 建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认真按照《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要求,全面落实2008年3月颁布的《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并在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一般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分别建立一定数量的适应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省级、县级新农村样板居民点,全面推广达到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要求的国家标准,并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严格依法行政、严格贯彻相关国家标准、严格推行整治技术规范。各地政府应统筹协调农村居民点自身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的关系,通过规划,整合农村社区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优势条件,从宏观层面为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定位定性,同时,应加强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并将其逐项落实到空间规划之中。 2、科学决策,同新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 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村居民点的空间规划要从区域范围着手进而分析其产业发展的前景,包括农业及其他第一产业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第二、

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

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 来源:日期:2007-05-09 责任编辑:点击 421次 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 (2006-2020) 总则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合理整并”的方针,以规划为先导,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深化新农村建设内容,优化村庄布局,构建合理的村庄等级结构,以村镇体系建设规划为前提,重点建设中心村,控制保留基层村,引导部分村庄搬迁整合,构建有序的现代化村庄网络。结合《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安排王召乡、西向镇等8乡镇33个行政村进行拆并,缩减农村居民点规模400公顷。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及形势 (一)地理位置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属焦作市所辖的县级市。地处北纬34°58′~35°18′和东经112°43′~113°02′之间,南北长36.80公里,东西宽29.30公里。东以丹河为界与博爱县相望,南与孟州市和温县二市县毗邻,西连济源市,北倚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595.89平方公里。 境内有太澳、济焦新两条高速公路,常付、冢沁、林邓三条省道,焦枝、候月两条铁路穿境而过,太洛、紫黄公路贯穿全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二)地形地貌 沁阳市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北部山区多为林地,土层浅薄,适宜发展林果牧业;丘陵北接山地至太行山南部边缘洪积扇顶部,南至焦克公路,呈东西带状分布,植被覆盖较差,地表冲沟和砾石较多,除少数园地、人工造田外,多为荒地;平原区分沁北倾斜平原和沁南冲积平原两块,沁北平原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是全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途径探析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途径探析 ———以山西省潞城市为例 学生姓名:刘静指导老师:贾宇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用地需求日趋紧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有限,后备资源不足,“三农”问题一直被看作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我国农村居民点由于缺乏各种管理监督体制,布局混乱分散,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为了提高我国土地的集约利用率,有效保护耕地,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对我国农村居民点进行用地整理成了必要而且重要的一项举措。鉴于不同的居民点有不同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所以用地整理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当地适宜的整理模式和组织方式,保证用地整理工作顺利地进行。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组织复杂、投资大的工程,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整体利益出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本文将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上,对山西省潞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进行分析和思考,并确定当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方法和模式。论文共包括研究意义和背景、相关理论和概念和研究地区实例分析三个部分。 关键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整理模式,潞城市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有限,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利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约0.1公顷,在世界上排在126位以后,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这不仅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 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为53.4%,“三农”问题一直被作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他们对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许多农民放弃村中旧房在城镇购买新房或者重新置办宅基地甚至占用路边地、耕地重盖新房,村内一户多宅、大量宅基地闲置不用破烂不堪现象普遍,出现所谓的“空心村”【2】。这不仅破坏了农村居民点的整体面貌美观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土地集约利用率,导致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 我国的农村居民点在形成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自发性发展,在长期发展中缺乏统一的约束、监督和管理、规划机制,所以形成了数量多,布局散,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村庄规划混乱等现象。由于缺乏统筹规划,许多村庄用地结构松散,空置率高,人均占有面积大,有很大的用地整理潜力。 1.2研究意义 (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改善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开展用地整理可以有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与整理措施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与整理措施 刘喜广刘朝晖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土地产权调整,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地规模大,空置、闲置多 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用地超标。按国家总体规划,200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用的规模1 366万公顷,但实际上到1990年底就达到了1 613万公顷。全国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高达191m2,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150m2)27%多,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超过300m2,内蒙古甚至超过400m2。由于地广人稀,村中出现大片空闲地,人们将其形容成“空心村”。据河北省调查,全省村庄内空闲土地达3.3万公顷。 2.农村居民点缺乏有效管理 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对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普遍存在一种观念上的偏差,认为宅基地可以祖祖辈辈继承下来,是一种私有财产,自己不使用,也不准别人使用,即使闲置、抛荒,别人也无权过问,宅基地主人拥有使用的权利,却没有合理利用的义务,同时对于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流转,又缺乏制度规定和政策指导,也没有相关法律条文来限制农村宅基地的闲置、抛荒。因此,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不健全,不仅导致大量旧宅基地的闲置、抛荒,同时为农村宅基地流转、城乡土地置换增加了难度。 3.农村居民点扩张无序 长期以来,农民建房占地多,质量好。随着农业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建房需求量增大,且农民已不满足于“砖瓦房”的居住条件,纷纷迁到村外,建起了讲面积、讲排场、讲方便的“乡村别墅”。尤其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借家庭人口的增多,纷纷向村庄外扩张。 4.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率低,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农村居民住宅绝大多数以低层建筑为主,尤其以独居小院为主,占地面积大,建筑容积率低,所占土地多是地势平坦向阳、水源条件好、交通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优质土地。加之传统的住房观念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住宅仍然沿袭着“有天有地,单门独户”的模式,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散乱。因而,村内水、电、气、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不完善,建筑物单体面积差异大,使用功能混杂,不仅导致村庄的居住环境质量差,而且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5.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户建房选址比较随意,用地规模不受控制。近些年,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农户建房的管理,但由于忽视村镇建设规划,因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建房热的掀起,规划滞后所造成的后果日益显露出来,布局零星分散,内部功能布局混乱,整体档次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庄沿公路两侧发展,用地见缝插针,既影响交通和群众生活,又不利于集约用地。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势性 1.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助于增加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资源极其稀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我国耕地资源日益减少。 同时,由于城镇化的结果,大量的农业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造成大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

第七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七章居民点用地规划 【内容提要】部门用地规划是在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主要用地部门用地进行现状分析,需求预测,供需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对各部门的用地在时间、空间上作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其关键是确定各部门的用地土规模,用地位置,用地时间,做到定性定量,定位,是贯穿整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过程的一项核心工作,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成果的体现。本章主要介绍居民点用地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居民点用地问题、城镇体系、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居民点用地布局等。 【重点内容】掌握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基本理论方法。 【教学要求】认识和掌握居民点用地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居民点用地规划的理论依据,掌握居民点用地规模的确定和结构布局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华中农视频) 一、居民点 (一)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或称“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点。 它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以及其它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 居民点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劳动分工的加剧,都对居民点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原始游牧狩猎村落城市城镇体系

2.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 城市是由乡村演化而来的。两者的本质区别是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散。 乡村是广袤的面 城市是散布其间的一些人口高度密集的点 3.居民点的发展: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指人类拥有的一切由自然和人工因素所组成的人类聚居实体。 人类住区:强调外在形式

人类聚居:重视本质内容 居住区:指某一具体的,仅用于日常起居或家居式生活的建筑物群体。 农村居民点: 日本农村居民点 日本农民都是散居的 农民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的建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生活设施。 村落中农户的比例日渐缩小,1970年为48%,2000年仅占11%。 韩国“新村” 韩国1970年开始新村运动。 从1970年11月起的8个月里,韩国政府为全国每个村庄免费提供300袋水泥,要求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 到70年代后期,农村全部通车,农户都用上了电灯和自来水。 韩国农民都是散居的。 一个村庄平均有20至40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