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方案计算书

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方案计算书

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方案计算书
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方案计算书

软基处理方案计算

目录

1软基处理方法 (2)

2计算参数 (2)

3真空塑排板方案计算 (5)

3.1真空预压和排水板设置 (5)

3.2预压沉降计算 (5)

3.2.1原始条件: (5)

3.2.2真空预压结束时的沉降计算 (7)

3.2.3路面竣工时及以后的沉降计算 (11)

3.2.4真空预压方案说明 (12)

4超载预压+排水板方案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堆载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预压沉降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原始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路面竣工时及以后的沉降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超载预压+排水板方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软基处理方法

道路总宽37m,路面设计标高为2.3m。路基位于吹填区域,地貌单元属冲积、海积平原区,几经海陆交互沉积形成了巨厚的沉积物。场地地势低平、开阔,地面高程一般介于8~3.90m之间。经初步分析,拟采用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处理道路路基,但由于部分区域存在较多粉土层,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处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超载预压+排水板作为备用方案一并提出。

DZK18孔揭示的地层进行分析计算。该处地面高程1.74,路面设计标高为2.3m。

分析考虑横向竖向二维固结,塑料排水板假定10cm宽,4mm厚,纵向排水通量大于40cm3/s。横向固结过程考虑排水板的井阻和施工的涂抹效应。采用理正岩土的软土地基模块进行计算。

2 计算参数

计算各参数根据地质勘察查资料确定,见表1~表3。

表1岩土设计参数一览表

3

表2地基土固结系数指标统计表(单位cm2/s)

系数所得。

表3各级压力下地基土孔隙比统计表

4

3 真空塑排板方案计算

3.1真空预压和排水板设置

真空预压

真空膜压(kPa): 80.000

真空预压持续时间(月): 4.000

堆载联合作用: 否

沉降经验系数: 0.900

塑料排水板预压

排水体布置形式:等边三角形

塑料排水板间距: 1.200(m)

塑料排水板的长度: 10.000(m)

塑料排水板直径(等效): 0.066(m)

塑料排水板布置起始坐标: 0.000(m)

塑料排水板布置宽度: 44.000(m)

塑料排水板考虑井阻

塑料排水板的渗透系数: 1.1000000(cm/s)

涂抹区半径: 0.066(m)

涂抹区的渗透系数: 0.0000100(cm/s)

3.2预压沉降计算

3.2.1原始条件:

路堤设计高度: 2.3(m)

路堤设计顶宽: 37.000(m)

路堤边坡坡度: 1:1.500

工后沉降基准期结束时间: 180(月) 荷载施加级数: 2

序号起始时间 (月) 终止时间(月) 填土高度(m)

1 0.000 0.500 1.500

2 0.500 2.000 0.790

地基土层数: 6 地下水埋深: 0.000(m)

层号厚度重度饱和重度地基承载力快C 快Φ 固结快剪竖向固结系水平固结系排水层 (m) (kN/m3) (kN/m3) (kPa) (kPa) (度) Φ(度) 数(cm2/s) 数(cm2/s)

1 4.700 18.000 20.000 60.000 2.000 14.000 23.000 0.00069 0.00063 否

2 3.900 18.000 20.000 90.000 8.000 17.000 23.000 0.00296 0.00330 否

3 2.300 18.000 20.000 160.000 8.000 17.000 23.000 0.00370 0.00360 否

4 6.500 18.000 20.000 100.000 9.000 18.000 18.000 0.00269 0.00333 否

5 20.600 19.000 20.000 80.000 25.000 5.000 15.000 0.00200 0.00200 否

层号 e( 0) e( 50) e(100) e(200) e(400)

1 1.500 1.420 1.360 1.280 1.190

2 1.041 0.971 0.927 0.871 0.815

3 0.761 0.758 0.735 0.705 0.671

4 0.963 0.883 0.849 0.80

5 0.748

5 0.721 0.67

6 0.636 0.602 0.587

沉降计算参数:

地基总沉降计算方法: 经验系数法

主固结沉降计算方法: e-p曲线法

沉降计算不考虑超载

沉降修正系数: 1.28

沉降计算的分层厚度: 0.500(m)

3.2.2真空预压结束时的沉降计算

层底深层厚自重应力(kPa ) 附加应力全应力(kPa) 固结度层最终层当前分层主固层累计主压缩模沉降经 (m) (m) (孔隙比) (kPa) (孔隙比) 沉降mSc(m) 沉降(m) 结沉降(m) 固结沉降(m) 量(MPa) 验系数

0.500 0.500 2.5( 1.496) 80.0 82.5( 1.381) 0.9677 0.0207 0.0200 0.0230 0.0230 1.74 1.400(1.100)

1.000 0.500 7.5( 1.488) 80.0 87.5( 1.375) 0.9030 0.0204 0.0182 0.0227 0.0457 1.76 1.400(1.100)

1.500 0.500 1

2.5( 1.480) 80.0 92.5( 1.369) 0.8383 0.0201 0.0165 0.0224 0.0681 1.79 1.400(1.100)

2.000 0.500 17.5( 1.472) 80.0 97.5( 1.363) 0.7736 0.0198 0.0148 0.0220 0.0902 1.81 1.400(1.100)

2.500 0.500 22.5( 1.464) 80.0 102.5( 1.358) 0.7089 0.0194 0.0131 0.0215 0.1117 1.86 1.400(1.100)

3.000 0.500 27.5( 1.456) 79.9 107.4( 1.354) 0.6442 0.0187 0.0113 0.0208 0.1324 1.93 1.400(1.100)

3.500 0.500 32.5( 1.448) 79.9 112.4( 1.350) 0.5795 0.0180 0.0096 0.0200 0.1524 2.00 1.400(1.100)

4.000 0.500 37.5( 1.440) 79.8 117.3( 1.346) 0.5149 0.0173 0.0080 0.0192 0.1717 2.08 1.400(1.100) 4.500 0.500 42.5( 1.432) 79.8 122.3( 1.342) 0.5282 0.0166 0.0079 0.0185 0.1901 2.16 1.400(1.100) 4.700 0.200 46.0( 1.426) 79.7 12

5.7( 1.339) 0.5435 0.0065 0.0032 0.0072 0.1973 2.22 1.400(1.100)

5.200 0.500 49.5( 0.972) 79.6 129.1( 0.911) 0.5589 0.0139 0.0071 0.0155 0.2128 2.57 1.395(1.095)

5.700 0.500 54.5( 0.967) 79.5 134.0( 0.908) 0.5809 0.0135 0.0072 0.0150 0.2278 2.65 1.390(1.090)

6.200 0.500 59.5( 0.963) 79.4 138.9( 0.905) 0.6028 0.0132 0.0074 0.0146 0.2424 2.71 1.386(1.086)

6.700 0.500 64.5( 0.958) 79.2 143.7( 0.903) 0.6248 0.0128 0.0075 0.0142 0.2566 2.78 1.381(1.081)

7.200 0.500 69.5( 0.954) 79.0 148.5( 0.900) 0.6468 0.0124 0.0076 0.0138 0.2705 2.86 1.376(1.076)

7.700 0.500 74.5( 0.949) 78.8 153.3( 0.897) 0.6687 0.0121 0.0076 0.0134 0.2839 2.94 1.371(1.071)

8.200 0.500 79.5( 0.945) 78.6 158.1( 0.894) 0.6131 0.0117 0.0067 0.0130 0.2969 3.02 1.365(1.065) 8.600 0.400 84.0( 0.941) 78.4 162.4( 0.892) 0.5332 0.0091 0.0044 0.0101 0.3070 3.10 1.360(1.060)

7

9.100 0.500 88.5( 0.740) 78.2 166.7( 0.715) 0.4532 0.0065 0.0026 0.0073 0.3143 5.38 1.162(0.862)

9.600 0.500 93.5( 0.738) 77.9 171.4( 0.714) 0.3643 0.0063 0.0019 0.0070 0.3213 5.55 1.145(0.845)

10.000 0.400 98.0( 0.736) 77.6 175.6( 0.712) 0.2843 0.0049 0.0010 0.0054 0.3267 5.71 1.129(0.829)

10.500 0.500 102.5( 0.734) 77.3 179.8( 0.711) 0.0007 0.0060 0.0000 0.0067 0.3334 5.78 1.122(0.822) 10.900 0.400 107.0( 0.733) 77.0 184.0( 0.710) 0.0004 0.0048 0.0000 0.0053 0.3387 5.78 1.122(0.822)

11.400 0.500 111.5( 0.844) 76.6 188.1( 0.810) 0.0001 0.0082 0.0000 0.0091 0.3479 4.19 1.281(0.981)

11.900 0.500 116.5( 0.842) 76.3 192.8( 0.808) 0.0000 0.0082 0.0000 0.0091 0.3570 4.19 1.281(0.981)

12.400 0.500 121.5( 0.840) 75.9 197.4( 0.806) 0.0000 0.0082 0.0000 0.0091 0.3661 4.18 1.282(0.982)

12.900 0.500 126.5( 0.837) 75.4 201.9( 0.804) 0.0000 0.0082 0.0000 0.0091 0.3752 4.14 1.286(0.986)

13.400 0.500 131.5( 0.835) 75.0 206.5( 0.801) 0.0000 0.0083 0.0000 0.0092 0.3844 4.07 1.293(0.993)

13.900 0.500 136.5( 0.833) 74.5 211.0( 0.799) 0.0000 0.0084 0.0000 0.0093 0.3937 3.99 1.301(1.001)

14.400 0.500 141.5( 0.831) 74.1 215.6( 0.796) 0.0000 0.0085 0.0000 0.0095 0.4032 3.92 1.305(1.005)

14.900 0.500 146.5( 0.829) 73.6 220.1( 0.794) 0.0000 0.0086 0.0000 0.0096 0.4127 3.85 1.310(1.010)

15.400 0.500 151.5( 0.826) 73.1 224.6( 0.791) 0.0000 0.0087 0.0000 0.0097 0.4224 3.78 1.315(1.015)

15.900 0.500 156.5( 0.824) 72.6 229.1( 0.788) 0.0000 0.0088 0.0000 0.0098 0.4322 3.71 1.320(1.020)

16.400 0.500 161.5( 0.822) 72.0 233.5( 0.786) 0.0000 0.0089 0.0000 0.0099 0.4421 3.64 1.324(1.024)

16.900 0.500 166.5( 0.820) 71.5 238.0( 0.783) 0.0000 0.0090 0.0000 0.0100 0.4521 3.57 1.328(1.028)

17.400 0.500 171.5( 0.818) 71.0 242.5( 0.781) 0.0000 0.0091 0.0000 0.0101 0.4622 3.51 1.333(1.033)

17.900 0.500 176.5( 0.610) 70.4 246.9( 0.598) 0.0000 0.0032 0.0000 0.0036 0.4658 9.85 0.786(0.593)

18.400 0.500 181.5( 0.608) 69.9 251.4( 0.598) 0.0000 0.0028 0.0000 0.0032 0.4689 11.08 0.694(0.547)

18.900 0.500 186.5( 0.607) 69.3 255.8( 0.598) 0.0000 0.0025 0.0000 0.0027 0.4717 12.69 0.573(0.487)

19.400 0.500 191.5( 0.605) 68.7 260.2( 0.597) 0.0000 0.0021 0.0000 0.0023 0.4740 14.89 0.408(0.404)

8

19.900 0.500 196.5( 0.603) 68.2 264.7( 0.597) 0.0000 0.0017 0.0000 0.0019 0.4759 18.09 0.276(0.276)

20.400 0.500 201.5( 0.602) 67.6 269.1( 0.597) 0.0000 0.0014 0.0000 0.0016 0.4774 21.36 0.200(0.200)

20.900 0.500 206.5( 0.602) 67.0 273.5( 0.596) 0.0000 0.0014 0.0000 0.0016 0.4790 21.35 0.200(0.200)

21.400 0.500 211.5( 0.601) 66.4 277.9( 0.596) 0.0000 0.0014 0.0000 0.0016 0.4806 21.35 0.200(0.200)

21.900 0.500 216.5( 0.601) 65.9 282.4( 0.596) 0.0000 0.0014 0.0000 0.0015 0.4821 21.34 0.200(0.200)

22.400 0.500 221.5( 0.600) 65.3 286.8( 0.595) 0.0000 0.0014 0.0000 0.0015 0.4836 21.34 0.200(0.200)

22.900 0.500 226.5( 0.600) 64.7 291.2( 0.595) 0.0000 0.0014 0.0000 0.0015 0.4852 21.33 0.200(0.200)

23.400 0.500 231.5( 0.600) 64.1 295.6( 0.595) 0.0000 0.0014 0.0000 0.0015 0.4867 21.33 0.200(0.200)

23.900 0.500 236.5( 0.599) 63.6 300.1( 0.594) 0.0000 0.0013 0.0000 0.0015 0.4881 21.32 0.200(0.200)

24.400 0.500 241.5( 0.599) 63.0 304.5( 0.594) 0.0000 0.0013 0.0000 0.0015 0.4896 21.32 0.200(0.200)

24.900 0.500 246.5( 0.599) 62.4 308.9( 0.594) 0.0000 0.0013 0.0000 0.0015 0.4911 21.31 0.200(0.200)

25.400 0.500 251.5( 0.598) 61.8 313.3( 0.593) 0.0000 0.0013 0.0000 0.0015 0.4925 21.31 0.200(0.200)

25.900 0.500 256.5( 0.598) 61.3 317.8( 0.593) 0.0000 0.0013 0.0000 0.0014 0.4940 21.30 0.200(0.200)

26.400 0.500 261.5( 0.597) 60.7 322.2( 0.593) 0.0000 0.0013 0.0000 0.0014 0.4954 21.30 0.200(0.200)

26.900 0.500 266.5( 0.597) 60.2 326.7( 0.593) 0.0000 0.0013 0.0000 0.0014 0.4968 21.29 0.200(0.200)

27.400 0.500 271.5( 0.597) 59.6 331.1( 0.592) 0.0000 0.0013 0.0000 0.0014 0.4982 21.29 0.200(0.200)

27.900 0.500 276.5( 0.596) 59.0 335.5( 0.592) 0.0000 0.0012 0.0000 0.0014 0.4996 21.28 0.200(0.200)

28.400 0.500 281.5( 0.596) 58.5 340.0( 0.592) 0.0000 0.0012 0.0000 0.0014 0.5010 21.28 0.200(0.200)

28.900 0.500 286.5( 0.596) 58.0 344.5( 0.591) 0.0000 0.0012 0.0000 0.0014 0.5023 21.27 0.200(0.200)

29.400 0.500 291.5( 0.595) 57.4 348.9( 0.591) 0.0000 0.0012 0.0000 0.0013 0.5037 21.27 0.200(0.200)

29.900 0.500 296.5( 0.595) 56.9 353.4( 0.590) 0.0000 0.0012 0.0000 0.0013 0.5050 21.26 0.200(0.200)

30.400 0.500 301.5( 0.594) 56.4 357.9( 0.590) 0.0000 0.0012 0.0000 0.0013 0.5063 21.26 0.200(0.200)

30.900 0.500 306.5( 0.594) 55.8 362.3( 0.590) 0.0000 0.0012 0.0000 0.0013 0.5077 21.25 0.200(0.200)

31.400 0.500 311.5( 0.594) 55.3 366.8( 0.589) 0.0000 0.0012 0.0000 0.0013 0.5090 21.25 0.200(0.200)

31.900 0.500 316.5( 0.593) 54.8 371.3( 0.589) 0.0000 0.0012 0.0000 0.0013 0.5103 21.24 0.200(0.200)

32.400 0.500 321.5( 0.593) 54.3 375.8( 0.589) 0.0000 0.0012 0.0000 0.0013 0.5115 21.24 0.200(0.200)

9

32.900 0.500 326.5( 0.593) 53.8 380.3( 0.588) 0.0000 0.0011 0.0000 0.0013 0.5128 21.23 0.200(0.200)

33.400 0.500 331.5( 0.592) 53.3 384.8( 0.588) 0.0000 0.0011 0.0000 0.0013 0.5141 21.23 0.200(0.200)

33.900 0.500 336.5( 0.592) 52.8 389.3( 0.588) 0.0000 0.0011 0.0000 0.0012 0.5153 21.22 0.200(0.200)

34.400 0.500 341.5( 0.591) 52.3 393.8( 0.587) 0.0000 0.0011 0.0000 0.0012 0.5165 21.22 0.200(0.200) 34.900 0.500 346.5( 0.591) 51.9 398.4( 0.587) 0.0000 0.0011 0.0000 0.0012 0.5178 21.21 0.200(0.200)

真空预压措施对应的最终沉降 = 0.466(m)

真空预压持续4.000月后,沉降 = 0.183(m)

10

3.2.3路面竣工时及以后的沉降计算

路面竣工时,地基沉降 = 0.317(m)

路面竣工后,基准期内的残余沉降 = 0.127(m)

基准期结束时,地基沉降 = 0.443(m)

最终地基总沉降 = 1.280*0.406 = 0.520(m)

填土--时间--沉降曲线

输出位置,相对于路堤中线 0(m)(即X=21.935(m))

时间(月) 设计填土高度实际填土高度当时沉降

(m) (m) (m)

-5.0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000

-4.6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078

-4.2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097

-3.8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13

-3.4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27

-3.0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40

-2.6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51

-2.2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60

-1.8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69

-1.4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77

-1.00 真空预压真空预压 0.183

0.00 0.000 0.000 0.183

0.05 0.150 0.150 0.183

0.10 0.300 0.300 0.183

0.15 0.450 0.450 0.183

0.20 0.600 0.600 0.183

0.25 0.750 0.750 0.183

0.30 0.900 0.900 0.183

0.35 1.050 1.050 0.183

0.40 1.200 1.200 0.183

0.45 1.350 1.350 0.183

0.50 1.500 1.500 0.183

0.65 1.579 1.579 0.183

0.80 1.658 1.658 0.183

0.95 1.737 1.737 0.183

1.10 1.816 1.816 0.183

1.25 1.895 1.895 0.183

1.40 1.974 1.974 0.183

1.55

2.053 2.053 0.187

11

1.70

2.132 2.132 0.202

1.85

2.211 2.211 0.217

2.00 2.290 2.290 0.317

20.00 2.290 2.290 0.393

38.00 2.290 2.290 0.400

56.00 2.290 2.290 0.407

74.00 2.290 2.290 0.415

92.00 2.290 2.290 0.421

110.00 2.290 2.290 0.426

128.00 2.290 2.290 0.431

146.00 2.290 2.290 0.436

164.00 2.290 2.290 0.440

182.00 2.290 2.290 0.443

3.2.4真空预压方案说明

真空预压方案真空膜压为80 (kPa),真空预压持续时间4个月,塑排板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1.2m,长10m。在该处理措施完成后,将现有地面开挖进行路基施工,详见附图。分析结果表明,预压期间产生沉降量为31.7cm,路基竣工后15年的基准期内的残余沉降12.7cm,满足<30cm的要求。

真空预压处理的沉降位移变化如图1图2所示。

图 1 基准期内沉降随时间变化

图 2 预压和工程起始段沉降随时间变化

4 道路软基处治方案

结合以上沉降计算结果,推荐在道路基底采用“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方案,在现状地面采用插板机布设塑料排水板,排水板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2m,排水板长度采用10m;真空预压采用80KPa,预压周期4个月。

预压结束后,开挖至路床底标高,铺设垫层并对路床部分进行处治,路床铺设时需预留出施工期沉降高度,铺设路面结构。同时对软土路段设置必要的沉降观测设备,加强施工期及工后沉降监测。

经初步估算,采用此方案处治软基造价为348元/m3。处治方案图详见附件。

路基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软土路基稳固剂表层处理施工工艺 软土路基表层排水施工工艺 表层排水法是软土路基表层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所开挖沟槽或盲沟及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等材料排除地表水,以达到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的作用。 适用范围 (1)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 (2)可作为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的地基排水固结之用,也可作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等地表渗水处理用;可作为施工中的临时地表临时固结措施,也可用于永久建筑物的地基加固、防渗处理。 工艺原理 表层排水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原理作用 路基基底一旦遇水浸泡,基底土将软化,引起新的沉降变形。地表排水固结是通过开挖排水沟排除地表中的水,使其固结,提高地表达到承重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工艺流程 表层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1。 砂(碎石)垫层施工工艺 不合格 不合格 图1 表层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地基上填筑砂(碎石)垫层是常用的一种工艺。它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基础的持力层,可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 适用范围 (1)一般适用于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不适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和不透水的粘性土地基。 (2)路堤高度小于两倍极限高度,软土表面无透水性低的硬壳。 (3)软土层不很厚,或虽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 (4)当地有砂可取,运距不远。 (5)有较长的工后固结沉降时间。 工艺原理 砂(碎石)垫层就是利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或碎石、砾石等,经分层夯实,作为基础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在软土层顶面铺设一层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在路基荷载作用下将软基中的固结水通过砂层排入路基边沟。砂层对于基底应力的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虽无显著影响,但可加速沉降发展,缩短固结过程。 工艺流程Array 图1 砂砾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CFG桩法地基处理计算书20

CFG桩法地基处 理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 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_ 设计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时间2012年12月3 口(星期一)14:42 -、设计资料 L1地基处理方法:CFG桩法 1.2基础参数: 基础类型:矩形基础基础长度L: 19 60m 基础宽度B: 31.20m 褥垫层厚度:300mm 基础覆土容巫:20.00kN/m3 1.3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轴力F k: 37500kN 标准组介弯矩K: OkN-rn 标准组合弯矩OkN m 准永久组介轴力F: 37500kN/m 1.4桩参数: 布桩形式:矩形 X向间距:1 60m, Y向间距:1 60m 桩长1: S OO BK 桩径d: 400min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0.70 桩体 试块抗压强度:Cu=25.00MPa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700.00kN

1.5地基处理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22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1.6 土层参数: 天然地而标高:-0.45m 水位标高:-2 00m 桩顶标高:-5.00m 土层参数表格 层号土层名称厚度 m 容重 kN/m3 压缩模量 MPa 承载力 kPa 屮 侧摩阻力 kPa 桩端阻力 kPa 1 粉质粘土 1.00 1&00 3.6 2 80.00 1 00 21 00 0.00 2 粉质粘土 3.00 1&00 4.26 90.00 1 00 2400 0.00 3 细砂 2.00 1&00 5 00 130 00 1 00 22.00 0 00 4 细砂 3.00 1&00 8.00 17000 1 00 46 00 0 00 5 细砂 4.00 18.00 15 00 210.00 1 00 64 00 1200 00 6 粉质粘土 3.00 18 00 7 00 160 00 1 00 42.00 0 00 7 细砂 3.00 18 00 20.00 240.00 1 00 66 00 2400.00 8 细砂 6.00 1&00 25.00 270.00 1 00 75.00 2600.00 9 粉质粘土50 00 1&00 30.00 32000 1 00 7800 2700.00 注:表屮承載力指大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m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止系数桩侧阻力指桩侧阻力特征值(kPa).桩端阻力指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桩在土层中的相对位置 土层计算厚度 (m) 桩侧阻力kPa 桩端阻力kPa 3 1.45 22.00 0.00 4 3 00 46 00 0.00 5 3.55 64 00 1200 00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无然地面标高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1. 绪论 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显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为汽车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地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标志着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和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某一级公路地处东北山岭重丘地区,无不良地质状况,沿线的土质多为粘性土。但是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分布有大量山峦、丘陵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山岭地区的展线问题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资料、公路平面设计、数据计算等。 本着科学、谨慎、认真、务实的原则。本人在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公路勘测设计》、《公路设计规范》、《路基路面工程》、《公路设计手册》、《工程概预算》等专业文献。力求做到在技术上先进适用;费用上经济合理;施工上安全可靠,并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使设计更加完善的目的。 1.1 原始资料 本设计是根据所给比例尺为1:1000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所在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的某一级公路的施工设计。本设计地形图主要为山岭重丘区,整个设计应遵循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1.1.1 地形、地貌 本设计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东部温润季冻区,山岭重丘区沿河线。 1.1.2 地质、气候、水文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山顶多有碎落现象,在碎落带地区设置碎落台,以堆积碎落岩屑和土石,便于养护时清理。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 1.1.3 公路设计基本参数 通过对该公路所处的地形、地貌、公路等级、交通量及设计车速的分析调查,对远景交通量进行计算,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1.1规定:“双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的要求,确定采用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进行设计。现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将本次设计所采用的指标列出如下: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

1 换填垫层法 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 通过换填具有较高抗剪强度的地基土,从而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满足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主要加固方法有换填、抛石挤淤、垫层、强夯挤淤几种。垫层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砾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代表方法有砂垫层法及换填法。 砂砾垫层:当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倍,软土层较薄,填筑材料比较困难,或雨季施工时,采用砂砾(砂)垫层,在填土与基底之间设一排水面,从而使地基在受到填土荷载后,迅速地将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加快固结速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要注意控制填土速度,所用的材料为含泥量不大于5%的洁净中粗砂,或最大粒径小于5cm的天然级配砂砾。换填法:在软土厚度不大于2m 时,利用渗水性材料(砂砾或碎石)进行置换填土,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但费用比较高。 抛石挤淤:当软土或沼泽土位于水下,更换土施工困难,且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基底含水量超过液限、路堤自重可以挤出的软土之上,排水比较困难时,

采用抛片石(直径一般不小于30cm)挤淤的方法。从中部开始抛石,逐渐向两边延伸,挤出淤泥,提高路基强度。 2 深层密实法 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及加入抗剪强度高的材料等方法,对地基深层的软弱土体进行振密和挤密的地基加固方法称为深层密实法。适用于软土厚度>3m 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分布面积广的软基加固处理,其加固深度可达到30m。 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中土体密实、固结,并利用加入的具有高抗剪强度的桩体材料置换部分软弱土体中的三相(气相、液相与固相)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抗剪强度的目的。 主要加固方法:强夯法、土(或灰土、粉煤灰加石灰)桩法、砂桩法、爆破法、碎石桩法(振冲置换法)、石灰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粉喷桩法、旋喷桩法。代表方法有碎石桩法、强夯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粉喷桩法。 强夯法:对于砂土地基及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冲击能作用下,土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波,致使土体局部压缩,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土中的孔隙水(气)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提高3~4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其佳夯击能:从理论上讲,在最佳夯击能作用下,地基土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这样的夯击能称最佳夯击能。因此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叠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在砂性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长及消散过程仅为几分钟,因此孔隙水压力不能随夯击能增加而叠加,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来确定最佳夯击能。兰海高速公路某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二○一一年二月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1、工程名称:………………………………….. 2、建设单位:…………………………………………... 3、设计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基础平面图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13(J)39-2003 4、复合地基设计要求: (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180kPa。 (2)、以第④层粉土作桩端持力层。 # 6、桩截面积、桩周长的计算: 桩径350mm时,桩截面积Ap=0.0962m2,桩周长Up=1099m。 7、基础埋深自然地坪下2.0米。 8、水泥土桩设计桩长6.2米,有效桩长6.0米,以第④层粉土作桩端持力层。 9、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及特征值计算 (1)、特征值:R ak =q p · Ap+ Up ·Σq s · Li=137.5kN (2)、根据桩体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桩体强度取f cu=30MPa水泥与土的体积比1:7, 则R ak=0.33×0.0962×300=95.23 综合考虑,确定R ak=90kN 10、面积置换率计算:α取0.9,f ak 取120kpa,f sp,k取180kpa

f sp ,k -α · f ak m = =(180-108)/(90/0.0962-108)=8.7%;。 R ak /Ap -α· f ak 设计时,m 取11.5%。 11、复合地基深度修正计算: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复合地基不进行宽度修正,只进行深度修正 其中f ak =180kpa γm =18.5KN/m 3 ηd =1.0 d=1.8m 得:f a =204.05kpa 12、根据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0.4条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R ak = Ap·【(f sp ,k -α · f ak )/m +α · f ak 】=90.74<95kN ,其中f sp ,k 为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204.05kpa ,则实际采用桩身强度f cu = R ak /(Ap·η)=90.74/0.33·0.0962=2.858Mpa <f cu =3.0Mpa 。 13、复合地基计算 f sp ,k = m·R ak /Ap + α·(1-m )·f ak =203.17Pa >180kPa 满足设计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系别:土木系 班级:08道桥<1>班 姓名:王俊文 学号:08202052136

第一章总说明 1.1设计概述 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 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 地形图比例尺1:2000 3.主要参考文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2.1说明 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 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一级公路山区地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 5.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700m,最小值140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计算书算例

---------------------------------------------------------------------- 计算项目: 7号楼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计算 ---------------------------------------------------------------------- [ 计算简图 ] ---------------------------------------------------------------------- [ 计算条件 ] ---------------------------------------------------------------------- [ 基本参数 ] 地基处理方法:CFG桩法 [ 基础参数 ] 基础类型:矩形基础 基础埋深: 7.600(m) 基础宽度: 38.800(m) 基础长度: 18.600(m)

基础覆土容重: 20.000(kN/m3) 基底压力平均值: 530.0(kPa) 基底压力最大值: 530.0(kPa) [ 土层参数 ] 土层层数: 9 地下水埋深: 12.000(m) 压缩层底深度(压缩层底到地面的距离): 32.800(m) 沉降经验系数: 0.200 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 承载力修正基准深度d0: 0.500(m) 序号土类型土层厚容重饱和容重压缩模量承载力鏱鏳(m) (kN/m^3) (kN/m^3) (MPa) (kPa) 1 素填土 1.400 19.0 --- 3.000 80.0 0.000 1.000 2 粉土 2.000 20.0 --- 6.500 110.0 0.000 1.000 3 粘性土 4.500 19.0 --- 6.200 110.0 0.000 1.000 4 粉土 5.000 20.0 21.0 7.100 120.0 0.000 1.000 5 细砂 5.500 19.0 20.0 25.200 180.0 0.000 1.000 6 粉土 2.300 20.0 21.0 7.600 140.0 0.000 1.000 7 细砂 14.000 18.0 19.0 27.100 220.0 0.000 1.000 8 粉土 1.700 18.0 19.0 7.900 180.0 0.000 1.000 9 细砂 8.800 18.0 19.0 29.200 260.0 0.000 1.000 ***鏱-- 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鏳-- 基础深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 CFG桩参数 ] 桩布置形式:矩形 桩竖向间距: 1.300(m) 桩水平间距: 1.300(m) 桩直径: 410(mm) 桩长: 24.000(m) 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800.000(kN)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0.900 垫层厚度: 370(mm) 垫层超出桩外侧的距离: 300(m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技术标准概述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 (4) 2.2路线方案比选 (6) 2.3选定方案的精算............. ... (6) 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8) 2.5逐桩坐标计算 (9) 三纵断面设计 3.1中桩地面高程 (11) 3.2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12) 3.3进行纵坡设计 (12) 3.4竖曲线要素计算 (12) 3.5设计高程计算 (12) 3.6竖曲线计算表 (14) 四横断面设计 4.1技术指标 (16) 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 (16) 4.3加宽超高计算 (16) 4.4视距验算 (18) 4.5横断方向地面高程 (18) 4.6路基设计表 (18) 4.7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8) 五结束语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七附表 (21) 一、技术标准概述 设计公路为三级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100 m 极限值60 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 m 最大半径10000 m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 m 一般值50 m (3)平曲线间插入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长度宜大于6V(240 m)方向宜大于2V(80m) (4)平曲线最小长度 70 m (5)直线段最长距离宜小于20V(800米)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1)最大纵坡度:7% 最小纵坡: 0.5% (2)最小坡长:120m (3)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3 4 5 6 7 最大坡长—— 1100 900 700 500 (4)竖曲线半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竖曲线长度一般值 90m 极限值 35m (5)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的行程(33.33m)。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1)宽度行车道宽度:2×3.5m 土路肩宽度:2×0.75m 路基总宽度:8.5 (2)视距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 (3)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1)粗略量取转角量取αE=20°αF=30°

浅议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

浅议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9-08-07T11:05:53.7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袁小亮 [导读] 摘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公路的质量好坏、交通的安全与否以及国家的利益问题,因此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52000 摘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公路的质量好坏、交通的安全与否以及国家的利益问题,因此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经验,浅谈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软基;软基处理 引言 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强度低和易受扰动影响等特性。高等级公路路面的造价昂贵,技术标准高,对路基变形与稳定性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些都使得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变形与稳定性控制成为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 1高速公路软基处理需遵循的原则 高速公路的路面造价不比普通的路面,不仅技术要求高,对软基的处理要求也严格。因此,软土区域内高速公路路面的稳定跟变形处理就是技术中重点和难点了。软土的特点是含水量丰富、强度低、容易受到扰动。因此,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要严格遵循软基处理的原则。 1.1沉降指标的控制 使用厚度为16Cm的沥青硅路面,完工后沉降的年限控制在巧年;普通路段完工后余下的沉降量要小于30cm;临近桥涵的路段其沉降差应该大于10cm;桥头跟普通路段的过渡段路基长度应大于50em。 1.2工期的标准 高速公路的施工期为两年半,而路基的处理应控制在一年左右。需要运用的处理措施也应控制在最短的时间,让完工后的沉降达到标准。 1.3桥头地基的处理 以桥台的中心为起点,桥头地基的处理长度控制在5一7(H填土高度);桥前护坡基地的底宽控制在2一3H,小型构造物两边的过渡段长度不能超过10em。 1.4填料的选取 在选取轻质填料最好不选取资源比较缺乏的粉煤灰;如果使用砂垫层处理小型构造物的基底,其厚度最好控制在1.cm以内。 2 软基处理方法 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土工织物加强法,添加剂法等等 2.1 表层排水法 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设计与施工: 1)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2)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 0.5m,深 0.5~1.0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 10~15m 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 2.2砂垫层法 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 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设计与施工: 1)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 2)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摊铺作业一般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用透水性差的粉土作填料时,其坡脚附近的砂垫层一旦被土复盖,就有可能妨碍侧向排水,因此对砂垫层的端部要妥善处理。 2.3土工织物加强法 土工织物的制造过程是首先把聚合物原料加工成丝、短纤维、纱或条带,然后再制成平面结构的土工织物。土工织物突出的优点是重量轻,整体连续性好(可做成较大面积的整体),施工方便,抗拉强度较高,耐腐蚀和抗微生物侵蚀性好。土工格栅是一种主要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其他土工合成材料桐比,它具有独特的性能与功效。土工格栅分为塑料类和玻璃纤维类两种类型。采用编织土工布和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基表面,可起到反滤、排水、隔离和补强的作用。 2.4添加剂法 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3高速公路软基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钻机下钻的距离、喷粉喷射时的高度及停灰面都要做好控制,保证粉喷桩是标准的长度,钻机的钻头也要定期维护。如果喷粉机缺乏

路基软基换填计算书

工程名称:道路等级: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15设计车速: 40车辆荷载: 公路I 级交通等级: 中等交通车道数:4 1.路面结构:总厚度 h =63 cm 面层 4 cm 7 cm AC-20中粒式基层 20 cm 底基层32 cm 2.土层参数 松散Y =4m f aj =80kPa Z= 3.37m f ak =55kPa 换填材料 换填厚度 H= 1.5m R=0m 路基软基换填计算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5%水泥稳定碎石设计路面至软基距离 XX 市XX 工程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一 、 设 计 参 数 图2 换填断面,见图2 图1 4%水泥稳定石屑块(片)石路基土质: 路基承载力特征值 路床底距软弱层距离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二 、 设 计 依 据 三、路面、路基、路基处理材料: 素填土路面、路基及土层断面,见图1 3.换填结构参数 C35混凝土换填顶面距路床距离5、《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二 级公路

S= 1.87m 本工程为:车辆荷载: 公路I 级图4 1.327m 2.036m b 1=0.6+2h ×tan α=1、荷载标准及作用范围 二级公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图3 换填顶面回填材料 无四、 设 计 计 算 换填底面距软基距离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I 级和公路Ⅱ级的汽车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车辆荷载的立面、平面布置及标准值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车辆荷载的固定值。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表7.0.4,计算车辆对路面作用采用550kN 车辆,两个后轴轴距1.4m ,一个轴荷载140kN ,车辆布置立面见图3(a ),平面尺寸见图3(b ),横向布置见图3(c )。以横向布置2辆车同时作用。 作用在软基顶面的车辆荷载,路面结构层以30°的压力扩散角向下传递至路床,再以路基土的压力扩散角传递 至软基顶面。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2,轮着地宽度0.6m ,着地长度0.2m ,故车辆荷载分布宽度为: b 2=b 1+2Z ×tan β= 一组车轮的作用力分布如图4所示 横向一组后轮着地宽度b=0.6m ,见图4(a )。 (a )轮着地宽度方向 (b )轮着地长度 方向

强夯计算书

一、道路基本情况 1、车行道路面结构 24cm厚水泥混凝土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15cm厚级配碎石 2、人行及非机动车道面层结构 5cm厚人行道方砖 2cm厚1:3水泥砂浆卧层 1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二、地基土设计参数建议值

三、地基承载力计算 车行道 a.静荷载计算: 24cm厚水泥混凝土地:0.24×25=6.0Kpa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0.2×22=4.4 Kpa 15cm厚级配碎石:0.15×20=3.0 Kpa P恒=6.0+4.4+3.0=13.4 Kpa b.动荷载计算: 主车后轮横向分布宽度: 0.6/2+0.59tg300=0.641m<1.3/2=0.65m 故两列车相邻车轴没有荷载重叠 a=a1+2htg300+1.8=0.6+2×0.59×tg300+1.8=3.081m 主车后轮纵向分布宽度: 0.25/2+0.59 tg 300=0.466m<6.0/2=3.0m b=b1+2htg300=0.25+2×0.59tg300=0.931m 汽车荷载垂直压力: Q汽=G/(a×b)=100/(3.081×0.931)=34.863kpa 故路基垂直压力为: 恒+汽组合:1.2×13.4+1.4×34.863=64.888kpa b.动荷载计算: 主车后轮横向分布宽度: 0.6/2+0.59tg300=0.641m<1.3/2=0.65m

故两列车相邻车轴没有荷载重叠 a=a1+2htg300+1.8=0.6+2×0.59×tg300+1.8=3.081m 主车后轮纵向分布宽度: 0.25/2+0.59 tg 300=0.466m<1.2/2=0.6m b=b1+2htg300=0.25+2×0.59tg300=0.931m 汽车荷载垂直压力: Q汽=G/(a×b)=100/(3.081×0.931)=34.863kpa 故路基垂直压力为: 恒+汽组合:1.2×13.4+1.4×34.863=64.888kpa 故机动车道地基的承载力采用:F sp,k=140kpa. 四、强夯设计 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强夯加固机动车道路基的方案。采用正方形插挡法布置的强夯工艺。为简便施工,人行及非机动车道路基采用与机动车道同等的方案。本段系在现有素填土面,需清除表层垃圾及树根,经整平后进行强夯。加固宽度在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3.5米。强夯顺序由两侧向路中,点夯三遍(选用夯击能1500KN.m),满夯一遍(选用夯击能1000KN.m)。相邻两遍及点夯与满夯之间间歇时间两周。 本工程强夯的影响深度为5m,强夯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路槽顶面的回弹弯沉值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检验,弯沉值不得大于250(1/100mm)。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1、山区四级路,设计车速 V =40km /hr ,最小半径R= 60m ,现场定线结果如图示,JD A 的里程为K1十072.60,R A 选定为80m ,按线形要求(夹直线长为2.5V (m )) (1)试定R B (2)计算曲线要素,推算里程桩号。 JD A 41°06′44″ JD B 32°31′14″ 165m 1、①m tg R T A A A 302"44'0641802=?=?=οα (2分) m V T AB T A B 35100301655.2=--=--= (2分) m tg tg T R B B B 1202"14'313235 2 == = ο α (2分) ② m R L A A A 40.57180 =??= πα (1分) m R L B B B 11.68180 =??= πα (l 分) m L T D B B B 89.111.68702=-=-= (1分) JD B 的里程桩号为 K1+072.60—30+57.40+135=K1+235 ZY B =K1+200 (1分) YZ B =K1+268.11 (l 分) 06.2341+=K QZ B (l 分) 2.某变坡点桩号为K15+150.00, 高程为580.00m ,i 1=0.6%,i 2=4.8%,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竖曲线的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5+100.00、K15+180.00及终点的高程。 ①%2.412=-=i i ω为凹形竖曲线(1分) ②m R L 210=?=ω (1分)

m L T 1052== (1分) m R T E 10.122 == (1分) ③所求点的高程 起点K25+345 高程779.16m (1分) K25+400 高程 779.90m (1分) K25+450 高程 781. 10m (1分) K25+480 高程 782.06m (1分) 10年 1.已知某JD 桩号为K1+780.502,偏角α=51°42′30″,初定缓和曲线长度L s=40m , 半径R =225m (1)计算曲线要素; (2)推算JD 的ZH 、HY 、QZ 、YH 、HZ 点的里程拉号。 1. 某四级公路路基宽B=9.0m ,路基外边沟宽1.5m ,某JD 点距房角1 2.33m ,偏角为 20°30′28″①在不拆房的情况下(不设缓和曲线)半径应选多大?并计算曲线要素;②如果JD 的里程桩号为 K10+500.00推算 ZY 、QZ 、YZ 的桩号(8分) JD 20°30′28″ ①m E 33.65.15.433.12=--= (1分) m Sec Sec E R 3901 2"28'302033 .61 2 =-=-= ο α (1分) 55 .702 =?=α tg R T (l 分) 59 .139180 =? =πα R L (1分) 32 .612 =-?=α Sec R E (1分) ②ZY=JD-T=K10+429. 45(1分) QZ=ZY +L/2=K10+499.25(1分) YZ=ZY+L=K10+569.04 (1分)

公路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公路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道路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 1、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1、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施工注意事项①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②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填土

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m~15m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1.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1.2.1、设计 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 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 填土面积大且排水距离长,预计有多处地下水渗出时,若仅用山砂作砂垫层,不能获得充分排水效果,应采用设置盲沟,砂垫层内的排水距离宜短不宜长。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计算书

16#东头基础承载力计算书 地勘报告采用的标高与总图标高不一致,差值为0.7米,总图上标注16#楼±标高为29.80米,对应地勘报告为30.50米,设计室内外高差0.3米,即设计室外地面对应地勘报告为30.20米,16#东头在地勘剖面上对应第20-20轴的117点。117点处现状地面为29.56米。 现场挖坑的坑底标高为25.0米,从地勘剖面看已深入第3层粘土层约0.5米。分层铺填级配砂石垫层总厚度为1.20米, 1、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中间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5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50.5)200ae f kPa =+??-= =5.51899cz p kPa ?= 故20099101z ae cz p f p kPa ≤-=-= 根据公式4.2.2-3 ()(2tan )(2tan ) k c z bl p p p b z l z θθ-=++且b l =,()2100k c bl p p kN -= 2ztan 4.56b m θ+== 4.562ztan 4.562 1.2tan 20 3.69b m θ=-=-??= 2、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南北边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2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20.5)194.6ae f kPa =+??-=

道路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和适用条件

道路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和适用条件 摘要本文从软土地基的生成原因和地基的厚度及其所处的位置进行 分析,指出可采用表层处理法、置换法、加载法、竖向排水法四种方法进行软基处理。着重介绍了这四种方法的设计思想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处理法;置换法;加载法;竖向排水法 道路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 表层处理法 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表层排水法 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1)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

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2)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m~15m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2.砂垫层法 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1)设计。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表1为砂垫层标准厚度。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填土面积大且排水距离长,预计有多处地下水渗出时,若仅用山砂作砂垫层,不能获得充分排水效果,应采用设置盲沟,砂垫层内的排水距离宜短不宜长。 (2)施工。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摊铺作业一般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用透水性差的粉土作填料时,其坡脚附近的砂垫层一旦被土复盖,就有可能妨碍侧向排水,因此对砂垫层的端部要妥善处理。 3. 敷垫材料法

公路工程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

公路工程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 摘要:市场经济后,我国公路工程事业飞速发展,但是公路路基软基处理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由于公路地质的特殊性,路基沿线下经常存在着较厚的软土层,在这样的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时,因地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而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公路工程路基设计及软土地基路段的处理两方面入手,特别是软基处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路基设计;路基边坡;极限高度;软基处理 市场经济后,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公路工程比一般工程所要求的质量要更高,因此,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路基设计中会经常碰到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在路基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是保证软土路段满足公路营运的必然选择。 公路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全长22.4km,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幅宽度为28.0m。沿线软土广泛分布且较厚,并呈现由河床至两岸逐渐变薄的趋势,厚度为0.8m~43.8m,最厚范围为里程K24+100~K32+600(厚度大于30m),顶部普遍分布有一层软可塑状亚粘土,厚0.5m~1.5m,软土下卧层多为亚粘土、砂性土或砾石,沿线分布有几段高边坡。 路基设计 1.整体式路基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8.0m,其中,行车道2×2×4m、硬路肩2×3.5m(含右侧路缘带2×0.5m)、中间带3.50m(中央分隔带 2.0m、左侧路缘带2×0.75m)、土路肩2×0.75m; 2.分离式路基适用于隧道出入口的路基,单幅路基宽度为14.0m,其中:行车道2×4m、硬路肩 3.5m(含右侧路缘带0.5m)、左侧路缘带1.0m、土路肩2×0.75m。 路基边坡坡率 路基边坡坡率具体设置如下: (1)一般填方路段的边坡坡率见表1,护坡道宽2m,护坡道和边坡平台分别设置外倾是3%和2%的横坡 (2)一般挖方路段边坡,按岩石风化情况、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坡率,全风化、土质边坡的坡率为1:1~1:1.5,强风化边坡坡率为1:0.75~1:1.25,弱风化边坡坡率为1:0.5~1:0.75,微风化边坡坡率为1:0.3~1:0.5,边坡高度均按10m控制,平台宽2.0m,平台内侧修筑40cm×40cm的拦水沟,第一级边坡坡脚设置2m宽的碎落台; (3)深挖路堑(高边坡)是指土质边坡高度≥20m或岩质边坡高度≥30m的边坡,路堑高边坡坡率采用特殊设计。 表1 填方路堤边坡坡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