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实验三 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

——氢 气 的 制 取 与 性 质 实 验

一、氢气的制取

1.相关知识:置换反应,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

①置换反应: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

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原则为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溶液。本实验利用活泼金属Zn 置换稀H 2SO 4中的H +制备H 2,原理:Zn+H 2SO 4=H 2↑+ZnSO 4

②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毒,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温

度-252.87℃时,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

③氢气化学性质:可燃性: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氢气可作为燃料,应用与航天、焊接、军

事等方面;还原性: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

④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实验用品:(请画实验装置图,并标明各药品和仪器名称)

①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

②实验药品:锌粒、浓硫酸溶液、去离子水、硫酸铜溶液、凡士林。

3.实验步骤(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比如流程图表示):

日期 2014 年4月8日; 第七周周二,下午; 姓名 陈博殷 学号073 成绩

锌粒 稀硫酸 氢气

检查启普发 生器气密性 配制稀硫酸

(1:4) 装入锌粒

及稀硫酸 收集氢气 水槽

集气瓶

启普发生器

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表明气密性良好。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

长颈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凡

士林要涂抹均匀:仪器旋转润滑,磨口处整体颜色透明无白色。

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热,若把水倒入浓硫酸,水会像油花似的浮在浓硫酸上面,产生的高热会使水沸腾起来,使酸液飞溅,造成事故。) 锌粒用量大概20-30g ,稍多反应速率快且不用因不足量再添加;纯度不纯,颗粒大越好防止掉落。将仪器横放,把锌粒由容器上插导气管的口中加入,然后放正仪器,再将装导气管的塞子塞好,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由球形漏斗口加入稀硫酸(已

冷却到室温),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不高过导气管活塞为宜。

扭开导气管活塞,酸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再上升到中部跟锌粒接触而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从导气管放出。不用时关闭导气管的活塞,容器内继续反应产生的氢气

使容器内压强加大,把酸液压回球形漏斗,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4.实验改进:

⑴在反应前加入少许硫酸铜的晶体或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请问为什么?

Zn+Cu2+=Zn2++Cu

少量Cu附在Zn表面与Zn形成原电池。电化学腐蚀速度>化学腐蚀速度。若加入大量硫酸铜,Cu把Zn覆盖了,Zn与稀硫酸溶液接触面小,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⑵你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法吗?

改进原因:

启普发生器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硫酸与锌粒的反应过程中,锌粒不断变小,变小的锌粒会掉到启普发生器的底部。这样,即使关闭排气阀,掉到底部的锌粒仍然会和留在底部的硫酸发生反应而继续生成氢气.从而导致启普发生器中的化学反应失去控制。正因为如此,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启普发生器爆裂的现象,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改进的方法

①用铜片制作一个铜环,铜环的外径以稍微变形能够放入启.普发生器反应室为宜;铜环的内径以启普发生器长颈漏斗的长颈刚好插入且铜环紧紧箍住长颈为宜。先将铜环放人启普发生器的反应室内,再把长颈漏斗的长颈插入铜环内。(资料来源:《启普发生器的改进》——刘栋字,湖南省宁乡县白马桥中学)

②用适宜的薄圆柱形橡胶塞制作一个圆环,圆环的外径以稍微变形就能够较顺利地放入启普发生器的反应室为宜;圆环的内径以启普发生器的长颈漏斗的长颈刚好插入且圆环紧紧地箍紧长颈为宜,圆环的厚度不宜太厚。然后将橡胶圆环放入启普发生器的反应室之内,再把球形长颈漏斗的长颈插入圆环之内即可。

5.实验安全提示:

⑴稀硫酸如何配制(包括用量、浓度、温度的控制)?

①用量:根据启普发生器大小决定,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不高过导气管活塞为宜。可先用水测量用量。

②浓度:1:4(酸:水)

②配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热,若把水倒入浓硫酸,水会像油花似的浮在浓硫酸上面,产生的高热会使水沸腾起来,使酸液飞溅,造成事故。配制好后,可将其放入冷水中加快降温。

⑵如何防止反应过程中锌粒掉入球形漏斗底部?

加锌粒前,在容器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玻璃棉(较扎手)或放入橡胶片(由橡胶手套剪出橡胶皮,再剪成圈形,橡胶片放入启普发生器中注意放平)。

⑶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如何防止反应体系温度过高?

放热。反应过程中多用手触摸容器壁,若感觉温度过高,用湿布冷却。

6.实验教学内容探究:

⑴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有哪些方法?

①如下图所示装置,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应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试管或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然后把手移开,过一会儿,待试管或烧瓶冷却后,水就从烧杯或水槽中升到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

②右图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类似。首

先,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会儿,长颈

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表明装置不漏气。因为只要装置不漏气,原

来存在于锥形瓶中的空气就不可能消失,始终具有一定的气压,

导致所加入的水不能不停地进入瓶中,所以,一会儿,长颈漏斗

中的液面将不再下降。

③采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④下图装置中,夹紧弹簧夹后,上下移动左侧玻璃管,如果两侧玻璃管液面仍保持水平,说明装置漏气,只有当移动左侧玻璃管后,左右两边液面出现一定的高度差,才能表明装置不漏气。

⑤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时,首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一会儿,分液漏斗中的

水不再往下滴,表明装置不漏气。

⑵生活中的哪些用品或废弃物品可以用来制取氢气?

①如下图1所示,利用破底试管制取氢气.还可以进行下图2所示的操作,制取气体时,正放试管到盛有酸液的烧杯中,不需要气体时,将试管取出,放到空烧杯中;还可以使用下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

图1 图2 图3

②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自制白色塑料小网兜、废铜丝等材料制作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依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对装置进行设计,通过铜丝的下放、提拉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达到和启普发生器一样的效果。

③将容积为2L的空塑料汽水瓶[沿弧形部分按小瓶粗细截去上部,将容积为1.25L的空塑料汽水瓶底部钻上几个小孔,组装成右图所示装置即可。贮存气体时,

容器内先装满水(水面要高于小瓶颈处),打开活塞(止水夹),气体

由导管通人,利用气压把小瓶中水从瓶底开孔处压人大瓶中(即小瓶

上升),贮满后关闭止水夹。使用气体时可打开止水夹,大瓶中水由

小瓶底开孔处入小瓶内,即可自行把气体排出(若使需气流大时,可

用手轻轻下按小瓶)。实验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行。

⑶请设计一个可以控制反应速率的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画出装置图:

该反应不需加热, 只要锌粒与稀硫酸接触。要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就要使锌粒与稀硫酸能根据需要随时接触或不接触, 于是可有两条设计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移动锌粒如下图1, 可将锌粒放人有孔塑料小瓶, 用硬质金属丝索住小瓶, 通过推拉金属丝使锌粒与稀硫酸接触或不接触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

第二个思路是使稀硫酸的流动如下图2, 装只需使试管倾斜, 就能使锌与稀硫酸接触反应。下图3、4、5装置中, 夹上弹簧夹或关闭活塞, 产生的氢气不能排出, 压强增大, 使稀硫酸液面下降与锌粒不接触停止反应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二、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流吹肥皂泡(选做)

1.操作要求:

在导管口蘸洗涤液,控制氢气流速,当气泡足够大时,轻抖手腕,用火柴或松香点燃气泡。

现象:肥皂泡脱离玻璃管上升,点燃,发出黄色火焰。

2.实验探究:寻找制取又大又轻氢气泡的最佳方法。

实验失败常见原因:

①玻璃管太光滑,所蘸肥皂液较少,不易连续吹出多个肥皂泡,而且易使吹出的肥皂泡偏离管口,“结”在玻璃管上不易脱离;

②吹出中的肥皂泡易带上小水滴,使质量增加而不易飞升,体现不出氢气比空气轻的性质。

根据失败原因,总结氢气流吹肥皂泡的实验要求注意四点:

①肥皂液的黏度要适度;②要用干燥的氢气,且不带有酸雾;③氢气流不可太急或太缓;④蘸肥皂液

的管子要选用适当。

根据注意事项,采取如下措施:

①肥皂液用发泡较多的洗衣粉来代替,这样较为容易形成气泡;

②让氢气通过干燥管,以使其干噪。为减少酸雾,制取氢气时弃用盐酸而改用稀硫酸,干燥剂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③为使提供的氢气既能保证纯度,又能自如地控制氢气流,制取氢气的装置改用启普发生器或与启普发生器原理相同的简易装置。

④吹肥皂泡的管子改用平口细竹管(可用一段长约5cm的普通毛笔杆)来代替玻璃管,以防止肥皂泡的滑动而影响其形成。

采用平口细竹管优点:

①所蘸肥皂水较多,蘸一次即可连续吹出多个肥皂泡;

②增大了肥皂泡与管的磨擦,不易偏离而“结”在管上,因此易脱离;

③木制管有吸水作用,可防止肥皂泡下面带小水滴,因此易飞升。

增加实验趣味性措施:

在肥皂液中滴加有色墨水或颜料料,可吹出有色肥皂泡,增加趣味性。

改进的简易实验装置(不用干燥管):

将胶头滴管胶帽去掉,尖端伸入胶皮导管中,然后制取氢气(注意气流不能过大),吹肥皂跑,轻轻抖动。该实验不需使用干燥管,操作简便,利用人气口小,出气口是平滑喇叭口,气流平稳,从而使氢气肥皂泡缓缓增大,轻轻抖动,气泡便可脱口上升

三、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㈠氢气的验纯和燃烧

1.培养技能: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技能;用试管收集氢气并验纯的方法;

学习通过演示实验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并得出结论)

2.相关知识:爆炸及燃烧的概念;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①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②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反应。

③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放出热量。

3.实验步骤:

⑴验纯操作及实验现象(结合图形):

⑵点燃

4.实验安全提示:操作: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或水平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注意: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应先让试管口竖直向下,让试管中水流尽后再实验)

现象:听到很小的噗的声音(收集的氢气较纯净);

看到黄色火焰(由于点燃时使用玻璃导管, 燃烧时的淡蓝色火

焰受钠元素黄色火焰的干扰);

试管发热(放热反应)。

操作:在尖嘴导气管口点燃,观察火焰颜色;再罩上一干净而且冷却的烧杯,观察现象。

现象:火焰颜色为淡蓝色;烧杯底有水珠。

当氢气不纯时需重新验纯,但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在再次收集前必须先用手指堵住试管口一段时间。其原因是验纯时可能有未燃尽的氢气在试管中继续燃烧,上述操作能熄灭试管中火焰,防

准备纸杯,纸杯底挖一圆孔,孔的大小要便于堵住,同时比火柴头稍大,便于点燃。

3.实验安全提示:(实验本身并无危险,操作时要胆大心细、沉着稳定。)

实验步骤:①用手指堵住纸杯底孔,将纸杯倒置,以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收集时间与氢气流量有关);②一段时间后,关闭启普发生器活塞(避免点燃氢气时,氢气沿导管一直燃烧,导致启普发生器爆炸);③引燃木条,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

实验现象:①发出尖锐爆鸣声,纸杯高高弹起,纸杯中有一团黄色火焰。

4.实验改进:

例如,用矿泉水瓶做也可做此实验(剪掉瓶的下半部,用铁架台固定,把氢气从下部通入,一段时间后,打开瓶盖,在瓶口处点燃,可以听见爆破声)。请问你的改进方法是?

①选用一个无孔的小塑料袋, 使袋内约盛半袋空气后, 再与氢气发生装置的导气管相连, 收集

氢气,随着氢气的通人, 塑料袋渐渐鼓起, 然后停止通入氢气移开导气管, 用线扎紧塑料袋口放置在

实验台上并远离氢气发生装置, 用针戳个小孔并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燃, 顿时, 便发出一声巨响。实验所用塑料袋随手可得, 操作简便安全。

②取一个矿泉水瓶, 截去底部, 配上一个橡皮塞, 制成电解水器, 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矿泉水瓶内加人占其容积2/3的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进行电解, 当观察到电解过程产生稳定的气体时, 再向矿泉水瓶中加人2 mL洗涤剂, 立即有气泡产生。用火柴点燃气泡, 产生尖锐的爆鸣声。此实验的再现性和重复性很好,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生成热时,就可以把金属还原出来。氧化铜的生成热远小于水的生成热,所以氧化铜易被氢气还原。该反应在室温时速度极慢,几乎不反应。在250℃以上温度,反应顺利进行。

3.相关知识:氢气的制备与干燥;氧化—还原反应;氢气的验纯;爆炸极限

4.实验技能:

⑴普发生器的安装、检漏及使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及加热;氢气的验纯;实验仪器的安装;

⑵此实验的操作程序与演示技能;并学会如何通过此实验进行适时的提问、启发、观察、思考等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技能。

5.实验步骤:(略)

6.实验安全提示:

⑴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原因: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⑵通入氢气前要先验纯,并且导管口要插入至试管底部,然后先通氢气后加热,反应后先

先撤灯再停通氢气。(口诀:氢气早出晚归)

7.实验装置图:

8.实验探究:怎样又快又好地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效果是反应后能在试管底部附着一层光亮的铜镜。要使演示实验又快又好,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锌粒的选择:

选用纯度不高、形状不规则的锌粒加快氢气的产生速度;

②稀硫酸的浓度:

稀硫酸的浓度以1:4配制,有利于氢气的产生;

③氢气的净化:

锌和稀硫酸作用后,锌中所含的微量的硫化锌和砷会与稀硫酸作用生成硫化氢和砷化氢。这些有毒气体既会污染环境,也会影响实验效果,应除去。所以,应将制得的氢气通过铬酸洗液或连续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和浓硫酸,便可得到较纯净的氢气。

④氧化铜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实验表明,氧化铜用量以0.2 克左右为宜。太少,产生的铜镜面积太小;太多,产生铜镜需要的时间太长,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过程中,将约0.2 克氧化铜粉末平铺在试管底部,将验纯后的氢气用导管通到试管底部、氧化铜粉末的上方。氢气流要足够大,在排尽空气的同时,要用氢气将氧化铜粉末吹开、吹散,并薄薄地、均匀地附着在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底部,4 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铜镜。此法在短时间可得到铜镜,但用氢气流将氧化铜粉末吹开,使其在试管底部均匀分布,难以掌握。

也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下:

将一根约7 cm 长的细铜丝绕在笔杆上卷成螺旋状(长约2cm ),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变黑, 将加热变黑的铜丝迅速

伸入球形干燥管的中上部, 可观察到变黑的铜丝立即又变成

光亮的红色。

五、学习本次实验的体会

①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之前,自己先要熟悉这个实验,清楚实验流程、药品用量、各个细节,以及如何防止意外的产生,做到胸有成竹。

②做实验要胆大心细,沉着稳定,防止因手忙脚乱造成意外。

③多看文献,了解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何改进,借鉴前人经验,促进实验又快又好。

六、参考文献

[1]程建云. 实验室制取氢气发生装置的探究 [J]. 考试中考版2004, (9):46-47

[2]段开锐,许艳华.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改进 [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19(5):15

[3] 玄记田.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23(2):22

[4]曹拂晓.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改进[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21(5):23

[5] 邹标. 对氢气简易制取装置的改进[J].中学教学参考2011,(23):126

[6]陈金健.几种装置气密性的检查[EB/OL].

.cn/czhx/jshzhx/jxyj/shyjx/201103/t_1025175.htm

[7] 解大方,熊言林.氢气爆鸣实验集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Z2):67

[8] 林青双, 钱晨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Z1):61

[9] 肖常磊,钱扬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氢气实验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方法、步骤的延续和深化,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方式,总结出不同于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同时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奠定了基础,它是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重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以直观教学贯穿始终,通过活动与探究,提高科学素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氢气的步骤、验证氢气的性质。 3、认识制氢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4、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方法与技能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小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

假设、查阅资料、解释与结论。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以及氢气性质的检验。 【教学难点】 制取氢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氢气的纯度检验。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硬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 实验药品:硫酸溶液(1:4)、洗涤剂、凡士林、硫酸铜、锌粒。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4、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 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四、实验原理:2KClO 3 2KCl+3O 2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 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六、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 2。 化学方程式为:C +O 2CO 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 +2O 2 Fe 3O 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S +O 2 SO 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 +5O 22P 2O 5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小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小教案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3.学习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具支试管、滴液漏斗、烧杯、小试管、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塑料挡板、火柴、肥皂水 实验药品:10%硫酸溶液、锌粒 【教学过程】 [引言] 早在16世纪,瑞士医药学家帕拉塞斯就发现铁屑放在硫酸中有气体生成并可以燃烧,叫做“可燃性空气”。这种可燃性气体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制备的氢气。 [板书] 实验一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老师] 氢气是无色无味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实验室,氢气就是用金属和酸反应来制备的。今天我们实验采用锌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板书]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Zn+H 2SO 4 =ZnSO 4 +H 2 ↑ [提问] 大家想一下,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有哪些呢? [学生] 试管、启普发生器。 [提问] 既然制备装置有两种,为什么不选用试管呢? [学生] 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而使用试管则不容易做到。 [老师] 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难溶的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块状固体在反应中很快溶解或变成粉末时,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提问] 知道了启普发生器的特点,我们来自己设计一个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有谁有可以说

说。 [学生]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 今天我们就用这套老师自己设计的简易启普发生器来制取氢气,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具支试管来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Zn和稀硫酸在反应之前是不能接触的,要在具支试管里面加入一块塑料挡板,挡板上面就可以放Zn粒,我们将酸放在滴液漏斗当中,想要制取H 2 的时候我们就要打开滴液漏斗,要实现随用随停,我们可以加一个止水夹。 [提问] 这个止水夹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 实现随用随停。 [老师] 当我们不想收集H 2了,我们就把止水夹关闭,这样H 2 在具支试管里面有一定的压强, 就会把酸液压回滴液漏斗。Zn就会和酸液分开了,对吧?注意滴液漏斗的开关不能关闭,否则气体的压强过大,胶塞就被冲开。 [提问] 那我来考一下同学们,拿到滴液漏斗怎么使用呢? [学生] 先检漏。 [老师] 对,需要检漏,但是在检漏之前我们还要在滴液漏斗的旋塞涂抹上凡士林防止漏水。(教师讲解涂抹凡士林及检漏步骤) [提问] 我们在实验之前还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 检查装置气密性。 [提问] 如何检查呢? [学生] 用手捂着具支试管,或者稍加热具支试管,看气体的出口是否有均匀的气泡产生。[老师] 嗯,很好,那我们用稍微加热一下举止试管来检查一下装置的气密性。我们的装置气密性很好。那我们开始进行实验。 [提问] 在实验之前,我先问一下同学们,根据氢气的性质,我们如何收集氢气呢? [学生] 向下排空气法、向下排水法。 [演示] 氢气的制备和排水法收集氢气 [讨论] 实验现象 [讲解并演示] 由于氢气易燃易爆,因此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提问] 我们怎样对氢气验纯呢? [学生]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 我们把收集好氢气的试管的管口对着酒精灯的火焰上方,松开试管口,如发生轻微的爆炸声,则氢气不纯;再收集氢气,使氢气在酒精灯上没有声音发出或者有“噗”的声响,则氢气已经纯了。

基础实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实验准备】 药品: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 仪器、材料:铁架台、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燃烧匙、火柴、酒精灯、烧杯、木条、木块、纸片、砂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 [问]哪一瓶是氧气?如何检验? [复习提问]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汞有毒)、空气或者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回答]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教师]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下面请同学们做好自学指导和[活动准备],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哪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愿意。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用一种方法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铺层细砂)并验证它的性质并思考[问题与交流]。 [注意事项]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学会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本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物质的制法,也是初中唯一一次用加热固体的方法来制取气体。该实验的顺利完成,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上节课学习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本节课将学习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并且学生要亲自动手实验,检验氧气的性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并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基础。实验室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本节课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本节课主要采用边讲解边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分组实验,如果是两人一组,可让每人做一遍。课时安排:需两节连堂课,否则达不到最佳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 第一次做制取物质的化学实验,学生是既喜欢又害怕,因为刚学化学不久,对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都不熟悉,此时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很弱,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需要教师手把手的引导。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仪器,还要分析和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是在有多媒体的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因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以往实验操作细节在演示时学生看不清楚,分批到讲台前观看,这样演示要重复多次,耽误时间。另外,实验中的污染物很难处理,如不加以正确规范的引导,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突破难点,这节课我使用了几段自制录像与图片,通过多媒体很好地表达出教师的意图,大大地增加了受众面,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

实验三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一、氢气的制取 1.相关知识:置换反应,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 ①置换反应: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 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原则为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溶液。本实验利用活泼金属Zn置换 稀H2SO4中的H+制备H2,原理:Zn+H2SO4=H2↑+ZnSO4 ②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毒,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温 度-252.87℃时,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 ③氢气化学性质:可燃性: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氢气可作为燃料,应用与航天、焊接、军 事等方面;还原性: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 ④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实验用品:(请画实验装置图,并标明各药品和仪器名称) ①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 ②实验药品:锌粒、浓硫酸溶液、去离子水、硫酸铜溶液、凡士林。 3.实验步骤(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比如流程图表示): 日期2014 年4月8日;第七周周二,下午;姓名陈博殷学号20112401073 成绩 锌粒 稀硫酸 氢气 检查启普发 生器气密性 配制稀硫酸 (1:4) 装入锌粒 及稀硫酸 收集氢气 水槽 集气瓶 启普发生器 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 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 变化,表明气密性良好。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 长颈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凡 士林要涂抹均匀:仪器旋转润滑,磨口处整体颜色透明无白色。 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热,若把水倒入浓硫酸, 水会像油花似的浮在浓硫酸上面,产生的高热会使水沸腾起来,使酸液飞溅,造成事故。) 锌粒用量大概20-30g,稍多反应速率快且不用因不足量再添加;纯度不纯,颗粒大越好 防止掉落。将仪器横放,把锌粒由容器上插导气管的口中加入,然后放正仪器,再将装 导气管的塞子塞好,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由球形漏斗口加入稀硫酸(已 冷却到室温),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不高过导气管活塞为宜。 扭开导气管活塞,酸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再上升到中部跟锌粒接触而发生反 应,产生的氢气从导气管放出。不用时关闭导气管的活塞,容器内继续反应产生的氢气 使容器内压强加大,把酸液压回球形漏斗,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1.掌握水泥各种技术性质定义 .通过试验进一理解水灰比、掺和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1. 2.学会操作水泥强度和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实验方法。 1. 3.了解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 2. 实验内容 2.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 1.实验原理相容性的概念: 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普遍认为: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选用PO42.5水泥300g,水87g(水灰比相同),减水剂掺量不同,分别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m)。画出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主要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平玻璃板、湿布、截锥圆模、电子称、钢尺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减水剂掺量1.8%的水泥的净浆流动度: (1)将截锥圆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先用湿布擦拭截锥圆模内壁和玻璃板,然后将湿布覆盖它们的上方。 (2)称量300g水泥,倒入用湿布擦拭过的搅拌锅内。 (3) 称量5.4g减水剂,加入搅拌锅。然后称量87g水,加入搅拌锅,搅拌3min。 (4)将拌好的净浆迅速诸如截锥圆模内,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迅速提起,30s以后量取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并去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次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 其它减水剂掺量的实验步骤类似。 2.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1.实验原理 选用PO42.5水泥,改变水灰比和粉煤灰的掺量。测定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重量比为:水泥:标准砂=1:3。水灰比分别为:0.45、0.50、0.55。粉煤灰掺量(内掺):10%、20%。水泥用量450g,标准砂用量1350g。 2.实验仪器 电子称、搅拌机、伸臂式胶砂振动台、可拆卸的三联模、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压力实验机和抗压夹具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10%、28天水泥胶砂强度的测量。胶砂的制备: (1)分别称量粉煤灰45g,水泥405g,标准砂1350g,水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

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中的液面会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降温法:如果气温较高,先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沾有冷水的毛巾或将容器浸于冷水中,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升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探究点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用以上方法制取两集气瓶氧气,将木炭和铁丝放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讨论交流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了解氧气的性质。 实验活动 1.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收集的氧气中,观察现象,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化学中考总复习: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 巩固练习及答案

中考总复习: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江苏)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2.(山东)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3.(陕西省)氧气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与氧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4.(广东)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分别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广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加热就能在表面生成MgO B.红磷放置在空气中,不需加热就能燃烧产生P205 C.硫粉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SO3气体 D.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Fe203固体 6.(江苏)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点燃羊毛纤维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味 D.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7.(浙江)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有机物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8.(四川)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聚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醇酚的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六酚的性质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酚的基本性质; 2、掌握酚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酚的分子中,由于羟基中的氧原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电子云向苯环偏移,溶于水后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显示弱酸性。 但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若将苯酚钠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析出苯酚。用这种方法可以分离苯酚。 苯酚可以和NaOH反应,但不与NaHCO3反应。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同,可鉴别和分离酚和醇。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白色) 酚类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显色,用于鉴别酚类。苯酚可以用于制备酚酞。 棕红色蓝紫色 三、实验器材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pH试纸 无机试剂: NaOH(5%),饱和溴水, NaHCO3(5%,饱和),的Na2CO3(5%), 5%FeCl3 ,HCl(5%)溶液; 有机试剂:苯酚 四、实验步骤 1、酚的溶解性和弱酸性 将0.2 g的苯酚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水,振荡试管后观察是否溶解。用玻璃棒蘸1滴溶液,以广泛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然后再加热试管,直到苯酚全部溶解。 将上述溶液分装在3支试管中,冷却后出现浑浊,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5%的NaOH溶液,观察是否溶解。再滴加5%的盐酸,有何变化?在另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的NaHCO3溶液和5%的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溶解。 2、酚类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1%苯酚0.5mL,再加入1~2滴1% FeCl3溶液,观察和记录各试管中所显示的颜色。 3、与溴水的反应 在1支试管中加入2滴苯酚饱和水溶液,再加2 mL水稀释,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自来水,然后在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比较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思考题 1、如何鉴别醇和酚? 2、举例说明具有什么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为什么苯酚比苯和甲苯容易发生溴代反应? 篇二:有机化学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实验十一醇、酚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性质; 2比较醇,酚之间的化学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三、实验药品:锌粒,稀硫酸,氧化铜 四、实验原理:Zn+H2SO4 H2+ZnSO4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 装: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加固体前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棉,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注液方法与上述注水方法相同。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为宜。打开气体出口的活塞,开始反应,收集氢气。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理由是氢气不溶于水。 离:收集满氢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六、氢气性质实验操作: 1、氢气的纯度检验: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噗”的声音,才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可以使用。重新收集氢气检验时,应另换一支试管进行操作,若仍使用原试管,要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去收集氢气进行点火验纯。 2、吹泡泡实验:将出气导管上沾上肥皂水,可以观察到不断有泡泡冒出并升空,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轻。 3 的烧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并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2H2 +O 2H2O 4、氢气还原氧化铜:先往试管内加入氧化铜,把氢气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是为了把氧气清除,否则加热后氧化铜会与氧气反应,影响试验)再加热试管,使氢气还原氧化铜,看到黑色氧化铜全部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若先停止通氢气,则收集氢气处的水会倒吸入试管内,使热试管炸裂 化),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反应方程式:CuO+H2Cu+H2O 装置如图: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doc

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有机实验报告 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鉴定 一、糖的鉴定 糖类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糖的化学性质;(2)掌握鉴定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萘酚试验(molish)糖类化合物一个比较普遍的定性反应是molish反应。即在浓硫酸存在下,糖与-萘酚(molish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环。 实验方法 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0.5 ml 0.5%的各待测糖水溶液,滴入2滴molish试剂( -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把试管倾斜450,沿管壁慢慢加入约1ml浓硫酸(切勿摇 动),小心竖直后仔细观察两层液面交界处的颜色变化。硫酸在下层,试液在上层样品:葡萄糖、蔗糖及淀粉 解释: 糖被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进一步与 -萘酚缩合生成紫红色

物质,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色环。 (二) fehling试验 (1)实验原理 fehling试剂: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需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 (2)操作方法 取4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fehling试剂i和ii 各0.5ml。摇匀并置于水浴中微热后,分别加入5滴待测糖溶液,振荡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2 ~ 3min,取出冷却,观察颜色变化及有无沉淀析出。fehling试剂 i:称取3.5 g硫酸铜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得淡蓝色的 fehling试剂 i。 fehling试剂 ii:将17g酒石酸钾钠溶于20ml热水中,然后加入20 ml含 5 g naoh的水溶液,稀释至100 ml得无色透明的 fehling试剂 ii。 样品: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麦芽糖 解释: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三) benedict试验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任务】 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和注意事项。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及氧气性质实验。 【教学重难点突破】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 【教学过程】

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4)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注意事项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如何验满? (5)实验的操作步骤是怎样 的? (6)如何检验收集的氧气?如何放置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 3、要求学生5分钟内完成课堂练习并及时反馈。于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复燃。 (5)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④固定试管并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取出导管;⑦熄灭酒精灯 (6)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学生做练习。 二、氧气的性质 指导学生看书第46页图 2-18和图2-19,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实验然后自己进行实验 1、夹持木灰的坩埚钳应怎样深 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 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呢? 3、燃烧停止后,倒入澄清石灰 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 4、细铁丝为什么要打磨干净? 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为什 么在铁丝一端要系一根短小 的火柴梗? 5、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 现象?在空气中又有什么样 现象呢? &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预先留有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 沙呢?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1、夹持木炭的坩埚钳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3、燃烧停止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细铁丝要打磨干净是为了把铁丝表面的氧化膜去掉便于与氧气接触。细铁丝要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受热面积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在铁丝一端要系一根短小的火柴梗是为了便于引燃铁丝。 5、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6、装有氧气的集气瓶预先留有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瓶底。 布置作业: 1、记住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有大内容。 2、思考:实验室用咼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木炭和细铁丝分别在氧

氧气的制备及性质

化师二班黄小雪222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对学生来讲是进入实验室的开始,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对氧气性质验证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练习仪器的装配,初步掌握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和检验气体等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实验操作规范掌握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带铁圈的铁架台、胶塞、导管、分液漏斗、集气瓶、水槽、毛玻

璃片、木炭、酒精灯、抹布2、教学过程

MnO 2 MnO 2 七、板书设计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 一、实验原理 KMnO 4 MnO 2+K 2MnO 4+O 2 2KClO 3 2KCl+3O 2 2H 2O 2 2H 2O+O 2 二、实验步骤 组、查、装、收、验、检 1、“组“装仪器; 2、“查“装置气密性:液封法、微热法; 3、“装“入药品,连接好实验装置; 4、“收“实验,制备并收集气体; 5、“验“满:带火星的小木条 5、“检”验氧气性质:木炭 气体收集 木炭燃烧 现象 结论 空气 氧气 向上排空气法(ρ气>ρ空) 排空气法 排水法(气体不/微溶于水) 向下排空气法(ρ气<ρ空)

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

【考纲要求】 1.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能正确写出木炭、红磷、硫、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准确的描述这些反应的现象。 3.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知识网络】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 C+O 2CO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可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 2 SO 2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氧气 化学性质 4P+5O 22P 2O 5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3Fe+2O 2Fe 3O 4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 成黑色固体 2H 2O 2 2H 2O +O 2↑ 反应原理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实验室制法 2KClO 3 2KCl+3O 2↑ 制取装置:①固、固加热型;②固、液常温型 收集装置: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工业制法:①分离液态空气;②膜分离技术 用途: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液化和固化。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蜡烛产生黄白色光焰,放出 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 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 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 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 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 烧杯,烧杯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1)供给呼吸:为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员提供呼吸用的氧气。 (2)支持燃烧:利用可燃物跟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工业上用于炼钢、气焊和气割金属、液氧炸药等。要点诠释: 1.可燃物能否发生燃烧反应和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丝)在纯氧中可以燃烧。 2.可燃性是物质具有的可以燃烧的性质,所以氧气没有可燃性,只有助燃性,氧气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 3.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硫燃烧时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实验现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描述的是实验结论。一般说来,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4.铁与氧气反应分为铁在氧气中剧烈氧化(燃烧)及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锈)两种情况。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高锰酸钾 (3)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MnO 2 ,黑色固体) 2.反应原理: (1)2KClO 3 2KCl+3O 2 ↑(2)2KMnO 4 △ K 2 MnO 4 + MnO 2 + O 2 ↑(3)2H 2 O 2 2H 2 O+O 2 ↑ 3.实验步骤: (1)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 (2)过氧化氢制氧气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 适合原理(1)(2)适合原理(3) (2)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适合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合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5.收集方法: (1)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

. 【考纲要求】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1. 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准确的描述这些反应的现象。 2.能正确写出木炭、红磷、硫、操作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3.掌握实验室 制氧气的原理、装置、【知识网络】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不易溶于水 C+OCO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可使澄22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SO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2 2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PO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氧气化学性质4P+5O25 2 FeO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3Fe+2O234 成黑色固体 2HO 2HO+O↑2222△反应原理 2KMnOKMnO+ MnO+ O↑222 44 MnO 22KCl+3O↑2KClO 实验室制法23△制取装置:①固、固加热型;②固、液常温型 收集装置: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工业制法:①分离液态空气;②膜分离技术 用途: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液化和固化。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文档Word party Committee nvironme nt facing higher standards a nd requir ements, provincial se achievemedvanced. Thents are hard w on and should be a ppreciated. Howev er, we are fully aware, the new period, and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 he eCity issued demolr, River waste, beginning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s. Three modified a split aspects: County total ition illegal area up 2.759 million square meters, completed City issue d annual task of 153%, split against are a ranking city se cond; completed hree modified area 4.846 million square meters, completed annual task of 403%, ranki ng city third, w hich village i n the a target compl eted total city ranking first; County Governme nt was named city level hree modified a split work aBla oug ution source on rate ra he city's first on of 4600 Yua living standards, poor farmers in less than complete eliminatin, 8949, 19008. Five waters rule: the County investe d 2.169 bi llion yua n, similar counties line t complete the 42 km of sewage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completinked first in t he city, won the provincial rural sewage treatment w ork better; key poll s such as electroplating, papermaking, chemica l industry management thrh verifica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municipal g overnment, t he County removed ck and odor ous Rive ural labor forcestent look. Old is agi ng, r age governance is poor. Thirdly, farmers continued to be persi ng, construction of disorder, no drawi ngs, no constr uction, no vett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