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2T13:40:24.4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作者:姜华

[导读] 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普及。

哈尔滨市道里区口腔病防治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分析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与牙槽骨高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普及。

【关键词】氧氟沙星;甲硝唑;牙周炎

牙周炎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感染,常见的感染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链球菌等。牙周炎具有发作反复、治疗时间长等特点,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甲硝唑是常见的抗菌药物,对于多数厌氧菌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为了更好的研究对牙周炎患者应用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将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4.28±5.17)岁;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5.17±5.3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清洁牙齿、修整牙根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也可将坏牙拔除,治疗结束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进行漱口,每日2次,使患者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刷牙时选择软毛牙刷,不可食用刺激性、坚硬食物。给予对照组患者甲硝唑6mg,三餐漱口后及睡前放置于根颊沟与牙根尖含服给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氧氟沙星0.6g与生理盐水混合后行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与牙槽骨高度的改善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n,%)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描述,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若组间数据P<0.05则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见表1所示。

讨论

牙周炎属于慢性破坏性疾病的一种,会对牙根与牙周支持组织造成较大的破坏,是导致中老年人群牙齿缺失的重要因素。由于口腔生理环境较为特殊,在应用药物治疗时会因分泌的唾液导致药物浓度降低[1]。临床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治疗药物种类较多,由于牙周滋生细菌是导致牙周炎发生的关键,基于此,多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往多采用广谱抗菌药物口服给药,控制应用抗菌药物漱口,对细菌生长加以抑制,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复发率较高。同时口服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也会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药性增大,同时全身大剂量使用时也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2]。

目前,口腔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使得口腔健康问题未得到真正有效解决。牙周炎发病后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也会从牙根组织蔓延到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等地方,由于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者也会出现牙齿坏死、脱落,影响美观性的同时,对于患者牙齿咬合能力与进食能力均存在较大不良影响,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甲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对于厌氧菌与滴虫均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高,耐受性强的特点。将甲硝唑片放置于根颊沟与牙根尖,可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释放到患处组织,达到治疗目的。甲硝唑局部用药时可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减少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口服给药。氧氟沙星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革兰阳性菌、抗格兰阴性菌的作用,用药靶细胞为细菌的DAN。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DNA螺旋酶具有抑制作用,可使染色体受到不可逆的损害,使细胞不再分裂,无法生成新的细菌,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亚氟沙星冲洗给药时,可将药物内的有效成分渗透到炎症组织内,提高治疗效果。目前,部分细菌对于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有所提升,但是,氧氟沙星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所以,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本次研究中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出血指数,改善牙周袋深度与牙槽骨高度,临床疗效显著。

浅谈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浅谈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14T10:43:15.2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王雪 [导读] 综上所述,为急性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北安市妇幼保健院 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为急性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0例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20例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青霉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盆腔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分别为(3.1±1.6)d、(3.7±1.8)d、(7.4±2.3)d,临床总有效率为95.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急性盆腔炎;效果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ctual effect of levofloxacin and metro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lvic inflammation.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acute pelvic inflammation admitted from August 2012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2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and metronidazole,and 2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nicillin and metronidazol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elvic inflamma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body temperature dropped to normal,symptoms disappeared and cure time were(3.1 +1.6)d,(3.7 +1.8)d,(7.4 +2.3)d,respectively.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bove data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Levofloxacin and metronidazole are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elvic inflammation,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hospitals at all levels. Key words:levofloxacin;metronidazole;acute pelvic inflammation;effect observation 急性盆腔炎为女性生育期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临床上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方法较多,但效果各异。有研究指出[1],为急性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可收到满意的疗效。本文经进一步探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在急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2]中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4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年龄28~46岁,平均(34.2±2.5)岁;对照组:年龄29~47岁,平均(34.6±2.8)岁。比较两组入选病例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入院后给予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选择应用抗生素。 1.2.1对照组联合应用青霉素、甲硝唑治疗,药物剂量分别为400万U、0.5g,给以方式为静脉滴注,2次/d,用药7d后评价疗效。1.2.2实验组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药物剂量分别为0.3g、0.5g,给以方式为静脉滴注,2次/d,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或头痛、寒战、腰酸等症状减轻时,改为口服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药物剂量分别为0.3g、0.4g,3次/d,用药7d后评价疗效。 1.3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统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4数据处理 借助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数据,t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急性盆腔炎患者各项时间观察指标统计 实验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分别为(3.1±1.6)d、(3.7±1.8)d、(7.4±2.3)d,以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两组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3两组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统计 两组各有3例轻度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15.0%VS 15.0%,P<0.05,χ2=0.000)。 3讨论 急性盆腔炎为临床常见病,患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寒战、腰酸、下腹疼痛、白带增多等临床症状,下腹部伴有反跳痛、压痛,若不能完全治愈,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多项研究表明[3],需氧菌、厌氧菌或两种菌混合感染可引起盆腔感染,为急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分别为(3.1±1.6)d、(3.7±1.8)d、(7.4±2.3)d,临床总有效率为95.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提示氧氟沙星、甲硝唑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有效药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提示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在无细菌培养条件或未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前,应根据经验为患者选择抗生素,甲硝唑属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可有效抵抗厌氧菌。左氧

派力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派力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派力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牙康(甲硝唑棒)治疗,观察组给予派力奥(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PLI(标菌斑指数)、GI(牙龈指数)、PD(探诊深度)为观察指标,观察派力奥与牙康治疗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派力奥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1%,牙康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08%,派力奥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牙康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LI、GI、PD水平均降低,但是派力奥组各指标水平下降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派力奥治疗牙周炎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改善PLI、GI、PD 的水平。 标签:派力奥;牙康;牙周炎;对比分析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对与牙周病发生、发展有关的特异性细菌的控制,是牙周病治疗的关键。派力奥是一种用于牙周病治疗的局部缓释剂型,其有效抗菌成分为盐酸米诺环素,具有抗菌谱广、耐药菌少;抑制胶原酶代谢;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促进雄激素在牙周组织的代谢等特点。牙康是一种广泛用于牙周临床的局部抗菌药物,其有效抗菌成分为甲硝唑,具有较强的杀灭厌氧菌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各型牙周炎的治疗[1]。本研究对派力奥与牙康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比较两者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清除作用,为牙周临床局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牙周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3~61岁,平均43.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为2.2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34~53岁,平均42.6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4年。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都采取常规检查的方式,并且进行微生物的取样[2]。对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派力奥并置入到患牙的牙周袋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牙康并置入到患牙的牙周袋内;进行3d的药物治疗后,在对照组患者的牙周袋内重复放置一次牙康。在14d的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重复检查。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GI、PLI、PD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01T11:21:09.5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作者:莫艳[导读] 探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三氧疗法方案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莫艳(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中医医院口腔科;四川广安638500)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三氧疗法方案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计96例,随机分为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照组(n=48)与采用20.0ug/ml三氧水辅助治疗实验组(n=48),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均明显小 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三氧水冲洗辅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组织的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三氧疗法;慢性牙周炎;炎性反应牙周炎属于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可通过限制菌斑生长,维持口腔微生物平衡的方式进行预防。对于发生牙周炎患者,临床多采用牙周洁刮以及根面平整术加以治疗,但在操作之后,仍然存在部分细菌的残留,受其原本生理解剖结构的影响,物理清除的效果并不理想,故需要通过局部用药冲洗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以起到抗炎、杀菌的作用[1]。为验证三氧疗法辅助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与采用20.0ug/ml三氧水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计96例,随机分为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照组(n=48)与采用20.0ug/ml三氧水辅助治疗实验组(n=48)。对照组中男61例,女17例,年龄34~77岁,均数(66.8±9.4)岁,实验组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60~78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为慢性牙周炎,伴随牙龈水肿、疼痛、糜烂、充血等表现,探袋深度在3mm之上,经X线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年龄在60~80范围区间,排除近期有使用抗生素、合并全身系统疾病等患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均要求在治疗前1周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刷牙,完成对牙间隙、邻面、舌部等的清洁,确保术前可将牙菌斑控制在较好的状态。而后采用牙周洁刮以及跟面平整术加以治疗,要求预先完成氯化钠注射液以及20.0ug/ml三氧水的准备。术毕后,将冲洗针头置入牙周袋内,而后对照组采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而实验组在采用20.0ug/ml三氧水进行冲洗,时间均控制在20s左右,待到冲洗完成后,对多余的冲洗液加以清理。隔湿之后,即可在患者的牙周袋之中置入少量碘甘油,要求患者治疗后2h内不可进食、饮水以及漱口[2]。后续每周复诊1次,进行冲洗操作,常规进行牙周护理。要求患者治疗后不可使用抗菌药物、维持清淡饮食。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其中牙龈指数使用Lee-Silness法进行判定,分值为0~3分,菌斑指数则使用Quigley-Hein法进行判定,分值为0~5分,出血指数则采用Mazza法进行判定,分值为0~5分[3]。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牙龈、菌斑以及出血指数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讨论

甲硝唑

甲硝唑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甲硝唑 英文通用名称:Metronidazole 其他名称:夫纳捷、弗来格、华适、甲硝哒唑、甲硝基羟乙唑、甲硝基乙唑、丽芙、麦芙欣、麦斯特、咪唑尼达、迷尔脱、灭滴灵、灭滴唑、耐瑞、平洁、柔乐克、舒瑞特、天力宁、威迪乐、硝基羟乙唑、欣普定、牙康、严诺特、盐酸甲硝唑、一孚晴、Clont、Curatek、Elyzol、Flagyl、Fossyol、Metronidazolc、Metronidazole Hydrochloride、Metronidazoli、Metronidazolum、Metrozine、Netronidazole、Noritate、Novonidazol、Rozex、Zidoval。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 2.可用于治疗肠道及组织内阿米巴病(如阿米巴痢疾、胸腔阿米巴病等)。 3.可用于治疗小袋虫病和皮肤利什曼病、麦地那龙线虫感染、贾第虫病等。 4.也适用于治疗各种厌氧菌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脓胸、肺脓肿、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妇科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脑膜炎、脑脓肿、皮肤软组织感染、假膜性肠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 5.口颊片、含片、粘贴片等制剂可用于治疗厌氧菌所致的牙周感染(如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口腔溃疡等)。 6.凝胶、乳膏等外用制剂,可用于炎症性丘疹、脓庖、酒渣鼻红斑、毛囊虫皮炎、疥疮、痤疮等的局部治疗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7.本药的一些制剂(如洗液等)尚可作为某些手术的预防用药,如阑尾炎手术、结肠或直肠择期手术、牙科手术等。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硝基咪唑衍生物,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但对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活性较差。此外,本药对滴虫、阿米巴原虫、麦地那龙线虫等病原体也有很强的作用。 ·作用机制 (1)可能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终导致细菌死亡。本药对缺氧环境下生长的细胞和厌氧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且它在人体内还原时生成的代谢物,也具有抗厌氧菌作用,其杀菌浓度稍高于抑菌浓度。(2)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3)此外,本药还有较强的杀灭滴虫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未明。 ·抗菌谱本药抗菌谱包括脆弱拟杆菌及其他拟杆菌属、梭形杆菌、产气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韦容球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放线菌属、乳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对本药耐药。 2.药动学口服或直肠给药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可达80%以上。口服250mg、500mg或2g药物后,1-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分别为6μg/ml、12μg/ml和40μg/ml。静脉给药20分钟后达血药峰浓度,有效浓度可持续12

基础治疗+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基础治疗+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8-08-23T13:57:26.1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宁立强 [导读] 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牙周维护+基础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相关指标,且治疗有效率较高。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牙周维护+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86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143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基础治疗,研究甲组加牙周维护,总结相关指标和疗效。结果:甲组的临床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都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牙周维护+基础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相关指标,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周维护;基础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44-02 临床中,慢性牙周炎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主要是因牙菌斑微生物而引起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的一种疾病[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长期存在牙龈炎,并且随着牙周组织炎性发展症状逐步严重。当患者长时间患有慢性牙周炎时,易引发牙周袋,甚至导致牙齿脱落。以往慢性牙周炎患者大都是实施基础治疗,单一治疗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2]。为了探讨和分析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牙周维护+基础治疗的疗效,此次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86例)当分析的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此次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86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143例。其中甲组男性82例,女性61例;患者年龄在21~62岁之间,平均为(40.25±5.62)岁;乙组男性为80例,女性为63例;患者年龄在22~61岁之间,平均为(40.33±5.59)岁;比较两组详细资料的差异,结果P>0.05,说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均进行治疗:根面平整术、龈下刮治术、龈上洁治术,并给予抗菌药物。研究甲组加牙周维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做微生物检查,结合其他口腔疾病、全身健康、牙周情况,对病情的危险因素以及牙周炎的复发指征进行综合分析;强化菌斑控制,开展口腔卫生的知识宣传以及教育,给予患者正确使用口腔洁具指导,确保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包括竖转动法以及水平颤动法,合理使用牙线以及漱口水;确定复查的间隔时间,病情稳定时也要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记录患者的临床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 1.4 评价标准 无效: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改善不明显或者临床附着丧失增加;有效:牙周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均减少,临床附着丧失未加重;显效:牙周探诊深度少于4mm,出血指数少于1.临床附着丧失明显减少[3]。 1.5 统计学分析 选SPSS21.0软件对数据做出分析,(x-±s)表示相关指标,实施t检验,(%)表示疗效,实施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检验P值小于0.05。 2.结果 2.1 总结相关指标 如表1,甲组的临床附着丧失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t=35.020,P=0.000)。甲组的牙周探诊深度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 (t=25.244,P=0.000)。甲组的出血指数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t=11.748,P=0.000)。甲组的菌斑指数小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t=11.553,P=0.000)。 3.讨论 临床中,慢性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微生物的堆积而造成的一种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患者表现是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以及牙周袋形成,还可伴活动性牙周病[4]。可影响慢性牙周炎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发病机制还未明确,因此治疗方法并未统一,导致该病呈明显渐进性发展。对于慢性牙周炎来说,治疗的原则是以清除局部致病因素牙石、菌斑等为主,对牙龈炎症反应进行抑制的同时,刺激牙周组织的再生,利于治疗效果的保持和稳定[5]。牙周维护是慢性牙周炎维护阶段的一种重要支持疗法,可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炎症,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牙附着水平以及槽骨水平。根据慢性牙周炎的发病初始原因是牙菌斑,给予患者积极牙周维护和科学评估危险因素,指导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以及强化控制菌斑,并按时复查,促进相关指标改善[6]。为了探讨和分析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牙周维护+基础治疗的疗效,此次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86例)当分析的对象,结果为:甲组的临床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出血

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分析

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分析 慢性牙周炎属于口腔类疾病,此病症是由厌氧菌感染导致的。此病症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另外,此病症还具有患病率高、病程较长的特点,需要采用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此病症的主要方式是局部治疗,此手段经过实践可知,只能起到控制病症的作用。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药物具有强力杀菌的功效,临床治疗时经常采取单一式各自治疗的方式。本课题研究了将两者进行联合后,共同治疗患者获得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实验的患者共120例,全部来自于笔者所在的医院。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收集,并将120例患者分成联合组、阿莫西林组、甲硝唑组各40例。其中,联合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1~46岁,平均年龄为(33.5±12.5)岁,病程为11~23个月,平均病程为(17±6)个月。阿莫西林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0~44岁,平均年龄为(32±12)岁,病程为12~23个月,平均病程为(17.5±5.5)个月。甲硝唑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2~45岁,平均年龄为(33.5±11.5)岁,病程为1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8.5±5.5)个月。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实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资料与病程上无差异化,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牙周病学》中的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慢性牙周炎病症,且牙龈周围具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症、牙龈出血症、糜烂症,牙龈带的深度经过检测可知在5 mm以上。运用X线技术的检测作用,部分牙槽骨产生了吸收状。牙周炎症的病症程度在中度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在6个月内采取治疗,口腔两侧牙齿

含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含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98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治失败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联合左氧氟沙星(A组)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联合克拉霉索组(B组),经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幽门螺杆菌符合方案分析根除率分别为93.8%、78.7%,意向性治疗根除率分别为91.8%、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补救治疗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补救治疗;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 目前以含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克拉霉素中的任意2种)和一种铋剂的四联疗法为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一种治疗方案。早期该方案对H.pylori的根除率多在90%以上,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其根治率逐年下降,对抗生素耐药是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1]。因此临床上需要新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根除H.pylori 感染的成功率。笔者通过对比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与传统四联疗法对H.pylori的根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探讨该疗法作为补救方案根治H.pylori 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98例因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证实有H.pylori感染,年龄18~70岁,符合标准并同意参加者纳入本研究。入选标准:既往接受过H.pylori标准方案根治治疗,4周后复查14CUBT阳性。排除标准:①检查H.pylori阴性者。②恶性肿瘤。③伴有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者。 ④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者。⑤消化性溃疡病合并活动性溃疡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⑥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及分组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肠溶胶片20 mg 2次/d;枸橼酸铋钾220 mg 2次/d;阿莫西林1000 mg 2次/d;左氧氟沙星0.2 g 2次/d。B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肠溶胶片20 mg 2次/d;枸橼酸铋钾220 mg 2次/d;阿莫西林1000 mg 2次/d;克拉霉素500 mg 2次/d。两组的疗程相同,均为一周。 1.3 H.pylori根治判断标准在根治治疗结束4周后空腹行14CUBT复查,这是确定H.pylori是否根除的依据。如果14CUBT为阴性,认为H.pylori已根除。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熊晔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熊晔 发表时间:2018-11-14T09:50:02.6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作者:熊晔[导读] 牙周炎是常见的又局部因素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在临床上发病原因较多。 湖南省旺旺医院口腔科 410010 【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200例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治疗,对照组: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症消退时间、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 (92.00%vs80.00%)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炎症消退时间、疼痛程度(2.65±0.59vs3.63±0.42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炎症消退,值得临床推广借鉴。【关键词】牙周组织再生术;口腔正畸;牙周炎;临床疗效 牙周炎是常见的又局部因素引起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在临床上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牙齿畸形、错位、创伤性咬合等,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引起继发性创伤,对其牙周组织造成损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随机选择200例患者,给予其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接收的200例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和X线检查检查结果,参考《牙周炎诊疗指南》进行诊断。纳入标准:符合牙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服用抗菌药物患者,严重牙周疾病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患者。实验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1.5±20.5岁,病程:2-20月,平均病程:11±7月;对照组:男:55例,女:44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5±20.2岁,病程:3-20月,平均病程:11.5±5.5月,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牙齿进行清洁,清除坏死组织,并对损伤的压根组织进行修整,后借助影像学技术对压槽组织进行观察,若牙周袋探针深度在5mm以上时,且伴有牙槽骨吸收时可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1]。实验组: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组织再生术如上,应用镍钛丝(0.012英寸)将牙齿排列整齐,并对牙齿实施移动关闭牙间隙或保留牙间隙方法进行校正修复。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就患者的牙周情况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口腔清洁,正畸治疗结束后舌侧要保持丝固定,并告知环节中进行口腔维护的方法,告知患者定期随访[2]。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牙周组织完全修复;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牙周组织部分修复;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牙周组织未修复)、炎症消退时间、临床指标(病牙牙床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PD、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指数、牙菌斑指数-PLI)、疼痛程度(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0-10分,0:无痛,10:剧痛,得分与疼痛程度呈反比)[3]。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计量资料(炎症消退时间、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用t、()表示;计数资料(治疗效果)用、%表示,临床研究资料对比,P值区间在0.00-0.05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效果对比,详见表1。

甲硝唑的应用

甲硝唑的应用 甲硝唑又名灭滴灵、甲硝基羟乙唑, 为抗阿米巴、抗滴虫、抗厌氧菌药。近来通过对临床的观察, 除用于滴虫、阿米巴痢疾外, 对所有致病的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它具有抗菌广、杀菌力强, 毒副作用少, 无耐药性, 剂型多样, 用药方便等优点。故在临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将近几年临床应用情况简介如下。 1、治疗口腔溃疡: 近年来认为厌氧菌是引起牙周炎的主要原因, 甲硝唑也就成了治疗牙周炎的最为有效的药物。用法: 甲硝唑0.4g, 每日 3 次; 红霉素0.5g, 每日4 次, 维生素 B 620mg, 每日 3 次, 共服5~7 天, 取得明显疗效。甲硝唑还可治疗多种口腔疾病。如慢性牙周炎、牙龈出血、口腔粘膜溃疡、下颌脓肿、骨髓炎等。如小儿患口腔溃疡, 可用甲硝唑甘油涂擦患儿口腔溃疡处, 每日3 ~ 4 次, 临床证明, 绝大部分患儿在 2 ~3 天内痊愈。现已有大量资料表明, 胃炎和胃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据称70 % ~90 % 的胃溃者有此种细菌的定植, 而该菌对甲硝唑敏感。现专家们大多主张在用抗酸剂和保护胃粘膜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时, 配合使用甲硝唑, 既能提高治愈率, 又能降低复发率。 2、治疗呼吸道疾病: 用甲硝唑治疗常见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久咳伴脓痰患者, 起效快, 疗效满意。其原因是在长期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合并了厌氧菌感染, 使呼吸道症状、体征加重, 改用甲硝唑治疗效果明显。如与红霉素联用效果更佳。 3、治疗皮肤病: 近年来发现甲硝唑对棒状杆菌具有杀灭作用。故临床用于治疗青春期寻常性痤疮。因口服、静滴有胃肠道反应, 因此用100ml 含甲硝唑0.5g 的甲硝唑注射液面部涂擦。每日3 ~ 4 次, 每疗程3 周左右, 效果佳。 4、治疗高脂血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脂血症患者越来越多。甲硝唑是降低血脂的较理想药物, 作用快、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甲硝唑降血脂的机制可能与还原后甲硝唑基减少合成血中胆固醇所必需的β- 羟- β-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含量有关, 其作用优于烟酸肌醇酯,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优于烟酸甘油酯。用法: 口服每次0.4 ~0.6g, 每日3 次。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77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1、2、4个月牙齿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I)、附着水平(CAL)、菌斑指数(PLI)及牙齿松动度。结果患者治疗后的PD、BI、CAL、PL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患者通过治疗,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明显改善,牙齿松动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效果 侵袭性牙周炎属于亚型牙周炎,多发人群为年轻健康人员,起病快,会严重破坏牙周组织,表现为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牙壁炎性反应。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易导致牙齿脱落,严重威胁了人群口腔健康。本文以77例牙周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取牙周基础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77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经诊断,与侵袭性牙周炎诊断标准相符[1]。男48例,女29例;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4.5± 2.2)岁;46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1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治疗前6个月未进行牙周治疗;无慢性疾病;治疗前1个月未服用抗生素;不吸烟。排除标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精神病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及脏器疾病患者。 1.3方法77例患者均采取牙周基础治疗。初次诊断时,对患者全口牙根尖片进行拍摄;患者除了不检查第三磨牙,对所有天然牙的PD、BI、CAL、PLI 及牙齿松动度进行检查。 患者治疗时,首先要控制炎症,采用甲硝唑、维生素C和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选用3%过氧化氢冲洗局部牙齿,在牙周袋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涂抹。其次在控制患者牙周炎症后,检查患者牙周实际情况,并采取牙龈上洁治,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固定松动牙齿,采用舌侧夹板固定[2]。治疗后前3个月每个月定期复查牙齿情况,3个月后每3个月对牙齿进行定期复查,并要详细记录牙齿治疗效果。最后做好健康教育。患者治疗期间,护士要向患者讲述关于牙周的基础知识,同时牙周相关治疗知识也需及时讲述,使患者了解复诊及做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后1、2、4个月PD、BI、CAL、PLI及牙齿松动度。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发表时间:2010-02-05T16:31:34.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王延春[导读] 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对一些炎症严重、肉芽组织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后可用药物处理袋壁王延春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中图分类号】R7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246-02 慢性牙周炎常见于成年人,为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牙龈炎和牙周炎之间虽有明确的病理学区别,但在临床上,二者却是逐渐、隐匿地过渡,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牙周炎十分重要,因为牙周炎的后果远比牙龈炎严重。 【诊断】 中度以上的牙周炎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牙周炎与牙龈炎的区别不甚明显,须通过仔细检查而及时诊断,以免贻误治疗。 在确诊为慢性牙周炎后,还应根据病情确定其总体和个别牙的严重程度、目前是否为活动期等,以利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计划。【治疗原则】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标应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并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要使这些疗效能长期稳定的保持。由于口腔内各个牙的患病程度、解剖条件、局部刺激因子的多少等各异,因此须针对各个患牙的具体情况,逐个制定治疗计划。 (一)局部治疗 1.控制菌斑菌斑在牙面上不断的形成,因此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2.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龈上洁治,龈下刮治。龈下刮治除了刮除龈下牙石外,还需将暴露在牙周袋内的含有内毒素的病变牙骨质刮除,使根面符合生物学要求,有利于牙周支持组织重新附着于根面,形成新附着。洁治和刮治术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任何其他治疗手段只应作为基础治疗的补充手段。 3.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对一些炎症严重、肉芽组织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后可用药物处理袋壁。可用复方碘液,它有较强的消炎、收敛作用,应注意避免烧灼邻近的黏膜。 近年来,牙周袋内局部放置抗菌药物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采用缓释剂型,使药物能长时间地释放到牙周袋内,消灭或减少袋内的致病菌。可选用的药物如甲硝唑、四环素及氯己定等。但药物治疗只能作为机械清除牙石的辅助治疗,不能取代除石治疗,而且应在龈下刮治后才用药,因为刮治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致病菌,并搅乱龈下生物膜的微生态,使药物得以接触微生物并杀灭之。 4.牙周手术基础治疗后1~2个月时,应复查疗效,若仍有4mm以上深的牙周袋,探诊仍有出血,或有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则可视情况决定再次刮治或需进行牙周手术。手术可在直视下彻底刮除根面或根分叉处的牙石及不健康的肉芽组织,还可修整牙龈和牙槽骨的外形、植骨或截除严重的患根等,通过手术改正牙周软硬组织的外形,使之形成一种有利于患者控制菌斑的生理外形。 近年来,通过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能使病变区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新附着,使牙周炎的治疗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5.建立平衡的禾毛关系可通过松牙的结扎固定、各种夹板、调牙合等治疗使患牙消除创伤而减少动度,改善咀嚼功能。有些病例在治疗后数月时,X线片可见牙槽骨硬板致密。但夹板的设计和制作必须不妨碍菌斑控制。在有缺失牙需要修复的患者,可利用固定式或可摘式修复体上的附加装置,使松动牙得到固定。有些患者还可通过正畸治疗矫正错骀或病理移位的牙齿,以建立合理的咬合关系。 6.对于有深牙周袋、过于松动的严重患牙如确已无保留价值者,应尽早拔除,这样可以:①消除微生物聚集部位。②有利于邻牙的彻底治疗。③避免牙槽骨的继续吸收,保留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以利义齿修复。④避免反复发作牙周脓肿。⑤避免因患牙松动而使患者只用另一侧咀嚼。有条件时,最好在第一阶段治疗结束之后,第三阶段永久修复之前,制作暂时性修复体,以达到改善咀嚼功能、松牙固定和美观的要求。 (二)全身治疗 慢性牙周炎对洁治和刮治有较好的反应,除非是重症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或出现急性症状,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对患有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病,以利牙周组织愈合。吸烟者对牙周治疗的反应较差,应劝患者戒烟。在戒烟的初期,牙龈的炎症可能有一过性的“加重”,探诊后出血有所增加。这是由于烟草使小血管收缩,使牙龈角化加重的作用被消除的结果。经过戒烟和彻底的牙周治疗后,将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三)维护期的牙周支持疗法 大多数慢性牙周炎在经过恰当的治疗后,炎症消退,病情得到控制。但预防病情的复发却有赖于患者日常持之以恒的菌斑控制,以及定期的复查、监测和必要的治疗。复查的间隔期可根据病情和患者控制菌斑的程度来决定。复查内容包括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根分叉病变、牙槽骨情况、修复体情况等,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治疗。定期的复查和维护期支持治疗是牙周炎疗效能长期保持的关键条件之一,应在基础治疗一结束时,即进入维护期。

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临床疗效差异

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临床疗效差异 发表时间:2018-02-06T15:30:36.1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张秀维 [导读] 相比于牙周健康者,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短期疗效并无太大差异,但远期疗效不及牙周健康者。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第二人民医院 16103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种植修复后的长期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36例牙周健康者纳入参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疗效。结果:经种植修复后半年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种植修复后2年研究组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后半年、2年及3年研究组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种植后2年改良菌斑指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牙周健康者,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短期疗效并无太大差异,但远期疗效不及牙周健康者。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种植修复;长期疗效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and periodontal healthy people after implantation and repair. 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 is March 2014 -2016 year in March in our hospital 36 cases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as the study group,and 36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health were included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mplant,and long-term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half a year after the implant success rate of two groups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 years of group succ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fter implant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mplant after six months,2 years and 3 years of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amount of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tudy group 2 years after planting modified plaque index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periodontal healthy people,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implant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is not very different,but the long-term effect is less than those of periodontal health. Chronic periodontitis;implantation and repair;long-term effect 慢性牙周炎是引起牙齿丧失的常见疾病,对牙齿缺失,主要采取种植修复,但是对于牙周炎患者,可能会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牙周炎会增加牙槽骨的吸收,使牙齿松动,所以要确保牙种植体具有较强的支持力,以提高种植的成功率[1]。笔者所在医院为了比较种植修复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的长期疗效,进行了下列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抽选出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再将同期36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为牙列缺损,均符合牙种植适应证。研究组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7~56岁,平均(42.36±3.18)岁;慢性局限性牙周炎23例,侵袭性牙周炎13例;种植枚数40枚,其中即刻种植26枚,延期种植14枚。参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6~57岁,平均(42.51±3.26)岁;种植枚数38枚,其中即刻种植23枚,延期种植15枚。研究组的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牙周病协会1999年牙周病分类法诊断标准[2];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排除标准:牙种植之前牙周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合并有口腔功能障碍者和严重全身系统疾病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仪器均为美国AEPTICO-227种植机、法国产烤瓷机和高频铸造机,由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提供种植体。在手术之前先进行常规化验检查,采取即刻种植或者延期种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体型号,确保种植的稳定性和植入深度。如果患者的牙齿缺损有骨缺损,采用骨组织再生术治疗。手术时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应用黏膜下愈合手段保证粘骨膜瓣和牙龈对位缝合严密。手术后用漱口液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没有进行骨组织再生术的患者在90 d后进行Ⅱ期手术,对已经进行骨组织再生术的在半年后进行Ⅱ期手术,手术2周后再进行义齿冠部制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半年、2年后的种植成功率及半年、2年、3年后的牙槽骨吸收量情况。疗效根据1995年中华口腔医学提出的标准来评定。成功标准:种植体使用功能良好,且无松动,无疼痛,未发生感染,经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没有透射区。牙槽骨吸收量采用X线曲面体层摄影技术,按照STC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牙槽骨高度和宽度。观察两组种植后半年、1年和2年的改良菌斑指数。0分代表无菌斑,1分代表轻划修复体表面可观察到菌斑,2分代表肉眼可观察到菌斑,3分代表大量软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种植修复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比较 经种植修复后半年内参照组的总成功率为100%,研究组的总成功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种植修复后2年研究组的成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牙槽骨吸收情况 种植修复后半年、2年及3年研究组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改良菌斑指数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